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

装订是把零散的书页纸张或书画等加工成册或画卷等形式的工艺技术归属於印後加工工序它虽非书籍所专有但主要用於书籍故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它和书籍紧紧地联繫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只有书籍才用装订之印象譬如近年出版的装订源流和补遗一书收有装订论文七篇论者无一不在文章之首开

宗名义地谈书籍装订举例如下

李景新著中国书籍装潢小史云我国书籍装潢之形式往往因其所用之

材料与各时代用书之方法而有更变书籍之质料为甲骨则有甲骨装书籍之质料为竹木金石则有方策玉版装书籍之质料为缣帛则有卷摺旋叶装书籍之质料为纸则又因其为内折外折单叶全帙之不同而有旋风叶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之别

李文裿著中国书籍装订之变迁云吾国书籍之装订极尽实用与美术之

能事藏书家每多鉴赏版刻而略其装订故专记装订之衍变可著见於藏书录中

及其它典籍者绝少

张铿夫著中国书装源流自序云书何自始乎? 自有文字即有书

书装何自始乎? 自有书即有装盖字不著於书则行之不远书不施以装则读者不便装者束也饰也束之以免错乱饰之以为美观也

刘国钧著积叶成册和线装书云当印刷术在晚唐开始流行的时候书籍

制度已经开始向册叶制度过渡

李致忠吴芳思著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云中国书史中有待发掘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很多而书籍各种装帧形式

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李更旺著古书史中梵夹装並非经折装考辨云在我国中世纪所出现的古籍梵夹装和经折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书籍形制不是一种书籍制度

余在我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首句云装订是书籍成书的工艺

技术不同的装订方法装订出不同形式的书籍

此外美籍华人学者刘冰著中国装订简史首句为装字的意义是裹

也藏也修饰也钉是贯物使坚也装钉二字合起来用在印刷品上那就

本书係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四主编洪荣华,副主编张子谦张子谦为余本书主编之笔名本书实出余手为余数年所集录尤其重要的是选入著名印刷史家钱存训先生近年新作数篇1993年交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是印成品按先後目次顺序连缀以能坚实而便於阅览及保存之意並且有使其美观及订正之义罗福林先生为其作序亦云“我国古籍由竹木而帛楮其装订方

式亦随时代变化而各有其不同

凡此种种各家谈及装订无不开宗明义将书籍放在首位以其为书籍成形之术书与装订密不可分可见装订之演变乃书史出版史研究之重要内容印刷与装订关係也很密切印刷品要集零成册也必用装订但这种关係与书籍出版同装订的关係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装订为印刷之印後工序印刷品可以成册也可不成册不成册者则无装订可言譬如报纸单张年曆广告画纸币及各种证券等装订的出现早於印刷术的发明印本书之装订乃沿袭手抄本书籍集零成册之成法是装订工艺在印刷业中之应用因此那种把装订视作印刷术发明的必备条件说没有装订就没有印刷的论点显然是有背於史实和不合适的正因为如此笔者为中国印刷博物馆设计起草並经过专家论证通过了的源头馆布展方案没有提到装订

鉴於装订为印刷之印後工序为印刷史研究的相关内容作为印刷史本书对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之演变仅作概要记述详情可参阅有关书史出版史著作有必要再次慎重指出装订既非书籍所专有也非所有印刷品所必须书籍之外的掛曆装裱字画笔记本各种帐册等均非书籍但用装订报纸宣传广告画单张年曆年画等都是印刷品但无需装订总体言之印刷与装订虽然关係密切但这种关係不是因果关係没有必然的联繫不宜把它同印刷术的发明人为地扯在一起

装订和书籍密不可分装订与文字的传播方式又息息相关综观中国文字的传播史自甲骨文至今其传播方式历经了甲骨青铜竹木缣帛雕石拓印手抄和印刷等多种形式其中甲骨青铜和雕石历史上虽曾起过档案

勉强些也可说它是书籍的作用但它毕竟不是书籍实无装订可言究其源

除甲骨之中的牛肩胛骨上曾发现有穿孔可作为用绳串连起来似有装订之意的证据之外别无其他痕迹可寻真正的装订之始当以简策装为最早

第一节 简策装

简策是由写或刻有文字的一根根长条形竹(或木)片用绳连结起来形成

一篇著作的竹木书籍(图10-1)其中有字的单根竹片谓之简用绳编连起来的简谓之策通常称作简策编简成策的绳子谓之编绳有丝绳和皮绳两种用丝绳编的叫丝编用皮绳编的叫韦编史记孔子世家

里有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的记载这一方面说明孔子读书

之认真刻苦另一方面却记载了简策这种装订方法

用简编连起来的策其前面的两根简为空白竹片叫赘简赘简的背面一般都书写书名或篇名策的最後一根简叫末简或称尾简当以末简为轴将策捲成一束时赘简背面的书名或篇名就露在外面成了这部书事实上的封面它既类似於後来卷轴护首外面的题签又像现代书籍的封面起着保护书页(内简)和书写书名篇名等封面的作用

图10-1 简策装

古代文章虽短但因简策之上容纳字数有限稍长一点的文章一束简策是容纳不下的必须分写到几束简策上如果此策为一部书的一部分则在书名或篇名之下加有这部书的总称及其在整部书中的次第比如论语有学而第一

学而第二庄子有逍遥游第一

逍遥游第二等这样一部书的

所有简策均以末简为轴捲成一束用编捆缚其赘简上都书写有书名篇名

以次排列或装在盛简策用的帙或囊里查阅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对後世书籍装订形式之演变颇具影响譬如简策的策与後世册页书籍的册同义;赘简演变成护封封面和扉页;末简与卷轴装的轴相类似;盛装简策的帙和囊演变成後来的函套

简策装这种装订形式起自商周迄於东晋应用时间很久图10-1是出土的西汉实物照片随着纸的应用和纸本书的通行简策书籍逐渐为纸本书所代替

这种装订方法也随之消失了 第二节 卷轴装

卷轴装始於帛书是由卷轴飘带四部分组成的类似於简策捲成一束的装订形式卷轴装型制在其一长卷文章的末端设一较幅面宽度长出少许的轴(一般为木轴但也有考究者)以轴为轴心将书卷捲在轴上缣帛的书文章是直接书写在缣帛之上的纸写本书则是将一张张写有文字的纸依次粘连在长卷之上卷轴装的卷首一般都粘接一张叫作飘的质地坚韧而不写字的纸或丝织品飘头再繫以丝带用以保护和捆缚书卷(图10-2)阅读时将长卷打开随着阅读进度逐渐舒展阅毕将书卷随轴捲起用卷首丝带捆缚置於插架之上

图10-2 卷轴装

卷轴装这种装订形式应用时间最久它始於周盛行於纸本书初期的隋唐一直沿用至今现今书籍虽均用册页装式但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

卷轴装的装饰即轴带帙签等所用的材料和颜色的不同是古代图书分类的重要方法如隋炀帝时其嘉则殿藏书就以轴的贵贱来区别书籍的价值上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