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

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建议:

1、学生记忆“基础巩固”部分内容。(10分钟)

2、当堂完成“能力提高”部分习题,“拓展延伸”部分习题只建议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完成。(15分钟)

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讨论,教师抽查并点评重难点习题或知识点。能力提高要达到70%--80%的掌握程度,拓展训练要达到30%--50%的掌握程度,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15分钟)

4、机动时间5分钟。

课时安排:1-2节为第一课时,3-4节为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1-2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4、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5、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6、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基础巩固

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2、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km= m1dm= m 1cm= m 1mm= m1μm= m 1nm= 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

4、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表示,时间的单位还有、等。

6

、 叫误差。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是 。 7、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 8、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通常选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9、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取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

身作为参照物。

能力提高

1、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选

填“运动”或“静止”)的。

2、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

“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如图1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如

图2 秒表的读数为 。

4、中华龙舟大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精彩比赛画面,龙舟上运动员相

对于岸上观众是 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运动员用力把浆向后

划,龙舟却向前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本次测量的结

果应记作 。

6、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 .2.5m

B .2.5 dm

C .2.5cm

D .2.5 mm

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 ,宽为18.35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1mm

B .1cm

C .1dm

D .1m

8、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

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

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

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μm=2.5 um ×10-6m

B.2.5μm=2.5 ×10-5dm

C.2.5μm=2.5×10-6cm

D.2.5μm=2.5 ×10-9m

图1

图2

9、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A.甲 B.乙 C.树 D.路面

10、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

1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12、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13、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正在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C.减速行驶 D.正在转弯

拓展延伸

1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cm;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m;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15、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坐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孰道上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刻度尺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

2、1000 0.1 0.01 10-3 10-6 10-9

3、m m cm cm mm dm dm cm

4、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尺面分度值下一位数字单位

5、秒s h min

6、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物体位置的变化

8、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地面

9、不同参照物相对性

能力提高

1、静止

2、运动

3、2.65—2.72 5min 37.5s

4、运动龙舟相互

5、1 mm 14.82 cm 14.72 cm

6、C

7、A

8、B

9、A 10、A 11、C 12、C 13、B

拓展延伸

1、(1)A 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 cm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EBF

2、C

第二课时

第3-4节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5、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6、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基础巩固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2、速度的定义:运动物体内通过的路程。它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国际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4、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

能力提高

1、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

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s-t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

得到的照片如下图2,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1

图2

4、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

的指针始终在110km/h 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

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

客车速度的是

A .36km/h

B .108 km/h

C .144 km/h

D .180km/h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

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图

4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 、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正

确的是

6、如图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

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由图可

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先减小再变大

7、如图为千米数)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 Km ,平均速度为

m/s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8、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50m 短跑的竞赛成绩是8.0s ,他的平均速度

是 m/s ;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

做到 。

9、一辆以25m/s 的的速度匀速行驶,该车在20s 内通过的路程是 m 。

10、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

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7所示。以甲为参照物,

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6s 甲乙两物体相

距 m 。

11、在《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市

区已初步规划了四条地铁线。在这四条地铁线中,最

长的约为38km ,若地下车辆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

全程运行时间为 分钟。 12、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

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

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

图7 图3 图4

图5 图6

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

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

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米/秒。

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

13、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

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8所示。

当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 m/s。

图8

拓展延伸

14、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

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1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16、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 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单位时间的路程

2、单位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

3、V=s/t 米/秒千米/小时 1m/s=3.6km/h

4、V=s/t 刻度尺停表

能力提高

1、D

2、D

3、A

4、B

5、B

6、A

7、120 11.1

8、6.25 相

对静止 9、500 10、东 30 11、 22.8 12、5 4 7.5 13、 20

拓展延伸

14、1.25 1500 速度

15、解:(1)由题意可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9h ,则火车的平均速度为:

(2)由题可知:火车过桥时

总桥车s s s =+ 即2221t v s s =+ 可得火车长度为:

16、解:由题意可知:v 1=90km/h t 1=0.5h t 2=0.5h v 3=80km/h t 3=1h km 5.62h

1h 5.0h 5.0km 125t t t s t s v km 125km 80km 45s s s km 80h 1km/h 80t v s km

45h 5.0km/h 90t v s t

s v 32131333111=++=++==∴=+=+=∴=?===?===均速度为

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总路程 得由

第二章 声现象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的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

害和控制的方法。

教法建议:

1、学生记忆“基础巩固”部分内容。(10分钟)

2、当堂完成“能力提高”部分习题,“拓展延伸”部分习题只建议学习有

余力的学生完成。(15分钟)

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讨论,教师抽查并点评重难点习题或

知识点。能力提高要达到70%--80%的掌握程度,拓展训练要达到30%--50%的掌

握程度,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15分钟)

4、机动时间5分钟。

课时安排:1课时

基础巩固

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

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

km/h 100990011===h km t s v m 600km 6.0km 4.0km 1m 400h 360025km/h 1442221==-=-?=-=s t v s

2、在演奏前,琴师会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他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不同,琴声通过传到我们耳中。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3、男低音放声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的音调高,

的响度大。

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5、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6、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

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

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

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

图1

“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

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

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8、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9、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助听器的主要作用

A.传导声音

B. 修补人的耳部结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 获得声音的立体效果

能力提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小明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的,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地震即将来临,动物们往往会惶恐不安,但是人类往往茫然无知。这是因为。

4、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

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所说的“女高音”中的高就是指音调

C.你给家里打电话,一拿起话筒,你就能知道接电话的是不是妈妈,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俗话“响鼓需要重锤敲”的物理含义是增加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增加振幅

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击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

7、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8、如图2所示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

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图2

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

弦发声的响度

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人们经过多年

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

脏的共振,严重时,会把内脏振坏而导致人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声音

具有。

1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大

约是1531 m/s)。用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振动空气

2、音调空气响度音色

3、女高音男低音

4、固体

快5、1 声音逐渐减小声音逐渐变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6、 1 高振

动的频率 7、B 8、B 9、C 10、1700米

能力提高

1、响度

2、长度音调

3、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

4、A

5、D

6、D

7、A

8、B

9、B 10、C

拓展延伸

1、(1)超声 20Hz (2)次声波(3)20Hz 能量

2、2296.5米不能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物态变化

课程标准要求: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

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

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

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

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法指导:

1、知识点过关。(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