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诀铭》千古睡眠奇方祝大家都能睡个好觉
古人睡眠养生之道:卧不覆首,眠不北向
古人睡眠养生之道:卧不覆首,眠不北向中国人自古就很注意睡眠养生之道,古人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说法。
其实现代人面临的睡眠问题更加严重,更应该注重睡眠养生,了解古人睡眠养生经验,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什么叫做“寝不横尸”?它出自于《论语·乡党》,原话是“寝不尸”。
这里的“尸”。
指的是如尸体一样仰面而卧。
也就是说,仰面睡觉,在古人看来就如横尸一样,是十分不吉利、不健康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么说确实有一定道理。
研究发现,在所有的睡姿中,仰面睡觉肢体的放松程度最差,而且容易把手放在胸口、腹部,引发不适甚至噩梦。
最重要的是,仰面入睡可能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口水流入器官,更有甚者会引发食物的反流而导致窒息。
因此,古人把仰面睡觉视作“横尸”,是不为过的。
“卧不覆首”的说法,源于《千金要方》。
原文讲:“冬夜不覆其头,得长寿”。
头为诸阳之会,为一身阳经汇聚之所,气血运行旺盛。
覆首,一来容易影响气血的运行,二来可能引发头部出汗,腠理舒张,从而令病邪乘虚而入。
更重要的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覆首而卧会影响到呼吸的顺畅,降低睡眠质量。
所以,卧不覆首的讲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所谓“眠不北向”,出自于《老老恒言》。
原文讲:“首勿北卧,谓避阴气”。
《千金要方》也说:“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
古人为什么忌讳向北而卧呢?很简单,北者,阴也。
头部作为诸阳之会,睡眠时北卧,易受阴气所扰。
尤其是秋冬季节,风寒之邪易从北而来,若于睡眠中直入于脑,则容易形成风寒头痛,甚则影响一身气血运行。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是多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承接的气会向花洒一样从头部下到全身,睡眠时头的朝向确实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国古代大医孙思邈的主张: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即春夏两季头朝东睡,迎接阳气,秋冬两季头朝西睡,安养阴气。
如果是嫌麻烦或者需要补阳气的人群,可以简单地保持头朝东的睡姿,就是很好的睡眠养生法了。
健康睡眠顺口溜教您睡出好觉来_顺口溜
健康睡眠顺口溜教您睡出好觉来人不能没有睡眠,睡眠是生命的需要,健康睡眠对人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睡眠,欢迎大家阅读。
睡眠顺口溜一君欲求长寿,养生最重要。
起居须定时,睡眠不可少。
时而跑跑步,抽空做做操。
活动筋骨舒,食增脾胃好。
早餐营养精,中餐要吃饱。
晚餐宜清淡,糖盐量宜少。
素菜样样吃,节制饮食好。
睡眠顺口溜二到,要睡觉,该睡觉时就睡觉,一切事情全放下,安安心心睡好觉,一觉睡到大天光,劳逸结合保健康。
要想身体好,天天睡得早,要想寿命长,亥时要上床,工作重要,重要,休息也重要,事业重要,赚钱重要,睡觉也重要,玩重要,耍重要,身体拖垮,什么都别想要!与其打针吃药,不如睡个好觉,该睡觉时不睡觉,阴阳颠倒把命耗,打牌游戏到天光,五脏六腑受暗伤,写作常熬夜,四肢百脉都受害,电视节目无限长,看了一场又一场,时间精力都有限,莫把有限投无限。
睡眠质量看心态,心态好,睡得好,心情舒畅梦中笑,心平气和好睡觉,所有事情放一边,睡眠休息为明天!睡眠顺口溜三洗洗鼻,揉揉眼,远离感冒和花眼。
齿常叩,舌常转,生津开胃齿固坚。
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处多。
大步走,小步跑,一天万步比较好。
循渐进,持之恒,常年必然灵。
戒吸烟,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
午饭后,睡一觉,自我调节减疲劳。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饭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
睡觉前,泡泡脚,按摩涌泉胜吃药。
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数第一。
有爱心,要牢记,淡泊人生有意义。
葆青春,养天年,合家幸福到永远。
先睡心 后睡眼
先睡心后睡眼作者:邹全荣来源:《养生大世界》2008年第01期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健康状况的消息表明,人们的睡眠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如何保护睡眠的健康,成了当代人关注的养生问题。
笔者近日研读了南宋理学家蔡元定(1135~1198)的著作,发现他对传统养生理论的发掘与运用,颇有造诣。
他写的《睡诀铭》,就是对睡眠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睡诀铭》精辟,言简意赅,仅22个字,科学地概括了睡眠的四大要点:睡姿、睡境、睡时、睡法。
唐朝名医孙思邈,活了102岁,他在著名的《千金方》中,也提出过关于“能息心,自瞑目”的睡眠理论。
理学家朱熹常苦于失眠而无法入睡,好友蔡元定就向朱熹推荐《睡诀铭》,朱熹深得《睡眠诀》其法后,便能安然入睡了。
睡眠的姿势好坏往往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蔡元定的“睡侧而屈,觉正而伸”,讲到了理想的睡姿,侧面睡时,屈起下肢;仰面睡时,将四肢身躯伸直。
睡的过程中对睡姿稍加变换,一是有利于血液循环,二是有利于减轻心肺负担,三是能调节睡眠过程中机体的疲劳,四是能保持呼吸畅通。
蔡元定认为睡眠质量的好坏,在于是否能做到“勿想杂念”。
这四个字非常有哲理,它概括了睡境的重要性。
所谓“睡境”,就是入睡前应当持有的心境。
入睡前应持有怎样的心境呢?那就是要保持“心态的静”,同时还要保持“心灵的净”。
如果入睡前心情复杂,心事重重,忧心忡忡,一是心“静”不下来,二是心“净”不彻底,无法去掉杂乱意念,常常引发妄想与噩梦。
做不到睡前的“静心”与“净心”,要睡出一个好质量的觉来,也是不可能的。
失眠的重要特征就是心杂意乱,心理负担过重,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蔡元定“早晚以时”的理论,强调了按时入睡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入睡时间的早与晚,一年四季各有不同。
唐代孟浩然有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即说明春夜苦短,一觉难醒,于是要从漫漫冬夜慵懒的睡眠习惯中调整过来。
道家秘传睡功法介绍,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龙之盘
道家秘传睡功法介绍,东首而寝,侧身而眠。
如犬之屈,若龙之盘冬天快要来了,人们需要睡地晚起,所以我介绍道家秘传睡功法诀,奉献大家。
笔者总结为:'东首而寝,侧身而眠。
如犬之屈,若龙之盘。
一手屈肱枕头,一手直摩脐眼。
一只脚伸,一只脚绻。
神不外驰,炁自泰然。
收神下藏丹田,二炁和合成丹。
'此诀大意是说:头靠东方而卧(东方为太阳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侧着身体而眠。
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谚日: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又似龙之盘曲环绕。
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脐眼(丹田)。
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手伸则左脚绻)。
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炁机自然聚集泰定。
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体内阴阳二燕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睡功起始,应当先睡心(收心养静),后睡眼(闭目入睡)。
致虚之极,守静之笃。
神炁自然归根,人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绵绵,归于元海之中。
此时不必有心调息,而呼吸自会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机自然降伏。
临醒之时,应当先醒眼(眼先醒来),后醒心(心生知觉)。
然后慢慢展转身躯,方可起卧。
睡功做到好处,自可入于大静,一念不生,心同虚空。
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静定一场,还会出现其它良好效验,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诀,非是一般的小法小术可以比拟,乃是主静立极的上乘大道。
当初陈希夷(陈抟)祖师留其肉身于西岳华山,蒋青霞真人脱质升举于王屋山,都是修习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又,上古时代道家传有'宴息法':每当夜晚之时,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口无所言,心无所住,息无所促,形无所动。
只留些子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绵绵不绝,若有若无。
久久纯熟,自可达到'神满不思睡'的境地。
所谓妨碍修炼之'睡魔',亦不知不觉而消失。
陈抟老祖传有睡功秘诀三十二字,名日'蛰龙法'。
其决日:'龙归元海,阳潜于阴。
失眠,3个千古名方
失眠,3个千古名方失眠人的福音,这3个千古名方让你倒头就睡,一觉到天明!小金方2020-04-22讲睡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陆游的诗: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失眠不是一个现代刚有的病,而是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好的睡眠方法,而且把它看得比一帖长生的仙方还要重要。
失眠虽然不是现代刚发现的病症,但当下失眠确实更为普遍,据说有3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1、心肾不交型失眠现代人竞争激烈,职场上常常绞尽脑汁、思虑太过,常常失眠,同时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症。
这种类型的失眠是最常见的失眠类型,叫心肾不交型。
天地有大宇宙,地气温煦向上,天气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万物生灵。
天人合一,反映到人体身上也是如此,心火要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要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阴阳平衡、和谐统一。
心肾不交的结果。
一方面,心血耗伤,阴不敛阳,则心阳过亢;另一方面,肾水过少,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亦会过亢。
但这种亢盛的心火是虚火,不是实火,是因为阴不足则阳显得相对过亢,所以无须用黄连等中药来清心的实火,而需要用天王补心丹来滋养心的阴血,以清虚火。
此药中的生地、玄参滋阴养血,以清虚热,使肾水充足以制伏心火;天冬和麦冬滋养心阴而清热;酸枣仁和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心血;人参补气,气足则血自生;茯苓为心经之要药,善敛心气、安魂定魄;远志安神定志;五味子味酸收敛,使心阴不被耗伤;丹参养血活血;朱砂色红入心经,重镇安神;桔梗为引经药,把药物载往上焦之心。
上述14味药组成的天王补心丹,可起到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
刘医生提醒:各种症型的失眠都可能伴有健忘、神疲乏力、心悸等症状,只有同时还伴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才最适合吃天王补心丹。
2、老年人脾肾阳虚型失眠我们常说,老年人睡觉都比较虚,可见老年人的失眠是非常常见的。
略论“先卧心,后卧眼”的睡眠养生法
略论“先卧心,后卧眼”的睡眠养生法睡眠养生是指通过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来保养性命、调养精神,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清代《笠翁文集》云:“養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体现着睡眠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睡眠对于人体大有裨益,世界卫生组织将“善于休息,睡眠良好”作为身体健康的标志。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提出“凡眠,先卧心,后卧眼”,认为睡眠应先使心神宁静,摒除杂念、放松精神,方能闭目安睡。
孙氏对睡眠养生理论多有阐发:“不宿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盖足,能息心,自瞑目”,提倡睡前可小酌微醉但不宜宿醉,独宿以趋避纷繁干扰,使用柔软枕头舒适,覆寝盖被保持肢体温暖。
通过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的调整,为“卧心”创造基本条件,有助于平和安宁地入睡。
后世学者继承孙氏的睡眠养生理论,并有所发挥,南宋理学家蔡季通《睡诀铭》提出:“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言简意赅地总结了睡眠应当注重姿势、环境、时间和方法4个要素。
睡时应侧卧屈曲身体,醒后应平躺舒展,保持心境纯粹无杂念,早晚规律作息。
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睡》中也引述了孙思邈“先卧心,后卧眼”的说法,赞其有古今未发之妙。
1 “先卧心,后卧眼”的中医认识人之寤寐更替取决于神之所驻,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只有心神相会,才能安稳入睡。
睡眠是人体阴阳盛衰变化的结果,《灵枢·口问》阐发了睡眠机制,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而寐,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
《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至静,则寐;阳气自静而至动,则寤”。
阳气的动静变化决定着寤寐交叠更替,阳入于阴、神归于心是睡眠的根本前提。
人有神魂魄意志,神与睡眠关系最为密切,寐由神所主,神安则能寐。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藏神,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神的变动,心安则神定,心乱则神无所主。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家庭医学2018.03(上)提起养生之道,世人多以药饵、膳食、运动、休养等立论,却少有人提及人生历程中的另一半。
所以,李渔提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确有振聋发聩之感。
李渔,浙江兰溪人,字笠鸿,号笠翁。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渔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止于此,他编撰的《芥子园画谱》,至今仍为国画临摹范本;他设计、建造的“半亩园”园林,如今中国台湾有半亩园饮食公司。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
分为八部,前两部阐述了李渔的戏剧理论体系,后六部为我们全景式地提供了十七世纪中国人日常生活和世俗风情画图,从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点染到穷人与富人的颐养之方,等等,无不涉猎,表现了作者广泛的艺术领悟力和无限的生活情趣。
其中颐养部内容更是体现了李渔在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李渔那个时代,养生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许多愚昧和迷信的东西,如外服丹药、内练导引等等。
李渔指斥这是“借口颐生而流为放辟邪侈”。
李渔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白日劳作,正需要夜间睡眠以恢复。
“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苟劳之以日,而不息之以夜,则旦旦而伐之,其死也可立而待矣。
”可见缺乏睡眠对生命的危害。
睡眠对人的休养生息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拥有良好的睡眠,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
但当今社会的种种因素,正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睡眠。
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种种因素常常会导致易惊醒、早醒、爱做梦等睡眠障碍。
而这些症状又会导致人们的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生活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据有关方面数据显示,长期失眠患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
看古人总结的睡眠十忌
看古人总结的睡眠十忌上篇推文我们说到了睡眠的重要性、以及今人对睡眠的一些误区,如果能够保证充足优质的睡眠,除了可以减少诸多疾病的发病率,工作生活的质量都会有所提高,所以对睡眠的重视自古始然,古人对睡眠的思考也非常的全面,下面的睡眠十忌就是先辈们围绕生活中会对睡眠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所做的论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养成更好的睡眠习惯。
古人睡眠十忌1、一忌—睡前思绪万千宋代《睡诀铭》中说:“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睡前有心事、想事情,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造成入睡困难。
所以睡前最好不要考虑问题,可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调整情绪。
2、二忌—睡前说话古语说“食不言,寝不语”,睡前说些影响情绪的话题,也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
说话则阳出,阳主动,不利于神志的安宁,而且声音本身也影响休息,特别是对患有睡眠障碍的人,因此,睡前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很重要。
3、三忌—睡时开灯中医理论说,入睡是一个引阳(对应光亮)入阴(对应黑暗)的过程。
现代医学也认为,黑暗的环境会刺激大脑睡眠激素的释放,使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利于睡得更深。
4、四忌—饮酒饱食古人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
睡前饮酒饱食,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引发烧心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夜间剧烈咳嗽,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失眠。
所以最起码睡前2小时内避免饮酒或饱食,防止因胃不和扰心而失眠。
5、五忌—蒙面睡古人有“夜卧不覆首”的说法,睡觉时用被子蒙住头,可能引起呼吸不顺畅,从而导致难以入睡。
6、六忌—当风睡古书《琐碎录》说:"卧处不可当风,否则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可当风及坐卧露下。
"很多人晚上睡觉做噩梦或者比较剧烈动作的梦境,就是由于在睡中受寒所致。
睡眠时人体生理机能减弱,抵抗力较差,西医学上也认为,面瘫多由吹风引起。
马上就是盛夏了,无论是为了睡眠质量还是健康着想,都建议睡觉时别直吹空调或风扇,也别睡在开窗、有冷空气对流的地方。
远离失眠一觉到天亮 8式古法酣睡秘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远离失眠一觉到天亮 8式古法酣睡秘籍
导语:晚上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少,睡不沉;早上很早就醒来了,醒后无法再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经常被恶梦惊醒,感觉整夜都在忙,特别累;睡过...
晚上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少,睡不沉;早上很早就醒来了,醒后无法再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经常被恶梦惊醒,感觉整夜都在忙,特别累;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浅睡时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天哪,我真想好好睡个觉!
失眠就像一种顽固的“病毒”,无孔不入,不管你年龄大小,个子高矮,身体胖瘦,工作好坏你都可能失眠!现代人失眠时还有电脑为伴,漫漫长夜不再那么痛苦。
可是古代人失眠了怎么办呢?古代没有电脑呀!其实古代人更不怕,因为他们有精湛的中医养生术!与其失眠时给自己找事情做,不如向古人学习,用中医养生术来彻底跟失眠说“Bye-bye”!
失眠Type1:躺在床上“翻烙饼”,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中医说“胃不和则睡不眠”,就是说如果睡觉之前吃得太多了,或者吃了会令人兴奋的食物,都会造成失眠。
人活一口气嘛!气可以是用来睡觉的,也可以是用来消化食物的。
如果晚上吃得过多,食物就跟睡眠“抢”气,气在上腹部受到阻隔,不能上输到脑部,就会造成难以入睡的情况。
还有,平时压力过大,睡之前想太多,也会造成入睡困难!
招式一:坐到“过午不食”,“七八分饱”
过午不食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
但过去的人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不觅仙方觅睡方__睡眠良方之一
不觅仙方觅睡方__睡眠良方之一导语:如今失眠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天朝子民身心健康的头号难题,如何才能不吃药还可以睡个好觉呢?十三亿人口竟然有4.6亿人每天睡不好中国医师协会通过3个月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核心城市调研,发布了“2015中国睡眠指数”,与往年相比,失眠人数明显上升,2014年22%的国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2015年上升为31.2%。
也就是相当于全国每天有4.6亿的人睡不好。
如何有效的解决睡眠问题呢看来想睡个好觉还真不是那么容易,那么如何有效的解决睡眠问题呢?我们还是来参考下古人对于睡眠是怎么看的睡决:先睡心,后睡眼蔡季通《睡诀》有言:“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这可以说是睡觉的金诀了,能够掌握这个精髓,终生睡眠无忧了,而且健康长寿。
白话就是说睡觉的时候要侧身睡,无论左侧右侧都可以左龙又虎,仰滩尸道家有句话说左龙右虎,仰滩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左侧睡的姿势是青龙睡,右侧睡的姿势是白虎睡,仰滩尸,就是说仰着睡的只有死人才这么睡,这话说的确实有点重,但是并非没有道理,侧睡对身体机能的恢复以及提高睡眠质量效果非常好觉正而伸,早晚有时再接着上面的说,觉正而伸,就是说睡要侧身睡,睡醒了呢,就不要再侧身了,需要把身体转正,然后挺一挺身板,伸一伸手脚,下面的早晚以时就比较重要了,就是说睡眠时间要有规律,上床时间要按时,起床时间也要按时,一般情况子时之前都要上床睡觉为好,早晨卯时(5点到7点)起床为好,”先睡心,后睡眼”就是心诀了,睡觉的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睡心啊,心不安如何能睡,据统计国人失眠最常与工作相关占失眠总数的56.2%,其次是操心金钱,第三位就是为爱情辗转难眠。
看来睡心是关键啊,心中无事好睡眠啊,睡觉前就不要想事情了,天大的事情醒来再说食不言,寝不语孔子也说食不言,寝不语。
孙思邈也主张卧前不要过多言笑歌唱。
他说:“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现代养生学也认为,在睡觉前言笑歌唱会导致中枢神经兴奋,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导致难以成眠,不利于人体的休息和健康。
失眠小秘方大全【百分百有效】
功效:本发明中成药⼴泛应⽤于治疗失眠、眩晕症、⼼悸、癔病、痴呆症、更年期综合症、精神病等病症。
彻底解决⼊睡难问题服⽤以下偏⽅2周困扰本⼈⼏年的⼊睡难问题⼀扫光。
后介绍给有此困惑的亲朋好友服⽤都有起效。
现与⼤家分享。
灵芝⽚10克,黄芪5克,桂圆5个——或桂圆⾁5⽚。
放⼊约3⼩碗⽔⼤⽕煮开后以⼩⽕煮40分钟即可。
此量可熬2剂。
当茶喝,若喝时觉得苦可加⼊适量蜂蜜。
⾎虚失眠效果好取枸杞10克,桂圆⾁15克,红枣4枚,粳⽶100克,洗净加⽔熬粥⾷⽤。
此⽅对⾎虚失眠效果较好。
宜常⾷。
失眠(秘⽅)丹参五两,全部磨成细⾯分成12份,每天晚睡前⽤开⽩⽔冲喝⼀份,⼗⼆份⽤完全愈(此⽅尽管⽤有特效)。
⼀剂治愈顽固失眠炒栆仁粉6克,元胡粉3克,⽤夜交藤、鸡⾎藤各30克⽔煎的药汁,冲服药粉(睡前),⼀般⼀次即可治愈失眠。
失眠多年⼀服黄连阿胶保安康来源:⽼中医养⽣⽹相当疗效。
孔圣枕中丹出⾃《千⾦⽅》,龟者,阴物之⾄灵也,龙者,阳物之⾄灵者也。
借⼆物之阴阳,以补⼈⾝之阴阳,以助⼈⼼之灵也。
远志,苦泻热⽽⾟散郁,能通肾⽓,上达于⼼。
菖蒲,⾟散肝⽽⾹舒脾,能开⼼孔⽽利九窍,去湿除痰。
四药和⽤,痰⽕散⽽⼼神宁,聪明开⽽记忆强矣。
所以此⽅既能安眠,⼜治读书善忘,久服令⼈聪明。
⼆⾄丸平和补肾,芍药⽢草汤酸⽢养阴。
总之,四种汤剂合⽤妙哉,妙哉。
神睡⽅!专治顽固性失眠!天天忙!学⽣忙考试,⽩领忙总结,⽼板忙应酬,开不完的会,忙不完的事,这年头真是让⼈烦透了的⽕,这不⼜得了失眠了,急躁的烦的要裸奔了!怎么办哦!天天思虑,急⽕攻⼼,哪⼉有⼼思睡个好觉,安⼼享受顿亲⼿做的⼤餐;假期呢?不是⾛亲访友就是鞭炮齐鸣,要么就是彻夜饮酒狂欢,睡觉,那更是⽆从谈起了;长假后更惨,⽣物钟颠倒,肠胃调⽪,⼼神涣散,不是吃药就是挨上司骂……连续这么多天,⽆论是⼼⾥有事⼉,还是节⽇需要,睡不好觉实在是太让⼈崩溃了。
今年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可⼜不想吃安眠药,怕失眠祖传秘⽅有效率100%七、经验⼼得:疗效不是⼀般的好。
顺口溜里的养生经
龙源期刊网
顺口溜里的养生经
作者:张研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11期
这句顺口溜来自于南宋时期理学家蔡元定的著作《睡诀铭》,其原文写道:“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在《睡诀铭》中,蔡元定对睡眠有详细的描述,包括睡眠的姿势、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等,“先睡心,后睡眼”强调了睡眠质量同心理、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关系。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睡眠质量的好坏跟人的心情和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心情紧张兴奋,往往会在夜间辗转反侧,无法安眠,正所谓“心不睡,人不眠”。
成语“夜不能寐”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成语出自宋朝洪迈的《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
’予因道昨见者。
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典故中的人由于孤独等心理原因作祟,使心情无法平静,因此久久不能正常入眠。
小顺口溜,大学问
现代医学认为,睡眠质量与心理因素关系紧密,这跟中医理论不谋而合。
古代医师张景岳对于失眠曾有精辟论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
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
”也就是说,所有的失眠都是由于神散或心神不安,即我们常说的思绪飘散。
因此想要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就必须要从调节心理着手。
古人对睡觉有多重视?时间姿势都有讲究,甚至还有“睡觉十忌”
古⼈对睡觉有多重视?时间姿势都有讲究,甚⾄还有“睡觉⼗忌”睡眠是⼈最基本的⽣理功能之⼀。
从出⽣到死亡,睡眠占据着⼈整个⽣命中⾄少三分之⼀的时间。
⽽中国⼈⾃古以来,对于睡觉这件事就⽆⽐讲究。
中国⼈认为睡眠是阴阳调和的产物。
《灵枢·⼝问》中讲:“卫⽓昼⽇⾏于阳,夜半则⾏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阳⽓尽,阴⽓盛,则⽬瞑;阴⽓尽⽽阳⽓盛,则寤矣。
”这句话说得是,古⼈认为⽩天的时候,⼈体中“阴”隐藏起来,“阳”占据主导,机体机能就处于⼀个活跃的状态;⽽到了晚上,“阳”则进⼊体内,阴占据主导,⼈就需要睡觉了。
但如今,睡觉这个基本需求令很多⼈头疼,睡个好觉对于现代⼈来说,⼀点都不简单。
什么时候该睡,什么时候该起?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出⽽作,⽇落⽽息”,对古⼈来说,睡觉是⼀种享受,也是⼀门学问。
古⼈的睡眠让现代⼈看起来⼗分的羡慕。
许多古⼈经常睡意朦胧,不舍昼夜,随时就睡,想怎么睡怎么睡。
历史上最会睡觉的⼈,⾮唐宋之际的传奇⼈物陈抟(号希夷先⽣)莫属。
他达到了睡的巅峰,有时⼀睡数年,正所谓“昏昏⿊⿊睡中天,⽆暑⽆寒也⽆年”。
陈希夷因睡成仙,后来这位“睡仙”把⼀⾝的本事传了下去,兜兜转转传给了⼀个有天赋的年轻⼈,这个⼈的名字叫张三丰。
睡仙陈抟想睡就睡未免太随意了吧!那么古⼈到底⼏点上床睡觉?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定初”⼀句说明,“⼈定”之时⼈们基本都睡下了。
“⼈定”⼜是什么时间?古⼈将⼀天的24⼩时,划分为⼗⼆部分:即夜半、鸡鸣、平旦、⽇出、⾷时、隅中、⽇中、⽇昳、晡时、⽇⼊、黄昏、⼈定;配之以⼗⼆地⽀,对应时间是:⼦时、丑时、寅时、卯时、⾠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时、戌时、亥时。
⼈定就是亥时,相当于现代21点⾄23点。
因此⼈定⼜称“定昏”、“夤夜”,意思是夜已深,应停⽌活动安歇睡觉了。
古⼈还强调过晚睡的危害。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中称“夜读书不可过⼦时”,指晚上读书不能超过23点⾄凌晨1点。
道教陈抟老祖一觉睡百余天,睡眠养生要知道!
道教陈抟老祖一觉睡百余天,睡眠养生要知道!道教陈抟老祖一觉睡百余天,睡眠养生要知道!2015-10-19 中国编辑/武当山道医传教基地亥时入眠五更起最益养生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已总结出了一套“睡觉原理”。
《黄帝内经·素问篇》可以说是古人睡觉的“指导性文件”,里面细谈了睡法和睡觉的重要性,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上床睡觉的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时而动: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则要“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
这一套“睡觉原理”,即使在生活节奏很快的现代,也不失参考价值。
秦汉时期,人们更加重视睡觉。
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医书《十问》,就披露了时人对睡觉的认识:“一昔不卧,百日不复。
”那么,古人晚上几点上床睡觉?笼统说来是八个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具体说来,则是“人定”之时,也就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点至23点。
人定,又称定昏、夤夜,意思是夜已深了,人们应停止活动安歇睡觉了。
古人认为,上床时间最晚不宜过夜半的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中即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熬夜读书将严重透支健康。
对于起床时间,古人则崇尚“早起”。
据宋代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保持着良好的睡眠习惯,“深夜就寝,五鼓而起”。
需要上早朝的臣僚们起床时间更早,所以才有“朝臣待漏五更寒”的痛苦。
这可是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
作为一位会睡觉的高人,宋代文人苏东坡就曾与同为文人的李廌聊过睡觉之妙。
李廌在《师友谈记》中记下这番高论,题为“东坡言寝寐得三昧”。
苏东坡睡觉有个怪癖,哪怕床有一点不稳,他都睡不着,一定要安排稳当。
正式开始睡觉时则“瞑目听息”,“不可少有蠕动”,他说这样做是“务在定心胜之”。
不过,苏东坡虽然也每天“五更初起”,但并不是立即投入工作和学习,而是梳头洗脸一番,穿戴整齐后,再找一张干净的榻闭眼躺一会儿,称作“假寐”。
跟国医大师学睡眠养生
跟国医大师学睡眠养生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第9期国医大师李玉奇:睡好“心”才能睡好觉国医大师李玉奇得享94岁高寿,被誉为“北国杏林泰斗,辽沈中医柱石”。
李玉奇常说:“想睡觉,先睡心。
”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之血皆主于心,十二经脉之气皆感而应心,心失所养,则神不守舍。
因此,对失眠的治疗应从补益心气着手。
南宋理学家蔡元定在其所写的《睡诀铭》中已经告诉大家“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唐朝名医孙思邈,活了102岁,他在著名的《千金方》中,也提出过关于“能息心,自瞑目”的睡眠理论。
所以说睡好“心”才能睡好觉是历代养生专家的共识。
国医大师李士懋:坚持午休国医大师李士懋在80岁的时候,被学生敬称为“80后”。
这个“80后”国医大师养生的秘诀就在“养神”。
这个感悟,来自于他早期的人生经历。
1962年大学毕业后,李士懋被分配到大庆油田总院工作。
北大荒条件恶劣,除了精进医术,李士懋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通过读书来凝神静思。
直到现在,李老都每天很早起来读书,也因为有晨起读书的习惯,为了保证睡眠时间,李老一直坚持午休。
中医认为,午时是从11时到13时,也是阴阳交会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称为合阳,此时午睡有利于养阳。
午睡可以舒缓心血管系统,降低身体紧张度。
另外,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引起血压升高,而午间小睡则有助降低血压。
国医大师路志正:睡前沐足睡得香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国医大师路志正已经有97岁高龄,路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但是在此提醒,体质虚弱者、老年人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泡脚时间应因人而异,一旦有不良反应必须马上停止,以免发生危险。
国医大师禤国维:睡前先喝半杯水国医大师禤国维每天的作息很规律,多年来坚持每天睡6个小时左右,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
他说,熬夜对身体损害较大,最典型的就是易疲劳,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所以保证一定的睡眠很重要。
《睡诀铭》也是心理药方
《睡诀铭》也是心理药方作者:邹全荣来源:《祝您健康》2011年第05期人活在世上,谁都觉得累,觉得累心就很困,心一困了,就想睡觉。
普通百姓思虑的是现实中的问题:如谋生之计,家中柴米油盐等。
劳力者累在筋骨,劳心者累在心头。
常受心理之累,会导致不轻的心理疾患。
只有良好的睡眠,才是缓解疲劳的最佳方式,《睡诀铭》就是一剂治疗心理疾患的药方。
南宋理学家蔡元定(1135~1198),号西山。
他深知民间百姓的疾患之一,就是白昼受劳累折腾,黑夜受失眠煎熬。
他虽为儒生,却为芸芸众生的失眠痛苦所忧,总结并写下了简明生动的《睡诀铭》,成为医治失眠的心理药方。
蔡元定算得上是一位心理医生。
唐朝百岁神医孙思邈,活了102岁,他在著名的《千金方》中,也提出过关于“能息心,自瞑目”的睡眠理论。
蔡元定是理学家朱熹的高足,常与朱熹在武夷山探讨理学,研究养生之道。
蔡元定十分重视人的心理卫生,他对睡眠与健康有独到的见解。
他写的《睡诀铭》,就是对睡眠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 精辟的《睡诀铭》,言简意赅,全文仅22个字,却科学地概括了睡眠的四大要点:睡姿,睡境,睡时和睡法。
习惯于深夜写作的朱熹,常常因失眠苦不堪言。
好友蔡元定就向朱熹推荐《睡诀铭》,朱熹深得《睡诀铭》其法后,便能安然入睡了。
睡眠的姿势好坏往往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蔡元定的“睡侧而屈,觉正而伸”,讲到了理想的睡姿,侧面睡时,屈起下肢;仰面睡时,将四肢身躯伸直。
睡的过程中对睡姿稍加变换,一是有利于血液循环,二是有利于减轻心肺负担,三是能调节睡眠过程中肌体的疲劳,四是能保持呼吸畅通。
蔡元定认为,睡眠质量的好坏,是看你能否做到“勿想杂念”。
这四个字非常有哲理。
他概括了“睡境”的重要性。
所谓“睡境”,就是入睡前应当持有的心境。
入睡前应持有怎样的心境呢?那就是要保持“心态的静”,同时还要保持“心灵的净”。
如果入睡前心情复杂,心事重重,忧心忡忡,一是心“静”不下来,二是心“净”不彻底。
千古睡眠奇方《睡诀铭》
千古睡眠奇方《睡诀铭》
无为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睡诀铭》: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是由南宋理学家朱熹高足蔡元定(1135~1198)所作,仅仅22个字,言简意赅,科学地概括了睡眠的四大要点:睡姿,睡境,睡时和睡法。
【总页数】1页(P55-55)
【作者】无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8.63
【相关文献】
1.睡眠障碍不觅仙方觅睡方 [J], 潘妍冰
2.千古谜团《陋室铭》r——再论《陋室铭》的作者及褒贬纷争相关问题 [J], 王淑梅
3.镇心省睡益智方对快动眼睡眠剥夺大鼠促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J], 贺密会;刘明;周小江;张岗强;刘屏
4.事奇人奇语奇诗奇,千古奇篇——浅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J], 张志国
5.千古奇方五石散 [J], 孙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人之睡诀
中国古人之睡诀睡眠对人的身体、生活、工作之意义无庸赘言,对此几乎人人都有体验。
清代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谈到“睡”这个问题时,颇为生动地指出:“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如其不信,试以无疾之人与有疾之人合而验之。
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
患疾之人,久而不寐,则病势日增。
”虽然,大多数人知道睡眠对健康、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性,但不少人并不十分重视睡眠,或未有防止失眠的措施在先,或忽视睡的质量,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时会有失眠之苦,而从事脑力劳动者为尤甚。
为了避免失眠的困扰,古人从饮食、生活习惯、卧具、卧姿、思绪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有助于安眠的要诀。
明代敖英《东谷赘言》说,多食之人有“五患”,其中之一就是“扰睡眠”。
因此中国历代文献屡屡劝告,晚餐不可太迟过饱,睡前不可饮浓茶、喝烈酒等,如南朝梁任防在《述异记》就说过香茗“煎服令人不能眠”。
为了能安眠,古人提倡就寝前应适当散步和洗热水脚。
清代((养生随笔》主张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如此则可从动中求静,有助于人睡和安眠。
热水洗脚则既使分布于脚底某些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穴位(如涌泉、失眠、内太冲等)获得刺激,又可减少脑部充血,帮助安眠。
苏东坡的“主人劝我洗足眠,到床不复闻钟鼓”诗句,正是他的真切体验。
古人深刻地认识到,卧具、卧姿、精神活动等都会影响睡眠。
枕头的高低和软硬应适当。
《养生随笔》引前人的经验说:“(枕)酌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适。
”至子卧姿,孔夫子主张“寝不尸”,即不宜仰卧,而应侧卧。
唐代孙思邀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僵卧”。
躺到床上后,孔夫子劝导“寝不语”,不宜滔滔不绝谈话,避免脑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
宋代蔡季通也在《睡诀》中言简意赅地写道:“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为避免失眠,古人特别强调就寝前应脑子放松、情绪平和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诀铭》千古睡眠奇方——祝大家都能睡个好觉
南宋理学家蔡元定(1135〜1198 ),号西山。
他深知民
间百姓的疾患之一,就是白昼受劳累折腾,黑夜受失眠煎熬。
他虽为儒生,却为芸芸众生的失眠痛苦所忧,总结并写下了简明生动的《睡诀铭》,成为医治失眠的心理药方。
蔡元定算得上是一位心理医生。
唐朝百岁神医孙思邈,活了102 岁,他在著名的《千金方》中,也提出过关于“能息心,自瞑目”的睡眠理论。
蔡元定是理学家朱熹的高足,常与朱熹在武夷山探讨理学,研究养生之道。
蔡元定十分重视人的心理卫生,他对睡眠与健康有独到的见解。
他写的《睡诀铭》,就是对睡眠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精辟的《睡诀铭》,言简意赅,全文仅22 个字,却科学地概括了睡眠的四大要点:睡姿,睡境,睡时和睡法。
惯于深夜写作的朱熹,常常因失眠苦不堪言。
好友蔡元定就向朱熹推荐《睡诀铭》,朱熹深得《睡诀铭》其法后,便能安然入睡了。
睡眠的姿势好坏往往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蔡元定的“睡侧而屈,觉正而伸”,讲到了理想的睡姿,侧面睡时,屈起下肢;仰面睡时,将四肢身躯伸直。
睡的过程中对睡姿稍加变换,一是有利于血液循环,二是有利于减轻心
肺负担,三是能调节睡眠过程中肌体的疲劳,四是能保持呼吸畅通。
蔡元定认为,睡眠质量的好坏,是看你能否做到“勿想杂念”。
这四个字非常有哲理。
他概括了“睡境”的重要性。
所谓“睡境”,就是入睡前应当持有的心境。
入睡前应持有怎样的心境呢?
那就是要保持“心态的静”,同时还要保持“心灵的净”。
如果入
睡前心情复杂,心事重重,忧心忡忡是心“静”不下来,
是心“净”不彻底。
无法去掉杂乱意念,常常引发妄想与噩梦。
做不到睡前的“静心”与“净心”要睡出一个好觉来,也是不可能的。
失眠的重要特征就是心杂意乱,心理负担过重,
蔡元定“早晚以时”的理论,强调了按时入睡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入睡时间的早与晚,一年四季各有不同。
唐代孟浩然有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说明春夜苦短,觉难醒。
于是,要从漫漫冬夜慵懒的睡眠习惯中调整过来。
因为春天夜间开始缩短,夏季夜更短,因此春夏入睡宜早些,起床也宜早些,早睡早起,符合春夏作息规律。
而秋冬季节昼短夜长,入睡时间可稍迟些。
不要因为工作的忙碌或过度的玩乐而熬夜,要想得到良好的睡眠效果,就要制定有利于
健康的作息时间,遵守科学的睡眠时间,这样才会有利于身
心健康。
蔡元定以“先睡心,后睡眼”六个字,高度概括了
睡眠的关键所在。
大多数人都有过失眠的体验。
如果你心境
不得安宁,你无论怎么强制闭目,也无法入睡。
有的人想睡,只是把眼睛闭上,其心里仍在翻江倒海,这是一种假寐现象。
假寐就是假睡,假睡是一种折磨,是对睡眠时间的无价值消耗。
先睡心,所谓的“心”,是指心思、意念、情绪,如果承载着这些负担的机器停不下来,就无法进入“睡境”,也让眼睛之神无法安歇。
以上是来自网络的一部分关于《睡诀铭》的部分理论知识,
F面我们来说一下关于如何应用的实际问题。
其实所谓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到底怎样去“睡心”。
所以,我们应当在实际中,把对《睡诀铭》的应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睡身。
具体而言就是选择一个自己习惯的,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睡下。
然后,就不要轻易的辗转变换姿势。
因为,每次动作,都需要调动大量的神经系统,来进行控制协调,而这些都将使心无法入睡。
第二步才是睡心。
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里的“心”是什么意思。
具体的说,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就是各种的思想活动,所以睡心首先是要停止一切思想活动。
但这在现实中,往往并不足以让人入睡,
并不足以让心平静下来这是因为,“心”还有第二内涵,那就是就身体的控制。
事实上,我们的神经系统每时每刻都对肢体进行着控制,我们也
因此而有了各种动作表情等等。
由于这一切几乎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本能,所以很难被人察觉,但这往往就是最终导致我
们无法入睡的最后的一道障碍。
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一虽然我们躺在床上,但是我们的四肢,肩颈,尤其是面部的表情肌等,实际上都处于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而并没有完全放松。
尤其是对于失眠,或者急着入睡的人来说,由于此时让自己入睡,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一项“任务”。
所以,会情不自禁的紧张起来,如果仔细体会,至少会感觉到自己的表情肌是紧张的,可能眉头还是微皱的一一着急的标准反应。
所以,‘睡心’的根本就是彻底放弃对自己肢体的有意识控制。
可以这样来做——当找到一个合适的姿势让自己的身体睡
F之后,首先停止所有的思想活动,然后轻轻的从鼻腔呼出
口气,随着这口气的呼出,有意识的放松自己对肢体的控制。
有点像大运动量运动过后,突然停下来那一瞬间的松弛只不过,在这里不要那么突然和剧烈,而要很轻柔舒缓的进行。
此时的感觉应当是:首先,觉得身体上所有的肌肉,都有轻微的下垂感,尤其是面部的表情肌,有明显的下垂感一一其
实不是下垂,而只是由于失去了控制,而不紧绷了。
其次,
由于这种下垂感,会有身体缓缓向下沉降的感觉至此,“心”才完全卸去了责任,才开始可以进入睡眠的状态了。
换言之,所谓的“睡心”从此一时刻,才正式开始。
当然,会有反复,会有各种不同的念头重新冒出来,此时只要轻轻的默念一一“睡眠先睡心”(我对《睡诀铭》的进
简化),把这个念头压下去,同时再轻轻的从鼻腔呼出一口气,重复上述过程。
这一口气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随着心思的一动,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被在此调动起来,从而导致身体再次进入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
所以,必须要再一次的,让它回到松弛的状态上去。
随着,每一次的反复,每一次的松弛,我们的身体也会持续的继续向下缓缓的沉降(当然仅仅是感觉),直到进入第三个步骤——睡着了。
推荐热读《原易》,《周易》解读力作,读易必备工具书推荐朱东老师国学微课堂《三字经精读深解100 讲》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国粹美尚微店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