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国家工会的现状
欧盟东扩的影响
欧盟东扩的影响
欧盟东扩对欧盟和其成员国的影响是复杂的。
以下是一些潜在的影响:
1. 市场扩大:东扩使欧盟成为更大的市场,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和出口市场。
这有助于促进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扩意味着一些较较远的欧盟成员国将面临来自东部新加入的国家的竞争压力。
这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3. 劳动力自由流动:东扩使劳动力更容易在欧盟内部流动。
这可能导致低工资地区的劳动力流向高工资地区,导致一些国家的劳动力短缺,而其他国家则面临失业率上升的风险。
4. 移民和文化影响:东扩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自由迁移到欧盟国家。
这可能导致移民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差异和社会紧张局势。
5. 政治影响:东扩导致欧盟内部政治格局的变化。
新成员国可能推动一些政策的改变,同时也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
东扩为欧盟带来了一些机会,如扩大市场和提供劳动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经济不平衡和移民问题。
欧盟需要找到平衡,以确保东扩的利益最大化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工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工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概述工会作为职工群体的组织形式,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推动劳资关系良好发展。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工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众多问题。
本文将从全球化经济、技术进步和泛化就业等角度分析工会面临的形势,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化经济对工会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企业跨国化经营成为常态,工人群体与国家边界逐渐模糊。
这种情况给传统以地域性为基础的工会运作带来挑战。
首先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的大规模裁员,使得工人无法有效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行动;其次是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造成了竞争压力,使得公司更倾向于转移生产基地至低成本国家。
这些因素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位置约束日益减弱,同时也削弱了单个国家或区域内工会所能施加的影响力。
二、技术进步对工会的冲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中,一些传统行业就业岗位受到威胁。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对工会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工会主要代表有限合同雇员和蓝领工人,而现代经济中大量新增的岗位多为独立承包商、远程办公者等非传统就业形态。
这带来了困难,因为这些群体并不容易组织起来,并且他们对工会抱有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三、泛化就业给工会带来的挑战近年来,“低价即服务”模式(如快递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给许多从事非标准化劳动的人提供了机会。
然而,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职权保护异化、收入混乱等问题。
“以微信红包形式支付”引发舆论关注后,一时间曝光出相关产业内所存在不少恶俗待遇问题。
面对这类问题,传统工会所采取的机制和策略显然不够适应新情况,这给工会在这一领域的组织和维权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 脱离基层工人:一些地区的工会干部脱离了基层,只关注自身利益,疏离了广大职工。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去了解职工实际需求。
2. 动员能力不足:面对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传统模式的集体谈判和罢工等行动成本高昂,很难有效发挥作用。
中东欧极右翼政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
当代世界在欧洲的政治语境中,极右翼是一个外延性很强的概念。
它与新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种族排外主义、民粹主义、欧洲怀疑主义等政治社会思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它既是本土主义、威权主义与民粹主义的糅合,又通过政党政治与社会运动之间“钟摆式”的组织行为方式将其影响最大化。
概而言之,反建制的意识形态、跨界式组织行为模式以及极右的政治倾向构成了极右翼的基本内核。
中东欧极右翼政党进入公众的视线大致出现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期,随着保加利亚阿塔卡党、匈牙利的尤比克党、斯洛伐克的人民党—我们的斯洛伐克和斯洛伐克民族党相继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极右翼政党开始群起效仿其崛起模式,从而开启了中东欧政党政治发展的另一种轨迹。
中东欧极右翼政党的家族群像极右翼政党广泛分布在中东欧国家,有的进入中东欧极右翼政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姬文刚【内容提要】近年来,极右翼政党成为中东欧转型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影响力强弱不同,构成了多面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家族群像,形成了极右翼政党在中东欧的区域特点。
未来,中东欧极右翼政党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面临主流政党的“同化”以及自我变革等发展态势。
针对这些情况,欧盟及其成员国将在制度设计上限制极右翼的无限扩张。
可以预见的是,中东欧极右翼政党将会同其他类型的政党共同塑造该地区特殊的民主政治进程。
【关键词】中东欧;极右翼;欧盟;政党政治【DOI 】10.19422/ki.ddsj.2019.03.009议会,有的徘徊在议会边缘。
有的在合法活动,有的游走在非法的边界。
从政治与社会影响力来看,中东欧极右翼政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强社会弱政治式。
这类政党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善于社会抗议,具有强大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在政治体制内则由于其过激的言行而被边缘化,政治建树有限。
其中,最典型的是波兰。
在整个中东欧,波兰民族运动党的名号并不响亮,但是其旗下的全波青年组织和民族激进阵营则在中东欧极右翼组织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引言: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共建基础设施、加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背景与现状一、背景介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此后,两者的合作逐渐扩大,并于2012年形成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了双边峰会。
这一合作机制旨在推动经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为双方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现状分析1. 经济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是中东欧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而中东欧国家也是中国在欧洲市场的重要合作伙伴。
2.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大了对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例如中国与匈牙利合作建设了匈塞铁路等一系列重要项目。
3. 人文交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旅游交流等。
这些交流形式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第二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意义一、地缘政治意义1. 中东欧位于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战略要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对于实现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中东欧国家是欧洲联盟的一部分,有助于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以及中国在欧盟内的影响力的提升。
二、经济意义1. 中东欧国家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天然合作伙伴,合作将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开展业务提供更多机会。
2. 中东欧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与中国产业结构互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投资和合作的空间。
三、文化意义1. 中东欧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将增加两者之间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民心相通。
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历程与现状
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历程与现状中东欧国家是指位于欧洲东部的国家,也被称为波罗的海国家或楚卡索斯国家。
这些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进行着经济转型。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本文将简述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历程,并分析当前的现状。
1. 经济转型的前提20世纪50、60年代,中东欧国家启动了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和国营企业,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愈发凸显。
经济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企业不景气等。
同时,计划经济也给政治体制带来负面影响,中东欧国家的政治权威性不断下降,社会经济稳定性日益动摇。
因此,改革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2. 经济转型的进程经济转型的进程因国而异,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初阶段:结构改革和困难时期1989年东欧剧变后,中东欧国家迅速推动经济转型。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解决体制问题,包括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引入私营企业和市场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价格改革。
这期间,中东欧国家遭受了巨大经济困境,失业和通货膨胀率飙升,社会问题严重。
(2)中期:巩固市场经济和投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东欧国家逐渐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初期目标,开始探索投资、制造业和出口业的发展。
这期间,许多国家积极争取外国投资,特别是与欧盟国家建立经济关系和推进经济合作。
但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资金不足,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相对缓慢。
(3)发展阶段:持续增长和欧盟一体化21世纪,中东欧国家正在进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这些国家正在巩固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和跨国投资,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与欧盟的接触和经济合作。
此外,中东欧国家也正在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推动自主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这一阶段,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渐加速,正变得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3. 发展现状及前景当前,中东欧国家整体上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1)经济增长稳步上升。
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力量格局及新变化
摘要:转型时期中东欧国家通过政权更替与重组、多党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与完善,逐步向“民主化”的目标迈进。
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瞬间涌现,并逐渐演化成左右翼两大阵营,围绕议会展开政治力量博弈,呈现出左右翼轮流交替执政的政治格局。
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短暂左翼复兴外,左翼政党在政治博弈中大体处于相对劣势,尤其在中东欧国家陆续加入欧盟后,右翼政党一直保持政治优势。
随着中东欧转型国家政治生态持续嬗变,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影响持续上升,尤其是新民粹主义,搅动一些国家政党政治格局。
目前,中东欧政党政治中,左翼政党在弱势中呈现小幅增长,右翼政党仍保持优势地位,新民粹主义政党顺势突起。
关键词: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政治钟摆”现象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5-0031-051989年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国家进入社会转型时期。
中东欧国家从20多年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欧政党制度和市场经济转变[1]。
到目前,历经20多年的转型,各国基本完成了转型过程,这些国家离过去的“苏联”渐行渐远,离今天的西欧越来越近。
中东欧转型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激烈的变化和调整,政治制度由不成熟到逐渐完善。
相应地,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力量格局也发生着变化。
一、转型时期中东欧各国政党分化组合及左右翼阵营的形成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是政党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多党制的推行与政党的形成相伴发生,这与西方国家在阶级矛盾和社会利益分化基础上形成的多党制不同。
多党制的实行使得中东欧各类政党组织瞬间涌现,经过不断地分化组合,逐渐形成了左右翼两大阵营。
各政党围绕议会进行政治博弈,通过议会选举获取政权。
(一)多党议会制下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涌现及分化组合苏东剧变后,多党制的确立及议会选举的进行刺激了政党增生与分化重组。
议会成为中东欧国家的政治中心,各政党把议会作为政治斗争的舞台。
1.转型初期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的涌现。
大国在中东欧的重新布局
任期 内把恢复跨大西洋关系作为其 国
内外 政策 的道 德罗 盘 。但今 后 中东 欧
美 国与中东欧国家关 系
1 9 8 9 年 东 欧 剧 变 后 ,美 国大 力 支 持 中东 欧 国家 向西 方 民主 政体 和市 场 经 济转 型 ,在 安全 问题 上 ,支 持 中
国是 推 动 中东 欧 国家加 入欧 洲 大西洋 机构 的 主导 ; 第 三 ,美 国在 欧洲 的积
竞选 者 热衷 的话题 是 俄罗 斯而 不是 欧 洲 ,更 不是 中东 欧 。而且 ,美 国希 望 中东 欧 国家 更多 支持 前者 在全 球 的战 略行 动 ,而不 是像 过 去那样 只 是安 全 的消 费者 。 中东 欧 国家 当然希 望奥 巴马第 二
口
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
路 , 中东 欧 也成 为真 正 意义 上 的 国际
关 系主体 。同时,美 国、俄罗斯和中
国等 大 国也在 这 一地 区重 新 布局 ,寻
求各 自的利益,并借此巩 固或提升双
边 及 多边关 系 。
极存在 ,可以平衡其他欧洲大国 ( 德 国和俄罗斯 )的影响,从而使 中东欧
知及其对未来关系的影响 ; 在欧盟层
面上 ,它将决 定 中东 欧 国家 在政 治林宫之后 ,俄罗
斯 在 国 际事务 中开 始逐 渐显 现其 更 加
是 否第二 次 “ 回归欧洲” ,进 而对欧
盟 形 成共 同外 交 和 防务政 策产 生 积极 影响 ; 在欧洲 大 西洋 关 系层 面 ,它将 对 未 来 欧美关 系 ,以及北 约 的 战略定 位 产 生微 妙影 响 。 为 防止 出现新 的“ 安 全真 空 ” ,中东欧 国家 2 2 位 著 名人士 联 名 在 网上发 表 ( 2 0 0 9 年7 月 1 6 1 3)
转型与经济增长——对中东欧国家(CEEC)的实证分析
可 本 尽 管早 在 2 0世 纪 7 、0年 代 匈 牙 利 、波 兰 已经 ① 考 虑 到 统 计 数 据 的 充 分 性 、 比性 以 及 可 获 得 性 等 闲 素 . 文 08 E 90年 开 始 带有 市 场 化 倾 向经 济 改 革 的 尝 试 , 在 当 时 的政 选 取 C E国家 的 宏 观 经 济 数据 一 般 就 从 19 开 始 。 但 表 指 第 实 P投 劳 q l 治 背 景下 , 些 尝 试 充 其 量 只 是 一 种 “ 石 问路 ” 这 投 的举 ( l 标 说 明 : 一 , 际 GD 、 资 、 动 力 以及 , ¨增 长 牢 都 为 C E 2国 的按 年 度 平 均 值 ; 二 .90、9 1和 19 f 脱 EI 第 19 19 92‘ 托 维 亚 、 洛 文尼 亚 、 陶 宛 、 克 以 及 斯 洛 伐 兜 等 部 分 数 据 小 - 斯 立 捷 t 得 ; 三, 动力数据是 根据国际劳 T组织数据 库巾收集 的 C E 第 劳 E
第二紧紧抓住加入欧盟这结果还是比较确切地描述了ceec经济运行的实际一有利契机在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情况统计意义上的变化背后确实隐藏着各种决定基础上多引进长期资本生产性投资强化金融体因素这也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依据
维普资讯
转型 与经济 增 长 对 【 东欧 国家 ( E C) l 】 C E 硇实证 分析
对政策 的影响力最大 。” 盛 顿共识 , ‘ 哗 _ 即关于大爆炸
一
、
C E E C与经 转 型
欧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欧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一、介绍1、欧盟经济的背景和现状1.1 欧盟经济的背景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是一个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其前身是由六个欧洲国家于1957年签署的《罗马条约》而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欧盟的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和英国。
欧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和货币联盟。
欧盟的共同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区之一,其成员国总人口超过4.5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
欧盟的货币联盟是欧元区,包括19个成员国,其共同货币是欧元。
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联盟,其权力机构包括欧洲理事会、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
欧盟的政策领域涵盖了经济、贸易、能源、环境、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其政策制定和执行需要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欧盟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欧盟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稳定,但在欧洲区域内,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同时,欧盟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对全球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也受到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带来的竞争压力。
最近COVID-19疫情对欧盟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现,欧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1.2 欧盟经济的现状欧盟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约为16万亿欧元。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数据显示,欧盟经济总量在近年来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不同欧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北欧国家、德国、法国等大国相对较为发达,而东欧国家和南欧国家则相对较为落后,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也反映在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方面。
双东扩中东欧国家的得与失
双东扩:中东欧国家的得与失易严自去春以来,北约欧盟先后实施大范围东扩。
北约二轮东扩增添7个中东欧新成员,另有3国首轮东扩先行入约,数量达到lO个。
欧盟东扩有8个中东欧国家加盟,算上2007年将要加入的2国,同样是10个国家。
除阿尔巴尼亚及前南4国外,由前社会主义国家演变或分化而来的中东欧国家均开始融人欧洲一大西洋体系。
回顾一年来的形势发展,双东扩正使这些国家及相关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一、双东扩一年来,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方面地位改善,同时亦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双东扩实施仅一年,中东欧国家从人约加盟中已经明显受益。
首先,国际地位提升,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问题上,作为欧盟和北约新成员有了更多发言权。
以前那种因无归属感渴求成为西方正式成员而谨小慎微、察言观色的状态大为改观。
现在更多的是其他国家尤其是期待加人两组织的国家有求于它们。
这些国家的国际政治及外交活动空间扩大,自信心和安全感增强。
其次,经济发展得到拉动,一批中东欧国家步人统一市场,关税、限额等制约因素进一步消除,资金技术引人、产品出口和经济合作更为便利。
中东欧新成员得到欧盟各种财政补贴,过去一年普遍成为纯受益国。
纵观新人盟国家总体发展情况,经济增长多呈现较强劲势头,平均增速达到4%。
第三,新成员国基本实现平稳过渡,未出现此前普遍担忧的移民潮等消极现象,军事边防、内政司法、财政金融等领域进一步接轨。
如若不出现大范围动荡因素和突发事件,全面系统的社会改造工程将会取得成效,对中东欧国家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受益面显露的同时,诸多严峻新挑战也逐渐清晰。
目前对各国政权最突出的考验是,各政治派别为占有入约加盟带来的利益争权夺利,其剧烈程度为前所未曾想见。
仅一年时间,在中东欧东扩10国中已有8国发生政府改组或政权更迭。
捷克两易总理,波兰第二位总理请辞。
在3个例行大选的国家中,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朝野易位,立陶宛执政主体未变,但提前改选总统。
欧盟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三)欧盟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在对外关系方面,近年来,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
日益增大。欧盟强调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有效多边主义,引领国
中东、伊朗核问题协调与合作,提出建立“新型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 欧俄务实合作关系稳定发展,签署了旨在推动建立经济、自由安全与司法、 外部安全和科教文四大“共同空间”的“路线图”协议。欧盟进一步加强与 中、日、加、印(度)等大国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和欧非 战略伙伴关系,首次推出《欧盟与非洲:走向战略伙伴关系》,并于2007
一个成员国都愿意且能够接受的,这是因为初期一体化层次较低,且成员国
间有更多的共同之处。但随着一体化的深化发展,预计在未来10到15年内,
欧盟成员国将可能扩大到28至30个,成员国数量增多,他们之间在一体化
接受程度上和承受能力上的差距拉大,难以强求一致。
(三)欧盟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在欧盟发展进程中,成员国之间的联合自然容易把蛋糕做大,但具体到利益
第二,欧盟将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
是十分重要的。欧元资本市场将在支付能力、深度和广度方面占世界第二位。
进程》实施,以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为核心,提升欧盟经济竞争力。预
计2007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分别为2.4%和1.7%。
(三)欧盟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第三,欧盟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政治联盟。联盟的一个成员国的每一个国 民同时又是联盟公民。联盟公民的身份首先赋予他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联盟的 所有成员国自由活动和居留的权利。有参加欧洲议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联盟公民享有在其祖国在那里没有代表机构的第三国通过其他欧盟成员国的 使馆或领事馆要求领事保护的权利。 欧盟进一步加强司法与内政合作,建立欧洲警察署,强化外部边境管理,设 立反恐协调员,并决定加快建立统一司法区。欧盟还制定了首部《欧洲宪法 条约》,但因遭法国、荷兰两国公民否决,被迫推迟批准期限。各成员国于 2007年3月欧盟特别首脑会议达成共识,将于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重 启批约进程。 欧盟在共同外交与安全建设上取得进展,任命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 表,出台了《欧洲安全战略》和《反恐战略》。成立了欧洲军备局,组建了 军事及民事行动计划小组、欧洲战斗群。
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
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是当前国际政治中最为关键的议题之一。
欧盟东扩的背景下,大国之间的博弈不断加剧,各方力量的对比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首先,欧盟东扩将影响欧亚区域力量平衡。
欧盟一路向东扩张,对于欧亚大陆的力量平衡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欧洲东部和亚洲西部。
由于欧盟的扩张,一些亚洲国家可能会加强与欧洲的联系,威胁到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在亚欧两洲的利益。
其次,欧盟东扩可能威胁到其周边国家的安全。
欧盟扩张的过程中,小国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可能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与俄罗斯毗邻,这样容易引发地缘争端,导致局势紧张。
此外,欧盟的发展也会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再次,欧盟东扩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产生影响。
欧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欧盟东扩的扩大会引起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促进贸易和投资,拓展全球市场;这也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贸易和金融体系可能会受到影响,并面临挑战。
再者,欧盟的扩张还可能在欧洲内部引起不稳定因素。
一些欧洲国家认为,欧盟扩大会迫使正在接受改革的欧盟成员国加快步伐,导致欧盟内部的分裂或不稳定。
此外,欧盟东扩可能使欧洲西部国家对于东欧国家的工资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出现新的恐慌和分歧。
最后,欧盟东扩可能会带来文化和价值上的差异。
从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欧盟的扩大会引起更多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国家加入其中。
这意味着欧盟内部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分歧和差异,这些都可能产生冲突并对欧盟的内部结构和发展造成挑战。
在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下:1. 针对乌克兰问题,欧盟试图推动其向欧洲接轨。
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的反对。
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实施完全的经济制裁,并支持东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亲俄派。
这场冲突使全球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2. 在贸易方面,欧盟和俄罗斯曾因俄罗斯对欧洲产品的重要关税进行争论。
这导致我们看到,欧洲与东欧地区之间的分歧在多年的贸易纷争中浮现,最终导致欧洲内部产生矛盾情况弥漫。
中东欧各国共产党的现状
BOSHIWENCUI2010·11上58世界之窗从目前中东欧各国共产党的纲领章程、建党理论及其实践活动来看,它们各具特点,发展趋势和前景很值得关注。
第一,中东欧各国共产党组织小,人数少,但它们依然在逆境中合法存在。
中东欧各国共产党在艰难的条件下,以各种方式开展活动,顽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理想。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
东欧剧变20年来,中东欧国家尽管实行多党议会制,共产党也可以登记注册,但由于右翼势力不断制造种种借口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共产党员仍受到排挤、打击、迫害和歧视。
受右翼反共法律和宣传的影响,年轻人一般不愿也不敢加入共产党,怕找不到工作。
所以,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具有共产主义倾向的进步团体开展活动非常困难。
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被右派政府严重“妖魔化”,其活动被扭曲为“政治化”,社会地位也被挤压至“边缘化”。
同时,各国共产党的发展和组织建设不平衡,与执政当局的关系错综复杂。
尽管这样,共产党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取向,赢得了那些对生活现状不满的人,特别是老年人、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等群体的支持;又因它们反对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主张社会公正和平等,还得到一部分青年人的支持。
所以,共产党在地方和国家议会选举中能获得一定比例的选票,有的还成为议会党或参政党。
例如,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是议会党,它在下院和上院都拥有一定的席位,保持着12%15%的全国选票,而且在欧洲议会也拥有几位议员。
第二,各国的共产党组织不团结,力量分散。
一般来说,中东欧每个国家目前都存在两个以上的共产主义组织,多的达到五六个。
它们之间为了统一曾进行了长时间的努力,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这些党的领导人除了在思想认识上和纲领表述上有分歧外,各自还有组织上和利益上的考虑,规模小的党不甘心归属于规模较大的党。
一些对此表示担忧的共产党人呼吁这些“兄弟党”放弃分歧,为了共同的斗争和理想团结起来。
他们指出,这些党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如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反对美国和欧盟的扩张主义政策、主张社会公正和平等、争取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景等问题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怎样开展活动的策略和战略方面有一定的分歧。
06-欧盟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大优势
2、总体的经济优势 目前,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已与美国大体 相当,多数成员国所使用的欧元已被公认 为世界第二大货币,欧盟在经济贸易领域 已基本取得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三大优势
• 货币优势 建立了货币联盟,12个国家已经加入欧元 区,并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
三重困境
1、欧洲经济持续增长乏力 欧盟经济表现不佳,并不是指所有欧洲国家都出了问题。 英国、瑞典、丹麦和芬兰等国的经济情况应该是较好的, 但英国多年徘徊于欧洲一体化边缘,北欧国家也并非欧盟 核心。至于新入盟的10个中东欧成员国,尽管经济有活 力,增长很快,但经济总量只相当于荷兰一国,对欧盟整 体经济的影响力很有限。欧洲经济疲软主要体现在法国、 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经济增长乏力。1995-2004 年,德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3%,法国为2.2%。 这些国 家不仅是欧共体创始国、欧元区成员国,而且经济总量占 了欧盟经济总量的大部分,是欧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因 此,当这些欧盟“核心”国经济出现问题时,欧盟整体和欧 洲一体化也就陷入了困境。
法德与欧盟
• 德国是欧盟中最强大的经济实体,也是欧盟中人 口最多的国家,占欧盟总人口的20%,它向欧盟 提供的财政支出占欧盟总预算的28.5%。据世界 经济合作组织统计,1997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 值占欧盟15国的1/4,占欧元区11国的1/3,领 先于法国约50个百分点。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是 世界排名第二位的进出口贸易大国 。 • 为了维护在经济和货币联盟中的核心地位,德国 政府不遗余力,尽心竭力地建立和启动欧元 。它 是一直是欧元的积极倡导者。
辜倩
如今的欧盟: 优势与问题并存
• 三大优势 • 三重困境——主要讨论2004年欧盟东扩 后带来的新挑战,兼顾第五次扩大以前
东扩欧盟的扩张
东扩欧盟的扩张近年来,东扩欧盟的扩张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政治联盟之一,欧盟扩大其边界并吸收新成员国的努力在不同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东扩欧盟的扩张对欧盟和其成员国以及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东扩欧盟的背景东扩欧盟指的是欧盟在19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向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国家扩张的历程。
当冷战结束后,中欧和东欧国家脱离了苏联的掌控,追求民主和市场经济改革。
这提供了一个机会,为这些国家与欧盟接触并最终加入欧盟铺平道路。
二、东扩欧盟的影响1. 经济影响东扩欧盟扩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加入欧盟后,成员国能够享受到欧盟的经济福利,包括自由贸易、资金援助和市场准入。
同时,欧盟也从新成员国的市场中受益,扩大了内部市场的规模。
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促进了欧洲大陆的经济一体化。
2. 政治影响东扩欧盟的扩张对欧盟的政治影响深远。
加入欧盟可以使新成员国参与到决策层面,对国际事务发表意见并分享欧洲一体化的收益。
同时,欧盟对新成员国的政治转型和民主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加强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
3. 安全影响东扩欧盟对整个欧洲的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入欧盟使得新成员国能够与其他欧洲国家共同合作,建立安全机制,共同应对军事和非军事威胁。
欧盟的东扩也加强了欧洲对外政策的一体性和统一性,提升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4. 文化与价值观的交流东扩欧盟促进了不同欧洲国家之间文化与价值观的交流。
新成员国带来了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丰富了欧洲大陆的文化遗产,并促进了文化交流。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加强欧洲的凝聚力和共同认同感。
三、东扩欧盟的挑战与问题1. 经济差异与转型加入欧盟后,新成员国需要适应欧盟内部的市场规则和经济制度。
然而,一些国家的经济体系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面临转型和改革的挑战。
同时,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也会对一体化进程产生一定的阻碍。
2. 政治和社会稳定东扩欧盟也面临一些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挑战。
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者:禹珊瑚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16期中欧关系进入调整期,双方开始以更现实的态度评估共同利益,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但同时,一些在“蜜月”期间被回避的问题也开始成为影响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和全球战略:多极化与有效的多边主义(effectivemultilateralism)中国对世界格局走向的基本判断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将被多极化取代,世界正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和欧盟也将成为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力量。
中欧双方对美国势力主导世界的不满,对扩大自身影响力的要求,使得中欧在战略利益上存在共同之处,这也将推动中欧双方以对抗美国霸权主义为目标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然而,欧盟是否预备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潜力?欧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行为是否昭示着其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一极的雄心?有学者认为欧洲多数国家希望看到一个多种力量并存,不同力量既合作协调又相互竞争制约的“多极世界”,欧盟作为正在形成中的一极应在其中发挥与其实力相称的作用。
而欧盟的举动似乎也印证了这种看法。
近年来,欧盟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倡导以坚持国际规制为原则处理全球问题,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提出质疑和反对,在具体的行动中开始根据自身利益采取不同于美国的冲突处理模式。
然而,不同于中国学者对欧美关系的判断,部分欧洲学者认为“以美国为对手来定位欧洲是难以置信的”,一方面欧盟与美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高政治领域存在共同之处,双方长期紧密的关系有着稳固的基础。
另一方面,欧盟在安全领域仍然难以离开美国及其主导下的北约的军事力量。
美国通过支持欧洲一体化以及通过北约对欧洲安全的承诺在欧洲安全环境的改善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盟认为,没有美国的合作,欧洲安全和国际安全均没有保障。
欧洲无法承担与美国关系僵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而在伊拉克战争后,欧盟即着手恢复欧盟关系,建立新的跨大西洋关系,巩固美欧同盟。
而且,随着美国战略转移的意向逐渐显露,欧盟开始担心其丧失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欧盟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努力也部分来源于这种担忧:“一个行动能力不重要的欧洲,会在全球范围内缺乏影响力。
中欧关系的现状与走势
中欧关系的现状与走势先说说这几年中欧关系的发展。
就像是两位老朋友,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争执,有过冷战,也有过温馨的团聚。
之前嘛,双方的贸易额大得惊人。
听说,2022年的贸易总额突破了8000亿欧元,这个数字一看就让人惊掉下巴。
想想看,光是贸易往来,就像是买菜和卖菜,互相来来往往,鸡鸭鱼肉全都送到你家门口,真是丰盛得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这种关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时不时就有点小摩擦。
比如,人权问题就像是一个搅局的家伙,总在聚会上冒出来。
每当这个话题被提起,大家的气氛就变得微妙了,仿佛有个无形的气球在空中飘荡,随时可能爆炸。
两边都在坚持自己的立场,有时候就像是在绕口令,越说越绕,最后谁都听不懂,哈哈!还有气候变化的问题,真是让人心焦。
欧盟这边很重视环保,时不时就搞个绿色经济。
中国也是在努力转型,大家都想把地球搞得更好一点。
想象一下,两国在这方面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讨论怎么拯救地球,简直是英雄惜英雄,心有灵犀。
大家心里都明白,合作才是王道。
咱们这颗地球可不是哪个国家能独自撑起来的,得大家一起动手,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不光是贸易和环境,中欧之间的科技合作也是相当给力。
你看,最近有很多合作项目,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比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等。
听说,中国的科技公司跟欧洲的一些大学合作,搞了不少牛逼的项目。
这就像是两边的“科技小伙伴”互相交换了小秘密,争取在未来的科技战场上占得先机。
但说到底,文化交流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些人可能觉得,中欧文化差异大得像天和地,但实际上,彼此之间的好奇心一直在。
欧洲人喜欢中国的茶文化,而中国人也对欧洲的艺术和时尚情有独钟。
想象一下,欧洲人在中国的茶馆里品茶,叹息“这茶真是好喝!”而中国人在欧洲的博物馆里,看到一幅幅名画,眼睛都亮了起来,哈哈,这样的场景真是让人开心。
再说说未来,很多人都在猜测,中欧关系会怎么发展。
是继续合作,还是闹得不可开交?任何关系都有起伏,重要的是大家都愿意坐下来谈。
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状况研究
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状况研究张萍[内容提要] 东欧剧变后,一批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在这一地区建立起来。
围绕着摆脱历史羁绊、实现党的现代化,东欧共产主义政党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经过艰难复苏,逐步融入到现行的多党竞争的议会体制中。
剧变20年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数量已超过30个,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关键词] 东欧共产主义政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9)05-0031-04 东欧剧变后,各国原执政的共产党,除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以下简称“捷摩共”)外,均宣布放弃马克思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并改建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
与此同时,一批以“共产党”命名的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建立起来。
这些政党规模小、人数少,在政坛上影响不大,没有引起学术界太多关注。
但是,20年过去了,它们的数量由少到多,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
系统考察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状况及其转型变革的情况,将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走向。
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艰难复苏剧变后,历史问题成为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沉重包袱。
原来的共产主义体制及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遭到全面否定,如何对历史作出评价直接影响到新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从非理性到理性、对共产党的态度从不宽容到宽容,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反共浪潮中艰难重建阶段、在“左翼复兴”中求得发展阶段及在政党政治渐趋稳定中融入选举体制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
剧变后,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大都由原共产党中不同意改名易帜的老党员组织建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原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建共产主义政党。
如1989年底建立的匈牙利共产主义工人党,1990年建立的波兰共产主义者联盟“无产阶级”、保加利亚共产党、南斯拉夫新共产党、斯洛文尼亚共产党,1991年成立的罗马尼亚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保加利亚重建共产党,1992年成立的斯洛伐克共产党、马其顿共产党。
中东欧国家入盟后的经济趋同:进展与前景
入盟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趋同贾瑞霞[摘要]由于吸收了众多差异较大的新成员,欧盟一体化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
欧盟一体化的新动力在于推动新成员国追赶并趋同于老成员国,同时为老成员国注入新活力,从整体上为欧盟一体化创造新前景。
本文追踪部分中东欧国家入盟后的经济趋同,展望中东欧国家未来的趋同前景以及面临的问题;从经济趋同的视角阐释区域一体化。
[关键词] 中东欧国家入盟经济趋同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通过自身努力以及欧盟援助,加快本国经济的追赶和趋同,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获益,提升国家实力。
目前,中东欧成员国在经济趋同的道路上进展正常,并将继续前行。
对于中东欧国家经济趋同的考察与衡量,可以从名义、实际以及制度趋同入手。
尽管实际与制度趋同没有明确的定量指标,但通过与欧盟以及老成员国总体或平均发展水平的比较,还是可以考察新成员国的趋同状况。
一、名义经济趋同1近年来,中东欧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呈下降趋势;中东欧国家长期利率总体水平表现为下降态势。
使用欧元比重高、财政状况较好的新成员国,长期利率趋同于欧元区;多数国家都努力减少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见表1)。
斯洛伐克已于2005年11月28日进入第二汇率机制(ERM II),波兰、捷克与匈牙利尚未进入;在已经进行的汇率趋同检测中,四国均未达标。
表1:名义经济趋同1关于名义趋同,《马约》规定了4个经济指标,从定量角度进行考察。
(1)价格稳定性:价格高度稳定表现在年均通货膨胀率(HICP)接近同期表现最好的3个成员国,不超过后3国平均通货膨胀率1.5个百分点。
(2)财政状况:政府财政状况具备可持续性,政府预算没有过多赤字。
马约104条(2)及(3)款规定,计划或实际的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超60%。
(3)汇率:按照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规定的名义波动边际,至少在两年内,成员国货币没有对其他任何一个成员国贬值。
(4)长期利率:马约规定,成员国年均名义长期利率不超过考察期内3个价格最稳定成员国平均长期利率2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国家工会的现状[德]赫里伯特·科尔著张文成译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给工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它们作为国家明确授权的群众组织的地位在1989—1990年间突然消失。
经济转轨和加入欧盟,这两个较长的现代化压力把劳工组织的适应与创新能力抻展到极限,使它们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欧洲用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新的产业关系结构。
一、转型后工会的彻底改造以为中东欧国家[1]的工会在转型和欧盟一体化后已经实现了某种统一是错误的。
尽管它们近期的历史发展相似,但是它们在努力应对变化了的大环境的过程中肯定走过了不同的路。
由于1989/1990年后转型和2004/2007年加入欧盟,适应和创新压力是巨大的,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工会遭遇的最大挑战近乎于一种彻底的模式转变:从拥有强制会员的法人团体转变成自愿入会的雇员组织。
过去,工会是“现实社会主义”下的企业代理人,主要关心与工厂没有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比如节假日、住房等);它们只能以法定的咨询身份参与国家主导的工资决定活动;由于充分就业得到保障,它们不承担保障工作岗位的责任。
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工会现在要面对与雇主联合会联手、以利润为导向的管理层,要参加以前没有经验的集体谈判和产业行动。
此外,它们拥有独立于国家的自主权,被认为在决定重要框架条件(特别是新的劳动法典和最低工资)的全国三方机构中有独立自主行动的地位。
还有一个新情况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
此外,波罗的海国家、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必须让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到位的政府行政机构和立法程序先运转起来。
即使这样,考虑到新组织的多样性和各国全国联合会的结构性差别,各国工会调整和创新的结果——例如从工作场所代表、谈判结构以及全国情况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表1 工会中心/工会和雇主联合会的组织多样性和密度(1)有代表性的全国工会中心(TUC)的数量;(2)全国雇主协会的数量;(3)工会密度(TUD),占整个劳动力的百分比;(4)雇主协会密度(EAD),占私营企业劳动力的百分比;(5)欧盟15国是指2004年扩大前的欧盟国家。
二、新的工会和产业关系结构当今中东欧各国全国性工会联合会的地位是由国家层面体制转型的准备和实施过程决定的。
三个中东欧国家与其他新的欧盟成员国的比较有助于说明这一情况。
(1)波兰。
波兰是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个结束原体制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工会以大规模罢工的形式卷土重来。
新成立的替代工会“团结工会”如此受欢迎,以致与新组织并行的前“工会中央理事会”在1981年底实施军管后被解散,其财产被国家没收。
1984年,大批新登记的部门行业组织(约100个)联合组成了迄今最大的联合会“全波工会协议会”,以前的两个工会联合会的财产被转交给它。
1989年,“独立自治团结工会”重新成立,并在第一次自由选举后组成政府。
在随后的时间里,两大工会联合会表现出强大的政党倾向,随后出现了两极化。
当第三个非党派力量“工会论坛”以及大批自主的、非联合的部门和公司工会出现后,工会力量进一步分裂。
尽管波兰工会运动在2000年后退出政治舞台,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工会活动上,但它再也没恢复最初的影响力和重要地位。
(2)匈牙利。
匈牙利工会组织的转型也开始较早。
20世纪80年代结束时,大批全国性工会组织建立起来(六个全国工会联合会——见表1)。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联合会从一开始就相互合作,尤其在全国性的三方利益调解理事会中,因此成为重建背后的推动力。
它们也最早通过在1992年建立选举产生的工作委员会——此举首先是为了防止不公正地推迟对工会财产的分配——成功巩固了它们在公司的组织地位。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会员的持续减少。
(3)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直到不久之前仍以不受约束的组织多元性为特点。
1990年和2000年先后出现的两次多元化浪潮形成了目前的七个全国性组织。
斯洛文尼亚的自治传统有助于阻止对工会实力的侵蚀(见表2)。
在这个面积很小、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南斯拉夫时期也比较繁荣的国家,强大的工会成功地得以保存,并由于在1993年实行工作委员会制度而得到加强。
它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是把覆盖全体工人的集体协议与部门工资决定制度结合起来。
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用多种不同方式把全国一级和社会政策方面的三方结构连成网络。
相反,其他国家,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和拉脱维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迅速改组、在部分程度上通过彻底改组来阻止工会多元主义(见表1)。
然而,它们的创新力量及其最终的组织实力并没得到同样程度的增强。
常规的利益代表结构(在工作场所和工资政策方面)不能严格地适应新情况。
由于工会在工作保障、劳动标准、工资决定和法定最低工资方面乏善可陈,因此不能阻止会员的减少,而且这种状况今天仍在继续(见表2)。
表2 1995年/2006年工会会员率资料来源:VanGeyes2007;Hulsmann/Kohl2006;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
与西欧的工会联合会相比,中东欧国家的工会联合会在构成上存在差别。
中东欧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新的产业关系结构有三个特点:第一,国家继续在现在受最低工资水平影响的报酬决定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工作条件也是这样,尽管最近国家的作用有所下降。
由于在加入欧盟之后推行自由化和放松管制,社会伙伴在影响其双边关系方面被赋予更大的自由。
然而在各国经济社会政策中拥有广泛调控权的三方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家仍然居于核心地位。
第二,除个别情况外,以部门谈判结构为特点的谈判政策(即适用于整个部门的集中化的集体协议)要么根本没有,要么存在严重缺陷。
公司协议占主导地位,与此相伴的是,由于罢工立法有时限制性极强,采取产业行动的愿望或能力有限。
在政府管辖领域之外,产业行动即使有,也发生在单个的公司一级。
同一时期,宣布集体协议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程序,在西欧对保持低工会化水平与有限部门覆盖率的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中东欧国家,这种程序或者不发达,或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根本就不存在。
第三,工商界经过普遍改造出现了大量中小企业。
小企业结构取代了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法人实体和集体组合,辅之以众多提供服务的企业。
在这些新的结构中(除以前的大型国营经济实体之外),工会的存在不仅是碎片化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工会。
由于大部分公司是“无工会公司”(占80%),甚至部门是无工会部门(也没有雇主联合会),因此缺少进行集体谈判和实行双边工资解决办法的必要条件。
此外,没有按照《2002年欧盟关于雇员信息与协商信息最低标准的指示》的要求实行雇员参与。
工作委员会作为一个制度代表机构,本可以发挥作用弥补这些缺陷,但是部分由于全国性工会担心有害竞争,全然不顾这种制度对它们自己的行动的潜在好处而坚决加以抵制,工作委员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在这些结构特征下,无论从历史来讲还是从当前实践来讲,中东欧地区的工会及其产业关系正在形成一种与欧洲大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罗曼语国家,甚至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普遍流行的产业关系不同的地区模式,一种与欧盟占主导地位的其他类型学模式不同的独立的“中东欧产业关系转轨模式”。
也就是说,虽然各国初始情况可能一样,但社会对话和工会活动的结果显然完全不同。
三、今天工会行动的潜能和领域东欧各国在转型期间形成了新的工会形式。
新的联合会和重建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从前的一元化工会组织被解散。
然而,它们的改造程度以及利用新的结社自由的程度不同,少数国家试图抛弃其政治意识形态,更换领导人,以清白的历史从头开始。
这一点尤其适用于那些其工会原来受国家控制、后来在所谓的改革力量“圆桌会议”上成为转型推动者的国家,尤其是捷克和斯洛伐克。
在其他国家,例如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立陶宛,由于在最初阶段形成了新的替代工会,情况完全改变了,相应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更大,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批新成立的组织,而且在有些情况下直到最近还在出现新组织。
新的多元主义使得以前的工会财产的分配工作变得棘手了,后来这被证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造成工会之间关系紧张。
像匈牙利那样很快解决问题的情况是一种例外(这个国家1992年的第一次工作委员会选举结果也决定了它的分配模式),而且规则的实施被长期推迟,牺牲了成立较晚的竞争者。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工会组织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当提及的是,尽管会员持续严重流失,这些部门性次级机构的职能有所变化,但转型后组织的内部行政管理及其数量相对庞大的部门次级结构却被保留下来。
在新的情况下,部门组织已经失去其过去在社会、文化和闲暇问题上的职能,但仍在一个独立谈判政策的框架内保留了某种重要地位。
不过,部门协议目前仅存在于少数东欧国家。
相比之下,在新成立的情况下,部门附属组织的数量往往较少。
工会多元主义严重的国家有一批在数量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部门组织,它们并不一定能保证在集体谈判中发挥较大的影响。
[2]波兰团结工会已经建立了一个与这些各不相同且非集中化结构不同的内部管理结构:团结工会只在总部设部门办公室、在地区分中心设分部,而全波工会协会有近百个部门分支机构。
爱沙尼亚工会建立了另外一种组织结构,它效仿了为蓝领和白领工人建立单独的联合会的斯堪的纳维亚体制。
虽然这种深层的组织结构形式最初可能充满希望,但随着转型的进行,情况有所改变,接踵而来的是会员迅速甚至急剧的减少。
时至今日,许多部门工会的行政部门以及小联合会常常只有一位主席、一位司库以及一位秘书。
阻碍工会会员增加的一个特殊因素是小企业雇员和失业人员或临时就业人员有时被法律阻挡在工会大门之外。
会费收入的分配无一例外地与德国或西欧类似的工会联合会不同。
工会收入的最大一块(平均60%至90%)通常留在公司层面的组织手中;10%到30%交给部门工会;只有2%至10%交给中央组织。
再者,除了波兰团结工会和斯洛文尼亚自由工会协会,几乎没有留作罢工基金的。
[3]基金水平低于西欧常见水平。
例如,德国的工会会费完全交给部门工会,其中的12%交给作为中央联合会的德国工会联合会。
来自会费的整个收入,即使有时有来自前工会的财产(例如出租不动产等)或国内外其他来源的收入作补充,一般也不足以支付维持组织运转所需专家人员的费用,更不要说支付新运动和项目的开支了。
几乎每一份关于各国全国性联合会能力建设的分析报告都在抱怨缺少能够提供集体谈判培训的法律与经济专家或人员,更不要说在工会教育、咨询或在国内和为公众开展必要的公共关系活动上的缺点了。
要对现有的公司协议进行评价并不总是可能的,这种协议有时可能多达数千份,在很多情况下,对会员的合法保护也就半途而废了。
尽管现有职员的资质通常高于一般水平,但面对新的要求包括合作要求,迫切需要增加人手。
四、工会在工作场所的存在是某种补偿吗?工会领域的资源分配是以非集中化为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