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重点一、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案例分析二、考试重点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BP7性质:高级性、学术性、公益性、专业性、主体性任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进科学技术发展、服务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本质特点:1、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2、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世纪大学:指欧洲封建社会创办的学校。

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传播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是后世欧洲近代大学的精神条件。

赠地学院:是美国由国会制定,得益于莫雷尔法的高等教育机构。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这所学院称为赠地学院。

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BP15美国高等教育从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前期,建立了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9所大学,美国独立后大学教育逐步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且后来居上,概括原因为以下几点: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样化需要。

2、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自治的关系。

3、社会和大学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众化:BP26高等教育既是理论又是实践,是一个质与量统一的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高等教育学考前知识点汇总

高等教育学考前知识点汇总

高等教育学赵源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学的概念: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3,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4,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1高等教育的结构 :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等。

P242高等教育的结构的概念: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P243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为高等教育对社会其他子系统所起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P344高等学校的职能则包括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开展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P405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P43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的类型:1、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2、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3、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P522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规范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P53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社会需要(二)个体内在需要P54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P595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P63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处理的基本关系: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C.道德水准D.组织管理能力【答案】 B2、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中国【答案】 A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答案】 C4、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

A.操纵学生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D.监督学生【答案】 C5、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的是( )。

A.讲授法B.讨论法C.自学指导法D.演示法【答案】 C6、“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描述的是哪项大学教育原则(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答案】 C7、《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答案】 A8、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 A9、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答案】 A10、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D.教育价值【答案】 B11、哪一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A.讨论法B.多媒体教学法C.指导自学法D.案例教学法【答案】 C12、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1、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特点有哪些?学术性强: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以便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他们还需要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保持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更新。

崇高自由的精神气质:教学、科研等特殊工作,使得高校教师具有崇高、自由、孤寂的精神气质。

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学术职业的承担者,高校教师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特点反映了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2、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意义推动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各个领域中担任关键角色,推动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竞争力的提升。

促进社会进步: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地方。

通过高等教育,个体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高级的思考能力,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推进民主政治:高等教育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总之,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高校文化的特质及意义特质:(1)学术性:高校文化是一种学术性文化,注重知识创新、学术自由和批判性思维。

(2)创新性:高校是知识和创新的发源地,高校文化鼓励师生探索未知、创新思想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3)开放性:高校文化倡导开放、包容、多元的理念,鼓励学生和教师跨越学科、文化、国界的交流与合作。

(4)人文性:高校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关注人类文明、价值和社会责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意义:(1)培养优秀人才:高校文化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为社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创新和发展:高校文化鼓励师生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学术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总结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总结

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1、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2)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仅着眼于人的某一方面品质的发展,更注重促进人的整体品质和谐发展;教育的对象已经拓展到所有人。

2、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

教师、家长、教育管理人员等;(2)教育中介。

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制度。

(3)受教育者。

学生;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的内涵:成人性;专职的师生关系;系统的学习计划;知识学问的专业性和通识性;高智能或高智力的学习劳动;学位制度;理想人格的培育。

2、高等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与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本质特征。

三、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1、高等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1)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3)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2、高等教育的功能(1)基本功能: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2)衍生功能。

3、高等学校的职能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表现在教学(培养人)、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

4、高等教育结构是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1)层次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2)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古希腊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

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2)学术自由的办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质的变化,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3、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大学的功能转向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
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科目的要点,帮助考生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复。

1.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
2. 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教育学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3.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 高等教育的课程理论与设计原则
-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4.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模式
- 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
5.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 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模式
- 高等教育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该科目的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具体的知识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本文档能为考生提供参考,祝您考试顺利!。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高等教育学1、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的大学。

2、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或现代意义的中国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

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3、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定性。

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

因此,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4、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

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教育。

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

(2)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

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这里的大学教师也包括大学校长、高校教育管理人员。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作为大学教师,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够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

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有创新性的特点。

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

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理解、学会思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好基础。

(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

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

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出两极性的特征。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

大学生的意志力更为持久、稳固。

(4)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

除了高校教师工作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之外,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作为青年亚文化,它具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

5、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列为第二组,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学研讨会。

6、1853年,高教部出版了《高等教育通讯》。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整理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整理

1.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名称虞夏商时期-上庠东序右学西周-辟雍泮宫射庐官学:汉代之后-太学国子监东汉末-鸿都门学(艺术)南朝-分馆授业(儒、史、文、玄四个学馆)私学:孔子开门办学唐宋-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等)清朝-书院官学化(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2.古希腊高等教育的重要人物A:【基础储备知识】1.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先河。

2.古希腊高等教育学划分为哲学教育和修辞学教育。

【人物&学校&教学内容介绍】1.哲学教育代表人物:柏拉图2.修辞学代表人物:伊索克拉特3.毕达哥拉斯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最早进行哲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4.毕达哥拉斯之后出现的学校有:a.柏拉图的学园;柏拉图把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

主张初等与高等阶段教授“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在高等阶段教授:数学和哲学。

b.伊索克拉特的修辞学校。

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和数学教育。

从他开始,修辞学教学的影响远超哲学教育,成为古希腊高等教育的主流。

c.亚里斯多德的吕克昂d.伊壁鸠鲁和芝诺的哲学学校雅典大学(伦理学为哲学的重点,倡导以快乐和幸福为核心的伦理知识。

传授古希腊的"四美德":爱智,公正,节制,勇敢。

)5.修辞学教育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

传授“3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重点人物总结】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知识点】“七艺” 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完整)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完整)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1高等教育概念:1. 中世纪: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

2.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

1.2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的文化:则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2.1教育的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3.1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个体社会化)3.1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品质的形成和潜能的发展)4.1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学制是教育在伴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内部规律的要求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和规模化而逐渐形成的.4.2学位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5.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6.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8.1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8.1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风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9.2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1、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简)答:(一)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科学的教育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

(二)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大学教师从专业角度讲所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工作,是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其专业化的要求,除了在学科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2、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有哪些?(简)答:(一)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其一要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其二要认真把握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一是概念间的种属关系,或上下位概念的关系;二是概念间的平行关系;三是概念间的逻辑顺序。

(二)理论联系实际其一,要联系平时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与切身的教育体验来理解概念与原理;其二,要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教育实践的功效。

(三)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大学教师既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力量。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1.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答: (一)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二)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三)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2.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答:答:(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职能。

(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1、高等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2、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手段(三)服务社会发展需要3、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简)答:(一)高等教育的高级性1、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2、高等教育的对象处于身心发展的更高阶段3、教师和学生更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二)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三)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四)高等教育的公益性1、高等教育是体现社会先进性的主要代表之一2、高等教育以其特殊的地位和方式广泛介入、影响社会公共生活(五)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教育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更具有主体性及其超越性。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1、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 A2、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

A.1810年B.1862年C.1898年D.1957年【答案】 A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A.专业技术人员B.国家公务人员C.专业人员D.教学人员【答案】 C4、实行中央集权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最典型的国家是( )。

A.法国B.德国C.日本D.英国【答案】 A5、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

A.大约一万年B.大约一千年C.大约五百年D.一百多年【答案】 B6、( )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泰勒D.施瓦布【答案】 A7、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终身的B.有阶段的C.创新的D.以上全是【答案】 D8、个别教学制的不足之处是( )。

A.不利于因材施教B.教学效率较低C.学生的自主性不够D.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答案】 B9、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

A.学术性B.模糊性C.二元性D.复杂性【答案】 B10、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学习者、( )、教育开发职能和教育管理职能。

A.学习资源B.学习平台C.学习软件D.学习环境【答案】 A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A.确定重点难点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过程D.教学反思【答案】 C12、开创研究生教育先河的大学是( )。

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B.威斯康星大学C.柏林大学D.京师大学堂【答案】 C13、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是( )。

A.美国模式B.欧洲大陆模式C.英国模式D.日本模式【答案】 B14、维持和巩固高校师生道德关系是靠( )。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全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篇: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

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93年B.1995年C.1997年D.1998年【答案】 D2、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

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答案】 B3、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

A.操纵学生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D.监督学生【答案】 C4、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优点在于( )。

A.教学效率高B.灵活性强C.教学秩序稳定D.易于管理【答案】 B5、下列决策模式中,( )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A.行政主导模式B.党政主导模式C.学术主导模式D.双重结合模式【答案】 B6、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

A.斯坦福大学B.牛津大学C.北京大学D.哈佛大学【答案】 D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 )。

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B.教授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C.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D.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答案】 C8、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

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答案】 D9、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 )。

A.评价结果B.评价经验C.编辑教材D.整合经验【答案】 A10、“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答案】 C11、隐性课程不包括( )。

A.学校组织方式B.校园人际关系C.教师教辅资料D.学生班级学风【答案】 C12、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D13、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一、高等教育的不同界定(判断、选择)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各国的具体情况也有差异,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发展于“XXX 学”,终结于“XXX”,总体上可视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判断、选择)公元11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孕育了大学的建立,约在12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XXX,法国的XXX。

(判断、选择)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周)、形成(春秋战国)、建制(两汉)、发展(唐宋)、衰落(元清)等几个阶段。

(判断、选择)除商、周时期的高等教育较为特殊外,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从办学主体看,是官私并存。

2.从社会功能看,是显在、潜在同具。

3.从管理者素质看,是名师掌权。

4.从课程内容看,是儒学为尊。

5.从受教育权看,是机会不均。

6.从教学方法看,是崇尚自学讨论。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一、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初等教育学研究初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从特殊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1.高等教育是一门综合学科2.高等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学科3.高等教育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第二章初等教育结构与功能(多为简答、选择)第一节初等教育的结构初等教育的结构指初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超全)1、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 )。

A.个人本位论B.形式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D.社会本位论【答案】 C2、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

A.质的研究B.院校研究C.行动研究D.叙事研究【答案】 B3、“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 )。

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B.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C.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D.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答案】 B4、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是( )。

A.美国模式B.欧洲大陆模式C.英国模式D.日本模式【答案】 B5、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 )。

A.启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B6、《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答案】 A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 D8、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B.经济C.文化D.法律【答案】 B9、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和调整起决定性影响的是( )。

A.文化因素B.科技因素C.教育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 D10、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 )。

A.启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B11、教师的基本能力是()。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研究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答案】 B12、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答案】 A2、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

A.教育性B.组织性C.合法性D.自主性【答案】 C3、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答案】 D4、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内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这些因素决定了高校教师劳动的( )特点。

B.创造性C.个体性D.群体性【答案】 A5、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答案】 D6、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

A.高校B.政府和高校C.政府D.市场【答案】 D7、( )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A.学生学业评价B.教师评价C.教学评价【答案】 D8、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纪律,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应该组织大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

A.生产劳动B.参观考察C.智力扶贫D.社会调查【答案】 A9、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答案】 A10、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B11、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B.经济C.文化D.法律【答案】 B12、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做出敏感反应( )。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一、名词解释1.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2.大众化: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3.民主化;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4.社会本位: 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本位,5.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6.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7.院校研究: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8.教学: 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9.课程: 是指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合,课程是教学过程的顺序与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

10.显性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计划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

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1.隐性课程: 广义的课程称为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

12.大科学: 针对于“小科学”,形成现代科学的大规模性,高度的创新性、探索性、综合性。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各章节总结要点)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各章节总结要点)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1 学习目标1.了解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过程,重点在于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出现的变化;2.了解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3.掌握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4.掌握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5.掌握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6.掌握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了解斯特鲁米林、舒尔茨、丹尼森的教育经济学研究;7.掌握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一、高等教育概念1.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1)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2)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3)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2.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高等教育的定义(2)《苏联百科词典》对高等教育的定义(3)《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高等教育的定义(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a.斯特鲁米林的研究;b.舒尔茨的研究;c.丹尼森的研究。

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a.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技术水平结构的形成;b.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岗位类型和专业结构的形成;c.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的区域分布。

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3.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②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高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设有研究生院,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4区域(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他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

5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方针。

6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所以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7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分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规定具有:时代性,全面性,和层次性。

8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指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指国家在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微观一般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物的责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和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
第二章
1. 教育本质是什么?P39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3)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

(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与发展。

2.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P47
(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

(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

(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3. 几种基本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P53
(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2)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4.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理解)。

P59
5. 大学的“社会中心”地位意味着什么?P61
(1) 是大学处于社会诸事物中心领袖的位置,是区域经济、科技、
社会发展的发动机,而且这个发动机是唯一的、最强大的发动
机。

(2) 是“中心”是一个全能的概念,即大学主动地、全能地发挥着作
用,姑且称之为“大学的万能论”。

(3) 是“中心”的话语权。

6.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P61)
(一)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
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
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
(二)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
3、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7. 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67)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二)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
1.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
1.面向全体学生
2.全程培养学生
3.全面发展学生
3.简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

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3)不分专业模式
(4)产学研结合模式
第四章
1.对高等学校只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六章
1、教学大纲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教学大纲应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

(2)教学大纲还应符合该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任务。

(3)教学大纲应该有高等的科学性。

(4)教学大纲应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相长规律
(2)教学科研互动规律
(3)教学发展性规律
(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明显
(2)创新人才培养是主旋律
(3)教学内容更新须更重视
(4)教学趋向个性化
(5)教学管理活性化
(6)自主性学习得以倡导
(7)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增强
第九章
1、高等学校管理的特征
(1)管理组织的松散性
(2)管理权威的双重性
(3)管理结构的多样性
(4)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
(5)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
2、教师队伍结构的管理理念
(1)确立“教师为本”的办学观,坚定教师的主体地位。

(2)确立“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广延国内外名师。

(3)确立“中西交融”的师培观,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3、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1)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原则
(2)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
(3)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