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低水平
+
-
-
+
注:“+”表示正确使用时,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可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
a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400mg/L~700mg/L
>10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属
8.隔断防护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
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 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术语和定义
9 人员卫生处理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
洁与消毒过程。
10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 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管理与要求
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 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 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 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管理规范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 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 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 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国家院感新规范考题试卷答案
国家院感新规范第三次笔试考题科室:姓名:日期:得分:一、单选题1、环境感染风险划分的级别,中度风险区域是 BA.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 .B.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C.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D.有普通患者居住.2、不同等级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中,高度风险区域应达到 CA.清洁级B.卫生级C.消毒级D.灭菌级3、以下哪类消毒剂是高水平消毒剂 AA.含氯消毒剂B.碘类C.醇类D.季胺盐类4、下面不属于医院感管染理小组职责的是 DA.医院感管染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B.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C.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D.负责医院保洁、护理等工作的验收.5、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相关感染控制措施.即打喷嚏时不应用手覆盖口鼻,应用纸巾或肘部 B 覆盖口鼻.A.手掌B.衣袖C.手臂D.胳膊6、含氯消毒剂400mg/L~700mg/L作用时间>10min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有效 DA.细菌繁殖体.B.所有细菌含芽孢、真菌、病毒.芽孢需采取灭菌措施或增加浓度C.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D.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亲水病毒主要包括、手足口病、.亲脂病毒主要包括丙肝、艾滋病7、器械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 D 小时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A.12B.24C.36D.488、下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CA.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B.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C.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常规进行膀胱冲洗.D.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9、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使用 B 方法留取尿液.A.断开导尿管与集尿装置接头留取.B.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 .C.从集尿袋开口留取.D.以上方法均可.10、下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DA.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B.如无禁忌床头抬高30-45°,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C.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8h一次.D.宜选择经鼻气管插管.11、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中,对手卫生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CA.应配备足够的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B.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3, 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C.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D.干手用品烘手机优于干手纸.12、ICU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BA.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B.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高水平消毒.只需达到中水平消毒C.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每天清洁消毒1-2次.D.一般性诊疗器械宜专床专用.13、中央导管留置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是指,无菌单覆盖住患者多少范围: BA.穿刺点为圆心直径50厘米B.从头至脚C.半身D.2/3躯体14、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AA. 24h、4hB.3h 、24hC.2h、12hD.1h、2h15、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DA.7dB.3dC.2dD.1d16、盛放消毒剂进行消毒与灭菌的容器,应达到相应的 CA.消毒水平B.灭菌水平C.消毒与灭菌水平D.整体消毒水平17、医疗废物的管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要求,正确分类与收集,感染性医疗废物置黄色废物袋内,锐器置于锐器盒内.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放入 B 内,但应在标签上注明.A.生活垃圾袋B.感染性废物袋C. 病理性废物袋D.利器盒内18、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容器应符合要求,不遗洒;标识明显、正确,医疗废物不应超过包装物或容器容量的 D 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闭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A. 1/3B. 1/2C. 2/3D.3/419、隔离的疑似、确诊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 B 层包装物包装, 并及时密封.A.1B.2C.3D.420、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转运医疗废物时应与医院内医废转运人员做好交接登记并双签字,记录应保存 C 年.A.1B.2C.3D.621、具有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的医疗机构,患者的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可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无污水消毒处理设施或不能达标排放的,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 A ,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A.消毒B.灭菌C.分解D.稀释2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UTI是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B 内发生的尿路感染.A.1天B. 2天C.3天D.4天23、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均属 DA.特殊感染B.聚集性感染C.社区感染D.医院感染24、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叫 AA.空气洁净技术B.空气消毒技术C.更新空气技术D.空气灭菌技术25、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属于 C 监测.A. 回顾性B.横断面C.目标性D.前瞻性26、强化清洁与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 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C.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消毒剂的浓度.一些消毒剂增加浓度不一定提高消毒效果,比如95%酒精D.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27、含氯消毒剂2000mg/L~5000mg/L作用时间>30min对以下微生物有效BA.细菌繁殖体.B.所有细菌含芽孢、真菌、病毒.C.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D.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28、不同等级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中,低度风险区域应达到AA.清洁级B.卫生级C.消毒级D.灭菌级29、重症监护病房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多少㎡,床间距应大于多少mAA.15,1B.10,0.5C.20,1D.15,0.530、国家卫计委2016年12月27日发布的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为 CA.2017.1.1B.2017.2.1C.2017.6.1D.2017.7.1二、多选题1、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技术与标准包括 ABDA.目测法B.化学法C.荧光标记法荧光粉迹法 ATP法D.微生物2、三管监测是 ABDA.血管导管B.呼吸机C.引流管D.导尿管3、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ABCA.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B.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C.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D.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4、探视者进入ICU前后应 ACA.洗手B.戴手套C. 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D.直接进入5、接触隔离患者的工作人员,应按照隔离要求,穿戴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品,如 ABCDA.穿隔离衣B.戴医用外科口罩C.手套D.进行手卫生E.戴N95口罩6、下面选项中属于飞沫传播的疾病的是 ABCA.百日咳B.白喉C.流行性感冒D.麻疹E.肺或喉部TB7、下面选项中属于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是 CDA.病毒性腮腺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SARSD.水痘8、ICU探视者的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ABCDA.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B.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C.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D.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311的要求进行防护.9、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ACDA.及时上报B.简单做消毒处理就可以了C.明确职业暴露类型D.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10、医院ICU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 ABCDA.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B.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C.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D.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对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3。
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3。
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3。
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
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3.8 A0值A0 value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②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六、强化清洁与消毒
3、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 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 。 4、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 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367 执行。 5、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 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三、管理要求
4、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 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 区域环境污 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 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5、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 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 进。
医院物体表面在院感传播中循证依据
• 近十年来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在VRE、 MRSA、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诺如病毒等暴发流行 与院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 Dr.Boyce等对MRSA患者周围的10个常接触表面进行病原微生 物培养,发现平均有59%被MRSA污染,其中以床架(100%被 污染)、血压计袖带(88%被污染)、电视遥控器(75%被 污染)、床头柜(63%被污染)、洗手盆(63%被污染)被 污染的程度较严重。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 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清洁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
重大院感事件暴露环境清洁消毒问题。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感染事件: 据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 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感染事件:
推荐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避免交叉传播!
二、术语和定义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
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
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3。
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
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
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3。
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3。
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
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3.8 A0值A0 value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表1-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表1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A.1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A.1.1目测法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A.1.2化学法A.1.2.1荧光标记法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A.1.2.2荧光粉迹法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A.1.2.3A T P法按照A T 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 L U),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
A.1.3微生物法A.1.3.1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 B15982。
A.1.3.2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 B15982的相关规定。
A.2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表A.1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表B.1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表C.1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表C.2。
表C.2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物表擦拭规则
检验科物品消毒及物表擦拭
根据医院发布《不同等级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规定在现有条件下本科室物品消毒及物表擦拭:
一.低度风险区域:(值班室)
1.清洁方式:湿式卫生,清水清洁
2.频率:1次/天
3.区域范围:未经污染并无潜在污染可能的窗台、桌面、地面等
二.中度风险区域:(所有实验区)
1.清洁方式:湿式卫生,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
2.频率:1次/天
3.区域范围:试验区桌面、地面等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三.物品消毒
1.检测设备消毒方式:参考设备维护,记录见设备维护记录
2.辅助设备消毒方式: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或浸泡,记录同上四.注意事项:
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2.各类区域及物品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立即实施污点2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并签字登记在日常交班本上。
五.负责人员
1.低度风险区域:(值班室)窗台、桌面、地面等有夜班人员负责。
2.中度风险区域:(所有实验区)由当日上班人员在上午8点统一擦拭。
2018-06-03。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
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
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
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3。
学校发生疫情消毒方案
学校发生疫情消毒方案前言随着新冠疫情的流行,学校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学校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案,以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学校发生疫情时的消毒方案,以便学校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并执行。
1. 按照疫情等级划分不同消毒措施学校的消毒工作需要根据疫情等级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消毒措施。
一般而言,疫情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下面是各个风险等级对应的建议消毒措施:•低风险:定期对教室、办公区域进行普通清洁和消毒,清洁频率不低于一周一次。
其他人员密集区域,如食堂、洗手间等,保持日常清洁即可。
•中风险:加强对教室、办公区域及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消毒,清洁频率不低于三天一次。
其他人员密集区域,每天进行一次消毒。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定期测量体温等措施。
•高风险:对所有教室、办公区域、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清洁频率不低于每天一次。
其他人员密集区域,每天进行多次消毒。
同时,加强对学生、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完善疫情报告和隔离措施。
2. 消毒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技巧2.1 清洁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操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步骤如下:1.确保安全: 确保消毒人员身穿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同时保证消毒工具和消毒剂的质量合格。
2.整理清洁区域: 清理待消毒区域内的杂物,确保能够进行全面的消毒操作。
3.通风换气: 打开窗户,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消毒剂的残留。
2.2 消毒操作步骤消毒操作需要有系统有规范地进行,确保全面、快速、安全地完成任务。
以下是一般的消毒操作步骤:1.擦拭表面: 使用清洁工具(如湿布)擦拭待消毒表面,清除表面的污垢和尘埃。
2.涂抹消毒剂: 将消毒剂均匀地涂抹在待消毒表面上,确保涂抹的范围覆盖到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
3.等待作用: 按照消毒剂的说明,等待一定的时间以确保消毒剂对病毒或细菌的杀灭效果。
4.擦拭残留物: 使用清洁工具将消毒剂残留物擦拭干净,确保表面干燥。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WST-512医疗机构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512医疗机构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4、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
医疗机构指定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4.3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4 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4.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审核方法见附录A。
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c)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5、清洁与消毒原则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保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保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保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等级风险管理措施
1. 清洁剂清洁剂可能造成皮肤刺激和呼吸问题高风险 -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
-保证通风良好
2. 细菌和病毒清洁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细菌和病毒中风险 -严格遵守手卫生要求
-使用消毒剂杀死细菌和病毒
3. 高处作业从高处摔落可能造成严重伤害高风险 -使用合适的梯子和脚手架
-佩戴防护帽和安全带
4. 物品交叉感染使用污染的清洁设备可能导致交叉感染中风险 -定期清洁和消毒清洁设备
-避免不同区域间混用清洁设备
5. 电器使用不正确使用电器可能导致电击事故中风险 -确保电器正常工作
-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电器
备注:根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培训员工、落实安全操作程序等。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风险评价表。
WST 512医疗机构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3。
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3。
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
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附录 A(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A.1.1 目测法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A.1.2 化学法A.1.2.1 荧光标记法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A.1.2.2 荧光粉迹法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A.1.2.3 ATP法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
A.1.3 微生物法A.1.3.1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A.1.3.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
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表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附录 B(规范性附录)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表B.1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附录 C(规范性附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表C.2。
表C.2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表1不合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办理之五兆芳芳创
作
附录 A
(标准性附录)
医疗机构情况清洁卫生质量审核办法与尺度
采取格局化的现场查抄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办法与尺度,以目测查抄情况是否洁净、枯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将荧光标识表记标帜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情况概略.在情况清洁办事人员实施清洁任务前预先标识表记标帜,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查抄荧光标识表记标帜是否被有效清除,计较有效的荧光标识表记标帜清除率,考核情况清洁任务质量.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情况概略.在情况清洁办事人员实施清洁任务前预先标识表记标帜,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查抄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情况清洁任务
“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依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实监测概略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情况概略清洁任务质量.
A.1.3.1情况微生物考核办法参考GB 15982.
A.1.3.2清洁东西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办法和评价办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则.
A.2 医疗机构情况清洁卫生质量审核尺度
医疗机构情况清洁卫生质量审核尺度见表A.1.
附录 B
(标准性附录)
情况清洁人员团体防护用品选择
情况清洁人员团体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附录 C
(标准性附录)
情况概略经常使用消毒办法情况概略经常使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情况概略经常使用的消毒办法见表C.2.。
(完整)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
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3。
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3。
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
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
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
A.1.1 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A.1.2 化学法
A.1.2.1 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ATP法
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
A.1.3 微生物法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
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表B.1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表C.2。
表C.2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