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共3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
第23页/共43页
h珊瑚研究
第24页/共43页
珊瑚研究
珊瑚作为海洋环境的信息载体,具有高分辨率、记录连续完整、体系封闭好、代用指标多、易于定年等特点,有效记录了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分辨率可达月。
主要指标:微量元素、同位素
第25页/共43页
i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
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包括考古遗址、遗物和遗迹等各种考古发掘物,以及官方史书、地方志、农书、宗教案卷、航海日志、文学作品等各种文献记载。
第21页/共43页













湖泊沉积记录




f湖泊沉积
第22页/共43页
f湖泊沉积
湖泊沉积连续性好、分辨率高, 可以重建不同时间尺度(从百万年到近现代)的古气候环境。
近现代的沉积物(100-102年)提取
过去102-103年的沉积岩芯提取
过去103-104年的沉积岩芯提取
深钻岩芯(105-106年)提取
主要天然环境档案的特征
第6页/共43页
a海洋沉积及深海沉积的氧同位素纪录
第7页/共43页
b黄土与古土壤
原理:黄土和古土壤层的交互出现是风尘堆积作用和成土作用 两种对立的过程彼此消长的结果。风尘堆积作用>成土作用 形成黄土层成土作用>风尘堆积作用 形成古土壤层 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变化是第四季冰期—间冰期环境周期变化的反应,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 1.1基本假设 1.2环境属性信息 1.3空间和时间位置信息 1.4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步骤第二节 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 2.1观测的主要内容 2.2观测的技术手段第三节 全球变化的模拟

1.3-地球的演化过程PPT课件

1.3-地球的演化过程PPT课件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 剧烈,形成 ②生物演化:
劳 冈亚 瓦纳古陆 古和陆。
海西运动
早古生代 动物 海洋 无脊椎 动物
(三叶虫、珊瑚、鹦鹉螺等)
晚古生代 脊椎 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植物
蕨类 植物繁盛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 期。形成森林 .
裸子植物出现
16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生物界呈现现代面貌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
③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__温__暖__期。
.
30
喜马拉雅运动
.
31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 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 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1.海陆的演变:
(1)地球形成,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 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
34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和氨,缺少氧气。
.
27
恐龙灭绝——最突出的生物事件
在白垩纪末,大量生物突然死亡,恐龙、菊石、箭石全部绝灭,
珊瑚、海百合、有孔虫、双壳类及超微生物等门类的许多用或科目绝 灭。对生物绝灭的原因,人们一直在进行探索,曾提出过种种假说。 有的学者强调地球自身的原因,认为气候变冷、火山活动、地磁极性 反转等,会导致生物大量绝灭;有的学者则强调生物进化的原因,认 为哺乳动物对恐龙蛋和幼仔的掳食、疾病蔓延、恐龙特化及裸子植物 衰减等,都可能导致过于挑食、不善保护蛋和仔的恐龙灭亡。另一些 学者则认为,地球以外宇宙环境的变化才是生物绝灭的根本原因,如 超新星爆发、太阳耀斑爆发、小行星撞击等。

宜秀区人社2020年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测试题]100分通过

宜秀区人社2020年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测试题]100分通过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1、亚特兰大的产业领域有四个特点:洗你胃、洗你脑、让你睡、生产杀人武器。

其中,( B )表明是洗你脑。

A、将假日酒店集团总部设在亚特兰大B、通过CNN向世界人民输出美国价值观C、向全世界生产一些攻击性的武器装备D、通过可乐改变全世界人民的饮食文化2、( D )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A、能源基础设施B、信息基础设施C、融合基础设施3、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应坚持全链条谋划、分层分类立体布局。

以下不属于实现这一布局所需考虑的方面的是(B)。

A. 强化顶层设计B. 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C. 加强主题培育D. 完善和健全运行机制4、从全球能源供给格局来看,除了欧佩克、俄罗斯等传统能源出口大国以外,(A)将成为全球能源新的供应国家。

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我国5、( B )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

A、能源基础设施B、信息基础设施C、融合基础设施D、创新基础设施6、亚特兰大的产业领域有四个特点:洗你胃、洗你脑、让你睡、生产杀人武。

其器中,(B)表明是洗你脑。

A. 将假日酒店集团总部设在亚特兰大B. 通过CNN向世界人民输出美国价值观C. 向全世界生产一些攻击性的武器装备D. 通过可乐改变全世界人民的饮食文化7、本店、店长可以提供哪些服务(ABCDE)。

【多选题】A、设计汇报型PPT、公开课课件PPT。

B、公文写作、汇报写作、总结写作。

加C、开展excel技术培训特长班。

好D、【挑战答题】最新题库,一直在更新。

友E、yang业务服务mao合作2233F、将E选项上面汉字删除宜秀区人社2020年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测试题]100分通过(2020年人社公需科目—测试题)申明:这是笔者花了4.2小时整理出来的,请大家尊重劳动成果,下载使用,谢谢8、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的重点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其特点是( A)。

表格形式归纳世界各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表格形式归纳世界各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世界地理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海陆散布海陆散布特色: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占北半球总面积2/5②各大陆的形状多半是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③除南极大陆外,其余大陆南北成对散布④大陆东部边沿均有岛屿散布2、七大洲各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限: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面积(万平方千米)440030002400180014001000900 3、四大洋世界四大洋比较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万218000930075001300Km)位于亚洲南面,介于非位于亚洲、大洋洲、南位于欧洲、非洲、南极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地理地点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北面间海岸线波折,岛屿众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不多,大洋中脊呈特色大多半在热带有好多浅而宽的边沿海,岛屿最多“S”型大多半洋面终年结冰附:世界上跨两大洲的国家国家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俄罗斯美国巴拿马亚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北美洲所跨大洲大洋州欧洲亚洲亚洲大洋州南美洲世界重要的海峡名称连结的海或洋重要意义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南海与印度洋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联系通道地处西亚(伊朗与阿曼、阿联酋国家之间),波斯湾石油出口重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与阿拉伯海要通道土耳其海峡黑海与地中海黑海通往地中海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太西洋唯一通道英吉利海峡大西洋与北海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世界重要国际航线,印度洋进入地中海通道莫桑比克海峡南、北印度洋世界最长海峡。

印度洋航线必经之地麦哲伦海峡大西洋与太平洋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重要分界限朝鲜海峡日本海与太平洋日本海通往太平洋重要通道二、世界地形(图见另页)洲名地形主要特色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周围低,平原多散布在河流亚洲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⑶山脉少,散布在西北非洲和东南角高原边沿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欧洲冰川地形广布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北美洲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摆列⑴地势低平。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27
(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28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图信息可以得出A地河流上游有数量众多的聚落分布,势必有居民产生生活污水,同时河流上 游有化工厂分布,化工厂属于污染水源的工业,因此有工业污水的产生;这些污水会造成河流水质下降,导致水生 生物死亡等生态问题。第(2)题,B流域与A流域相比,B流域有大量林地的存在,试题出现了等高线说明地形有起伏,因此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20
聚焦点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关键是把握其概念、危害与防治的原则与具体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 (4)措施主要是节能降耗减排等。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第20讲 环境保护(选修Ⅵ)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地形起伏、有沉积物、植被少、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而一旦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则空气中的灰尘就会减少,混浊天气减少或消失。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重用轻养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防护林建设、实施封沙育草工程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较多。 据图可以判断出空气重度污染范围明显缩小,这一变化与该地区的绿化美化有密切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自然灾害加剧,危及人体健康 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河段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10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

2.3 生物圈和植被(教学课件)(共37页PPT)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 生物圈和植被(教学课件)(共37页PPT)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谢谢您的观看
草原植被——针叶林
草原植被是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
主要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
草原植被——热带草原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的热带大陆上
环境特点: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降水集中在湿季,几乎没有雨水 植被特点:①具有很强的耐旱性;②成片的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③湿季时 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
2.同学们发现,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
A.气候相对湿润 B.光照更加充足 C.地势起伏较大 D.人为破坏较少
解析:影响植被类型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辽东比辽西更靠近海洋,气候相对湿润,所以辽东枫树多 生长的十分高壮,A正确;辽东地区降水更多,光照条件不如辽西,B错误;地势起伏、人为破坏与植被 高大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生物圈——作用
(1)生物圈度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①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
绿色 光合 植被 作用
无机物 合成 无机物 太阳能 转变为 化学能 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
生物圈——作用
(1)生物圈度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②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影响
各种生物 通过新陈 代谢使化 影响 学元素发
常见树种:桦树、杨树、柳 树、榆树等
森林植被——针叶林
概念:主要由针叶树组成的森 林植被 分布:①粉笔比较广泛,从寒 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 有分布;②大规模成片分布的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 (严寒带)气候区 植被特点:①叶子呈针状; ②包括常绿 和落叶、耐寒和耐 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常见树种:落叶松、云杉、冷 杉等耐寒树种
地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主干 知识 体系
第1页/共42页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
(1) 组成:包括
等。
气候
植被
(2)特殊功土能壤: 代表
是主导大气性、因水、素岩石;、生物、土壤是、 最具
地形
性(3要)地素理;要素间相为互各作要用素产的生中新心功环能节。
生产功能:具有合成
的能力有。机主物要依赖于光
合作用。
平衡功能:通过 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2)温度越高(阳坡),积雪的消融量越大, 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如:赤道非洲雪线高度(乞力马扎罗山)为 4570~5425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
北极地区只有100~300m。
第20页/共42页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4、雪线
3)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雪线位置低;陡坡 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较高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 伸、沿纬 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 水分 陆的地域分 异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 伸、沿经 度更替
山地的垂直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沿山地水
地域分异
平延伸、
垂直更替
典型地区 低纬、高纬 地区及中纬 度一定范围 内 中纬度地区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第12页/共42页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判读
1、基带与所在地的自 然带一致,从山麓到 山顶呈现出与纬度地 带性相似的规律。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7、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南半球同纬度大部分地区为海洋)
第33页/共42页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第34页/共42页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高中地理_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地理_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标(核⼼素养导向)1、利⽤碳循环原理分析⼤⽓中碳含量增多的原因。

(地理综合思维)2、利⽤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含量增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综合思维)3、通过社会调查等⽅式能多维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法、列举碳减排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并思考⼈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式。

(⼈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教学重点、难点碳排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原因:对地理综合思维能⼒要求较⾼。

教学⼿段互动教学、多媒体辅助、指导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设计⼀、导⼊:通过公益⼴告传递中⼼议题:节能减排,低碳⽣活。

问题:我们的⽣活跟碳有什么关系?碳究竟在哪⾥?⼆、通过分析“碳”字,来找⼀找地球上的碳在哪⾥⽅式:学⽣分析回答,教师补充点拨。

①“⽯”字旁——碳存在于矿⽯中(⽯墨、碳酸盐等,煤炭⽯油等化⽯燃料中)②右边“炭”——联想“伐薪烧炭南⼭中”,炭是⼈们通过⽊柴不完全燃烧获得的⼀种燃料。

说明碳存在于植物体内。

植物的光合作⽤,6CO2+6H2O(光照、酶、叶绿体)→C6H12O6(CH2O)+6O2,将碳元素富集在植物体内。

动物通过获取植物,在体内形成碳⽔化合物——⽐如糖类,糖类化合物是⼀切⽣物体维持⽣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③碳元素还存在在什么地⽅?⼤⽓中——⼆氧化碳、甲烷等,⽔中——⼆氧化碳可溶于⽔,⽔中的碳酸等都属于碳的存在形式。

结论:碳元素⼴泛存在在⾃然地理环境各⼤圈层之中,并进⾏着循环、转化。

设计意图:拓展学⽣思维,认识到碳的形式多样,并为其相互转化打下伏笔。

三、展⽰碳循环⽰意图,落实碳的所在与循环碳循环⽰意图通过解读碳循环⽰意图,了解各个圈层中的碳如何进⾏循环并达到平衡。

岩⽯圈——碳的贮存库,⼤⽓圈、⽔圈和⽣物圈——碳的交换库,碳在⽣物和⽆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

学⽣活动:明确植物的固碳作⽤,从图中找到⼈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化⽯燃料的⼤量使⽤与植被破坏增⼤了⼆氧化碳在⼤⽓中的含量。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及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及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及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摘要: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气候变化已成为近年来人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阐述了气候变化的表现,以及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变化;原因;影响国际 1765-2100年间的气候变化。

图表引用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展示过去及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

本图来自绿色和平网根据近100多年全球气温资料分析,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已升高0.3—0.6℃,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变暖现象已成为科学界和整个人类面临的一个事实。

一、全球气候问题的内涵全球气候问题主要指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从定义上来看,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1]。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度和气候是行星能量平衡的副产品。

温室气体吸收了一部分发散的红外线,防止它直接进入太空,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并导致气候变暖。

这个过程被称为“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庞大的天然的温室效应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自然地发生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保持在34℃左右。

全球变暖现象是指由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化了这种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地球不再像以前那样适宜于人类和自然界的生存[2]。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焚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充当能源,这些燃料以碳为主要构成,燃烧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3/4的净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因此,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从本质上等同于减少世界能源体系中的碳。

除去大气中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与此同时,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量有增无减,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稳步升高。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概述(PPT47页)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概述(PPT47页)
7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 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 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超过 了环境容量,使环境的化学组 成或物理状态发生变化,造成 环境质量下降,有害于人类和 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 象,又称环境公害。
8
环境污染的类型 ❖ 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污染物性质: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 污染物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
21
第二个里程碑 Ø联合国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 展大会,有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 被称为第二个里程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的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Ø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第二个里程碑提出的重要思想。我国 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两大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和可持 续发展” 之一。
29
(2)可持续性的内涵 ➢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保持下去
,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 还有提高。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应与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可持续环境等。
30
2.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33
4.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①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 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共37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共37张)

1.影响(yǐngxiǎng)全球大气中的—碳— 地球(dìqiú)
氧平衡
之肺
第十一页,共38页。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tiáojié)全球水平衡
的作用
—— 世界(shìjiè)
水库
第十二页,共38页。
思考: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2、如果(rúguǒ)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 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第二十页,共38页。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yǐngxiǎng
1.雨林被毁的原因——人类(rénlèi)开发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2、亚马逊地区(dìqū)的开发计划
(1)修建(xiūjiàn)亚马逊横贯公 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是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4.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cǎifá)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 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cǎifá)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八页,共38页。
【探究(tànjiū)】 除东南亚、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外,雨林的分布还 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的向风地带有:马达加斯加 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 请同学们分析上述三个地区存在热带雨林的原因?
第九页,共38页。
【探究】热带雨林(rè dài yǔ lín)的非地带性分布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一、选择题1.()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0分)A.人与自然B.人与人C.人与社会D.人与人工自然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于诚与信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2.0分)A.诚是信的基础B.诚是信的体现C.诚重于内,是对本体而言的D.信重于外,是向他人而言的答案:B3.对于学术上的是非观点,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的方法解决。

(2.0分)A.强行干预B.法律法规C.行政命令D.讨论和实践答案:D4.关于我国医疗行业诚信缺失的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2.0分)A.衡量标准货币化B.责任主体多元化C.解决方式武断化D.责任主体一元化答案:D5.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工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向生态文明转变,必须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导下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文明对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2.0分))A.政治B.经济C.金融D.法律答案:ABCD6.生态安全的特点包括()。

(2.0分))A.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B.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C.生态安全“代际”化D.生态安全全民化答案:ABCD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原则,包括()。

(2.0分))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答案:ABCD8.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成果包括()。

(2.0分))A.就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B.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C.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D.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答案:ABCD9.近40年来,国际社会制定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包括()。

全球变暖及我国气候变化的事实

全球变暖及我国气候变化的事实

1.0
温 度 距 平(℃)
0.0
每世纪以百分数计的趋势 - 50% - 40% - 30% - 20% - 10% 0 +10% +20% +30% +40% +50%
图 2 20 世纪全球陆地年降水趋势( IP CC, 2001)
- 1.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年份
Key wor ds: climate change ; globe; China; IPCC
中图分类号: P4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123( 2008) 02- 0028- 03
一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的 事 实
1.全 球 的 温 度 变 化 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在有仪器记 录 的 1860 年 以 来 已 经 表现 出 上 升 的 趋势 ( 图 1)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政 府 间 气 候 变化专业委员会) 第三次评价报告中 指出: 自 1861 年至 2000 年, 全球地表 平 均 气 温 上 升 了 ( 0.6±0.2) ℃[2]。20 世 纪可能是近千年中地表增温速率最 大的一个世纪, 90 年代可能是近百年 中最暖的一个十年, 1998 年是同期最 暖 的 一 年 [3]。 据 IPCC 的 第 四 次 评 估 报 告 , 最 近 一 百 年 ( 1906—2005 年 ) 全 球 平 均 地表温度上升了约 0.7℃, 比 2001 年 第 三 次 评 估 报 告 给 出 的 100 年
图 3 中国年平均气温距平(对 1971—2000 年平均值, 资料来源: 王绍武, 2002)
29 水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ppt 25页)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ppt 25页)
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 类向环境___索_取__物__质_和__能的量速度超过 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速 度更,新或者向环境_______排的放数废量弃物 超过了环境的____能力自时净,就会 出现环境问题。
24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请爱护我们的家园!
25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
南、北极、青藏高原相继出现 淮河平原的盐碱地
10
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最近400年来, 地球上物种灭绝速 度在加快。现在每 年都有1万~2万种 物种灭绝,物种灭 绝速度是形成速度 的100万倍。
11
12
13
14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
1、环境问题产生地域差异的原因? 2、城市和乡村面临的环境有什么差异? 3、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类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运用人地相关模式图,分析人地关系。
2、说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3、分类描述环境问题表现的主要方面。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17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 国家严重的 原因?
其一,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人 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其二,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 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 分解决。
其三,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0
课堂总结
环境
物质 人类 能量 社会

[2017年整理]第二章-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

[2017年整理]第二章-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

第二章 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一、全球变化的时空谱特征全球变化在事件与过程的时空上构成多尺度的耦合系统。

可见,要认识这些事件和过程的性质,就必须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对它们进行研究。

1.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从时间尺度上看,全球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间尺度:(1)几百万年至几十亿年 (地质历史时期)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地球行星演化规律与进程的控制,基本为不可逆过程。

包括的事件有:S Min Day Y ear(a) Centary 104a 106a 109a 全球 104 103 102 101 100 局地特征空间尺度 (公里)造山造陆导致的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演变、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的演变、生命的起源等。

(2)几千年至几十万年(第四纪的晚期和人类历史时期)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地球轨道参数(如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等变化的影响。

属于可逆事件。

包括的事件有: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海面的升降、伴随冷暖干湿的大气成分的改变、古土壤层的发育、生物中的分布、迁移和灭绝,以及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3)几年至几百年(年际、年代际到世纪)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大气环流的长期变化、ENSO等自然因子和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等认为因子的控制和驱动。

包括的事件有:全球气温的趋势上升、气温、海温、降水量、径流量、植物物候期及生长季节等的准周期性波动和突变,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植被带的可能移动。

(4)几天至几个季度(数天到一年之内,本质是季节的更替)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太阳辐射量输入的年循环驱动。

使地球系统中形成以年为变化周期的时间变化事件。

(5)几秒至几小时(一天以内,本质是日变化,周期性十分规则)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太阳辐射量输入的日循环驱动。

包括的事件有:风温压湿的日变化、地表植物冠层与大气界面上的分子扩散和湍流交换、物质交换过程。

2.全球变化的空间尺度可分为4个特征空间尺度(1)全球尺度(空间范围在20 000公里以上,地域单元大约为半球至全球尺度)特征事件有:太阳辐射的分布,大气环流和洋流,温室效应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