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类-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全球变化与人类的关系一、人类的起源和开展〔一〕生命的起源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大气,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一个地球上的单细胞形成了,从此,地球上出现了最独特的东西——生命。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最初的海洋到充满氧气、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从固氮植物到如今的光合作用,第一个水中的生物,所有物种的起源——三叶虫诞生在了海洋中。
后来随着地球上空气成分的变化,不断有水生生物来到陆地,演变出了两栖类、爬行类物种。
渐渐地,陆地上的植物种类逐渐变得多了起来,而水生环境的有限性和陆地食物种类的增多,也让很多的水生生物渐渐向陆地转移,在陆地进展了复杂的演化,最终演变出了人类的祖先——灵长类。
〔二〕人类的起源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
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一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
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
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
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
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开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大约开场于距今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30—700毫升,会狩猎。
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
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拟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
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
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完毕。
第二阶段是占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
我国已经发现的马坝人〔〕、资阳人〔〕、丁村人〔〕也都是这一时期开掘的化石代表。
古人的特征是脑量进一步增大,已经到达现代人的水平,脑构造比猿人复杂得多,其打制的石器也比猿人规整,有石球和各种尖状的石器,能人工生火,开场有埋葬的习俗,并且不知是为了遮羞还是为了保温,已经开场穿所谓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体。
全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全球变化正对生态环境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从气候变化到海平面上升,从生物多样性损失到水资源短缺,全球变化对我们的生存、经济、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最显著标志,也是最具破坏性的因素之一。
由于人类的产业活动和生活方式,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中的温度不断升高。
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8度以上,造成了许多极端天气事件,如洪灾、干旱和台风等。
这些灾害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经济,使得全球变化成为全球治理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其次是海平面上升。
由于全球变暖,地球上的冰川和冰帽正在不断消融,大量的冰水流进海洋中,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海平面上升不仅会对海岸地区造成威胁,还会对岛国和沿海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海岸开发和建设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第三是生物多样性损失。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物种的分布和特点,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全球变化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这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还会损害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例如,森林采伐、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都会导致食物链的破坏,影响到人类的饮食和健康。
最后是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全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循环失衡,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例如,沙漠化和干旱已经威胁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和粮食生产。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合作来共同应对。
全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当下,它还将深深影响到未来的世代。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企业需要负责任地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公民需要从小事做起,降低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地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地球环境与人的关系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环境有限地自循环过程中,人类无限制地资源开采和环境破坏无疑打破了这一平衡。
不管是在现有环境中谋求发展,还是抛弃旧的寻求新的环境,人类究竟能走多远?从生物性来看,在与地球各部分的相互作用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如今这种形式。
1.人类与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各圈层,尤其是生物圈各组分,与大气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大气各组分之间保持着极其精细的平衡。
30亿年前,大气圈中氧浓度只有现在的千分之一,原始的生命为了躲避紫外线致命的伤害,只能存在于水下10m深处。
到距今6亿年时,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百分之一,出现了臭氧的保护,生命开始出现在水面上,成为生命史的第一个关键浓度。
到4亿多年前,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十分之一,臭氧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生命才能从海洋登上陆地,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浓度。
可以看见,氧浓度对生命的出现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下层大气中氧气的浓度为21%,这是亿万年来生物圈进化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还没有观测到大气氧浓度变化。
然而,作为大气微量组分的一些气体浓度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O2和O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
20~30亿年以前,大气圈中CO2的浓度很高,约为今天CO2浓度的10倍。
到16亿年前,随着含氧大气圈的形成,大气CO2的浓度逐渐下降到今天的水平。
一定浓度CO2的存在,对地表温度的调节至为重要。
葛剑雄:从环境变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葛剑雄:从环境变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大多数科学家预测未来变暖趋势时,也有科学家提出,地球已经到了小冰期的前叶。
也就是说未来不是变暖,而是变冷。
气候变暖了吗近年来,地球上好像很少有人不再关心环境问题。
首先,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到底地球是不是会越来越热?会热到什么程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到底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活动有什么关系?曾经有报道说,上个世纪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个世纪。
究竟情况怎么样?我觉得很难说。
首先我们现在对过去气候变化的情况知道的非常有限。
迄今为止,全球最老的一个现代气候观测站建立的时间,不会超过200年。
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才有气象站,并记录降水、气温等变化。
所以我们讲一两千年前哪个地区的气候怎么样,并没有现成的、准确的数据,而只能依靠间接资料。
其次,气候变化是有周期的,有的周期比较短,比如十几年或几十年,这个规律比较容易把握。
有的周期非常长,比如300年,甚至更长。
因此,就算根据目前已知的一些数据,我们还是很难判定气候变化的那根曲线是继续在上升,还是已经开始下降。
而且,全球大部分地方是海洋,还有很多是无人区,这些区域的气候资料匮乏。
偏偏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对我们人类关系特别重大。
比如南极,面积只有1400多万平方公里,但它上面的冰雪占了全球的70%,淡水资源占全球的90%。
这个地方气候稍微有些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比一个北京或上海要大得多。
我们现在对人类活动观察比较多,但对自然规律的了解还缺乏实质性进展,很多变化原因讲不清楚。
正因为如此,当大多数科学家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趋势时,也有科学家提出,地球已经到了小冰期的前叶。
也就是说。
未来气候不是变暖,而是变冷。
对于二氧化碳到底是不是全球变暖的因素,其实也有不同意见。
美国到现在为止不愿意接受《京都协定书》,表面理由就是二氧化碳是“致暖因素”的证据不足。
当然,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但是,如果撇开这些政治、经济、军事因素,“二氧化碳是‘致暖因素’”的这个结论,也未必百分百正确。
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导论复习材料1.全球变化的定义及内涵全球变化: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命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三个方面。
2.全球变化研究的对象---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圈)所组成的作为整体的行星地球.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3.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目标描述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它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为全球环境问题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全球变化的过程和驱动力;全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5.大地女神假说(Gaia Hypothesis)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在起着调节作用:只根据物理学和化学规律是很难解释的,必须同时考虑生物学规律。
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地球大气的组成、气温、海水温度、海水pH值等都是由生物圈积极通过自己的影响使地球的气候环境长期保持在适合自己的“稳态”上。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种进化系统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大地女神)具有新陈代谢功能——地球生理学(geophysiology)6.冰期-间冰期的转换机制一、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深海氧同位素序列和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可检测出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特征周期。
说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能是第四纪环境周期变化的驱动力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周期有明显差别:1.6-2.5MaBP期间,以偏心率周期(0.1Ma、0.4Ma)较明显,其它周期不明显0.9-1.6MaBP期间,以黄赤交角周期(41ka)较明显,其它周期不明显0.9BP以来,0.1Ma周期成为主要周期7.米兰柯维奇理论能否完美解释冰期间冰期的转换?偏心率变化(0.9MaBP以来)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分量不足以解释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不能解释地球温度变化在时相上落后于太阳辐射变化,以及转换过程的其它时滞现象不能解释转换过程中的不对称性不能解释快速变化事件8.撒哈拉地区畜牧业文化的兴衰全新世之初,受到季风增强影响的撒哈拉沙漠和亚洲的类似地区,均是巨大的绿色地带,现代的撒哈拉沙漠中曾经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第四节全球环境问题
第四节全球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演变(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环境问题的演变从人类开始诞生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问题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十分突出,有意识地改造环境极弱,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未超出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对环境尚未造成危害后果。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范围越练越广,与此同时相应地发生了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开采现象,在局部也发生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和沙漠化的环境问题,但问题并不突出。
那时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商品交换和手工业的中心,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活环境污染问题。
如中国古城西安,公元582-904年隋唐在此建都300多年,人口稠密,生活污水排水量大而造成明显的地下水污染。
据历史记载,宋时(公元1104年),西安“城内泉咸苦,民不堪食”,乃将龙首渠水“引注入城,给民汲饮”。
2.环境问题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人类社会进入农牧业社会以后至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以前,人类开始开垦荒地、放牧牲畜,同时向环境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逐渐增多,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一是人类为获取丰富的食物而在人类居住区周围大量开垦土地,破坏天然植被,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严重的局面,使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1202班阮超越2012119010218摘要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先后经过了敬畏、索取、征服、和谐发展的路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却是不能磨灭的。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全球变化的具体表现、影响途径、影响层次、产生原因以及人类如何去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人类家园等。
关键词气温升高土壤恶化人类健康一、全球变化表现及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有:(1)根据全球地表温度器测资料,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近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150年最暖的12年中有11年出现在过去12年(1995~2006年)。
(2)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0.17米;1961~2003年平均上升速率约1.8毫米/年,1993~2003年平均上升速率约3.1毫米/年。
(3)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退缩,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近40年北半球积雪逐月退缩(除11~12月外),在1980s变化明显。
(4)全球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大部分陆地区域强降水发生频率上升;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干旱发生范围更大,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大。
2、森林锐减,沙漠化程度加深森林主要功能在于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森林锐减,主要原因是人类毫无制约的砍伐树木,片面盲目过激的追求一时的经济收入,造成绿化率的锐减,荒漠进一步扩张。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及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及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摘要: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气候变化已成为近年来人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阐述了气候变化的表现,以及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变化;原因;影响国际 1765-2100年间的气候变化。
图表引用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展示过去及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
本图来自绿色和平网根据近100多年全球气温资料分析,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已升高0.3—0.6℃,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变暖现象已成为科学界和整个人类面临的一个事实。
一、全球气候问题的内涵全球气候问题主要指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从定义上来看,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1]。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度和气候是行星能量平衡的副产品。
温室气体吸收了一部分发散的红外线,防止它直接进入太空,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并导致气候变暖。
这个过程被称为“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庞大的天然的温室效应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自然地发生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保持在34℃左右。
全球变暖现象是指由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化了这种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地球不再像以前那样适宜于人类和自然界的生存[2]。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焚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充当能源,这些燃料以碳为主要构成,燃烧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3/4的净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因此,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从本质上等同于减少世界能源体系中的碳。
除去大气中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与此同时,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量有增无减,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稳步升高。
环境保护论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暖.doc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题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姓名:刘泽河学号:1467119117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班级:通信一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关键词:自然现象:焚烧燃料1.温室效应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已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就是辐射。
一般而言,高温物体向外发出高能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低能长波辐射。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发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温度为288K,地表辐射为长波辐射。
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去。
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1.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由于温室效应的作用,大气温度会升高,地面长波辐射也会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也随之增多。
最终,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
应该强调指出,当前举世瞩目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实质是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大气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中本来存在着水气、CO2等多种温室气体,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本来就存在的。
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15°C,而是十分低的-18°C。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极端天气增加全球气候变化首先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升高,并导致局部地区的气候反常,极端高温、干旱、洪水、飓风等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自然灾害既导致了大量人群死亡和大规模伤害,也通过住所毁坏、生活条件的变化、人口迁移、水源污染、食物缺乏等途径影响人类的健康。
自然灾害后,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是造成各类虫媒、肠道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间接影响人群中疾病发生的频率。
极端天气会对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利,导致死亡率在短期内升高,而老人、儿童和其他脆弱群体更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加重气候变化决定空气污染物的发展、传播、分散和沉积。
某些天气模式可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从而提高一些污染物在城市的水平。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使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和眼睛炎症的发病率升高。
有研究显示,高浓度城市空气污染状态导致人群中肺炎、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高,同时入院率和死亡率也会进一步增高。
威胁食物安全气候变化还通过影响食物的安全、虫媒传播疾病、经水传播的传染病等方式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证明,高温更容易使食物变质污染,如腹泻和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明显增多。
地表水的质量、数量的改变也可能影响腹泻病的发病率。
腹泻病既包括由细菌如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和伤寒杆菌引起的状况,又包括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阿米巴病等寄生虫病,还包括甲型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洪涝可以引起公共水源被细菌和寄生虫同时污染,干旱能够提高有限水源内细菌的浓度。
虫媒传染病扩散许多疾病都对多变的气温和降水量非常敏感,全球气候变化还带来一些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
平均气温升高、湿度变化、降水量变化和其他气候变化将改变虫媒传播疾病的空间分布和传播周期,影响或扩大其分布的地区范围和周期,可以在一些地区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复苏或季节分布的改变。
当前我国虫媒传染病的三大流行趋势是: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原有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
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优秀完整版】
冰阶和间冰阶:
冰阶(stadial):是指间冰期的寒冷阶段。 间冰阶(interstadial):是指冰期中的相对温暖阶段。
北大西洋的寒冷、高密度、高盐度水以深层流(或底层 大陆边缘的沉积物:是大江、大河所搬运的陆源物质,此类沉积在海洋沉积中的体积最大,最大的沉积厚度可达 15km以上。
间冰阶(interstadial):是指冰期中的相对温暖阶段。 2)人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
流)的形式向南流,在绕过非洲南端后,除部分向北流到印 采集-狩猎(包括捕鱼)系统: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产生了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和气候变化。 冬季,由于大陆比海洋冷,在西伯利亚形成强大的冷高 压,给东亚带来了东北季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 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由于大陆比海洋暖,在 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形成热低压,产生著名的印度西南季 风,高温、湿润和多雨。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 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根据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方式不同
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 ②在过去150年里,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碳交换方向和通量有什么样的时间变化?
侵蚀搬运营力——流水 1)气候系统能量收支平衡与温室效应
(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 全球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生理学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应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反过来会对全球变化过程产生影响。
冰阶和间冰阶为叠加于冰期和间冰期之中的次 一级气候波动。
冰后期:全新世是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至今的 这一段时间,因而又被称之为冰后期,也 称之为全新世。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
社会政治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是对人类本 身及社会政治文化平衡的影响,其不利的方 面表现为重大生命损失、社会矛盾的激化、 社会秩序的破坏、地区冲突的加剧甚至文明 的兴衰等。
全球变化对人体健康造成广泛而极不利的影响, 造成重大生命损失 过程 健康结果
暴露于热极端条件
直接
以气候变化为例
(特别是热浪) 改变其它极端天气事 件的频率和/或强度
改变与冷-热有关疾病和死亡率 (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疾病) 死亡、受伤、心里紊乱,公共 健康设施破坏(洪水、风暴)
温度、 降水 和天 气
生态系统的干扰 对生病媒介和传染性 寄生物的范围 改变水和粮食传染媒 介的局地影响 因气候、天气事件、 有关害虫疾病变化而 改变食物(特别是作 物)生产力 海面上升、人口迁移、基 础设施早破坏(如卫生)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全球变 化的幅度越大,其影响的层次 就越高。
土地承载力
较短时间的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资源在数量上的变化,可 以造成生产上的起伏波动,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区 域性的,但也可能对历史的进程起加速或减缓作用;较长时 间的变化会导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逆转的质的变化,这 种变化后果是长期的,严重者足以改变一个地区乃至全球范 围的历史进程,甚至造成某些文明的衰亡和促使新文明的产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源的增减如果超出人类利用所适宜利用的范 围,造成资源的严重过剩或不足也会产生灾害。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二个层次
生产系统
资源与灾害的变化相联系的生产系统的变 化,包括直接受资源与灾害影响的生产水平或 生产结构变化,以及为满足全球变化所引起的 人类需求的改变而进行的生产系统产业结构的 调整。
直接受资源与灾害影响的生产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林
浅谈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间接 的 联 系 。
6 多亿 , 0 超过 了 1 倍 , 市 人 口也增 加 了 1 2. 大 气 臭氧 空 洞及 氧 化作 用减 弱 O 城 0 3
水 资源短 缺 的 另一个原 因是工业 废水 及
人类 的 生活 垃圾 对 水 资源 造 成 的污 染 。 据 根
超 过 了 自然 排放 总和 的2 ; 为 生 成 的 氟 量 正 在 以 每 年0 2 倍 人 . %左 右 的 速 度 在 减 少 。 臭 河 段 严 重污 染 。 国 七大 流域 中 , 湖 、 河 全 太 淮 里 昂一 类 气 体 导 致 了 臭 氧 洞 的 生 成 ; 地 氧 含 量 减 少 的 趋 势 远 远 大 于 太 阳输 出 能 量 和 黄河 流 域 都7 %以 上的 河 段 受到 污 染 , 陆 0 海 表 面 将 近 有 3 % ~5 % 已 经 被 人 类 所 改 的 周 期性 变 化 。 关 的 研 究 表 明 , 近 4 年 河 和松 辽 流域 污 染段 也 占6 %以 上 。 0 0 有 最 0 O
全 球 变 化 科 学 是 2 世 纪 8 年 代 开 始 的 0 0
一
参 与一 系 列 的复 杂 气候 过 程 , 增温 效 果 可 其
个新 兴科 学 领域 。 其科 学 目标 是 描 述和 理 以 通 过 更 为 精 确 气候 模 式 的估 算 来 得 到 。 近 5 年 来 , 球 气候 变 暖 背 景 下 , 端 0 全 极
了 2 % ~3 % ; 资 源 的 短 缺 和 极 端 气 候 需 要 几 个 世 纪 l。 5 5 水 2 】 现 象 的 频 繁 发 生 等 , 类 正 在 改 变 地 球 的 人
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引言地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气候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这给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 温度上升地球的平均气温正在上升,这是气候变化的明显迹象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移位等问题。
温度上升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冰川退缩随着全球变暖,冰川开始急剧融化。
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储存库,它们的消失将对全球供水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此外,冰川的消融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河流和洪水的威胁。
海平面上升温度上升导致了海水的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沿海城市的淹没,并破坏海洋中的珊瑚礁和其他珍贵生态系统。
气候带移位气候带是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区域。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带移位,即原本属于某一地区的气候现在出现在其他地区。
这将对生态平衡和物种适应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 极端天气全球变暖也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极端天气现象如热浪、干旱、暴雨、飓风等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热浪和干旱温度上升导致了热浪和干旱的频繁发生。
炎热的天气和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和森林火灾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会影响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还会对人类生活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暴雨和洪水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降雨事件的增加。
暴雨引发了洪水和土地侵蚀,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洪水也会导致人类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飓风和台风温暖的海水和湿润的空气为飓风和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气候变化引发了飓风和台风的频繁发生,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飓风和台风不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破坏。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全球变化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1202班阮超越2012119010218摘要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先后经过了敬畏、索取、征服、和谐发展的路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却是不能磨灭的。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全球变化的具体表现、影响途径、影响层次、产生原因以及人类如何去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人类家园等。
关键词气温升高土壤恶化人类健康一、全球变化表现及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有:(1)根据全球地表温度器测资料,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近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150年最暖的12年中有11年出现在过去12年(1995~2006年)。
(2)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0.17米;1961~2003年平均上升速率约1.8毫米/年,1993~2003年平均上升速率约3.1毫米/年。
(3)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退缩,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近40年北半球积雪逐月退缩(除11~12月外),在1980s变化明显。
(4)全球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大部分陆地区域强降水发生频率上升;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干旱发生范围更大,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大。
2、森林锐减,沙漠化程度加深森林主要功能在于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森林锐减,主要原因是人类毫无制约的砍伐树木,片面盲目过激的追求一时的经济收入,造成绿化率的锐减,荒漠进一步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性重要资源环境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 主题.标识
A2. 全球环境变化 --科学挑战和机遇
1、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地球科学的两个传统的促动因素是:将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来认识和从这种研究 中寻求实际利益。 当今一个新的推动力激励人们去探索地 球--全球环境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将地球环境视作各部分相 互作用的整体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研究 应当超越学科界限。
全球天气变化 大气组成 板块构造 厄尔尼诺 造山作用 海洋环流 上层海洋混合 土壤发展 地震周期 土壤侵蚀 成矿作用 火山爆发 营养循环 大气对流 大气湍流
1km
秒
分
天
年
百年 万年 百万年 十亿年Log(s)
图:地球系统过程:特征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几年-几百年的全球环境变化!!
什么因素支配着地球的环境变化? 在决定全球的温度和降水中,大气和 海洋有何作用?这两个巨大的流体系 统间相互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有重要作用的元 素 —— 碳、氮、氧、磷、硫等是怎样 在地球系统各分量之间循环的?这些 元素循环的扰动所产生的全球生态环 境健康影响是什么? 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全球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环境的影响如何,怎样提高人 类预测未来十至百年内可能出现的、 自然和人类活动诱发的变化的能力?
&1专题主要内容:
全球环境变化概述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水、土资源环境保护
主要内容(02-28):
A.
B. C. D.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况 人类-环境系统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环保行动 -what can we do?
A1、全球环境问题 -人类的生存危机
环境问题-人类生存危机
当今地球环境科学研究的目标:
系统了解地球环境系统各 部分及其相互作用的演化、 运行,以及在所有时间尺 度范围内将会怎样继续演 化等,获得对整个地球环 境系统的科学认识。
在所有时间尺度上认识地 球环境的演化。
面临的挑战:
发展预测未来几年、几十年到百年内将 发生的、由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 环境变化的能力。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从人类出现开始到18世 纪产业革命阶段,人类 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 局部、暂时的,没有达 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 度
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 (84年)发现南极上空臭氧洞为止。 这阶段的环境问题跟工业和城市发展 同步。20世纪50-60年代开始, “公害事件”层出不穷(八大公害)。 1962年,当蕾切尔· 卡逊的《寂静的 春天》(silent spring)第一次出版 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 款项。该书唤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及 其危害的比较深刻认识,之后开始关 注环境污染治理。
化学定时炸弹!!
人?
全球变暖:替罪牛羊?
据英国《泰晤士报》07年7月10日报道,科学家已经 通过研究发现,甲烷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它的温室效应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其加速全球变 暖的“威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而目前,英国大气 层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甲烷都是由牛羊等牲畜(放屁和 打嗝)排放的。 据估计,英国约有1000万头牛,每头牛每天排放的甲 烷约为100至200升。这些甲烷从温室效应上来说,相 当于4000克二氧化碳,而一辆越野车一天行驶53公里 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只有3419克。 为牛羊寻找新“食谱”,促进消化,减少甲烷排放
世界2/3国家和地区, 1/4的陆地面积,近10 亿人口受其危害 我国有荒漠化土地 267.4万平方公里,占 国土面积27.9%(1999 年)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 漠化和干旱日”
固体废弃物污染
全球化学污染
(Global Chemical Pollution):
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POPs的污染 新型温室气体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年增温速度快! 极端恶劣天气增多 极地冰川消融 热带雨林减退消失 濒危物种增多 。。。。。。。。。。。
大气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2006年10月20日,美 国宇航局最新观测结 果:南极上空臭氧总 量从7月到10月急剧下 降69%。(距地12.921.9km间无臭氧)。 今年臭氧洞面积峰值 已达2950万平方公里。
环境与人类
2008年8月,北京
地球
课程简介:
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方向, 引导大家思考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 面临的全球环境变化、能源危机等问题,树立 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复旦学院共同建 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属“生态环境与 生命关怀”模块。36学时,2学分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小组讨论+ 期末读书论文,综合成绩!
第二、我们可以从空间对地球进行全球 性的、大尺度的观察。地球科学研究必不可少
的手段。同时,从空间观察地球还排除了国家政治界 限,促进了地球上人类具有共同命运这一意识的形成, 极大推进了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的国际合作研究。
“嫦娥奔月”—“神州七号”
第三、人类活动-人口、技术、经济的 --在导致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日益 增大。
水环境污染
上 海 饮 用 水 水 源 保 护 区
2007年3月22日是第十五届 “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 “应对水短缺”。 2007 3月22-28日是第二十 届“中国水周”。年我国纪念 “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 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 发展与和谐社会”。
作为行星 的地球
用于实际 利益的科 学
全球环 境变化
地 球 环 境 系 统 科 学 : 三 个 推 动 因 素
全球观点的出现
过去几十年中三大重大发展向我们揭示: 地球是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综合(整体) 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研究应当超越学科 界限。 第一、很多传统学科自身的成熟性,促 进了对于各学科间基本联系和相互依赖 的认识。(海洋学、大气科学、地质学、 生物学)
1970年4月22日,美国学生 集会,举行环保大游行。之后 4月22日成了世界“地球日”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 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 摩”召开。113国1300名代 表参加。提出“我们只有一个 地球”。之后吧6月5日定位 “世界环境日”。
3)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全球环境变化
“渴望的眼神”
北极冰川消融进入临界点 覆盖面积或将创最低值。
今年北极地区冰川的 覆盖面积为203万平 方英里,自1979年 起这一中心就开始对 北极冰川面积进行卫 星测量,2007年9月 16号测得冰川覆盖面 积仅为165万平方英 里,为有记录以来最 少的一次。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2008年8 月22日报道,科学家日前在美国阿 拉斯加西北海岸发现了9只正在游 泳的北极熊,这加深了人们对全球 气候变暖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 担忧。
喜马拉雅冰川消失 -中国人的水源危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IPCC)今年发布的报告指出, 根据目前的消融速度,80%面积 的喜马拉雅冰川将在未来30年消 失,而它们是中国多条主要河流 的发源地。” 而且,中国在全球变暖面前可能 会特别脆弱。冰山融化引发的洪 水可能淹没上海、深圳这两大中 国经济中心城市。气温升高将令 居住在半干旱地区的中国一大半 靠天吃饭的农民谋生乏力。此外,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水供应量最低 的国家之一。正如国家环保局潘 岳副局长所说,我们所面对的将 “不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 而是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 问题”。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污染 •赤潮 •厄尔尼诺/拉尼娜
严重污染海域 依然主要分布 在辽东湾、渤 海湾、长江口、 杭州湾、江苏 近岸、珠江口 和部分大中城 市近岸局部水 域。
2005 年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无机氮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环境问题从局部问题、 区域问题发展到全球性问题。 目前这些环境问题征兆集中在:全球变暖、臭 氧层破坏、酸雨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上。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愈演愈烈,水资源危机普遍存在,资源能源危 机信号频发。 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长远!
正是几十年到几百年这一时间尺度内,自 然变化对人类有着重大的影响,且人类 活动对全球过程的影响也最显著。 在这一时段内,运行着两大类过程: 物理气候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古 气 候 系 统
物理气候
系统
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人 类 活 动
几十年至几百年尺度地球系统过程的简化模型
•物理气候系统
近50年来CO2变化趋势
2010
2020
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
科学知识的成熟 新技术的出现 高度的世界性的政治意识 和利益的形成 科学家国际性努力的结果
B、人类-环境系统
宇宙形成
大爆炸理论 时间?
150亿年前? 90-100亿年前
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 索! 20世纪20年代,哈勃 发现红移和蓝移现象 宇宙特性:物质性、 系统性、运动性
包括控制着地面温度和 降水分布的大气和海洋 过程; 由于太阳加热的不同而 产生的运动以及冰雪覆 盖的变化。 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动力 学,海洋动力学以及地 球表面温度和能量平衡 等各个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