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共30页
三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业 群
荣宗敬----棉纱大王 荣德生---面粉大王 张謇--状元实业家 周学熙
英
榜
……
褚辅成,嘉兴实业家, 刘鸿生---火柴大王 味精大王吴蕴初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斗争中求发展
一、在夹缝中生存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义 官僚资本主义
1、外国资本主义
不平等条约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本国封建势力
封建政府不 正式承认
苛捐杂税
3.官僚资本主义和政府
大举内债 滥发纸币
直接投资、加入官股 或收买、敲诈、没收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斗争的表现: 1)中反国对民革帝族命国资性主产;义阶;级:
①济南惨案;——拒绝买卖日货; ②九一八事变后;——要求团结御侮;
限制中国 机器进口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限制中国 机器进口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 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 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1、外国资本主义
限制中 机器进口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通 过此桥大举侵华
侵华战争
•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
①革命性: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 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与束缚;
②软弱性、妥协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对中外反动势力又有一定的 依赖关系。
发展特点:由于其先天发育不良。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其无法领 导中国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

【误区警示】 较快发展≠健康发展 (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kāizhǎn)“国民经济 建设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 到较快发展,但是不能理解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2)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主要 发展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所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先 天不足,后天畸形”。 【历史纵横】 (教材第46页)本段材料讲述了国民政府官僚集 团的卑鄙行径。它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大发“国难财”,压制、 吞并民族企业,致使原本脆弱的民族工业发展愈加艰难,日 益萎缩。
第十八页,共39页。
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fēnx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原因。 提示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第十九页,共39页。
史料二 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 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提 倡国货①,实为解决民生问题②之基本工作,努力物质建设之唯一 途径,防止国际入超树立生产国防之无上利器③……以期唤醒各 界④。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1.特点 史料
主题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作用 [史料探究]
注:从民族工业(gōngyè)的分布区域、数量及工业(gōngyè)结构思考其特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思考 依据“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 民族工业的发展(fāzhǎn)特点。 提示 民族工业发展(fāzhǎn)进入“黄金时期”;纺织业与 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fāzhǎn)尤为迅速;行业发展(fāzhǎn)不 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误区警示】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 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图解历史】 近代中国主要经济形态及相互(xiānghù)关系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 “政教是西洋立国之本,与商贾、制器等相辅相成,中国单纯学习西洋造船、制器就想富强恐很难实现”以上是材料的大意,体现了作者主张同时学习西方“政教”“技艺”强国的主张,比较备选项,可知只有B项与此立意相符。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事业、通讯工程、各种大众传媒获得较快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课件公开课精选 课件

材料二: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由于原料昂贵 和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产”。
(利用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
战争,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仅1937
年8月至1938年3月,被摧毁的工厂约2000余家,损
请同学们阅读投影图文 资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出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采取了 哪些手段对中国资本主义进 行打击压迫?
阅读下 列材料
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采取 什么手段压制民族工业发展 ?
材料一: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 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 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
2)为了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 益;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2、斗争的表现:
1)反对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
①济南惨案——拒绝买卖日货;
中 国
②九一八事变后——要求团结御侮; ③一二八事变后——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民 族 资
④长城抗战后——捐款购机运动;
产 阶
2)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级 :
革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
命
本主义
性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阅读材料,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社会革新要求? 实质?结果?
材料:夫中国改革既有绝对必要,而改革之大义 曰解放创造,非复古,亦非俄化,则大体之国是可定 矣。此无他,对内履行民主政治,提倡国民经济,采 欧美宪政之长,而去其资本家专利之短;大兴教育以 唤起民众,争回税权以发达产业;对内务求得长治久 安之规模,对外必须脱离不平等条约之束缚。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一般可能性 商品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分成了两个独 立的行为,流通过程就有出现中断的可能性。 信用的出现使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
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 实现之间的矛盾。
平均利润下降规律还表现为生产的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 的矛盾。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中还引起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由资本的积累、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以及由此导致的人 口过剩、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 物和表现形式,它们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 史性和过渡性。
获得新的 发展空间
暂时缓和 基本矛盾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 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 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 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 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 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 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 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由于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有机构成 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在一切生产部门或 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发生,因而,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 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本表现形式。
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并 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 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积 累。这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同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命运一资本主义的命运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
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过去的资本主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血腥的方式灭绝和奴役其他民族和人类部落,取得大量的包含其他财富的贵金属货币;而是用取得大量贵金属货币重新构建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形态乃至政治形态。
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四次重大科技革命,每次科技革命都促使资本主义产生新的发展变化。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自然力代替人力的变革,导致近代机器制造业的蓬勃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变革,使人类从工场手工业时期进入机器大工业时期,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确立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内燃机、化学工业、钢铁技术等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以原子能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电子化时代,生产的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创造了崭新的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20多年生产的产品,超过了过去200多年生产的产品的总和。
1948年至1973年,世界工业增长了353%。
因此,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世界经济的黄金时代”。
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大,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全球互联网的出现,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以及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球化问题探析——兼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球化问题探析——兼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https://img.taocdn.com/s3/m/3e78901fa216147917112856.png)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球化问题探析——兼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姓名:刘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社与国际共运指导教师:纪培荣20030406——出查盔兰堕主兰堡鲨苎————中文摘要全球化时代已经至I来。
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突破了原有的发展局限,使国家范围内垂死的资本主义拥有了更大的舞台,重新焕发了生机。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又使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方式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充分展开,充分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化时代呈现出新的表现形态,简言之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和市场的全球化与决策主体的分散化与独立性之问的矛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失灵进行有效的校正,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国家独立决策与全球和谐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球化需要全球调控、全球治理。
而国家对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常常鞭长莫及。
由国家让渡部分主权而构建的国际组织远远不具有传统国家所具各的严密丽强劲的控制能力。
在资本主义一国相对封闭的国民经济中,国家利用其宏观调控能力尚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那么,在一个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全球化进程中还不可能产生出一个可以完全替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共同体或国际组织,因此,全球化了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本无法解决。
历史仍在迂回曲折地按照马克思指明的方向前进一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球化闯题进行探析,既能解释现今资本主义为什么繁荣发展,又能指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探讨关系至0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的主题框架:论文分三大部分:1.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向全球扩展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时指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这一变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突破一国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开来。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1)

(2)全球化:将现代化的成果推广到全球
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法治全球化、 管理全球化、组织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思想观念全球化、 人际交往全球化、国际全球化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 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 的征服,机器的采用„„仿佛 用法术从地下呼呼出来的大量 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 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 的生产力呢?”
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 仁· 鲍狄埃创作了《国 际歌》的歌词。后 来,经工人作曲家狄 盖特谱曲后,《国际 歌》在全世界广泛传 唱开来。
将近200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还 记得《国际歌》,又有多少人还会为共产主 义理想而热血沸腾? 貌似,鲜红的共产主义理想正在逐渐褪色, 而曾经的信仰也渐行渐远。
近代资本主义工人罢工一览 2001 德国交通工人大罢工 2002 伦敦地铁工作人员罢工 2003 美国洛杉矶公交系统罢工 2004 意大利罗马公交工人罢工 2005 意大利全国交通工人罢工 2005 法国百万工人大罢工 2005 纽约运输工人罢工 2006 欧洲大陆码头工人罢工 2008 英国石油公司工人罢工
赤裸裸的剥削、赤贫的工人阶级、几乎为零的人权、极端个人主义
“有产”工人、民主政治、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群主义
(二)用全面的眼光看资本主义 1、历史功绩 (现代化、全球化) (1)现代化:人类社会由古代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 农业社会演变为现代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 历史进程。
劳动社会化、生产机械化、国家工业化、经济市场化、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治化、文化多元化、大众知识化、 思想自由化 思想自由化为起点,劳动社会化为核心,国家工业化为主体
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下列哪些是你可能斗争的对象?
日本
()
北洋军阀
()
四大家族
()
国民政府 美国
() ()
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2.斗争事例:
下列哪些是你可能采用的斗争形式?
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
捐款支持爱国军队抗战
()
努力提高政治地位,发展实业 ( )
投靠美国,利用美国打击日本 ( )
宣传抵制洋货、购买国货
材料中分别说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哪些困难?
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近
代 2、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
中
国 (1)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资 本
(2)攫取各种特权,大量倾销商品、输出
主 资本、 掠夺原料
义 (3)日本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中国民族工
的业
历
史 (4)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几
命 乎独占中国市场
运
材料一:王氏纺织厂在办厂过程中,很多民 众认为机器代替手工缫丝纺织,恶果必多:男女 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 机器,必定伤人……攻击污蔑接踵而至。
上海官府见王家办厂赚钱便存心勒 索。……王家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 果,官府给他们扣上“私设厂房”、“哄闹官署” 等罪名,王氏纺织厂被迫关闭。
()
近 代
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发展
中 国
1、斗争的目的:①为了本阶级的生存与发展
资
②为了民族利益
本 主 义
2、斗争的对象:①、②、③
①罢市、游行抗议
的 3、斗争的方式: ②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历
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精品文档

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讲,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列宁在本世纪初期也指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现在看来,早就被判了死刑的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经济保持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增长,资本主义世界还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社会历史规律不成立了呢?当然不是。
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有着它现实的立足点。
一、唯物史观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唯物史观被称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的发明,在人类思想史上造成了一次革命性变革,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进而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就能继续发展,整个社会形态也能得以存在;相反,当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这种生产关系必然要被取代。
生产关系又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候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正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规律的支配下,社会发展呈现为一种同自然运动相似的过程,人类历史总体体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演化。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给资本主义带来了繁荣,同时,又要
看到这些“新变化”也创造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物质条
件,如高新科技、知识经济、社会福利、公用设施和经济形式
中的合作社、股份制、公司制、国有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等。
应该看到,这些“新变化”给当代资本主义强国带来了繁荣和强大。但是,这种“新变化”的实质仍然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而进行的改良和调整。其结果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在现阶段是稳定了,实力也增加了,但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和逐步衰退的历史命运。列宁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说明资本主义在历史进程中会有一个“顶峰时期”。帝国主义在战后的“新变化”,就是它达到“顶峰”的标志。既然达到了“顶峰”,这就意味着要出现一个衰退和没落时期。但是,也要看到,帝国主义“垂死”要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但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还不到百年。如果从列宁提出“帝国主义论”算起,还只有80年的历史。帝国主义阶段既然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个过渡的历史阶段,那么它必然有一个“兴盛发展”、“逐步衰退”、“垂死灭亡”的长过程。从现实情况看,它目前还处在“兴盛发展”时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因而能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这就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新繁荣”的历史性原因,也就是当代资本主义在目前“腐而不朽”和“垂而不死”的根本性原因。江总书记提出研究“历史进程”问题,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 课时2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

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
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
议题2: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情境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价格 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 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 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 刻的经济危机。2020年3月9日,市场恐慌情绪引发投资者抛售美股。道 指期货开盘下跌1 300点,标普500跌超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3月18日,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早盘大幅低开,午间跌幅扩大并再度触发熔断机制。
纠正:资本主义剥削更为隐蔽,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 剩余价值,不是不存在剥削。
易错 矫正
3.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纠正: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4.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纠正: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过剩是 相对过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内容 在阶级关系 上的表现
地位和影响
发展趋势
生产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 和 资产阶级 的对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 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 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 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和调节共30页文档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Βιβλιοθήκη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反抗要求 (根本原因?)
革命性
两 面 性 妥协性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弱
依赖性
地主、官僚、买办等投资者
八、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二)民族工业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表现 (三维设计118页)
原因:
①建国后,社会相对稳定; ②主要——建国后采取了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 斗争:1952年针对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五反”运动(反盗窃 国家经济情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国家骗取资财、反 偷工减料)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 结果: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建立了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 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与措施 目的: 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直接目的:防止白 银外流 措施: 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内容:发行法币, ②进行“币制改革”(1935) 国银国有 地位:中国货币吏 上有重要地位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3)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1928),政 局相对稳定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客观条件 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主要原因 ③民族危机加深,“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热潮高涨。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 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 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
2、抗战胜后(1946-49):陷入困境 (1)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①内: A内战的破坏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2)原因: C官僚资本的压迫——达于顶峰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②外: 美国的经济侵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8.2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在夹缝中求生存: (1)外国倾资销本(q主īng义xi的āo压) 制:限制机器进口;利用在华特 权,大量封商_建品__(_f_ēn_g_j_i_à和n)掠夺原料;侵华战争的直接摧毁。 (2)本国势(力běn ɡuó)_________的压迫和剥削。 (3)国民政府和__官__僚__资__本_的压制。
第三十页,共60页。
【解题( jiě tí)思路】
主题归纳
知识迁移
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
所体现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 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
段及时代特征
特征
第三十一页,共60页。
【解析】选C。1914-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短 暂春天”,材料中火柴业的发展情况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非 直接导致(dǎozhì)1914-1915年工业发展,故A错误;因为华商 投资额的递增,火柴厂数量也在增加,所以火柴进口量才逐年 下降,B因果关系颠倒,故错误;
第二十三页,共60页。
中国民族资本(zīběn)主义发展的特征、地位和作用 1.特征: (1)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 受外国资本(zīběn)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2)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zīběn)、技术、人 才),后天畸形。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第七页,共60页。
2.在斗争中求发展(fāzhǎ中n)华:民族 (1)目的:维护本阶级封和建_(_Z主_h_ō义_n_g_h_u_á的Mín利zú益) 。 (2)对象:帝国主义、(_f_ē_n_g_j_i_à__n和zh官ǔy僚ì)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1、背景: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主要是传统经济。
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传统的手工业发展,传统的商业繁荣。
尽管继续缓慢发展,但中国经济仍然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特征的为主体。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加了,强迫中国开放了、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后,强迫中国与英国协商决定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税率。
这样以来,便利了外国货物涌入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规定中国关税税率仅5%,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大大削弱了。
英、美等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大量洋货在中国形成了之潮。
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手工业濒临破产,传统的商业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因缺少仅有的狭窄市场而破产。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
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新增加的经济成分:-----虽然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代表着世界经济的方向的经济,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尤其在瓦解传统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民族资本主义有积极的引诱作用。
但对于中国落后传统的经济而言,它是一种侵略经济。
------19世纪60、70年代由封建势力投资的、采取近代技术生产的洋务工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1、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部分官员被称为。
洋务派在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弈訢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
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的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