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5书序张中丞传后叙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专题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专题导航专题解说古代散文中,序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
序也作“叙”或“绪”,是依条理叙述的意思。
书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
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为寄托,生发出对人生、时政、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看法,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
因此,有一部分书序可以当做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书序,了解书序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
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注意探究文本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
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
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
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今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及后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
758年,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史思明发动兵变,杀安庆绪并称“大燕皇帝”。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书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类。
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按文章题目看,这是一篇书序,是为书籍出版写的序言,内容是阐明作者写此书此文的动因,书的内容、意义、写作过程等,但本篇序却非如此,它虽是文序,但内容却是一篇史论。
早期的序文,除单篇作品的置于作品之前外,书籍的序文一般都置于全书之后,内容不仅包括此书的创作缘由和经过,还包括内容提要与目录。
比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
在宋代书序三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曾巩以其目录序受到世人推重。
一般书序,大多以究本溯源、考订缺失为主,唯曾巩作序,必对古书的内容或观点阐发自己的见解。
这篇书序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序文有以议论为主和以叙事为主两大类,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集叙事、议论为一体,有的序文往往还带有抒情色彩。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
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可能超过所序的书籍或文章。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较自由地表达思想。
因此,有些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对应学生用书P44)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
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却百般诋毁他们。
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是非。
高中语文 5.1《张中丞传后叙》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可编辑ppt
7
关于张中丞及题解
张中丞:即张巡,本是真河县令。 “安史之乱”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 在雍丘抗敌。后来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 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 壮烈牺牲。朝廷追封他为御史中丞,故称 张中丞。
题解:曾随张巡守城的李翰写过一篇
段
• 第二段重点词解:
1.竟与巡俱守死:守城而死
2.远诚畏死:果真、真的。表示假设。
3.食其所爱之肉:所喜爱的人的肉.所字结构.
4.当其围守时:被围困。被动用法。
5.而贼语(yù)以国亡主灭:倒装、省略句。
正确语序:“而贼以国亡主灭语(之)”。
6.人相食且尽:将要。
• 注意本段中“之”可的编辑p用pt 法。
可编辑ppt
12
学习第3段:
此段为什么而辩论? “分守”不是睢阳失陷的
主因,也不是许远的过失。
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1、人之将死…… 2、引绳而绝之……
正反对比论证
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 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最能体现守城意义的一句话是
守一城捍天下;天下可编之辑pp不t 亡,其谁之功也13!
无不识者” 的描写则非常传神地刻划出了
张巡博闻强记的一面。这些叙述的文字和议
论部分相辅相成, 既深化了议论,又弥补
了人物塑造缺乏立体感的缺憾,可谓一举两
得。
可编辑ppt
18
人物形象
• 张巡:
• 许远: • 南霁云:
• 忠心报国 从容镇 定 视死如归 博闻 强记。
• 宽厚谦和 为国让 贤,以死报国。
2012高二语文: 5.1 《张中丞传 后叙》 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
高中语文 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学案 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张中丞传后叙书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类,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
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按文章题目看,这是一篇书序,是为书籍出版写的序言,内容是说明作者写此书此文的动因,书的内容、意义、写作过程等,但本篇序却非如此,它虽是文序,但内容却是一篇史论。
早期的序文,除单篇作品的置于作品之前外,书籍的序文一般都置于全书之后,内容不仅包括此书的创作缘由和经过,还包括内容提要与目录。
比方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
在宋代书序三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曾巩以其目录序受到世人推重。
一般书序,大多以究本溯源、考订缺失为主,唯曾巩作序,必对古书的内容或观点阐发自己的见解。
这篇书序就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特点。
序文有以议论为主和以叙事为主两大类,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集叙事、议论为一体,有的序文往往还带有抒情色彩。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
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表达,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较自由地表达思想。
因此,有些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
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了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百般诋毁他们。
语文:5.《张中丞传》后叙教案之教材梳理(粤教选读唐宋散文)
5。
《张中丞传》后叙文题解读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本文是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韩愈写的一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
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河南河阳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背景纵览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身为睢阳太守的许远立即向张巡告急,张巡就从宁陵引兵来救,与许远同守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劳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加以诋毁。
张巡的友人李翰因而作《张巡传》上书肃宗。
韩愈在元和二年四月十日读到李翰所作的《张巡传》,深感所述颇有不足。
为了替许远辩证,驳斥传言的无理指责,褒扬张巡、许远这两位英勇抗击叛军的爱国将领,揭露造谣诬陷者的丑恶本质,因而写了这篇文章。
字词梳理1。
字音蚍蜉..(p í f ǔ) 诟.(g òu ) 卓.(zhu ō) 逆遁..(n ìd ùn )羸.(l éi ) 沮遏..(j ǔ è)霁.(j ì) 嵩.(s ōng ) 帙.(zh ì) 雎.(j ū) 髯.(r án ) 2.多音字3。
高中语文 专题五 书序 第1课 张中丞传后叙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五书序第1课张中丞传后叙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张中丞传后叙一、根底过关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外无待.而犹死守(依靠,后援)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怪罪)C.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然)D.不为.许远立传(替,给)解析:选C。
竟:最终。
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贼以刃胁降.巡B.项伯杀人,臣活.之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强.本而节用,那么天下不能贫.解析:选D。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3.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选D。
A项,“常〞同“尝〞,曾经;B项,“志〞同“识〞,作标记;C项,“蚤〞通“早〞。
4.以下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因诵嵩所读书..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D.一座大惊,皆感谢..为云泣下解析:选B。
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
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指时间。
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5.以下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必以其言为信B.其亦不达于理矣C.城陷而虏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解析:选C。
“虏〞即被俘虏,意念上的被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云:巡长七尺余,须髯假设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
〞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五 书序(3课时)
专题五 书序
第 1 课 张中丞传后叙
专题五 书序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三篇文章。《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补叙英雄事
迹的散文名作;《〈伶官传〉序》阐述了国家盛衰在于人事的道 理;《战国策目录序》颂扬了先王之道,批判了谋诈之术。
1.《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在读了李翰作的《张巡传》之 后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为了说明事实真相,歌颂英雄,弘扬 英雄精神,颂扬正气,批驳流言蜚语,反对藩镇作乱,写了这 篇补叙英雄事迹的散文名作。学习本文,重点了解张巡等忠义 之士的高尚气节,学习将叙述、议论、抒情熔于一炉的表达方 法。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
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古义:___始__末__,__事__迹__详__情__。_______
今义: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
②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古义:__成__,__成__就__;__功__,__功__业__。____
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事情令人满意。
__动__词__,__引__申__为__“__宠__幸__”____ _与__“__背__”__连__用__,__解__释__为__“__死__亡__பைடு நூலகம்__
⑦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___被__动__句__的__标__志___
①引.绳而绝之 ____动__词__,__拿__来____ (4)引② ③ ⑤ ④则 公 平 公天 子 原 子下 引 君 引. .之 负 车 侯民 矢 入 生皆 为 市 坐公 引 上.子 领 _坐_先 _而动__望 引 _词.___之 _,__动__矣 _牵___词___动引___,____词____延动____,____请词___引___,___路___伸_____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 含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对应学生用书P44)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县东)令。
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县)、睢阳(今河南省××市)。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却百般诋毁他们。
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是非。
然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仍处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状态,为割据、分裂制造舆论的人还在诽谤张巡、许远。
韩愈对此异常愤慨,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写了这篇文章,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 愈与吴郡 张籍 阅 家中旧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得 李翰所 为《张巡 传》。
翰以文章 自名,为此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传 颇详密, 然 尚 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 不 载雷万春 事 首尾。
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自⎦⎤名:自许,自负。
远虽 材 若 不及巡者, 开 门纳 巡,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 巡 上, 授之 柄 而处其下,无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所疑 忌,竟 与 巡 俱守 死,成 功名;城陷而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虏, 与巡死 先后 异 耳。
张中丞传后叙(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张中丞传后叙(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张中丞传后叙(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2、认识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表现人物的传记特征。
3、学习本文根据内容需要,将表达、议论、抒情熔于一炉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表现人物的传记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表现人物的传记写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准确翻译全文。
教学进程:一、题解1、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
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
乱平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
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元和二年(807)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写了这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
全文感情激荡,褒贬清楚,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其“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注,章法浑成”(高步瀛《唐宋文举要》引方苞语)。
文中关于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
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2、介绍书序:古代序文中,除了赠序之外,另一类就是书序。
书序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内容加以评论。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
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可能超过书籍本身。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侧重于议论,或侧重于表达,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表达思想获得了相当的自由度。
因此有一局部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二、讨论、疏通文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教学目标:1、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学习张巡和许远的可贵精神。
3、认识本文叙事与议论并重的主要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掌握课后练习中的几组古今异义词。
2、能翻译一些比较重要的和特殊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和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认识“传记”一、传记的概念:“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
二、传记的基本特征: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
三、传记的分类: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
自传:由自己写的。
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又因谥“文”,称韩文公。
*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
*提倡“文从字顺”;“不平则鸣”。
*被尊为唐代文坛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将之与杜甫诗歌相并列,称“杜诗韩笔”。
关于张中丞及题解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
开元未进士。
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叙”除具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课文背景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高中语文 5.1 张中丞传后叙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散文选读》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3.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提示:(1)通过精彩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的描写脍炙人口,文中精心描写了南霁云慷慨 陈词、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三个场面,歌颂其凛然正气,赞美其忠肝义胆。 (2)用人物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 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的讲话:“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 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 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 的心理和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这是全文的引子,借评论李翰传文,交代立传的缘由。奠定全 篇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说话的基调。 2.第二段主要写谁?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许远。①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②城陷而虏,与巡死先 后。③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④(外无待而死守)贼语以国亡主 灭(诱降)。 3.第三段为谁而辩论?目的是什么? 提示:为许远而辩论。旨在说明“分城而守”不是睢阳失陷的主因, 也不是许远的过失。
专题五 书 序
张中丞传后叙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读懂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和宁死不屈的 高尚气节,学习主人公以身殉国的牺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认识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刻画人物,融叙述、议 论、抒情于一体的表现方法。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7书序张中丞传后叙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业分层测评(七) 书序张中丞传后叙[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为.许远立传为:替,给B.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C.外无待.而犹死守待:依靠,后援D.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怪罪【解析】B项,竟:终于,最终。
【答案】 B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A项,“常”同“尝”,曾经;B项,“志”同“识”,作标记;C项,“蚤”通“早”。
【答案】 D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诵嵩所读书..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解析】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
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指时间。
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必以其言为信B.其亦不达于理C.城陷而虏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解析】C项,“虏”即被俘虏,意念上的被动。
【答案】 C5.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译文: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B.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译文:怎么能知道这些人的士兵是不会来救援的。
C.此矢所以志也。
译文: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译文:怀疑(许远)是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解析】一般来说,古文的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试题中,一般要翻译的句子有若干个关键点,如:重点实词、句式等,只有抓住这些关键点才能得分。
如:A项,要注意“者”的用法(助词,附在别的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B项,要注意“卒”、“之”的用法(卒:最终;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要注意“所以”这个古今异义词的准确理解;D项,要注意句式,它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翻译时将语序调正并补出相应内容。
最新-2018届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教案 选修唐宋八大家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一、作者简介: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在诗文创作上,他有一整套理论。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认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其中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许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
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序》,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学习《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
为友情深厚的文学家而作,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
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
《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
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170905120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古道荒原,落日熔金。
萧瑟的秋风吹得蒿草发出一阵阵呜呜的低吼声。
一辆马车在古道上飞跑,一绝尘轻骑在后面紧紧地追赶。
骑马者身披的斗篷被风扯起,宛若天边的一块乌云。
车轮滚滚,马蹄得得,在寂静的旷野上分外入耳。
)(选自豆丁网我一向喜欢韩文却不怎爱读韩诗,以为其文美而气盛,诗却句险而意奇,不堪像诗,倒是有几首“正常”的小诗,写得非常有韵味,清新可爱,比如这一首就丝毫不见奇险之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代文宗韩愈他出生丧母,三岁丧父,兄嫂养育,十三岁时不意兄长去世;他聪颖好学,少年发愤,日作千言,从困难磨砺中一路走来;他四考进士,三次殿试,几经周折,终为朝廷所识;他心胸坦荡,耿介直言,多次被贬,险些丢了性命;他爱护百姓,勤政为民,经国济世,可为后人楷模;他高举大旗,端正文风,提携后贤,成为一代文宗……他为大唐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大功,但他却历经人间辛酸;他本是一个书生,却单身匹马降服了山东叛乱;他和柳宗元政见相背,却和柳宗元一生知己;他特立独行,却始终信道守道;他孤独傲岸,却门生无数;他的古诗奇绝险涩,但他几乎所有的七绝都清新明快……喜欢韩愈身上这种矛盾的特质,因为这样才算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才是在污浊的社会中安身立命的人!(选自资源库)【课外运用】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负载着千秋沧桑,世态炎凉。
几千年的旅程,是一条崎岖漫长的路。
途中那些被淹没的凡庸俗子,包括太多的文人志士,随着时代钟声的消匿,宛如一阵清烟,烟消云散,抹不下一笔痕迹,可是,唐宋八大家作为这一旅途中的娇宠儿,却在历史的长卷上博得了一席之地,并将自己的名字铸入了光辉的史册中。
而韩愈作为其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更是遐迩闻名。
他的诗,他的文,他的胸襟,他的抱负,都不失为我们深入探讨且经久不衰的话题。
(选自学好语文网)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A项,“常”通“尝”,曾经。
高中语文 书序《张中丞传后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文意理解8
• 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 则又何说! 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事业,如此卓绝不凡,还不 能免遭非议,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 遁, 当初许、张二公初守雎阳时,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 来救援,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
文意理解1
•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 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李翰对自己写的文章很自负,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细 周密。
• 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 尾。 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就是)没有为 许远写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 昌黎,世称韩昌黎。又因谥号“文”,后人尊称为 韩文公。 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 提倡 “文从字顺”;“不平则鸣”。 被尊为唐代文坛之 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将之与杜 甫诗歌相并列,称“杜诗韩笔”。
题解1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 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 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 张中丞。
•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 了。
文意理解3
•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 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能低下,不能理解他们父亲 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怕死 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5书序张中丞传后叙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70618216
张中丞传后叙本课话题——责任与正义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
张巡、南霁云舍生取义的壮举,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价值,而在于是否能够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秉持强烈的责任感、正义感,通过锲而不舍的采访和准确权威的报道,推动呼格吉勒图案这一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重审,使人民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法治尊严得以彰显,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勿忘人民、敢说真话、坚持信仰。
这是汤计调研的三大“法宝”,也是他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坚守和操守,诠释了记者职业的精神内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2.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3.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4.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
——韦伯斯特5. 声张正义和扶植自由,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享·乔治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蚍蜉..( )( ) 诟. ( ) 饿羸.( ) 霁. ( ) 泗.州( ) 须髯.( ) 帙.( ) 亳.州( ) 【答案】 pí fú ɡòu léi jì sì rán zhì b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3)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答案】 (1)“藏腑”同“脏腑”,即内脏 (2)“志”同“识”,作标记 (3)“常”同“尝”,曾经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恨⎩⎪⎨⎪⎧ 然尚恨.有阙者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 也《魏公子列传》(2)诚⎩⎪⎨⎪⎧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岗烈士事略序》(3)比⎩⎪⎨⎪⎧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引⎩⎪⎨⎪⎧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刺客列传》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 蔺相如列传》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恭疏短引.《滕王阁序》【答案】 (1)名词,遗憾/动词,感到遗憾 (2)连词,如果,表示假设/名词,真心诚意/副词,的确,确实,实在 (3)动词,并/动词,等到/动词,合/形容词,紧靠的 (4)动词,牵,拉/动词,拿,举/动词,召请,召引/动词,自杀/名词,序文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翰以文章自名.( )________(2)屡道.于两府间( )________(3)引绳而绝.之( )________(4)又降.霁云( )________(5)不乐成人之美.( )________(6)食其所爱.之肉( )________(7)虽食,且不下.咽( )________(8)远见救援..不至( )________(9)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称道(2)名词作动词取道,经过(3)动词使动用法使……断(4)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5)形容词作名词美名(6)形容词作名词爱的人(7)名词作状语向下(8)动词作名词救援的军队(9)动词使动用法使……成就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能通知..二父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把事项告诉人知道;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
2018版高二语文《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
◆5《张中丞传》后叙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嫉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
本色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色。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底色,是品德、行为、知识、能力等方方面面基本因素的积累。
生命有了底色,就会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就会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气。
这种底气,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打敢拼的锐气,宁折不弯的正气。
打足底气,生命就可以凸显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基本风格。
底气足,生命可以气吞山河;底气没了,生命也就奄奄一息。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线。
守住底线,则出淤泥而丝毫不染,近雷池而半步不越,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本色既体现共性也展示个性。
对生命无限热爱、对事业无限忠诚,是共性的反映;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昨天,是个性的张扬。
改革者的本色是一个“敢”字,耕耘者的本色是一个“勤”字,奉献者的本色是一个“苦”字。
本色体现风格,本色体现品格,本色体现人格。
本色与生命融为一体,珍重生命,珍视本色。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赏读: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赏读: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赏读: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中丞传后叙本课话题——责任与正义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
张巡、南霁云舍生取义的壮举,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价值,而在于是否能够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秉持强烈的责任感、正义感,通过锲而不舍的采访和准确权威的报道,推动呼格吉勒图案这一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重审,使人民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法治尊严得以彰显,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勿忘人民、敢说真话、坚持信仰。
这是汤计调研的三大“法宝”,也是他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坚守和操守,诠释了记者职业的精神内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2.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3.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4.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
——韦伯斯特5. 声张正义和扶植自由,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享·乔治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蚍蜉..( )( ) 诟. ( ) 饿羸.( ) 霁. ( ) 泗.州( ) 须髯.( ) 帙.( ) 亳.州( ) 【答案】 pí fú ɡòu léi jì sì rán zhì b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3)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答案】 (1)“藏腑”同“脏腑”,即内脏 (2)“志”同“识”,作标记 (3)“常”同“尝”,曾经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恨⎩⎪⎨⎪⎧ 然尚恨.有阙者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 也《魏公子列传》(2)诚⎩⎪⎨⎪⎧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岗烈士事略序》(3)比⎩⎪⎨⎪⎧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引⎩⎪⎨⎪⎧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刺客列传》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 蔺相如列传》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恭疏短引.《滕王阁序》【答案】 (1)名词,遗憾/动词,感到遗憾 (2)连词,如果,表示假设/名词,真心诚意/副词,的确,确实,实在 (3)动词,并/动词,等到/动词,合/形容词,紧靠的 (4)动词,牵,拉/动词,拿,举/动词,召请,召引/动词,自杀/名词,序文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翰以文章自名.( )________(2)屡道.于两府间( )________(3)引绳而绝.之( )________(4)又降.霁云( )________(5)不乐成人之美.( )________(6)食其所爱.之肉( )________(7)虽食,且不下.咽( )________(8)远见救援..不至( )________(9)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称道(2)名词作动词取道,经过(3)动词使动用法使……断(4)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5)形容词作名词美名(6)形容词作名词爱的人(7)名词作状语向下(8)动词作名词救援的军队(9)动词使动用法使……成就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能通知..二父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把事项告诉人知道;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
(2)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3)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5)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答案】(1)通晓。
(2)感动,激愤。
(3)任职。
(4)处处,到处。
(5)脸色。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他则又何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城陷而虏。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君主罢了。
(2)状语后置句我曾经在汴州和徐州二府任职。
(3)状语后置句南霁云向贺兰求救的时候。
(4)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怀疑(许远)是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5)宾语前置句其他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6)被动句城破之后被俘虏。
(7)被动句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
[探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
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宗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却百般诋毁他们。
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是非。
然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仍处于藩镇割据、军阀混乱的状态,为割据、分裂制造舆论的人还在诽谤张巡、许远。
韩愈对此异常愤慨,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写了这篇文章,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
[巧识文]后叙“叙”又称“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叙”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本文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和发挥,驳斥了对张巡、许远的诬蔑,表彰了他们为国守土的卓越功勋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同时,也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以有力回击。
①________ ②________【答案】①叙南霁云乞救贺兰进明的经过②详叙张巡博学与英勇就义的事迹一、阅读课文第2~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第二段中,韩愈驳斥了什么论调?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韩愈驳斥“畏死而辞服于贼”的错误论调。
(2)在驳斥时,韩愈列举了两个事实论据。
第一,大敌当前,许远不顾尊卑身份,与张巡齐心抗战。
第二,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许远仍旧“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
2. 第三段中,韩愈又驳斥了什么论调?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辩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韩愈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说明“分守”不是睢阳失陷的主因,也不是许远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