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精选5篇)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篇1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专护)1、指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根据计划执行, 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变化, 做好重症记录, 准确记录出入量。

2、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病房, 设专人24小时护理, 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随时准备抢救。

3、仔细细致做好基础护理, 严防各种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1、持续室内清洁, 干净, 空气新鲜,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

2、严格观察病情, 每-分钟巡视一次,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制订护理计划, 做好护理记录。

4、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三、二级护理1、按各科疾病护理常规, 保证病人卧床休息, 根据病情做适当的床上或室内活动。

2、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 每1-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3、按医嘱协助病人离床活动, 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三级护理1、读出病人遵守院规, 保证休息。

2、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思想状况。

3、每日测量体温, 脉搏, 呼吸两次。

4、每日巡视病人两次, 直到病人生活饮食等并进行卫生宣教。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篇2234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住院患者基础护理的重要资料, 直接反映出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等级分为个性护理、Ⅰ、Ⅱ、Ⅲ级护理, 并分别设有统一的标记。

一、护理等级的确定住院患者的护理等级应与其实际病情对护理工作的需要相贴合, 由床位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

在患者住院期间, 应随着病情的变化, 及时更改护理等级。

二、护理等级的公示(一)公示资料:根据上海市分级护理标准资料公示, 即:个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Ⅲ级护理的指征和护理要求。

(二)公示方法:由宣传科按标准资料制成版面, 统一公示。

职责护士根据医嘱落实分管患者护理等级的告知, 并在床头牌和患者一览表上做好标记, 个性护理为红色;Ⅰ级为红色;Ⅱ级为蓝色;Ⅲ级护理为黄色。

护士按分级护理标准具体落实护理巡视和临床护理工作;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做好相关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的记录。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什么是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医院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将医院分为不同的级别,并为不同级别的病房设立不同的护理服务标准,包括人员配置、医疗设备、护理技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以充足不同层次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康复需求。

在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中,护理工作是一个非常紧要的构成部分。

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病情和不同护理层次的病人,需要不同的护理服务。

因此,建立医院分级护理制度,能够实现医患双方的最优利益。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分级护理制度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为不同级别的病房设置不同的护理服务标准,能够为病人供给更加全面、优质的诊疗和护理服务,充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提高医疗充足度和护理充足度,加强医院的竞争力和声誉。

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建立医院分级护理制度,能够使医患双方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

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和护理技能,能够确保医疗资源的最佳利用,避开挥霍资源的情况,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缓解医院资源紧缺的情况。

加强医护人员的工作意识医院分级护理制度能够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认得,使其更加重视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团队合作,形成合力,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建设的实在措施设置护理服务标准医院应通过订立标准,为不同级别的病人订立不同的护理服务标准。

对于轻度病人,医疗机构可以采纳一些基础、简单的护理服务,而对于重症病人,则需要有更高级别的、专业的护理服务标准。

这一方面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订立,同时需要与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对接,形成一份实施方案。

人员配置针对不同级别的病房,医院需要合理配置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

对于重症病房,需要配置专业的护士和医护团队,对于一般病房,依据病情轻重,合理配备护士数目,并订立严格的护理服务标准。

护理技能和服务质量医院需要认真订立护理技能和服务质量的培训计划,提升护理人员的水平和素养。

同时,定期组织技能考核和培训,对不同级别护理人员进行专业评估和认证,确保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2.确保护理设备、药品等物资的充足,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3.优化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舒适度;
4.合理分配护理工作时间,确保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
十四、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1.制定各类护理应急预案,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病情突变等;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3)其他病情需要三级护理的患者。
二、护理措施
1.特级护理措施
(1)24小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2)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3)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记录详细病历;
(4)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实施呼吸支持;
(5)保持患者清洁、舒适,预防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
2.一级护理措施
1.加强与其他医学专业的跨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综合治疗方案;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确保护理信息在医护人员之间的准确传递;
3.参与多学科团队会议,分享护理见解,为患者提供全面照护;
4.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延伸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十七、护理绩效评估与激励
1.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绩效评估体系,全面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4.定期发布护理质量报告,向全院公示护理工作质量。
十二、患者满意度提升
1.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真实评价;
2.针对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
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十三、护理资源合理配置
1.根据患者数量和护理级别,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1)每2小时观察一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的原则(一)特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一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ADL评估四级患者,病情随时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

(三)二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ADL评估三级患者。

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四)三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ADL评估二级患者。

3.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标识护士根据护理级别医嘱,添加或更改患者护理级别标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用红色标记,二级护理为绿色标记,三级护理无标记。

三、分级护理标准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生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并在工作中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

(一)特级护理标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压疮、气道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标准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压疮、气道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医院分级护理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医院内的护理人员划分为不同级别,以便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种制度旨在实现科学合理的护理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效率。

一、级别划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的不同,可以将护士分为初级护士、中级护士和高级护士三个级别。

初级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基本生活护理,如饮食、个人卫生和换床等;中级护士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执行医嘱、进行药物管理和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高级护士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高级护理技能,能够独立制定护理方案并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

二、职责和权限:不同级别的护士在职责和权限上有所区分。

初级护士主要负责日常的基础护理工作,如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向上级护士反馈;中级护士具备执行医嘱和处理一些突发情况的能力,如进行注射、静脉输液和急救等;高级护士不仅能够执行医嘱,还负责制定护理计划、指导初级和中级护士,并协助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

三、培训和评估: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医院应对各级别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评估。

初级护士应接受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实习和考核;中级护士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如熟悉各类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护理操作的规范;高级护士则应参加高级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保持专业水平和提升护理能力。

四、患者的选择权:在实行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同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级别,并与医院协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总之,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资源和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专业素养,进而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该制度相关的内容,以便进一步了解其实施细节。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第一篇)此文档协议是通用版本,可以直接使用,符号*表示空白。

一、目的为了更好地执行护理级别,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平安,特制定分级护理制度。

二、定义主管医师依据住院患者病情打算护理等级并下达护理级别医嘱流程标准,分别为特殊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种。

三、职责1.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制定和修订分级护理制度。

2.医疗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3.医疗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和检查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分级护理制度执行。

5.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

四。

程序1.依据病情下达护理级别(1)特殊护理患者对于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患者;病情简单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各种严峻外伤、大面积烧伤等,主管医师要下达特殊护理医嘱。

(2)一级护理患者对于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肯定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等,主管医师要下达一级护理医嘱。

(3)二级护理患者对于病重期急性症状消逝,特别简单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不宜过多活动者等,主管医师要下达二级护理医嘱。

(4)三级护理患者对于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预备阶段、正常产妇;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患者;生活可以自理,能离床活动者等,主管医师要下达三级护理医嘱。

2.加放护理等级标识(1)护理人员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依据护理级别医嘱,在患者床头牌内和患者一览表加放护理等级的标识。

(2)护理等级标识为特殊护理为紫三角、一级护理为红三角、二级护理蓝三角和三级护理无标志。

(3)护理级别标识放置或更改,日班由办公室班护士负责,夜班由值班护士负责。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docx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docx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一、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和(或)生活Fl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护理级别以医嘱形式下达,并在床头卡及住院病人一览表上做出标记。

(特级护理为红色,一级护理为粉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三级护理不做标记。

)二、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三、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具体内容如下:1、特级护理:(1)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②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求: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乐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1)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0②病情不程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③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④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求: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1)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①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Fl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②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③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一、目的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二、适用范围(一)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二)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三)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四)三级护理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三、主要护理要求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生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特级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六)一级护理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在我们平常的日常里,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指确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订立制度而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爱好。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1一、住院患者由医师依据病情决议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特别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四种。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标识。

二、特别护理1、病情依据:(I)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患者;(2)病情多而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各种严重外伤,如大面积烧伤等。

2、护理要求:(1)设专人护理,严密察看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2)订立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

依据病情随时严密察看患者的生命体征更改,并记录出入量;(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三、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确定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2、护理要求:(1)确定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更改,做好思想工作,予以缜密细致的护理(3)严密察看病情,每15~30分钟巡察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依据病情订立护理计划,察看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5)加强营养,鼓舞患者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多而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癫痫等。

(二)、护理要求:1、卧床休息,依据患者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2、注意察看病情更改,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察1次;3、做好基础护理,帮忙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4、予以生活上必需的照料。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一)护理级别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二)分级方法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3、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三)分级依据:1、特级护理(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3、二级护理(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4、三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四)实施要求1、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五)护理要点1、特级护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监测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监测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专护)1、指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变化,做好重症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2、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病房,设专人24小时护理,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3、认真细致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各种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1、持续室内清洁,整洁,空气新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严格观察病情,每-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制订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4、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三、二级护理1、按各科疾病护理常规,保证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床上或室内活动。

2、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每1-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3、按医嘱协助病人离床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三级护理1、读出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

2、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思想状况。

3、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

4、每日巡视病人两次,直到病人生活饮食等并进行卫生宣教。

分级护理制度(二)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潜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状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1)特级护理1)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能够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②重症监护患者;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持续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医院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医嘱形式下达的护理等级。

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一) 病情危重,随时会出现病情变化而需进行抢救的病人。

(二) 各种重大手术、复合伤、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病人。

(三) 特殊危重病人,家属或单位要求特护者。

(四) 严重工伤事故者。

二、一级护理
(一) 凡具有严重心、肾、肝、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重病人。

(二) 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三)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脑血管疾患、高热、昏迷、惊厥、休克等病人。

(四) 瘫痪、晚期癌症、惊厥、子痫、早产儿、牵引及卧石膏床等病人。

三、二级护理
(一) 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仍需卧床休息的病人。

(二) 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的病人。

(三) 普通手术后、轻型先兆子痫、外阴破裂缝合的病人。

四、三级护理
(一) 轻症、一般慢性病、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待产妇。

(二) 各种疾病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的病人。

2023医院卫生院分级护理制度(完整版)

2023医院卫生院分级护理制度(完整版)

2023医院卫生院分级护理制度(完整版)目录2023医院卫生院分级护理制度(完整版) (1)一、特别护理 (2)(一)病情依据: (2)(二)护理要求: (2)二、一级护理 (2)(一)病情依据: (2)(二)护理要求: (3)三、二级护理 (3)(一)病情依据: (3)(二)护理要求: (3)四、三级护理 (4)(一)病情依据: (4)(二)护理要求: (4)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

一、特别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

二、一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护理分级是指病人及其家庭可以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与护理的复杂程度,为病人提供合理的护理服务。

该分级能提高实施护理的经济效益,提
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一种有效管理机制,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专业人
员的学习和发展。

一般来说,在医院护理分级制度中分为四级制度: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指普通病房护理,患者的病情较轻,所需护理量
较少,需要的护理只需要基本护理即可满足。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较重或病情发展变化较快,
需要比一级护理更多护理服务的护理。

二级护理的护理服务包括药物管理、伤口护理、饮食指导、护理康复等。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是指非常重症或病情发展变化迅速的护理,需要
护士和医护人员的全天候护理。

这类护理可能需要配置高级护理器械和材料,并实施有效监护。

四级护理:此类护理主要针对特殊病症,如四肢麻痹或功能性障碍,
需要护理者具备专业知识,以及各种护理服务。

特殊的护理设备也可能需
要配备,如抢救器械,呼吸系统等。

以上所述的四级护理分级制度,主要是针对的病人情况不同而提供护
理的区分。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分级护理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护理需求及生活自理能力,将患者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护理级别,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护理。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

第二章分级护理标准第四条特级护理:(一)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准备抢救;(二)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严重感染;(三)使用呼吸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生命支持设备;(四)其他有生命危险,需严密监护的患者。

第五条一级护理:(一)病情较重,但趋于稳定,需密切观察;(二)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部分自理,需较多帮助的患者。

第六条二级护理:(一)病情稳定,仍需观察;(二)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适度活动的患者;(三)生活部分自理,需较少帮助的患者。

第七条三级护理:(一)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二)术后康复期或治疗期间需适度活动的患者;(三)生活完全自理,无需帮助的患者。

第三章分级护理措施第八条特级护理措施:(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二)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四)维护患者生命支持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患者安全;(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积极沟通,减轻患者焦虑。

第九条一级护理措施:(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二)制定护理计划,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三)协助患者进行生活照顾,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四)指导患者进行适度活动,促进康复;(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积极沟通,减轻患者焦虑。

第十条二级护理措施:(一)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二)制定护理计划,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三)协助患者进行生活照顾,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四)指导患者进行适度活动,促进康复;(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积极沟通,减轻患者焦虑。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一、目的与背景为了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分级护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科学合理地分配医护资源,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管理标准1. 护理分级等级医院护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一级护理:由初级护士或助理护士负责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如测量血压、体温控制、口腔护理等。

2.二级护理:由中级护师或主管护士负责进行中级护理操作,包括静脉输液、护理评估、疼痛管理等。

3.三级护理:由高级护师或护理专家负责进行高级护理操作,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干预措施等。

2. 护理分级制度的实施1.医院将所有患者按照病情和护理需求进行分类,确定护理分级等级。

2.护理部门根据护理分级等级要求,配备相应数量和层次的护士,进行护理人员的分配。

3.护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流程和操作指南,确保护理工作符合护理分级等级要求。

4.护理分级等级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护理水平与患者需求相匹配。

3. 护理质量管理1.医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遵守护理分级制度,保证护理质量。

2.护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3.医院设立护理质量委员会,负责制定护理质量指标和考核标准,对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4.护理部门负责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及时解决护理相关问题和投诉。

4. 药品和器械管理1.护理部门负责管理医院的药品和器械,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护理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药品和器械,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其完好性。

3.医院设立药物和器械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和控制药品和器械的采购、入库、分发和使用情况。

三、考核标准1. 护理人员技术能力考核护理部门按照护理分级等级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能力考核标准。

1.一级护理: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如测量生命体征、基本口腔护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一、二、三级护理和特级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记。

一、特级护理
1、适应对象
病情危重,需随时监护、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器官功能衰减病人等。

2、护理内容
①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②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

③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录单。

保证各输液、引流管通畅。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按规定做好皮肤、口腔及会阴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二、一级护理
1、适应对象
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发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2、护理内容
①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②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细致周密地护理。

③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每四小时记录一次病情及生命体征。

根据病情制度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督促病人经常翻身,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⑤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三、二级护理
1、适应对象
病情较重但急性症状消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行骨牵引或卧硬板床的病人,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2、护理内容
①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②每l一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③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④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动态及心态。

四、三级护理
1、适应对象
轻症病人,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基本能自理,如疾病恢复期、一般慢性病、手术前准备阶段及正常产妇和即将出院的病人等。

2、护理内容
①每日两次巡视病人,观察病情,记录体温、呼吸、脉搏。

②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

③给予相应的卫生保健指导,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