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五章 透镜 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二、概念的复习一三、课堂练习一2、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光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1)、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透镜有两种(2)、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并小结一下:(分组,讨论,回答)课堂练习一: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学生总结:透镜及其应用1、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4、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规律。
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二课堂练习二:1、(2005年莆田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2、(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3 (2005吉林省)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小组讨论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师多媒体演示并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练习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透镜概念、种类及其实际应用。
2、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
光路图。
学习难点: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本章考点分析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
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
(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5)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梳理基础知识认真阅读读物理八年级上册第89-96页完成下列题目。
一、透镜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凸透镜:、的透镜,如:视镜片,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的透镜,如:视镜片;2、基本概念: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线,用CC表示;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6、照相机:镜头是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焦距,成的是、的像;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成的是、的实像;放大镜:放大镜是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的像;注:要比物体更大;二、合作探究1、小明用焦距为l0 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ppt课件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装置: (2)安装调节:安装凸透镜与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居 在凸凸透镜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凸透镜中心、 同一高度 光屏中心、烛焰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光屏的中央 使像成在 。 (3)过程:将蜡烛从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逐渐向透镜 靠近,同时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变化情况。
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 物距 像距 关系 物距u 像距v 正倒 投影仪 放大镜
u>2f f<v<2f (v<u)
倒立 ________
f<u<2f v>2f (v>u)
倒立 ________
u<f
物像同侧(v>u) 正立
成像 性质
缩放 虚实
缩小 实像
放大 实像
放大 虚像
照相机 目的 原理 实际 操作 照完全身像 后照半身像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物体和相机 不动时,镜头 前 伸 向______ 通过镜头的 前后伸缩使胶 片上的像清晰
近视眼
只看清 的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 能力太强,像成在 视网膜前方
远视眼
只看清 的物体 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强,像成在 视网膜后方
矫正
配戴凹透镜
配戴凸透镜
例题3、(2013雅安)在图13 所示的四幅小图中, 正确表示 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图, 其矫正做法是____图。
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远视眼的成 因是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 方。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近视眼的成因是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 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由题意可知:正确表 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B图,其矫正做法正确的是D图。 故答案为:B;D。 点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是中考 的热点,一定要掌握住、理解透。
2014年中考物理练习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含13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1.(2013•海南)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1.C.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A错;过焦点的入射光线,对凹透镜不是特殊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更远离主光轴,不应该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故B错误.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故C正确.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2.(2013•黑龙江)在下列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 B C D2.A.解析: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D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3.(2013•西宁)我国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3.C.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⑤.4.(2013•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4.D.解析: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2013•广州)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5.B.解析: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像是实像,要使像成放大的,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凸透镜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同时向右移动光屏.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如图位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时,凸透镜向左远离光屏时,使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2013•常州)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6.C.解析:探测器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照相机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如图,像逐渐变小,说明小行星和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和像的距离逐渐变小.7.(2013•乐山)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7.D.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项D正确.8.(2013•雅安)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8.B.解析: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9.(2013•湘西州)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9.D.解析: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故ABC正确;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故D错误.10.(2013•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图象;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10.AC.解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50cm﹣30cm=20cm;像距=65cm﹣50cm=15cm.由上分析得:20cm>2f f<15cm<2f解得:7.5cm<f<10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时,物距=50cm﹣40cm=10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1.(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11.C.解析: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且此时的物距与像距之和大于四倍焦距.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此时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综上分析,不可能发生的只有C.12.(2013•绥化)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12.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选项错误.B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选项正确.C放大镜是应用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选项错误.D投影仪是应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镜头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选项错误.13.(2013•南宁)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它的焦距是cm.13.会聚;10.解析: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40cm﹣30cm=10cm.14.(2013•台州)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过程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1)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相当于一个透镜;(2)行人一听到语音提示立即退回,这种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14.凸;条件反射.解析:(1)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行人一听到语音提示立即退回,这种听到声音作出的反应是条件反射.15.(2013•黄冈)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的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15.缩小;实;不会.解析:此装置的摄像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由于人眼看不到红外线,因此此装置的使用不会影响观众的观看.16.(2013·山东菏泽)如图10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透镜及应用》单元复习导学案

作
业
设
置
单元测试卷
教
学
反
思
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已失去了新鲜感,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采用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自己总结规律,对习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己解决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要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归纳,巩固提高.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突破“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重点和难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经验告诉我们,对于相同背景的识记材料,通过听教师讲一遍掌握30%,自己写一遍可掌握70%,而经过讨论自己说出来能掌握90%。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勇于表现。讨论甚至争议是学生最投入,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交流益于学生合作学习,实现优生帮差生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0.如图所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5、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7、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的组合使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f<u<2f
u<f
照相机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2(无解答)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应用。
光路图。
本章考点分析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
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
(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5)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梳理基础知识认真阅读读物理八年级上册第97-106页完成下列题目。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器材:、、、(带刻度尺)2: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又叫“三心等高”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口诀:一焦分、二焦分;虚像,实像;越近焦点越。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二、眼睛与眼镜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2:近视眼与矫正: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长,因此远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需戴透镜调节;3:远视眼与矫正: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短,因此近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戴透镜调节;三: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镜,成放大的像;二、合作探究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一小组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
2014年物理九年级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2014年物理九年级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物理九年级透镜及其应用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三考试网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二、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三、复习内容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过程(1)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例题1:1、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2、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3、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4、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例2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docx

5、1透镜【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
3、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4、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和动手实验操作,能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学习过程】:①创设情景问题引入: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
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②潜能开发自主探究:—.透镜1.透镜的分类(1)观察课本P60的图3.1-1,图中列出的6种透镜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按结构分成两类,一类是,特点是,另一类是,特点是 O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活动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①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你会发现什么?透过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透过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②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凹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凹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请同学们谈一谈:①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②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二. 焦点与焦距透镜的相关名词:①光心:叫光心②主光轴:叫主光轴③焦点:叫焦点④焦距:叫焦距〈活动2>①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各种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找出成像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3.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知道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了解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知识梳理
1、有关透镜的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_______________。
焦点(F):凸透镜能使_______________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_____到凸透镜_____的距离。
2、典型光路
3、透镜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简记: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①u=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②u=2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③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_____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__像。
④成实像时:
物近像像。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三、考点提升
考点一透镜作图:
例题1(2013•沈阳)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平面镜,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先后经凸透镜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平面镜前的人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束好像是从平面镜后的P点射出(P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请你找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完成光线α的光路图。
考点二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例题2(2013沈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还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适当凸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2)在(1)的基础上,若元件位置都保持不变,换用一个口径相同但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为了还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光学元件是.(3)在(1)的基础上,若将一个不透明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另一侧的光屏上还能得到完整的像吗?(选填“能”或“不能”).
考点三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
例题3(2013湖北省宜昌市)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下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
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0.05mm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四、课堂巩固:
1、(2013•永州)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2013龙岩)下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3、(2013阜新)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4、(2013威海)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
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5、(2013广州)下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
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6、(2013达州)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安装了摄像头,该装置的
光学系统主要是凸透镜,通过该装置能记录车辆及行人、的实像。
7、(2013年中考呼和浩特)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
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根据上
文:
(l)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A.O到10厘米 B.10到25厘米
C.25厘米到极远处 D.10厘米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白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而放一个如上图(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8、(2013营口)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9、(2013年上海市)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下图所示。
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高度。
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
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
10、(江西省2013年)【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
(2)如图17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井在同一直线上。
其中说法正确(填序号)。
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
5 30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分析与论证】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2)如下图所示,光屏应移至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观察(填“左”或“右”)。
4)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