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配管设计9.26

合集下载

管式换热器设计书

管式换热器设计书

一、方案简介设计任务是利用冷流体(水)给苯降温。

利用热传递过程中对流传热原则,制成换热器,以供生产需要。

下图(图1)是工业生产中用到的列管式换热器.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洗,符合实际需要等原则。

换热器分为几大类: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

不同的换热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而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中被广泛利用。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大、操作弹性较大。

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

所以首选列管式换热器作为设计基础。

二、方案设计在生产过程中,需将苯蒸汽从81℃冷却到40℃。

冷却介质采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试设计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列管式换热器。

(每年按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1.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81℃,出口温度40℃。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从两流体温度来看,估计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之差不会很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的确定该冷凝器用于苯蒸汽的冷凝,考虑到苯蒸汽对合金材料基本无腐蚀性,并且熔沸点较低,因此冷却水走管程,苯走壳程。

同时,在此选择逆流。

2、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苯的定性温度为:℃=+=5.6024081T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3524030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苯在61.2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ρo =840 kg/m 3 定压比热容 c po =1.9kJ/(kg ·℃) 导热系数 λo =0.132 W/(m ·℃) 粘度 μo =0.0007Pa ·s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ρi =994.3kg/m 3定压比热容 c pi =4.174 kJ/(kg ·℃) 导热系数 λi =0.625 W/(m ·℃) 粘度 μi =0.000725 Pa ·s3.计算总传热系数(1)热流量W h =62.56×78.1≈5096.806kg/h=1.416kg/sQ=W h c ph ΔT=1.416×1.9×(81-40)=110.342 kJ/s=110.342 kW(2)平均传热温差℃12.223040405.82ln )3040()405.82(ln't 2121≈-----=∆∆∆-∆=∆t t t t m (3)冷却水用量h g s kg Q Wc /k 79.9504/64.210174.4110.342tc pc ==⨯=∆=(4)计算传热面积求传热面积需要先知道K 值,根据资料查得苯和水之间的传热系数在500 W/(㎡.℃)左右,先取K 值为490W/(㎡.℃)计算由Q=KA △tm 得mt K Q A ∆=0 67.2212.22220110342=⨯=(㎡)4、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ф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0.1m/s(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根5002.0414.32.084064.2d 4/22is =⨯÷÷÷==πuV N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m n d A so p76.550025.014.367.22≈⨯⨯=π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管道布置设计规定

管壳式换热器管道布置设计规定

一、换热器布置的一般要求
5.9 换热器周围平台应留有足够的操作和维修通道,并考虑采用机 动吊装设备装卸冷换设备的可能性。如果由于占地限制,不能使用 机动吊装设备装卸时,尚应考虑设置永久性的吊装设施。
5.10 布置在构架下或构架之间换热器和布置在管廊下的换热器,都 应考虑吊装检修的通道和场地。
5.11换热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5.11.1用泵抽出的换热器的安装高度满足泵吸入高度的要求;
5.11.2从塔或容器底部经换热器抽液时,换热器应靠近并位于塔或 容器的下方,以缩短泵的吸入管道,减少入口管道压力降:
5.11.3换热器安装高度应保证其底部接管的最低标高或排液阀下部 与地面或平台的净空不应小于150 mm。
二、换热器配管的一般要求
1.5 釜式重沸器 它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壳 体的变形,主要是将壳程空间加倍增大,结构上留有一定的 蒸发空间。
一、换热器布置的一般要求
2.换热器固定端的确定 2.1 一般情况下,将抽芯方向设置为固定端, 设置滑
动端是为了消除设备本体的热胀冷缩。 2.2 高温下固定端还是应由应力专业确定,应力专业基
管壳式换热器管道布置 设计规定
2020/8/21
管壳式换热器管道布置设计规定
一、换热器布置的一般要求 二、换热器配管的一般要求 三、管壳式换热器管道布置设计 四、再沸器管道布置设计
一、换热器布置的一般要求
1.管壳式换热器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釜式重沸 器等。
1.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满足管道和仪表流程图的要求,并应考虑管系 的柔性及经济性。应优先考虑大直径和合金钢管的管道布置,在满足 管道柔性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其配管路线最短,弯头最少。 2.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和维修,并且不应妨碍操作和检修通 道的通行。 3. 换热器的基础标高,应满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台面不小于 150mm.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与设计原则与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与设计原则与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与设计原则与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换热器的设计即是通过传热过程计算确定经济合理的传热面积以及换热器的结构尺寸,以完成生产工艺中所要求的传热任务。

换热器的选用也是根据生产任务,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由于参与换热流体特性的不同,换热设备结构特点的差异,因此为了适应生产工艺的实际需要,设计或选用换热器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一系列的选择,并通过比较才能设计或选用出经济上合理和技术上可行的换热器。

本节将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说明换热器选用或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流体通道的选择流体通道的选择可参考以下原则进行: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以便于清洗管子;2.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内也便于检修和清洗;3.高压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并且可节省壳体金属的消耗量;4.饱和蒸汽宜走壳程,以便于及时排出冷凝液,且蒸汽较洁净,不易污染壳程;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可利用壳体散热,增强冷却效果;6.有毒流体宜走管程,以减少流体泄漏;7.粘度较大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流体在有折流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体流向和流速不断改变,在很低的雷诺数(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可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但是有时在动力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将上述流体通入多管程中也可得到较高的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通道时,以上各点常常不能兼顾,在实际选择时应抓住主要矛盾。

如首先要考虑流体的压力、腐蚀性和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等,以便作出合理的选择。

二、流体流速的选择换热器中流体流速的增加,可使对流传热系数增加,有利于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

然而流速的增加又使流体流动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增大。

因此,适宜的流体流速需通过技术经济核算来确定。

充分利用系统动力设备的允许压降来提高流速是换热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选择流体流速时,除了经济核算以外,还应考虑换热器结构上的要求。

换热器布管计算

换热器布管计算

布管(1)换热管的排列方式为转角正方形排列,如下图所示(2)换热管中心距所选换热管 d=25mm ,换热管中心距宜不小于1.25倍的换热管外径,查国标得换热管中心距S=32mm(3) 布管限定圆布管限定圆直径D L=D i-2b3b3=0.25d=0.25×25=6.25mm(一般情况下不小于8mm)∴取b3=8.5D L=D i-2b3=500-2×8.5=483mm具体布管图如附图U型管换热器的设计与校核1由工艺设计给定壳体公称直径为500mm,壳程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管程最高工作压力为1.5MPa,壳程液体进口温度为70℃,出口温度为110℃;管程液体进口温度180℃,出口温度125℃;管长为6000mm,4管程单壳程的换热器。

原油的黏度大,因此壳程走原油,管程走被冷却的柴油。

2筒体壁厚设计由工艺设计给定设计温度为150℃,选用低合金钢Q345R。

查GB 150一2011可知:150℃时Q345R的许用应力=189MPa,厚度暂取3~16mm,焊接采用双面对接焊局部无损探伤检测,焊接系数=0.85,钢板的厚度负偏差按GB/T 709一2006 查3B类钢板得钢板负偏差为C1=0.3,腐蚀裕量C2=3mm,设计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1.05~1.1倍,由工艺设计给定壳程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绝);表压=绝压—当地大气压=1.2Mpa-101.3kpa=1.1Mpa∴P c=(1.05~1.1)×1.1=1.2Mpa计算壁厚t=﹙P c D i/2[δ]tφ﹣P c﹚+C1+C2=5.175mm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除承受内压外还受到温差应力、支座反力和自重等载荷的作用,因此壳体壁厚应比计算值大,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应满足GB 151一1999的最小厚度要求,查得U型管式换热器的壁厚应不小于8mm,圆整后取钢板名义厚度t n=8mm。

3封头厚度计算为满足强度要求,封头取与筒体相同的Q345R。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现在,它被当作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很多工业部门中大量使用,尤其在化工、石油、能源设备等部门所使用的换热设备中,列管式换热器仍处于主导地位。

同时板式换热器也已成为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

为此本章对这两类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进行介绍。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资料较完善,已有系列化标准。

目前我国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按“钢制管壳式(即列管式)换热器”(GB151)标准执行。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包括热力设计、流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强度设计。

其中以热力设计最为重要。

不仅在设计一台新的换热器时需要进行热力设计,而且对于已生产出来的,甚至已投人使用的换热器在检验它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对,均需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热力设计指的是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地选择运行参数,并根据传热学的知识进行传热计算。

流动设计主要是计算压降,其目的就是为换热器的辅助设备——例如泵的选择做准备。

当然,热力设计和流动设计两者是密切关联的,特别是进行热力计算时常需从流动设计中获取某些参数。

结构设计指的是根据传热面积的大小计算其主要零部件的尺寸,例如管子的直径、长度、根数、壳体的直径、折流板的长度和数目、隔板的数目及布置以及连接管的尺寸,等等。

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对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特别是受压部件做应力计算,并校核其强度。

对于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换热器,更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工作。

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

在做强度计算时,应尽量采用国产的标准材料和部件,根据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定进行计算或校核(该部分内容属设备计算,此处从略)。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根据换热任务和有关要求确定设计方案;②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③核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阻力;④确定换热器的工艺结构。

1.1设计方案的确定1.1.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如图2-1(a)所示。

(完整版)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完整版)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第一章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1.1概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较早发展起来的型式,设计资料和数据比较完善,目前在许多国家中已有系列化标准。

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及其他新型换热器,但是它具有结构牢固,适应性大,材料范围广泛等独特优点,因而在各种换热器的竞争发展中得以继续应用下去。

目前仍是化工、石油和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仍占绝对优势。

例如在炼油厂中作为加热或冷却用的换热器、蒸馏操作中蒸馏釜(或再沸器)和冷凝器、化工厂中蒸发设备的加热室等,大都采用列管式换热器[3]。

1.2列管换热器型式的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度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致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整个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度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2)浮头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来连接有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

这种型式的优点为: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3)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与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终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和有毒的介质。

管 式 换 热 器 设 计

管 式 换 热 器 设 计

目录一.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2)二.传热面积A的确定 (3)三.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 (3)(一)管子的选用 (3)(二)壳程和壳程压力降 (3)(三)管子总数N的确定 (4)(四)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间距的确定 (4)(五)壳体的计算 (5)四.换热器参数的确定 (5)(一)换热终温的确定 (5)(二)平均温差的确定 (6)(三)容器法兰的选择 (6)(四)拉脱力计算 (6)(五)膨胀节的补偿量 (7)(六)开孔补强 (7)(七)支座 (7)五.换热器基本结构图 (7)六.流体通过换热器时阻力的计算 (8)七.换热器强化传热的方式 (9)(一)扩展传热面积 (9)(二)加大传热温差ΔT (9)(三)增强传热系数(K) (9)八.设计总结 (10)致谢 (10)参考文献 (10)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焦多瑞(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甘肃酒泉邮编:735200)摘要:在化工企业中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很多,如板式,套管式,蜗壳式,列管式。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虽在热效率、紧凑性、金属消耗量等方面均不如板式换热器,但它却具有结构坚固、可靠程度高、适应性强、材料范围广等特点,因成为石油、化工生产中,尤其是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形式。

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填函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而其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结构简单,造价低,因此应用最普遍。

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管程或壳程折流挡板一.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流体在管程或壳程中的流速,不仅直接影响表面传热系数,而且影响污垢热阻,从而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特别对于含有泥沙等较易沉积颗粒的流体,流速过低甚至可能导致管路堵塞,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但流速增大,又将使流体阻力增大。

因此选择适宜的流速是十分重要的,流体流径的选择是指在管程和壳程各走哪一种流体,此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面以列式换热器为例,介绍一些选择的原则。

(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因为管程清洗比较方便。

换热器配管规定

换热器配管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7-200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 总则 (1)2. 换热器的配管 (1)3. 再沸器的配管 (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1. 总则1.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一般换热器的配管设计。

1.2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现行有关的设计规定。

2. 换热器的配管2.1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满足PID的要求,并应考虑管系的柔性及经济性。

大直径和合金钢管在管道布置时,应优先考虑使其配管路线最短,弯头最少。

2.2对管壳式换热器如果工艺流程图上没有表示出管口的流体方向时,宜遵守以下原则:一、一般情况下被加热的流体宜下进上出;被冷却的流体宜上进下出。

冷流体和热流体宜选用逆流布置。

二、用蒸汽加热时,对于卧式或立式换热器,蒸汽应从上部管口进入,冷凝水从下部管口排出。

三、用水冷却时,对于卧式或立式换热器冷却水从下部管口进入,从上部管口排出。

冷却水宜走管程,以便于清洗污垢和停水时换热器内仍能保持充满水。

四、高温物流宜走管程,低温物流宜走壳程。

干净的物流宜走壳程。

而易产生堵、结垢的物流宜走管程。

有腐蚀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无腐蚀性的物流宜走壳程。

压力较高的物流宜走管程,压力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

流速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而流速较高的物流宜走管程。

给热系数较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给热系数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

2.3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和维修,并且不应妨碍操作和检修通道的通行。

带有阀门和调节阀组的管道应靠近换热器的操作通道布置。

见图2.3-1,2。

2.4换热器周围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计、视镜、阀门、液面计和液面调节器等应布置在靠近通道,并从操作通道上容易操作和观察的部位。

管道、仪表(包括调节阀的膜头)、阀门距换热器的设备法兰、筒体(包括底座或保温层)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其最小净距为150mm。

见图2.4和图2.3-2。

孔板流量计应安装在距操作面不低于2200mm的水平管道上,用临时爬梯可以接近的地方。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思路与原则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思路与原则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

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

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

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

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

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思路与原则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思路与原则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

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

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

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

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

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换热器的管道布置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875-47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列管式换热器管道布置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讨论,其他换热器与之类同。

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已有标准系列,其基本结构都已确定,但管口大小、位置和安装结构是由工艺设计根据化工计算和管道布置要求来决定的。

离心泵入口弯管和异径管布置见图7—7。

图7—8是离心泵的配管图,虚线表示另一种接法。

在泵上方不布置管道有利于泵的检修,吸人管转弯向上(亦可转向侧面)不妨碍拆卸叶轮。

合适的流动方向和管口布置能简化和改善管道布置的质量。

图7—9(a)、(c)、(e)为习惯流向的布置,在该图所示的场合是不合理的;图7—9(b)、 (d)、 (f)则是改变了流动方向的合理布置。

图7—9(a)改成图7—9(b)简化了塔到冷凝器的大口径管道,节约了二个弯头和相应的管道。

图7—9(c)改成图7—9(d)消除了泵吸人管道上的气袋,节约了四个弯头、一个排液阀和一个放空阀,缩短了管道,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吸入条件。

图7—9(e)改成图7—9(f)缩短了管道,使流体的流动方向更为合理。

二换热器的平面配管换热器一般布置成管箱对着道路,顶盖对着管廊,配管时,首先留出换热器的两端和法兰周围的安装与维修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如管道、管件等)。

管道设计资料-换热器配管设计

管道设计资料-换热器配管设计

1、适用范围1.1 本设计手册适用于管壳式及套管式热交换器的管道布置。

1.2 有关空冷式换热器(空冷器)的管道布置不在本手册之列。

1.3 有关一般的事项要参照PDS320-1-11《管道布置设计总则》2 换热器种类2.1 按结构分类2.1.1 管壳式换热器(1)浮头式换热器如图2.1(a),传热管也称管束和挡板装配在两侧的管板上,但管束一端的管板(固定管板)用壳体一端的法兰固定,另一端的管板在壳体内不固定,所以壳体和传热管可根据流体温度自由膨胀。

另外,这种换热器可将管束从壳体内抽出清扫及检修。

该型式的特点如下:1)传热管的内外都能清扫,适用容易产生污垢的流体,所以使用范围广泛。

2)因为传热管和壳体都能自由膨胀,所以在温差大的情况下也能使用。

3)从1)、2)可知,这种结构的换热器可适用于各种设计操作条件,通用性最大。

但其缺点是由于结构很复杂,制造成本高。

(2)U形管式换热器如图2.1(b),使用的传热管为U形管,传热管与壳体分开,可分别随流体的温度自由膨胀。

另外,能将管束全部抽出清扫及检修,与浮头式换热器结构相同,但浮头式换热器因为是直管、管内也容易清扫,而U形管式换热器的管束为U形管,管内清扫困难。

U形管热器的特点如下:1)自由膨胀2)因为能够抽出管束,所以也能方便地清扫管外壁。

3)适用于高压流体,高压流体在管内流动,则使承压部分少,减轻重量。

4)结构简单,由于管板和壳体法兰少,所以制造较简单。

(3)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如图2.1(C),是将管板焊接在壳体两端。

壳程流体与管程流体的温度差使传热管和壳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固此,管程与壳程流体温差较大时需要在壳体上安装伸缩节吸收热膨胀。

该形式的换热器壳侧的清扫,检修及维修困难,所以要求流体腐蚀性少,产生污垢少。

固定管板式的特点如下:1)最适用于壳体及传热管温差小,污垢少、热膨胀差小介质和场所。

2)作为立式的管式换热器,其用途广泛。

(4)釜式换热器如图2.1 (d),壳体内上部设有适于蒸汽的空间,同时也作为蒸汽空间,该空间的大小根据蒸汽性质决定,估算时一般壳体大直径为壳体小直径的1.5~2倍。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

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C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2.1 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

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

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

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

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

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

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

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首先,设计列管式换热器需要明确换热的目标,包括需要传递的热量、介质的流量和温度差等参数。

然后,根据设定的换热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列管式换热器型号和规格。

在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和规格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参数:热交换面积、换热介质的流动性、换热器的压降和耐压能力。

热交换面积是衡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到传热能力。

同时,换热介质的流动性也会对换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和管排方式以确保流动的均匀和稳定。

此外,换热器的压降和耐压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压力等级选择相应的材料和结构。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力计算、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热力计算主要包括确定换热面积、由流体性质和传热性能等参数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外管、内管和管板的尺寸和布置方式;材料选择主要考虑既满足换热要求又能够满足工艺要求的材料。

在热力计算中,可以根据传热液体的流动方式和换热方式选择适当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对于属于湿壁热传递的换热器,可使用湿壁热传递公式计算热传导量;对于属于气体传导或干壁传热的换热器,需要根据空气或干壁的热传导方程进行计算。

通常采用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乘积来表示换热器的传热能力,以便于换热器的选型。

在结构设计中,一般根据选定的外管和内管的直径以及换热器的长度来确定换热器的尺寸。

外管和内管的直径可以根据流量、温度差和换热介质的材料等要求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管板的布置方式,常见的有正向流管板、逆向流管板和双逆向流管板等。

每种管板布置方式都具有特定的传热特点,需要根据具体的流体流动方式和换热要求来选择。

在材料选择中,需要考虑介质流体的性质以及工艺要求。

外壳通常采用不锈钢、碳钢等材料;内管则根据介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镍合金、钛合金等耐腐蚀材料。

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实际的运行条件和安全要求。

根据实际的使用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对换热器的耐压能力进行验证,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强度计算。

《换热器配管设计》课件

《换热器配管设计》课件

02
换热器配管设计基础
热力学基础
01
02
0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研究热量 与功之间的转换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原理,揭示了热力过 程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传热方式
导热、对流和辐射,决定 了热量传递的机制和规律 。
流体动力学基础
流体静力学
01
研究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压力分布和平衡规律。
流体动力学
THANKS
感谢观看
《换热器配管设计》PPT课件
目 录
• 换热器配管设计概述 • 换热器配管设计基础 • 换热器配管设计流程 • 换热器配管设计实践 • 换热器配管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换热器配管设计展望
01
换热器配管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换热器配管设计是指为满足工艺要求 和操作条件,对换热器中的管道进行 合理布置和设计的过程。
智能化与自动化的趋势
要点一
智能化设计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换热器配管的智能化设 计,通过模拟分析、优化算法等技术手段,提高设计效率 和准确性。
要点二
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换热器配管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 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未来,自动化生产线将 更加普及,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面智能化和自动化。
特点
换热器配管设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和专业性等特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工 艺要求、操作条件和设备条件等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
换热器配管的重要性
提高换阻力, 提高流速,从而增强换热效果,提高 换热效率。
合理的配管设计能够保证管道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泄漏、堵塞等 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操作安全。

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参考

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参考

防冲板的安装形式(图4-15)
五、接管
1.接管的一般要求: 1)接管不应凸出壳体内表面。 2)接管应尽量沿径向或轴向布置。 3)设计温度在3000C以上时,用整体法兰。 4)对利用接管仍不能放气和排液,应设置放 气口。 5)操作允许时,接管与外部管线的连接也可 采用焊接。 6)必要时可设置温度计接口、压力表及液面 计接口。
2.标准法兰的选用 标准法兰有: JB4701 甲型平焊法兰 JB4702 乙型平焊法兰 JB4703 长颈对焊法兰
法兰标准有:GB9112~9125。 新的(容器)提出压力容器应优先推荐采 HG20592~ 20614以及HG20615~ 20635 换热器的接管法兰一般应选用管法兰,至于选 用哪一种标准,根据布管要求来选定
二、垫片
设备垫片标准有: JB4704 非金属软垫片 JB4705 缠绕垫片 JB4706 金属包垫片 1.垫片结构 2.垫片尺寸 3.垫片的选择
三、膨胀节
膨胀节依靠易变形的挠性构件对管子与壳 体的热膨胀差进行补偿,以此来缓解或降低壳 体与管子因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 1.结构形式: (1)波形膨胀节(U型膨胀节) (2)平板膨胀节 (3) Ώ形膨胀节 (4)夹壳膨胀节
2.膨胀节设置必要性判断 通过计算由温差产生轴向力和压力产生轴 向力共同作用,得到: 换热管最大应力 壳体最大应力 及管子拉脱力 当或或时应设置膨胀节 。 3.强度计算 包括: (1)温差引起的轴向力计算 (2)补偿量的计算 (3)膨胀节疲劳寿命计算
四、支座
(一)立式支座
公称直径的立式换热器,至少采用两个支座。 公称直径的立式换热器,采用四个支座。 支座在换热器上的位置,根据工艺安装的要求 确定。 立式支座的尺寸和要求,按JB/T4725B型、BN型 悬挂式支座规定。

换热器一般设计要求

换热器一般设计要求

定压比热容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定压比热容”,用符号Cp表示,国际制单位是:J/(kg·K)。

因为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一定要膨胀而对外作功,除升温所需热量外,还需要一部分热量来补偿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因此,气体的定压比热容比定容比热容要大些。

由于固体和液体在没有物态变化的情况下,外界供给的热量是用来改变温度的,其本身体积变化不大,所以固体与液体的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的差别也不太大。

因此也就不需要区别了。

知道密度怎么换算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和常压体积比热容啊【热容量】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个系统在该过程中的“热容量”。

如果在一定的过程中,当温度升高ΔT时,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ΔQ,那么在该过程中该系统的热容量为热容量的单位是焦耳/开。

系统的热容量与状态的转变过程有关。

在提到系统或物质的热容量时,必须指明状态的转变过程。

系统的热容量还与它所包含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不同过程的热容量不同。

为计算简便,常用水当量的概念,如某系统的热容量与多少克水的热容量相等,即称该系统的水当量为多少克。

所以任何系统的热容量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当量。

通常规定,系统吸收的热量为正值,而释放的热量为负值,故在系统吸收热量引起温度升高时,热容量为正值。

也有的系统,如饱和水蒸气,在温度升高时,释放热量,故其热容量为负值。

【比热容】即比热。

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开)(曾用的单位还有卡/(克·℃)、千卡/(千克·℃)等)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因此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编号:SM-ZD-52884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换热器的管道布置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列管式换热器管道布置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讨论,其他换热器与之类同。

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已有标准系列,其基本结构都已确定,但管口大小、位置和安装结构是由工艺设计根据化工计算和管道布置要求来决定的。

离心泵入口弯管和异径管布置见图7—7。

图7—8是离心泵的配管图,虚线表示另一种接法。

在泵上方不布置管道有利于泵的检修,吸人管转弯向上(亦可转向侧面)不妨碍拆卸叶轮。

合适的流动方向和管口布置能简化和改善管道布置的质量。

图7—9(a)、(c)、(e)为习惯流向的布置,在该图所示的场合是不合理的;图7—9(b)、(d)、(f)则是改变了流动方向的合理布置。

图7—9(a)改成图7—9(b)简化了塔到冷凝器的大口径管道,节约了二个弯头和相应的管道。

图7—9(c)改成图7—9(d)消除了泵吸人管道上的气袋,节约了四个弯头、一个排液阀和一个放空阀,缩短了管道,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吸入条件。

图7—9(e)改成图7—9(f)缩短了管道,使流体的流动方向更为合理。

二换热器的平面配管换热器一般布置成管箱对着道路,顶盖对着管廊,配管时,首先留出换热器的两端和法兰周围的安装与维修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如管道、管件等)。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热量传递需求:首先要确定需要传递的热量负荷,即决定了换热器的尺寸和规格。

热量传递需求可以通过计算或实验测量来获得。

2.流体性质:了解待处理流体的性质十分重要,包括密度、粘度、热导率、比热容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到流体在管子内的流动速度和换热效率。

3.流体通道布局:列管式换热器可以采用不同的管子布局方式,包括并联和串联。

并联布局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而串联布局可以实现多段换热,适用于流体温度差较大的情况。

4.材料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

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碳钢、铜合金等。

5.清洁和维护:为了保持换热器的高效运行,需要设计合理的清洁和维护方式。

例如,可以考虑设置清洗孔、冲洗管道等。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如壳管式、管壳式、织物式等。

2.热传导计算:根据流体流经管内壁的热导率以及管外壁的热导率,计算热传导的功率。

3.速度计算:根据流体性质、管子尺寸和流量,计算流体在管子内的速度。

速度过高会增加压降,而速度过低则会影响换热效果。

4.热阻计算:考虑流体的传热方式,计算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包括对流热阻、传导热阻和辐射热阻。

5.热传递面积计算:根据传热功率、待处理流体的流量和热阻,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6.压降计算:通过对流动余压的计算,确定流体的流速和换热器的压降情况。

7.材料选择:根据待处理流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考虑到耐腐蚀性、热传导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8.安装和维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安装方式,设计清洁和维护的方案,以保持换热器的高效运行。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热量传递需求、流体性质、流体通道布局、材料选择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设计出满足需求的高效换热器,并确保安装和维护的便捷性。

换热器的配管

换热器的配管
科学观察
2 0 1 3年第 1 期
75
TI AN J I N S CI EN CE& TE CHNOL OGY
张 子 元 张 学 良 ( 北京沃利帕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0 6 )
换热器 的配 管
【 摘 要l i- e , - 介绍 了在化工设计 中换热 器的几种分类 , 并简要介 绍 了套管式换热 器、 管壳式换热 器和
③ 金 属 耗量 低 。 板 式 换 热 器每 平 方 米 换 热 面积 金 属 耗 量 只
) 可 分 为 三大 类 , 即混 合 式 、 蓄 热式 、 间壁式。 其 中以 间 壁 式换 间壁 式 换 热 器 的 特 点 :热 流 体 和 冷 流 体 间有 一 固体 壁 面 ,
热器应用最多 , 以下 讨 论 仅 限 于这 类 换 热 器 。 种 流 体 衡 在 壁 的 一 侧 流 动 ,而另 一 种 流 体 恒 在 壁 的他 侧 流
不 断提 高技 术 水 平 , 保 证 设 计 品质 的重 要 性 。
【 关冀词 】 换热器
再沸器
配管
管道布置
1 换 热 器 的 介 绍
在工程 中, 将 某 种 流 体 的 热量 以一 定 的传 热 方 式传 递 给他 种 流 体 的设 备 , 称为换热器。 换热器在化工 、 石油 、 动力 、 食 品及 其 他 工 业 生 产 中 的 应用 极 为 普 遍 。根 据换 热器 的用 途 不 同 , 在 化 工 生 产 中可 作 为 预热 器 、 冷 却器 、 蒸 发 器 等类 别 出现 。 换 热 器 种类繁 多 , 按照传送热量 的方法( 换 热 器 最 主 要 的分 类 方 式 之
有 管 壳 式 换 热器 的 4 0 % ~5 0 %。 ④ 便 于拆 卸 、 清洗 、 更 换 板 片 和调 整 换 热 面 积 。 ⑤ 操 作 压力 和温 度 较 低 。操 作 压力 ≤2 . 5 M P a , 操作温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7/30
36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17 与地下总管相接的冷却水管道设置
示意图
2018/7/30
37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18 换热器的管口及其方位
换热器的管口及其方位应根据管道布置来 确定,为了降低换热器的安装高度或接管方便,可 采用弯管或切线管口,但不管哪种管口形式都应便 于流体的流动。 壳程管口方位设置要考虑换热器内折流板的方 向。
管道工程基础
1.3. 换热器管壳程物流应遵守的原则
1.3.1 一般情况下被加热的流体宜下进上出;被冷却的 流体宜上进下出。冷流体和热流体宜选用逆流布置。
1.3.2 用蒸汽加热时,无论对于卧式还是立式换热器, 蒸汽均应从上部管口进入,冷凝水从下部管口排出。 1.3.3 用水冷却时,无论对于卧式还是立式换热器,冷 却水均从下部管口进入,从上部管口排出。这样, 一旦供水发生故障,换热器内仍能保持充液,不至 于排空,损坏设备。冷却水宜走管程,以便于清洗 污垢。 1.3.4 高温物流宜走管程,低温物流宜走壳程。
管道工程基础
3.22 套管式换热器的检修空间示意图
2018/7/30
42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23 套管换热器配管示意
2018/7/30
43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疏水阀组
蒸汽调节阀组
2018/7/30
22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4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示意 (三)
2018/7/30
23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5 换热器的管道立面布置示意 (一)
2018/7/30
4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1.1. 换热器的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 列管式(管壳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螺旋板换热器; 伞板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板翅式换热器(俗称冰箱); 蛇管式换热器; 夹套式换热器; 淋洒式换热器; 空气冷却器等。
2018/7/30
18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
换热器配管设计
2018/7/30
19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1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和维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和维修,并且不应 妨碍操作和检修通道的通行。带有阀门和调节阀组 的管道应靠近换热器的操作通道布置。
2018/7/30
17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2.6.两台或以上换热器叠放的设计
串联的换热器可两台重叠放置,必要时可放三台。有时受占 地的影响,虽然处理不同的介质也可两台重叠。地面上布置 换热器一般不能超过三台重叠高度。 应考虑最上一台换热器中心线高度不宜超过4.5米。
计等自控元件的设置
换热器周围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计、视镜、阀 门、液面计和液面调节器等应பைடு நூலகம்置在靠近通道,并 从操作通道上容易操作和观察的部位。 管道、仪表(包括调节阀的膜头)、阀门距换 热器的设备法兰、筒体(包括底座或保温层)之间 应留有足够的间隙,其最小净距为150mm。 孔板流量计应安装在距操作面不低于2200mm的 水平管道上,用临时爬梯可以接近的地方。
管道工程基础
3.13 两台或两台以上并联操作的换热器
的配管
两台或两台以上并联操作的换热器,管道应对 称布置,管道阻力应相等。特别是冷凝器的配管, 必须对称布置,以便每台冷凝器的负荷相等,达到 良好的传热效果。
2018/7/30
33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3.7 管道布置不应影响管箱或封头端的 拆卸。
为方便管箱端的拆卸,在管箱上方或下方的管道, 应设一段带法兰的可拆卸短管,其余不拆卸部分管 子应设永久性支架。
2018/7/30
26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8 换热器周围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
2018/7/30
39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20 小安全阀配管示意图
2018/7/30
40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21 套管式换热器的配管
2018/7/30
41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14 几台换热器并联操作时配管示意
2018/7/30
34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15 气液两相流的管道布置
对气液两相流的管道布置应使管道长度尽量短, 管道形状不得形成积存液体。管道支架应充分考虑 防止振动。
2018/7/30
2018/7/30
2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1. 概述
2018/7/30
3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1.1. 换热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 加热器; 预热器; 过热器; 蒸发器; 再沸器; 冷却器; 冷凝器(包括全凝器和分凝器); 深冷器; 冷却冷凝器(含有不凝性气体的冷凝器)等。
13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换热器平面布置图
2018/7/30
14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换热器立面布置图
2018/7/30
15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壳式换热器不论是否成排集中布置,其管道布置 的要点是不妨碍在管箱端抽出管束的空间,也不妨碍管 箱和壳程头盖法兰的侧面拆卸空间。
2018/7/30
12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2.4.换热器布置间距

净 距
道 抽 管 束 区 路

7
2018/7/30
2018/7/30 5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1.2. 换热器管道布置要求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满足P&ID的要求,并应考虑管 系的柔性及经济性。大直径和合金钢管在管道布置 时,应优先考虑使其配管路线最短,弯头最少。
2018/7/30
6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不应布置在换热器轴线的正上方
2018/7/30
29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2018/7/30
30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11 高温管道的配管
高温管道的配管形状应有足够热补偿能力,设 置牢固的固定支架和必要的导向支架,不得使反作 用力集中在换热器的管口上,此类管道必须进行柔 性分析和计算来确定配管方案。
管道工程基础
2.4.换热器应尽可能布置在地面上,为
考虑美观,应使管箱进出口管嘴取齐, 或以基础取齐,或以设备端部取齐。
2018/7/30
16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2.5.换热器的安装高度

应保证底部接管最低标高(或排液阀下部)与地面或平台面 的净空不小于150mm~250mm。 为了外观一致,成组布置的换热器的混凝土支座高度最好相 同。
2018/7/30 7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1.3. 换热器管壳程物流应遵守的原则
1.3.5 干净的物流宜走壳程。而易产生堵、结垢的物流 宜走管程。有腐蚀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无腐蚀性 的物流宜走壳程。 1.3.6 压力较高的物流宜走管程,压力较低的物流宜走 壳程,这样可降低对外壳的材质及强度的要求。流 速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而流速较高的物流宜走管 程。给热系数较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给热系数较 低的物流宜走壳程。
2018/7/30
27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9 在换热器封头端或管箱端有拆卸吊
柱时,配管应避开吊柱活动范围
2018/7/30
28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3.10 换热器壳体需要吊出检修时,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