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生态学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
2、生物与环境关系: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3、种群生态学:介绍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等。
4、群落生态学:介绍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特征等。
5、生态系统生态学: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等。
6、应用生态学:介绍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7、生态学前沿: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网络教学:通过网上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阅读、小组讨论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等方面。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9G33制定单位:艺术学院制定人(执笔人):舒洪岚审核人:周玉卿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2月 18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14年环境设计(景观设计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生态学”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生态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3、理解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4、掌握当前生态学的发展情况,掌握几种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手段【重点难点】1、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2、当前生态学的发展情况及几种重要研究手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教学内容】一、生态学的定义二、生态学研究历史三、生态学研究内容四、生态学一些重要分支学科简介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思考题】1. 生态学的定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生态学发展三个时期的主要区别。
3. 阐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生态学分支学科是如何划分的?第二章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15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分类及生态因子的特点;2、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3、掌握生物与光照、温度、水、大气、土壤的关系;4、理解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重点难点】1、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分类及生态因子的特点;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3、生物与光照、温度、水、大气、土壤、地形等因子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二、生态因子及其分类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一、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二、限制因子与生物耐受限度三、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四、适应组合五、辐射适应和趋同适应第三节光及其生态作用一、光的性质与组成二、影响光照的因素三、光的生态作用第四节温度及其生态作用一、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二、温度与动物生态类型三、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四、节律性变温对生物的影响五、极端温度与生物六、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第五节水及其生态作用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与存在形式二、水的特性及其生态作用三、水的理化性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四、植物对水的适应五、动物对水的适应第六节空气及其生态作用一、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二、大气污染与生物的关系三、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四、风与生物第七节土壤及其生态作用一、土壤质地结构对生物的影响二、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三、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思考题】1.名词:生态因子、生态环境、生态幅、大气污染、酸雨、环境2.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普通生态学实验 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120108008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 18
学分数: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与生态学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实验课程,为生物教育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具有野外生态调查能力,学会并具有进行野外植物群落调查能力,野外土壤大型动物调查能力,以及微型土壤动物的取样及分离能力;能够进行野外调查的数据处理及分析,并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解释结果,为独立开展生态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具有环境生态评价的野外调查能力。
本实验包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德,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生物群落的野外调查,能够制作调查中必需的表格,能够对获得的数据统计计算,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能够根据生态能够提出一些植物方面的问题,并设计一些实验解决问题;对一组实验数据具有分析能力,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采取综合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作业情况等50%。
2、考试成绩:50%
3、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生态学实验》简敏菲作者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
2《生态学实验》冯金朝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生态学实验》李铭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付必谦科学出版社2006。
生态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33010课程中文名称:普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Basic Ecology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总学时:36学时学分: 2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教育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理科生物科学专业基础限定性选修课程,也是理科学生学习和掌握生态学知识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使学生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生态学理论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1、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自然界的生命的兴趣;3、培养和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4、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普通生态学的理论课教学注意把具体的生态学知识融合到整体的生态思想和理论中,突出对学生系统观、动态观、时空尺度观等生态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1.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各个阶段的研究的中心内容。
2.理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普通生态学各个部分的构成与基本内容。
3.掌握: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本章主要介绍生态因子的作用原则与原理、光、温、水、气和土壤等关键生态因子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与调节。
1.了解: 环境因子的内容、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原则。
2.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方式3.理解:由于环境和生物复杂多样且相互作用,不同生物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适应原则和模式,其适应也是多种多样性的,生物多环境的适应最终是适应组合。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掌握生态因子类型与限制因子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种内与种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结构,群落波动、演替的动态及原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了解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1.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2. 生态学的定义3.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习题要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分支学科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第四节学习生态学的意义习题要点: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定义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难点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研究途径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1)了解学习生态学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理解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和最新发展趋势;(3)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即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1. 生物钟的概念及其类型2.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3. 环境因子的概念4. 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习题要点:生态学中环境、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概念的区别第二节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分析1.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 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3.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习题要点: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第三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2.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3. 水分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4. 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习题要点: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表现形式;举例说明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本章重点、难点:生物的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限制因子的作用以及生物对各种因子的适应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普通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7210082 课程学时:64 实验课程学分: 1 适用专业:生物大类开课学期: 4 实验学时:32 应做实验个数:8 所属实验室:植物二、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普通生态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配合普通生态学理论课教学开设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一些生态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供动手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受到科学精神、方法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实验课成为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微观与宏观、室内与室外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如何着手研究生态学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和研究提供条件。
三、考核形式及要求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有关内容的课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考核方式平时综合评定。
根据学生出勤情况(30%)、动手操作情况(20%)及实验报告(50%)的书写情况给予综合评定。
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娄安如,牛翠娟著、《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书:孙振钧著、《生态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章家恩主编、《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国庆喜著、《植物生态学实验实习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杨持主编、《生态学实验与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王伯荪等编、《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五、实验课内容2、各实验课授课内容实验一实验编号:07210082-1实验名称: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学时:4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类型:必做实验目的:1、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测定方法;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物学特性相关,加深对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动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课程属于生物科学领域,对于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动态;
3、掌握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学后果。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章节: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物种群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5、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6、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方面:
1、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
2、期中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
4、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大纲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本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
调整将在征求各方意见后进行,以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
《普通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BIOL002300 课程学分:1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36/36开课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实验室名称:普通生态学实验室一、课程概述(类似于本实验大纲的摘要,概述)“普通生态学实验”是“普通生态学”课程的配套课程,也是为生物学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更是一门创新性实践课程(课程性质)。
它通过展示、演示和实验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的核心知识、技术方法和经典研究,旨在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普通生态学基础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普通生态学的重要理论与现象以及知识创新过程,提高生态学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课程内容及目的,概述)。
本课程不仅可综合运用和提高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与技术,更是学习生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课程的必备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二、课程目标(相对较具体要求和目标,与上述有所区别)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1)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普通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掌握,将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具体化,从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特别是逆境生态学、种群增长及其影响因子、群落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内容(巩固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普通生态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实验方法和技能,为科研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取样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实验设计方法、野外调查和观察方法等(提高实验技能);3)使学生在生态学科研方法、流程、野外调查等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凝练研究课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程实验内容和要求(注:实验类型为以下类型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研究;5.其它。
)四、考核(1)实验操作参与度及表现占20%(2)实验报告及数据分析占30%(3)连续观察作业完成及素材积累情况占30%(4)考试占20%五、主要参考资料付必谦(主编). 2006. 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327页.娄安如, 牛翠娟(主编). 2014. 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5页. 孙振钧(主编). 2010. 生态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指导.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38页. 孙振钧,周东兴.2010. 生态学研究方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 272页.杨持(主编). 2003. 生态学实验与实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2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3月20日楚雄师范学院化生学院《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031106008课程中文名称:《普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Ecology课程性质:限选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开课学期:第3学期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课程简介:《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生态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上了解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人类面临的若干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热爱自然和环境保护意识;应用生态学理论和知识,分析思考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现在生态学这个术语已经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词,作为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是在很广泛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上进行研究的,并分别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景观等层次上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野外、实验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在当代,生态学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一门学科的层次上了,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思想,变成了人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渗透到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教材建议: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一)推荐教材: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李博主编,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二)推荐学生学习用书:1. 麦肯齐等著,孙儒泳等译,2000. 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普通生态学》是本科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为学习应用生态学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个体、种群、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论,掌握探究生物与环境复杂关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论。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第二节生态学的分支发展第三节生态学发展历史第四节生态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论第五节生态学研究举例第六节生态学展望第七节课程简介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第五节“生态学研究举例”,通过介绍代表性研究案例使学生感知生态学家做什么、如何做。
难点在于如何激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历史脉络。
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复杂性。
掌握研究生态学问题采取的主要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习题要点:介绍一个生态学网站。
第一章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第一节大气候与局部景观相互作用产生小气候第二节大多数生物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表现最适第三节大多数生物演化出通过调节体温来弥补环境温度的变化第四节大多数生物通过进入休眠期来躲避极端恶劣温度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生物对温度的各种适应方式;本章难点为解释清楚生物对极端温度的生理滞育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小气候概念、生物气候图组成、适温区概念、动植物体温平衡公式等;理解生物对温度适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生物对极端温度的主要适应方式。
习题要点:1)比较温度对恒温和变温动物的影响。
2)生物气候图的组成。
3)变温动物调整体温的方式。
第二章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掌握要点: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分类、陆生和水生生物调节体内水分的适应特征。
第一节水分沿浓度梯度渗透决定着生物获得水分的状况第二节陆地动、植物通过平衡水分得失来调节体内水分第三节海洋和淡水生物利用补偿机制来调节体内水分和盐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第一节“水分沿浓度梯度渗透决定着生物获得水分的状况”;难点是水生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盐分平衡的各种机制。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掌握生态因子类型与限制因子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种内与种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结构,群落波动、演替的动态及原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了解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1.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2.生态学的定义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习题要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分支学科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第四节学习生态学的意义习题要点: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定义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难点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研究途径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1)了解学习生态学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理解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和最新发展趋势;(3)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即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1.生物钟的概念及其类型2.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3.环境因子的概念4.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习题要点:生态学中环境、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概念的区别第二节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分析1.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习题要点: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第三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2.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3.水分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4.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习题要点: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表现形式;举例说明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本章重点、难点:生物的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限制因子的作用以及生物对各种因子的适应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432450 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学分/学时:2/32课程层次:全校文化素质教育修读类型:选修考核方式:期末考试80%,平时成绩20%。
开课学期:春季/秋季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教学目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世界上出现的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
本课程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各个层次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介绍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应用生态学内容,并对生态学各个研究方向的近代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教学中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 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概念,对现代生态学的新进展,新成就有基本了解。
2. 人类作用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学基本要求:系统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内容力求新颖;在课堂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对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介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方法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使学生了解学习生态学,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一节地球上的生命第二节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思考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2、试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生物的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使学生了解生物不能脱离其生存环境而生存,需要对异质性环境不断地去适应;反之,环境需要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
第一节生物种的概念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第三节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第四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思考题:1、简述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第三、四、五章是种群篇,种群是生态学各层次中最重要的的一个层次,它具有许多不同于个体的特征,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与环境变化相联系的生物变化都发生在这一层次,因此,它也是物种适应的单位。
本章重点介绍种群概念、基本特征及其种群的不同空间分布格局类型。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第二节种群的动态第三节种群的空间结构第四节种群调节思考题:1、什么是种群?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2、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几种类型?第四章种群生活史(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影响机制,并介绍不同种群的繁殖格局及繁殖对策。
第一节生活史概念第二节繁殖成效第三节繁殖格局第四节繁殖策略第五节性选择思考题:1、繁殖的几种基本方式?怎样理解各自的生态学意义?2、是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种内与种间关系(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种内和种间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理论,并介绍种群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中物种配置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种内关系第二节种间关系思考题: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2、什么是密度效应和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第六、七、八章是群落篇,生物群落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的必要理论基础,在土地利用、自然保护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群落的概念、组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第二节群落的种类组成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思考题: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3、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
第七章生物群落动态(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近些年来,群落的变化越来越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本章通过介绍群落动态变化,介绍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特征。
第一节群落变化的类型第二节群落演替的类型第三节群落顶级学说第四节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第五节控制群落的几种主要因素第六节两种不同的演替观思考题:1、简述群落群演替及其类型。
2、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第八章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2学时)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在本章中通过学习群落分类及排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介绍相关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多元分析的计算原理有个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利用现成的统计软件和多元分析软件来完成群落得分类和排序。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排序思考题:1、试述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系统与单位。
2、简述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的异同。
第九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九、十、十一章是生态系统篇,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发展趋势以及自我调节机制等。
生态系统研究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
在本章中重点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第三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第四节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第五节生态效率思考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2、什么是反馈机制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第十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本过程,在本章中重点了解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的能量流动,简要掌握生态系统简单的能流模型。
第一节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第三节生态系统的分解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第五节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第六节生态系统能流模型第七节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思考题:1、在生态系统发育的各阶段中,初级生产主要能量参数,即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2、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
3、自养生态系统和异养生态系统的区别有哪些?第十一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本过程,在本章中重点了解水、C、N等气体及其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因为这些物质的循环受到干扰受到干扰以后,将会对人类本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第二节水循环第三节气体型循环第四节沉积型循环第五节有毒有害物质循环思考题:1、气体性循环物质与沉积性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异同?2、与一般营养物质相比较,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特点?第十二章陆地生态系统(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本章中通过学习我国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更好地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并恢复以退化的生态系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森林生态系统第三节草地生态系统第四节荒漠生态系统思考题:1、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纬向地带性更替规律。
2、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经度地带性更替规律。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水域生态系统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和海洋水域,其中沼泽湿地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的栖息地。
在本章中重点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并通过实例讲解,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合理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第三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第四节海洋生态系统思考题:1、湿地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赤潮是什么?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危害?第十四章景观生态学系统(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层次,理解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关系,这是本章的关键。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最突出的包括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自然保护区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第二节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和理念第三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思考题:1、什么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主要方法有哪些?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讲述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几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问题的产生就在于人类无节制地索取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温室气体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一些列的环境问题。
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真正保证可持续发展略的实现,是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的原则。
第一节全球变化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思考题: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减缓的途径?2、简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十六章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2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介绍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和应用实例,强调应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评价和规划区域内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特征进行评价和预测,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生态风险评估第二节生态规划思考题:1、简述生态评估的特点及其种类。
2、生态规划的概念是什么?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李博主编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面向21世纪教材)2.参考书:[1]李博等编普通生态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2]孙儒泳等编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周纪纶等编植物种群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