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法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识字教法5篇

第一篇:小学识字教法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汉字,以及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

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

二、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三、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四.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五.教给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主要汉字教学方法评析 1.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教学方法于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该方法直接继承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能大量阅读,从而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该教学方法的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成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是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如此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基本字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因此将汉字进行成串地学习,便于学生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知识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将汉字学习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学生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

集中识字体系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教育理论,“基本字带字”的思路符合汉字规律,体现了汉字的系统性,也可以让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发挥作用,其中利于突破字形难点的做法也合乎汉字识记规律。但该体系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集中识字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它在很大程度上

使汉字的教学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儿童的识字活动变得较为单调和枯燥,使新学的汉字不易巩固,也不易于迁移。如果学习者是成人(如,进行扫盲工作),考虑到速成的目的和成人的心理特征,集中识字是一种必须的和行得通的教学方法,然而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抽象记忆能力严重不足,以及学习意志较为脆弱的六七岁的孩子而言,集中识字是一种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相悖的识字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曲卫英在谈到自己的识字教学探索与实践时说:“集中识字回过头来考查一下,远不及随课文识字的识记效果好,我以为这不能不从儿童感知及记忆发展上找原因。”[①]其次,集中识字与基础教育改革大方向相悖。近十年来,基础教育一直在试图通过课程方案、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的改革,淡化人们对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学业成绩的注意力,使初等教育成为令人轻松、令儿童乐学的基础教育,使儿童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集中识字着眼于识字效果,忽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分散识字相比,集中识字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较为不利,这与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不一致。再次,集中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本身特点也有一定矛盾。汉字中只有部分单字适宜集中起来、在比较中识别和学习。如果对于全部汉字都搞集中识字,拼组和归类时难免牵强附会。许多只有某种程度的形似而无近似意义的字会被组合到一起,而那些意义相近、形状相异的单字又不得不分开教学。这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知识混乱和缺失,因为许多基本汉字是无法归类的。

2.分散识字

分散识字教学方法于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该方法注重汉字的音、义联系,其主要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的规律不同,它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该教学方法基本做法是先教学汉语拼音,同时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可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运用分散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照汉字在课文

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而学;(3)先学字词后读课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分散识字因为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学生对生字的识字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整段、整句的具体语境中理解每个字,这样教学字词,切合实际,也便于发挥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活学活用。但是,汉字不同于西方的表音文字,它是音、形、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整体,分散识字教学法过分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忽视了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规律未得到充分重视,没有突出汉字的理据性,结果反而使识字教学进度缓慢,这些是值得深思的几个方面。

3.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教学方法于1982年由黑龙江省首创,该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而在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的同时学习了汉字。具体地说,注音识字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同步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学生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同时,教学中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让学生识字写字。相关实验表明,注音识字的效果是,学生读书多,识字多,普通话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注音识字教学方法值得推敲。首先,由于先学习汉语拼音而使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他们把本为“辅助工具”的汉语拼

音当成本民族文字的一种形式,进而将汉字理解为表音的文字,由此带来的恶果必然是出现较多的同音代替的别字现象。其次,由于强化拼音教学——背字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直呼拼音写成的话,而使学生负担加重,对拼音学习产生厌恶感。再次,先教汉语拼音后教汉字的做法违背了汉字教学的规律,偏离了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忽视汉字识记规律,没有建立起音、形、义内在联系。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象形文字,汉字的象形特性决定了其独特的认知方式,与之相应的汉字教学方法也就应契合汉字的认知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采用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因此,注音识字所倡导的先学拼音后学汉字的教学思想是不符合汉字识记规律的。

4.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教学方法成型于1980年,由四川省并研具鄢文俊等实验成功。该方法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方法的启发下,认识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子体字”(合体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子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或“家族”,称为“字族”。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为“字族文”。利用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字族文识字的基本思路是借助字族文于阅读中认识、掌握结构化、规律化的汉字。其核心是借助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使学生的汉字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以及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将识字和阅读融为一体,以读带识,以识促读,合乎汉字结构特点和汉字识字的规律,提高了识字效果,这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不是所有的汉字都可以归进字族,所以将字族文作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凭借,还有较大的局限性。5.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贾国均先生提出。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