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商务交流日益增多。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导致了中西方商务礼仪存在一定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商务礼仪,能够提高商务合作的效果。
以下将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进行详细分析。
1.会议礼仪在中西方商务会议中,礼貌和态度很重要。
西方会议通常开始和结束前会有握手的仪式,而中国会议则可能会开始和结束前进行鞠躬和问候。
在会议上,西方人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中国人可能会更倾向于进行细致的辩论和协商。
2.礼品交换在商务交往中,礼品交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西方人通常会在特殊场合或者重大的商务成果上送礼,例如,在公司成立周年、合作成功等时候,或者在节假日送礼。
而在中国,送礼更加普遍,无论是生日、结婚还是其他特殊日子,都会给予礼物。
3.商务餐宴餐桌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用餐时候常常会使用刀、叉、勺等餐具,而在中国则偏爱使用筷子。
此外,在西方,面对面交谈时被吃东西的行为会被视为不礼貌,而在中国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4.礼貌称呼商务交往中,称呼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西方,人们倾向于直呼对方的姓名,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敬称,例如“先生”、“女士”等。
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使用称呼以显示尊敬。
5.交谈方式中西方文化中的交谈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更习惯于直接而开放的交谈方式,在商务交流中很常见。
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在商务交流中常常使用隐喻和比喻。
6.商务礼仪细节在商务交往中的一些小的礼仪细节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礼貌地对待等候服务的人,而中国人可能会显得更加急迫,并试图争取先机。
另外,在商务交往中的礼仪细节上,时间观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人通常十分注重准时,而中国人可能会更加灵活。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商务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商务礼仪,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进行中西方商务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传统,并相互理解和包容,为商务交流搭建良好的桥梁。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经过一个学期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商务活动中是离不开礼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如何让人感到舒服是非常关键的。
合适的商务礼仪有助于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形象。
所以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以便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不至于“失礼”。
一、称呼方式大相径庭双方商务人士会面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讲求“上下有别、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并且“贬己尊人”。
对自己就是鄙人、拙见、寒舍等,对他人则称作:贵、您、某某经理,某某局长等。
在西方称呼规则简单明确,“你”就是you,“我”就是me,而且很少用头衔来称呼别人。
普通陌生人之间用先生、太太、小姐即可,熟人之间则以名相称,这是关系密切、彼此熟悉的表现,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二、时间观截然不同西方人奉行线形时间观,认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因此,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做任何事都应有严格的日程安排,并且将交往对象是否遵守时间当作判断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安排商务会晤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则至少在2个月前进行预约,到最后一分钟才联系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甚至是侮辱,并且一般都会遭到拒绝。
在商务会谈中,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习惯速战速决。
而中国人安排时间比较随意,不太重视预约。
并且,中国人经商注重关系,喜好感情投资,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看重长远的相互信任,故中国人的商业活动时间周期较长。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如果不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商务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三、饮食各有特色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东西方的商务人士都乐于此道。
但是,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首先,饮食习惯的差异。
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中华饮食文化以五谷杂粮等素食为主,夹取蔬菜、米饭的长筷形成了共餐制;西方国家发达的畜牧业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切割肉食的刀叉带来分食制。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国际商务礼仪是国际商业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中西方文化差异又是影响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扩大,中西方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也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就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礼仪中的表现和影响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交际礼仪在中西方国家,交际礼仪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在商务交往中尤为突出。
在西方国家,人们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通常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开放且直言不讳。
而中国人在商务交往中,更加注重含蓄和委婉,善于使用比喻和暗示,不轻易表露真实想法。
这一差异给商务交际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在交际礼仪方面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
二、商务会谈在商务会谈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西方国家,商务会谈通常注重高效和快速,着重于解决问题和达成协议。
而在中国,商务会谈更加注重关系和情感,常常会在会谈过程中进行一些相互了解和交流。
在商务会谈中,西方人通常更加直接和冷静,而中国人更善于使用委婉和圆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商务餐桌礼仪在中西方国家,商务餐桌礼仪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西方国家,商务餐桌礼仪注重效率和规范,通常不会谈论私人话题,主要聚焦于工作和业务。
而在中国,商务餐桌礼仪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互动,通常会进行一些相互了解和交流。
在餐桌礼仪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如用餐方式、用餐顺序等方面,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和理解。
四、礼品赠送在中西方国家,礼品赠送也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
在西方国家,礼品通常价值不大,常常被视为一种客套和礼貌,不会过多地在意礼品的价值。
而在中国,礼品的价值和含义更加重要,通常会代表着双方的情感和关系,因此需要更加慎重地选择礼品。
在礼品赠送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礼品的选择和意义的传达。
在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也会对谈判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商务谈判通常直截了当,注重结果和效率,讲究实事求是。
浅谈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是由于文化和传统的不同而导致的。
在进行商务活动时,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和加强沟通。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商务礼仪的一些主要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交谈和社交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习惯于与陌生人进行深入的交谈,即使是在商务场合。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面子和尊严。
在商务交流中,他们可能会更加保持谦虚和谨慎,避免直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批评对方。
其次,西方商务礼仪中的时间观念与东方国家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时间被视为金钱,注重高效率和准时。
商务会议通常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延迟和迟到被视为不尊重他人。
而在东方国家,时间更多地被视为弹性和相对的,灵活性更大。
商务活动可能会被视为更长时间的过程,可能会有较多的例外情况和突发事件。
第三,商务礼仪中的礼节和礼仪具有文化特色。
在西方国家,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表达友好和尊重。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鞠躬、鼓掌等方式来表达问候和尊重。
此外,西方商务礼仪中的公务宴会通常会有开胃酒、正餐、甜点和咖啡等环节,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商务宴会则可能会更注重酒令和餐桌礼仪。
最后,言传身教在中西方商务礼仪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言辞简洁明了,注重证据和数据的提供,依靠逻辑和分析来进行商务决策。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注重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个人关系的建立,可能更注重体谅和合作。
此外,在东方国家,通常会有更多的身体接触,如轻拍对方的肩膀或握手。
总的来说,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交谈方式、时间观念、礼节和礼仪、以及言传身教等方面。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对于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和促进跨文化合作至关重要。
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时,我们应该尝试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注重沟通和相互尊重,以确保商务合作的成功。
从文化层面探究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从文化层面探究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一、概述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主要源自于两种文化在价值观、时间观等方面的不同。
在价值观上,中国文化强调社会价值和群体和谐,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利益被置于首位。
这种根本性的价值观差异决定了中西商务礼仪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如隐私观念、商务交流方式等。
在时间观上,中国文化推崇环形时间观念,人们对待时间较为灵活而西方文化则奉行线性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日程安排的重要性。
这种时间观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体现为预约习惯、谈判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中西商务礼仪在见面礼仪、餐饮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对于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交往中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国际商务交往变得愈发频繁和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务礼仪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商务礼仪不仅代表着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和商业态度的媒介。
它在国际商务交往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建立互信、减少误解,从而推动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商务礼仪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诚意,是建立良好商业关系的基础。
在国际商务场合中,恰当的礼仪行为能够展现出一个企业的专业素养和良好形象,为企业赢得合作伙伴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商务礼仪也是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和误解的有效手段。
通过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则,商务人员可以更加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文化特点和沟通方式,进而调整自己的交流策略,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对于国际商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形象,更有助于推动国际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共赢的局面。
提出探究中西商务礼仪差异的文化背景意义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商务活动已经跨越了国界,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中西方商务礼仪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哪些相关的比较与分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大家快来看看吧。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交际方式的差异中国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
两方文化行征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仪式有一定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1 语言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常常是交际失误产生误解的因素之一。
汉语中打招呼的形式使初来乍列的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比如:中国人爱用“吃过饭了?”这样一些话来打招呼,这一极平淡、俗套的日常问候语体现出了中国老百姓质朴、实在的性格:它没有更多的花言巧语,没有对社会、政治的高谈阔论,它直接指向人们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它体现出了普通百姓之间一直存在的那种真切的、温情的关系,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真诚关怀。
而这种问候语直译过来却是无法被说英语的人接受的。
在英语里的寒暄语常常是评论或预测天气状况,达是由于英国人的地理位置对天气特别敏感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天气永远是一个非个人的话题。
中国人寒喧时可能谈起年龄、工资和婚姻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社会家庭化,“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为人准则,显示对他人的关心。
但若对一个英国人说这些,恐怕他会敏感地认为你要刺探其隐私,容易发生文化冲突,造成误解每一种晤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中国文化中长幼、上下不同身份的称呼是很讲究的,不注意就会失礼。
它最人的特点是“贬己尊人准则”,对自己,如:小弟、拙文、寒舍、贱内等;对他人、长辈、卜级的称呼要用一定称谓职务、衔,以示尊敬,如:兄台、贵、您、您老,千局长等。
英语中,衔称十姓氏(有时,衔称+教名)称谓形式也是有的,多用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称谓,比如Prince Charles(查尔斯亲王)、President Roosevelt(岁斯福总统),Father White(怀特神父)、GeneralPatten(巴将军)等等。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商务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
而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体现尤为显著。
下面将从交际礼仪、商务谈判、商务宴会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一、交际礼仪在交际礼仪方面,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交际方式在西方社会,人们注重直接、主动的沟通方式,喜欢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喜欢与他人进行开放、坦率的对话交流。
而在中国,人们则注重礼貌、谨慎,善于含蓄表达自己的意见,注重面子和礼貌,通常不愿意直接拒绝他人的提议或要求。
2. 礼貌称呼在西方国家,人们在商务场合一般使用姓名直呼对方,较少使用敬语或尊称,认为直呼姓名更直接、更亲切。
而在中国,人们在商务场合更注重使用尊称或敬语,如“先生”、“女士”等,尤其是与长辈或上级的交往,更要注重称呼的礼貌和尊重。
3. 交际距离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生活,在交往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喜欢靠近交谈,喜欢通过亲近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亲近和和谐,身体接触并不会被看作不礼貌。
二、商务谈判在西方国家,商务谈判注重效率和结果,注重逻辑和理性,喜欢直接陈述自己的诉求和要求,强调双方在谈判中的平等地位。
而在中国,商务谈判更注重人情关系,强调妥协和和谐,善于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通过交际手段化解矛盾。
2. 谈判风格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诉求,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喜欢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妥协,善于通过灵活的方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喜欢通过合作来获取共赢的局面。
3. 谈判技巧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逻辑辩证和说服力,善于通过事实和数据来说服对方,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磋商和妥协,善于通过委婉和圆滑的方式来达成共识,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风度和涵养。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的日益剧烈,中西方国家的商务文化差异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话语交往、餐桌礼仪和社交活动礼仪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在商务礼仪上的差异。
一、话语交往中西方在商务交流上的话语交往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对话往往注重互相尊重和谦虚。
比如,在商务会议上,中国人往往不喜欢对别人的意见进行直接的反驳,而是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中国,人们常常使用一些敬语和称谓来表达尊重和关心。
比如,“先生”、“女士”、“老师”等称谓都是常用的。
而在西方国家,话语交往更加注重效率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商务会议上,西方人往往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寻求其他人的意见。
此外,在西方国家中,人们不太注重对称谓的使用,相对来说更注重对话双方之间的尊重和平等。
二、餐桌礼仪在商务活动中,餐桌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也很大。
在中国,人们用餐时常常会将自己的最好的食物送给别人,并注重随时为别人倒茶。
此外,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通常不会直接使用自己的筷子去夹别人的食物,而是使用公用筷子。
这些举动都是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
三、社交活动礼仪在商务社交活动中,礼仪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在礼仪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商务社交活动中通常会以拜访和礼品等方式表示对别人的关心和尊重。
同时,在给别人赠送礼物时,通常慎重考虑礼物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并选择价格适中的礼物。
而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在商务社交活动中注重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此外,在礼物送礼方面,西方人通常不会过于注重礼物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而是以实用性为主要考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在商务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当我们在商务活动中与外国人交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差异,尊重并适应文化差异,以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
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社交礼仪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文化现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交礼仪存在着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加强国际交流和提升商务交往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商务礼仪为例,探讨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中西方商务礼仪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西方商务交往中的问候方式不同。
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会亲吻脸颊或者握手来问候对方,而在中国则通常采用握手的方式。
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对个人空间的理解和对接触方式的认知不同。
其次,中西方商务交往中的用餐礼仪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吃饭时通常直接用刀和叉,而在中国则通常使用筷子。
此外,中西方对颜色的认知也存在不同。
在西方,白色通常被认为是纯洁和祥和的象征,而在中国,白色通常被认为是丧葬和不吉利的象征。
对于商务交往,了解和遵守对方的用餐礼仪和颜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增进对方好感和信任的作用。
此外,中西方商务礼仪在会议和商务谈判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商务文化中,人们通常注重面子和人际关系,并倾向于通过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来达到商务目标,而在西方商务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合约和效率,更注重技术和数据的论证。
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中西方的沟通和决策方式会有所不同。
了解对方的商务文化和礼仪规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商务交流和合作。
最后,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还体现在礼品交换方面。
在中国,人们通常重视礼品的象征意义和面子问题,并注重通过礼品交换来维护人际关系。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更注重礼品的实用性和个人品味。
在商务交往中,选择和赠送礼物时需要注意对方文化背景和礼品交换的意义,以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综上所述,中西方商务礼仪存在着差异。
在商务交往中,了解对方的礼仪规范和文化背景,尊重并遵守对方的习俗和规范,是确保商务交往顺利进行的关键。
只有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商务关系,并取得长远和共赢的发展。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
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商务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商务礼仪的理解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礼仪、沟通和商务谈判三个方面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
一、礼仪1. 拜访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拜访礼仪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拜访他人通常需要提前预约并遵守时间的约定。
迟到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客人抵达时可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而且主人通常会主动表示善意,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按时抵达。
2. 礼物的赠送在商务交流中,礼物的赠送也是一个重要的礼仪问题。
在西方国家,礼物通常以商务目的为主,通常情况下是一些小而精致的礼物。
在中国,礼品具有特别的意义,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礼品,尤其是在商业谈判中,礼物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要慎重选择。
3. 用餐礼仪西方国家的用餐礼仪相对严谨,通常有固定的用餐顺序和礼节。
中国用餐礼仪强调“尊老爱幼”,在用餐中主人会优先照顾客人,客人会礼让主人。
餐桌上的礼仪也有很多讲究。
例如在用餐中不能碰杯底、不能用筷子戳食物等等。
二、沟通1. 语言的使用语言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国际商务交流中尤为重要。
在西方国家,英语是最主要的商务交流语言,在商务交涉中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中国,礼貌和委婉的措辞往往更受青睐,因此在商务交涉中需要更多地注重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技巧。
2. 书面沟通西方国家的商务信函通常简练、明了,内容直截了当;而中国的商务书信通常会在开头及结尾表达对收信人的关心与祝福,文章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平和、有礼貌的措辞。
在书面沟通中,对语言文字的处理也有很大的不同。
3. 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在商务谈判中,表情和身体语言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西方国家,表情和姿势往往比较严肃、拘谨,力求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
浅谈商务礼仪的中西差异
浅谈商务礼仪的中西差异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为准则,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常重要的作⽤。
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的西⽅在⽂化上存在着巨⼤差异,导致了中西商务礼仪的千差万别。
在的应⽤中,不仅要保证的到位,商务礼仪的注重也必不可少。
这⾥简单介绍⼏点中西在饮⾷观、时间观、语⾔习惯⽂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中国⼈崇尚“民以⾷为天”,中国菜肴强调⾊、⾹、味、形、器俱佳,⽽西⽅⼈饮⾷以营养为准则,⽽菜肴的⾊、⾹、味则是次等的要求。
中国传统的宴席上,⼈们相互敬酒让菜、热闹⾮凡;西式宴会的核⼼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的。
在中国,以左为尊,所以通常将地位尊贵的客⼈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以右为尊,同时,“⼥⼠优先”也是⼈们宴会排座的标准。
⽽对时间的认识,中国是⼀种环形时间观念,中国⼈使⽤时间⽐较随意,灵活性较强,⼀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中国⼈不重视预约的时间;⽽西⽅⼈信奉的是线形时间观,他们使⽤时间⾮常精确,做任何事都按照⽇程安排。
所以在商务活动中,⼀定要尊重西⽅不同的时间观念。
在语⾔习惯⽅⾯,中国⼈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当接受赞扬时总是⾃谦,如“哪⾥”、“还不够”等。
⽽这在西⽅⽂化传统⾥将这种过谦视为⾃卑。
所以西⽅⼈在听到赞扬时,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声“Thank you”。
⽽在见⾯⽤语中,中国⼈习惯问“吃饭了
吗”,“你去哪⼉”,由于西⽅对隐私的注重,他们更倾向寻问“今天天⽓怎么样”。
由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语⾔能⼒的学习,更是⽂化习惯的学习。
中外商务礼仪差异浅析
中外商务礼仪差异浅析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对外商务交流也越来越多。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外商务礼仪差异进行浅析,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跨文化商务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商务礼仪方面有许多差异。
在西方国家,礼仪往往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尊重,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礼仪则更注重团体和身份等方面的考虑。
在商务场合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比较明显。
例如,在交谈时,西方人可能会比较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中国人可能更多地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此外,中西方人在交换名片时也有不同的做法,西方人会将名片放在口袋里或者放在桌子上,而中国人则会用两手同时呈上名片,以示尊重。
中外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是商务交流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在中西餐桌礼仪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午餐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
晚餐比较正式,通常使用刀叉等工具。
而在中国,餐桌礼仪注重团体氛围和礼貌。
一般会有主人的位置,主人会安排席位,开头的词语也很重要。
在用餐时,中国人着重于用筷子和餐匙,而西方人则使用刀叉等器具。
此外,中西方的饮酒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晚餐时可能会配上一定量的酒,而在中国,用餐时一般不会喝酒或者只会喝少量的酒。
合理应对中外差异对于中外商务礼仪的差异,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和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适应和尊重当地的习惯和方式。
在使用餐桌礼仪时,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习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果不确定当地的礼仪规范,可以提前询问当地人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最后,我们也需要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尽可能地了解和理解当地文化,并尝试去融入和适应当地的商务礼仪。
中外商务礼仪在很多细节上存在着差异。
为了更好地跨越这些文化壁垒,在商务交流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适应当地的礼仪方式,并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了解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对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西商务礼仪的主要差异:1. 见面礼节:- 西方:通常以握手作为初次见面的问候方式,保持眼神交流,微笑,并且可能伴随简短的自我介绍。
- 中国:除了握手,还可能包括鞠躬,尤其在对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表示尊敬时。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交换名片,名片的交换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2. 时间观念:- 西方:强调准时,迟到被认为是不专业和不尊重的表现。
- 中国:虽然也重视时间,但可能会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商务会议中,可能会有短暂的延迟,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3. 沟通风格:- 西方:倾向于直接和坦率的沟通方式,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成就。
- 中国:更倾向于间接和含蓄的沟通方式,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
在商务谈判中,可能会使用更多的比喻和隐喻。
4. 商务谈判:- 西方:谈判过程通常是直接和目标导向的,强调效率和结果。
- 中国:谈判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和多层次,重视关系建立和信任,可能会有更多非正式的社交活动作为谈判的一部分。
5. 礼物赠送:- 西方:礼物通常是象征性的,如一瓶酒或一盒巧克力,且通常在商务关系建立后赠送。
- 中国:礼物在商务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会在初次见面时赠送,且礼物的选择和包装都非常重要。
6. 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较为简单,通常使用刀叉,强调个人餐盘。
- 中国:餐桌礼仪更为复杂,使用筷子,强调共享菜肴,并且可能存在座位安排的等级制度。
7. 个人空间:- 西方:通常保持较大的个人空间,不习惯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
- 中国:在商务场合中,人们可能会站得更近一些,但仍然保持适当的距离。
8. 商业信函:- 西方:信函通常直接进入主题,语言简洁明了。
- 中国:信函可能包含更多的礼节性语言,并且可能在进入主题前进行一些寒暄。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商务关系的顺利发展。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商务礼仪,随着国际间商务交往活动的频繁和密切,了解各国间商务礼仪的差异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本文强调不同国家商务礼仪的异同对于国际商务谈判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供你阅读参考。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01一、打招呼差异商务会面谈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初次见面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文化讲究“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习惯根据职业、官衔、辈分等称谓他人,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职务,地位和彼此的关系。
而西方平等观念比较强,称呼规则简单,除了对某些特定人士称呼,一般很少用头衔称呼别人,在非常正式的商务活动场合下,西方人以Mr.称呼男士,以Miss或Ms称呼女士。
一般情况下会直呼其名以示亲切、平等。
与西方熟人之间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尊称为“Mr某某”会让对方误认为你试图与他人保持距离。
二、时间观念差异守时是商务交往中的重要礼仪之一,但是,中西方对“守时”的理解,对时间分配和利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认为提前一些赴约是礼貌的,然而在西方人则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事先通知是西方人时间观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西方国家,请人吃饭或参加商务谈判活动都要事先通知,临时的邀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怠慢,不管多诱人基本上都会被拒绝,在中国现代商务交往中,邀请与会面一般也是要提前预约的,但是即使最后一分钟对方也会接受和欢迎。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还表现在谈话方式上,中国人在商务谈判,经商中,喜欢感情投资,在交谈中不急于进入主题,谦虚,往往采取间接的方式,保持选择的灵活性,有时让西方人摸不着头脑,被西方人认为是缺乏准备、表达能力差、低效率。
而中国人却认为西方人的直接与简洁带有冰冷甚至傲慢的味道,不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商务活动往往无法顺利开展。
三、送礼方式差异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了解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对于建立和维护国际关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西方商务礼仪的一些关键差异:1. 见面问候:- 西方:通常采用握手作为初次见面的问候方式,同时伴随着微笑和直接的眼神交流。
- 中国:在商务场合,初次见面可能会使用握手,但更常见的是交换名片。
在中国,名片交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应该用双手接受,仔细阅读后妥善保存。
2. 时间观念:- 西方:强调守时,迟到被视为不尊重对方。
- 中国:虽然也重视守时,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表示尊重,可能会稍微提前到达。
3. 商务谈判:- 西方:谈判直接且明确,喜欢直接表达需求和期望。
- 中国:谈判过程可能更为间接和含蓄,重视关系建立和面子,可能需要多次会面才能达成协议。
4. 礼物赠送:- 西方:在商务场合,礼物通常是象征性的,如巧克力或小纪念品。
- 中国:礼物赠送在商务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会赠送更为贵重的物品,如高档茶叶或工艺品。
5. 餐桌礼仪:- 西方:通常使用刀叉,强调个人餐盘,不共享食物。
- 中国:用筷子,餐桌上的食物通常是共享的,主人会为客人夹菜表示尊重。
6. 沟通风格:- 西方:倾向于直接和坦率的沟通方式。
- 中国:可能更倾向于间接和含蓄的沟通方式,避免直接冲突。
7. 等级观念:- 西方:在商务环境中,等级观念较为宽松,鼓励平等的沟通。
- 中国:等级观念较为明显,尊重和服从上级是重要的。
8. 着装要求:- 西方:商务着装通常较为正式,如西装领带。
- 中国:商务场合也强调正式着装,但可能会有更多颜色和款式的选择。
9. 决策过程:- 西方:决策过程可能更为民主和开放,鼓励团队讨论。
- 中国:决策过程可能更为集中,由高层领导决定。
10. 商业信函:- 西方:信函通常直接,开门见山。
- 中国:信函可能更为正式和礼貌,强调关系和尊重。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合作和成功。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商务领域,中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商务礼仪作为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往往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以期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我们能更加得体、合理地运用商务礼仪,促进有效的沟通。
在探讨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些差异并非绝对孤立的存在,而是受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观念占主导地位,因此,西方的商务礼仪往往表现出对个体的尊重和重视,例如,问候时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先生/女士”等称呼。
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和权威观念更加强调,因此,我们的商务礼仪更注重群体的和谐与尊重,例如,我们在称呼对方时往往会使用“某总”、“某经理”等职务或头衔。
除了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是中西商务礼仪差异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商务场合中更注重平等和机会均等,不论身份地位如何,基本都以平等的方式交流。
而在中国,商务场合中往往更加注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不仅表现在服饰、言谈举止等方面,甚至也涉及到一些细微的礼仪,如为长辈或上级倒茶、让座等。
另外,中西商务礼仪在表现形式和场合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商务礼仪往往表现得更加直接、坦率,比如在谈判中,西方人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立场。
而在中国,商务礼仪则表现得更为含蓄、婉转,我们更善于用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外,西方的商务礼仪更注重效率,通常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切入主题,而中国的商务礼仪则更注重过程和关系的建立,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交流和了解对方。
那么,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应用这些差异呢?首先,在国际化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商务礼仪。
例如,在与西方人进行商务谈判时,我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立场,而不需要过于含蓄或婉转。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商务交流也日益频繁。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商务礼仪,不同的商务文化更是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展现。
本文将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商务礼仪差异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在商务交流中的不同表现。
一、交往礼仪的不同在中西方商务交流中,交往礼仪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通过问候、寒暄等方式来了解对方的身份和背景,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而在西方,人们更侧重于利用空气时间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
在交流礼仪的具体实现上,中方习惯于用双手合十的方式作为问候、致谢的方式,而西方的礼仪则以握手为主,代表着更为平等的态度。
二、管理方式的不同跨国企业间的管理方式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中方文化中,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具有更高的权威地位,而在西方的管理中则更注重决策的集体化和民主化。
此外,中方文化中企业的决策具有“慢而稳”,注重孝亲敬长的特点。
而西方企业决策更灵活,更快速。
三、商业运营与谈判的不同在中西方商业运营和谈判中,也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中方文化中,谈判的过程通常较为平缓,双方也会考虑对方的利益,讨论的过程更侧重于配合,并逐步达成商业合作的共识。
而在西方文化中,谈判的过程通常会更直接、更快速,甚至会出现更加“竞争”的氛围。
在礼仪文化中,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极大的。
中方文化中,礼节通常与关系的亲密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亲属访问你时,你通常要提供饮食等方面的服务,以表明你对亲属的尊重和热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礼仪通常不同于关系的亲密度,而是需要进行统一的标准礼仪。
总之,在商务交流中,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交往礼仪、管理方式、商业运营以及礼仪文化。
这将有助于增进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同侪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并推动中西方的商业合作。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商务礼仪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商务礼仪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商务礼仪篇一:浅谈中西文化商务礼仪差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学生姓名郑钺学号120301091017专业会计学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指导教师姓名祝铭20XX年11月03日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摘要商务礼仪是在长期商务活动中人们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
它在商务合作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
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商务礼仪,商务活动中,要实现更加有效的交际,就必须了解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本论文本文将从文化层面上,着重从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语言习惯及非语言习惯等方面对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做出系统的分析。
分析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商务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研究产生中西商务文化礼仪差异的原因以及在中西在商务文化交流的异同。
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国家外交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商务文化、礼仪,差异、外交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的背景材料 (1)1.2提出的问题 (2)1.3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2)第二章文献研究与评述 (3)2.1国外的相关理论 (3)2.2国内的相关理论 (3)2.3评述 (4)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 (5)3.1研究方法 (5)3.1.1文献研究法 (5)3.1.2调查问卷法。
(5)3.1.3设计问题 (6)调查问卷 (7)文献综述 (12)第一章绪论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一、打招呼差异
商务会面谈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初次见面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文化讲究“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习惯根据职业、官衔、辈分等称谓他人,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职务,地位和彼此的关系。
而西方同等观念比较强,称呼规则简单,除了对某些特定人士称呼,大凡很少用头衔称呼别人,在非常正式的商务活动场合下,西方人以Mr.称呼男士,以Miss或Ms称呼女士。
大凡情况下会直呼其名以示亲密、同等。
与西方熟人之间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尊称为“Mr某某”会让对方误认为你试图与他人保持距离。
二、时间观念差异
三、送礼方式差异
四、商务礼仪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一、价值观差异
二、时间观差异
三、饮食观差异
四、语言习惯差异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严重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例外的文化特性。
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多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
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崇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穷困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摩擦也随之增多。
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来说,熟
悉不同国家的礼仪,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称呼方式大相径庭
双方商务人士会面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
一方面,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
讲求“上下有别、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并且“贬己尊人”。
对
自己就是鄙人、拙见、寒舍等,对他人则称作:贵、您、某某经理,某某局长等。
在西方称呼规则简单明确,“你”就是you,“我”
就是me,而且很少用头衔来称呼别人,即使有也仅限于对皇族、政
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比如PrinceWilliam(威廉王子)、PresidentObama(第44任美国总统总统)、FatherWhite(怀特
神父)等。
普通陌生人之间用Mr.(先生)、Mrs.(太太)、Miss(小姐)
即可,熟人之间则以名相称,这是关系密切、彼此熟悉的表现,就
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
位的中国敬老尊老,长者是智慧的象征。
汉语习语中就有很多体现
了这一价值观念,如“宝刀未老、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等。
对待年长者在称呼前面或在姓氏后面加上一个“老”字以示尊敬,
如“老领导、老同志、刘老、张老”等。
西方人一切着眼于未来,
一切向前看,“老”是虚弱、不中用的代名词,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称别人为“老”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因此和年老者谈话时应尽量避
免提及或以委婉的形式出现,如用senior、elderly,advanced来
代替old。
二、时间观截然不同
西方人奉行线形时间观,认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因此,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做任何事都应有严格的日程安排,并且将交往对
象是否遵守时间当作判断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大
多数西方国家,安排商务会晤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如果遇到特别
重要的事情则至少在2个月前进行预约,到最后一分钟才联系被认
为是制造麻烦、甚至是侮辱,并且一般都会遭到拒绝。
在商务会谈中,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习惯速战速决。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推崇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像圆环一
样能不断轮回、重复。
因此,中国人安排时间比较随意,不太重视
预约。
并且,中国人经商注重关系,喜好感情投资,慢慢和对方建
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看重长远的相互信任,故中国人的商业活动
时间周期较长。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急于进入谈判正题的西
方人显示出的无奈和焦虑往往被中方误认为缺乏诚意;而寒暄的中国
人被认为东拉西扯、不务正业。
如果不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
往往会导致商务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另外,西方人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
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
择在对方下班的时间里进行。
而中国人在时间分配上往往公私不分,下班以后谈公事或是上班时间谈私事都是寻常之事。
三、饮食各有特色
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东西方的商务人士都乐于此道。
但是,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首先,饮食习惯的差异。
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中华饮食文化以五谷杂粮等素食为主,夹取蔬菜、米饭的长筷形成了共餐制;西方国家
发达的畜牧业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切割肉食的刀叉带来
分食制。
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与客人说
说笑笑、热闹非凡;而各吃各的西方人则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甚
至喝汤或咀嚼食物都不发出声音。
其次,中国人宴客讲究排场,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并且不断劝酒、代客夹菜,只有才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而富有的西方人却崇尚
节俭,即使是正式的大型宴会,菜肴道数也不多,而且要尽量吃完,
不能浪费。
主人也决不会勉强别人,“helpyourself(请随意)”,
客人吃多少、吃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若像在中国一样客套那只能
饿肚子。
另外,在安排菜肴时,必须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禁忌,他
们不吃宠物、动物内脏、头部、脚爪和无鳞无鳍的鱼。
而中国人这
方面的禁忌要少很多。
再次,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以左为尊,西方以右为贵。
另外,受旧社会陋习的影响,女性地位总体上低于男性,所坐位置一般不
显著;而崇尚骑士精神的西方时刻讲究“女士优先”,男士要替身边
的女宾拉开椅子以示尊重。
进餐结束后,要等女主人起身离席,其
他人方可离席。
最后,地位重要或是关系亲密的人士会被邀请到家中赴宴。
在西方,上门做客不可早到,因为主人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早到会使主
人忙乱不堪。
而在中国,客人有时会提前几个小时到主人家,女士
们忙着准备饭菜,男士们则在一起聊天,看电视。
席间,西方人会
热情洋溢地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或“这道菜是精心为你准备的。
”而视谦虚为美德的中国人佳肴满桌还不停地说:“菜做的不好,请随便吃点”。
初来乍到的西方人会很反感:“菜烧的不好,何必请
我呢,难道是不重视我吗?”另外,中国人请客时若食物被吃光,会
感觉没面子,因为这表明饭菜不够丰盛;而西方女主人见此情景,定
会感到欢欣鼓舞。
若还剩下不少菜,反而会垂头丧气,因为这说明
其烹饪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中西方宴客有较多的差异,我们一定要
尊重他们的习俗,用恰当的礼仪去招待他们。
四、送礼方式天壤之别
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
然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礼品选择及馈赠礼仪上却各有千秋。
在中国,虽然嘴上说着:“礼轻情义重”,但通常都认为礼物
越贵重越好,过于简单或廉价的礼物不仅起不到增进感情的目的,
反而有可能会得罪人。
西方人送礼比较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
品位。
如:献给女主人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朋友一瓶名酒或小工
艺品。
总的来说,他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但却相当重视礼品的
包装,以此表示深情厚谊。
各国人们在受礼时使用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中国人会推辞再三,盛情难却收下礼物后,也会说“让你破费了”,并且不会当面拆开
礼物;恰恰相反,西方人总是非常爽快地收下礼品,当面拆开且表示
惊喜和感谢。
他们认为,赞扬礼物宛如赞扬送礼者。
如果不了解这
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会认为中国冷淡、虚伪,收了他的礼品就放在
一边置之不理,让送礼人很尴尬,会认为是你不重视他送的礼物,
甚至是不尊重他;而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迫不急待,甚而是贪婪,举
止粗野。
五、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日趋密切的中西交往中,我们必须正视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交往。
同时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
这必然要求高校向社会输送既通晓
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
人才。
要实现该目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结构,将跨文化知
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拓展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培养其跨文化
交际实力,从而提高商务交流的效率,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