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五大异同点

合集下载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各国纷纷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国际范围内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进行比较与借鉴。

一、美国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美国是世界上成本管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体系完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

在美国,企业通常采用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成本管理方法。

ABC成本管理方法通过识别和跟踪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资源消耗情况,精确计算产品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盈利贡献度,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日本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日本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

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是“精益生产”,它旨在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

此外,日本企业还注重员工参与,通过班组竞争、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三、德国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德国在成本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德国企业注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崇精细管理。

在成本管理方面,德国企业普遍采用标准成本法和可变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通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测算,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提前掌握成本情况,并实现成本控制。

可变成本法则关注成本变动的原因和规律,通过对成本变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成本降低的途径和方法。

四、中国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中国在成本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传统的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中国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可以探索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方法,如ABC成本管理方法和精益成本管理方法,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五大异同

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五大异同
入 大量 的资金 ,未必 会 带来最 终 的整 体 成功。 为了避 免这 种 盲目 的投 资,辨识 清 楚 企业 的关 键 能力,企业的核 心团队必 须制定重点突出的计 划,并仔细 思考以下七 个 问题 : 1市场 是 如 何 变化的? 会 如 何 变化 ? . 将 最 显着的市场趋 势是 什 么? 种趋 势将 会 如 何 影 这
些 资 产 是 与企 业 的 核 心 能力最 契 合 的 。就 算 你 要 学会 满 足 ,努 力辨 别 企 业 最 关 键 的 能 力,并
暂时还 不能处 理 或者出售掉 那些需要 剥离的资 建 立 与之 相契 合 的资产组合 。发现 公司的能力
输 一 种 新 的 思想 ,谨 慎 地 控 制支 出。
4 我 们是 否够能够持 续盈利? . 市场需要 我 产,通 过 这 种 强制性 的探 讨,你将 能慢 慢 地 灌 之 后可以进 行 适 当投 资或 培 育,但其 他的则需
们 具 备 什 么样 的 能 力?
要 控 制和削减 成 本,以确 保 每 分钱都 用在 刀口
认 5 我们需要 什 么样 的能力来 获取 成功? . 我 障碍 三 : 为成本 缩 减难 以在短 期内实现
会 学 习 ACCCUN- l LF NI I rNG - . AR NG
障碍 一 : 难以辨 识关 键能 力
当 管理 层 发现 必须迅 速 采 取 产
削减 成 本 的四大障碍
经济环 境 吓得 不敢 制定战略 。如 果你认 为时间 7 为 质应 市场,我 们需要 做 哪些改 变? : 到 没 有 时间 制定 战 略 ,那 么你 的 成 本 控 制就 . 紧迫
务招 待 费、差旅 费等, 面对 那些不 易被 抓 住 和 三 、成 本 管理 的手 段 不 同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管理异同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管理异同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管理异同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起,以日本为领头雁的“日本―四小龙―东盟”雁阵结构形成的东亚经济体因其高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被世界银行誉之为“东亚奇迹”。

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席卷而来暴露了东亚经济的脆弱。

没有一种模式能够永唱凯歌。

如今,世界各国正在不断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以不断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各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借鉴成为必然的需求。

文章基于此,将中日两国的企业管理方法与模式进行对比。

关键词:比较管理;日本管理;中国管理现在全世界都在借鉴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

日本从二战后几十年的时间发展到世界经济强国,他的成功自然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是不同的文化下会滋生不同的管理方法。

记得以前听过李健敏教授的讲座说,任何可执行的制度下必有适合它的土壤。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喜欢跟风,别人说好的东西我们也觉得好。

有时候一个东西很好,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未必适用。

因为个体有差别。

一、借用日本企业文化与本地文化的脱节1.日本的企业制度与其他国家相异的方面与别国相比,日本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终身雇用制,二是年功序列制,三是企业工会。

日本企业把员工当成企业的孩子,员工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那一种企业对员工的珍惜和培养及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是我们所没有的。

我们借用了别人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别人的亲和文化。

中国企业家的政策更多的是唯利是图,采用别人的管理方式的同时也是间接的让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成了为我们的愚民政策,跟断章取义有同样的危害。

2.民族文化差异导致企业管理理念不同日本是单一民族,有同质性文化。

换句话来说,人心向齐。

从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可以看出,他们对先人的尊敬,即使是一个有罪的死人,他们依然是尊敬的。

换在中国,如果别人有异议的地方,那怕是对的,我想坚持的人也很少。

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很大,每个地方都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思想还很狭隘,不同地方的人喜欢分派,喜欢互相攻击。

论文:中日企业质量管理的差异分析

论文:中日企业质量管理的差异分析

中日企业质量管理的差异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和制度,但在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具体实施中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了损失和浪费,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战后,濒于崩溃边缘的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功的奥秘在于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质量管理。

分析我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的差异,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积极的改进,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 质量源动力差异分析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因其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其发展的源动力。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与日本企业存在诸多差异。

1.1 服务理念差异日本企业奉行的是“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不让问题流入下道工序和市场是一种基本的诉求。

锐意创新和持续改进,用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顾客、占领市场是日本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大多数日本企业将满足顾客需求并超越顾客期望、取得顾客信赖作为经营理念,并将其作为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和评价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

甚至为了维护局部利益,不惜损害整体利益。

2 基本管理架构差异分析2.1 机构设置差异日本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组织机构。

各企业情况不尽相同。

具有代表性的是戴明奖获得者——横河·休莱特·帕卡株式会社(yhp)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营业本部和作为事业部的工场组成,二者独立经营。

全公司、工场、营业本部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都设立了tqc推行本部,部长由各自的主管兼任,本部下面设tqc推行室,负责质量工作的日常事务。

全公司、营业本部、事业部都设立了质量保证部,形成了完备的质量保证组织形式。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点:综合性质量机构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完善。

我国企业按人的能力设置机构的情况比比皆是,一旦人员变化机构就随之变化,部门职能也随之调整,机构不稳定。

2.2 质量职责差异2.2.1 日本企业质量职责方面共同的特点(1)企业总经理对公司负有全面质量责任,一般由一位常务董事主管质量工作;(2)质量保证部门对产品质量负全责,并具有绝对的权力。

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企业管理的差异

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企业管理的差异

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企业管理的差异企业管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不同国家的管理模式和风格各不相同。

本文将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企业管理的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美国企业管理的特点美国企业管理注重实现企业目标和利润最大化。

美国企业普遍采用平坦的组织结构,注重个人能力和自主性。

管理层更加注重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倡导自由竞争和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

美国企业管理非常注重结果和业绩,追求高风险高回报。

二、德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德国企业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员工参与决策。

德国企业普遍采用等级制组织架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权力和职责分配。

德国企业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稳定性,鼓励员工培养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

德国企业管理追求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日本企业管理的特点日本企业管理以团队合作和员工忠诚度为核心。

日本企业普遍采用共同体组织结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日本企业注重员工培训和技能的传承,强调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发展。

日本企业管理追求组织内部的和谐和共同富裕。

四、中国企业管理的特点中国企业管理注重权威和集中决策。

中国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等级制组织架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层次结构。

中国企业注重员工的服从性和执行力,强调在业绩指标和目标导向下的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管理追求快速发展和实现经济效益。

不同国家的企业管理差异背后,有其特定的文化、经济体制和历史背景等因素影响。

美国强调个人自由和创新,与其市场经济体制和强调个人权利的价值观相吻合。

德国着重稳定和长期发展,与其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注重社会和谐的价值观相契合。

日本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忠诚度,与其集体主义社会价值观和企业家传统相符。

中国强调集中决策和快速发展,与其计划经济体制和重视集体利益的文化价值观相一致。

综上所述,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企业管理各有其特点和差异。

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举例说明中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异同

举例说明中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异同

日本、中国企业文化的异同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结构,从外延上讲,企业文化通常分为四层: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

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二层是行为层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从人员结构上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

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

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现在,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建立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

中日管理会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日管理会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日管理会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对中日管理会计进行比较,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中日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然后对两国管理会计的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接着探讨了中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优势和劣势。

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鉴日本先进管理会计经验、推动管理会计制度改革,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日管理会计比较、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历史、现状、制度比较、企业运用情况、优势、劣势、借鉴经验、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 引言1.1 中日管理会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决策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其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各有特点和经验。

通过对中日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的管理会计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中日两国在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轨迹。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美国的管理会计理念,并将其本土化,形成了以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体系。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接受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但由于国情不同,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制度比较方面,日本的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和绩效考核,有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而中国的管理会计更侧重于控制和成本管理,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也造成了两国企业在绩效管理和长期发展方面的差距。

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上,日本企业普遍将管理会计作为决策和控制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

而中国企业在管理会计的运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只注重短期利润和成本控制,缺乏长远规划和绩效考核。

中日管理会计在理念、制度和实践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的启示在于,借鉴日本先进管理会计经验,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制度改革,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

中日家族企业的异同

中日家族企业的异同

中日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比较1.企业管理模式中国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领导”和“家长”的角色混淆,在企业管理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家族伦理替代企业伦理。

家族企业内形成类似家庭伦理中的长幼与辈分秩序,并建立以血缘关系为主线的特殊主义信任以维系这种内部管理体系。

依据血缘关系和能力,按照血亲(自家人和自己人)-宗亲(亲戚朋友)-乡亲(同乡和熟人)-生人的顺序,形成一个由亲到疏、由近及远的信任关系网;与此对应,把各种人安排到企业的高层(核心层)-中层(第二层)-低层(最外层)-底层(连缘地带)等不同层级上,信任等级越高,在企业中的权力和地位也越高。

这种差序式管理(人治)人事不是根据客观的工作标准,而是根据老板与下属的关系,即使他们不是亲戚也是如此。

显然,虽然每个成员在企业系统内都以正式的组织中的身份和角色存在,表面上看企业内的人际交往、工作分派、资源分配和权责归属等活动,都遵循正式身份和组织规则运行,但实际上,企业领导人内心对成员所定位的关系和身份,才是家族企业用人和利益分配决策的真实主导因素。

当家族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时,为减轻压力,往往是从人际关系网的最外围开始,由外向内地逐步牺牲各层级员工的利益,如裁员、减薪等就常常由疏到亲、由远及近。

在家族企业,各层级成员面对的风险不同。

但每一层级的成员都可感觉到未来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趋利避害的本能使企业内部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出现垂直的向上依附与水平的拉帮结派现象。

一旦发现外界有更好的机会,企业中的员工极易出现跳槽行为,且都是一帮一派地离开原来的企业。

日本家族的成员既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人,又包括经营共同体内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家族对待两者没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在作为经营共同体的日本家族企业内,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的待遇也基本无异,企业普遍采用的是模拟血缘家族的管理方式,其“终生雇佣”、“年功序列”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所谓“终身雇佣”是日本家族企业劳资双方之间存在的一种不成文的隐性契约,是资方对劳方终身承担的义务,雇主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绝不轻易解雇员工。

中日企业管理的比较

中日企业管理的比较

中日企业管理的比较作者:莫小艺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14期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由于文化不同,与日本企业及经济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差别。

本文通过对中日民族文化与企业管理进行比较,提出借鉴日本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建立和完善以及创新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日企业;企业管理;比较一、导论纵观中日经济发展与交流合作态势来看,本文的中日企业管理比较意义有以下三方面:1.某种程度上讲,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也正形成日本经济发展的瓶颈。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其经济的发展。

企业管理机制的失效,大企业病等相继出现给予了学术界与实业界的质疑。

而我国正处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大力发展阶段,对于同属于东方管理的中国来说,日本企业发展的昨天也许就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明天。

因此引以为鉴,积极培养建立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意义深远。

2.中国处在朝气蓬勃的经济发展阶段,一方面大量外资流入,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在我国有众多的合资企业,因此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正确处理不同文化形态下的管理冲突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比较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合理的管理模式来处理跨文化障碍。

同时将比较结果更广阔的运用于其他国家的管理实践。

3.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建立较晚,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吸取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

研究中日管理比较更能够让我们将学习与借鉴引入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发展与建设上来,积极吸取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二、中日民族文化比较与企业管理从文化的基本形态上来看,日本文化是开放性的、摄取性的、融合性的,它是在其原生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这样连续的过程中繁衍和发展起来的。

他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是因为中国隋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文化发达。

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又开始大规模的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实现“脱亚入欧”,那是因为西方的强盛。

然而不管是学习中国还是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它都始终保持与发扬着自身的传统文化。

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企业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通过一系列的职能发挥,如计划、组织、经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的职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优良的企业管理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节约企业成本,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力。

日本因其东亚文化的渊源和明治维新后的西化,在企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方式上有很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地方[1]。

一、中日企业管理比较研究意义日本企业的生产水平以精致出名,其管理水平较高,对中日企业管理的比较分析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日本企业能走到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它们前期的探索。

正因为有了前期经验的不断积累,才使得日本企业有可能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对比研究日本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突破既有的思维局限和路径依赖,将发展视野扩展到产业整体升级转型和走国际化道路上,从而有效构筑中国企业自身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一)中日企业用人制度的差异中日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的差异与中日文化差异明显相关。

虽然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两国文化具有同源性。

但中日两国近现代截然不同的国家发展历程,是使得儒家文化在两个国家呈现比较明显的差异。

在企业雇佣关系上则往往体现为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度和中国企业的劳动合同制。

日本教授森岛通夫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在企业管理上最为典型的影响之一是终身雇佣制[2],即员工一旦被企业录用,就可以在这个企业工作至退休,期间不必担心失业,除非主动辞职或是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

这种雇佣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企业的员工,另一方面则可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而且,随着雇佣时间的延续,员工在特定领域的工作经验以及优秀人才的积淀也呈同步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在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企业员工由于终身雇佣制的保障,多倾向于忠诚企业,愿意兑现对组织的承诺。

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五大异同

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五大异同

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五大异同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中日两国的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从成本管理目标、方法、文化差异等方面探讨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五大异同。

一、成本管理目标异同1. 中方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中方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主要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他们更注重于成本的控制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2. 日方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日方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注重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他们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创新,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

二、成本管理方法异同1. 中方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中方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注重成本的核算和分析。

他们通常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全面预算控制、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等。

2. 日方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日方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更注重成本的预测和预防。

他们更多地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如目标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

三、文化差异对成本管理的影响1. 中方企业文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中方企业注重集体主义和稳定性,这种文化倾向使得他们更注重成本的控制和稳定性。

中方企业更倾向于采用长期稳定的成本管理方法。

2. 日方企业文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日方企业注重个人主义和创新性,这种文化倾向使得他们更注重成本的创新和灵活性。

日方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创新和灵活的成本管理方法。

四、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异同对比1. 目标差异中方企业更注重成本的控制和优化,而日方企业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创新。

2. 方法差异中方企业更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而日方企业更使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3. 文化差异中方企业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稳定性,而日方企业更注重个人主义和创新性。

五、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异同对策1. 学习借鉴中方企业可以学习日方企业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如目标成本管理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成本管理中。

2. 加强合作中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共同研究成本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中日企业现场管理之差距

中日企业现场管理之差距

中日企业现场管理之差距(1)定位不同。

国内许多企业管理者将整洁、清爽认为是卫生问题,与企业管理是两回事。

既然是两回事,自然工作忙时可以放在一边。

或者当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临时来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做给别人看。

而日本企业管理者认为6S是现场管理之基石, 6S做不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因此将坚持6S管理作为重要的经营原则。

(2)方法不同。

国内许多企业热衷于口号、标语、文件的宣传及短暂的活动(运动),似乎相信在厂区多树立一些诸如“员工十大守则”就能改变一个人,提升人的品质。

这种没有结合日常工作的空洞口号、运动,对提升人的品质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6S明确具体做法,什么物品放在哪里、如何放置、数量多少合适、如何标识等等,简单有效,且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6S既是一种管理文化,同时也是现场科学管理的基础。

每天都在一个“对”、“错”一目了然的环境中工作,使得每个人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就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人的品质。

推行6S常用的工具一、定点摄影法:在同一地点将作业场所的死角、不安全因素、不符合6S原则之处使用照相机或摄影机拍照,激起职工改善的意愿,并将改善的结果再次拍照,并对比公开展示,使大家了解改善后的效果。

二、互动机制:通过目视看板,依托网络、生产早会等信息平台,定期公布点评结果。

推行好的公布,推行速度慢、效果差的也公布,用事实说话,营造比赛竞争氛围。

同时鼓励职工到优秀区域取经、“找茬挑刺”、推行好的职工到别的区域指导交流,使职工在互动中提高认识。

三、红牌作战:使用红色标签贴在工作场所各个角落“有问题”的对象上。

不管是谁,都可以加以挖掘,并加以整理。

任何不满足“三定”(定点、定容、定量)要求的,工作场所不要物,需要改善的事、地、物,卫生死角,存在有安全隐患的所有问题点都可列入此范围。

通过“红牌作战”可促进职工发挥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

四、目视管理:摆放位置用标准化的标示牌、标示线等“一看便知”的方法进行标示;人员的着装、胸牌做明显标示,方便管理;生产现场的目视管理针对生产现场的进度状况、物料或半成品的库存量、品质不良状况、设备故障、停机原因等,以视觉化的工具,进行预防管理。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五大异同点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五大异同点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五大异同点一是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不同。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重点在表面分析和行政管理上,在一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上,如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降低、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面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本降低,我国企业则很少考虑,如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日本企业则非常重视以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包括提高设备和员工的劳动效率等。

二是成本管理的意识与方式不同。

日本企业注重树立每一位员工自身的成本意识,形成“自下而上”自主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日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从自身做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与方法,包括最细小的如物品摆放方式动作分析等,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

而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则多为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操心的事,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占重要位置,职工只是为完成成本控制目标而工作、缺乏主动性,是“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

三是成本管理的手段不同。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任务型、控制型”的,从领导层到职工都在为完成目标成本而努力。

而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效率型、管理型”的,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更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培养全面多能的企业员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

四是更新改造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不同。

日本企业为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普遍采取加速折旧,提前报废的方式,不断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宁愿交纳设备提前报废的税金。

而我国企业的设备老化与陈旧是普遍现象,有些企业却采用不提成或少折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使得产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更新改造资金也主要依靠国家支持,较少考虑自筹,而日本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则完全是自筹,根本不依赖政府。

五是资金成本管理的根基不同。

日本企业中“三角债”问题根本不存在,因为日本的企业破产程序中有一条是“不具备支付能力”。

如果企业外欠货款,则有可能进入破产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五大异同点
一是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不同。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重点在表面分析和行政管理上,在一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上,如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降低、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面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本降低,我国企业则很少考虑,如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日本企业则非常重视以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包括提高设备和员工的劳动效率等。

二是成本管理的意识与方式不同。

日本企业注重树立每一位员工自身的成本意识,形成“自下而上”自主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日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从自身做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与方法,包括最细小的如物品摆放方式动作分析等,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

而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则多为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操心的事,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占重要位置,职工只是为完成成本控制目标而工作、缺乏主动性,是“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

三是成本管理的手段不同。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任务型、控制型”的,从领导层到职工都在为完成目标成本而努力。

而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效率型、管理型”的,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更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培养全面多能的企业员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

四是更新改造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不同。

日本企业为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普遍采取加速折旧,提前报废的方式,不断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宁愿交纳设备提前报废的税金。

而我国企业的设备老化与陈旧是普遍现象,有些企业却采用不提成或少折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使得产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更新改造资金也主要依靠国家支持,较少考虑自筹,而日本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则完全是自筹,根本不依赖政府。

五是资金成本管理的根基不同。

日本企业中“三角债”问题根本不存在,因为日本的企业破产程序中有一条是“不具备支付能力”。

如果企业外欠货款,则有可能进入破产程序。

同对日本“零库存”企业较多,产成品资金占用不大,甚至有些企业只订当天的产品,有些企业完成的产品当天要出货。

而我国企业两项资金占用非常严重,“三角债”问题多年困扰着企业,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生产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