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宫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难点、重点解析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课文探究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
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高二册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高二册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2.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包括骈文的形式、修辞手法等。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理解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把握骈文的形式特点,理解赋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赋文特点,为学习《阿房宫赋》做好铺垫。
2.理解文本内容(1)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分析文学特点(1)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赋》的骈文形式,讲解骈文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声韵和谐等。
4.感悟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2)分析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
(3)讨论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及其现实意义。
5.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翻译《阿房宫赋》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3.收集与《阿房宫赋》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是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学特点。
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阿房宫赋》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又能领悟到历史的深刻内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分析《阿房宫赋》骈文形式的特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骈文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对仗工整,声韵和谐。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阿房宫赋学案 粤教版必修2
14. 阿房宫赋◎课前自主【走进作者】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背景感知】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
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阿房宫地砖“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
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
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从中我们大略可以了解到《阿房宫赋》的写作缘起。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他在23岁时,有感于唐敬宗大肆兴建宫殿,广罗女色,作《阿房宫赋》。
广东版必修2:《阿房宫赋》教案2
广东版必修2《阿房宫赋》精品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司马相如的背景及其写作背景。
2.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风格,了解其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
3.分析全文的结构,理解寓意,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
4.领会唐代诗人张籍所赞誉的“绝世之作”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阿房宫赋》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理解并把握其语言之美。
2.分析全文内容,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司马相如的背景及其写作背景,并回答几个问题:完成此篇文言文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介绍一下汉武帝时期秦末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篇文学作品出现?。
2.整体阅读老师播放音频或学生自己阅读《阿房宫赋》全文后,谈谈首次阅读后的感受。
3.文学欣赏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节,不少于30字,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对比解读在学生阅读过《苜蓿田》之后,让他们思考:“《阿房宫赋》和《苜蓿田》在叙事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5.修辞手法分析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来领悟《阿房宫赋》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对仗等。
6.结构分析《阿房宫赋》从头到尾分为八段,学生需要跟着老师一起分析全文的结构,体会作者编排各段用意。
四、教学师生互动1.师生互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反应,适当引导和层层深入。
例如: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就询问他们在读中,从观察到的图景看,该问题最常出现在哪种情况下?提出了疑惑,老师就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来解答疑惑,增加学生们的认知面。
2.小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有关修辞手法的问题,并让他们提出对于特定句子或段落的见解。
五、教学反刍复习教学班暂停5分钟,让学生们对于今天所学,从后往前把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复述。
举个例子,比如先复述结论,再复述修辞手法,接成串就行。
六、课堂作业1.让学生针对文中某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细节,写一篇200字的分析。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阿房宫赋》教案四篇
《阿房宫赋》教案四篇《阿房宫赋》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阿房宫赋教案。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__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__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是明确__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是文字较艰深。
解决以上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读、背课文。
2.学生自我理解课文内容,疑难词、句、意,课堂向老师、同学质疑。
3。
讨论__的立论与《过秦论》有何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回màn 囷焉qūn 不何虹jì妃 pín yìng qiáng 焚兰jiāo lù不知其所之也yǎo 尽态极 yán 掠piāo鼎 chēng lǐ yǐ zīzhū贺梁之 chuán 在之粒yǔ sù横 jiànōu yā cēncī2.学生大声地自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1.文言文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了《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的流畅性和理解力。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对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语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秦朝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视频。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化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反思总结: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析难点,体验文本情感。
-提问与讨论:主动提问,与同学老师交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传授文言文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文学特色。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阿房宫赋》的电子文本、预习PPT及导学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预习情况,并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4
阿房宫赋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作者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作者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 ------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 ------ 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高中语文 4.14《阿房宫赋》教案3 粤教版必修2
4.14《阿房宫赋》3教案(粤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特点;2.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3.文言词语的活用。
重点难点:文中“议论”所包含的意思,四个“后人”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型:课内自读课。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题解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
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
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
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二、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三、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
四、结合“注释”,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指点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开首十二个字用两组偶句,极省简地交待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费,文中“毕”、“一”、“兀”、“出”都是动词。
接着,由外至内,由物及人,用骈散间杂的句式来写。
第二自然段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的基础上,极写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收藏”和“经营”是动作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压缩复句,其中“鼎”、“玉”、“金”、“珠”为名作状,“铛”、“石”、“块”、“砾”为名作动。
五、作业熟读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教师点拨。
高中语文 414(阿房宫赋)1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教案
语文教案:4.14《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一自然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二自然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三自然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情,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本课话题——仁政一、从课本中积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从历史中积累古有尧舜,周具文武,汉出文景,唐盛贞观,清泰康乾。
这些朝代的鼎盛无一不是“行王道”“持中庸”“求平衡”。
仁政的特点在于选贤用能、广开言路、讲义求睦、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老百姓因此能够循礼守法,安居乐业。
三、从名言中积累1.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礼记2.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
——汉·桓宽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孟子4.以仁服人,何人不服。
——清·吴敬梓5.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宋·王安石6.在暴君统治下,自由被言论毁灭,人们只有保持沉默,才能得到象征性的自由。
——卢梭7.我还发现,在暴政的国度里,既无美德,也无欢乐。
——华兹华斯一、作者简介“小李杜”之“杜”——杜牧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佑之孙。
大和进士,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十三篇。
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的侵扰,诗文中多为指陈讽喻时政之作。
小诗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
也有一些诗写他早年的纵酒狎妓生活。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
有《樊川文集》。
二、背景回放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35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来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没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4《阿房宫赋》教案2 粤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4《阿房宫赋》教案2 粤教版必修2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的,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二)解说作者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区别于“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2.让学生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画出,以备质疑。
粤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word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赋”这种文体。
3.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4.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环节:导入通过《赤壁》引出作者杜牧第二环节: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结合注释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阿房宫》的写作缘由:“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杜牧做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对当时的皇帝提出劝谏。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听示范性朗读,正音。
2.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赋”这种文体的特问: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学生大致会说“感觉像一篇文”,“有很多对偶的句子”、“读起来很有气势,又很琅琅上口”“词藻很华丽”之类)明确:本文的文体是“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这篇赋主要在写什么?(此举还是意在检查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初步感受,让他们初步了解“赋”的特点。
学生能大致说出“写了一座雄伟壮丽阿房宫”或者“发表了一些议论”这些内容即可)明确: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彩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说明赋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在于铺陈事物。
它对事物的描写总是力图穷形尽相,因而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缘由可以知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极写阿房宫这座宫殿,又写了建造者秦王的荒淫奢侈,最后导致毁灭,从而对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提出劝谏。
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教案 粤教版必修2
22 阿房宫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X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⒈自读法、诵读法。
⒉懂得赋的特点。
⒊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课前演讲二、关于背景与作者〔见教材〕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
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X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
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X之作。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
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某某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某某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
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某某。
《阿房宫赋》教案7篇
《阿房宫赋》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阿房宫赋》教案7篇一个好的教案能够通过设计吸引人的教学活动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确保教师不会遗漏重要内容,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阿房宫赋》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房宫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房宫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
(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掌握赋体“体物写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宫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
(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掌握赋体“体物写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3.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三、研习课文1.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2.具体研习第1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1段。
(2)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 分几层来写的?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
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
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板书:雄伟壮观的阿房宫(3)学生再读或试背课文。
3.具体研习第2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2段。
(2)提问: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板书:阿房宫的美人、珍宝(3)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本段文字。
4.具体研习第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3段。
(2)分组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
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板书:由描写转为议论(3)学生连读两遍试背课文。
5.具体研习第4段。
(1)教师范背第4段。
(2)提问:“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3)提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4)提问:“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
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5)提问: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板书: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四、欣赏文章的结构之妙1.提问: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 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可分两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4段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议论。
“赋”的特点在于“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
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讨论:文章的第3段与第4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明确:两段之间不可对调。
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第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
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
“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由以上分析看,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
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
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
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同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这都便于大家很快背诵。
另外,在学习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应学习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高尚情怀。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反复诵读或训练,进一步了解“赋”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情况(抽查2~3名学生)二、导入新课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
“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朝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文章不仅有严谨巧妙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
这优美的语言中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之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三、欣赏文章的语言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段并画出来。
2.结合“赋”的语言特点,师生共同品析学生画出的句子。
(1)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
明确:这句话好在以下两点。
第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一直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段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
充分体现了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的“赋”的跳跃性特点。
第二,“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可以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艰难;可以想见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
(2)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
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建筑物的观感,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
(3)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一句。
明确:这一段文字脍炙人口。
作者用“明星、绿云、涨腻、雾横”等词语比喻,又用排比的句式和夸张的手法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及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4)品味“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