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沉积岩的构造资料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https://img.taocdn.com/s3/m/f335543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b.png)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沉积构造Section two Sedimentary Structures沉积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的不匀⼀性⽽表现出的宏观特征。
根据形成时间可划分为原⽣沉积构造和次⽣沉积构造(如周⼝店⼋⾓寨燧⽯结核)。
原⽣沉积构造是在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其固结以前形成,因⽽是沉积环境的重要判别标志。
§2.1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s)层⾯构造[表⾯痕迹(surface marks), 底⾯印痕(bottom imprints)]和层理构造(bedding Structures)1、表⾯痕迹(Surface marks)——波痕(ripple marks), ⾬痕(raindrop mark), 细流痕(rill marks), 泥裂(cracks)(1) ⾬痕(Raindrop marks)圆形或椭圆形,在少⾬区发育较好。
指⽰⽔上环境或半⼲旱环境,说明沉积物曾经出露⽔上(暴露标志)。
(2) 泥裂(Cracks)平⾯上为多边形,剖⾯上为“V”字形,由泥岩脱⽔、收缩或⼲化⽽成。
指⽰⼲旱⽓候或⽔上环境(暴露标志)。
(3) 细流痕(Rill marks)由于细⼩⽔流侵蚀沉积物表⾯所形成的树⽀状痕迹。
指⽰⽔⾯下降或⽔上环境。
(4) 其它表⾯痕迹(The other surface marks)⼯具痕迹、障碍痕迹、弹跳痕迹等2 底⾯印痕(Bottom Imprints)底⾯印痕发育于沉积物(砂层)底部,为表⾯痕迹的铸型。
(1)槽铸型(Flute imprints): 平⾏⽔流⽅向的瘤状突起,上游端⾼⽽窄,下游端低⽽宽,可以指⽰⽔流⽅向。
(2)纵向脊和沟铸型(Longitudinal furrows and ridge imprints):相间排列的沟和脊,平⾏⽔流⽅向,但不能指⽰上、下游⽅向。
(3)沟铸型(Furrow imprint):窄⽽长的脊,平⾏⽔流⽅向。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实验报告_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实验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0f891dd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e.png)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一、实习要求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
(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晶粒结构:粒屑结构: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一、实习要求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成因分析:次生变化现象:岩石命名: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次生变化现象:成因分析:岩石命名:偏光倍偏光倍篇二: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沉积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实验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最简便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65f1f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5.png)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当我们在沉积岩发育地区作地质旅行时,并把地层的层序关系、地层的地质年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其名称等大体上搞清楚以后,紧接着就应该研究穿越剖面时所遇到的地质构造的特点了。
所谓地质构造,实际上就是观察褶皱、节理、断层这三项主要的项目。
不言而喻,这些构造现象在层状岩石中是表现得最为清楚的了。
(1)褶皱: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几乎在任何沉积岩区都能见到的一种极普通的构造地质现象,只是其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大者长达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小者在标本上就能观察到,甚至在显微镜下可见。
不过,在野外视野所及者,几百米、几千米的规模居多。
真正特大的褶皱,在距离较短的剖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长距离的剖面穿越,或通过填绘地质图以后才能分析出来,而本书所谈的褶皱,主要是指视野范围之内能观察到的褶皱。
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①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认识背斜和向斜构造以后,就可以按照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轴向、倾伏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了。
例如某背斜构造,核部由志留系地层构成,两侧由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层构成,轴向东北,向西南倾伏。
然后,再将观察的褶皱进行分类,最常用的褶皱分类是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一般说来,这些褶皱的形态都反映了岩层受力程度的不同。
或者说,从直立褶皱到翻卷褶皱,受力越来越强,因两侧受力的程度不同,轴面向受力较弱的一侧倾斜。
另一种褶皱形态分类,根据岩层弯曲的形态而定,也是野外观察剖面时常用的,有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形褶皱及挠曲。
沉积岩-实习一、沉积构造
![沉积岩-实习一、沉积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e4a41b7581c758f5f71f6715.png)
泥质层之上的砂质层底面可见负荷印模, 是沉积物负荷不均衡的结果
负荷印模
火焰构造
火焰构造
通常呈板状、槽状或楔状 特征:
层系厚度很大:一般在数十cm~数m之间,甚至30m
(水成一般小于2m) 纹层高角度倾斜:一般25-35°(水成的一般<25 °) 纹层较厚:最厚可达2-5cm 成熟度高:磨圆分选好,多为干净的中细砂岩,很少 含泥
形成环境:缺少植被的陆表环境,如沙漠、裸露海岸 地带等。
one2
风成交错层
d) 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
✓ 这三种层理常共生、相互过渡、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 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强、弱交替的情况下,由泥和砂交
互沉积而成。一般与潮汐期和静水期交替出现有关。 ✓ 在强水流活动时期 ,砂以波痕形式搬运和沉积 ,而泥
保持悬浮状态;在水流减弱或静止时期,悬浮泥沉积下 来,形成砂泥交互沉积。
物理成因沉积构造 化学成因沉积构造 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流动 成因
物理 成因 同生 构造 变形
暴露 成因
层理:交错层理、块状层理、递变层理、水平 层理、
平行层理、波状层理
层面: 顶面构造—波痕、冲刷痕 、压刻痕
底面构造—槽模
重荷模、包卷构造、滑塌构造、帐蓬构造、砂球、砂枕构造等
干裂、雨痕、冰雹痕等
✓ 纹层厚度较大:多>2mm,可达10 mm以上。 ✓ 沉积物粒度较粗:产在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等
岩层内。 ✓ 常与大型交错层理或冲洗层理共生。 ✓ 成因:形成于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
沉积岩实习实验报告
![沉积岩实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99520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5.png)
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以及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的特征,深入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提高对沉积岩石学的基本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沉积岩是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物质来源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泥质岩、化学岩和生物岩等。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构造和结构上,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特征,可以判断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沉积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地质锤、样本刀、刷子、酒精灯、滴定管等。
实验设备:实验室桌椅、实验台、显微镜、放大镜、地质锤、样本刀、刷子、酒精灯、滴定管等。
四、实验步骤1.观察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1)用放大镜观察沉积岩的表面特征,如层理、波痕、泥裂等。
(2)用地质锤敲击沉积岩,观察其质地和断裂特征。
(3)用样本刀切割沉积岩,观察其内部构造和层理。
(4)将沉积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等。
2.观察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的特征(1)用放大镜观察砾岩和角砾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粒度、分选性等。
(2)用地质锤敲击砾岩和角砾岩,观察其质地和断裂特征。
(3)用样本刀切割砾岩和角砾岩,观察其内部构造和碎屑成分。
(4)将砾岩和角砾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如碎屑颗粒的形状、大小、自形程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1)沉积岩表面特征:观察到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层理间距均匀,波痕和泥裂较少。
(2)沉积岩质地和断裂特征:沉积岩质地较硬,敲击后发出清脆的声音,断裂面较平直。
(3)沉积岩内部构造:切割后观察到沉积岩内部具有明显的层理,层理间距均匀,无明显结核和槽模。
(4)微观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到沉积岩微观结构复杂,晶体印模和槽模较少,主要以泥质结构为主。
2.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的特征(1)砾岩和角砾岩表面特征:观察到砾岩和角砾岩颜色较深,粒度不均匀,分选性较差。
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5ae19ecf58f5f61fb7366616.png)
生物扰动构造
作业:二者任选其一 1、选一层理构造:素描图,指明细层、 层系、层系界面、层理类型;可能的对地 层的指示意义。
2、层面(波痕):素描图,指明波长、 波高,实际测出二者的数据,计算不对成 指数和波痕指数。
化学成因的构造
• 在成岩过程中由化学作用形成的,多是溶解、沉淀和交 代作用的结果。 • 石盐假晶: • 结核:成分、结构和颜色与围岩截然不同的矿物集合体。 结核脱水可行成龟背石。 • 缝合线:在垂直岩层的切面中呈锯齿状的微裂缝。是上 覆岩层的静压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不均一溶 解而成。常见于灰岩和石英砂严重。 • 叠锥:灰岩中由一系列漏斗状锥体套叠在一起所组成的, 是压溶作用的结果。
浪成
水成
风成
波 痕
侵蚀和暴露成因的构造
• • • • 泥裂: 雨痕和雹痕: 流痕: 槽状冲迹和槽状印模:
侵蚀和暴露成因的构造
冲刷构造特征(路凤香等,2002) a-冲刷痕;b-冲刷痕被覆盖;c-沿层面剥离;d-砂岩层底面的 槽模(箭头表示水流方向);e-剖面上冲刷构造
泥裂及其形成示意图(施罗克,1948)
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 层系界面呈波状起 伏的一种层理,波 谷内有泥质压扁体 存在称压扁层理; 波谷内有砂质透镜 体存在称透镜状层 理。
递 变 层 理
• 又称粒序层 理,是由粒 度的有规律 的变化形成 的。其特点 是由底向顶 粒度逐渐变 细,最后变 为泥质沉积 物。
韵律层理
在成分、结构和颜色等方面不同的薄层作 有规律的重复出现而组成的。如:薄的粉 砂和薄泥岩层相互重叠出现
实习一 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分类
构造的概念 沉积构造是指由于成分、结构、颜色的不 均一性而引起的岩石宏观特征。发育在陆 源碎屑岩中的构造,称为陆源碎屑岩的构 造;发育内源中的构造称为内源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80cda4848d7c1c708a14593.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它又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这些结构是把沉积岩划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类的重要依据。
一、碎屑结构
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叫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叫碎屑结构。
碎屑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物质组成,即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
(一)碎屑物质
包括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岩屑)两种。
矿物碎屑中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主要是正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再次是白云母以及少许重矿物。
总之,碎屑矿物主要是抗风化能力较强或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
(二)胶结物质指填充于碎屑孔隙之间的物质,最常见的为各种化学沉淀物或胶体物质,如钙质(方解石、白云石等)、硅质(玉髓、蛋白石、石英等)、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以及石膏、海绿石和有机质等。
此外,在粗碎屑孔隙间填充了细碎屑物质(细砂、粉砂、泥等),这种细碎屑填充物质又称为杂基或基质。
碎屑本身有各种大小和不同形状,即具有各种粒度和圆度。
1、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
它不但是碎屑岩进一步分类的根据,而且也是研究其成因的重要标志。
关于粒度分级的方法,可根据不同标准。
一般是根据颗粒大小及其与水力学性质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把碎屑划分为砾(直径大于2mm,成分以岩屑为。
沉积岩结构构造
![沉积岩结构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1869e02e58f5f61fb6366669.png)
3. 有许多新生矿物,岩浆岩中很少或无,如粘土矿物、盐类矿 物
二. 沉 积 岩 的 结 构
结构:指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特征。
不同的沉积岩类型,其结构不同,例如: 陆源碎屑岩——碎屑结构
内源沉积岩——颗粒结构 将在不同的岩石类型中具体讲解
三. 沉 积 岩 的 构 造
沉积构造——沉积作用(占主要)或成岩作用 (占次要)在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一种形 迹特征。反映了沉积岩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空 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6)块状层理(Massive bedding)
当整个岩层或岩层内的某个层状部分的成分、结构或颜色都是 均一的,或虽很杂乱,但却具有某种宏观的均一性,既没有纹 层或纹理显示,也不是其它层理的构成部分,该岩层或层状部 分就具有块状层理,或称为均匀层理(Homogeneous bedding)。 块状层理可以是沉积形成的,也可以是其它层理经成岩作用改 造形成。
机械成因构造——层理构造——主要类型
(2) 平行层理(Parallel bedding):
与水平层理相似,也由平面状纹层平行层面叠置而成,不同的是纹层厚 度较大,构成粒度较粗,纹理常不如水平层理清晰。有些平行层理可 沿纹层面剥开,剥开面上可出现一些长短不一,相互平行的微细沟脊 状直线形条纹,称为剥离线理,它是由颗粒在沉积物表面滚挪动形成 的。平行层理多产在粗砂岩、砂砾岩或粒度相当的其它岩石内,是水 体较浅,流速较高或反复冲刷环境的产物。
一. 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矿物成分特征
2、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分类:
自生矿物——是沉积作用中形成的,可以分析其物理化学环境。 (粘土矿物、海绿石、菱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 膏、硬石膏、Fe/Mn/Al的氧 化物和氢氧化物)
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d9bf8f7e27284b73f242509f.png)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后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构造≠沉积构造
•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形成、并受沉积条件所控制的构造,如层理、波痕等。
•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后由压实作用、成岩作用等所产生的构造。
有的是在沉积物固结前形成的,如负荷构造、包卷层理;有的是在沉积物固结为岩石后产生的,如缝合线等。
•研究沉积岩构造的意义:
• 1.确定沉积环境;
• 2.确定地层的顶层和层序;
• 3.分析恢复水流系统、指出水流状态。
•波痕的概念和形态要素
•波痕:由于波浪、流水、风等介质的运动,在非粘性的沉积物或沉积岩表面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波痕要素:
• 1.波长(L):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 2.波高(H):相邻的峰顶到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 3.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之比(L/H)
• 4.不对称指数(RSI):迎流坡与背流坡的水平投影长之比(L1/L2)。
•峰顶;波脊;谷底;槽线;折点;迎流坡;背流坡。
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d0993528453610661ed9f4c7.png)
沉积岩的构造一、沉积岩构造的分类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常常由于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均一性而显现出来的岩石综合特征。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的沉积作用阶段及沉积期后各个阶段,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影响,在沉积岩层内部或岩层面上了形成各种构造。
形成于沉积阶段,并受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控制的成为原生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在沉积之后固结之前形成的构造,如包卷构造,也可看作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后由压实作用、成岩作用形成的构造则称为次生构造,如缝合线等。
研究原生构造有助于确定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方式,确定沉积介质的性质和流体的动力状况,对于沉积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的构造可采用成因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其形态或产出位置进行分类。
目前多采二、层理(一)层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构造。
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常常是由沉积岩的颜色、结构、成分或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通常说的层理,实际上都是指岩层的内部构造。
组成层理的要素有细层、层系和层系组。
细层常常又称为纹层,是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其厚度常以毫米计。
同一细层具有较为均一的成分和结构,有时也具有粒度的变化。
细层是在相同水动力条件下同时形成的。
细层可与层面平行或斜交;细层的形态可以是平直的、波状的或弯曲的;细层可以是连续的或断续的;细层之间可以平行或不平行。
层系是由一组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都相似的同类细层所组成的。
这些细层是在同一环境的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以及不同时间内形成的。
由水平细层组成的层系,层系间缺乏明显标志,一般难以划分层系;由倾斜细层组成的层系则易于识别,层系间有明显的层系界面分隔。
层系上下界面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层系厚度,可从数毫米到数十米厚,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
层系界面可以是平直的或弯曲的。
层系组是由若干个同类型的层系组成,形成于同一环境的相似水动力调件下。
最新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类型
![最新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7bd0426f61fb7360a4c6548.png)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类型
1.结构类型。
(1)碎屑结构。
碎屑颗粒经胶结物质胶结所形成的结构,
如砾岩、砂岩。
(2)泥质结构。
由小于0. 0l毫米的细小钻土质点所组成
的结构。
黍占土岩所具有的结构,如页岩、泥岩。
(3)化学结构。
由纯化学成因形成的结构,其中有结晶粒
状结构、鲡状结构及豆状结构等。
(4)生物结构。
全部组成大部分由生物遗体或碎片组成的
结构,如硅藻土。
2.构造类型。
(1)层理构造。
沉积岩中在物质成分(化学的、矿物的)、
结构、颜色上沿垂直方向变化,显示成层现象叫层理构造。
(2)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
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更重要的是记录下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如波痕、雨痕等。
(3)结核构造。
在沉积岩中常含有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
的某些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
(4)化石构造。
在沉积岩中,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的沉积
岩中,常常保存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生物化石,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如硅藻土。
1
1。
6.沉积岩+内力-构造运动资料
![6.沉积岩+内力-构造运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13ed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d.png)
沉积岩的层面构造
碎 屑 岩 层 面 波 痕
沉积岩的层面构造
碳 酸 盐 岩 层 面 波 痕
沉积岩的层面构造
泥 裂
沉积岩的结核构造
结核指岩体中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等不同于周 围岩石的某些集合体的团块。常为圆球形、椭球形、透 镜状及不规则形态。常见有硅质、钙质、磷质、铁锰质 和黄铁矿结核等。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
波状层理 碎屑岩
沉积岩的层面构造
指沉积岩层面上保留的沉积时水流、风、雨、生 物活动等作用的痕迹。
1)波痕 层面呈波状起伏,它是沉积介质动荡的 标志,见于岩层顶面。
2)泥裂 滨海或滨湖地带沉积物未固结时露出地表, 由于气候干燥,日晒,沉积物表面干裂,发育成多边 形的裂缝,裂缝断面呈“V”字型,并为后期泥、砂 等填充。
A、硅质胶结 胶结物主要是隐晶质石英或非晶质SiO2, 抗压强度高,耐风化能力强。
沉积岩的胶结物和胶结方式
B、钙质胶结 胶结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岩石的 强度和坚固性高,但具可溶性,遇稀盐酸作用即起泡 反应。 C、泥质胶结 胶结物主要为粘土矿物。结构松散、易 碎,抗风化能力弱,岩石强度低,遇水易软化。 D、铁质胶结 胶结物主要组分为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 物。多呈棕、红、褐、黄褐等色。胶结紧密、强度高, 但抗风化能力弱。
沉积岩的胶结物和胶结方式
碎屑岩的胶结物: •硅质-强度高 •铁质-易氧化 •钙质-易溶解 •泥质-易软化
胶结类型:
•基底式胶结(a) •孔隙式胶结(b) •接触式胶结(c)
碎屑岩的胶结类型
基底式 胶结
孔隙式 胶结
接触式 胶结
2.1 沉积岩的结构
2)泥质结构
沉积岩构造
![沉积岩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6aca482bed630b1c59eeb52d.png)
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特点: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 特点: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 水平层理的沉积物来自悬浮物或溶液,故多见于细粒 水平层理的沉积物来自悬浮物或溶液, 的粉砂或泥质沉积中,常见于海、湖深水区,闭塞海湾, 的粉砂或泥质沉积中,常见于海、湖深水区,闭塞海湾, 泻湖,沼泽及牛轭湖等低能环境中。 泻湖,沼泽及牛轭湖等低能环境中。 平行层理外貌与水平层理相似,但它是在较强的水动 平行层理外貌与水平层理相似, 力条件下, 力条件下,由连续滚动的砂粒粗细分离或含不同重矿物的 纹层叠覆而成,沿纹层面容易剥开(通称剥离线理)。 纹层叠覆而成,沿纹层面容易剥开(通称剥离线理)。
生物痕迹
爬行迹 爬行迹
爬行迹构造 爬 行 迹 构 造
2)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扰动构造:斑点构造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搅动 构造, 构造,其特点是在泥质沉积物中有呈不规则斑点状 分布的砂质潜穴。 分布的砂质潜穴。
生物扰动构造
规则层
不规则层 (清晰)
斑点状 (不清晰) (d)
均质化 沉积物 (e)
(a)
(b)
(c)
各种生物扰动构造及其演变
者达几米。结核有单体和复体之分。 者达几米。结核有单体和复体之分。
结核
同生结核
同生结核: 同生结核:为原始沉积 和同生阶段形成,常见 和同生阶段形成, 的同生结核 有硅质结 核。同生结核与围岩界 线清晰,不切穿层理, 线清晰,不切穿层理, 而且层理围绕结核呈弯 曲状。 曲状。
被风化结核
燧石结核 燧层剖面中呈锯齿状曲线,在平面 缝合线: 在地层剖面中呈锯齿状曲线, 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面,沿此面较易劈开。 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面,沿此面较易劈开。缝合线裂 隙中常充填有粘土、沥青或其他物质。 隙中常充填有粘土、沥青或其他物质。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6408b6e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9.png)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碎屑岩是沉积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砾岩、砂岩、黏土岩都属于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的矿物颗粒之间是连续接触的;而在碎屑岩中,颗粒之间以点接触,颗粒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被胶结物或者细粒填隙物质充填。
因此,具有孔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层积xx的不同结构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或胶结物的结构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是指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和颗粒的表面特征。
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1-1000mm为砾级,0.1-1mm为砂级,0.01-0.1为粉砂级,<0.01为黏土级;球度用于衡量一个颗粒近乎于球体的程度,等轴状矿物球度高,片状、柱状矿物球度低;形状用大家熟悉的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来表示;圆度是指原始的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比较形象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划分出四个级别;颗粒表面特征是看碎屑颗粒的表面的磨光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刻蚀的痕迹。
填隙物结构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是和粗大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属于机械沉积,杂基粒度一般<0.03mm;而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一般含量小于50%,填隙在孔隙之间。
胶结物有非晶质和显晶质等结构类型。
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也称胶结类型。
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基底胶结的填隙物为杂基且含量多,碎屑颗粒呈星点状分布;孔隙胶结则不然,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之间的孔隙中;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类似,但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接触的地方;镶嵌结构的特点是颗粒之间呈凹凸线状接触,似乎没有胶结物。
层积xx的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
沿垂直方向观察这种层状构造可以发现,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根据纹层排列的特点,层理可以继续细分。
比如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称为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总方向平行于层面,称为波状层理;纹层斜交层面,斜层系呈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组合方式,称为交错层理或斜层理等等。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87046fd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b.png)
沉积岩的层面构造主要有
(一)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曾称水成岩。
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
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
(二)形成:
1、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
古地理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最明显的是陆地和海洋,盆地外和盆地内的古地理影响。
2、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比海洋沉积岩的分布范围小;盆地外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比盆地内沉积岩的分布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要小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沉积岩的构造分类
构造的概念和分类 沉积构造是指由于成分、结构、颜色 的不均 一性而引起的岩石宏观特征。发育在陆源碎屑 岩中的构造,称为陆源碎屑岩的构造;发育内 源中的构造称为内源岩的构造。
沉积构造的分类
非生物成因的构造
机械成因的构造(原生)
化学成因的构造(次生)
非生物成因的构造
3)同生变形构造
• 沉积物沉积同时或稍后,沉积物 仍处于塑性状态下由无机作用形 成的构造。一般局限于一定的层 位内,与后期的区域构造运动 无 关。
•重荷模:常见与泥质沉积层之上的砂岩层底面。是由 上伏沉积物负荷不均匀引起的,
重 荷 模
包卷层理、变形层理、滑坡构造
包卷层理
二、化学成因的构造
• 在成岩过程中由化学作用形成的,多是溶解、沉淀和交代 作用的结果。
龟背石——结核脱水、充填而成
石盐假晶
缝合线
结核
三、生物成因的构造
• 生物成因的构造是指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留 下的痕迹。
1、生物生长构造: 叠层构造:藻类生物分泌的黏液吸附细粒的 沉积物,形成细的有机质层和沉积物层相间 出现的现象。
2、原地固着生长的生物的骨骼构成的格架,格 架的空隙间可以充填一些填隙物。如珊瑚礁 等。
• 泥裂: • 雨痕和雹痕: • 流痕: • 槽状冲迹和槽状印模:
泥裂
图9-15 冲刷构造特征(路凤香等,2002)
a-冲刷痕;b-冲刷痕被覆盖;c-沿层面剥离;d-砂岩层底面 的槽模(箭头表示水流方向);e-剖面上冲刷构造
泥裂及其形成示意图(施罗克,1948)
雨痕
泥裂
槽状印模
槽状印模
包卷层理
滑坡构造
二、沉积构造的类型
1、机械成因的构造
1) 层理: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现象。 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 状等沿垂向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描述层理的基本术语: •细层: •层系: •层系组: •层: •层系界面: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细层呈直线状且相互平行,并都与
Ⅰ层理
Ⅰ溶解构造
Ⅰ 生物构造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缝合线
礁体
波状层理
溶洞
斜层理及交错层理
溶孔
Ⅱ 生物-生物化学或机械生物化学构造
爬升波状层理
Ⅱ 凝聚构造
叠层石
递变层理
结核
Ⅲ 生物遗迹
块状层理
晶簇
虫孔虫迹
复合层理 Ⅱ 层面构造
Ⅲ 溶解、凝聚构造 叠锥
波痕
龟背石
泥裂
雨痕、雹痕
晶痕 印模
Ⅲ 变形构造
负荷构造
球状、枕状构造
叠成层造
叠成层造的不同形状
3、生物遗迹的构造
• 生物遗迹构造:虫孔、虫洞(痕迹化石):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为了觅食或躲避天敌所 留下的爬行痕迹或所挖掘的洞穴。
• 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钻孔或钻洞,破坏了 原生的各种层理构造,形成种种不规则的 层理ຫໍສະໝຸດ 虫孔、虫迹虫孔、虫迹
虫孔、虫迹
作业:二者任选其一
波痕的种类
• 流水波痕:单向水流形成,一般不对称。陡坡 倾向指示水流方向。重组分和粗颗粒集中在波 谷处。
• 浪成波痕:由波浪作用形成,峰尖谷圆,多数 对称。
• 风成波痕:不对称,波峰和波谷都圆滑,重组 分和粗颗粒多集中在波峰。
浪成 水成 风成
对称的波痕 不对称的波痕
(2) 侵蚀和暴露成因的构造
递变层理
韵律层理:
在成分、结构和颜色等方面不同的薄层作 有规律的重复出现而组成的。如:薄的粉 砂和薄泥岩层相互重叠出现。
块状层理:
2) 层面构造
在沉积层面上出现的各种沉积构造。 常见类型有:
(1)波痕:由风、水流和波浪等介质的 运动,在沉积物表面上所形成的一种波 状起伏的构造。
波痕的形态要素
•波痕指数(R.S)=L/H •不对称指数(R.S.I)=L1/L2
• 槽状交错层理:层系界 面为槽型冲刷面,细层 顶部被切割,细层呈槽 状
板状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楔状交错层理
羽状交错层理
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 层系界面呈波状起 伏的一种层理,波 谷内有泥质压扁体 存在称压扁层理; 波谷内有砂质透镜 体存在称透镜状层 理。
• 又称粒序层 理,是由粒 度的有规律 的变化形成 的。其特点 是由底向顶 粒度逐渐变 细,最后变 为泥质沉积 物。
1、选一层理构造:素描图,指明细层、层系、层细界 面、层理类型;可能的对地层的指示意义。
2、层面(波痕):素描图,指明波长、波高,实际测 出二者的数据,计算不对成指数和波痕指数。
• 石盐假晶: • 结核:成分、结构和颜色与围岩截然不同的矿物集合体。
结核脱水可行成龟背石。 • 缝合线:在垂直岩层的切面中呈锯齿状的微裂缝。是上覆
岩层的静压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不均一溶解而 成。常见于灰岩和石英砂岩中。 • 叠锥:灰岩中由一系列漏斗状锥体套叠在一起所组成的, 是压溶作用的结果。
层面一致。但二者形成的水动力条不同。
•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总方向平行层面,层系界 面往往也呈波状状,或与细层平行,或与细层想切,波形或 对称,或不规则。
交错层理:由一系列 斜交层系界面的细层 组成
• 板状交错层理:层系间 界面为平面且互相平行, 层系为板状
• 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 界面为平面,但不平行, 层系呈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