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年级:三年级主题:赞美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赞美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通过讨论和阅读,了解不同的赞美方式和时机。

3. 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赞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的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赞美场景。

2. 教师准备一些赞美的例句,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代表赞美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询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图片中的赞美行为。

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赞美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探究(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赞美场景的图片或卡片。

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并描述图片中需要赞美的地方和人物。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

3. 激发(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赞美的例句,向学生解释赞美的不同方式和时机。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写一些赞美的例句,并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参考。

4. 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互相赞美。

每个小组内,学生轮流选择一个小组成员,并用前面讨论和写的赞美例句进行真诚的赞美。

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分享自己对被赞美的感受。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进行,直到每个小组成员都得到赞美。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赞美对别人和自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赞美他人。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学生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赞美例句,并在下节课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分组赞美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赞美的理解和意见。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6. 拓展(15分钟)在赞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自然界、艺术、科技等。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令人赞美的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或科技发明,并引导他们表达他们的赞美之情。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的奇观,并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学会赞美》教学设计

《学会赞美》教学设计

《学会赞美》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出生于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是超新新人类,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更多的是亲人对他们的赞美、迁就与关心,赞美他人,寻找他人的闪光点,他们似乎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如果老师一味地批评,会导致大量差生的形成;如果抓住其特点,适当地赞美,会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会变得阳光。

赞美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赞美中自身也会更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到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明确赞美的原则与技巧。

2、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赞美别人带来的愉悦,受到赞美后的鼓舞、奋进,激发赞美他人的动机。

3、能力目标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运用赞美的原则与技巧尝试赞美他人。

教学重点:赞美的原则、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赞美他人。

教学方法:故事启发、讨论法、情境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悟赞美1、听故事,感受赞美的力量多媒体播放录音:美国俄勒冈州上院议员林勇谨医生,小时候对学习毫无兴趣,以至于在中学入学考试中落榜,最后是以替补生的名义入的学。

但有一天在课上,英语老师突然说,“勇谨的英文字母写得真棒!”还让班里的其他小朋友要像他一样认真写。

一直以来因为学习不好而受到父母责备的勇谨,忽然间变成了明星。

从那时开始,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努力学习英语,如今成为了美国社会举足轻重的人物。

师:从这个故事,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学:……师:(引导学生尝试回答问题时引出下面探讨的问题:什么是赞美?学会赞美最自己和他人有何重要意义?)2、回忆赞美,谈赞美中的收获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赞美过他人吗?你们接受过其他人的赞美吗?请大家回忆,在自己的成长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赞美(可以是得到他人的赞美也可以是赞美他人的)。

在赞美中,你收获了什么?1)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分享彼此赞美他人或接受赞美的小故事。

2)每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分享。

师: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勤劳的家人,值得我们赞美;辛勤的老师,值得我们赞美;友善的邻居,值得我们赞美;绿绿的小草,值得我们赞美;和煦的阳光,值得我们赞美。

《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赞美》这首歌曲是著名歌手王菲的代表作品之一,歌曲向我们传递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

本文将结合这首歌曲,为大家介绍一份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赞美》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2.能够正确地理解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品味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1.导入:播放《赞美》教师播放《赞美》这首歌曲,让学生听乐这首歌曲的音乐,了解这首歌的基本曲调,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初步的认识。

2.词曲讲解教师播放这首歌曲,并解读歌词。

通过讲解歌词,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情感表达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如绘画、写作、朗诵等,让学生学会以多种方式表达情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5.总结回顾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指导学生对今天课堂学习的这些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上的学生表现,教师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学生对歌曲和歌词的理解、学生对情感表达的能力等。

五、教学建议和思考1.教师要注重讲解歌词,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表达。

总之,《赞美》这首歌曲是一首非常适合用来进行情感表达教学的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的表达和沟通综上所述,通过对《赞美》这首歌曲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

对个别诗句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惑。
诗歌语言的运用
02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
丰富性,但在运用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诗歌情感的表达
03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但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
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教学方法
01
02
03
课堂讲解
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主 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诗歌。
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赞美》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详细描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 讨《赞美》的主题、情感和艺术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赞美》的背景、情境和 艺术表现。
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需要加强练习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赞美》教案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课后作业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诗歌《赞美》的 背景、作者及诗歌的 主题。
了解诗歌的节奏、韵 律和语言特点。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象 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 独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诗歌中 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不同诗歌之间 的异同点,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赞美》教学设计2

《赞美》教学设计2

背景介绍《赞美》是一首流传较广的古典宗教音乐作品,由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9年创作。

这首作品的主旨是颂扬上帝的尊贵和伟大,体现了宗教音乐与宗教信仰的紧密关联。

近年来,随着宗教多元化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越来越多的非宗教团体也开始演唱和欣赏这首作品。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授《赞美》这首宗教音乐曲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宗教和文化,并培养其对音乐本身的鉴赏能力。

下面将针对《赞美》这首作品,进行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宗教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西方宗教和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背景知识讲解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演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赞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和宗教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宗教音乐的特点和与西方文化的紧密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曲目欣赏教师可以播放录制好的《赞美》乐曲,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其感觉和印象。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的风格特点、歌词和旋律的表达等方面,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和欣赏。

曲目演唱在学生了解《赞美》的基本情况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演唱这首曲目。

在学生对旋律和歌词有一定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唱,并且自行安排和编排一些小动作或者舞蹈步骤。

通过合唱和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和旋律的表达感情和情境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

元素分析最后,教师可以针对《赞美》这首曲目的音乐元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构成和表达方式。

例如,可以从旋律、和声、节奏、乐器运用、动态、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慢慢体会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其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抒发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其对《赞美》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唱和表演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合作和表演技能的掌握程度。

《赞美》-教学教案

《赞美》-教学教案

一、重点难点分析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

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二、表现手法解说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

“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

”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

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

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

《赞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死水》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再别康桥》施永忠教学目的: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二、媒体设计:1、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2、播放动画《再别康桥》。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

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动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

《赞美》教学设计

《赞美》教学设计

《赞美》教学设计学段:小学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赞美,为什么要赞美他人。

2. 学习几种常用的赞美方式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赞美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正能量。

教学准备:1. 课件及投影仪。

2. 学生读物《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3. 纸张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赞美的概念。

2. 出示赞美的例句,引导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

二、讲解赞美的意义和形式(10分钟)1. 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一下赞美的意义。

2. 结合学生的回答,向学生解释赞美的意义和作用。

3. 展示赞美的不同形式和方式,比如口头表达、写信、画画等。

三、了解常用的赞美方式(1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教授几种常用的赞美方式,比如赞美人的外貌、才华、品质等。

2. 老师以小组赞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赞美方式。

3. 学生分享自己觉得别人赞美过他的经历,并讲述自己对赞美的感受。

四、让学生亲身实践赞美(2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为对象,进行赞美活动。

2. 学生用纸张和彩色笔,根据自己对被赞美同学的认识,写下表扬的话语。

3. 学生互相交换,阅读对方写的赞美文字,并进行反馈。

五、总结与提高(10分钟)1. 让学生回想整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2. 邀请学生讲述一些自己赞美他人的经历,并分享赞美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明确以后要积极赞美他人的决心,并希望他们能在家庭和学校中积极表达赞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是一个会赞美他人的好学生》。

2.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赞美的理解和实践,以及未来的计划。

3. 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赞美写成小卡片,赠送给自己认可的朋友或家庭成员。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表达对身边人的赞美。

赞美与情感——高中语文《赞美》教案设计

赞美与情感——高中语文《赞美》教案设计

赞美与情感——高中语文《赞美》教案设计赞美和情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赞美而感到自己被肯定和认可了,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同样,我们也会因为赞美别人而体验到了分享喜悦和温暖的愉悦感。

而在高中语文中,《赞美》这一节课更是将赞美与情感联系的更加紧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赞美”这一话题背后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义。

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赞美”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语言特点2.帮助学生探究“赞美”的内涵和文化意义3.帮助学生提高批评性思维,掌握对文本的评析能力教学内容1.什么是“赞美”,其主要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2.名篇欣赏和解读:李清照《如梦令》、杜甫《赠花卿》、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辛弃疾《西江月》等3.从文化角度,探究“赞美”的内涵和意义4.文本对比与赞美批评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让学生对“赞美”的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帮助他们掌握其主要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提取名篇,分别引领学生深度解读和欣赏,同时共同探究其与人文社会的所处时代相联系的文化内涵。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同名篇之间的文化差异性、赞美风格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相似性等方面的内容。

4.文本批评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评判课上所涉及到的名篇和文本内容,学习如何用批评性思维评价赞美。

教学手段1.幻灯片展示,以图片、文字、视频和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2.课堂练习,通过参与各种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思考,引导他们构建自己的思考框架和理解体系,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热点讨论,指导学生获取最新知识和信息,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实施在课堂实施时,首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共同感受赞美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对“赞美”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可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赞美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探究其存在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赞美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赞美的表达方式和技巧;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心态;4. 培养学生赞美他人、珍惜他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赞美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一句赞美的话开场,例如:“你们真棒,每天都带着笑脸来上课!”2. 学生回答:“谢谢老师!”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赞美的作用:“赞美可以让人感到开心,也可以让人有自信。

”4. 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应该赞美别人?”5. 学生回答:“赞美别人可以让他们开心,也可以让我们更善良。

”二、输入(15分钟)1. 教师用PPT呈现赞美的含义:“赞美是一种表达对他人优点、成就和美好事物的敬仰、欣赏和称赞的方式。

”2. 教师分享一些赞美的例子,并让学生观察赞美的方式和表达:“你真聪明!”、“你的画画技术真好!”、“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等等。

3. 教师提醒学生,赞美要真诚,要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特点,不能虚假恭维。

4.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赞美词语,例如:棒极了、太厉害了、真棒、很聪明等。

三、实践(20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赞美词语卡片分发给学生。

2. 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练习赞美对方的词语使用。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对方的特点和表现进行赞美。

4.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赞美他人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学生在小组内角色扮演,模拟日常赞美的场景,例如友谊赞美、家庭赞美、校园赞美等等。

6. 学生可以相互给予赞美,通过实际体验赞美的力量和愉悦感。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赞美”的定义,让学生背诵。

2. 教师向学生强调,赞美不仅能让他人开心,也能让自己心情愉快。

3. 教师提醒学生,要真心赞美,要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

4. 教师总结赞美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赞美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5.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赞美他人,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赞美》教学设计[推荐]

《赞美》教学设计[推荐]

赞美教学设计引言赞美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令人感受到被关注和被认可。

在教学中,赞美是促进学生自信、激励积极学习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赞美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并提供一些教学设计建议。

为什么在教学中使用赞美?对学生的为人和学业方面的积极行为给予赞美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认可,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些心理因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赞美,学生的态度、行为和表现将变得积极,这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肯定,促进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

这种积极的影响可以推动成功学习的良性循环。

如何实现在教学中使用赞美?以下是使用赞美在教学中的一些方法:1.明确、具体和准确的赞美语言不要使用模糊和笼统的赞美语言。

要鼓励这些学生,并感谢他们的展示或贡献的细节。

确保您的赞美是为特定行为或展示而做出的。

2.个性化和定制赞美学生教育和成长的最大变量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因此,要落实个性化赞美,以更好地鼓励学生。

保证赞美是面向个人的。

3.不要让负面思想入侵心头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对学生不满或失望,因此,对这个问题讲究处理方式。

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下实现既要表达遗憾,又要能够充分肯定学生。

4.扩大赞美范畴不要仅限于在课堂环境中,同样可以在庆祝和表彰学生方面实现赞美。

5.将赞美与具体目标的作为一个赞美策略将赞美与特定学生目标同步,可以增加学生投入的动力,进而实现长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方法可以结合之前的个性化赞美。

教学设计建议为了落实赞美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建议:1.开始先交换对彼此的赞美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交换对彼此的赞美可以建立积极的教学氛围。

这种交流可以加强学生交往和班级和谐性,也可以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

2.实现赞美的整合在整个学期中,整合赞美实现对学生的激励。

要使赞美与学习目标和标准紧密结合,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提供反馈方案在一些能力和进步较慢的学生方面,教师要确保是提供权威和合适的反馈方案。

赞美可以放大学生表现中的优点和成功。

《赞美》语文教案

《赞美》语文教案

《赞美》语文教案《赞美》语文教案1教学任务: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2。

通过鉴赏,整体感知这篇诗歌的内容大意,理解作者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教学安排:1学时目标实施:一、读导入:这首诗规模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须注意两点: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里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

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抗战以来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

这种见闻和经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

{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三.鉴赏分析全诗1.第一节:①第一节诗人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辽阔美丽的大地,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原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②诗人描写观察有什么特点?明确: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

③如何理解“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明确: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

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

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第二节和第三节:,①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

如何理解?明确: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

《赞美》阅读指导

《赞美》阅读指导

《赞美》阅读指导《赞美》作于1941年12月;初1942年2月16日《文聚》一卷一期。

《赞美》最核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也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全诗共四节,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收束。

节选为第一节。

在这一节里,诗人主要从“人民”层面,也即整体层面直接抒发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感情;随后三节采取象征手法,将情感寄寓在一个具体形象一-“农夫”一一身上,通过“农夫”这个“受难者形象”,一方面祖国灾难深重的现实得以突现;另一方面,情感获得深化,也更显诚挚。

作为《赞美》最核心的情感,“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同时也是当时众多诗人及广大民众的普遍情感,是一种“战争乌托邦”:基于史进化论观念,相信战争能净化一切,能改变旧中国,建立新中国。

从人类精神发展看,这种遭遇也并非穆旦所独有。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早就打算写的一本书:亚历山大·勃洛克》中谈到俄苏诗人勃洛克时,谈论了类似情况,即青年人不理解勃洛克对已经消逝的俄罗斯所怀的那种情感(详见《金玫瑰》。

穆旦独特之处在于:他借助意象的不断铺陈及情感的不断激荡来表达“赞美”之情,这既使得张扬的生命力超越词语层面直抵读者内心,又和那些廉价的标语口号形成了境界性区别。

更独特之处在于,穆旦选取的词语多是和生命力张扬相反的词语,如“忧郁”“干枯”“灰色”;意象更几乎全是非歌颂型意象:来自“荒凉”“耻辱”的生存底层,来自民族传统以来的不为人注意的农业型空间。

这充分显示了诗人情感的滞重性:对于祖国怀有无比诚挚的热爱,及强烈的忧患意识一一这也显示了诗人的独立性。

这样,《赞美》既反映了战争来临时个体的情感,又经过艺术的有效积淀上升到民族史诗的高度。

读者可结合《中国在哪里》(1941)等诗来共同理解。

《中国在哪里》中有:“希望系住我们。

希望/在没有希望,没有怀疑/的力量里,//在永远被蔑视的,沉冤的床上,/在隐藏了欲念的,枯瘪的乳房里,/我们必需扶助母亲的生长/我们必需扶助母亲的生长我们必需扶助母亲的生长/因为在史前,我们得不到永恒,/我们的痛苦永远地飞扬,/而我们的快乐/在她的母腹里,是继续着·.....”在诗人看来,“隐藏了欲念的,枯瘪的乳房比年轻丰满、没有岁月伤痕的“乳房”更为滞重:“佝偻”的、“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比欢唱歌舞升平的人民更为滞重。

《赞美》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赞美》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赞美》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赞美》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二年级心理健康课《赞美》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体验赞美的快乐。

2、让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学会赞美。

3、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快乐心态。

活动重点:能发现、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能以恰当的方式赞美他人。

活动难点:学会赞美别人的方法、技巧,从赞美中获得情感体验。

活动方式:情景体验、故事感悟活动对象:二年级学生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随机表扬。

听了老师的赞美,你心里感觉怎么样?二、感悟赞美1、赞美不仅会让人感到高兴、喜悦,它还具有许多神奇的魔力。

不信,你读一读这两个故事就知道了。

2、故事中谁称赞了谁?你又发现了赞美的哪些神奇魔力?三、体验赞美1、分小组活动,每组由两名同学合作,其中一名同学将卡片上的语句读出来,让另一名同学感受,将喜欢的语句挑出来。

2、赞美他人。

小组中一人站起,组内其他人来真诚的赞美他(她)。

每人都被赞美一次。

3、听了同学们的赞美,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被赞者代表谈感受)4、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体会到了不同的情绪,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情绪呢?这情绪是怎么得来的呢?四、学习赞美1、看着同学们灿烂的笑脸,老师就知道听了别人的赞美,大家心里都美美的。

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只沉浸在甜言蜜语之中。

要不然,就会落得乌鸦一样的下场。

播放《狐狸和乌鸦》2、了解赞美技巧和方法。

狐狸也是对乌鸦说好听的话,他是在赞美乌鸦吗?所以我们都要记住,赞美他人时一定要做到:看着对方、面带微笑、态度真诚、发自内心、实事求是、用词准确。

书上给大家出了一个金点子:赞美不分大小;注意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要真诚的去赞美别人。

3、赞美小测试,了解学生是否会恰当赞美别人老师想先了解一下大家会不会恰当地赞美别人?假如你遇到以下的情况时,你会怎样赞美别人呢?4、看图解意。

画面一内容:一匹矫健的马站在中央,有四位“伯乐”正在相马。

赞美的力量——高中语文《赞美》教案设计

赞美的力量——高中语文《赞美》教案设计

赞美的力量——高中语文《赞美》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赞美是一种有效的积极心理调节方法,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赞美的力量不容小视,它可以显著地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人们更加快乐、自信和积极向上。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赞美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赞美的力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教学目标本教案设计最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赞美收获信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教学内容(1) 赞美的定义:赞美是指对别人优秀的品格、能力、成就等特点给予真实、温情和恰当的赞扬。

(2) 赞美的作用:赞美不仅能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增强合作精神、增强快乐感和生活质量。

(3) 赞美的技巧:赞美应该真心、具体、恰当、及时、频繁、顺畅、直接。

(4) 赞美的方式:赞美可以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灵上的呵护表达。

2.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领悟赞美的作用及其意义。

(2) 赞美素材辨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现代社会中各种赞美素材,从中感受到赞美的真实性、恰当性和实用性。

(3) 赞美技巧讲解:教师从真心、具体、恰当、及时、频繁、顺畅、直接等方面讲解赞美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赞美的巧妙与艺术。

(4) 赞美实践演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赞美实践演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感受赞美的力量和能量。

(5) 观看影片、听取讲座: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赞美的经典影片或听取与赞美相关的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赞美的理解和信赖。

(6) 让学生去发现困难,自行去克服,最终开展课内赞美活动。

三、课堂效果评价标准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赞美的定义、作用、技巧和方式,还知道如何应用赞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实现全面发展。

《妙用沟通策略——赞美》教学设计与反思

《妙用沟通策略——赞美》教学设计与反思

次, 希望2 0 % 的 学生 能通 过 “ 赞美 ” 这 种 沟通 特 别幸 福 。
策 略 拓 展 自己的人 际关 系 网,在集 体 中成 为

感 悟 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情 境 中, 学生的 “ 同理 心” 也 得 以 培养。 学 生 在 分享 活 动 感 悟 时 , 说 的 最 多的 就 是 自己的 收 获 , 他们 在 这样 的课 堂 氛 围下
! ! Q: !
创 新 教 育
Sci e nc e an d Tec hn ol ogy I n nov at i on Her a l d
妙 用沟通策 略
赞美 0 教学设计与反思
1 5 0 0 1 0 )
孙 畅 (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哈尔滨
摘 要: 在以往的传统教 学中, 我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 : 在课堂中如果采取直接讲授为通技, 的理论知 识, 学生 感觉枯燥 乏味 , 这 时他 们学
习 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学习 效果 不是很好, 并且若只是单纯的学习 理论 知识, 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很 难有提高。 所以针对这 样的问题 , 在教 学中 不仅 采用了 情境教学法, 问题探究式教 学法, 还 在课 堂中营造一个体 验场, 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 在体 验场中感悟体验 的方法, 以此提 高学生的沟
以此提 高学 生 的沟通 能力。 课 前, 我 还做 了这
下, 学生 谈 感悟 , 有 的学 生说 : “ 我觉 得这 小小 营 造体 验 场 , 将 理论 知 识的学 习融 人 体 验活 的 卡片 好 像有 了魔 力 似 的 , 得 到 卡片 的 同学 动 之 中,( 1 ) 这 样 的 方 式 虽然 改 变 了传 统 的 都 露 出了笑 脸。还 有个 学 生 在 这样 的氛 围中 教学 模 式 , 但 并 没有忽 略 理论 知 识的 学 习 ,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赞美》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赞美》

赞美【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学习《赞美》一诗,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赞美保卫祖国的人民、名族)感情。

2了解该诗使用的手法并感受其深厚意味。

3理解诗中的意象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对部分疑难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PPT展示诗歌全文,带领学生进行朗读。

教师提问:读完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请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好,那么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认识诗人。

(1918—1977),原名,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

诗人、。

1940年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的代表性诗人。

2021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第一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的作品《》、《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的《》、《》、《》,英国《》、《》。

教师:一首诗歌的创作往往与作者的经历及所处时代密切相关,那么我们接下来一起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抗战最艰苦的敌我“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华民族既背负着历史积淀的沉重、贫穷和苦难,又已在抗日烽火中走向觉醒;人民虽然衣衫褴褛,血污浸身,但已在血与火中为摆脱屈辱而战。

作为年轻的诗人,穆旦在深刻感受到时代苦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奋起,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并为之歌唱,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三、生僻字学习教师:在通读诗歌的过程中,同学们是否发现有些字词是比较陌生的,那我们对它们进行注音。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死水》和《赞美》两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死水》中“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反讽手法。

把握《赞美》中诗人对民族苦难的深沉思索和对民族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时代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旧中国社会黑暗现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引出《死水》和《赞美》两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闻一多和穆旦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死水》和《赞美》,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赏析(1)《死水》分析“死水”这一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的反讽手法,如“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体会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研究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用词的精准、句式的整齐等。

(2)《赞美》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具体景象,如“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地的深情描绘。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教学设计公开课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教学设计公开课
板书:恰当真诚
三、猜一猜,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大家赞美的是自己的同学,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去赞美。
1、连一连,说说身边的平凡工作者并赞美。
出示课件图片
烈日下的快递员(勤劳的小蜜蜂)
田间劳作的农民(朴实的老黄牛)
铁塔上的电力工人(闪亮的萤火虫)
英勇的战士(忠诚的钢铁侠)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人值得去赞美,还有些美好的事物也值得我们去赞美!
一、激趣导入
相机表扬学生引出“表扬”这个词—表扬的近义词板书:(赞美)
师:赞美就是赞美别人的什么?(长处,优点)
你们得到过别人的赞美吗?(个别学生说没有)
师:老师也有一位朋友也与你有一样的烦恼,你想听听它的故事吗?
1、学生讲故事:《长颈鹿的烦恼》(播放课件)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机灵顽皮的小猴子,有喜欢在树上跳上跳下的小松鼠,有活泼可爱的小白7兔,有憨态可掬的小猪,还有长着长长脖子的长颈鹿、、、、、、有一天,长颈鹿和好伙伴们一起玩里的游戏。捉迷藏的游戏可真有意思呀!大家玩得非常高兴。可是,长颈鹿发现小伙伴们总能够一下子找到自己。长颈鹿摸着自己的长脖子直叹气:“喔!都是我的长脖子,你们的脖子多好呀!”长颈鹿不喜欢自己长长的脖子,可是它的朋友们都喜欢它的长脖子。因为它们经常把长脖子当成滑滑梯、秋千架、、、、、、长颈鹿的长脖子给小动物们带来了许多的欢笑、快乐!你们看,长颈鹿听到小伙伴们的赞美可高兴了!
2、夸夸不一样优点的同学。
借助课件出示:品德类和学习类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帮助学生说话。
3、游戏形式“开火车”说。
师:面对别人的赞美我们该如何去接受别人的赞美呢?
4、如何回应别人的赞美呢?
同桌议、小组议、自由议,并与小伙伴上来表演。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

《赞美》穆旦[教学目的]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基调和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二、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

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

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

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四、阅读第一小节:1、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2、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五、阅读第二小节: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

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

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

(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六、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

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美》的教学设计
《赞美》的教学设计
《赞美》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二、简介作者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

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

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

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初读
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
六、阅读第三小节
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

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七、阅读第四小节
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

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

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八、课堂总结
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九、作业
熟读。

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

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案点评
这首诗较为抽象,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教师作较为认真的指导。

而一般的参考书上对此诗又没有较为详尽的分析。

在多次的阅读中,对这首诗作了一点比较幼稚的解释,在这里呈现给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