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中考复习之 记叙文阅读(一)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1.(江苏省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冬天,去触摸乡村李丹崖(1)周末回老家去看父母,坐城乡专线列车从公路上下来,我就没有乘车,我想在乡野里走一走,感受一下深冬田野的广袤和空旷。

(2)刚一下车,鼻孔里旋即飘满一种泥土的香,这是最踏实的香味,也是最安稳的香味,这些浮游在空气中的小颗粒,我每次闻到它,总会想起'脚踏实地'这个词,宛如一棵大树扎稳了根,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依然扎在乡村。

(3)在城市里呆久了,人人都想到乡村去转一转,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在时光的河道里漂泊久了都需要适时的回归。

生在农村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了却自己的还乡梦,是一种亲情的维系在佐使,他们是乡间田野上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还拴在故乡门前的桑梓上。

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踏青,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去农家乐,看起来形式上是为了图个新鲜,其实,也是为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4)冬日里,乡间的田野有一些薄雾,但是可见度还是非常高的,薄雾像围巾一样围在村庄的上端,村庄静默如同老人,摇曳生姿的树木像一些扎堆顽皮的孩子,不同地在向着村庄的方向招手。

乌鸦在田野上空盘旋,累了就落在树杈上歇脚,黑压压的一片,总让人想起梵高的名画。

在老家农村,乌鸦是有些迷信色彩的,它和灰喜鹊形成了一对强烈的反义词,灰喜鹊象征着喜庆,乌鸦则有着不祥之兆,主要体现在乌鸦的叫声,乌鸦在谁家门口叫了,谁家都要遭殃,所以,乡村的孩子从来不敢用弹弓打乌鸦。

迷信毕竟是讹传,我们不妨把此讹传看成是农人对鸟雀的一种敬畏。

(5)乌鸦在天空连翩滑翔,时而俯身飞下,落在田野里,它们在觅食。

土地是隐忍的,任由乌鸦细爪的翻挠,依然敞开怀抱迎接万物的皈依和支取,土地是乡村的银行,冬天是储蓄的季节。

清晨走在田间地头,田野里会冒出一层热气,如同酒池发酵一般,昭示着自己的富足。

(精编)2020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题练习

(精编)2020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题练习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第12 讲理解内容,把握文意一、(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就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13叙事文阅读(解析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13叙事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3:叙事文阅读一练实题——随堂小练(一)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10分)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

(2分)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答案】B C【解析】了解词语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此处选出词语符合语境即可。

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

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2分)【答案】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解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这里因为作者爱戴老师,假期又要同老师分别,所以才会觉得假期漫长。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2020年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
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 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 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 么的________ 的特点;揭示了_______ 的中心;语言上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的________特点(感情)
例:2016《母亲养蜗牛》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 作用。(4分) 答:(1)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 (内容)表现母亲 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对 于母亲的特殊意义。(情感) (2)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 等情节做铺垫。(结构)
• 例如:2016《母亲养蜗牛》
• 8.“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 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分)
• (1)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 吃蜗牛。波澜顿起。
•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 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 (3)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持蜗牛的念头, 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波澜又起。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记叙文第一段/句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阅读兴趣 4.时间地点 5.铺垫伏笔 6.感情基调 7.设置悬念
例如:2011年《漓江情韵》
9.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营造朦胧的诗情。 ③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 刚之美。 ④引起下文.(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 两点,一点1分,共2分)
例如2015河南《滴水之恩》
•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 角度进行分析。(4分)
• 【答案】①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 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 的展开作铺垫。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题目(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题目(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题目(含答案五篇)题目一:《难忘的一课》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选择题1.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难忘的一课》,请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作者在小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B. 作者在中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C. 作者在大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D. 作者在教学中的一堂难忘的课答案:B二、简答题2. 请简要概括文章中作者在中学时代遇到的良师益友对作者的影响。

答案:文章中作者在中学时代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他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教会了作者许多知识,还教导作者做人的道理,让作者明白了研究的重要性,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

他还鼓励作者勇敢追求梦想,让作者懂得了坚持与努力的意义。

三、论述题3. 结合文章,谈谈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答案: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品质:1. 知识渊博,能够教授学生丰富的知识;2. 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3.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 耐心细致,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善于引导和激励学生;5. 富有激情和责任感,对教育事业有热爱和敬业精神;6.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题目二:《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选择题1.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请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作者在小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B. 作者在中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C. 作者在大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D. 作者在教学中的一堂难忘的课答案:C二、简答题2. 请简要概括文章中作者在一次困境中得到的帮助以及这次经历对作者的影响。

答案:文章中作者在一次困境中得到了一位好心人的帮助。

这位好心人不仅给予了作者物质上的帮助,还给予了作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这次经历让作者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了在困难时得到他人帮助的珍贵。

这次经历也让作者更加珍惜他人的善意,激发了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三、论述题3. 结合文章,谈谈你认为感恩心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课外记叙文阅读20篇一、(2020原创)记叙文阅读。

(12分)父亲遮耳朵杨汉光①快过年了,儿子要带着媳妇孩子回老家过年,张大叔特意去买了一顶帽子。

这是为啥呢?此事还得从儿子的疾病说起。

②张大叔的儿子从小就容易拉肚子,一般的药难以治好,唯有专门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当地人叫“绝壁藤”的一种药草,一吃就好。

儿子长大后,到城里上学工作,娶妻生子,张大叔就把绝壁藤寄给他,每年都要寄好几次。

上个月,儿子说绝壁藤吃完了,偏偏又拉肚子了,打针吃药都不见效,他请父亲赶紧寄点绝壁藤给他救急。

张大叔二话没说....,抓.过一把镰刀,就上山割绝壁藤。

那时正是大雨过后,石壁上滑溜溜的,张大叔刚割得一把绝壁藤,就连人带刀滚下悬崖,幸好及时抓住石壁上的一棵小树,才没有摔死。

站稳脚跟后,张大叔感到右边脸上热辣辣的,抬手一摸,天啊,半只耳朵不见了!估计是刚才翻滚时,被镰刀伤到的。

待把绝壁藤寄给儿子后,张大叔叮嘱老伴,千万不要把他受伤的事告诉儿子,免得儿子担心。

③转眼就是大年三十,儿子一家都回来了。

张大叔早早地把帽子戴到头上,拉下封耳,将耳朵遮得严严实实。

张大叔平时从不戴帽子,忽然戴上这顶遮脸封耳的帽子,很不习惯。

今年的冬天又特别暖,不一会儿,张大叔头上就冒汗了,幸好儿子和孙子都是边说话边看手机,并未发现他热得出汗。

④张大叔悄悄把汗擦掉,说:“我出去转转。

”听见张大叔要出门,老伴从厨房里探头出来问:“难得儿孙回来,你不好好跟他们说话,出去干什么?”张大叔指指脑袋说:“我有点事。

”出门后,张大叔就把帽子摘了下来,立刻舒服多了。

他在村里转了一圈,手机就响了,老伴催他回家吃饭。

晚饭非常丰盛,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张大叔脑袋热得难受,却又不敢脱帽子。

⑤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闲聊。

说是聊天,其实没说上几句,儿子一家光顾着埋头玩手机,问一句才答一句。

张大叔见状,心里有点烦,心越烦,就越感到头上发热。

他盯着儿子望了很久,有点不高兴地问:“你们怎么老是低头玩手机?有什么好看的?”儿子头也不抬地说:“爸,您不懂,手机里什么都有,好玩极了。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冲刺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冲刺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2020年语⽂中考阅读冲刺训练之记叙⽂阅读记叙⽂阅读(15篇)⼀、阅读下⾯选⽂,完成1~6题。

(18分)母亲的酸⽔坛黄爱华①母亲在我这住时买了⼏个坛⼦来,⾃制了⼏坛酸⽔,过⼀阵,泡上红辣椒、姜丝、萝⼘,热热闹闹地堆在屋⼦⼀⾓,突然觉得,我原本冷清的⼩房⼦⼀下有种浓厚的⽣活⽓息。

②酸⽔坛在书⾯⽤语上称为“泡菜坛”,也是被众⼈周知并且喜爱的字眼,散发着诱惑。

但我执意要叫它酸⽔坛,这样有⼀种亲切的味道,⼤抵,⾷物是⼀种能吃下去的乡愁,在唇齿流连,念念不忘,是因为,这⾥⾯有母亲揉合的⽓息。

③⼩时候看母亲制腌菜,盘啊碟啊碗啊⼀⼤堆,我在旁捣⿎⼏下就没兴趣了,跑得远远的。

我对做腌菜不感兴致,但对吃腌菜,却是头号兴趣。

乡野⾥长⼤的孩⼦,也没多少零⾷吃,⼩时候,母亲的酸⽔坛就是我快乐的零⾷园。

放学回家饿得急慌慌,书包⼀甩,伸⼿就揭开了坛盖,掏出来的腌菜散发出⽆⽐诱⼈的⾹味。

④那个时候,我们家是⼀⼤家⼈吃饭,所以,母亲的酸⽔坛,花样就越来越多。

⾖豇、黄⾖、姜、蒜,只要是⼟地的产物,均可以下坛。

在乡村,⼩果⼩菜的付出与收获是成正⽐的,种什么得什么,每家每户都有着不⼤不⼩的⼏⼝酸⽔坛,泡进去的是⽇⼦,捧出来的是⽣活。

⑤在幼时的我看来,母亲的酸⽔坛就像⼀个魔术坛,隔三岔五地就变出些东西来,有时明明已经捞完了最后⼀块,可是第⼆天,酸⽔坛⼜泡满了菜,⼀年四季,都是满满荡荡。

守候着我们向往的幸福,美好的憧憬。

⑥在酸⽔坛⾥,酸萝⼘的酸是⾸屈⼀指。

还有泡柿⼦,青梗梗的柿⼦⼀扔进坛⼦,涩味尽失,变得⼜脆⼜甜。

⑦⾖豉却是不同的,⾖豉做好了⾹味余绕,做得不好沦为脚臭味,也是最朴实的⼀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两⾯,⼀正⼀反,⼀好⼀坏。

可能母亲的⼿艺很好,我⾄今都未吃到过有脚臭味的⾖豉。

只是偶尔从别家炒出的⾖豉味,能闻出⼏分臭味,⾃此,也对⾖豉多了⼏分忌惮,⼀般⼈家的⾖豉我不会吃,除⾮是母亲做的。

⑧所以,在所有腌菜⾥,我独爱⾖豉,其实也说不上喜欢,只觉得是⼀种依靠,⼀种温暖。

2020九年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一(含答案 5篇)

2020九年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一(含答案 5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系列训练(一)主要阅读训练考点:1、关于文章命题的理解;2、文章有关内容概括;3、词句表达效果赏析(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小题。

(16分)六平方米的幸福耿艳菊①喧嚷的街上多了一家修鞋铺。

我每天都去那条街上买菜,却仍旧不知修鞋铺何时来的。

明明是卖大饼的,饼香还在鼻翼间缭绕,再去看到的却是一家修鞋铺。

门口挂着牌子,蓝色工整字体:补鞋,换拉链,配钥匙。

②这家修鞋铺很小,不过几平方米,既是工作地,又是生活区。

它对着街,里面的陈设一览无余。

以前做大饼被熏黑的墙壁,现在粉刷一新,变成了亮亮的白色。

靠墙放着一张大床,占据了大半位置。

墙壁上用木板做了很多格子,置放着锅碗瓢盆以及各样生活用品。

屋子狭小,而各样陈设却有序整洁。

③修鞋铺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

男人整天坐在门口,低着头做活,身边放着做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活计。

没见男人站起来过,来回走动的就是他的妻子,那个走起路来有点向左倾斜的瘦高的女人。

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

很少见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默契和安然,一点不觉得可怜,反而觉得这种平淡相守的美好,与地位与身份都无关。

④修鞋铺的门口常常能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独自玩得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

路过时,见他们正围在一张折叠的桌子旁吃饭。

那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也在,男人拣了一块肉,要往他碗里放,小男孩急忙躲开了。

这小男孩原来是他们的孩子。

⑤要配钥匙的时候,自然想起了修鞋铺。

那天我走近这家铺子,这才看清一直坐着干活的男人,他的腿有残疾。

我把钥匙递给他,他看了半天,对我说,这钥匙不好配,他尽力试试。

⑥等待的过程,无事可做,见女人坐在床边低头绣十字绣,于是笑着问她,绣的什么呀?女人笑盈盈抬起头,招手让我进去看。

我看这狭小的放满物品的屋子,有几分犹豫,还是趔趄着身子进去了。

女人竟有些歉疚地说,这屋小,只有六平方米,出门在外,只望有一个容身之所。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全国各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96页,均有答案。

2020年非连续文本阅读和散文阅读较2019年有所增加,故记叙文阅读相对少了一些。

第一套中考记叙文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河南卷)我的太爷老师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

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

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

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

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

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

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

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

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

有娃问,“拖”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

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

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

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

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

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

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95页,均有答案。

对题号重新进行了编辑,对答案进行了细心核对,对不清楚的的图片进行了清晰化。

2020年非连续文本阅读和散文阅读较2019年有所增加,故记叙文阅读相对少了一些。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中考记叙文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河南卷)我的太爷老师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

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

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

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

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

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

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

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

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

有娃问,“拖”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

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

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

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

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

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集锦(含答案五篇)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集锦(含答案五篇)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集锦(含答案五篇)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集锦(含答案五篇)第一篇:父爱如山题目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1-4题。

小时候,我认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高大威猛,无所不能。

然而,随着我慢慢长大,我开始发现父亲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完美。

他有时会犯错误,甚至会让我失望。

但是,无论我怎么看待父亲,他始终如一地爱着我,关心着我。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比赛。

比赛前,父亲告诉我:“儿子,无论比赛结果如何,只要你尽力了,我就满意。

”比赛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最后我们队还是输了。

我失望地回到家里,本以为父亲会责怪我,没想到他反而安慰我:“儿子,别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继续努力,总会取得成功。

”父亲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信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努力地锻炼身体,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父亲也始终如一地陪伴在我身边,给我无尽的支持和关爱。

答案1. 文章主题是什么?文章主题是“父爱如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为什么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因为父亲高大威猛,无所不能,承担着家庭的主要责任,给家庭带来了安全感和幸福感。

3. 为什么父亲会让人失望?父亲会让人失望,是因为他也有缺点和不足,和所有人一样,不是完美的。

4. 父亲在篮球比赛后是如何安慰作者的?父亲告诉作者:“儿子,别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继续努力,总会取得成功。

”这表达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和支持。

第二篇:母爱如水题目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1-4题。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我从小就在母亲的关爱中长大,她温柔善良,无私奉献。

母亲总是把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了我,她可以付出一切。

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

母亲守在我床前,整夜未眠。

她用湿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给我喂药,轻轻地为我讲故事。

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母亲眼睛红肿,我知道她一夜未眠。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例【一】(2020·黑龙江绥化)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

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

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

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

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

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

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

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

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题练习

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题练习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第12 讲理解内容,把握文意一、(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就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一(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

母亲的菊花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竹笋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

”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

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

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

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

”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

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

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

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

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

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

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

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⑥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

202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202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各省中考卷的常考题,考试概率高达百分之70以上,虽然在全卷中占分不大,但在阅读题中分值占很大一份子且易拿分,所以这一专题是一个拿分大题。

二、2019年各省中考此类考题(※号是各省出现频率较多):※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4.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5.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划线句子。

7.请品析文中某划线语句的妙处。

三、综合以上各省关于记叙文阅读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出现的考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题型:(一)直接解含义题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2.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二)以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赏析题:1.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4.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划线句子5.请品析文中某划线语句的妙处常考形式一、直接解含义题:此种题属于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此专题的最直接的题型,一般题目简单明了,指明回答句子的含义,且在题目下方给出句子,便于分析答题。

【分析思路】1.先找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提取出来2.再看句子中是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3.在文中找出此划线句4.结合句子所处位置,联系上下文,具体知道此句是写了什么,怎么样,蕴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5.整合答案。

【答题模板】由分析直接点明此句深层含义。

【真题分析】(2019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原题)小铁锤张中杰“呯!”随着儿子猛烈的关上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啊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眼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全国各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96页,均有答案。

2020年非连续文本阅读和散文阅读较2019年有所增加,故记叙文阅读相对少了一些。

第一套中考记叙文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河南卷)我的太爷老师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

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

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

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

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

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

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

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

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

有娃问,“拖”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

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

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

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

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

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

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常见的叙述顺序 : 顺叙、倒叙、插叙
4.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5.文章的表现手法: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方法+对象+特征(性格)+情感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景或时令特点(暗示时间、地点……)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心情。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 5、为下文做铺垫。
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 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 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 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 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 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 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能映照人的头脸?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 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 文,古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 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得几分?”
学生答题示例2:
此句话描写了“我”的手因井 沿太冷而被“吸住”,好不容易才 脱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手被井沿粘住写成被井沿“吸 住”,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古井 的井沿的冰凉。
——2分或3分哟!
正确答案:
用手觉钝痛、被粘吸、 经搓揉才回暖(答出1点即可, 1分),侧面(1分)写出古井 的阴凉(2分)。
前3项是内容上的作用,后2项是结构上的作用。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埋伏笔、 作铺垫、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正侧结合、正反对比、象征、讽刺、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 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
突破难点
例:赏析题
突破难点——学会表达
例:赏析题
“0分”与“满分”的距 离
2. 解阅读题并不是把答案写得满满当当、十 分优美,而是要将题目的中心字词筛选概括地 “挖”出来,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直奔主题!
读懂 会答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
步骤一: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读懂什么?读懂三大内容! 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
步骤二: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明确的是什么?明确的是题目所 问的范围、角度、要求,甚至要留意 “特殊规定”,比如不超过20个字(包 括标点)。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 步骤三:两次筛选,锁定区间。
2(2):
“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 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 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 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请赏析(4分)——
学生答题示例1:
“这句话描写了我的行为, 我被古井的魅力所吸引,感到古 井的力量,突出了古井森森幽邃 的特点,也表明了我对它的美好 回忆和期待,为下文我的回忆铺 垫。” ——能得几分?
答题的困惑
1 为什么记叙文阅读题得个高分就这 么难? 2 句子生动优美可能得的分数也很少? 简单几个词却占尽高分?
智慧应对记叙文阅读 储备
1.记叙的六要素:时和间结、果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
2.线索类型: 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学生答题示例:
“这句话描写的是高地古井井面映着天,体 现了古井的深沉,人们不断望着井中的自我,幽 闲,回忆无限。水滴是那样自然,由小到大,同 时显现了古井的深幽,人们对古井的喜爱、亲切 的感情,人与景物完美融合的人文魅力。”
几分?
学生答题示例:
“这句话描写的是高地古井井面映着天,体 现了古井的深沉,人们不断望着井中的自我,幽 闲,回忆无限。水滴是那样自然,由小到大,同 时显现了古井的深幽,人们对古井的喜爱、亲切 的感情,人与景物完美融合的人文魅力。”
阅卷老师会随意给一点分数,也 许2分,也许1分,或者…
不是缺少表达的水平,
缺少的是表达的准确性!
“赏析”就是“赏+析”!
“赏” 就是品赏体现特点的重点内
容(包括字、词)。
“析” 就是分析其写法和特点,
把握其情感。
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 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 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 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 脸又完整地重现。
2(1):
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 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 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 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 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 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 现。
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 请对划线句子具体赏析。(4分)
第11题“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古井的特点。”
“根据全文”,说明特点不在某一段里, 要在全文中一段一段寻。什么是“概括”? 就是筛选,就是有选择地抄!可能是从文章 中直接摘抄的,也可能需要半抄半写的,也 可能需要自己归纳的。什么是“特点”?说 白了,就是“特有的,与其他井不一样的地 方”!
中考记叙文阅读•课堂引入
记叙类文体(包括散文、小说和一般记叙文等)阅 读在所有的考试中往往是压轴题!分值一般在20分左右 (满分150分试卷)。无论哪种文体、哪种题型,往往 都涉及到答题语言组织及表达的问题。我们先以《古 井》这篇散文为例,从记叙文阅读之语言组织与表达技 巧的角度做一些指点。后面,我们将以《看自行车的女 人》为例,设计九种题型进行系统训练。这九种题型几 乎涵盖了记叙文阅读的全部。
阅读《古井》,完成11-14题。
古井
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 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 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 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清暗的水面上 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 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 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 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 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 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 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 回暖起来。 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
[注]: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3分) 2、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从下列例子 中选择两例进行 具体赏析(8分)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 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 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 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 完整地重现。
审题后要迅速反应, 第一次筛选找到相关信息; 第二次筛选要选出关键词句。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 步骤四:整合要求,明了表达。
筛选与整合。
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 的过程,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 段;
整合是指对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 行组合加工的过程,这是答题的重要 手段。
审题要细致到什么程度?
题目中任何一个字词都是有用的!
“这段文字的描述对象是什么?”
(高地)古井
“映着人的头脸”,描述了古井的—— 清澈
“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说明了古井的 什么特点?
水是动感的(水具有动态美)
怎么写的?
侧面烘托
一步一步来——
正确答案:
“用古井倒映天空,映照人 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 脸由模糊而清晰,(答出1点即可, 1分)侧面烘托出(1分)(高地) 古井井水的清澈和灵动”(答出1 个特点得1分,2分)。
中考复习
——记叙文阅读
复习目标:
1、把握记叙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其答题 方法。
2、通过针对训练提高中考记叙文阅读的 解题能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课堂引入
中高考改革在路上……“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日前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 不完!”他还说:“高考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 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会增加到1万字。阅读的题 量去年已比前年悄悄增加了5%-8%。”真可谓得语文 者得中考、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关于中心,问上两个问题
1、作者为何写这篇文章?
2、写这篇文章是想表现什么? 这个“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是中心思想。
关于中心的反思
《古井》写的是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 切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 忧虑。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促使大家对 人与自然的深入思考。
反思
1.“赏析”一定要把重点和特点等找出来,这 样才不会走错方向。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 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 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 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3、后来,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几乎枯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4、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 要回答。(4分)
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 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 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 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 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