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斗争大事记
【参考材料3】井冈山斗争大事记(1927年8月——1930年2月)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20日,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出发,开始沿湘赣边界向南转移。
22日,工农革命军在萍乡芦溪遭敌袭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25日,工农革命军攻占莲花县城。
29日,工农革命军到永新的三湾进行改编。
1927年10月3日,前委在宁冈古城召开会议,讨论开展游击战争和团结、改造袁文才和王佐部队的问题。
7日,工农革命军在宁冈茅坪建立了留守处和医院。
中旬,毛泽东在酃县水口派两连部队进攻茶陵,亲自率主力部队继续南进。
22日,工农革命军在遂川大汾遭敌袭击,三营到桂东活动,毛泽东带领其他部队转向井冈山。
24日,毛泽东在荆竹山首次宣布人民军队“三大纪律”。
2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茨坪。
1927年11月下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谭震林任主席。
1927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宁冈砻市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1928年1月12日,湘南暴动爆发。
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25日,毛泽东首次在遂川宣布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
1928年2月上旬,袁文才、王佐部在大陇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
21日,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1928年3月上旬,湘南特委代表到井冈山,取消前委,将工农革命军拉往湘南,致使边界被敌人占领一个多月。
1928年4月月初,朱德、陈毅带领湘南暴动部队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
1928年5月4日,在宁冈砻市召开两军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红四军)20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
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茅坪苍边村成立。
本月,产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
1928年6月23日,红四军取得龙源口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湘赣敌军的第一次“会剿”。
30日,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和永新县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不去湘南。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井冈山的斗争》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作品,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先驱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农民军队进行斗争的艰辛历程。
这部作品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也让人们对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贫困和落后,农民们的艰辛生活以及国民党对农民的残酷压迫。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毛泽东带领农民们在井冈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人们深受感动,也让人们对中国革命的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也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
在井冈山,毛泽东不仅领导农民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还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革命政策。
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让人们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敬佩之情。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作者还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中国革命者们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在井冈山,革命者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定地信仰着革命事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让人们深受感动,也让人们对中国革命者们的勇敢和坚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井冈山的斗争》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作品,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先驱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历程,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也展现了当时中国革命者们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部作品让人们对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人们对中国革命者们的勇敢和坚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井冈山时期的起义和战斗
井冈山时期的起义和战斗井冈山时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组织和开展的,因此也被称为红军时期。
井冈山起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井冈山起义的过程以及相应的战斗情况。
一、井冈山起义的背景井冈山起义是中国工农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起义的发生与当时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状况密切相关。
当时,国共两党的合作短暂结束,蒋介石发动了反共政策,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遭到了严重的打压和迫害。
而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一些共产党人决定在湖南井冈山发动起义,建立一个合法的政权,作为革命的根据地。
这个政权在事实上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根据地。
而对于这个起义,国民政府当局则采取了强有力的镇压措施。
二、井冈山起义的过程1. 筹备期为了开展井冈山起义,毛泽东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基地,并集中一些革命的力量。
因此,他在井冈山找到了这个基地,并招募了一些可靠的人员。
2. 调动农民为了鼓动当地的农民参加革命,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积极开展农村的宣传工作,并通过周边地区的山寨和胡祥称等人来收编农民群众加入到红军队伍中。
同时,在当地安排了土地改革等措施,加强了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3. 发动武装起义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毛泽东等人决定在1927年8月1日早晨发动武装起义,以井冈山为基地组织一支红军部队,以顺利占领当地官府机构,建立一个合法的政权。
然而,这个起义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成功,反而遭到了国民政府的强烈镇压。
起义提前的消息泄露给了当地的国民政府官员,因此,毛泽东等人走的可行的路线被国民政府军队堵住了,而他们所组织的红军被拦住了,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他们调整了策略,只好率领一小部分人员逃往山区,成为传说中的“红军小分队”,并发动了游击战争。
三、井冈山起义的战斗情况井冈山起义虽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成功,但这场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井冈山的斗争的整理与思考(一)
井冈山的斗争的整理与思考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曾经发生过许多激烈的斗争,对中国革命历史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我们来整理和思考一下井冈山的斗争。
1. 井冈山的地理环境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势险要,群山叠翠,森林密布,是革命斗争的理
想根据地。
这种地理环境为革命斗争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井冈山的早期斗争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驻井冈山,展开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红军在井冈山进行了游击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力。
3. 井冈山的斗争策略
井冈山斗争的策略主要包括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等。
毛泽东提出了“武装割据”的思想,号召红军和群众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提供坚实的后盾。
4. 井冈山的斗争精神
井冈山斗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等方面。
红军
官兵在井冈山斗争中展现出了高尚的革命品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
5. 井冈山的斗争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的
斗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6. 井冈山的启示
井冈山的斗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井冈山的斗争告诉我们,革命斗争需要有正确的斗争策略和坚定的斗争意志,需要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坚实的革命根据地。
通过对井冈山的斗争进行整理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
历史,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红军的各种困难。
包括经济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军事素养问题、反水问题、内部矛盾和分歧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对革命的斗争造成很大影响。
在当时由于红军力量的扩大,经济问题更加的捉襟见肘。
毛泽东在文中说道:“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
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以为继。
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并没有把握到经济权。
没有经济保障的战争无论是否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其过程都必然是十分困难的。
而与对手相比较,当时的国民政府以及土豪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有相应的保障。
所以毛泽东在当时以及后面的战争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就是“将敌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经济还包括了人力。
在文中,我们发现其中有大量的兵源是来自对方的俘虏。
另外的一些新的兵源也有来自自募,但是由于队伍的发展太快,兵源还相当短缺。
因为士兵伤太多、敌军俘虏兵的作用不大、加上新招的士兵军事技术太差等。
而当时红军的发展速度又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土豪的打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使得队伍必须不断地扩大才能让队伍能够在接下来的斗争中有足够的人力与之抗衡。
军队的反水问题也相当严重,包括中间阶级的反水,还有投机分子的反水甚至土籍农民大部分反水等等。
而这样的反水事件的发生,将使得决策者中间会出现大量的对于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见解。
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又会因为失败而上升为内部矛盾和分歧。
一旦,分歧扩大,又将出现新的失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二)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对敌人所有情况的知晓。
毛泽东也是遵循此道的。
他在这篇文章中,深切论证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时,对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就行了极为深入的批判。
井冈山的斗争的整理与思考
井冈山的斗争的整理与思考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井冈山的斗争进行整理与思考,旨在探究这一段革命历史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一、井冈山斗争的背景井冈山的斗争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1927年至1934年间。
当时,中国正处于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统治下,国内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了井冈山作为据点,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二、井冈山斗争的具体内容井冈山的斗争可以分为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两个方面。
在军事斗争方面,红军发动了一系列的战斗,如兴国、永新等战役,成功地对抗了国民党军队,并且在打击敌人的同时,巩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在政治斗争方面,共产党在井冈山成立了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和群众运动,组织百姓脱离苦海,为当地人民谋取利益。
三、井冈山斗争的意义井冈山的斗争对当今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和壮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其次,井冈山斗争激发了广大农民的觉醒,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权益,促进了农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此外,井冈山的红军精神,如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等仍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四、对井冈山斗争的思考回顾井冈山的斗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我们必须坚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井冈山的红军精神仍然存在困境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对的问题可能不同,但我们需要以井冈山的斗争为鉴,勇敢地面对问题,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结:井冈山的斗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
通过整理与思考井冈山斗争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对当今中国的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段历史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 的斗争》 一文,是 毛泽东同 志写给中 共中央的 报告。作 于1928年 11月25日, 共48自然 段,约1.5 万字
• 《井冈山的斗争》这一文章明确指出 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 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 学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 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 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 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割据地区现势
军事问题
• 红军来源:1)潮汕叶贺旧部;2)前武昌 国民政府警卫团;3)平浏的农民;4)湘 南的农民和水口山的工人;5)俘虏兵;6) 边界各县的农民。 • 红军与赤卫队一合一散 • 对敌宣传: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 发路费释放 • 注重防御:根据地各区县应加强修筑工事, 从而更好地抵御敌人的进犯。
•据地区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政权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八月失败
• 1928年6月下旬,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 展的时候,杜修经作为湖南省委的代表,携带着 省委对边界红军的错误决定上井冈山,从而导致 了红军大队冒进湘南,造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八月 失败。 • 朱德为此背负了最大的历史包袱,在以后的历次 政治运动中都遭到了批判。 • 从此红军开始检讨绝对民主主义的错误。4个月后, 毛泽东、朱德便不得不率红4军出击赣南,从此离 开井冈山。
土地问题
• 边界土地状况 • 中间阶级问题 • 中间阶级的反水:1白色恐怖下反水。2生 活压迫反水 • 土地分配标准(以劳动力为标准,不太妥当) • 向自耕农让步的问题 • 土地税
政权问题
• • • • 委员会钻权力空子,投机分子操纵 党政职能要分清 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 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 须通过政府的组织。
井冈山革命斗争简史
井冈山革命斗争简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道路狭窄,地形险峻。
只有五条小路可以出入。
在军事上,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影响湘、鄂、赣、粤四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
下面我们将井冈山斗争历史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叙述。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经历了创立、巩固发展和坚持斗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1927年9月至l928年2月)(一)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1927年4月至7月,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走?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为了确定全党在新形势下的斗争任务,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检查党中央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制定新的路线;改组中央政治局。
经过到会代表的一致努力,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派毛泽东和彭公达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8月18日,湖南新省委召开工作会议,确定成立秋收起义领导机关枣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4次进剿和3次会剿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4次进剿和3次会剿第一次(反)进剿:新城战斗时间:1928年2月18日经过:1928年1月中旬,赣军第27师以第81团和第79团的1个营,由吉安进至泰和,准备进攻万安;接着以第79团的1个营进占宁冈新城,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进剿”。
2月4日。
毛泽东由遂川率上农革命军主力返回井冈山,经过充分准备,18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1、第2两团在赤卫队配合下,由南、北、东三面向新城之敌发起突然进攻,经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攻占新城.结果:此战,工农革命军首次全歼敌正规军1个营,俘敌近300人,打破了敌人的第一次进剿。
第二次(反)进剿:五斗江战斗时间:1928年5月经过:1928年4月下旬,驻江西省国民党军第27师师长杨如轩率部由永新城分两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进剿”。
1928年5月7日,朱德率红四军军部和二十八团在五斗江打败了驻赣敌军杨如轩部的两个团,取得了红四军成立以来首次大捷——五斗江战斗的胜利.结果:此次战斗,工农革命军第4军歼赣军1个团大部,缴获枪300余支(挺),粉碎了江西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进剿”.第三次(反)进剿:草市坳战斗时间:1928年5月经过:1928年5月中旬,驻江西省国民党军第31军第27师和第3军第7、第9师各1个团共5个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
19日,第4军主力向永新奔袭途中,在草市坳与由永新城西进澧田的第79团遭遇.朱德当机立断,指挥第28团从正面发起攻击,以第31团1个营向敌侧后迂回,经近两小时激战,全歼第79团.接着,第4军主力出敌不意攻进永新城,全歼第27师师部和第27团1个营,击伤杨如轩。
结果:此次战斗,红4军以4个营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1个团另1个营,缴获枪300余支,迫击炮7门、山炮2门,银元20余担,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
第四次(反)进剿:七溪岭战斗或龙源口战斗时间:1928年6月经过:1928年6月,驻江西省国民党军第3军第9师和第31军第27师共5个团,由第9师师长杨池生担任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剿”。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一、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本文第一段“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
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后来中央苏区的建立,以至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最终形成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重新高涨,根本上来说由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
这一点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总结到了。
应注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和利用好敌人内部的矛盾,在缝隙中生存、发展,并壮大人民的革命力量。
“在统治阶级政权的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割据地区对四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
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例如两湖在李宗仁唐生智战争时期,广东在张发奎李济深战争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
”说的正是利用敌人内部矛盾。
而在反动统治集团内部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应采取“渐进式”的策略,不可盲目出击。
切忌分兵冒进,战术上应注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闪光点。
此外,还应攻其薄弱,长期斗争,“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从而击败“数倍于我之敌”和扩大根据地。
在农村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根本途径。
而广泛建立工农兵政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武装群众则是在农村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斗争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部队分开行动时,则组织行动委员会指挥之。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二本书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二本书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著作的时候,正是革命处于低潮之时,加之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地又接连遭受重创、斗争形势愈趋复杂多变。
毛泽东立足于亲身经历和长期的革命实践,从战略的高度以理性的思维精辟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经验,科学地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而明确地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并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澄清了军民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模糊认识,排除了错误思想的干扰,化解了深层次的多种矛盾,进而破解了中国革命发展的难题。
毛泽东两篇经典著作诞生的时代背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1928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即《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会议决议案》的一部分,原名为《政治问题及边界党的任务》,后经毛泽东多次亲自修改,标题改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而《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在1928年11月,代表中共井冈山前委起草的对中央的报告。
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时,这个报告正式定名为《井冈山的斗争》。
如果说,一部好作品与诞生它的这片土地是分不开的,那么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撰写的两篇经典著作同样是与井冈山时期的特殊背景和特殊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并且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这个特殊环境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再对之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升华后的丰硕成果与智慧结晶。
为了求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一次回溯历史,并论证这两篇经典著作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由来。
(一)从当时的斗争需要来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但领导层对斗争的性质和方向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并对井冈山斗争产生了不同影响,因而促使毛泽东必须从实践中积累经验,然后进一步对之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升华,并为日后的斗争做出正确的指导1927年8月到1929年间,党领导的城市和农村的大小起义近百次,受传统的“城市中心论”的影响,那时的起义,无论是在城市发动的,还是在农村举行的,大都是以攻占城市为目标。
井冈山革命斗争重要事件简史
井冈山革命斗争重要事件简史1. 井冈山创建红军根据地(1927年)井冈山创建红军根据地是中国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重要里程碑。
在1927年初,中共井冈山临时县委在的领导下,率领农军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农红军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的农民群众在中国的领导下,投身于革命的斗争。
2. 井冈山第一次反围剿战斗(1928年)井冈山第一次反围剿战斗是井冈山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斗发生在1928年,中国领导的红军在井冈山组织了第一次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反围剿。
尽管红军规模较小,但他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和运动战的方式,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敌方的进攻,保卫了红军根据地。
3. 的井冈山整顿(1928年-1929年)的井冈山整顿是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事件。
在1928年至1929年期间,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以加强红军的组织和战斗力。
他提出了著名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口号,并通过军事、政治、农村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红军的地位,同时也加强了革命意识形态的传播。
4. 井冈山大会(1929年)井冈山大会是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事件,也是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一个里程碑。
在1929年,中国在井冈山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以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和推动红军的发展。
大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指出了红军的方向和任务,并在思想、军事、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5. 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影响井冈山革命斗争在中国领导下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井冈山的革命经验成为了中国在农村革命中的宝贵财富,对后来的红军发展、农村革命和革命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井冈山革命斗争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激励了更多的人民加入到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井冈山革命斗争重要事件的简史,这一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和革命事业的崛起。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井冈山的斗争》是一部描写中国革命时期的重要作品,作者毛泽东以亲身经历和井冈山的斗争为背景,塑造了一群英勇坚决的革命者形象,展现出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作品从井冈山的贫苦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投身革命的初衷开始,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将读者带入了当时的动荡时代。
作者以饱满的笔力描绘了井冈山的山川地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农民的困苦生活和土地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毛泽东带领农民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品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到位。
毛泽东被描写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和伟大的领袖,他始终坚守信仰,对革命理想不屈不挠地追求,带领农民群众在井冈山打响了中国红军的第一声炮。
其他一些角色如朱德、刘少奇等也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他们与毛泽东一起组织起来,深入群众,开展斗争,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勇气。
通过阅读《井冈山的斗争》,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苦难。
井冈山的斗争是一段残酷而又充满希望的历史,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节点。
作品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描写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者们的奋斗历程和他们为实现革命目标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同时,《井冈山的斗争》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气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同时,作品中也强调了群众的力量,只有深入群众,听取他们的声音,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支持。
总而言之,《井冈山的斗争》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时期的斗争精神和人民的顽强意志。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
井冈山的斗争
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 人打 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 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 少数的零用钱。红军官兵中的边 界本地人都分得 了土地,只是远籍人分配土地颇为困难。 经过 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 配土 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 是为了自己和工农 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 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连、营、 团都有了士兵 会,代表士兵利益,并做政治工作和民众工作。
1928年4月以后,中国工农红军以弱小 的兵力,与湘赣两省前来"会剿"的敌军 斗争达4个月之久,在毛泽东、朱德的 正确领导之下,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一次 又一次进攻,井冈山根据地进入一个全 盛时期,党组织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 整顿党风,纯洁组织,并于1928年10月 14日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井冈山 的斗争》 一文,是 毛泽东同 志写给中 共中央的 报告。作 于1928年 11月25日。
《井冈山的斗争》这一文章明确指出以 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 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阐述 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 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 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 要思想。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一、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本文第一段“一国之,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
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后来中央区的建立,以至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最终形成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重新高涨,根本上来说由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
这一点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总结到了。
应注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和利用好敌人部的矛盾,在缝隙中生存、发展,并壮大人民的革命力量。
“在统治阶级政权的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割据地区对四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
在统治阶级部发生破裂时期,例如两湖在宗仁唐生智战争时期,在发奎济深战争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
”说的正是利用敌人部矛盾。
而在反动统治集团部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应采取“渐进式”的策略,不可盲目出击。
切忌分兵冒进,战术上应注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是军事思想的闪光点。
此外,还应攻其薄弱,长期斗争,“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从而击败“数倍于我之敌”和扩大根据地。
在农村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根本途径。
而广泛建立工农兵政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武装群众则是在农村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斗争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部队分开行动时,则组织行动委员会指挥之。
这时党的高级指导机关,是秋收起义时省委任命的前敌委员会(任书记)。
红军在井冈山的抗日斗争
红军在井冈山的抗日斗争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
红军在井冈山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井冈山的地理环境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
其地势险峻,群山叠嶂,林木葱郁,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然而,正是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井冈山独特的革命氛围,成为革命者们避风避雨、坚持斗争的理想场所。
井冈山的革命历史红军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1930年,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下进驻井冈山地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红军士兵们克服重重困难,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后续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井冈山会师大会1930年1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红军和中央工农革命武装会师于井冈山。
这次会师大会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凝聚了全体红军官兵对抗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红军在井冈山的抗日斗争抗击敌人红军在井冈山进行了多次战役,与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
他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取得了一次次辉煌的胜利,为抗击敌人、保卫国家主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发动群众红军在井冈山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开展土地改革、妇女解放等革命活动。
他们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壮大了革命力量。
建设根据地除了抗击敌人外,红军还在井冈山积极开展生产建设工作。
他们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建设起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凝聚力的队伍,为长期抗战做好准备。
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之一。
红军在井冈山的抗日斗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结语红军在井冈山的抗日斗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生动写照。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前行!。
对井冈山斗争的理解
对井冈山斗争的理解
井冈山斗争是指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一次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游击战争。
起源于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遭到失败后,一部分起义军和共产党员退至井冈山地区,并在毛泽东等领导下逐步组建了革命武装。
经过长期的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壮大,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游击队,并在1930年底至1931年初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秋收起义。
井冈山斗争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井冈山斗争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豪强的革命,同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可行的。
毛泽东等井冈山干部在斗争中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实际的农村革命方针与策略,这些道路和策略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人民军队全国土地革命中得以进一步扩展和完善,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
井冈山的斗争原文阅读
井冈山的斗争原文阅读
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开始组织起抵抗日本侵略的武装力量,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开始实施自己的政治纲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在江西井冈山地区组建起抗日根据地,并由毛泽东主持组织工作。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出一支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的中央政治局代表团,抵达井冈山,正式宣布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组织起了抗日民族联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许多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宣告解散,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
自此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纪念地,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纪念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铭记党的历史使命,永远坚持党的革命理想,永远继续党的革命事业。
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
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 的斗争》 一文,是 毛泽东同 志写给中 共中央的 报告。作 于1928年 11月25日, 共48自然 段,约1.5 万字
• 《井冈山的斗争》这一文章明确指出 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 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 学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 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 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 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深入白区)
革命性质问题
• 民权主义革命纲领,以军事发展暴动 • 避免工农孤军奋战,对小资产阶级政策
(尽力争取)
• 吸收资产阶级和“民权派”资产阶级的力 量
• 遗憾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 错误屡屡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导致毛 泽东等人诚恳、正确的统一战线思想没有 得到贯彻落实,也导致了后来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 割据地区现势 • 军事问题 • 土地问题 • 政权问题 • 党的组织问题 • 革命性质问题 • 割据地区问题
八月失败
• 1928年6月下旬,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 展的时候,杜修经作为湖南省委的代表,携带着 省委对边界红军的错误决定上井冈山,从而导致 了红军大队冒进湘南,造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八月 失败。
祝您成功!
• 1928年4月以后,中国工农红军以弱
小的兵力,与湘赣两省前来"会剿"的 敌军斗争达4个月之久,在毛泽东、朱
德的正确领导之下,红军粉碎了国民
党一次又一次进攻,井冈山根据地进
入一个全盛时期,党组织在毛泽东亲
自领导下,整顿党风,纯洁组织,并 于1928年10月14日召开湘赣边界党的 第二次代表大会。
成了孤军。 • 4)湘南群众未起来,成了单纯的军事冒险。 • 5)敌情不明。 • 6)准备不好,官兵不了解作战的意义。
教训
• 要做好红军各级战士的思想工作,让他们 了解自己战斗的意义,统一思想,顽强作 战
割据地区现势
军事问题
• 红军来源:1)潮汕叶贺旧部;2)前武昌 国民政府警卫团;3)平浏的农民;4)湘 南的农民和水口山的工人;5)俘虏兵;6) 边界各县的农民。
政权问题
• 委员会钻权力空子,投机分子操纵 • 党政职能要分清 • 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 • 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
须通过政府的组织。
党的组织问题
“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 与机会主义斗争:不想斗(右倾投降主
义)、想斗却盲目(左倾冒险主义) • 地方主义 • 土客籍问题(台湾) • 投机分子反水:严格入党限制 • 党的领导机关:加强与各支委密切联系
• 红军与赤卫队一合一散 • 对敌宣传: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
发路费释放
• 注重防御:根据地各区县应加强修筑工事, 从而更好地抵御敌人的进犯。
土地问题
• 边界土地状况 • 中间阶级问题 • 中间阶级的反水:1白色恐怖下反水。2生
活压迫反水 • 土地分配标准(以劳动力为标准,不太妥当) • 向自耕农让步的问题 • 土地税
割据地区问题
• 北段与中段对比 • 建议:以宁冈为中心,在罗霄山脉的中段
进行割据 • 理由包括:1.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基础; 3.地方武装力量的存在;4.井冈山根据地;5. 在湘赣两省交界,能影响两省。 • 弊端在于:敌军围剿;经济困难;
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 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没有什么 正规的薪饷。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 用钱。红军官兵中的边 界本地人都分得了土地,
只是远籍人分配土地颇为困难。经过政治教育, 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 地、建
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 和工农 阶级而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 中不出怨言。连、营、 团都有了士兵会,代表士 兵利益,并做政治工作和民众工作。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 朱德为此背负了最大的历史包袱,在以后的历次 政治运动中都遭到了批判。
• 从此红军开始检讨绝对民主主义的错误。4个月后, 毛泽东、朱德便不得不率红4军出击赣南,从此离 开井冈山。
失败原因
• 1)一部官兵动摇思家,失掉战斗力;一部 官兵不愿往湘南,缺乏积极性。
• 2)盛暑远征,兵力疲惫。 • 3)从酃县冒进数百里,和边界失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