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合集下载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和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也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科技发展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一、对环境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方式。

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较少。

而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高能耗的生产方式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工业化带来的大规模排放,导致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

同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增加,导致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张,需要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

二、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科技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学习各种知识。

同时,科技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家办公,减少了交通拥堵和时间浪费。

此外,科技还给人们的娱乐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享受各种娱乐活动,如在线购物、看电影、玩游戏等。

这些便利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人们更加依赖于科技,减少了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饥饿问题。

同时,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得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更加高效,满足了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人类对于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这使得我们需要反思科技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未来世代的利益。

四、对社会意识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2006.1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吕冬青(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都存在着不足。

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和谐的状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2-210-0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的战略思想。

它作为指导人类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亘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重大问题,它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由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所决定,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考察发展观的历史流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为必要的。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人的实践活动中所发生的最基本的矛盾关系。

它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

从历史看,人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改变。

(一)自然中心主义的缺陷人与自然的关系亘古有之,与今不绝。

自从人类从自然母体中分离出来,本来一体的自然界就开始了分化、分裂,人既是自然界及其发展的产物,又是作为自然界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从而也就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成为人们的思想内容而世代传承。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与为一的。

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耕自给,温饱为足,还没有意识到有什么进步和发展的问题。

人对发展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生存的层面上。

后辈继受着祖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进步与发展是在自发的遵守传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极其缓慢地实现的。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和自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

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自身身体和情感的忽视,对自然的依赖和控制性增强。

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异化则表现为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

科学技术的特点导致了人们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进而影响了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导致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

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问题亟待引起重视,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来有效处理。

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自然、异化、关系、矛盾、影响、程度、问题、重视、处理、和谐发展、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福祉和便利,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不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异化,人们在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

1.2 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支持和资源。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异化,即出现失衡和矛盾的情况。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首先,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类发展要顺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人类必须尊重并适应这些规律。

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根本任务。

科学发展观鼓励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低碳经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增强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摘要本文简述了自然观的有关概念,并对其产生、发展、变革过程做了简要梳理。

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与科技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的了解,同时通过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才能生存和进步。

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演进发展1、自然观概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体。

人类从自然界动物群中“提升”出来以后,作为社会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联系。

自然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和最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自然观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水平来描绘自然界的图景。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2、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历程概括地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臣服于自然,自然完全主宰人类的命运。

史前时期,人类尚处在蒙昧的状态,人类由于经验的稀少和大脑发育的不完善,自身始终不能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2)“去魅化”阶段,即人类意识的觉醒,自然不断人化。

随着人类制造——使用工具的技术不断成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情况便不断的减弱,随着技术(此时还只是简单的工具,还是物化的自然)的发展人类踏上了“去魅化”的发展道路,自然不断的被人类了解,由服从于对自然不可知的恐惧之中渐渐的走出来,“去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化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动因则来自技术的介入。

科技进步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技进步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地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地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地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地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地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地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地龙头产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地标志.科学技术地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地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地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地精神生活,更新人们地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学技术地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地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地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地发展及其无限地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加巨大地贡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学与技术之间地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地发展更加使科学地基础研究与技术地应用开发之间地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地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地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工程地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地生物医学与生物,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地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地空间,走向地具有活力地新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地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地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世纪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地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地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地科技创新画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地一种特殊地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地,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地有力地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地、革命地力量”.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前人们穿地衣服,质量一般,面料单一,如今我们地衣服,风格多样,质量也很好,让我们地生活变地更加地丰富多彩了.以前我们地食物只能是离家比较近地地地方生产地,但是冷藏保鲜技术地发展,使我们可以吃到南方地水果也能吃到北方地蔬菜,还能品尝到国外地很多美味食品.以前我们出门只有自行车,汽车,火车,现在我们有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这为我们地出行节约了不少时间,也使得我们地时间得到了高效地利用.以前人们对居住环境地要求不高,现在随着新型装修装饰材料地研发,我们地居住环境更加美观和环保.总之科技时时刻刻改变着我们地生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技不单单改变了我们地衣、食、住、行,更是改变了我们地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农业地发展,医疗技术地革新,通讯技术地提高,使得我们地生活更加地方便、快捷、幸福.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技对农业地影响非常之大,以前播种、灌溉、收割都是人工作业,效率低,成本高,产量也提不上去,但是由于科技地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全部都是机械化操作,免去了大量地人力物力,也大大提高了生产地效率,产量也是翻了几番;随着生物技术地提高,农作物地品种得到改良,产量和成活率都大大提高.可以说科技对农业地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地作用,如果没有科技地发展,很难想象中国怎样用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来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地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技使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医疗环境也得到了很好地改善,挽救了大量生命垂危地病人,人类地平均寿命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们认为地绝症,现在都顺利地、成功地治疗了,现在发达地医疗技术,不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疗难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技也使通讯技术得到了飞跃地提高,因为通讯技术地高速发展,就算是远隔万里,也能通过视频看见对方,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技改变了一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一个人地生活,它改变了人类地历史,使人们迈向更高地文明,我们应该感谢它,但是当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地巨大好处地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技是一枚双刃剑.人类在科技领域已经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地盒子”,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大地不安甚至灾难.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现今社会,工业废物地排放、农业中农药、化肥地滥用,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地“全球问题”.除了全球性环境危害,我们还面临着一些细小地,难以发现地危害,如手机、电磁炉、微波炉等现在各种家用电器地辐射,汽车排放尾气对身体地危害,这其中又以手机表现地最为突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次,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地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高新科技相关.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地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生命财产地损失也远远不是以前可比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人类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地出现使人类地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地两条腿,因而现在地人类地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地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地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地形态.而且随着高科技地发展,用机器运转全面取代人地躯体活动,用电脑代替人脑工作,用各种人造物取代自然物,人类不断用“技术物”来超越自身,使人类从劳动地“苦役”中解放出来.然而这种“技术化生存”在减轻人地负重之时也导致了人对技术和技术物地依赖,这种依赖性将无情地而又必然地上升为技术对人地控制,而人类受控地直接结果将是人类自由度地剧减.当现代生物技术能够让人类完全可以创造生命时,它也把人类进化推向骚乱地边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生物技术地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地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地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地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物技术地误用以及生物技术地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地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地研究使是突出一例.二是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地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地病菌地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地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地变种.以至于科技地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地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地瘟疫. 二、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地问题应对这就是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地喜与忧,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矛盾.在这里,我要告诉所有地人们:“科技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人类地进步,帮助国家发展,不是为了帮助人们消磨时间.同时我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分寸.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地发明,它在给我们带来福利地同时,都蕴含着某种对人类构成巨大安全隐患地威胁.科学发展地责任,不仅在于推动技术地进步,同时也在于限制这种技术地负面作用,防止这种技术被不恰当地使用,从而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变迁

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变迁

第30卷 第5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30 No.5 2012年10月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Oct.2012文章编号:1004-115X(2012)05-0041-04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变迁柳兰芳1,2(1.南开大学,天津 300371;2.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达到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在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和征服阶段之后,对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蕴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探索科技伦理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之境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和谐之境的建立还需要有配套的科技伦理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人与自然;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谐之境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The Chang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aused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 Lan-fang(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71,China;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s,Tianjin 300381,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nature.After the stage of a man relying on and conquering the nature,to achie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nature of reconciliation in postindustrial era,we should take a new look at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which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we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nature of creation from the view of the scientific andtechnical ethics.At the same time,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land also needs a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of the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ethics mechanism. Key words:The person and nature;Rational tool;Rational value;The territory of harmony; 在漫长的自我解放过程中,人类成功地运用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并使其工具理性价值发挥到极致。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

在这个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科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

同时,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也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森林砍伐、过度捕捞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二、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类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减少能源的使用。

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碳排放。

其次,我们应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我们应该鼓励人们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科技的应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状况,从而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

智能家居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碳排放。

此外,科技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水资源、森林和海洋等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在科技时代,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1. 引言1.1 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话题。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常常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也可能会出现对自身的异化现象。

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人类在使用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受到其影响,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和冲突。

研究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及其引发的异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方向和措施。

1.2 异化的概念异化是一个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概念。

在对人类而言,异化意味着与自己的本性和社会关系的疏离。

而在对自然而言,异化则表现为人类对其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在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导致对人的异化。

人们对科技的盲目迷信和过度依赖,使得他们与自然界和他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会导致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化和单调化。

而在自然界中,科学技术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对自然环境的异化。

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地球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不仅损害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双重异化,并通过加强科学技术的监管、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2. 正文2.1 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日益加剧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科技产品和服务,这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例如通过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

浅谈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对科技时代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学习摘要:生态危机的例子随处可见,发人深省。

通过在自辩课上对自然观等的学习,加之查阅文献,总结了一些学习所得。

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的梳理,到省视现在科技时代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现状以及成因,最后落到要走可持续发展,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而对自身而言,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关键词:科技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生态危机,和谐,可持续发展不论是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以及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还是像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造成人类发展史上最大漏油事件等意外的发生,亦或是臭氧层空洞、水资源稀缺危机等问题,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正面临着生态危机,这些问题一旦大面积爆发,都足以使人类走向灭亡。

生态危机,是一个专门用来表明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概念,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导致基本生态过程的破坏和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进而危害人类生存的现象1。

而目前,处于科技时代的我们,由于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人类与自然地关系日益紧张,正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这一严峻问题。

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尤其是自然观部分中“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篇的学习,更让我对此问题颇感兴趣,加之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献,使我认识到:要分析、处理和改善这一危机,则必须首先分析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而考虑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弄清解决思路并能化为具体的方略实施才是上策。

现将学习所得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自然辩证法里自然观这一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要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史,首先要对自然进行定位。

自辩课上,老师讲道:广义的自然,就是指自身表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总和,包括人和社会。

狭义的自然则是指与社会相对立的自然,是自然环境的同义语。

后者则是本文讨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义基点。

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依赖与适应阶段:人类最初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依赖和适应的关系。

人类仰赖自然界提供的食物、水源和栖息地等资源来生存。

在这个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较为有限,主要是根据经验和观察来适应自然环境。

2. 攻击与征服阶段: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人类通过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等方式改变了自然环境,大规模开垦土地、砍伐森林、开采矿产等活动不断增加。

这个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力不断增强,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3. 合作与保护阶段: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人类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可持续发展等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从攻击和征服转变为合作和保护的关系。

4. 和谐与共生阶段:这个阶段人类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开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进步和智慧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摘要:科学技术在为社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

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异化,人,自然,私有制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1 科学异化的表现形式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信息爆炸~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

当人们运用高科技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很少再有人愿意长途跋涉,当人们享受便捷的通讯设备时~则放弃了古老的书信,当人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内居住时~人们可能失去对寒冷天气的抵御能力。

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

然而~由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问题却是高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的无法回避的负面效应~人性的异化便愈发陷入深层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科学技术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转变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 . . .论文题目: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学院理学院专业物理学号+++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

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文章最后指明认识到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西方文明文明辩证关系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

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史来探讨其辩证关系。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

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

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

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

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曾经,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们依靠自然为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科技时代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主要基于经验和感性认识,而现在,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

例如,地球科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使得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更加高效和精准,例如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的发展,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人类的需求。

其次,科技时代的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人们对自然的利用主要是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持生态平衡。

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更加强调效率和利益,而忽视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例如,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捕捞、过度排放污染物等行为,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自然的生态平衡,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健康。

最后,科技时代的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人们对自然的态度是尊重和敬畏,认为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变得更加功利和自私。

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忽视了自然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开发和建设,让人们失去了许多自然的美好,也让人们忘记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科技时代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对自然的利用更加高效和精准,但也让人类忽视了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忘记了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哲学思考

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哲学思考

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哲学思考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人们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满足物质需求,扩大了近代以来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相信未来这样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在农业方面,新型农业技术急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产业效益,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在医疗方面,高精尖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的健康得到保障,并且大大降低了生产和消费成本;在工业生产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工厂的生产率,更加节约时间,同时大大改善了环境质量,减少污染。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由于生产、消费的持续增长,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森林荒唐,湿地荒芜;尤其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科技发展亦极大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一种称为“电子垃圾”的污染物也在不断增长。

虽然在这些问题上,有一定的努力,但与不可抗拒的发展要求相比,却远远不够。

因此,科技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应以双重性质审视。

在开发科技设备时,应当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应坚持节约观念,改变
传统的效率优先,取而代之的是全局优先的经营方式。

总的来说,科技的发展必须是有效的,同时也要基于对自然的尊重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它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及应有的责任。

科技进步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科技进步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受压后的频率值可以通过dky一512型振弦式传感器记录仪得到它是采用单片机技术对振弦式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液晶显示采取直接测量法和计算机数字滤波使测试数据稳定可压力盒的布置应力监测主要是为了能很好的反映围岩的应力和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压力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表明隧道中隔墙顶部出现较大应力集中并且数值也是整个隧道建成后最大的所以在施工中和施工后进行重点监测
糊性 , 认识对象的表象性 和局部性 , 认识基 础的 经验性等 , 都使 人 类不可能对 自然界 的本质和规 律有深刻而精细的认识。 因此 , 在这个阶段 中, 人 类与 自然是相分离乃至相对立的 , 他们之间进行 着激烈的斗争。在这个时期 中, 人类与 自然的相 互关系经历了一个主导地位 的相互转变 的过程。 所 以, 还可以把这个时期进一步划分为 自然处于 主导地位和人类处于主导地位两个 阶段 。 11自然处于主导地位 阶段。11 . .. 1采集一 渔 猎社会 ( 文明) 时代的服从关系。 当第一个手拿石 器的原始 ^ 跌跌撞撞地试 图站立起来 的时候 , 人 与自 然分离的过程就开始 了。 刚刚脱离 自然母 体 的人类 , 由于没有科 学技术 的支撑 , 人类 的力量 还十分弱小,几乎没有改造和控制 自然的能力 , 只能抓住 自 然之母的直接馈赠 , 从总体上服从 自 然界, 自然界融为一体 , 与 此时 , 人与 自然的关 系 并未全面展开 ,其最基本 的实践形式就是采集 、 渔猎活动。 在热带地区 , 生存方式 以采集为主。 在 寒 冷地 区 , 由于植被稀少 , 生存主要依靠狩猎 和 捕鱼 。 此时的 自然不是人类平静的、 和谐的伙伴 , 而是庞大的、 严厉的、 危险的对立面 ; 它不是人类 的朋友 , 它是狂暴的, 是人的敌人 。 在这种原始人 与 自然的对立关系中, 自然界处 于一种非常重要 的主导方面 , 而人类 只是处于一种绝对被统治的 地位和服从、 被动的方面 , 人近乎 自愿地敬畏与 服从着 自然。 正如马克思所说 :自然界起初是作 “ 为一种完全异己的、 无限威力 的和不可制服的 有 力量与人们对立 的, 人们同它 的关系完全像动物 同它的关系一样 , 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 力, 因而 , 这是对 自然界的一种纯动物式的意识 ( 自然宗教 ) 在强大 的自然界 面前 , 。” 人类只能 是“ 洗耳恭听” 过着 “ ,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的生 活。人们对 自然采取服从的态度 , 以便能够更好 地适应 自然 , 自然获取人类必须的生 活资料。 从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摘要:自然在欧洲中世纪被看作一个有灵的世界,人是微观自然,与自然关系天然和谐。

启蒙之后,特别是科学革命以来,自然被看作是一个机械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打破,同时人有了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和自由。

后启蒙时代,现代科学试图将人与自然关键词:科技,时代,人与自然,关系,摘要,自然,欧洲,中世纪,看作, 摘要:自然在欧洲中世纪被看作一个有灵的世界,人是微观自然,与自然关系天然和谐。

启蒙之后,特别是科学革命以来,自然被看作是一个机械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打破,同时人有了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和自由。

后启蒙时代,现代科学试图将人与自然视作同等的客体。

科技发展引发的环境、伦理问题使人们不得不怀疑人类最终能否迎来理性、和平、繁荣的尘世天堂。

重塑启蒙之前的有机自然观,或许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优途径。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自然;文明;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是欧洲思想家孜孜不倦探讨的主题。

在西方传统思想中,自然被看作跟人一样有生命的世界。

这个世界跟人体一样,由土,水,气,火四大基本元素构成。

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最早提出四元素说,①其后的西方哲学家们继承了这一观点并将之发扬起来。

进入中世纪,人、地球和宇宙成为体现上帝神性的三个世界,它们不仅组成元素一样,而且运行规律相同,都是在神的理性意愿的安排下按照既定轨道通往完美。

人被看作是体现整个自然的“微观世界”,正如歌德在其名著《浮士德》中称人为“这世界的小神”②。

这个世界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到极致。

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相信人、地球、宇宙分别对应微观世界、地理世界和宏观世界,三者和谐融洽。

这种融洽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人与自然本质相通,不可分离。

这样的世界观直到十七世纪在欧洲还颇为主流。

在这样的世界观下,神的预见是保持世界运转的第一原因,人处于这样的不可改变的自然序列中,只需虔诚地接受自然规律并在履行神规定的义务时体现神的意志,无需也无力改造自然。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摘要:人类具有能认识和掌握天然自然物的客观属性和规律性,利用自身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一般生物被动地依附自然,发展到积极、主动地作用自然,让自然界服务、适应于人类。

可见,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与自然关系;环境污染一、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简要回顾科学技术史就是一部简要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原始社会虽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技术,却孕育了最初的科学技术的萌芽。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先祖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面对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自然灾难,凶猛野兽,以及疾病,人类先民首先要生存下来,必须不断的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

以采集狩猎这一简单的生活方式,孕育着原始的科学技术。

例如旧石器时期第一块石器工具的制造,这不仅标志着人类使用工具的第一步,更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第一步。

古代社会,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

这时期围绕着农业生产活动的科学技术,催生出比较繁荣的农业文明时期,例如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度。

农业生产必须掌握气候变化,了解自然的规律,因此出现了专门研究天文的天文学家,和渐渐成系统的天文学。

而天文学的发展,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从而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以及和时代活动有关的地理学知识等等。

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得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让大自然和人类的距离更近一步。

近代社会才是真正意义的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时期,虽然这一说法一直备受争议。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拉开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帷幕,另外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大踏步发展,更是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人类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图景,把自然更全面,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近代后期,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的催化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逐渐建立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爆发了以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对于自然的探索进入了系统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力,指出近代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由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技术。

认为生态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技术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化和谐,还要实现每一技术之间的生态化和谐,实现“技术生态”。

关键词: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生态文明;生态技术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科学技术的过分推崇及不当运用,正是造成当今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

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人是自然的产物。

当第一个手拿石器的原始人跌跌撞撞地试图站立起来的时候,人与自然分离的过程就开始了。

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人类,只能抓住自然之母的直接馈赠,从总体上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在热带地区,生存方式以采集为主。

在寒冷地区,由于植被稀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捕鱼。

从人对自然的敬畏、崇拜和依附关系看,人与自然无疑具有统一关系。

在这种原始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在其中只是处于一个顺从、被动的方面。

随着畜力的使用和金属犁的发明,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

灌溉的普遍使用使农业对自然的依赖有所减弱,人们开始有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

随着食物供给的逐渐充裕,村落的集镇化、城市化初露端倪。

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食物、燃料和建筑材料,为此,大片的森林、草原被开垦,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这种负面影响还是局部的、可恢复的。

从总体上讲,农业文明就是创造适当的条件强化动植物的生长条件或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水利、风力、畜力),它对自然不能实行根本性的改造,自然较少受到深度破坏,人与自然处在低水平的平衡关系之中。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了工业社会,自此,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以牲畜为动力的马车、犁耙和以风为动力的帆船被以煤、石油为动力的火车、汽车、轮船所取代。

在工业社会,人类对矿产进行大规模开采、冶炼、合成,凭借机器实行机械化流水线生产。

工业社会中的农业生产同样是工业化的,大量使用机械、农药、化肥和塑料地膜,等等。

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已往社会不可比拟的物质财富,同时,它也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自信心。

人类由过去的恐惧自然、崇拜自然,转变成要为所欲为地支配自然、征服自然。

工业社会的人与自然已经严重分离,人似乎成为超越自然之上的宇宙主人。

现代技术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浅表改造,而是要对自然实行“伤筋动骨”的根本性改造。

现在地球上所存的核武器数量足以把地球摧毁几十次这一事实不仅表明了现代技术的威力,同样也是对于人类自身及其自然界存在的威胁。

当人类陶醉于“胜利”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却是自然界的种种“报复”与“惩罚”:温室效应加剧,酸雨污染,淡水短缺,林地草地锐减,废水废气废物泛滥,能源枯竭……这一切表明,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考验。

现实的环境问题迫使我们思考,人类能否真正地超脱自然,统治自然,做自然的主人。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

人类几百万年历史,几乎都是在同自然抗争以谋得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生活必需,然而,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的生产能力已经极大提高,物质产品已经相对丰富(只是从整体而言,不排除某些弱势群体的贫困状况),生产“量”的增加并非社会的急迫,也不再成为社会进步的惟一标志。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自然的生态价值、审美价值凸显,人们不再固执于对自然的“征服”、“统治”,而是转向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理想关系的追求。

这不是向古人“天人合一”的超脱精神境界的复归,而是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现实选择,是对“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否定之否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升华。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根源于错误的科学技术观在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人借助于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完成了从对自然的“敬畏”到对自然的“掠夺”的地位转变。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提供根本改造自然的手段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人的观念。

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胜利,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某种失落。

科学展露头角是从天文学领域开始的,这就是哥白尼——牛顿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

牛顿力学的成功,强化了人们的科学信念,直至走向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同传统决定论观点同出一辙,它把所有的实在都置于一个自然秩序之内,认为只有科学方法才能理解这一秩序的所有方面——无论是生物的、社会的、物理的和心理的。

科学主义的社会基础在于近代科学的成功运用。

19世纪中期,由于蒸汽机的应用和产业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0世纪初以电动机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冶金、电力、机器制造和化学工业为内容的现代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代轻工业而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运用的这种成功示范,科学主义者坚信,人的创造性可以借助科学而无限发挥,科学不仅能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它也是我们改造社会和包治各种社会顽症的良方妙药。

正像胡塞尔指出的那样:“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对科学的总估价出现了转变”,“在19世纪后半叶,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

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2]。

“……通过伽利略对自然的数学化,自然本身在新的数学的指导下被理念化了;自然本身成为一—用现代的方式来表达一—一种数学的集”[2]。

由此,自然的实在内容及神秘性已经荡然无存,它成为科学推算和技术摆弄的对象。

这正是科学逻辑得以贯彻、技术理性得以无限扩张的必要前提条件。

科学统治、技术理性在自我循环的反复论证中不断地强化自身,自然则成为被鞭打、役使、索取的对象,生活的本真意义也被扭曲。

当人生失去了它内在意义,人类只有抓住科学、技术这一救命稻草,在对自然的挑战和征服中感受生命的存在,也获得一个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动力。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理论成果。

人们认识自然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

准确把握人的眼前需求与长远需求、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要依靠评价性认识,属于价值论范畴。

科学属于真理性认识,它只能告知科学规律,而对于怎样具体地运用科学规律以及如何改造社会等问题则爱莫能助。

自然科学及其技术成果寻求的是“合规律性”,它能够提供工具合理性,却难以提供价值合理性。

社会进步不仅需要自然科学,还需要社会科学,也需要哲学的引导。

为确保科学技术的合理发展和合理应用,必须打破科学主义的教条。

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人类发展经历了传统的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是在农耕牧渔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

工业文明是在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20世纪60年代末以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报告为标志,人们开始从工业文明及经济增长的陶醉中惊醒。

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继续按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道路走下去,人类文明将全面崩溃,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经过近20年的探索,人们提出了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观的扬弃,它继承和发扬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修正了传统的“人类中心”、“改造自然”等陈旧观念,强调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农业文明的“天人合一”、工业社会的“人定胜天”到生态文明的“天人协调”,可以看出人类自然观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农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敬畏、屈服,工业社会人对自然的拷打、掠夺、改造到生态文明人对自然的尊重、协调、共进,可以看出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生态文明观是当今人类惟一正确的选择。

生态文明观的意义不在于理论探讨,它是人类行为的再调整,是对人类发展目标的重新抉择。

传统工业文明的经济观念缺乏环境意识,因而在处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

生态文明观不仅关注工业生产的速度、产值,更关注生态环境及其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观从对事物的单纯真理性认识转移到真理价值与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相结合,旨在培养国民生态意识及生态行为规范,从而保证人类社会及其自然复合系统的共同持续发展。

每一文明方式必有一定的技术实践方式作支撑。

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只是技术的一种特定的历史类型,我们不能把它绝对化、永恒化。

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就是建立在机械论的自然观基础之上,力图把一切都置于分割、控制、操作之下。

这种技术方式只是拘泥于科学规律及技术可能性,而无视技术置身于其中的整个自然界以及在其上的整个人类社会。

这就违反了自然过程的流动性、循环性、分散性、网络性,干扰了自然过程的多种节律,破坏了生物圈整体的有机联系。

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具有工具理性,以技术效率为惟一价值取向,不考虑人的目的和终极价值,并缺乏对自身的批判和限制。

这是工业文明弊端的深层根源。

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技术”作基础。

所谓“生态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上,它重视生命过程的复杂性,要求把握生命整体与其环境的复杂关系网络,使技术具有一种有机的、能与生物圈进化过程相协调的和谐性质。

生态技术的发明不仅是遵照科学规律,它也尊重自然秩序,遵循自然规律;技术发明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自然肆意巧取豪夺的“技术统治”手段,而是体现生态与人文价值的艺术创造。

如果说,追求单一技术的低能耗、低排放还只是“生态技术”的较低层次要求的话,那么,“技术生态”则是“生态技术”的较高层次追求。

所谓技术生态,不仅关注单一技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更强调技术之间的一种生态化和谐。

在技术生态中,某一技术的废料成为另一技术的原料,废物在技术系统内消化而不是排放到自然环境之中,实现整个技术系统的低能耗、低排放。

技术生态可能比追求单一技术的低能耗低排放更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实效更好。

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我们所需要的技术只能是一种吸收工业文明技术的合理因素,而尽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与自然相融合、符合人性发展需要的生态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