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设计及评价
化学实验课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课的设计与评价1. 引言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和评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 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安全等方面。
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的核心,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实验目的应该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等方面。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实验目的可以是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对实验目的的详细解释,包括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实验方法等方面。
在实验原理中,应该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实验材料的用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溶液浓度的实验时,实验原理应该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滴定实验的步骤和仪器使用方法等。
2.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实验的基础,应该选择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和处理的材料。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实验的目的、实验材料的性质和实验的安全等方面。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气体的实验时,应该选择安全的气体、易于操作和处理的实验材料,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应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
在实验步骤中,应该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实验材料的用量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时,实验步骤应该包括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时间的测定、数据处理等方面。
2.5 实验安全实验安全是实验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实验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化学危险的实验时,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装备、设置警示标志等。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一、引言化学实验评价是指对化学实验进行全面、准确、客观的评定,以确定实验的可行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安全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化学实验评价方案。
二、实验设计评价1. 实验目的合理性评价:评价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与所学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相匹配。
2. 实验步骤评价:评价实验步骤是否清晰、具体、可操作,是否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实验条件评价:评价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设备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能够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评价1. 数据记录评价:评价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否包括了所有必要的数据,是否符合实验要求的格式。
2. 数据处理方法评价:评价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否符合统计学原理,是否能够得出准确的结果。
3. 结果计算评价:评价实验结果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考虑到了误差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范围。
四、结果分析评价1. 结果呈现评价:评价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是否简洁明了,是否用适当的图表和图示进行展示。
2. 结果解释评价:评价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包括了所有必要的解释和推理。
3. 结果讨论评价:评价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是否充分、深入,是否能够回答实验目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安全评价1. 实验安全评价:评价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是否对实验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
2. 废物处理评价:评价实验废物的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实验室环境评价:评价实验室的环境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能够保证实验的进行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六、结论化学实验评价方案应包括实验设计评价、数据处理评价、结果分析评价和安全评价四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化学实验的可行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化学实验课课程评价
化学实验课课程评价一、引言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全面评价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化学实验课的起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在评价课程设计时,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课程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其次,实验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规律;最后,课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地保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化学实验课的核心,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
在评价教学内容时,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实验原理的阐述是否清晰,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背景和意义;其次,操作步骤的描述是否具体、详细,是否能够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最后,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手段,在化学实验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讲解法、探究法等。
在评价教学方法时,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最后,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是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
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化学实验课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实验设备、试剂、场地等方面。
在评价教学资源时,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设备的质量和维护情况是否良好;其次,试剂的种类和质量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实验场地的安全性和卫生情况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培养自己分析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
2、依据实验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制备、性质、检验等方面的实验,培养自己综合实验能力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须掌握的背景知识
1、离子的检验(H+,OH-,CO32-,NH4+等) 2、物质的检验(H2O,CO2,O2,CO,葡萄糖,淀粉等) 3、物质的提纯净化方法(除杂) 4、气体制备方法(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5、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碳酸钠和硫酸铵
酒精和白醋
方案一
取样,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
观察颜色
取样,溶解,再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取样,分别品尝味道
方案二
分别用磁铁吸引
取样,分别点燃,闻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取样,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
取样,分别点燃
C
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盐酸根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改进后还有问题吗?
气体分析法二:
有人用右图装置测定CO2的质量(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你认为这个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 这些存在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①产生的CO2气体中会带来H2O(气)
②空气中的CO2、H2O(气) 也会被碱石灰吸收
分析:
存在问题(缺陷)
对实验的影响
2、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38讲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纲要求】1。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2.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3页[核心知识大通关]1.基本原则(1)科学性: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科学合理。
(2)可行性:原理可行,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能够满足现行的条件的要求。
(3)简约性:装置或方法简单,步骤少、节约药品,短时间能完成,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4)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
2.基本思路3.实验设计的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2)选择药品和仪器;(3)设计装置步骤,实施实验操作;(4)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5)分析得出结论.4.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的流程设计实验方案错误!↓实验,收集资料⎩⎪⎨⎪⎧ ①观察实验现象②收集实验数据③处理实验问题↓分析,得出结论错误![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设计物质―→性质推测―→实验验证―→结论。
图示如下:1.(2016·全国高考卷Ⅰ)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①Y管中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③________④__________解析:(1)①图中给出了两种气体制备装置,一种是固固加热制气装置,一种是固液加热制气装置.如果选择A装置制取氨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错误!CaCl2+2NH3↑+2H2O;如果选择B装置制取氨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错误! NH3↑+H2O。
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20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设计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常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①科学性;②可行性;③安全性;④简约性;⑤单一性;⑥对比性。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简便,现象明显,操作易行。
考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1。
实验评价题由题目提供多套方案,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解题时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和方法排除不合理的或不是最优的方案,选择、创造更好的方案。
2。
通常有如下的方面:(1)对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的评价;(2)对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的评价;(3)依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设计物质的制取、成分的推断、定量组成测定等实验方案。
命题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例1 (2014·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 D。
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思路点拨:要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金属与可溶性盐是否发生反应来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金属Cu与Ag和Fe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或用金属Ag和金属Fe与Cu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也可以用酸、金属Cu、金属Fe和Ag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
1.(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2014·山西)实验目的操作或所用试剂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NaOH溶液、浓H2SO4C 鉴别食盐、蔗糖品尝D 鉴别H2O、KCl溶液AgNO3溶液命题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例2 (2013·哈尔滨)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化学实验评价方案是为了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评价方案的基本要点和步骤,以及常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实验评价的背景和意义化学实验评价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判断实验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实验条件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可重复,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同时,实验评价还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评价的基本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实验评价的第一步是收集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测量数据等。
2. 分析实验数据: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可重复性等方面的分析。
3. 评价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包括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期结果、与历史实验数据比较等。
4. 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评价的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实验的局限性、不确定性和改进方向。
三、实验评价的常见指标和方法1. 准确性评价:准确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结果的接近程度,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等。
2. 可重复性评价:可重复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偏差和相关系数等。
3. 敏感性评价:敏感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对实验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偏导数和共振结构等。
4. 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是评价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恒定性,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实验条件的偏差和变异系数等。
四、实验评价的注意事项1. 实验评价应基于充分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避免主观判断和随意性。
2. 实验评价应考虑实验方法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避免简单地根据实验结果评价实验过程的好坏。
3. 实验评价应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4. 实验评价应考虑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不应过于绝对地评判实验结果的好坏。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31页
(B)
物质
A
CO2
B KCl
C
H2O
D Na2CO3
杂质
CO MnO2 NaNO2 Na2SO4
除杂试剂
提纯方法
O2 水 活性炭
BaCl2
点燃 溶解、过滤、蒸发 吸附、过滤 溶解、过滤、洗涤
二、较复杂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例题1
小明同学在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生 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他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 固体M。请你与他一起对块状固体M进行探究。 【探究任务】 (1)探究固体M是否失效; (2)探究固体M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方案二
分别用磁 铁吸引
聚乙烯和聚氯 乙烯
碳酸钠和硫酸铵
酒精和白醋
观察颜色
取样,溶解,再分 别滴加无色酚酞 溶液
取样,分别 品尝味道
取样,分别点 燃,闻燃烧 时产生的气 味
取样,分别加入氢 氧化钠溶液,微 热,将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放在 容器口
取样,分别 点燃
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盐酸根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
①产生的CO2气体中 会带来H2O(气)
②空气中的CO2、H2O(气) 也会被碱石灰吸收
③反应结束后,装置 中会残留有CO2
偏大 偏大 偏小
你准备对该装置的怎样改进?
改进方案1
改进方案2
改进方案3
巩固练习:
1、牙膏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通常由磨擦剂、发泡剂、粘合剂等组 成。磨擦剂是牙膏的主要成分,约占牙膏质量的一半以上。为了测定 一种以碳酸钙为磨擦剂的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同学们根据碳酸钙的 性质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案(除碳酸钙外,这种牙膏中的其它物 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均溶于水)
高考化学: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
6.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2345678
解析 加热氯化镁溶液,促进了镁离子水解,因为水解产生的HCl易挥 发,最终得到的固体为氧化镁,无法获得无水氯化镁,故B错误; 除去氯气中氯化氢应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用装置 丙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分液的对象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苯易溶于四氯化碳,因此采用分馏 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错误。
12345678
解析 向NaOH固体中加入浓氨水可产生 NH3,NH3可用碱石灰干燥,NH3密度比空 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乙醇和乙酸乙酯为互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 不能用分液法进行分离,故B错误; 加热分解NaHCO3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 斜,故C错误;
12345678
浓盐酸加到KMnO4中产生黄绿色气体,锥 形瓶中发生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 根 据 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得 出,氧化性:KMnO4>Cl2,Cl2通入NaBr 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试管中发生 的反应为Cl2+2NaBr===2NaCl+Br2,由此 得出氧化性:Cl2>Br2,D项正确。
12345678
3.(2020·晋中市和诚中学高三模拟)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2345678
解析 右侧导管插入碳酸钠溶液中,易产生倒吸,故A错误; 双氧水的浓度不同,无法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 B错误; 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三种含氧酸中,硫、碳、 硅元素均为最高价,可以比较三种元素的非金属的强弱,故C正确; 挥发出的溴进入到右侧烧杯中,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不 能验证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溴化氢,故D错误。
解密15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版)
解密15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1.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1)【答案】【解析】A项,SO2和H2S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杂质H2S时,SO2也会被吸收,故A项不能实现除杂目的;B项,氯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饱和食盐水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同时,也会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故B项能实现除杂目的;C项,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2Cu+O22CuO,而铜与氮气无法反应,因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去杂质氧气,故C项能实现除杂目的;D项,NO2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2NO2+2NaOH= NaNO3+NaNO2+H2O,NO与NaOH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尽管NO可以与NO2一同跟NaOH发生反应:NO+NO2+2NaOH= 2NaNO2+H2O,但由于杂质的含量一般较少,所以也不会对NO的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D项能实现除杂的目的;故选A。
2.【2020•浙江1月选考】Ⅱ.某兴趣小组为探究H2S和Cl2O的性质,将两种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1) 三颈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溶液呈强酸性,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 若通入水中的Cl2O已过量,设计实验方案检验________。
【答案】Ⅱ.(1)2H2S+Cl2O=2S↓+2HCl+H2O(2)用玻璃棒蘸取清液,点到KI−淀粉试纸上,如果变蓝(或变蓝后再褪色),说明Cl2O过量【解析】Ⅱ.(1)由三颈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溶液呈强酸性可知,H2S和Cl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氯化氢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Cl2O=2S↓+2HCl+H2O;(2) Cl2O具有强氧化性,若通入水中的Cl2O已过量,过量的Cl2O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单质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检验Cl2O 已过量的实验方案为用玻璃棒蘸取清液,点到KI−淀粉试纸上,如果变蓝(或变蓝后再褪色),说明Cl2O过量。
中考化学1轮复习专题22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解析版)
专题2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知识网络】多种仪器连接方式的设计气体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的设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设计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明确目的原理选择仪器药品思路方法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评价理论上是否可行评价操作是否简便实验评价评价是否安全可靠评价原料是否经济评价是否给环境造成污染【考点梳理】考点一、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
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思路:(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如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
(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
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
如课本上燃烧条件实验设计和铁的生锈条件设计都是控制变量实验设计。
(3)综合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多方面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探究某一混合气体的成分、某一气体的性质和组成等。
3.实验设计题的类型:(1)单项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某一单项问题,或求证某一规律。
设计的特点是围绕某一问题设计一个指向很单一的实验,而且实验通常一步到位。
如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如下图所示)。
(2)综合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
常见的有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目标进行实验检验和求证。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1.(2020全国卷Ⅲ,14分)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
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a中的试剂为。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
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3)d的作用是,可选用试剂(填标号)。
A.Na2SB.NaClC.Ca(OH)2D.H2SO4(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 , ,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
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
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色。
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NaClO(填“大于”或“小于”)。
1.(1)圆底烧瓶(1分) 饱和食盐水(1分) (2)水浴加热(1分) Cl2+2OH-ClO-+Cl-+H2O(2分) 避免生成NaClO3(1分) (3)吸收尾气(Cl2)(1分) AC(2分) (4)过滤(1分) 少量(冷)水洗涤(1分) (5)紫(1分) 小于(2分)【解析】本题考查次氯酸钠与氯酸钾的制取以及二者氧化性强弱比较等,考查的化学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由装置图可知,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是圆底烧瓶;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制取的氯气中会混有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a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杂质氯化氢。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
c中氯气与冷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因为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氯酸钠,为防止生成氯酸钠,该反应需在冰水浴冷却的条件下进行。
(3)氯气有毒,能污染空气,反应完剩余的氯气要进行尾气吸收,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Cl2)。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混合气体的,除杂所用的试剂正确的是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A CO 2NO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 H 2S H 2O 浓硫酸C SO 2HCl 饱和亚硫酸氢钠、浓硫酸D NH 3H 2O无水氯化钙A.A B.BC.CD.D【答案】C【解析】A.NO 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用饱和食盐水、浓硫酸除CO 2中的NO 2会引入新杂质NO,故A 错误;B.浓硫酸和H 2S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 2S,故B 错误;C.饱和亚硫酸氢钠和HCl 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硫,可以用饱和亚硫酸氢钠、浓硫酸除SO 2中的HCl,故C 正确;D.氯化钙和氨气反应生成23CaCl 8NH ,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故D 错误;选C。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的选项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工业上用SiO 2与焦炭在高温条件制备粗硅生成可燃性气体,得到黑色固体粗硅非金属性:C>SiB 向铁和过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的四氯化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碘在四氯化碳的溶碳,振荡静置紫红色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制粗硅反应不是常温下的置换反应,而是在高温下进行,且焦炭作还原剂,硅是还原产物,不能得出非金属性:C>Si,A错误;B.浓硫酸过量,反应后浓硫酸有剩余,不能向浓硫酸中加KSCN溶液,否则酸液容易溅出伤人,B错误;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C错误;D.CCl4的密度比水大,下层呈紫红色,说明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D正确;答案选D。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
第二层次
帮助活动二:探究鳔内气体成分 现有两 集气 瓶 鳔内气体,为了探究鳔 内气 体成分,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 验证鳔内含O2 验证鳔内含CO2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将燃烧的木条放入集 木条能继续燃 气瓶中 烧,说明有O2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 量石灰水,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 生,表明有CO2
实验猜想 实验步骤或操作 现象
无现象
结论
H2O不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 红 Na+不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 红 OH-能使无色 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1 : NaOH溶液中 往装有蒸馏水的试 的H2O使无色酚酞试 管中滴入无色酚酞 试液 液变红 猜想2: NaOH溶液中 往装有NaCl溶液的 的Na+使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中滴入无色酚 变红 酞试液 猜想3: NaOH溶液中 往装有NaOH溶液 的OH-使无色酚酞试 的试管中滴入无 色酚酞试液 液变红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考试说明要求的实验能力
• 1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 “学生实验”的能力. •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 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 力. •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 力. •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 能力。包括: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确认 某混合物组分实验的设计,验证化学原理的设 计,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
第三层次
我们能否独立完成某些实验的完整设计?
• 设计一个实验,你首先从
A.实验目的 B. 实验原理 C. 实验步骤 D. 实验装置
A
入手?
综合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 1. 2. 3. 4. 5. 明确实验目的、要求 构思实验方法、步骤 选择实验仪器、药品 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分析、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价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价引言: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实践活动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价,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1. 目标明确:实践活动设计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明确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2. 多样性与针对性: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模拟等。
3. 安全可行性:实践活动设计应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要考虑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可行性。
4. 问题导向:实践活动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活动设计的实例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 实验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相同量的镁条。
b. 将盐酸溶液和镁条放入反应瓶中,记录下反应开始后镁条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
c. 重复实验,改变盐酸溶液的浓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总结出结论。
4. 拓展思考: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催化剂等,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三、实践活动评价的方法1.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根据实践活动的目标,评价自己在实验操作、数据记录、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与学生的讨论、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
3. 同伴评价: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程度、团队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评价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评价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实验设计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二、实验目的明确性实验目的明确性是评价实验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能够突出本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避免实验目的过于宽泛或不明确。
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中,实验目的应该突出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反应原理、装置选择等方面,而不是简单地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实验方案可行性实验方案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其可行性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方案应该简单明了,易于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实验条件、试剂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避免因条件限制或试剂性质不稳定导致实验失败。
例如,在“酸碱指示剂的研究”实验中,应该选择性质稳定、易于获取的试剂,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材料合适性实验材料是实验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合适的实验材料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学生的理解程度。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该充分考虑试剂的性质、浓度、用量等因素,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或影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例如,在“溶液的组成”实验中,应该选择易溶于水的物质作为溶质,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五、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操作是实现实验目的的关键步骤之一,规范的操作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浓度、滴加方式等因素,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偏差或试剂浪费。
例如,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药品的添加和收集,以保证氧气的纯度和产量。
六、实验结果分析科学性实验结果分析是评价实验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应该遵循科学原则,运用化学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符合预期的结论。
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实践与结果评估
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实践与结果评估在化学这门充满奥秘与探索的科学领域中,实验设计无疑是揭示未知、验证理论和推动知识发展的关键环节。
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实践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发现和认识,还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而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评估,则是判断实验成功与否、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步骤。
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实验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实验方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例如操作复杂、耗时过长、准确性不高等。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手段,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例,传统的过滤、结晶等方法在处理某些复杂混合物时效果不佳。
而如今,色谱技术的应用,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能够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和效率。
实验装置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巧妙设计的实验装置可以使实验操作更加简便、安全,同时提高实验现象的观察效果。
比如,在进行某些有气体产生的反应时,采用密封且带有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反应的进程和动力学特征。
此外,实验材料的创新选择也能为化学实验带来新的突破。
新型的催化剂、纳米材料等的应用,往往能够改变反应的路径和速率,产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
以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的实验为例,使用特定的纳米半导体材料作为光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从而增加氢气的产量。
在进行创新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可行性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要确保所选用的方法、装置和材料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现。
安全性则是至关重要的,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和高温、高压等条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
环保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尽量选择对环境友好的试剂和实验方法,减少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当完成化学实验后,对结果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设计及评价人教版教材必修一:7个p13 探究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相同;p26 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p48探究Al的热熔现象;p50 设计实验探究Fe与水的反应;p56 探究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点;p61 探究Fe3+和Fe2+的转化;p92 探究NO2被水吸收的效率;p87 探究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必修一1. 【P88 课后习题13】请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方法一: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白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方法二: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水,用温度计测量粉末温度的变化,若温度升高的为碳酸钠,变化不明显的是食盐;方法四: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水(不要使固体溶解),若粉末变成块状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原理:Na2CO3+10H2O= Na2CO3·10H2O)方法五:分别取少量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若溶液呈碱性的是碳酸钠,呈中性的是食盐。
2. 【P92 科学探究】现给你一试管NO2,请设计实验,尽可能多的用水吸收NO2?3. 【P104 课后习题9】在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别。
分别取三种溶液于试管中,各加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再取剩余的2种溶液于2支试管中,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盐酸,剩余的是稀硝酸4. 【P104 课后习题10】在2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别。
方案一: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用密度计测量溶液的密度(或称量质量),密度大的是浓硫酸;方案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试管中,轻轻振荡试管,流动性差的、黏度大的是浓硫酸,黏度小的是稀硫酸;方案三:在2个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分别缓慢加入2种溶液,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放出热量小的是稀硫酸;方案四:在2支试管中加入几粒蓝色硫酸铜晶体,再分别加入1mL2种溶液,若试管中蓝色晶体变色白色的是浓硫酸,晶体溶解且溶液变成蓝色的是稀硫酸;方案五:分别将2片打磨干净的铁皮放在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2种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浓硫酸;方案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2种溶液涂在纸上,一段时间后,纸上涂液的地方变黑的是浓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硫酸。
5. 【P108 课后习题13】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某种白色晶体是(NH4)2SO4。
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成2份,一份中加入浓NaOH[或Ba(OH)2]溶液并加热,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成蓝色,证明该晶体中存在NH4+;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几滴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晶体中存在SO42-必修二:7个p5 探究碱金属Na与K的性质;p14 探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p15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p41 探究原电池原理;p61 探究CH4与Cl2的光取代反应;p67 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的产物;p75 探究醋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必修二1. 【P34 思考与交流】请设计实验来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将50mL0.50mol/L 盐酸溶液和50mL0.55 mol/L NaOH溶液混合,用温度计测量混合溶液温度的变化,利用计算该反应的中和热2. 【P41 科学探究】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
用品:镁条、铜片、铁皮、导线、金属夹、小灯泡、橙汁、500mL烧杯。
3. 【P57 课后习题6】请设计实验来探究纯碱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的适宜途径。
取不同浓度的盐酸与纯碱粉末反应,若产生CO2气泡的速率适中,则该浓度的盐酸与纯碱粉末反应是制取CO2的适宜浓度。
4. 【P75 科学探究】设计一个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
方案一:将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入到0.1mol/L的Na2CO3或NaHCO3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方案二:分别测量0.1mol/L 的CH3COONa、NaHCO3溶液的pH,若NaHCO3溶液的pH 大于CH3COONa,说明CH3COOH的酸性比碳酸强;5. 【P85 课后习题】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药片是用淀粉作为黏合材料压制而成的片剂,请设计实验来证明其中淀粉的存在。
取一片药片,用研钵研细,将少量粉末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加入几滴碘水,若溶液变成蓝色,证明药片中存在淀粉;6. 【P91思考与交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将海水中的Br-转变为Br2?向浓缩海水中通入Cl2,用空气将溶液中的Br2吹出后用SO2吸收富集,再加入Cl2氧化后蒸馏,即可得到Br2;7. 【P94 课后习题9】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将孔雀石粉粹后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过滤,请设计另一种方案从滤液中获取金属铜?方法一:向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干燥并灼烧,再用H2还原即可得到Cu 方法二:用石墨电极作阳极、铜电极作阴极电解滤液,也可得到金属铜8. 【P106 课后习题7】煤干馏会产生H2S等有害气体,请设计一种方案将H2S转化为硫磺。
将H2S气体用纯碱溶液吸收,H2S+Na2CO3=NaHS+ NaHCO3,向吸收液中加入H2O2(气体氧化剂也可)溶液氧化,过滤即可可得硫磺。
选修四:6个p21 探究温度对I-被O2氧化的影响;p23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p54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57 探究影响Fe3+水解的条件;p82 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p87 探究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选修四1. 【P21 科学探究】已知4H++4I-+O2=2I2+2H2O,现有1mol/LKI溶液、0.1mol/LH2SO4溶液和淀粉溶液,请设计实验探究出现蓝色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方案一:将1支试管置于冷水浴中,向试管中加入1mL 1mol/L KI溶液、2滴淀粉溶液,再迅速加入1mL 0.1mol/LH2SO4溶液,并同时用秒表记录试管中出现蓝色的时间。
再将另一支试管置于热水浴中进行相同的实验,并记录出现蓝色的时间。
若温度高时出现蓝色的时间短,说明温度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快,反之则慢。
方案二:在2支试管中加入1mL 1mol/L KI溶液、2滴淀粉溶液,将一支试管置于5℃的冰水浴中,另一支试管置于50℃的热水浴中,同时迅速向2支试管中加入1mL0.1mol/LH2SO4溶液,若温度高的试管中溶液先出现蓝色,说明温度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快,反之则慢。
选修五2. 【P42 科学探究】请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存在Br-?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1mol/L 的NaOH溶液,再滴入3滴溴乙烷,振荡,充分反应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酸化,加入几滴AgNO3溶液,若产生浅黄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存在Br-,反之则无。
3. 【P62 科学探究】请设计实验,探讨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以及不同温度下水解速率。
4. 【P80 科学探究】请设计实验,探讨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
在试管中加入2mL 10%的NaOH溶液,滴加5%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 10%的果糖溶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果糖具有还原性,反之则无。
5. 【P119 课后习题4】请设计高温热解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苯乙烯的实验方案。
将聚苯乙烯隔绝空气加强热,经150min热解,分馏,收集144-146°的馏分,即得到苯乙烯。
练习:1. 【2015全国卷26】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草酸为二元酸。
①向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L的草酸溶液,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②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两倍2. 请设计实验分离Fe(OH)3胶体中的NaCl?将混合体系装入半透膜中,再将半透膜浸入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更换蒸馏水重复实验,取最后一次实验中的蒸馏水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胶体中的NaCl已经分离完全;反之则继续进行渗析实验至检测时无白色沉淀产生。
3. 请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Cl—可以?将混合体系装入半透膜中,再将半透膜浸入蒸馏水,一段时间后,取少量浸入半透膜的蒸馏水于2支试管中,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l—透过了半透膜;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碘液,溶液没有变成蓝色,说明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4. 在溴水中加入镁粉,溴水褪色。
对于褪色的原因,有两位同学进行了分析:甲认为是溴溶于水后,溴和水发生了可逆反应:Br2+H2O==HBr+HBrO。
当向溴水中加入镁粉之后,则发生以下两种反应:Mg+2HBr =MgBr2+H2↑; Mg+2HBrO=Mg(BrO)2+H2↑。
由于上述反应的发生,使溴水中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溴水褪色。
乙认为,镁是活泼金属,在溴水中存在大量的溴,应该是溴与镁粉直接反应:Mg+Br2=MgBr2,而使溴水褪色。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方案一:取少量溴水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镁粉,立即观察现象,若短时间内有有大量气体产生,则甲的解释正确;若短时间内没有大量气体产生,则乙的解释正确。
方案二:取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镁粉,若溶液不褪色,说明镁不能直接与溴发生反应,甲的解释正确;若褪色,说明乙的解释正确。
5. 将0.2mol/L氨水逐滴加入到新制氯水中,恰好至氯水的黄绿色消失,请分析黄绿色消失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
溶液颜色消失的原因:一、Cl2与水反应生成2种酸,Cl2+H2OHCl+HClO,加入氨水后,中和了酸,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l2完全消耗,溶液的黄绿色消失;二、Cl2有强氧化性,与氨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l2完全消耗,溶液的黄绿色消失,3Cl2+2NH3=N2+6HCl,3HClO+2NH3=N2+3HCl+3H2O;取少量该新制氯水,用pH计检测该溶液的pH,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氨水至溶液的黄绿色恰好消失,再用pH计检测溶液的pH,若溶液的酸性增强,则溶液颜色消失的原因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若酸性减弱,则发生了中和反应。
6. 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加热至高温分解,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FeSO4的是否完全分解?将反应后的固体转移至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若产生特征蓝色沉淀,说明FeSO4没有完全分解,反之则分解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