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值》教案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1-0.82 1.3+0.74 1.25×8 0.25×0.40.4×0.4 0.89×1 0.11×0.6 80×0.05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864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长是4厘米,宽大约是多少厘米?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b. 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c. 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以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参照。
b. 根据四舍五入法,将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c. 计算出积的近似值。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2)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a.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估算。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进行拓展延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教学目标篇一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难点篇二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引入篇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但有些时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准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概念分析篇四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保留一位小数0.5964≈1.025≈1.9937≈保留两位小数12.038≈12.3045≈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现在公安警察在捉拿坏人的时候经常要携带一种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幻灯片出示《狗抓坏人》情境图以及问题(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教学目标:篇五1懂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过程:篇六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请大家按要求写出下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小结: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即要看精确数位的下一位是几,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然后在精确的数位上加上1。
2导入新课。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积2.学习如何使用近似方法计算积3.能够灵活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和课件2.学生准备教材和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2.教师提问:你们是否知道积的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二、概念解释和示例演示(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积的概念:当我们把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数的积。
如何利用近似方法计算积的问题?2.教师通过实际示例演示如何使用近似方法计算积。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积问题,如2.5×3.6的计算,然后通过将这两个数四舍五入到整数,再进行计算,以此来说明近似方法的使用。
三、近似方法的应用(2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近似方法计算积,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如:校园草地面积为15.8米乘以8.3米,请用近似方法计算出草地的面积。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解答这些问题。
3.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并供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
四、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近似方法计算积,并解释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如:一个游泳池的长为3米,宽为1.5米,深为0.8米,请用近似方法计算出游泳池的容积。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解答这些问题。
3.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并供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近似方法计算积,并且要注意结果的合理性。
2.教师提问:除了近似方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计算积吗?请举例说明。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积的近似值相关的练习题。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正确使用近似方法,并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积,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近似方法计算积。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积的近似值 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理解近似值的概念,能够运用近似值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技巧。
二、教学内容1.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3.近似值的合理性判断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近似值的合理性判断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情境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小学阶段对多位数相乘的基本计算方法,例如“625 × 73 = 45625”的计算过程,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求积的近似值。
提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很多计算积的情况,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计算面积和体积等。
2.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性质介绍(10分钟)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性质。
解释积的近似值是指快速估算积的值,而不一定要精确计算。
提醒学生注意积的近似值有可能比真实值大或小,且近似值的误差随着近似计算的方式和步骤的不同而变化。
3.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0分钟)分析和学习以下几种积的近似值计算方法:3.1 大致估算法用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替代乘法中的一个因数,然后进行运算,得到近似的积。
例子:计算395 × 42,可将42近似为40,计算395 × 40 = 15800。
3.2 数位分解法将乘数和被乘数进行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分解,然后逐位相乘,最后再把所得积相加。
例子:计算629 × 48,可将629分解为600+20+9和48分解为40+8,相乘并相加得到积为30192。
3.3 近似乘法法则先计算乘数和被乘数的近似值,然后再根据近似值的大小和组合确定积的近似值。
例子:计算387 × 56,可将387近似为400,56近似为60。
根据近似乘法法则,近似计算得到积的值应该比真实值稍微大一些,因此最终积的近似值为400 × 60 = 24000。
积的近似值教学教案.doc
《积的近似值》教案【教学内容】教科第 12~13 例 1、例 2、堂活以及三中相关。
【教学目标】1、掌握求的近似的方法,能根据情况理解近似的意。
2、能利用原有的求小数近似数的来主学求的近似。
3、通分析、等方法,一步理解的近似的意。
【教学过程】一、情景,趣引入教:你回家了上个月家里用了多少水?知道我当地每吨水多少元?学生 1:每吨水 3. 45 元。
学生 2:我家用了 6 吨。
学生 3:我家用了 5 吨。
⋯⋯教:怎么算你家多少水?学生:知道每吨水的价,用价乘用水量就得价。
教:在算一算你家上个月多少元的水。
学生独立解答、。
教:李奶奶家也水了,我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例 1 情景)教: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多少元水?学生独立解答,教巡了解学生解答情况,不同解法的同学,估有以下几种解法。
学生 1:我是算的: 3. 45×8. 5= 14. 875(元),所以李奶奶29. 325 元的水。
学生 2:我是算的: 3. 45× 8. 5= 14. 875(元), 29. 325 元≈ 29. 33 元,所以李奶奶29. 33 元元的水。
教:在出了两种不同的算方法,大家想一想,你成哪种?什么?学生 1:我同意第 1 种答案,因我算出的果也是29. 33 元。
学生 2:我第 2 种答案正确。
因29. 325 元就是 29 元 3 角 2 分 5⋯⋯我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所以李奶奶29. 33 元的水。
教:大家分表了自己的看法,到底哪一解法呢?就是我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的近似” 。
(板:的近似)二、体感悟教:才大家算出的果,什么必求近似呢?学生 1:人民的最小位是分,在收付金,通常只能算到“分”。
而 5 厘没法付,所以要把小数点后面第 3 位个“ 5”收起来,等于14. 88 元。
学生 2:我可以把分以下的省略,等于14. 88 元。
学生 3:我把“分”以后的数作“1”收起来。
⋯⋯教:大家哪一种建好?学生分、。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积的近似值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以及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与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一些积的近似值,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一些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购物时估算总价、烹饪时调整食谱分量等,让学生意识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果你需要买2.3千克的苹果,每千克5元,你该如何快速估算总价?”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感受到学习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
-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计算商品总价,引出乘法运算中积的近似值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快速估算乘法运算的结果?
2.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提问:“同学们,当我们在购物时,如何快速估算商品总价?”;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运Leabharlann 中积的近似值概念;2.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运算的估算;
3.学会使用截位法进行乘法运算的估算;
4.能够灵活运用近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反馈与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讲解截位法的原理,用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将乘数变为较为简单的数;
-示例:计算123×56时,将123截位为120,56截位为60,然后计算120×60;
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
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中积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以积的近似值进行计算的方法;3.学会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积的概念和意义积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
在数学中,积的概念非常重要,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计算面积、体积、货币兑换等都离不开积的概念。
2.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a. 保留有效数字法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最终答案的有效数字位数,并进行四舍五入。
比如,对于求面积的问题,结果需要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 简便计算法当进行乘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整数,可以直接将另一个数的个位数或近似的数取出,乘以整数后再进行运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结果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c. 利用近似值计算法通过将每个因数都用适当的近似值代替,再进行乘法运算,可以得到积的近似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计算复杂的乘法问题,可以节省计算时间和精力。
3. 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比如计算矩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和周长等。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了解积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依次讲解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实例演示: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4.练习: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效果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程度;2.讲解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解内容的反馈,评价学生对积的近似值的掌握程度;3.实际应用评估: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通过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探究更多数字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运用近似值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积的近似值(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积的近似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乘积的近似值。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位法、去尾法。
2. 计算乘积的近似值。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运算规则,复习乘法的性质。
2. 提问:如何计算乘积的近似值?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a. 四舍五入法:将乘数或被乘数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b. 进位法:将乘数或被乘数进位到最近的整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c. 去尾法:将乘数或被乘数去掉小数部分,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2. 示例:a. 3.2 × 4 ≈ 12(四舍五入法)b. 3.8 × 5 ≈ 20(进位法)c. 5.6 × 3 ≈ 15(去尾法)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练习题如下:a. 2.5 × 6 ≈ ____b. 4.7 × 8 ≈ ____c. 6.3 × 5 ≈ ____四、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将求积的近似值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购物、计量等。
2. 示例:小明购买水果,苹果每千克3.6元,他买了2.8千克,请计算他需要支付多少钱。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强调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计算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避免死记硬背。
2. 鼓励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多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值》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积的近似值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需要估算总价等,引出积的近似值这个概念。
(二)讲授新课
1. 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当乘数中有一个或多个是近似值时,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积的近似值。
2. 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主要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具体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已知5.8×3.1≈?,请用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值。
(四)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近似值的概念以及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
可以利用教科书、练习册、网络资源等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以上就是《积的近似值》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积的近似值计算教案及教学方案
计算积的近似值教案及教学方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计算积的近似值;2.掌握计算积的典型方法;3.学会应用计算积的方法练习计算;4.培养学生自学、自己总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积的典型方法。
教学难点:将计算积的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计算积的近似值计算积的近似值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一般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圆整法:当需要计算的数较复杂时,可以使用圆整法进行近似计算。
比如,计算 4.31 × 9.9 时可以将其圆整为 4.3 × 10。
(2)分解法: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相乘的式,再对每个数分别计算其近似值,最后将所有近似值相乘即为该数的近似值。
比如,计算 2.3 × 7.8 时可以将其分解为 2 × 7 × 1.1 × 1.1。
2.计算积的典型方法(1)竖式乘法:竖式乘法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积的方法,适用范围广。
竖式乘法的步骤是:先将乘数和被乘数竖着写成两个竖行,然后从右到左计算每一位的积,最后把所有的积相加得到结果。
竖式乘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便于计算。
缺点是速度较慢,容易出错。
(2)底数相同的加减法:当需要计算的两个数底数相同时,可以选择使用底数相同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比如,计算 75 × 54 时可以将其转化为 (70+5) × (50+4)。
(3)连乘法:当需要计算的数中含有很多数时,使用连乘法进行计算可以比较快捷。
比如,计算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时可以使用 2 × 9 × 3 × 8 × 4 × 7 × 5 × 6。
3.计算积的实际应用计算积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很多应用。
积的近似值教案
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1.出示例5,
例5:食堂到菜市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
(2)自己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多讨论:①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自己确定的小数位数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教学准备:猕猴桃图片。教学方案:
1
2
3
4
5
篇三: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精品教案
教案
2.巩固算理:
提问:(1)计算结果为什么要取近似值?(不取近似值不是更准确吗?)
生:钱数的最小单位是“分”,并不需要那么精确,实际中保留到分就可以了。
(2)你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的?
3.师生共同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所得积有时位数太多,在实际并不需要的情况下,往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
出示图片3
小结:看来精确度的高低,还要看实际的需要。
篇二: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冀教版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0、21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例,在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求积的近似值的过程。2.能力目标:知道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需要在前面补0;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比较:近似值0.2、0.20、0.200的异同?
提问:相同点是什么?(大小相等,根据小数的性质。)
小结:0.2、0.20、0.200这三个近似数都表示同一点,它们大小相等,但它们的精确度不一样,保留的位数越多,与准确值越接近,精确度越高,提问:你认为精确度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先由学生说一说。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积的近似值;2.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取积的近似值;3.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规则;4.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积的近似值计算。
二、教学重点:1.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积的近似值计算。
三、教学难点:1.积的近似值计算过程的理解;2.如何应用积的近似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并提问。
1.请问什么是乘法?2.为什么要用乘法?3.举个例子说明乘法的应用。
第二步:引入积的近似值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1.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很大的乘积,但是精确计算很困难,这时我们可以使用积的近似值;2.积的近似值是对乘积的一种估计、逼近;3.积的近似值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计算得到的。
第三步:常用的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约数来计算积的近似值;2.利用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积的近似值;3.利用分析法来计算积的近似值。
第四步:具体方法的讲解和演示1.利用约数来计算积的近似值演示:教师给出一个乘积的例子,如20×18,然后引导学生寻找乘积的因数,并选取较小的因数进行计算,如10×18,得到近似值180。
再给出一个例子,如32×48,引导学生继续寻找并计算近似值。
2.利用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积的近似值演示:教师给出一个乘积的例子,如12×8,然后引导学生将乘积拆解为底数的幂的乘积,并利用幂的运算规律来计算近似值,如12×8=(10+2)×8=10×8+2×8=80+16=963.利用分析法来计算积的近似值演示:教师给出一个乘积的例子,如15×13,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分析法来计算近似值,如15×13=(15×10)+(15×3),然后计算近似值。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并及时检查和纠正。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精选5篇)《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先思考再回答:(1)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
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
积的近似值教案
积的近似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积的近似值计算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积的概念及其性质;2.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应用积的近似值计算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应用积的近似值计算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应用积的近似值计算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例演练法;3.课堂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1. 积的概念及其性质积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
例如,3和4的积为12,记作3×4=12。
积具有以下性质:•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
2.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2.1. 精确值的四舍五入将精确值四舍五入到指定的位数,得到近似值。
例如,将3.1415926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两位,得到3.14。
2.2. 估算值的调整对于一些较大的数,可以通过估算得到一个近似值,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估算3.8×4.2≈15.9,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得到15.96。
2.3. 近似值的逼近通过一系列逼近的方法,得到一个越来越接近精确值的近似值。
例如,通过不断增加逼近的次数,可以得到越来越接近e的值。
3. 应用积的近似值计算实际问题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应用积的近似值计算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圆的面积、体积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2.作业评分。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积的概念及其性质,介绍了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同时,应注意课堂练习和作业评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积的近似值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9篇积的近似值 1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9,“练一练”,第67~68页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积累求近似值的经验,培养计算技能,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
(小黑板出示)2.51x0.7 2.51x5 2.51x5.7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二、新授。
1、教学例9。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
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4)练一练。
(5)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2、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 40.32×403完成后,学生交流。
指一人板书。
3、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40.32×403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十二8~12题学生小组完成,集体讲评四、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3.18×1.6≈ ( )积的近似值 2教学目标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口算0.21×0.4 3×0.6 2.5×4 0.17-0.080.2×0.3 1.2×0.05 0.43×20 0.5÷10(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二、导入新课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学生试做)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三、指导探索(一)出示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4.计算下面各题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五、巩固练习(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六、课后作业(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七、板书设计————“四舍五入法”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教学设计点评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的近似值》教案及反思
积的近似值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技能: - 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运用积的近似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小黑板/白板及粉笔/马克笔; - 印刷好的教学材料:《积的近似值计算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一道与积的近似值相关的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玛丽做了一个数学题,她需要计算$2.3 \\times 4.6$,但她不会两位数的乘法,她该怎么办?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近似值来计算乘法。
接着,教师详细讲解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包括四舍五入法、估算法和科学计数法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3. 理解与实践(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积的近似值计算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学生可以借助教学材料上的练习题,或者自行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解问题,并鼓励他们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和讨论。
4. 展示与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向全班解释他们所选择的计算方法的优劣势。
全班同学可以对其他小组的答案进行提问和批评。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他们的计算方法。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积的近似值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积的近似值的计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经历求积的近似值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去超市购物时,经常会遇到商品的价格不是整数的情况。
比如,苹果每千克 568 元,我们买了 35 千克,那么需要支付的金额是多少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计算:568×35 = 1988(元)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是怎样支付的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一般支付 199 元。
教师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我们不需要求出精确的积,只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积的近似值。
(二)讲授新课1、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意义出示例题:妈妈买了 085 千克猪肉,每千克 258 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085×258 = 2193(元)提问:在实际支付时,我们通常怎样付钱呢?引导学生思考: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所以我们通常只需要精确到“角”,也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2193 元≈219 元强调:这里的 219 元就是 2193 元的近似值。
2、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1)回顾四舍五入法提问:我们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哪一位,就看这一位后面的数,如果大于或等于 5 就向前一位进 1,如果小于 5 就舍去。
(2)求积的近似值出示例题:计算 318×16 的积,并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独立计算:318×16 = 5088小组讨论:怎样保留一位小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汇报交流:看积的百分位,百分位上是 8,大于 5,向十分位进 1,十分位上是 0,进 1 后变成 1,所以5088≈51教师强调:求积的近似值,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近似值》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例1、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中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理解近似值的意义。
2、能利用原有的求小数近似数的经验来主动学习求积的近似值。
3、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教师:你们回家查阅了上个月家里用了多少水吗?知道我们当地每吨水多少元?学生1:每吨水3.45元。
学生2:我们家用了6吨。
学生3:我们家用了5吨。
……
教师:怎么计算你们家应该缴多少水费?
学生:知道每吨水的单价,用单价乘用水量就得总价。
教师:现在算一算你们家上个月应该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教师:李奶奶家也该缴水费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该缴多少元水费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估计有以下几种解法。
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3.45×8.5=14.87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29.325元的水费。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3.45×8.5=14.875(元),29.325元≈29.33元,所以李奶奶该缴29.33元元的水费。
教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为什么?学生1:我同意第1种答案,因为我计算出的结果也是29.33元。
学生2:我认为第2种答案正确。
因为29.325元就是29元3角2分5……我认为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所以李奶奶该缴29.33元的水费。
教师:大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到底选择哪一解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体验感悟
教师:刚才大家计算出的结果,为什么必须求近似值呢?
学生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收付现金时,通常只能算到“分”。
而5厘钱没办法付,所以要把小数点后面第3位这个“5”收起来,约等于14.88元。
学生2:我认为可以把分以下的钱省略,约等于14.88元。
学生3:我认为应该把“分”以后的数作为“1”收起来。
……
教师:大家认为哪一种建议好?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比较好,因为这样对自来水公司比较公平,可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教师:都同意这种方法吗?
学生:同意。
学生4:我认为应该约等于29元。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好吗?
学生4:现在日常生活中收付现金时很少用到分。
比如买菜时,几分的零钱人家一般就不收了。
学生5:我认为必须保留两位小数,我的妈妈在税务部门工作,她们工作中一分钱也不能少收。
学生6:对,如果每人少收几分钱,全国就会少收很多钱。
学生7:我认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只不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对,计算钱的数额时,要先计算出应付的钱数,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应保留的小数位数,较小的钱数可保留两位或一位小数,较大的可保留整数(特殊情况除外)。
教师:你们能用这些发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学生:能!
课件出示例1后面的两个练习,学生独立解答。
三、拓展应用
出示例2的情景图,问题中不出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列式。
教师:0.47×3286的积有几位小数?你认为积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学生:我认为积保留整数较合理。
因为零点几千克对于榨出的总油量来说影响不大,不需要非常精确。
教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在这道题中,省略的数不影响对3286kg油菜子出油量的预测和判断,为了简便,我们可以把积保留整数。
能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0.47看做整数是47,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们没学过。
教师:像这种较大数的计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学生用计算器解答例2。
四、归纳梳理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的位数。
学生2: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或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值。
学生3:较大数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
五、巩固延伸
出示第13页课堂活动的情景图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让学生明确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
【课后反思: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体验到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二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打破了教科书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例1的教学中,没有局限于原题中的“保
留两位小数”,而对现实生活中有时采用“去尾法”求积的近似值的合理性也进行了讨论。
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