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ft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 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转变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一、介质种类。
二、介质温度。
记住:1℃速度340/s。
二、咱们如何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进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发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点也不同,这些不同确实是判定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确实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XX0Hz。
超声波:高于XX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冲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的音调:长短、粗细、松紧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操纵噪声: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和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品级和危害: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爱惜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0dB。
操纵噪声:避免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避免噪声进入人耳。
即:一、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4、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5、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记:音调和频率有关)(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记:响度和振幅有关)(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记:每一种物体只有一种音色)6、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记:频率太大就是超,太小就是次)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7、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声现象知识归纳-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归纳-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归纳-物理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
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
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
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
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
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物理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流传:一定有介质。
如空气、木、铁等。
3声音的场速度是 340 米 /秒 (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
不一样 )
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 秒以上。
最少也要 0.1 秒。
5乐音三因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邻近的状
况下主要经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音调:人们所感觉的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次相关:频次越大,音调越高
7频次: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次。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
9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它与振幅相关: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
10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
染。
1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凌乱无章的振动产
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阻碍正常人们工作、
第1页/共2页
1 / 2
学习、歇息的声音,或许扰乱人们听的声音。
12 减小噪声的方法: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流传门路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 噪声等级:小于40 分贝寂静,超出50 分贝影响睡眠休息, 70 分贝以上扰乱讲话,长久生活在90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 分贝以上就损
歹人的听觉器官。
第2页/共2页
2 / 2。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_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3 次声音,依次从钢管、水、空气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1. 7m§2.2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20~20000Hz)叫做声音。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1. 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
2. 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 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1. 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结构、材料)决定。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
- 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B超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是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2、不能传声;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t是时间,单位是秒5、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___ 中传得最快,在__________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四、乐音乐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有可能相同,但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
- 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振动使空气颤动,产生声波。
- 传输声音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不同。
2. 声音的特性
- 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
-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
- 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
3. 声音的反射、传播和吸收
-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传播过去,一部分被吸收。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约1500米/秒。
-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固体中的声音传播能力最好。
4. 声音的利用
- 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基于此来进行声学设计,比如音响系统、房间声学设计等。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可以用于改善音质,比如吸声板、隔音设
备等。
5. 声音的危害
- 声音能够对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声
音下可导致听力受损。
- 需要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暴露。
以上是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大致汇总,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性、反射传播吸收、利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介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A.音色B.响度C.声速D.音调答案:A要区分不同的声音需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所以长鳍领航鲸是在模仿虎鲸发声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隔音蛟龙C.防噪声耳罩D.隔音板墙答案:A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符合题意;B.隔音蛟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C.防噪声耳罩是在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D.隔音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风声最快B.雨声最快C.鸟鸣声最快D.一样快答案:D风声、雨声、鸟鸣声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都属于可听声,三种声音传播的环境温度和介质种类都是一样的,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声现象>必考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不同介质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气体<V液体<V固体。
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
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5、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6、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7、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9、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
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10、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1)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11、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二物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总结
(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传播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用耳朵听、骨传导声速:在日常气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声速340m/s回声: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升和原声相差0.1秒以上。
(3)乐音与噪声乐音:有些声音听起来优美动人,这些音乐称为乐音。
噪声:有些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这些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由无规则的震动产生。
乐音的三要素: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表示声音高低,由发声物体震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与振幅有关,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音色:有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初三。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4)噪声的危害防治途径。
从声源处减弱
从传播途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5)超声波的用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听不到。
渔船与潜艇等使用的声纳所发出的声势超声波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查人体内患病的部位和范围
工业上使用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查出金属零件内部的裂纹等隐患
用超声波的高频率,可以清洗浸在溶剂中的精密机械或工具。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汇总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 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
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
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③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2)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可以是、和;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2、不能传声;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t是时间,单位是秒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V固 V液 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 m (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四、乐音乐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3、音色:(1)指声音的特色(2)由和决定。
(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低于20Hz叫;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六、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叫;(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减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 );(2)在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八、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2、声音可以传递(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练习一、选择题1、(2013?衡阳)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2013龙岩)4.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3、(20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4、(3分)(2013?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6、(2013达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D.人们能听见芦山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7、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8、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11、“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
小花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外婆打来的电话()A.声音的音色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响度 D.声音悦耳动听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D.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音调1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关于声现象,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18、说法中正确的是学科()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19、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0、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2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2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4、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25、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2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28、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
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2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30、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31、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3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33、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3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36、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7、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8、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二、填空题39、(3分)(2013?锦州)“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40、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