药物代谢-1

合集下载

药物的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的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的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或预防疾病的物质。

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预生命体的代谢过程,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当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方式被吸收到血液中,分布到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中,然后被代谢成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一项旨在探究这个过程的科学研究。

本文将介绍药物的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组织和细胞内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具有毒性或非活性的药物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或者是将药物转化成易排泄的代谢产物,以降低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和剂量。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绝大部分药物经过肝脏代谢酶CYP代谢,少数通过肺、肾等器官进行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指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的一种过程,其中药物的电子从它们的原子轨道中移动到代表氧的还原剂中。

氧化反应通常由三种酶介导:细胞质中的乙醛脱氢酶、线粒体中的甘油三磷酸脱氢酶和内质网中的CYP450酶。

在这个过程中,药物的代谢产物通常比原始药物更活性,也可能是更毒性的。

第二阶段:结合反应结合反应是将药物代谢产物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谢阶段,因为它使药物代谢产物更易于排出体外。

结合反应通常由肝细胞中的运输蛋白介导,它们可以将代谢产物与特定的小分子,如葡萄糖、硫酸盐、甘氨酸和游离氨基酸结合。

结合产物通常比药物本身更容易被排出体外。

二、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转化和清除的能力。

药物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

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药物研究者了解药物的活性、毒性、耐受性和药效。

在药物开发和治疗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外部环境进入体内的过程。

口服是最常见的药物吸收方式,此外还有鼻吸、直肠给药、口腔给药等多种途径。

口服药物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肠道上部,由于肠道壁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从而将药物快速吸收到血液中。

药物全身代谢和清除 -回复

药物全身代谢和清除 -回复

药物全身代谢和清除-回复【药物全身代谢和清除】药物全身代谢和清除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并最终通过排泄从体内清除。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酶系统的相互作用,是药物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介绍药物全身代谢和清除的过程。

一、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将外源性药物在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物溶水性、改变药物分子结构以增强或减弱药物作用、降低药物毒性、调节药物浓度等。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发生在肾脏、肺、肠道、皮肤等组织器官。

二、药物全身代谢过程1.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通过肝细胞的代谢酶对药物进行转化。

肝脏的代谢酶包括细胞质内和内质网上的酶,主要有细胞质内的酯酶、氧化酶、脱甲基酶等,以及内质网上的醛脱氢酶、酯酶等。

这些酶对药物的代谢速率和代谢产物有重要影响。

2.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在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小管的分泌和再吸收过程进一步清除。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将药物分子从血浆中转运到尿液中,或从尿液中再吸收到血浆中。

3. 肺、肠道和皮肤也参与药物的代谢和清除。

药物可随呼吸气体进入肺泡,并通过气体交换过程在肺泡内被吸收或排出。

肠道的药物清除主要包括肠道细菌的代谢和转运蛋白的参与。

皮肤是体外药物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些药物经过皮肤后可被转化为代谢产物或排泄到皮肤表面。

三、影响药物代谢和清除的因素1. 年龄和性别:儿童和老年人由于代谢酶活性的差异,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可能存在差异。

性别差异也会影响一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2. 遗传因素:个体基因差异会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例如,一些人由于基因突变,会导致某种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从而增加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3. 肝功能和肾功能:肝脏和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清除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受损会导致药物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药效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药代药动名词解释

药代药动名词解释

药代药动名词解释一、药代(药物代谢)1. 定义-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

这一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但也可发生在胃肠道、肺、皮肤等部位。

药物经过代谢后,其药理活性可能发生改变,包括活性增强、减弱或消失等情况。

例如,有些药物本身无活性,经过肝脏代谢后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才能发挥药效,像前药洛伐他汀,口服后在肝脏水解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降血脂作用;而有些药物经过代谢后活性降低或丧失,如大多数药物经过Ⅰ相代谢(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和Ⅱ相代谢(结合反应,如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等)后,变为极性更大、更易排出体外的物质,从而失去原有的药理活性。

2. 代谢酶- 参与药物代谢的酶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它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

其中CYP3A4是人体肝脏和小肠中含量最丰富的CYP酶,参与约50%临床常用药物的代谢,如红霉素、酮康唑等药物可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其他经该酶代谢的药物(如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而利福平是CYP3A4的诱导剂,可加速其他经该酶代谢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疗效降低。

除了CYP酶系外,还有一些非CYP酶参与药物代谢,如水解酶、转移酶等。

3.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等对药物代谢有影响。

例如,老年人肝脏代谢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儿童的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也较弱。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女性体内的某些药物代谢酶活性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

不同种族之间,由于基因多态性的存在,对药物代谢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如亚洲人群中CYP2C19酶的慢代谢型比例相对较高,在使用经该酶代谢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时,血药浓度可能会高于其他种族,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能有所不同。

- 病理因素:肝脏疾病是影响药物代谢的重要病理因素。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两种:
1.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

这是最常见的药物吸收方式。

2.非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
射)、皮肤贴剂、气雾剂等方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过程。

二、药物的代谢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通过肝脏和其他器官的代谢酶进行代谢转化,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出体外的形式,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毒性。

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
1.氧化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氧化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氧化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2.还原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还原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羰基、硝基等)还原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3.水解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酯键、酰胺键等水解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4.结合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转移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与
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谷胱甘肽等)结合,形成极性更大的复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药物代谢的产物通常比原始药物更极性,更容易通过肾脏或胆道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方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结构、给药途径、剂量、个体差异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活性,甚至比原始药物更强的活性,这可能导致药物的药效延长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药物代谢是指人体对药物进行利用和消除的过程,其中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是药理学和临床药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它能够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了解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对于合理用药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章节组成和各个章节内容的概述。

整篇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并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引出药物代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概括性地介绍了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

文章结构部分则列出了本文的大纲,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并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每个步骤将通过解释其定义、过程、相关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内容来展开讨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 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四个步骤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强调药物代谢在药理学研究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同时提出对药物代谢研究的启示和思考,为读者留下深入思考的空间。

1.3 目的:药物代谢作为药物在体内经历的重要过程,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毒性和药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药物代谢的四个步骤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掌握药物代谢的关键环节,从而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剂量的调整和个体差异等问题。

同时,本文旨在强调药物代谢的重要性,促进人们对药物代谢研究的关注,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为临床药物应用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药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第5章药物的代谢

第5章药物的代谢
• 是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
酶诱导作用
– 苯巴比妥能促进其本身或巴比妥类中的环己烯 巴比妥的代谢。由于苯巴比妥增加了体内代谢 酶的活性,使以后服用的药物由于加速了生成 无效代谢物的速度,而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 P148 表5-43
酶抑制作用
• 某些药物能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使 其它药物代谢速率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 毒副作用增加,这些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 物称酶的抑制剂。
第六节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 体外法
– 肝灌流法 – 肝切片法 – 肝微粒体法 – 肝细胞培养法
• 在体法
– 药物探针、体内指标法
侧链烷基的氧化
• 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
CH3 CH2OH CHO COOH
O
O
O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CH3 N N NH N N O N NH SH N + HCHO
N-氧化
• 氯环嗪氧化为氯环嗪的N-氧化物
Cl Cl
CH
N
N
CH3
O CH N N
o CH3
S-氧化
• 氯环嗪氧化为氯环嗪的N-氧化物
o S O N CH2CH2CH2N CH3 Cl CH3 CH2CH2CH2N CH3 N Cl CH3 S
饮食
• 饮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来自糖、蛋白 质、脂肪、维生素和金属元素等
– 食物中缺少蛋白质时一般能使药效延长或毒性 增加。 – 许多维生素能影响药物代谢,但不像蛋白质那 样明显。仅在严重缺乏时才表现出来 。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 • • • 给药途径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酶的诱导作用和抑制作用 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1.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1.

弱碱性药物在酸性侧浓度高于碱性侧
弱酸性药易在胃吸收,弱碱性药易在肠吸收
弱酸性药物中毒碱化体液 (碳酸氢钠),弱碱性药 物中毒酸化体液 (氯化铵)
问 题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 )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 排至体液,并从尿内排出?
苯巴比妥(弱酸性) 根据10pH–pKa=[A–]/[HA],当体液为碱性时, pH值大于pKa,[A-]增多,即[解离型]多, 所以碱化体液后,可加速弱酸药由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扩 散,有利于解除弱酸药中毒(巴比妥类)。
特点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有饱和现象 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归纳总结
转运方式 滤 过 被 动 转 运 浓度(电位)差 顺 顺 顺 逆 需载体 — — + + 耗能 — — — +
特点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消耗能量 受载体转运药物的最大能力限制,有饱和现象 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物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当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主动转运的特点
逆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载体转运
易化扩散
不耗能、顺浓度差的载体转运。
(1) 非载体转运(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
又称为下山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 散。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特点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规律及临床意义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侧 (细胞内pH=7.0)浓度低于碱性 侧(细胞外pH=7.4)

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代谢

2. 酶的诱导与酶诱导剂
许多药物,特别是在肝中停留时间长、脂 溶性好的化合物,能够使某些药物代谢 酶过量生成,从而促进其他药物的代谢, 这种现象被称为酶诱导作用。
药酶诱导使酶活性增强。
引起酶诱导的药物称酶诱导剂。
可解释连续用药产生的耐受性、交叉耐 受性、停药敏化现象、药物相互作用、 遗传差异、个体差异等。
如苯巴比妥,合并应用双香豆素时,则 因肝药酶活性增强,加速了对双香豆素 的灭活,从而使双香豆素作用减弱(或 疗效降低)
不少药物可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药 物的代谢加速,导致药效减弱;
也有些药物可抑制此酶系的活性,使药物的代 谢速率减慢、药效增强、作用时间延长。
就抗癫痫药物来讲,也有许多药物为酶诱导剂, 如卡马西平、巴比妥类、扑咪酮、苯妥英钠、 水合氯醛等,而丙戊酸钠、乙琥胺、安定等为 酶抑制剂。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增加药物极性;便于药 物从肾脏排泄;
有些药物本身极性已经足够,则在体内不 发生代谢,或仅发生部分代谢,以原形排 出体外;
另有少量药物发生代谢后,极性反而降低。
药物代谢与药效
1. 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灭活); 2. 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 3. 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活化); 4. 代谢使药物药理作用激活(前体药物); 5. 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
(二)酯键水解酶
羧酸酯酶和胆碱酯酶是人体最重要的 酯键水解酶系。羧酸酯酶在肝脏、肠 道和肾中表达,胆碱酯酶在血中含量 很高
四、转移酶及其分布
原形药物或I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 构中的极性基团(羟基、氨基、硝基、 羧基等)和体内一些内源性物质发生结 合生成各种结合物的过程称为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生成的代谢物常常没有活性, 且极性较大而易于从体内排出。常见

药物代谢的通常结果

药物代谢的通常结果

药物代谢的通常结果药物代谢是指在人体内,药物被转化成其它化合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在肝脏中进行,但也可以在其他组织中发生,如肾脏、肺脏以及肠道。

药物代谢的结果会影响药物的活性、药物的代谢速度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

药物代谢的通常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活性物质转化:药物代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活性物质的转化。

活性物质是指具有药理作用的药物成分。

在体内,药物被代谢后,活性物质可能会转化成无活性物质,或者转化成具有更强活性的物质。

这种转化可以增强或降低药物的疗效。

2.不良反应的产生:药物代谢的结果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研发和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代谢产物的毒性评估,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3.代谢速度的改变:药物代谢的通常结果还包括改变药物的代谢速度。

有些人可能具有较快的药物代谢能力,导致药物在体内被迅速清除,使得药物的疗效减弱。

而另一些人可能具有较慢的药物代谢能力,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引发药物中毒的风险。

因此,了解个体差异的药物代谢能力对于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4.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还会引发药物相互作用。

当一个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这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干扰彼此的代谢过程,导致药物浓度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总结起来,药物代谢的通常结果包括活性物质的转化、不良反应的产生、代谢速度的改变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药物代谢的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和作用,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药物特性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的依据,是该药在它的作用部位能否到达平安有效的浓度。

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受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而动态变化。

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局部。

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和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1、药物去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2、去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去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去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去除。

使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去除药物的总和。

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 d〕,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到达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即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体内过程即药物被吸收进入机体到最后被机体排出的全部历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属物理变化称为转运。

代谢属于化学变化亦称转化。

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过程,表现为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规律,特别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回复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回复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回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吸收、转化和排泄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身体内的酶和其他代谢机制所驱动的,其中包括肝脏、肾脏和其他器官。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

当人们服用药物时,药物会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

这些途径的选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例如,口服药物需经过胃肠道的吸收过程,而注射药物则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分子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随着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然而,并非所有的药物都能够被完全吸收。

有些药物可能会与胃酸或其他消化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失去活性或被破坏。

此外,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还需要通过肠道和肝脏进行首次通过作用。

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后,药物开始进行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器官。

药物在经过肝脏时会被暴露于肝脏中的细胞和酶系统。

这些酶系统,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酶,能够转化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分子转化为更易于排除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通常是水溶性的,便于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药物代谢的过程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相1反应和相2反应。

相1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借助酶系统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来改变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活性。

这些改变通常包括氧化、还原、羟化和脱氧等。

相2反应是一个偶联过程,将药物分子与其他代谢物结合,将其转化为更水溶性的化合物。

这些偶联反应通常涉及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和乙酸酯化等。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遗传差异、年龄、性别、肝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的存在。

个体之间的药物代谢差异可能会导致对相同剂量的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最后,药物的代谢产物会通过肾脏或其他途径进行排泄。

肾脏是体内主要的排泄器官,它将药物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药物化学药物代谢的化学变化-1

药物化学药物代谢的化学变化-1

第二章药物代谢本章提示:药物代谢是在体内酶的作用下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大多使有效药物转变为低效或无效的代谢物,有时也会产生活性代谢物;也有可能转变成毒副作用较高的产物。

而前药设计则是通过代谢转变产生有效药物。

执业药师应熟悉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化学变化类型,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变化后产生生物活性的变化。

药物进入机体后,一方面药物对机体产生诸多生理药理作用,即对疾病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对机体来讲药物是一种外来的化学物质,机体组织将对药物进行作用设法将其排出体外,这就是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泄至体外的过程;是药物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是人体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机能。

因此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更能阐明药理作用的特点,作用时程,结构的转变以及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药物的代谢通常分为二相:第Ⅰ相生物转化(Phase Ⅰ),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

第Ⅱ相生物结合(Phase Ⅱ),是将第Ⅰ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轭合物。

但是也有药物经第Ⅰ相反应后,无需进行第Ⅱ相的结合反应,即排出体外。

其中第Ⅰ相生物转化反应对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影响最大。

由于催化反应时酶对底物化学结构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其代谢的情况也不一样。

第一节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第Ⅰ相生物转化)一、含芳环药物的代谢含芳环的药物主要发生氧化代谢,是在体内肝脏CYP 450酶系催化下,首先将芳香化合物氧化成环氧化合物,然后在质子的催化下会发生重排生成酚,或被环氧化物水解酶水解生成二羟基化合物。

生成的环氧化合物还会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作用下和谷胱甘肽生成硫醚;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药物的代谢_生物药剂学

药物的代谢_生物药剂学

药物代谢酶


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 非微粒体酶
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


哺乳动物肝微粒体中存在一类氧化反应 类型极为广泛的氧化酶系,称为肝微粒 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或称单加氧酶 在药物代谢中P-450是最重要的酶系。 P-450是人们在肝脏微粒体中发现的一种 色素(P)它在还原状态下与CO结合,在 450nm处有明显的吸收,故得名。
肾小管分泌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 摄入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膜向官 腔一侧流出。 这一过程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需载 体能量,有饱和与竞争抑制现象。
肾小管重吸收

大多药从肾小管远曲小管重吸收,脂溶 性药,非解离药吸收多。
影响药肾排泄因素


1. 2. 3. 4. 5.
普萘洛尔(心律不齐)



普萘洛尔口服代谢 成4-羟基普萘洛尔, 两者均有作用。 静注无代谢物。 口服药理作用是静 注2-5倍。
剂型的影响


人口服不同剂型水杨酸酰胺:尿中硫酸 酯量,溶液29.7%,混悬剂31.8%,颗粒 剂73.0。 由于颗粒剂吸收前要崩解、溶出,吸收 较慢,避免饱合。
给药剂量的影响(剂量大,代 谢酶饱合)
肠肝循环
唾液中排泄

向唾液转运依赖于脂溶性,pka和血浆蛋 白结合率等因素。唾液中脂溶性非离子 型药物的浓度和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 大致相同。
乳汁分泌

影响药物从乳汁分泌的因素 1)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药物的脂溶性 3)血浆与乳汁的pH值 4)药物的分子大小
汗液

无机物及小分子化合物
性别


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对药物的感受性更 强,因为雄性坳物的药物代谢适应性比 雌性高。 老龄性别差异不明显 新生雄性大鼠去势后,特有的固醇1, 6a-羟化酶等活性下降,性别差异消失。

药物代谢-1

药物代谢-1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2.酒精或乙醇在吸收入体循环后,在药酶的作用下 生成极性更强的代谢物,以排出体外,其中的主要药 物代谢酶是
• A.细胞色素 P-450 • B.磺酸化酶 • C.环氧水合酶 • D.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 E.醇醛脱氢酶
• C.逐渐降低 • D.先升高后降低 • E.先降低后升高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5.对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其中在消化道壁主要 进行药物的
• A.氧化反应 • B.还原反应 • C.结合反应 • D.水解反应
• E.分解反应
• D.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药物代谢 能力出现上升
• E.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药物代谢 能力出现下降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7.苯丙胺氧化生成苯基丙酮反应的催化酶为
• A.单胺氧化酶 • B.磺酸化酶 • C.环氧水合酶 • D.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导致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的情况是
• A.服用酶抑制剂 • B.高蛋白饮食 • C.高脂肪饮食 • D.禁食 • E.气候变动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6.新生儿对氯霉素很敏感,容易引起中毒,是因为 • A.氯霉素本身的毒性 • B.氯霉素抑制了肝脏代谢酶的活性,导致氯霉

药物的代谢反应-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

药物的代谢反应-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

抗癌药物的氧化反应
总结词
抗癌药物在体内经过氧化反应后,通 常会失去药效或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
详细描述
抗癌药物如卡培他滨在体内经过氧化 后,会失去其抗癌活性,导致治疗效 果降低。同时,一些抗癌药物经过氧 化后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可能对 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心血管药物的氧化反应
总结词
心血管药物经过氧化后,可能会产生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药物氧化反应的酶促机制
微粒体氧化酶
1
微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含有多种氧化酶, 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酶。
2
微粒体氧化酶能够催化药物分子进行氧化反应, 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
3
微粒体氧化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 物浓度、酶的种类和浓度、细胞内环境等。
了解药物代谢反应有助于预测药物在 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新药研发和 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氧化反应在药物代谢中的角色
01
氧化反应是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 之一,它能够使药物分子获得或 失去氧原子,从而改变药物的化 学性质和药效。
02
氧化反应通常由机体的氧化酶催 化,这些酶在肝脏、肠道等器官 中较为丰富,因此这些部位是药 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02 药物氧化反应的类型
脂肪族氧化
总结词
脂肪族氧化是药物代谢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主要涉及脂肪链的氧化。
详细描述
脂肪族氧化通常由脂肪族羟化酶催化,在药物分子中不饱和脂肪链的位置上引 入羟基,生成相应的醇类化合物。这些醇类化合物可能进一步氧化或与其它代 谢物结合,从而影响药物的活性和作用。
芳香族氧化
药物的电子云密度
药物的电子云密度决定了其氧化还原性质,电子云密度高的药物更 容易被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代谢-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通常,吸收的药物在体内会经过代谢,形成代谢物后在排出体外,但对于一些水溶性异常高的药物,它们在体内完全不代谢,而以原形从体内排出,例如∙A.氯丙嗪∙B.庆大霉素∙C.非那西丁∙D.水杨酸∙E.百浪多息(分数:1.00)A.B. √C.D.E.解析:2.导致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的情况是∙A.服用酶抑制剂∙B.高蛋白饮食∙C.高脂肪饮食∙D.禁食∙E.气候变动(分数:1.00)A.B.C.D. √E.解析:3.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该过程是∙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运(分数:1.00)A.B.C. √D.E.解析:4.连续服用药物及其药物代谢酶诱导剂,会使得其血浆中药物浓度∙A.无变化∙B.逐渐升高∙C.逐渐降低∙D.先升高后降低∙E.先降低后升高(分数:1.00)A.B.C. √D.E.解析:5.对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其中在消化道壁主要进行药物的∙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结合反应∙D.水解反应∙E.分解反应(分数:1.00)A.B.C. √D.E.解析:6.肝硬化病人服用氯霉素后,其半衰期可增加4倍,是因为∙A.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抑制了肝糖元的合成∙B.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身体排泄能力下降∙C.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食物消化遇到障碍∙D.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药物代谢能力出现上升∙E.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药物代谢能力出现下降(分数:1.00)A.B.C.D.E. √解析:7.苯丙胺氧化生成苯基丙酮反应的催化酶为∙A.单胺氧化酶∙B.磺酸化酶∙C.环氧水合酶∙D.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E.醇醛脱氢酶(分数:1.00)A. √B.C.D.E.解析:8.药物在消化道的代谢也是相当普遍的,其中肠内细菌代谢是主要的代谢过程,它的代谢反应类型主要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结合反应∙D.水解反应∙E.分解反应(分数:1.00)A.B. √C.D.E.解析:9.临床上用安体舒通治疗洋地黄毒苷、巴比妥类药的中毒,是由于∙A.安体舒通抑制了洋地黄毒苷、巴比妥类药的药效活性∙B.安体舒通促进了洋地黄毒苷、巴比妥类药的排除∙C.安体舒通促进了洋地黄毒苷、巴比妥类药的代谢酶活性∙D.安体舒通抑制了洋地黄毒苷、巴比妥类药的消化道内的吸收∙E.安体舒通抑制了洋地黄毒苷、巴比妥类药的向周围组织的分布(分数:1.00)A.B.C. √D.E.解析:10.药物代谢通常分为两相反应,即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属于第二相反应的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结合反应∙D.水解反应∙E.分解反应(分数:1.00)A.B.C. √D.E.解析:11.能够形成脂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物中含有哪种基团∙A.-OH∙B.-Mn2∙C.-SH∙D.-COOH∙E.-CH(分数:1.00)A.B.C.D. √E.解析:12.酒精或乙醇在吸收入体循环后,在药酶的作用下生成极性更强的代谢物,以排出体外,其中的主要药物代谢酶是∙A.细胞色素P-450∙B.磺酸化酶∙C.环氧水合酶∙D.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E.醇醛脱氢酶(分数:1.00)A.B.C.D.E. √解析:13.能够形成醚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物中含有哪种基团∙A.-OH∙B.-NH2∙C.-SH∙D.-COOH∙E.-CH(分数:1.00)A. √B.C.D.E.解析:14.硫酸结合反应的活性供体为∙A.由硫酸根离子和三磷酸腺苷(ATP)反应生成3′-三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酯∙B.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C.乙酰辅酶A∙D.蛋氨酸∙E.甘氨酸(分数:1.00)A. √B.C.D.E.解析:15.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A.Fick扩散方程∙B.Michaelis-menten方程∙C.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D.Higuchi方程∙E.Ritger-Peppas方程(分数:1.00)A.B. √C.D.E.解析:16.新生儿对氯霉素很敏感,容易引起中毒,是因为∙A.氯霉素本身的毒性∙B.氯霉素抑制了肝脏代谢酶的活性,导致氯霉素的体内代谢受到抑制∙C.新生儿的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很低,导致氯霉素的体内代谢受到抑制∙D.氯霉素促进了肝脏代谢酶的活性,促进了氯霉素的体内代谢∙E.新生儿的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很高,促进了氯霉素的体内代谢(分数:1.00)A.B.C. √D.E.解析:17.多巴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但多巴胺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故制备成其前体药物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不仅被脑内的脱羧酶脱羧,也能被消化道、肝中存在的脱羧酶脱羧转变为多巴胺。

左旋多巴的肠肝首过效应比较强。

实验证明,存在于肠道壁内的脱羧酶是左旋多巴产生首过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脱羧酶的活性在小肠回肠末部最高,而左旋多巴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直肠,同时这种脱羧酶有饱和现象。

为此我们最好设计成∙A.分散片∙B.在胃中漂浮的胃漂浮片∙C.在十二直肠快速释放的肠溶性泡腾片∙D.缓释片∙E.速释片(分数:1.00)A.B.C. √D.E.解析:18.药物的体内代谢大多属于酶系统催化反应,这些酶系统称为药酶。

参与第1相反应的药酶主要是∙A.细胞色素P-450∙B.磺酸化酶∙C.环氧水合酶∙D.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E.谷胱甘肽-S′转移酶(分数:1.00)A. √B.C.D.E.解析:19.硫酸结合反应的催化酶为∙A.细胞色素P-450∙B.磺酸转移酶∙C.环氧水合酶∙D.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E.醇醛脱氢酶(分数:1.00)A.B. √C.D.E.解析:20.水合氯醛在体内代谢成三氯乙醇,其反应催化酶为∙A.细胞色素P-450∙B.还原化酶∙C.环氧水合酶∙D.乙酰化转移酶∙E.单胺氧化酶(分数:1.00)A.B. √C.D.E.解析:21.多巴胺和其代谢抑制剂甲基多巴肼(10:1)的复方片剂,与单方多巴胺相比,单剂量给药后左旋多巴的血药浓度峰值增加7~10倍,消除半衰期也显著延长,而同时血浆中的多巴胺浓度却相反,比单独给药后的血浆浓度显著减少。

这是因为∙A.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不能进入脑内发挥对脱羧酶的抑制作用∙B.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能进入脑内发挥对脱羧酶的抑制作用∙C.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促进了多巴胺的小肠吸收∙D.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抑制了多巴胺在小肠的生物转化∙E.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抑制了多巴胺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分数:1.00)A. √B.C.D.E.解析:22.肌注氯霉素后给予环己烯巴比妥时,环己烯巴比妥催眠作用的时间随着氯霉素剂量的增加而延长,是因为∙A.氯霉素抑制了环己烯巴比妥代谢酶的活性∙B.氯霉素诱导了环己烯巴比妥代谢酶的活性∙C.氯霉素促进了环己烯巴比妥的吸收∙D.氯霉素抑制了环己烯巴比妥的排泄∙E.环己烯巴比妥本身的原因(分数:1.00)A. √B.C.D.E.解析:23.普萘洛尔在人体中有4-羟基普萘洛尔和萘氧乳酸二个主要代谢物,后者没有药理作用,前者与普萘洛尔有同样的药理作用。

当普萘洛尔静脉注射时,血液中没发现4-羟基普萘洛尔,而口服时却在血中检测到几乎相同浓度的普萘洛尔和4-羟基普萘洛尔,这主要因为∙A.普萘洛尔有首过现象∙B.普萘洛尔有肠肝循环∙C.普萘洛尔代谢有饱和性∙D.普萘洛尔代谢酶有酶诱导和酶抑制现象∙E.普萘洛尔代谢受饮食影响(分数:1.00)A. √B.C.D.E.解析:24.主要发生还原反应的药物有∙A.非那西丁∙B.巴比妥∙C.安替比林∙D.水合氯醛∙E.硫喷妥钠(分数:1.00)A.B.C.D. √E.解析:25.参与第一相氨氧化反应的单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A.血浆∙B.微粒体∙C.线粒体∙D.溶酶体∙E.细胞浆(分数:1.00)A.B.C. √D.E.解析:26.能够形成N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物中含有哪种基团∙A.-OH∙B.-NH2∙C.-SH∙D.-COOH∙E.-CH(分数:1.00)A.B. √C.D.E.解析:27.给药途径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代谢过程的差异,主要相关因素为∙A.有无首过现象∙B.有无肠肝循环∙C.有五个体差异∙D.有无酶诱导和酶抑制现象∙E.有无饮食因素(分数:1.00)A. √B.C.D.E.解析:28.关于"前体药物"概念描述正确的是∙A.本身非药理活性∙B.本身有药理活性∙C.本身极性大∙D.本身亲脂性∙E.本身稳定性好(分数:1.00)A. √B.C.D.E.解析:29.硝酸甘油有强的首过效应,对于药物制剂设计的建议是∙A.设计成缓释制剂∙B.设计成控释制剂∙C.设计成定位释药制剂∙D.设计成口腔给药∙E.设计成肠溶制剂(分数:1.00)A.B.C.D. √E.解析:30.氨基磺酸酯是指硫酸结合的活性供体与哪种基团形成结合物∙A.-OH∙B.-NH2∙C.-SH∙D.-COOH∙E.-CH(分数:1.00)A.B. √C.D.E.解析:31.睾酮和黄体酮口服时几乎无效,这是因为∙A.它们在消化道不吸收∙B.它们在消化道中解离成离子型∙C.它们只能以静脉注射给药∙D.它们被肝脏截留∙E.它们被消化道和肝中的药酶代谢所致,首过效应明显(分数:1.00)A.B.C.D.E. √解析:32.主要发生水解反应的药物有∙A.非那西丁∙B.普鲁卡因∙C.安替比林∙D.水合氯醛∙E.硫喷妥钠(分数:1.00)A.B. √C.D.E.解析:33.偶氮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路径主要为∙A.还原∙B.脱硫氧化∙C.N-氧化∙D.羟化∙E.烷基氧化(分数:1.00)A. √B.C.D.E.解析:34.主要发生氧化反应的药物有∙A.非那西丁∙B.普鲁卡因∙C.水杨酰胺∙D.水合氯醛∙E.二甲基亚砜(分数:1.00)A. √B.C.D.E.解析:35.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的主要部位是∙A.胃肠道∙B.肺脏∙C.血脑屏障∙D.肝脏∙E.肾脏(分数:1.00)A.B.C.D. √E.解析:36.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主要以那种类型为主进行药物的生物转化∙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结合反应∙D.水解反应∙E.络合反应(分数:1.00)A. √B.C.D.E.解析:37.甲基化反应的反应催化酶为∙A.细胞色素P-450∙B.还原化酶∙C.水解酶∙D.乙酰化转移酶∙E.甲基转移酶(分数:1.00)A.B.C.D.E. √解析:38.氯霉素与降血糖甲基环脲类药物合用时,可导致低血糖,甚至昏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