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

合集下载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演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演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演变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演变引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承载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近十年利率表

中国近十年利率表

中国近十年利率表中国近十年的利率表如下:2009年:中国的存款利率为1.98%,贷款利率为5.31%。

这一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2010年: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56%。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市场过热,中国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逐步提高利率水平。

2011年:存款利率为3.25%,贷款利率为6.56%。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通胀压力的增加,中国央行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发展。

2012年:存款利率为3.50%,贷款利率为6.56%。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国内经济调整的需要,中国央行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2013年:存款利率为3.50%,贷款利率为6.56%。

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通胀压力减轻,央行开始逐步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2014年:存款利率为3.25%,贷款利率为6.15%。

中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改革的需求。

2015年:存款利率为2.75%,贷款利率为5.35%。

中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2016年:存款利率为2.75%,贷款利率为4.35%。

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存在,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2017年:存款利率为1.50%,贷款利率为4.35%。

中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性改革的挑战。

2018年:存款利率为1.50%,贷款利率为4.35%。

中国央行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近十年来,中国的利率水平经历了多次调整,反映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利率的变动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活动以及整个经济的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

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利率表

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利率表

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利率表
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利率表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指标,它反映了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的调控政策。

下面是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利率表的部分内容:
2019年:
- 一年期以内定期存款利率:1.50%
- 一至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75%
- 三至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
2018年:
- 一年期以内定期存款利率:1.35%
- 一至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5%
- 三至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
2017年:
- 一年期以内定期存款利率:1.25%
- 一至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0%
- 三至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
上述数据仅为示例,实际的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利率表还包括其他期限的存款利率信息。

人民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通胀水平以及货币政策目标等因素来调整存款利率,以达到平衡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以及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的目的。

存款利率的变动对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和贷款利息产生直接影响。

较高的存款利率有助于个人储蓄的增加,而较低的存款利率则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吸纳借贷资金以
促进经济发展。

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进行利率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利率表的公布,为市场参与者和公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这有助于他们制定合理的储蓄和投资策略。

同时,人民银行也会根据需要发布其他利率指标,如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以全面反映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的存款利率变动请参考人民银行的正式发布
和公告。

历年储蓄存款利率表

历年储蓄存款利率表

历年储蓄存款利率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人们对储蓄存款利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财富增长和投资方向选择。

下面我们将回顾历年的储蓄存款利率表,了解不同年份的利率变动情况。

1990年代是我国储蓄存款利率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

当时,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储蓄存款利率开始有所上升。

1991年,储蓄存款利率为3.6%,1995年上升至4.86%,1999年进一步提高至6.12%。

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开始积极吸引储户,提高利率成为一种共识。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金融市场逐渐开放。

储蓄存款利率也逐步上升。

2001年,储蓄存款利率为0.72%,而2005年已经上升至1.8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稳定金融市场,我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降息措施,储蓄存款利率也随之下降。

2010年,储蓄存款利率为1.98%。

2015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

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再次降息,储蓄存款利率下降至 1.47%。

此后几年,储蓄存款利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为1.50%。

然而,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和金融监管的加强,2019年起我国开始逐步提高储蓄存款利率。

2019年,储蓄存款利率为 1.75%,2020年上升至 1.85%。

尽管近年来利率波动较小,但对于储户来说,每一次的变动都意味着财富的增长或减少。

通过回顾历年的储蓄存款利率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储蓄存款利率经历了多次波动。

不同年份的利率变动影响着人们的储蓄行为和投资决策。

储户需要根据利率的变化及时调整储蓄计划,以实现财富的增长和保值。

在未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储蓄存款利率将继续受到市场供求和经济形势的影响。

储户需要密切关注利率的变动,合理规划自己的储蓄和投资方向,以实现个人财富的稳健增长。

建国后历年1年期定存利率图表

建国后历年1年期定存利率图表

我国一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以下均同,简称存款利率)自1949年8 月10日至1999年6月10 日,共有33次变动,其间有升有降。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消除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遗留的通货膨胀危害,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武装干涉,恢复发展社会生产,保障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国家设立了活期、定期3个月、6个月、1年整存整取及定期1年零存整取5个品种的储蓄存款,这种设置一直保持到1959年6月30日,并确定了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

1949年8月10日至1950年4月9日期间,国家百废待兴,储蓄存款利率曾高达 252%(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同),而后,存款利率则开始逐渐下调。

1950年4月10日至1950年10月20日,利率有过三次调整,自152%调至86.4%,并再调到34.8%。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国内生产压力骤然增大。

为了有效动员社会资金,1951年3月26日、7月21日,利率又回调至 45.6%、36%。

这种调整是将原来用于生活消费的一部分货币转化为用于生产和流通的资金,这对于保障国家生产和建设在非常时期有益。

1951年12月1日,利率下调至31.2%,半年后,1952年5月21日,利率又调整至14.4%的相对低位,并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得以保持。

这自然而然地为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纵观1949年8月10日至1955年9月30日这一时期,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存款利率的设置依据了当时的基本国情,既有效动员利用了当时社会闲散的货币资金,又充分妥当地考虑到了旧中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并采取了逐渐下调的方式,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自1955年10月1日起至1979年3月31日止,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总量减少(形象地说为18元8角8分),存款利率的变动成为政府行为,因而利率基本上对社会经济生活不再产生大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利率变动少,利率水平相对低。

历年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

历年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

历年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存款基准利率是指人民银行作出的对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利率的规定,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

历年来,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了多次存款基准利率,旨在调节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历年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存款基准利率的制定与调整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存款基准利率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制定和调整由人民银行负责,旨在引导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动,以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

人民银行会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变化,适时发布新的存款基准利率。

二、历年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变动情况历年来,人民银行对存款基准利率进行了多次调整。

下面是近几年的存款基准利率表:1. 2015年-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25%- 五年期及以上存款基准利率:3.75%2. 2016年-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00%- 五年期及以上存款基准利率:3.50%3. 2017年-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75%- 五年期及以上存款基准利率:3.25%4. 2018年-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75%- 五年期及以上存款基准利率:3.25%5. 2019年-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75%- 五年期及以上存款基准利率:3.25%三、存款基准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存款利率的调整,人民银行可以控制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进而实现货币供应的调控。

存款基准利率的变动也会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投资和消费的决策。

存款基准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通胀控制:通过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可以间接地对经济的通胀水平进行控制。

当通胀压力较大时,人民银行可以适当提高存款基准利率,以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降低通胀的目的。

2. 收入分配: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会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当存款基准利率降低时,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率通常也会下降,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上调的原因及成效082104 第三小组基准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在中国的利率政策中,1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其他存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经过复利计算确定。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也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

市场利率的形成及其变动都参照此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

利率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之一,央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运用利率工具,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从而影响社会的资金供求,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通过图一的直观的数据来看一下近几年我国基准利率的调整情况。

这里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为例。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到2008年之间,我国基准利率基本为上调,而2008年10月我国基准利率首次下调,且下调幅度为历史中较大幅度。

直至2011年2月开始,基准利率又开始慢慢上调。

这里所有的基准利率调整、,都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现象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图一我国历年存款一年期基准利率调整表一、调整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一)上调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无法避免的通货膨胀。

图二我国历年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及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比较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日趋加大。

消费物价指数(CPI)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被看作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一般认为,CPI的增幅大于5%时,就可看作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近几年,CPI屡刷新高,早已高于5%这道警戒线。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一、中国储蓄率的变动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储蓄率总体呈现波动上行趋势,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我国储蓄率进入快速持续的上涨阶段。

按照变化特点,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储蓄率的波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缓慢上升期(1978—1994)这一时期是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增长经历轻型化过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于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大,全社会储蓄率增长缓慢,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型走势。

(二)持续回落期(1995—2000)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和“稳健”,全社会储蓄率呈现持续小幅滑落态势,由1995年的41.9%滑落至2000年的37.7%。

(三)快速上扬期(2001—2010)这一时期我国进入了完备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阶段,通过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和引导社会投资,通过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继股改和上市,可以看成是我国基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全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储蓄率呈现持续快速上扬态势,由2001年的38.6%上升至2010年的52.6%。

二、影响储蓄率变动的因素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收入、理性预期、人口结构、福利体系,经济制度变迁等。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一)经济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可以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1992年10月,党的十4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2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

1949年至今的存款利率变动表

1949年至今的存款利率变动表
60.00 43.20 21.60 12.00 12.60 12.60 10.80 9.00 5.40 5.40 5.40 5.40 2.88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88 2.88 2.88 2.88 2.88 2.88 2.16 1.80 2.16 3.15 2.97 1.98 1.71 1.71 1.44 1.44 0.99 1.71 1.35 1.89 6.38 4.50 3.24 14.40 21.60 15.60 13.80 50.40 46.80 19.80 25.20 25.20 19.20 16.20 9.00 9.00 9.00 9.00 57.60 50.40 21.60 26.40 26.40 21.00 17.40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储蓄存
本利率为年利率(%) 调整日期 1949年8月10日 1950年4月10日 1950年5月1日 1950年5月15日 1950年10月20日 1951年3月26日 1951年7月21日 1951年12月1日 1952年5月21日 1952年9月15日 1953年1月1日 1954年9月1日 1958年10月1日 1959年1月1日 1959年3月5日 1959年7月1日 1965年6月1日 1971年10月1日 1979年4月1日 1980年4月1日 1982年4月1日 1985年4月1日 1985年8月1日 1988年9月1日 1989年2月1日 1990年4月15日 1990年8月21日 1991年4月21日 1993年5月15日 1993年7月11日 1996年5月1日 1996年8月23日 1997年10月23日 1998年3月25日 1998年7月1日 1998年12月7日 1999年6月10日 活期
利息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际利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

2、比较两种实际利率测算方法的差异性及科学性。

二、实验背景
利率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实现。

利率调整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下进行的,它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居民储蓄、市场投资等都会产生直接或是简洁的影响。

而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23次使用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可见利率在我国经济政策中的地位亦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研究实际利率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本实验就1978年至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利率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并比较分析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运用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指数的数据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并分析哪种方法更科学。

四、实验环境
本实验属于自主实验,由学员课后自主完成,主要使用Excel软件。

数据来源: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数据。

五、实验原理
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六、实验步骤
1、采集实验基础数据。

通过网上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相应数据。

数据样本区间为1978-2012年。

2、利用Excel软件分别按照两种方法计算实际利率。

3、做出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以及两种不同算法下实际利率变化的折线图。

4、分析图表,考察实际存款利率变化特点并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
1、实验结果
年份一年期存款
名义年利率
(%)
通货膨胀率
(%)
CPI(以1977
年为基年)
实际利率
(第一种)
实际利率
(第二种)
1978 3.24 0.7 100.7 2.54 2.52 1979 3.78 2 102 1.78 1.32 1980 5.04 6 106 -0.96 -2.16 1981 5.4 2.4 102.4 3 2.98 1982 5.67 1.9 101.9 3.77 3.75 1983 5.76 1.5 101.5 4.26 4.23 1984 5.76 2.8 102.8 2.96 2.95 1985 6.72 9.3 108.8 -2.58 -2.06 1986 7.2 6.5 106 0.7 0.9 1987 7.2 7.3 107.3 -0.1 0.18 1988 7.68 18.8 118.5 -11.12 -9.36 1989 11.11 18 108.5 -6.89 -5.84 1990 9.91 3.1 102.1 6.81 6.61 1991 7.89 3.4 102.9 4.49 4.34 1992 7.56 6.4 105.4 1.16 1.09 1993 9.46 14.7 113.2 -5.24 -4.57 1994 10.98 24.1 121.7 -13.12 -10.57 1995 10.98 17.1 114.8 -6.12 -5.23 1996 9.16 8.3 106.1 0.86 0.79 1997 7.12 2.8 100.8 4.32 4.2 1998 5.03 -0.8 97.4 5.83 5.88 1999 2.92 -1.4 97 4.32 4.38 2000 2.25 0.4 98.5 1.85 1.84 2001 2.25 0.7 99.2 1.55 1.54 2002 2.02 -0.8 98.7 2.82 2.84 2003 1.98 1.2 99.9 0.78 0.77 2004 2.03 3.9 102.8 -1.87 -1.8 2005 2.25 1.8 100.8 0.45 0.44 2006 2.35 1.5 101.5 0.85 0.84 2007 3.87 4.8 104.8 -0.93 -0.86 2008 4.14 5.9 105.9 -1.76 -1.65 2009 2.25 -0.7 99.3 2.95 2.97 2010 2.25 3.3 103.3 -1.05 -1.03 2011 3.5 4 104 -0.5 -0.2 2012 3 2.6 102.6 0.4 0.6
2、实验结果分析
(1)1978年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分析
我国存款利率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来进行调整。

利率在我国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关注通过调整利率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在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保持增长,此过程之中通过数次调整利率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如1985年年中利率的上调是由于从1984年开始的通货膨胀现象日益显著;1988-1989年两年通货膨胀率的迅速上升又促成了利率的继续提高;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1991-1994年经济增长率持续上升,但是,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也是历史上最高的:PPI涨幅高达27.1%,CPI涨幅高达24.1%,过高的CPI导致1993、1994以及1995年实际利率为负值,而一个负的实际利率会导致资金和资源的错配,从而对经济造成长远危害。

此时,央行多次上调各档次定期存贷款年利率,名义利率的上升使得实际利率有所上升,同时,由于上调利率控制了货币流通数量,通过对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使得CPI的值开始有所下降,对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节作用。

1996-1999年间的相继7次调低利率,则先是由于通货膨胀率的回落,而后则是由于人们并未料想到的通货紧缩的来临。

总之,1996年至2002年的多次大幅降息对于拉动内需、支持企业发展、推动国内经济平稳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21世纪中期,随着2004年物价逐渐走出低谷,我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

2003-2007年央行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及存贷款准备金率,有助于控制货币流通数量,更好地调节经济发展。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亦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出口需求下降,库存增加、资金紧张,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面临破产,因而无法按期偿还债务,银行业积累大量坏账、呆账,造成支付关系紧张,同时,由于部分国家主权信信用危机使得要求现款支付的比率大大提高,最终导致对资金需求增加,借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走高,而高利率对经济发展亦很不利。

在2008年内,央行总共降息4次,总降息达1.89个百分点。

2010年至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退去、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不断凸显、CPI持续高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投资热不断升温,人民币升值压力猛增。

国家急需出台调控经济措施,使经济回到正常轨道,平稳增长。

央行在此期间连续加息4次,总加息达到1.07个百分点。

(2)两种实际利率测算方法的差异性及科学性
第一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第二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通常也可以看作实际利率,而第二种方法中,“1+通货膨胀率”的含义是以未发生通货膨胀之前为基期,当前为报告期。

除以“1+通货膨胀率”还原为基期的实际利率。

也就是说是否考虑基期和报告期差别的因素,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可以忽略不计调查时间上的区别。

即将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展开可得“1+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1+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是两个很小的百分数的乘积,在一般计算中可忽略,因此有了第一种简单算法。

因此,相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更为科学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