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遥感分析论文
RS论文

遥感课程学习报告10级资环1014021032 汪亮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技术,从广义上讲是非接触性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狭义上讲是指从远距离、隔空以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探测对象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技术体系。
遥感通常划分为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如飞机)、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到地面各种对地球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它由遥感平台、探测传感器以及信息接收、处理与分析、应用等组成。
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构成了完整的遥感技术体系,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个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以课程,培养了一大批遥感方面的科研和教学人才,充实了我国遥感队伍。
本学期我们10级资环就开设了遥感课程,将其定为一门专业课,共44个学时,总的来说,课时量适中,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给予我们大量时间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安排较合理。
在上遥感这门课程时,高飞老师分为两个部分来上,前几周时间我们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遥感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方法,我对这个阶段单纯的理论学习感到比较枯燥难懂,没有理性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导致我关于遥感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全面,有些方面还是迷迷糊糊,不大清楚,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后面的时间,我们开始在微机房上课,在这里老是开始遥感技术的实际操作的教学,同时间歇性的插入理论知识的教学,两相结合,让我们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这一阶段的学习,我认为让我获益匪浅,不仅让我对遥感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让我深入了解遥感技术的操作原理以及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高老师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采用传统方法,全面向我们介绍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高老师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在介绍完理论知识后,一步一步的带着我们熟悉具体实践操作步骤,让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将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对于我们队遥感技术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述遥感原理的应用论文

论述遥感原理的应用论文一、引言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
其原理是通过遥感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或数据。
遥感原理的应用广泛,包括环境监测、自然资源调查、农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二、遥感原理遥感原理主要包括辐射传输原理和光谱原理。
辐射传输原理指的是遥感能量在大气、地表和传感器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光谱原理是指地球表面反射、辐射和吸收的能力与物体的光谱特性有关。
三、遥感应用领域3.1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等环境因素,帮助环境管理者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决策。
3.2 自然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获得地表植被、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信息,为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3 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壤湿度、气候变化等因素,帮助农民进行生产管理和农业灾害预警。
3.4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建筑物高度、交通状况等数据,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四、遥感原理的应用案例4.1 水质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的水质变化。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水色指数等信息,为水质监测提供前期数据。
4.2 面积测量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各种地物的面积进行测量。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地物的边界信息,并利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测量,为土地调查和管理提供参考。
4.3 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监测火灾、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为救援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4.4 空气质量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大气的颗粒物浓度、气体污染物浓度等数据,为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遥感实验报告 毕业论文

遥感实习报告实验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实验指导老师:_____ ______学号:_ _班级:姓名:_目录实习1ERDAS IMAGINE 8.6系统简介与入门 (3)练习2数据的输入/输出简介 (7)实习2ERDAS IMAGINE 8。
6系统的数据预处理 (10)练习2图像几何校正(G EOMETRIC C ORRECTION) (12)练习3卫星图像拼接(S ATELLITE I MAGE M OSAIC) (18)练习4图像投影变换(R EPROJECT I MAGES) (20)实习总结: (22)实习1ERDAS IMAGINE 8。
6系统简介与入门、1遥感的应用领域和ERDAS IMAGINE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遥感技术作为对地观测,提取地表最现势状况的最有利工具,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包括测绘,自然资源管理,林业,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电力电信、防震减灾、城市规划、国防军事等,ERDAS IMAGINE作为遥感界的排头兵,为大家提供了不仅仅是增强,滤波,纠正,融合等简单的基本应用,而是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你在定量化的分析方面,系统功能的可扩充性方面使您更加得心应手,如专家分类,子象元分类(混合象元),三维可视化分析,数字摄影测量等,同时,还给您带来与GIS一化集成的解决方案,如查询检索编辑ArcInfo的地理信息,建立矢量层后的人工解译,直接得到目标的矢量数椐,还可将分好类的专题影像转换成ArcInfo的矢量数据(Coverage,Shape File),使分析的结果可以直接为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ERDAS IMAGINE是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专业遥感图像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ERDAS IMAGINE是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可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要求、资金情况合理地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及其不同组合,对系统进行剪裁,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专业应用要求.ERDAS IMAGINE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对于系统的扩展功能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以IMAGINE Essentials、IMAGINE Advamage、IMAGINE Professional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低、中、高三档产品架构,并有丰富的功能扩展模块供用户选择,使产品模块的组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1.1 IMAGINE Essentials级是一个花费极少的,包括制图和可视化核心功能的图像工具软件.无论您是独立地从事工作或是处在企业协同计算的环境下,都可以借助IMAGINE Essentials完成二维/三维显示、数据输入,排序与管理、地图配准,专题制图以及简单的分析.可以集成使用多种数据类型,井在保持相同的易于使用和易于剪裁的界面下升级到其它的ERDAS公司产品.1。
遥感技术应用论文

技术应用论文遥感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遥感技术的应用1、地质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
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
2、林业遥感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
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生的林火现象。
卫星遥感防火监测服务在吉林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烟稀少的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为林火的扑救赢得时间。
遥感论文——精选推荐

基于面向对象的多光谱数据的地表信息提取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对资源、环境、灾害、城市等进行调查、监督、分析和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分类作为遥感技术中的一项最基本的研究,也是遥感技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是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这两种方法是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不能有效的利用影像的空间纹理信息。
而且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还存在着分类结果出现椒盐现象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无效破碎图斑的产生,最终导致分类精度不高。
随后又提出了在此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该进的方法,如模糊分类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决策树的分类方法等。
虽然后述这些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的精度,但是他们依旧是建立在像元的基础上,也没有考虑到对象的空间纹理信息。
所以也会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如:椒盐现象等)。
所以传统的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分类的需求。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问题,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应运而生,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空间几何信息、纹理信息来进行分类。
采用多尺度分割算法,采用不同的分割尺度,能够较好的提取各种尺寸大小的地物。
所以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地表信息是,能够细致的提取出地表所覆盖的地物种类,并且能够达到更高的提取精度,能够更加准确的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料,为相关部门作出决策判断提供依据。
本文中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相比有一下有点:基于影像多尺度分割得到同质像元组成的影像对象,对象内部的光谱差异值很小可以忽略其内部的信息,从而避免了椒盐现象的出现,对象之间的区分同时考虑了光谱和形状两种因子,为分类提供了更多的特征,有效地克服了基于像元分类的一些局限性;多尺度的空间分析,可以满足不同尺度地物的信息提取要求;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影像对象的各种特征,以达到尽可能高的精度提取地物信息的目的。
松花坝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论文

松花坝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遥感监测分析摘要:在遥感技术我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松花坝水源保护区1992、1996、2001、2006 、2010的 landsat tm 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对此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由结果看出:该水源区内林地是主要的土地类型。
由于人类、自然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使得未利用土地、居民点、草地都有减少的状态。
保护区内一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是导致该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变化的原因。
abstract: by using the technologi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he paper uses the source protection zones of songhuaba 1992,1996,2001,2006,2010 landsat tm remote sensing image for interpretation,analyzes the reason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is area. from the results:the water district garden and woodland is the main type of land. as the human, natural and other factors driving, unused land, residential areas, the grass has reduced. the unreasonable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protected areas, also contributed to changing land use types.关键词:松花坝;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key words: songhuaba;land-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remote sensing monitor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73-020 引言目前关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
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姓名刘艳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物理海洋学指导教师张杰20070601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摘要本文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项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山东江苏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课题的支撑下面向海岸带调查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利用遥感具有大范围、快速、同步等的优势开展了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将分层分类的思想用于海岛海岸带地物分类结合地物本身的光谱特性以及地域因子、专家知识等非遥感信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穗帽变换等在每一层上建立合适的判决函数逐步实现地物的分离发展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模型算法。
建立了两个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的转换矩阵并采用修正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开展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程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年间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剧烈其中耕地减少幅度及其面积减少量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居首位耕地减少的流向主要是住宅交通运输用地。
住宅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幅度最大、面积增加最多除了耕地为其主要来源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转移。
另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较普遍有相当一部分的低产盐田向未利用地转化。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如土壤、地形地貌等一系列稳定的因子在较小的时问尺度和区域尺度上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弱但它们是导致区域土地景观类型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等社会经济因素在较小的时间尺度和区域尺度上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最后就本文所发展的图像分类模型算法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穗帽变换驱动力湎’’印勰哪—自缸Ⅱ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

区的污染气 体又重新 地被 吹回市 区 ,增强了市 区空气 的污染。
大气 的辐 射之 和 ,可方 便地 换成 卫 星亮温 。 星 亮温 、地 温
2 1 年 第 9期 ( 第 5 01 总 7期 )
3
基 于遥感 技术 的城 市热 岛效应 研 究综述
和气 温一者 之 问关系 密切 ,冈而 基于温度 的城市 热 岛监测方 法便 成 为进行 城市 热 岛研究 最常用 、最 观的方 法 。根据 J 处理 温度手 段 的不 同温度监 测方法 又可 以分为两 小类 :基于 亮度 温度 的监测方 法和 基于地 表温度 的监测 方法 。基 于亮温
能 源释放 大苗热 能 。
进行城 市热 岛研究 一般 都假设 由于城 市 区域 范 罔有限 ,可 以 认 为研 究 区水汽状 况近 似一致 ,冈而大气对 辐射亮 温 的影响 可 以忽 略 。但是 , 由于 地表热 辐射在 其传 导过程 中受 到大气 和辐射 面 的多重影 响 ,卫星遥 感所观 测到 的热辐射 强度 已不 再是单 纯 的地 表热 辐射 强度 ,亮 温 同地表真 实温度 往往相 差 很大 ,有 时达 到 5~6 K,冈而使用亮 温直接 进行城 市热 岛研 究 有着很 大 的局 限性 p。 J
31 .. 象站法 。 统的 热岛 效应运 用气 象站 历史数 据 , 取 1气 传 选
从城市 热 岛的产 生原 因 、危 害 和防 止等方 面人 手 .取得 了很 大 的进 展 。随着 遥感 技术 等现 代科技 的 广泛应 用 ,在新 技术 的支持下 ,城市 热 岛效应 的研究 也进 人 了一个 新 阶段 。
产 生城 市 热 岛效应 的主要 因素 有 : 1)市 区人 口密 度 、 (
31 . 3运 动样 带法 。 动样 带法通 常是 在 车辆上 安装气 温测 定 . 运 传感 器 , 连接 着一个 便 携式 的数 据采集 器 。 并 一般数 据每 1s 6
遥感解译课程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考试试卷课程名称《遥感图像解译》考试时间2011年1月15日学号姓名2010109067李文昊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任课教师姜小三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印制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指导老师:姜小三学生:李文昊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近年来,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本文即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浅述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并提出些许笔者的看法与展望。
关键词:遥感;土地管理;应用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landmanagement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with less land but large popul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i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In recent year,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d management work throughout the country generally spread and also made the obvious effect. This article is on a summary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basis, exploring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land u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f the author and prospect.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土事业也蓬勃发展,因此基础性工作日显重要。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主要通过对摄影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各个方面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因其运用范围广、作用大而走上了逐渐发展的道路,并且对国民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发展;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被划分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内,它在获取地球表面、环境等信息时是通过非接触成像传感器来实现的,并对其进行分析、记录、表达以及测量的科学与技术。
3S技术的应用、运用遥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在多个领域内都可以运用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比如:自然灾害、勘查土木工程、监测环境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运用到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的领域也在逐渐的增多。
在人类认识宇宙方面,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方法,也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以及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方向。
遥感技术和摄影测量可以提供比例不同的地形图以服务于各种工作,并且还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与地图制图、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卫星定位等构成了一整套技术系统,是测绘行业的支柱。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已经涉及到城市建设、水利、测绘、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模拟摄影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步入数字摄影阶段,摄影测量正在逐渐的转变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利于推动测绘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摄影测量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一个系统的转变。
在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以及解析摄影测量阶段之后,摄影测量终于步入了数字摄影测量的阶段,这也成为我国传统测绘体系解体,测绘技术新体系兴起的标志。
地理科学专业论文 基于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学院名称地理与规划学院专业名称地理科学学生学号12345678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姓名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202X年X月摘要本文利用丰城市2010年landsat5 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数据温度反演和监督分类等数据分析手段,综合研究丰城市地面温度分布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关性。
得出城市下垫面及人工热源等因素与城市地面热力场分布息息相关,而水体及城市绿化面积对城市热效应有积极缓解作用等结论。
最后将之与北方大城市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情况相比较,总结出南方中小城市的热岛效应的特点,即热岛效应相对较轻,市中心与郊区温差存在但相对较小,河流与植被对其的影响非常显著。
由此可见,丰城市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应直视城市热岛问题,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工程用地建设,切实践行城市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生态城市”建设,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力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关键词:遥感;热岛效应;土地利用;南方中小城市;丰城市AbstractThe Fengcheng City 2010 landsat5 TM image data,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an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data analysis metho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Fengcheng City grou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urban land use types of correlation. That urban underlying surface and artificial heat sources and urban ground 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 have closely relation, and water and urban greening area of urban heat effect is positive the alleviation effect conclusion. Finally compared with the big cities of the north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research,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medium-sized and small cities in the south.The heat island effect is relatively light, downtown and suburb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xists but is relatively small, rivers and vegetation on the effect is very significant. Thus, Fengcheng City Urban Planning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be open urban heat island, reasonable layout of urban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cut practice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vocated by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formulate rational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strive for the unity of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Key words: RS;urban heat effect;land use;Medium-Small-Sized Cities in the Southern China;Fengcheng City第1章绪论1.1 研究意义及背景在全球变暖和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别是城市局部地区温度居高不下,给城市居住人口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城镇扩张的多源遥感图像动态监测分析

合利用光谱知识 、多时相植被指数 、城镇建筑用地的地 形分 布等建立分类决策 规则 ,可 以有效提 取城镇建筑用
地信息 ( 精度不低于 9 % ) 0 ;研究提出用较新 时相影像获取 的城镇建筑用 地限定较 时相影像城 镇建筑用地提
取范 围的思路 , 展了 T 拓 M影像三指数法的应用 范围,以此保证了较早时期 T M影像城镇信息的有效提取 。
扩张监 测 的情 况 。本 研 究在 总 结 前 人 研 究 方 法 的 基础 上 ,以 A T R、T SE M多 源多 时相遥感 影像 为数
Lnst M遥感 图像 ,经过 图像 自动分类识别和 ada T 两个时相遥感图像 的交叉分析处理 ,对江苏省扬 中市 的土 地 利 用 状 况 进 行 了 动 态 监 测 ;杨 存 建
提取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达 9. %。王琳 12
(0 6 利 用压 缩数 据维 的方法 ,有 效 提取 了福 20 )
州市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陈志强 (0 6 ] 20 )1研 2
究认 为 ,运 用 N B 指 数 法 提取 A T R影像 的城 DI SE
E VS T E SS R图像 和多 光谱 H V So 光学 N I / R A A R pt
周小成,汪小钦,吴 波,励惠国
( 福州大学福建省 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空 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 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 00 ) 50 2
摘要 :遥感动态 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 的研究和应用 领域 。利用 A T R和 T SE M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 形数据 ,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示 范区 ,对城镇建筑用地扩张进行 了遥感监测 。研究认 为 ,对于 A T R影像 ,综 SE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目录一、遥感的概念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
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
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
例如,人的眼睛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过程,它是靠物体的色调、亮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来判定物体的属性。
蝙蝠能发射超声波,并用接收到的回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属性。
现代遥感技术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的遥感现象和过程而产生的。
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一致,不可能超越时代,遥感技术当然也不例外。
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联系,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探测系统相继出现。
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非图像);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了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
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
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Evelyn L..Pruitt)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毕业论文选题】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先进又实用的空间探测技术。
学术堂为你提供了以下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望借鉴采纳。
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一:1、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土水资源分类、评价与预测研究3、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洪灾风险区划研究4、基于遥感影像与GIS数据的变化检测理论和方法研究15、基于遥感、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6、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方法研究7、遥感图像编码技术与算法研究8、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矿区环境监测与评价9、卫星遥感成像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10、基于JPEG2000的高速遥感图像实时压缩仿真系统研究11、基于内容检索的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研究12、基于遥感影像的地图道路网数据的变化检测13、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14、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分割算法研究15、基于控制点影像数据库的遥感卫星影像几何矫正和半自动配准16、遥感和GIS技术在磐石市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的应用研究17、GIS技术支持下的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分析18、基于灰度共生法和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纹理信息提取19、荒漠化评价遥感信息模型的研究20、基于J2EE的遥感影像数据库检索与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现代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江苏省某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22、基于单时相遥感影像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23、GIS和遥感(RS)在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地貌环境演化研究中的应用24、海量遥感图像内容检索关键技术研究25、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26、遥感软件知识产权与数字遥感影像版权保护27、基于特征点的遥感图像配准方法及应用研究28、基于成像系统建模提高遥感图像分辨率方法研究29、基于随机场模型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30、基于特征区域的遥感影像数字水印研究231、基于数据库方式的遥感图像库内容检索研究32、面向对象的滩涂湿地遥感与GIS应用研究33、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城市空间信息遥感分析研究34、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碳库研究35、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单株立木识别与树冠分割算法研究36、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航天遥感器研发中的应用37、基于内容的光学遥感图像检索关键技术研究38、空域自适应滤波方法及其在斜模式遥感图像复原中的应用39、基于遥感和GIS的观测气温订正及对LUCC响应研究40、遥感影像数字水印算法研究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二:41、遥感与GIS在油气管道线路选择中的应用研究42、基于AcrGISServer的卫星遥感影像管理系统43、多权限遥感影像信息隐藏技术研究44、MODIS卫星遥感数据云检测软件设计45、基于GIS的遥感影像快速浏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6、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锡林郭勒盟干旱监测与预警研究47、点、线结合下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匹配48、基于无人机遥感平台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49、基于OpenGL的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重建50、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51、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汶川县地震前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52、遥感和GIS在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53、遥感影像面状地物半自动提取方法354、遥感影像数据库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5、遥感图像配准与变化检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56、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与实现57、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图像港口及港内目标识别方法研究58、遥感图像融合及应用研究59、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60、基于遥感和GIS的高分辨率城市人口密度模拟61、基于遥感技术的大庆地区地质环境监测与变化趋势评价62、基于ArcGISEngine的遥感土地退化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3、基于ArcGIS与ENVI一体化的遥感影像数据的网络发布与共享64、基于GIS和遥感的景观视觉资源评价65、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解译与数据库建立研究66、基于遥感分类图的矢量化算法研究及应用67、GIS支持下的中国陆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研究68、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WebGIS的设计与实现69、GIS辅助的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70、GIS和遥感辅助下的江西潋水河流域化学径流计算机模拟探讨71、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72、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73、基于小波包的遥感图像半脆弱性数字水印74、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75、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铁路生态累积效应研究76、多光谱和全色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77、矿区遥感监测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78、决策树分类器的实现及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79、基于Hadoop遥感影像存储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80、基于空间信息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遥感图像分类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三:8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交通路网提取技术研究82、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矢量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应用83、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违法发现系统的研制与开发84、主客观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85、遥感图像几何定位精度评价方法研究86、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遥感图像检索87、基于特征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技术研究88、基于MongoDB与Hadoop的地学遥感大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89、陇南金矿区矿山环境遥感监测与GIS评价研究90、定量化遥感数据网络发布模型设计与实现91、遥感与GIS技术在工业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92、多源遥感信息集成应用系统综合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93、海量遥感影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4、基于遥感和GIS的兴和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95、彩色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96、基于遥感和GIS的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分析97、基于遥感与GIS的乌鲁木齐市绿地资源分析98、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信息WEB发布系统开发及实现99、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算法研究100、基于内容的遥感图像数据库检索研究及实现101、遥感影像纹理特征提取及其在影像分类中的应用102、基于高光谱遥感图像的植被分析软件设计5103、基于MODIS遥感影像及元胞自动机的京津冀地区城市模拟研究104、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105、多源微波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106、遥感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研究107、分布式遥感空间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108、基于遥感与GIS的北京市城镇化进程的动态研究109、基于支持向量聚类的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110、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111、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研究112、基于地理信息Web服务的海量遥感影像分布式处理与发布113、基于Oracle数据库的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与应用114、基于遥感和GIS的河流湖泊湿地信息提取与分析115、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及应用116、遥感与GIS技术在矿山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117、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118、基于遥感影像的专题图制图综合研究及实践119、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物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与实现120、基于遥感和GIS的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扩展分析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四:12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舰艇目标的分割与提取技术研究122、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本底数据库建设与应用123、水源林遥感图像空间信息特征数据挖掘124、多尺度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与应用125、基于遥感和GIS的矿山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6126、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127、卫星遥感影像处理系统浏览图生成与云掩膜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128、遥感图像道路信息提取研究129、基于四元数的彩色图像部分加密研究及在遥感图像的应用130、遥感专题产品生产中业务流程控制与资源调度设计与实现131、基于隐马尔可夫树模型与旋转不变性的遥感图像纹理检索方法研究132、基于遥感图像的内河航道识别研究133、资源三号遥感影像阴影检测与补偿系统研究与开发134、红外遥感图像仿真系统算法集成软件设计与实现135、基于MongoDB遥感数据存储管理策略的研究136、多光谱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聚类算法研究137、基于Hadoop的遥感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138、海洋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139、中科星图遥感应用软件营销策略研究140、基于遥感影像的数字水印的研究与实现141、基于脆弱水印的遥感影像完整性认证算法研究142、面向遥感产品的可视化建模方法研究143、基于Petri网的遥感产品生产模型研究与应用144、遥感产品并行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145、面向服务的消息中间件在异构遥感系统中的应用146、面向遥感数据的云数据库技术研究与应用147、面向高分应用的在线遥感数据挖掘研究7。
遥感测绘论文题目GIS测绘学论文题目测绘工程论文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 经验模态分解在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割与分类研究 多极化星载 SAR 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多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近 30 年上海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建模预测 基于矩阵对数累积量和非局部均值方法的极化 SAR 噪声抑制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最大羧化速率遥感定量反演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网提取及变化检测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区建筑物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团场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研究 面向对象的草原植被参数反演方法及应用 基于多特征的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 定标缺失情况下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研究 基于多波段多极化 SAR 数据的草原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研究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 Sentinel-1 和 Landsat 8 数据的潮间带盐沼湿地分类研究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 HJ-1A HSI 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湟水流域典型植被分类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基于 CVA 与光谱解混的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研究 小麦茎基腐与全蚀病高光谱遥感识别研究 基于 Sentinel-1 的近岸海表风场反演研究 雷达卫星 TerraSAR-X 精准测距高原湿地水位反演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航摄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研究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基于多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及变化检测 基于图谱理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 高光谱遥感协同处理黑刺沟岩矿蚀变信息方法研究 基于多核学习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遥感测绘论文题目 GIS 测绘学论文题目测绘工程论文题目选
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目录
一、选题技巧............................................................................................................................................1 二、热词分布............................................................................................................................................2 三、测绘学论文题目大全....................................................................................................................... 2 四、知网万方等如何利用................................................................................................................... 104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与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与分析覆盖率测量与分析引言植被覆盖率是衡量地表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区域生态环境、预测气候变化趋势、规划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调查和抽样调查,这些方法在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监测手段,在植被覆盖率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于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率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研究背景和意义遥感技术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地表信息,能够提供大范围、连续的地面观测数据。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植被覆盖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生态环境评估、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与传统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连续监测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植被覆盖率信息。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率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研究现有的遥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选择适合于植被覆盖率测量的方法;2)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模型,提高测量精度;3)通过对实际环境的实验测量,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分析植被覆盖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探索植被覆盖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5)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实际环境的实验测量,获取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现有的遥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选择适合于植被覆盖率测量的方法。
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模型,提高测量精度。
接下来,运用实验方法,对实际地表进行实验测量,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
在数据分析方面,采用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揭示植被覆盖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遥感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中应用论文

遥感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摘要】国家越发达、地区越发达地质工作程度越高,而中国现实却是,中西部山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东部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则相对较低,这极不适应快速进步的经济、社会需求。
本文重点介绍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地貌单元划分、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城市化动态过程追溯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服务于城市地质调查和经济、社会需求等方面可以发挥的技术优势。
【关键词】遥感技术;城市地质调查;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新一轮地质调查暨青藏高原等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向何处去面临着重大的睿智的抉择。
根据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新时期地质工作应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承担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承担组织实施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和部分重大工程建设前期地质勘查等任务的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着手研讨在中国东部城市集中区开展立体填图工作的构想是十分及时、非常英明的。
地质调查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将开展工作的重心由中西部山区转移到东部城市集中区,即转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速的地区。
二.城市地质调查中遥感工作的方法1.平原型城市和经济区遥感地质调查方法遥感解译平台,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计算机双重平台,在gis支持与开发下开展解译。
具体工作方法包括:实地地质调查、多时相遥感解译、航空摄影与小卫星图像解译、综合技术与方法分析等。
2.遥感在城市地质调查中可发挥作用的方而(一)为其他调查方法提供遥感资料支持。
①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遥感图像处理与图像制作产品,如1:50000.1:10000.1:200()或更大比例尺的图像产品,与地形图等构成纸介质工作平台。
②遴选gis工作界而,组织开发具有件皇瓜”性质、简易、方便、实用性强、便于普通地质工作者使用的计算机工作平台。
上述两者与实地地质调查同步开展工作,共同构成现代化城市综合调查方法。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论文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论文摘要:应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找出感兴趣区域在变化检测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最终得到变化检测结果,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土地利用分析、农业、自然灾害调查、海洋和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遥远”地采集目标对象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获取有关地物目标、或地区、或现象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1]。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将各种传感器搭载至卫星平台,对地遥感观测累积了海量的地表对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何加快对这些遥感数据的充分处理和利用,促进其转化为更有价值的知识,为有关部门做出相应的、准确的、快速的决策提供丰富且有益的辅助信息,促使了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技术路线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是指给定同一个地区的多个时相的单波段或多波段遥感图像,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快速而高效地检测出该地区的地物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进一步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实现对遥感图像的分析与理解。
首先选择同一地区的多时相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然后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和图像配准实现数据的预处理,接着通过变化检测算法得到变化结果生成图或生成表实现变化信息的提取,再次通过分析变化检出率和检测虚警率对变化检测结果做出科学的精度分析实现精度评价。
2 关键技术分析2.1 多时相遥感影像的预处理辐射校正和图像配准是变化检测中两项关键的预处理过程,处理精度将直接影响变化检测的精度。
2.1.1 辐射校正由于遥感器本身的光电系统特征、太阳高度、地形以及大气条件使得通过遥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亮度等物理量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变化检测算法得到的某些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变化并不是由地物本身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为了正确地评价地物的反射特征以及辐射特征,必须尽量消除这种不一致,消除的过程称为辐射校正。
遥感期刊发表论文

遥感期刊发表论文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在资源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希望能够通过发表论文来分享自己在遥感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遥感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经验和建议。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在遥感领域,有很多知名的期刊,如《遥感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等,这些期刊都是非常权威的,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引用。
因此,在准备发表论文时,一定要认真选择期刊,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论文的撰写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严谨认真,确保论文的逻辑严密、数据可靠、结论科学。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只有论文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吸引编辑和审稿人的注意,从而顺利发表在期刊上。
另外,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遥感领域,很多问题是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共同解决的,因此,与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还能够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因此,在写作论文之前,可以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者交流活动,结识更多的同行,寻找合作的机会。
最后,及时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期刊可能对论文的格式、字数、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投稿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确保自己的论文符合期刊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机会。
总之,发表论文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非常重视的事情,而在遥感领域,要想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期刊、提高论文的质量、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并及时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
希望这些经验和建议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遥感领域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发表更多优秀的论文。
航测遥感技术实践论文

航测遥感技术实践论文【摘要】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刚测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航测遥感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说明,表明它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很好的灵活性,为地形测绘提供方便。
最后,本文针对航次遥感技术应用在地形测试中的主要内容,对测绘的外业作业和内业作业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航测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工作原理航测遥感技术之所以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测绘领域,最重要的原理就是航测成图原理。
航测遥感技术能够将航空飞机作为拍摄的主要平台,然后由光学航测仪和数字航测仪等设备一起来完成拍摄的任务。
利用航测技术拍摄出来的图形属于框福式影像,而且具备中心投影的集合特征。
这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性,所以能够将单张影像的地面点、投影中心和成像点之间能够满足共线方程的要求。
同时,立体成像和被拍摄的地面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集合关系,也就是立体像上的同名像点能够和两条核线产生对应关系,而这两条核线在空中的交叉点就是所求的地面点。
所以,共线方程就是构成航测成图的数学基础,对核线的约束原则就是航测成图的限制因素。
在航测成图中,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是通过立体像当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来确定的,具体的操作过程就是:第一,对单张的像片进行分析处理。
利用航摄像机参数中为我们提供的像片内方位元素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像片的外方位素具,这样来确定航摄物镜和相片之间的相关联系,对摄影中的摄影光束进行修复,并以此确定摄影光束在拍摄的那一瞬间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呈现的状态。
第二,在光学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航空像之间对应的集合关系,对地面点进行相对定位,并建立起一个地面立体模型。
第三,将像片的控制测量作为主要的方法,将立体模型中的绝对定向元素确定下来,并将摄影中得到的坐标转换成地面测量系统的坐标,确定地测量的比例尺大小。
第四,在这个立体的模型中完成高程点的测量和地形地貌的描述,这样就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地形图。
具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航测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优势分析(一)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立体影像的基高比,影像的分辨率,影像中地面对应物体的识别率等都会对地形图的比例尺产生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遥感分析论文院系: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测绘工程学号:***********姓名:***课程:城市遥感分析2017年6月一、遥感技术及其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一门建立在空间科学、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新的技术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优势。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与完善,服务领域因之而不断扩展,受到普遍重视,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命力[1]。
遥感即“遥远的感知”。
即远距离不接触“物体”而获得其相关信息[1]。
遥感通过电磁波、力、声波等形式采集数据。
应用最多的是以电磁波方式获取数据。
因此,遥感的理论基础是电磁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电磁波遥感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照相机或多光谱扫描仪记录地表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主动遥感——人为发出电磁能量,并记录其返回的辐射能,常见的雷达就属于主动遥感。
其中,主动遥感的过程大致如下: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传播(衰减)——部分到达地面的辐射波段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再次进入大气传播——被遥感仪器记录地表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得到图像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译——得到各种信息产品——分发给不同应用部门进行使用。
地球表面特征十分复杂,不同波段的能量到达地表后,被选择性地反射、吸收、透射、折射等。
即使同一物体在不同状态下与电磁波的作用都不尽相同。
遥感正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不同作用表现,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后,得到不同物质对电磁波的响应关系,从而能够通过对记录的电磁波谱特征进行反解得到地球表面的信息。
对遥感图像的分析处理的方法主要是目视法、计算机自动处理、人机交互法。
处理方式按照遥感解译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条件可以分为:(1)野外解译——在实地进行图像解译;(2)飞行器目视解译——在飞机上识别地物;(3)室内解译;(4)综合解译——以上两种以上的方式相结合。
城市遥感信息是城市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应用目标可以归纳为:快速实现城市范围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调查,系统地研究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编制系列基础图件,客观、真实、系统地反映城市的建设成就和存在问题,为制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规划以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遥感技术为全面、高效、实时地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它已经渗透到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
目前,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空间布局信息分析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并且与城市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建设紧密相关。
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信息分析,可以获得指导城市规划的有利信息,使其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人口调查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分布状况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租赁,老城区的改造建设,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城市人口分布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另外,城市的人口流动量大这都增大了对城市人口调查难度。
遥感技术在城市人口调查中的应用,为调查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状态,这对于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布局,合理安排公共设施等基础性工作尤为重要。
况且,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人口的调查与城市人口普查相比之下,不仅工作周期短,工作量少而且相应花费较低。
在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上,可以观察到住宅的立面图像,从而累计住宅单元数,再利用人口和住房的统计资料,估算出人口的大致分布。
进而再通过调查资料,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
(2)城市环境调查城市环境调查包括对水质、大气、绿地面积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等不断加剧,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环境的受污染程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有利于对污染的治理。
(3)城市交通调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交通拥挤、道路阻塞、事故频发等。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运作。
城市道路网一旦发展形成,就决定了城市的轮廓。
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最合理的办法就是规划好城市道路网。
要规划好城市道路网,就要对城市的地形、交通特点、人口分布状况以及经济状况有充分的了解。
同时,还需要了解城市的河流,地势等信息。
而获取这些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
另一方面,分析不同时段各个地区的遥感影像,可以发现城市拥堵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为交通规划提供了依据。
城市道路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下一步发展。
2、城市变化检测对城市动态变化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切实保障城市内有效性措施的实施。
促进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规范化和城市建设的稳定,有序发展。
同时,对城市动态变化监测还可以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提供依据参考。
3、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当今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设量十分庞大,然而监督执法人员数量却有限,面对大量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监执法人员往往无法逐一监控。
然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做到全面、准确监控违法建设。
通过定期更新遥感数据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同时核对建设项目审批档案即可及时发现违法占地、违章建设等违法建设项目,从而更有针对性实施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能。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一个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支持下对空间信息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智能化系统。
从80年代初开始的二十年间,GIS在我国由探索到实际应用,经历了一个成绩辉煌的发展时期,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GIS研究和应用是以遥感为先导的,而且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同被列为数字时代的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
城市遥感信息是城市空间信息的一部分也是城市GIS的研究对象。
与矢量信息相比较,遥感信息的综合、多层次、多时相、形象直观的优点,可使GIS的分析、显示和决策应用功能能够得到更为生动的表达,其成果使多种层次的使用者如身临其境。
有学者预测,随着城市信息化的推进,大量的城市GIS的建设与应用,对城市空间信息的需求将越来越多,人们将面临巨大的信息获取与更新的压力。
从技术、经济等角度考虑,遥感技术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的渠道。
三、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的不足中国城市地区尤其是旧城区中用地密集性交叉分布的情况严重。
由于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规划,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紧紧相邻布局,甚至互相混合交叉。
城市规划与遥感技术是两个独立发展的学科,跨学科的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在城市规划领域,规划师普遍缺乏对遥感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广阔应用空间的认识。
目前,城市规划师应用遥感资料主要是通过与遥感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来进行,而遥感专业人员不具备一定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在影像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对信息的提取缺乏重点,影响了遥感数据的充分利用。
已建立不同规模的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业务运行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RS和GIS的集成应用系统,但应用模型开发还很不够。
缺少面向城市规划评估和决策的专业应用模型。
缺乏强有力的基础理论和运行性工具的支撑,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规划应用需求。
在网络应用环境下各种软件、工具和数据库不能很好地集成。
自主的高精度数据资源缺乏,需要更高分辨率数据的城市规划应用技术,但必须考虑业务化运行系统的运行成本的可承受性。
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还不够。
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应用领域中数据缺少连续性和一致性。
新的数据源和技术难以嵌入城市规划应用于原有应用系统。
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由权威部门牵头,多家参与。
当前存在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问题,加重了投资的浪费,加剧了资料来源间的不一致性。
目视解译仍是遥感图像解译的主要手段,必须发展专家系统技术基于多时相、多源遥感资料的变化检测、估计与分类是遥感应用处理中的共性关键技术,目前存在变化信息提取方法单一、与人工目视水平有较大差异、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缺乏数据平台和数据验证结果,影响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在城市规划方面没有很好的国产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软件,缺乏网络应用环境下各种软件、工具和数据库的一体化集成研究。
将遥感影像数据列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用影像图作为规划成果的背景图。
大城市里应有固定的机构实施影像数据的获取与供应。
加强遥感应用成果介绍典型示范、培训、交流,改善规划队伍的知识,人才结构。
吸引专业性的遥感应用机构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支持。
四、结束语其成果使多种层次的使用者如身临其境。
有学者预测,随着城市信息化的推进,大量的城市GIS的建设与应用,对城市空间信息的需求将越来越多,人们将面临巨大的信息获取与更新的压力。
从技术、经济等角度考虑,遥感技术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