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清式建筑做法

合集下载

清式营造则例

清式营造则例

清式营造则例《清式营造则例》此书为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工具书,由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撰写。

该书第一章“绪论”由林徽因执笔撰写。

此书于1934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

一中国建筑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继承演变,流布极广大的区域。

虽然在思想及生活上,中国曾多次受外来异族的影响,发生多少变异,而中国建筑直至成熟繁衍的后代,竟仍然保存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形成一个极特殊,极长寿,极体面的建筑系统。

故这统系建筑的特征,足以加以注意的,显然不单是其特殊的形式,而是产生这特殊形式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这结构法在这数千年中单纯顺序的演进。

所谓原始面目,即是我国所有建筑,由民舍以至宫殿,均由若干单个独立的建筑物集合而成;而这单个建筑物,由最古代简陋的胎形,到最近代穷奢极巧的殿宇,均始终保留着三个基本要素:台基部分,柱梁或木造部分,及屋顶部分。

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庄严美丽,迥然殊异于他系建筑,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自是屋顶部分。

但在技艺上,经过最艰巨的努力,最繁复的演变,登峰造极,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却是支承那屋顶的柱梁部分,也就是那全部木造的骨架。

这全部木造的结构法,也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关键所在。

中国木造结构方法,最主要的就在构架之应用。

北方有句通行的谚语,“墙倒房不塌”,正是这结构原则的一种表征。

其用法则在构屋程序中,先用木材构成架子作为骨干,然后加上墙壁,如皮肉之附在骨上,负重部分全赖木架;毫不借重墙壁;所有门窗装修部分绝不受限制,可尽量充满木架下空隙,墙壁部分则可无限制的减少。

这种结构法与欧洲古典派建筑的结构法,在演变的程序上,互异其倾向。

中国木构正统一贯享了三千多年的寿命,仍还健在。

希腊古代木构建筑则在纪元前十几世纪,已被石取代,由构架变成垒石,支重部分完全倚赖“荷重墙”。

墙既荷重,墙上开辟门窗处,因能减损荷重力量,遂受极大限制;门窗与墙在同建筑中乃成冲突原素。

中国建筑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与答案

一、画出下列各图:(每题5分,共10分)(1)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7页图5.3.2(2)清式六架卷棚与七架前后廊木构架剖面示意图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9页图9-2二、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叉柱造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3)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横向增“路”以扩大规#唤ㄖ目占涞燃吨刃蚍从沉朔饨桌碇刃虿⒛苈惆簿庸δ埽槐硐至搜险⒍俗⒛亍⒑托持馈?lt;/FONT>(4)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

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6)拙政园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197-199页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梁)。

(2)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3)在清式建筑做法中,1椽径等于(1.5)斗口。

(4)晋祠圣母殿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

(5)清式石栏干是先在台基或地面上置(地栿),再在上面立(栏板)、(望柱)和(柱头)。

(6)宋代歇山建筑有两种称谓:在殿阁称(九脊顶),非殿阁称(厦两头)。

(7)清称为翘,宋称为(华栱)。

清称为XXXXX斗,宋称为(交互斗)。

(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页。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111、174页。

(2)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8-59页。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在唐朝称(里坊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属于(雉 )门形制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属于(雉3. 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350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 楼阁)式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 )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5. 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花厅(花厅 ),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

厅堂内的轩,以(覆水 )椽构成6. “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中厅 )“阿以旺”是( 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中厅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北京明十三陵祾恩殿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 )和(北京明十三陵祾恩殿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 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登封嵩岳寺塔)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个等级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开宝寺)塔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叉柱)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暗层 )16. 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17. “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的是(外朝、治朝、内朝),五门指的是(皋、库、雉、应、路)18. “东西堂”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宫廷布局)制度19. “里坊制”解体于(宋),取而代之的是(厢坊制)20. 秦汉的陵体称(方上),到了(唐)开始盛行“应山为陵”21. 我国的石窟寺主要形制是(佛院寺)与(塔院寺)22. 从唐朝道宣年间的(《关中创立戎戒坛图经》)开始,中国佛寺渐变为以(佛殿)为中心。

24. 徽州民居最重要的特征除了马头墙外,还有建筑表面的(白粉饰面)和楼面的(雕饰)25. 我国琉璃瓦技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阿富汗)传入的。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着,《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着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构架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构架
第三章 清式木构架形式
第一节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第二节 斗栱 第三节 雀替 第四节 对木构架的评析
第一节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构架 2. 穿斗式构架 3. 二者的互补机制
1. 抬梁式构架(叠梁式)
课堂作业
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
体系,靠 来稳定建筑;穿斗式
构架是
体系,靠 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



名词解释:
柱 梁 檩 枋 坐斗 槽升子 横栱 斗口 雀替
画图题: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简单示意图
简答题:
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 方面 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斗栱的作用是什么 宋代的材分制和清代的斗口制的比较
宋、清时期栱的名称的对应关系


瓜栱—————瓜子栱
正心瓜拱——泥道栱
横栱 万栱—————慢栱
横栱

正心万拱——泥道慢拱

厢拱—————令栱
翘———————————————华栱
3. 栱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瓜拱:短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瓜拱 万栱:长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万拱 厢栱:最里、最外的
正心枋:落在柱轴线上,承檐檩 挑檐枋:承挑檐檩 井口枋:承井口式天花板 拽枋:除上述外其他枋
里拽 外拽
宋清时期枋的心枋——柱头枋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黄河流域上游利用黄土挖出横穴做居室,称之窑洞;东北和西南大森林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2.木架建筑优势: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a.木材越来越稀少;b.木架结构易遭火灾;c.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消耗量大。

3.我国木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成为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上再用木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的南方地区。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结构多用与北方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

4.(识图会画)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形式: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区别卷棚)、重檐。

5.工官是城市建造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自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称为“司空”。

隋代宇文恺------大兴城的规划;宋代李诫-----编修《营造法式》;明代蒯祥、徐杲-----明故宫。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推测,巢居是古代原始居住方式。

2.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

(干阑式)3.中U哦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建平县。

4.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鄩,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5.西周代表性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一座相当严谨的四合院式建筑,有两进院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6.春秋开始用转的历史。

7.石建筑------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石阙。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要点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要点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

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

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

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

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

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

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

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

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

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

属殿堂型构架。

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

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宋式铺作的分件分为:斗、栱、昂3类。 斗是斗形的木垫块,细分为栌斗、交互斗、齐心斗、散斗; 栱是弓形的短木,分为前后向的华栱和左右向的横栱,横 栱又按所处位置,细分为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 昂是斜木,分为下昂、上昂.
·支摘窗
多用于住宅,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内亦 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 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 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一、柱
类型: ·按结构所处的部位: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 等。此外,又有都柱、倚柱、排叉柱、塔心柱、望柱等。 ·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 ·外观: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束莲 柱、盘龙柱等。 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在《营造法式》中已有规 定:“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径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 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 举势定其长短,以下檐柱为则。”
·窗(槛窗、支摘窗)
(一)构成 框槛:上槛、中槛、下槛 槅扇、横披。 (1)槅扇、槛窗式:多用在较大或较为重要的建筑上。 (2)槅扇、支摘窗式:多用在住宅和较为次要的建筑上。 ·槅扇 可做对外的门,窗,也可内部的隔断。 槅扇由棂心、绦环板、裙板、边挺、抹头组成。 1.充分适应开间的宽窄变化(显调、微调); 2.适应高矮的变化。 槅扇的高低由抹头和绦环板的数量来调节。

P298:
大式做法与小式做法的区别:

中国建筑史_名词解释_部分

中国建筑史_名词解释_部分

中建史专着《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涂,道路。

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营造法式》:李诫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刊印的古典建筑法规性专着,作为宫室、坛庙、官署、府第工程的预算、计工料之用。

《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学。

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本书出版于1634年。

全书共分三卷。

一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

二卷:栏杆(图示多)。

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

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

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

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

其造园构思,一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鲁班经》:原名《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一本民间匠师的业务用书。

全书有图一卷,文三卷。

介绍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建造房屋的工序。

选择吉日的方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一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清式营造则例》:是梁思成研究中国清代建筑的专着。

书中详述了清代宫式建筑的平面布局、斗栱形制、大木构架、台基墙壁、屋顶、装修、彩画等的做法及其构件名称、权衡和功用,并附《清式营造辞解》、《各件权衡尺寸表》和《清式营造则例图版》。

工官宇文恺: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

精熟历代和多种工艺技能,官至工部尚书。

主持兴建了隋东西两大都,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太和殿平面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太和殿立面
太和殿立面
北京故宫太和殿内景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坛庙 “坛”,古指平地上以土堆起的高台,是神之场所。《礼记·祭法》 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筑台而祭是显示隆重和神圣。 “庙”是古代祭祀祖宗和土地的建筑。 北京天坛是坛庙的代表作。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一 个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在内的建筑群。天坛的主题是“崇 天”。建筑群面积比紫禁城大几倍,密度却小很多,且大都掩映在苍 松翠柏之下。这无非是让进入坛区之人,感到离尘世已远,距天神已 近。祈年殿是天坛的重要建筑,平面呈圆形,寓有“天圆”之意。它 作为祈谷丰收的场所,多处使用与农业节历有关的数字,如用12根 外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用12根内柱,象征一年12个月;用 内外共24根柱子,象征一年24个节气;用4根“龙金柱”代表一年四 季。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一颗印”住宅剖视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住宅 2北京四合院 这是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北京四合院有大有小, 最小的只有一个院。典型的四合院平面为正方形,四周建房,以 房之后墙为院墙。正房坐北朝南,尺度最大,地位最显。左右为 东西两厢,正房与厢房间的庭院是交通、绿化用地和家人活动场 所。庭院南端正中有垂花门,出垂花门为一东西向狭长小院,其 南的房子称“倒座”,是客房、男佣住房和堆放杂物的地方。院 子的大门开在东南角,在明清人看来,此乃吉利的方向。
第六章 明清时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绪论1.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2.我国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的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两两者的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适用这二者。

3.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4.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6.P7图,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7.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8.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9.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的顺从环境,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进行改造 4.心理补偿,利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

中国建筑史题库答案

中国建筑史题库答案

绘图题1.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12边形、15层,高40米)2.九开间重檐歇山屋顶的宫殿的正立面和轴测图3.现存故宫太和殿的正立面图(包括建筑台基)4.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平面和正立面、当心间剖面(面阔7间,进深8架椽九檩)5.晋祠圣母殿平面和当心间剖面、正立面(面阔7间的重檐,殿身5间)6.应县木塔平面和剖面7.北京天坛总平面图(须标出主要殿宇名称)8.明清北京城总平面简图9.清式抬梁式七架无廊结构示意图、七架前后廊结构示意图10.营造法式规定殿堂进深八椽的屋面举折做法剖面示意图11.天坛祈年殿立面图(包括建筑台基)12.双杪双下昂斗拱剖面图(侧视图,仅画出外檐部分即可)13.汉高颐阙西阙正立面图14.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剖面(面阔5间,进深4间8 )15.广胜下寺平面剖面选择题1.《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2.清代斗拱一般不再用于:()A装饰B结构C度量D象征3.如果用宋代殿阁地盘图来描述明清故宫太和殿的平面形制,应该属于:()A金厢斗底槽B单槽C双槽D分心槽4.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的作者:()A李渔B计成C张南恒D戈裕良5.平闇天花主要用于那个朝代:()A唐辽B宋元C明代D清代6.《营造法式》中规定材等分为几等:()A六等B八等C九等D十一等7.北宋“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景象是哪个城市:()A临安B汴梁C长安D洛阳8.佛光寺大殿的平面形式是:金厢斗底槽9.北京城的内城城门名称是:()正阳门10.嵩岳寺塔平面轮廓形状为:()正十二边形11.下面哪一个不是单层塔:()嵩岳寺塔(15层)12.出三跳的斗拱在宋代称为六铺作,出四跳的斗拱称为七铺作13.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的下一句为:()当其无有室之用14.隋大兴城的规划设计者为:()A宇文凯15.北京故宫天安门前院落的形状为:()A凹字形B工字型C“L型”D“T字形”16.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中规定大木建筑斗口分为几等:()A八等B九等C十一等D十三等17.下面哪种不是我国传统木构架结构体系:()C穴居式18.“斗拱宏大,出檐深远”形容的是哪个朝代木构殿堂的风格:()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19.歇山式屋顶又称为:()九脊殿20.下面哪本书是成书与元明之际的民间建筑书籍:()A营造法式B营造法原C鲁班经匠家镜D喻浩所著木经21.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22.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23.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24.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25.图示斗拱称为:()A四铺作B五铺作C六铺作D七铺作26.抄手游廊出现在哪种民居中:(北京四合院)27.三间四耳一颗印是哪里的民居:(云南一颗印民居)28.“三堂两横”是哪地民居平面布局方式:(福建五凤楼)29.唐代木构中普拍枋与阑额的关系是:()A宽于闹额B等于闹额C窄于阑额D无普拍枋30.“五山屏风墙”、“观音兜”是什么构件()。

中国建筑史-16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清式营造则例)

中国建筑史-16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清式营造则例)
以使角椽随之翘起;
翼角檐椽的布置(立面)
翼角檐椽的布置
翼 角 檐 椽 的 布 置
北 方 的 翼 角
⒉南方建筑檐角起翘大,轻盈灵巧, 形如飞翅:有两种作法:
⑴.水戗发戗:屋面檐口平直,檐 角不起翘,只将戗脊的下端做成向上 的曲线翘头,形似而构造简化.
水戗发戗的效果
⑵.嫩戗发戗:仔角梁(嫩戗)以 120──130度的交角座于老角梁 (老戗)上,两梁之间用菱角木、 箴木、扁担木联结,起翘很大。
下廊 出 深 面阔(宽)
面阔(宽)
面阔(宽)
面阔(宽)
廊 面阔(宽) 深
下 出


通面阔(宽)
廊深
通进 进深 深
廊子
梢 间
廊深
檐柱
廊子
金柱







间 廊子
廊子
平面
檐墙
檐柱
檐墙
角柱
山墙 山柱
隔 断金 墙柱
扇面墙 中柱
山墙 山柱
廊墙 槛墙
檐柱
檐柱
清式墙柱位别图
角柱 槛墙
⒈平面的柱有五种:中国建筑中的主要
常用数据如下表:
檩 数 飞檐 檐步架 下金步架 中金步架 上金步架 脊步架 (小式)
5檩 三五举 五举 七举
(大式)
7檩 三五举 五举 七举 九举 9檩 三五举 五举 六五举 七五举 九举 11檩 三五举 五举 六举 六五举 七五举 九举
注:脊步另加平水; 平水高度:大式4斗口; 小式檩径减一寸。
柱头科挑尖梁头
平身科耍头
鼻子
耳 腰 底
④.〖柱头科 坐斗(大斗)〗: 整攒斗栱最下 层,在翘与栱 之下的斗形木 块。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ppt课件
室内斗栱多用品字斗栱,两端出跳对称,均用翘而不用昂,仅 耍头后尾作麻叶头。 溜金斗栱多用于宫殿、庙宇的砌上明造屋宇,外跳和一般平身科相 同,内跳用斜上的菊花头、六分头和秤杆等,后尾搭在金柱内额上, 与外跳构件不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称为落金做法。
另一种后尾下无承托,而支撑于金桁下,称为挑金做法。
②间架:5-11开间 3-5间
③斗拱 可有可无 无斗拱
构架 有飞椽 无飞椽
无周围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一、柱
类型: ·按结构所处的部位: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
等。此外,又有都柱、倚柱、排叉柱、塔心柱、望柱等。 ·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 ·外观: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束莲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 托斗拱的构件。后来逐渐变高变窄,至明、清,其宽度已窄 于额枋。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雀替(宋称绰幕枋): 置于梁枋下雨柱相交的短木, 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雀替的作用: 1.增加挤压面 2.减少净跨 3.改善节点构造 4.取得艺术上的过渡。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梁(宋称梁或栿) 按它在构架中的部位,可分为单步梁(又称抱
头梁)、双步梁(宋称乳栿)、三架梁(平梁)、 五架梁(四椽栿)、七架梁(六椽栿)、顺梁、扒 梁、角梁(阳马)等。 宋梁栿的名称是按它所承受的椽数来定的,而清代 则按其上所承的桁或椽数来命名。
挑尖梁(大式做法,有斗栱):檐柱和老檐柱 之间的短梁称为挑尖梁。作用:加强廊子的结构。
抱头梁(无斗栱)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n 架梁——n-1 步架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建筑的多样性:南方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2建筑的主流:木构承重建筑——优点: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陷:a木材稀少b易发生火灾c用量大d难以满足大空间需求0.2 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木构件:(或称“串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构架用料小,柱子排列密,用于空间尺度不大的室内特点:a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b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c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2抬梁式木构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可采用跨度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特点:a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梁总数可达3-5根)b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我国北方屋面设保温层(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3斗拱:定义:主要由斗、拱、昂构成。

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

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命名: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拱”,江南称“牌科”分类: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角柱上的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作用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前重结构,明清以后重装饰。

(注意斗拱的命名)4其他:叉手:台基:柱础:0.3 单体建筑的构成1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结构的暴露:a表现木材力学的性b改善木材通风条件c便于及时维修有机: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另一个特点: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性2屋顶的命名和识图0.4 建筑群的组合1庭院:概念: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

第五章宗教建筑1佛教东汉初期来到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上累金盘,下为重楼”(解释)2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佛塔:东汉洛阳我国首座佛寺白马寺,北魏洛阳的永宁寺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木构件建筑是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佛光寺大殿3山西五台佛光寺:位于台南豆村东北约5km的佛光山腰。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

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

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檐柱有侧角及生起。

4斗拱中之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

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

补间铺作很简洁,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而是在柱头枋上立短柱,柱上内、外出双抄。

5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栿和天花上的草栿6 河北正定隆兴寺,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面阔长七间,进深也是七间。

重檐歇山殿顶,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

转轮藏殿,将中列内柱向两侧移动,使与檐柱组成六角形平面。

这种改变柱子位置的方式,在宋,金常用,移柱造。

上下层柱交接采用插柱造,平座檐柱与下层檐柱交接采用缠柱造。

7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面阔三间,平面有中柱一列,如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分心槽”。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平面为“金厢斗底槽”。

8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四阿顶。

平面用减柱造。

9 佛塔: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小乘佛教的佛塔楼阁式塔:是仿中国传统多层木构架建筑的。

如汉末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是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之木塔。

塔身平面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4层),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m的土坯墙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体平直,仅在上端作圆角小卷杀。南方建 筑梁架上的童柱,则常作成断面不等的竣杀, 形似如长形瓜叫瓜柱。
檐柱一般无侧脚和升起。 金柱又称老檐柱,高架随举架。
重檐金柱或內檐金柱,柱高等于檐柱高加檐柱斗栱 高再加重檐高。
中柱高随举架; 童柱高随梁架。
柱头上直接放置梁架或大斗时,上端须开馒头榫。 柱脚做管脚榫插入柱础,童柱下要做双榫。
建筑主要尺寸的决定
1)建筑平面 大式建筑首先要根据建筑的类型来选择斗栱
的大小和出跳多少。 由于每攒尖斗栱宽度为十一斗口,斗栱挑出
每跳为三斗口,所以可以计算出建筑的各间 面阔和断面进深。 小式建筑先定明间面阔。
2)建筑高度 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
台基高度为由地面到阶条石上皮,清式做法 中称为台明高。
石作与瓦作
台基 建筑的通面阔和通进深尺寸决定后,再加下
檐出,即可得到台基的平面尺寸。 普通台基高度,基内填土夯实,柱、墙及土
衬石下作灰土基础或碎石基础。角部立角柱 石,其间砌砖或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再盖 阶条石。 柱基础上砌砖磉墩,再枋附鼓镜的柱顶石。
在面积较大的建筑中,室内底面往往不易平 整,所以常在依柱网将地基划分为若干区, 砌以拦土墙,再填土夯实。
斗栱
外檐斗栱外出翘、昂、耍头;内出翘、菊花 头、六分头、麻叶头。
室内斗栱多用品字斗栱,两端出跳对称,均 用翘而不用昂,仅耍头后尾作麻叶头。
溜金斗栱多用于宫殿、庙宇的砌上明造屋宇, 外跳和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的菊花 头、六分头和秤杆等,后尾搭在金柱内额上, 与外跳构件不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称为落金做法。
地面铺砖,称为墁地,可用条砖或方砖。铺 时依柱中轴线向两侧砌放,但明间中心线应 对砖心或砖缝。讲究的用磨砖对缝,使砖缝 极细。胶合料用细石灰灰浆。
高级台基用须弥座,内填碎石及土,外包条 石。一般只用一层,特殊隆重的可用3层。
清代官式须弥座按比例分为51份,自上而下, 由上枋(9份)、皮条线(1份)、上枭(6 份)、皮线条(1份)、束腰(8份)、皮条 线(1份)、下枭(6份)、皮条线(1份)、 下枋(8份)、圭脚(10份)组成。
2)抱头梁
小式大木抱头梁长为廊步加二檩径。
大式有斗栱的称挑尖梁,长度为廊步加正心 檩至挑檐檩间距离,再加挑檐檩至梁尖的六 斗口和梁尾插入金柱的榫长。
3)角梁
大式老角梁的断面高四、五斗口,宽三斗口。
梁的长度可按老角梁头至挑檐檩、挑檐桁至 正心桁、正心桁至金桁间距离及后尾四段水 平投影长度之和,再求实际斜长。
小式角梁起翘高度一般为四椽径或六斗口。
在仔角梁底与挑檐桁上枕头木相交处,两侧 各开一凹槽,斜上至金桁背,以容纳翼角椽 尾。
南方做法以苏州一带的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 两种形式为代表。
戗是建筑的戗脊,发戗就是起翘。
水戗发戗的特点:
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 角处向上反翘。
它在构造上比较简单。
嫩戗发戗的特点:
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 大起翘。

枋为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断面及尺度常相 差较大。
1)额枋
转角处的大额枋称为搭角大额枋,因伸出柱 外,所以较正身大额枋长一搭角榫及霸王拳。
2)平板枋
平板枋与大额枋间用暗销连固。转角处出头, 长与大额枋的霸王拳平齐。
屏风山墙形如阶梯,中央最高,以对称形式 逐阶向两侧低下,墙头多用两坡顶与甘蔗脊。
外观以单数的五山式样为多,或呈三山、七 山,但也有用偶数或不对称样式。
悬山建筑有时不将山墙砌到山尖,而是沿着 山面屋架的梁下皮和柱中线作阶梯形转折, 墙的上缘则砌作斜面,这种形式称为五花山 墙。
在屋架的梁上皮至屋檐间再钉以象眼板,板 面多成红色。
另一种后尾下无承托,而支撑于金桁下,称 为挑金做法。

梁是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 顶端或其他梁枋上。
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角梁、抹角梁、递 角梁、顺梁、扒梁、采步金梁等。
1)大梁
其大小、长短常依梁上所承之檩数为准。长 度为其上总步架长的和再加二个檩径。
南方苏州地区建筑的大梁分为扁作和圆作, 断面尺寸按围长计算。
2)檐墙
由地面直抵檐下。多用于庑殿和歇山建筑的 外墙,悬山与硬山建筑一般只用于后檐,用 于前檐的不多。
若墙上露出梁头或斗栱,则将墙的上端作成 斜面或曲线形,称为签肩。
其下再作拔檐线脚一道。若不露名,则在墙 头砌叠涩、菱角牙子等,直达瓦下,这种做 法称为封护檐。
屋面瓦作
1)小瓦 又称为蝴蝶瓦,是应用最广的屋面覆材。 可应用于底瓦、盖瓦、屋脊或构成装饰。 优点:生产简易、重量轻与灵活性。
普通台基高等于檐柱高的15/ 100。
屋身高度在大式建筑中,包括柱础、柱身和 斗栱的总高。
屋身高度在小式建筑中,柱高为明间宽的4/5 或柱径的十一倍,柱下若用鼓镜柱础,其高 为1/5檐柱径。
屋顶高(檐口下至正脊上皮)实际是根据各 步架举高与屋脊形式等决定。
举架
这种建筑在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 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从而呈凹曲面,以利 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这样形成中国古代建 筑独有的风貌。
中国建筑史
清式建筑做法
本章要点 大木作 石作与瓦作 小木作 彩画作
大木作
概说 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
柱、梁、枋、檩、斗栱等。
清式大木做法可分: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
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标准。 大木小式建筑用于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

1)山墙 山墙位于建筑两端,除硬山建筑外,止于檐
下。硬山山墙之立面可分为裙肩、上身和山 尖三部。 有的山墙超出屋面很多,起着装饰和封火作 用,南方常见的有观音兜和屏风山墙。
观音兜自金檩起即逐渐升出屋面,外形呈较 高耸之曲线,并以叠瓦顺墙头作脊。
也有自檐口高起而整个曲线较缓和的,俗称 猫拱背。
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柱外伸出四椽 四档或1/3檐柱高的做法。
如屋面荷载较大,可将檩下垫板同时伸出, 称为燕尾枋;
山面的搏风板用来遮护檩头并起装饰作用, 表面涂朱红或栗壳色油漆。在山尖处有的用 悬鱼作装饰,并在檩头部位钉以铜钉。

柱为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 经此传至基础。
依部位可分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等。 清代檐柱、金柱、中柱等的断面大多为圆形,
表面饰以卷草、莲瓣、联珠、如意头等。
一般用青灰石,高级的用白石雕成。
踏步
常见的是垂步踏步,一般都布置在明间的阶 下,且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
垂带石尺寸同阶条石,侧面之三角形象眼出, 以砖、石平砌,或置立放之陡板石。
隆重的在二踏道间设御路。它是一块长度与 垂带相构表面施油漆彩画,既保护了木材,又起 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清代彩画的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 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 故名,俗称“苏州片”。
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 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
旋子彩画
歇山顶收山
收进距离依立面要求和山面结构而定,一般山柱中 心线距山花板外皮一檩径。距采步金梁一步架。
在结构上用增加扒梁和采步金梁来解决。 承采步金的短梁,若后端插在金柱上,叫顺梁; 后端架在五架梁或七架梁上的称为扒梁; 置于角部其位置与角梁相垂直的叫抹角梁; 与角梁同方向的叫递角梁。
悬山顶挑山
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 瓣,即所谓旋子。
旋子彩画按用金多寡及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金 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 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 五墨、雄黄玉等几种。
栏杆
清式石栏杆的特点: 1、二望柱间只用一块栏板; 2、栏板都采用单勾阑形式; 3、望柱头的变化很多,柱身相对缩短; 4、栏杆结束处大多用抱鼓石,该石比例较前代为
长,少数也使用戗兽的; 5、栏板用整石凿成,以榫嵌插在望柱和地内; 6、栏板装饰极少用人物或写生花,大多素平或仅
刻简单的海棠纹。
2)筒板瓦 按质地可分为陶质和琉璃两种。 多用于宫殿、官署、庙宇等高级建筑。
小木作
大门 最常见的是板门。 由于结构和构造上的需要,门扇周围需用横
槛及抱框。在门洞过大的情况下,还要在抱 框内增加中槛及门框。
支摘窗
亦称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 下之窗。其内亦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 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下部安装 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 步步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 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