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精

合集下载

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定稿2

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定稿2

目录一、脾胃病科专病护理常规便血护理常规胃脘痛护理常规鼓胀护理常规二、心血管病科专病护理常规胸痹心痛护理常规眩晕护理常规心衰病护理常规三、老年病科专病护理常规眩晕中医护理常规心悸中医护理常规消渴中医护理常规四、骨伤科专病护理常规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锁骨骨折护理常规跟骨骨折护理常规五、外一科专病护理常规肠痈护理常规乳痈护理常规石淋护理常规六、外二科专病护理常规肠痈护理常规乳痈护理常规胁痛护理常规七、妇产科专病护理常规盆腔炎护理常规癥瘕护理常规异位妊娠护理常规八、儿科专病护理常规泄泻护理常规哮喘护理常规肺炎喘嗽护理常规九、痔瘘科专病护理常规肛裂护理常规肛瘘护理常规混合痔护理常规十、康复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腰突症护理常规十一、针灸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中风后遗症护理常规十二、推拿科专病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膝关节炎护理常规肩周炎护理常规十三、眼科专病护理常规瞳神紧小护理常规绿风内障护理常规聚星障护理常规十四、耳鼻喉科专病护理常规暴聋护理常规鼻衄护理常规喉痹护理常规便血一、症状名称便血二、辨证分析1.肠道湿热: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弱。

3.脾胃虚寒:便色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沉缓。

三、症状护理1.便血量多者,应卧床休息,切忌下床排便,排便时切忌过度用力,以免增加腹压损伤血络。

2.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次数过多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护理。

3.观察大便的血色、量、质并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全身情况,准确记录便血的量,及血与大便的先后(先血后便、先便后血)及颜色。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如痔疮、肛裂出血,可按外科有关疾病护理。

出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1)大量排出柏油样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细微而数、头昏、心慌汗出。

便血病人护理常规

便血病人护理常规

便血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述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表现。

便血指血液从肛门流出或排出,粪便带血或为全血便,其色泽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

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粪便可呈鲜红、暗红、果酱色、黑色等。

二、护理常规
1.少量出血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重症者绝对卧床休息。

2.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相应的饮食及指导。

3.重症者建立有效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输血、输液及采取止血治疗等抢救措施,并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出入量,观察便血量、性质等。

4.判断有无再次出血的症状与体征,如黑粪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三、健康指导
1.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再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2.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量,发现异常后及时就诊。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诱发便血。

4.定期门诊随访。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

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

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

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 便血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

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肛肠科中医护理常规

肛肠科中医护理常规

痔(西医病名:内痔、外痔、痔核)因饮食不洁,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

以便血、肛门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临床表现】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岀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澹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临证护理】(一)风伤肠络1、鼓励病人多饮水,注意休息;保持肛门清洁卫生,手纸、内裤要清洁柔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起床前自行腹部顺时针按摩10-15 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大便秘结者可用番泻叶代茶饮,或用蜂蜜两匙睡前冲服。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可多饮绿豆汤、西瓜水、香蕉、柿饼。

3、观察便血的量、色、质,做好记录。

便血量较多时,指导病人要卧床休息,并报告医生处理。

(二)湿热下注1、卧床休息,保持肛门清洁卫生,内裤宜柔软,避免对肛门不良刺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起床前自行腹部按顺时针按摩10-15分钟,以促进肠蠕动。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多纤维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可用鲜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煎水代茶饮。

(三)气滞血瘀1、卧床休息,保持肛门清洁卫生,保持肛门清洁卫生,手纸、内裤要清洁柔软。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选用木耳粥;先将黑木耳浸泡半天,与米同煮为粥服用。

3、气血瘀积疼痛者,可用艾灸肛周止痛。

(四)脾虚气陷1、避免久蹲久坐;保持肛门清洁卫生,保持肛门清洁卫生,手纸、内裤要清洁柔软;指导患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促进气血畅通;指导患者作提肛运动,便后、睡前作深呼吸及提肛运动。

中医护理常见内容

中医护理常见内容

常用中医术语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昏不识人时清时迷神志清晰手撒遗尿口噤不言目含口张突然昏仆头晕儿鸣时昏时醒神志呆痴少寐多梦言语不利倦怠神疲头晕气短心烦口渴神疲懒言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口眼歪斜不省人事角弓反张神疲乏力五心烦热情绪抑郁心悸健忘急躁易怒四肢厥冷发里有泽毛发憔悴发落稀疏面色素紫颜面潮红身目俱黄头痛身楚面赤身热面色苍白颜面浮肿口唇无华口干口苦口唇青紫口干鼻燥口角流涎嗳气呃逆鼻翼煽动鼻流清涕鼻流浊涕鼻塞流涕目光有神手撒鼻鼾白睛发黄两眼上翻口气酸臭喷嚏频作口苦目赤面黄晦滞气怯声低语言清晰少言懒语语无伦次言语蹇涩声音嘶哑手足麻木气粗声高气粗鼻扇咳痰不爽胸闷气短胸闷心烦张口抬肩咳逆倚息呼吸急迫咳痰不爽牙关紧闭喉中哮鸣呼吸微弱咳逆喘促咳喘气短胸肋满痛胸闷轻咳干咳呃逆咳声重浊痰黄粘稠痰白清稀咳而痰多胃脘胀痛胃脘隐痛脘痞纳少腹痛肠鸣脘胀纳呆腹痛嗳气泛酸恶心纳少纳呆肛门灼热腹痛欲便大便干结大便暗红小便清长大便短赤小便频急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短赤小便灼痛尿血鲜红尿频不爽淋漓不尽身目黄染寒热往来步履不利热时不寒发热恶寒手足心热身热不扬四肢浮肿皮薄光亮面白肢冷体倦食少恶心呕吐精神困顿恶风自汗肢体溃烂气滞血瘀喜凉怕热浸润蔓延溃破腐烂麻木冷痛一般术语一、症状描述:1恶寒、发热、寒热往来(时冷时热,交替发作)2但热不寒3但寒不热4出汗:自汗(动则汗出者)、汗出如油、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汉止)5消谷善饥或多食易饥(食欲亢进)6纳差或纳呆(食欲减退)7二便:小便清长、短黄、红赤、频数大便稀溏、里急后重及努责、大便秘结二、体征描述:1.神志精神方面;意识模糊、表情呆滞、神疲倦怠、精神萎靡、目光有神或谵妄错乱、循衣摸床等。

2.面色方面:面色有(无)华、面色缓白、面色萎黄、面色潮红、面色青紫、面色黛黑等。

3.动态方面:身轻躁动、弃衣抛被、身重倦卧、坐而难卧等。

4.语言:谵语(胡言乱语、语声亢应、洪亮、有力者)郑声(语言低微重复者)独语(喃喃自语者)语言寒涩(中风患者,吐词不清者)语声低微无力、语声不扬、语声中浊等。

中医急症护理常规

中医急症护理常规

第一章中医急症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得患者,首先要进行心里安慰,解除患者得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得有关制度与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流通。

根据病情性质,调节温湿度。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一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发现病情突变时。

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得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得静脉通路,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抢救室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9)随时检查各种通道就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注意观察引流物得量、色、味、性质,并做好记录。

(10)根据病情给与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挡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1)疑就是服毒,诊断不明得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种相应标本送检。

(12)对诊断未明得腹痛患者禁用止痛药。

(13)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及传染病报告。

(14)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得患者在抢救得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5)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6)凡转科、转院得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8)出院患者应予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第二节高热高热多由外感六淫,疫历之毒,饮食不节或不洁所致,现代临床上以体温身高在39℃以上为主征。

张仲景治疗便血方案

张仲景治疗便血方案

一、引言便血,又称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

便血症状表现为大便时血液混入大便,严重者伴有肛门疼痛、肛门瘙痒等症状。

便血病因复杂,包括内痔、外痔、肛裂、肛周脓肿等。

中医学认为,便血属于“血症”、“肠风”、“血证”等范畴。

张仲景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丰富的治疗便血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根据张仲景的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探讨治疗便血方案。

二、病因病机1. 内因:中医认为,便血病因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2. 外因:饮食不节、久坐久立、劳累过度、情志不畅等外界因素也可诱发便血。

3. 病机:便血病机为气血瘀滞、湿热内蕴、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等,导致脉络损伤,血溢肠中。

三、治疗原则1. 滋阴降火,清热解毒:针对肝肾不足、湿热内蕴等病因,采用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之法。

2.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针对气血瘀滞、脉络损伤等病因,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法。

3. 健脾益气,调和阴阳:针对脾胃虚弱、阴阳失调等病因,采用健脾益气、调和阴阳之法。

四、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本方剂:四物汤加减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连、黄芩、栀子、丹皮、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加减法:- 若便血鲜红,可加槐花、地榆、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物;- 若便血暗红,可加三七、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若便血伴肛门疼痛,可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等止痛药物;- 若便血伴肛门瘙痒,可加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止痒药物。

(2)煎服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 饮食调理(1)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烟酒等刺激性食物;(2)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排便;(3)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久坐久立。

3. 外治法(1)中药熏洗:采用中药煎剂,如苦参、黄柏、蛇床子等,煎煮后熏洗肛门,每日1-2次;(2)穴位按摩:按摩长强、承山、秩边等穴位,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

痔(混合痔)中医护理常规

痔(混合痔)中医护理常规

痔(混合痔)中医护理常规痔,因饮食不洁、下迫大肠所致,以便血、疼痛、肿物脱出、便秘、肛门潮湿或瘙痒为主要表现,病位在肛管内齿线上下。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是否排便困难,肛门肿痛,便血或便后滴血、喷血,有无带黏液,便血量及发作次数,有无头晕、眼花、乏力等不适症状。

(2)了解患者排便后有无肿块脱落,能否自行回纳或用手推回,有无肿块嵌顿史;肛门皮肤有无瘙痒、疼痛。

(3)通过肛门镜检查判断痔核大小、局部表面情况。

(4)了解患者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经常吃辛辣食物及饮酒Q(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风伤肠络证。

证候:大便带血,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②湿热下注证。

证候:便血颜色污浊,量或多或少,肛门肿物脱出,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或弦数。

③气滞血瘀证。

证候:痔核呈灰暗色,易脱出,易因炎症、水肿而频发嵌顿,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水肿。

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④脾虚气陷证。

证候:肛门有下坠感,痔核脱出不纳,需手法复位,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气短,纳少便澹Q舌淡旁边有齿痕,苔白,脉弱。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房间空气新鲜,环境宜安静、整洁。

(3)术前护理:大量便血者应该卧床休息,便后清洁肛门;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且无刺激性的食物,术前1日进少渣饮食;术前应排空大便,术日晨起清洁灌肠Q发作期患者应侧卧休息,以免创面受压,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患者痔核大小及是否脱出、糜烂、坏死,有无出血。

②患者术后有无下腹胀痛,是否排便困难。

(5)给药护理:通腑合剂宜偏凉服;便后遵医嘱给予荆防散熏洗坐浴。

(6)饮食护理:①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饮酒和辛辣食物Q②手术后一周宜进清淡且营养丰富之品,促进伤口愈合。

(7)情志护理:①安慰患者,使其调节情绪,安心静养。

便血气不摄血中医辨证依据

便血气不摄血中医辨证依据

便血气不摄血中医辨证依据
便血是指排便时出现血液,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在中医理论中,便血被归为“血痹”范畴,表示血液在脉络中不畅通,导致血液循环不正常。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便血的辨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血分外溢证:主要症状为大便出血鲜红,血量较多,伴有便秘、大便干燥、舌苔黄腻等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热毒蕴结于大肠,导致大肠血管破裂出血。

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通络止血。

2. 血瘀症状:主要症状为大便出血暗红,血量较少,伴有腹痛、舌质紫暗、脉弦等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导致的便血。

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舒经止血。

3. 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为大便出血色暗,血量较少,伴有腹胀、食欲不振、舌苔薄白等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的便血。

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益气,补血止血。

4. 寒凝血滞证:主要症状为大便出血颜色暗紫,血液凝固,伴有腹痛寒冷、舌质紫暗、脉沉紧等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寒邪侵袭,血液凝固导致的便血。

治疗方法主要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同时,便血是一种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肠道炎症、痔疮、肿瘤等。

如果出现便血,建议及时就医,确诊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便血中医护理查房

便血中医护理查房

频率设置
随访频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 议出院后前3个月每月随访1次,之后可逐 渐延长至每3个月随访1次。
家属参与康复期管理重要性强调
01
家属支持与监督
02
家属协助与沟通
家属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给予患者精神 上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监督患者的饮食、作 息等行为习惯。
家属可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如保持肛门清洁等。 同时,家属应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的 病情变化和需求。
中药内服方剂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选用原则
根据便血病因、病机和体质,辩证施 治,选择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润肠通便等功效的中药内服方剂。
注意事项
内服中药时需遵医嘱,注意药物剂量 、煎煮方法和服用时间,避免不良反 应。
外用药物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估
使用方法
外用药物包括药膏、药栓等,使用前需清洁肛门,将药物涂抹或塞入肛门内,注 意药物保存和使用卫生。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医护理将更加注重个体 化、精准化的护理服务, 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
中医护理将与现代医学护 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形成 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 好格局。
ABCD
中医护理技术将不断创新 和发展,如中药熏蒸、穴 位按摩等新型护理技术将 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在国际上的影响 力将不断扩大,为推动全 球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积极 贡献。
等全身症状,对机体危害较大。
03
重度便血
便血量多且频繁,呈柏油样或伴有血块,颜色暗黑或紫黑,伴有严重全
身症状如面色苍白、心悸、晕厥等,对机体危害极大,需及时抢救治疗

02
便血患者中医护理原则与措施
整体护理观念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护理

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精

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精

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中医病名:便血西医病名:消化道出血定义:胃、肠络脉受损,血随大便而下。

二、临床表现(1肠络脉受损,血随大便而下。

(2在大便前后下雪,大便呈柏油样。

三、护理评估1、出血的部位、方式、量、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

2、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机械损伤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情况。

3、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发病经过、病程长短。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

四、一般护理1、血量多着,应卧床休息,切忌下床排便,注意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脉压损伤血络。

2、保持大便通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护理。

五、病情观察1、观察便血的色、量、质,以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全身情况。

并准确记录,必要时可保留标本送检。

2、如出现柏油样大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细微而数、头晕、心慌、汗出,四肢厥冷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六、临证施护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中药汤剂和中药针剂治疗。

1、肠道湿热: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肠痛可给予地榆散或槐角丸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作用。

2、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可给予归脾汤,益气摄血作用。

3、脾胃虚寒:变色紫黯,甚则色黑可给予黄土汤,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作用。

还可给予生脉针1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ml经脉注射,每日2~3次,亦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经脉滴注,每日一次,使用于气衰血脱症。

七、饮食护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烟酒等物。

八、给药护理1、药物宜温偏凉服。

2、服药期间,饮食不宜过凉,可配合健脾开胃之药膳,以调理脾胃。

九、情志护理安慰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尤其是肝郁者,当节情志,戒怒防躁,避免情志刺激。

十、健康指导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对于内科急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8.5℃,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进行物理降温等。

3、神昏神昏是一种意识障碍,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训练等。

5、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高湿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降温、补充水分等护理措施。

6、急性出血急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7、痛证痛证是指各种疼痛性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8、暴泻暴泻是指突然出现的腹泻,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避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9、脱证脱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虚弱、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如保持患者的安静、进行康复训练等。

10、中药中毒中药中毒是指由于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毒症状,需要及时采取解毒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与其他患者类似,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XXX风温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降温、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等。

3、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4、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由于内伤引起的发热症状,需要进行中药治疗、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

5、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咳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6、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急性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急性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急性出血中医护理常规急性出血是指出血引起的疾病急性发作和症状。

中医护理常规侧重于止血、补气、和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以下是急性出血的中医护理常规。

1.阻止出血:在出血部位压迫止血,以减少或停止出血,避免体内血液过多的丢失。

可以使用一些止血的中药,如山栀子、地榆等外敷,或者服用血枣、补血草等中药来促进凝血。

2.补气:急性出血会导致体内气血的损失,因此需要通过补充气血来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黄豆等,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来补气,如党参、黄芪等。

3.温暖身体:急性出血会导致体温下降,因此需要保持温暖。

可以通过加衣服或覆盖被子来保持体温,避免寒冷的环境。

4.调理阴阳平衡:急性出血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因此需要通过调理来恢复平衡。

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提高阳气,如多吃一些辛热的食物,如姜、葱、大蒜等;也可以通过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做适量的运动来提高阳气。

5.控制情绪:急性出血会导致人们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身体的康复至关重要。

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也可以与朋友和家人聊天,让自己保持开心和积极的心态。

6.休息充足:急性出血后身体需要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力。

因此,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可以通过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方式来确保充足的休息。

7.调节饮食:急性出血后身体需要适当的饮食来强身健体。

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

可以增加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来补充失血后的铁元素。

同时,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品,以防止对消化系统产生额外的负担。

8.服用中药:中药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可以用来补气血、调理阴阳平衡。

但服用中药时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并遵循适量使用的原则。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1一般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坏境。

(1)坏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坏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

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作好记录,著名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中医肛肠科护理_常规

中医肛肠科护理_常规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控制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次日起改为每日1次常规测试。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量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持续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

(4)手术患者从术前1d起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d;如有发热,按第3条或遵医嘱执行。

体温正常后改常规测试。

(5).危重、大手术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或遵医嘱执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认真实施。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3).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出血于大便的关系。

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0.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

正确实施外治熏洗法,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急性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急性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对于急性出血等医疗紧急情 况,正确的护理常规步骤和 方法可以拯救生命。
护士技能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 识和敏锐的观察和应对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性关怀
严谨的护理标准必须与充满 人性关怀的服务相结合,让 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人 员的温情。
保持锻炼
适当运动,包括睡前散步和瑜伽 练习等,以提高身体素质。
戒烟限酒
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以降低出 血风险。
常见护理问题和应对方法
问题 血管穿孔出血 药物过敏 低血压
方法 立即用止血带封闭血管,引流出血血液。 快速处理过敏症状,立即停止药物使用。 采用抗休克等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等。
结论和总结
护理常规的目标
安全
确保患者安全稳定,并做出必要 的急救措施。
评估
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判断和处理 出血原因。
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时观 察出血情况。
处理
对症处理,缓解症状,控制出血 情况,避免出现并发症。
急性出血的护理常规步骤
抗休克
使用抗休克药物,维持血压和 心率稳定。
止血
绷紧止血带或使用外科手术等 方法止血。
急性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急性出血是一种病情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正确的中医护理常规对患者生命 至关重要。
常规护理的重要性
1 快速响应
护士应当在第一时间做出 反应并取出必要的护理设 备。
2 专业知识
护士必须熟悉急性出血后 的护理步骤和处理方法。
3 有效沟通
护士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 他医护人员合作,取得最 好的治疗效果。
口服补液
给患者口服含盐水或液体饮食。
护理中的观察和记录
1 出血程度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内痔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有条件可放置一些盆景花卉,室内充满生机,使病人感到舒适。

2.情志护理此病迁延缠绵,久治不愈。

每遇下血,病人精神紧张,有恐惧感,甚则产生对自身疾病有许多疑问。

应做好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感,随时解释与疾病有关的医疗常识,使其保持心情舒畅,配合治疗。

3.体位与安全(1)久坐、久立是痔疮的诱发因素之一,故让病人按时起居,避免劳累。

下血量多者,宜卧床休息。

内痔脱出嵌顿疼痛剧烈,取健侧卧位。

严重的内痔及手术后病人以侧卧为妥,以免内痔受压引起疼痛、不宜回复甚至造成嵌顿,影响肛门血液流通,造成组织坏死。

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复者,用手轻轻托起回纳后,需静卧片刻。

(2)中药熏洗坐浴,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与黏膜。

4.清洁护理(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后用中药煎剂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3000ml坐浴。

(2)穿着内裤宜宽松、柔软、透气,经常更换,不穿化纤制品,防止局部摩擦引起疼痛及痔核破裂出血。

5.饮食护理重视饮食调养,促进创面愈合。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如荠菜、芹菜、菠菜、木耳、香蕉、猕猴桃、橘子等。

或以荠菜250g粳米100g 煮粥食。

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食品,忌饮酒,以免助湿内生,加重病情。

不暴饮暴食,《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及伤。

”6.给药护理(1)中成药宜睡前服用;润肠通便药,宜在早晨空腹或饭前1小时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汤剂宜凉服,以助降泻药力。

观察用药后效果与反应。

(2)局部创面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到所用物品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7.排泄护理(1)便秘者平时应多饮水或每日晨起饮用1杯淡盐水或蜂蜜2匙冲饮代茶,以润肠通便。

必要时用甘油栓或开塞露塞肛,或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忌久蹲努责,以免内痔脱出。

天气寒冷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引起腹泻,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8.病情观察(1)观察痔核大小,脱出情况,是否伴有充血,疼痛,表面糜烂等。

便血——中医辨证

便血——中医辨证

便血—中医辨证
便血系胃、肠络脉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可见于消化道出血。

1、诊断依据
1.1 血液随大便而下,或血与粪便夹杂,或下纯血。

出血部位偏下消化道者多见便下鲜血;出血部位偏上消化道者,血色污浊而暗,色黑呈柏油状。

1.2 可伴有畏寒,头晕,心慌,气短及腹痛等症。

1.3 出血过多可现昏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腹部按痛。

1.4 内窥镜、X线钡剂造影、肛门指检及乙肠直肠镜检查,可助明确出血的部位及性质。

1.5 询问有无传染病及疫水接触史,血、尿、粪病源体检查及培养,有助于鉴别诊断。

2、证候分类
2.1 胃肠积热:便干挟血,色鲜紫或暗红,口苦口干,嘈杂烦渴,脘腹痞满胀痛。

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2.2 湿热蕴结:大便下血,色暗红或紫黑如赤豆汁,或下血污浊腥臭,便解不畅,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3 肠风伤络:便下鲜血,血下如溅,大便干结或为便泄。

舌红苔黄,脉弦。

2.4 脾胃虚寒:病程日久,便血紫暗或色黑如柏油样,脘腹隐
痛,喜按喜暖,畏寒肢冷,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脉细弱。

3、疗效评定
3.1 治愈:便血控制,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连续3次转阴,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查正常。

3.2 好转:便血量减少,临床症状好转,或大便隐血间歇性阳性。

3.3 未愈:便血及临床症状无改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病名:便血
西医病名:消化道出血
定义:胃、肠络脉受损,血随大便而下。

二、临床表现
(1肠络脉受损,血随大便而下。

(2在大便前后下雪,大便呈柏油样。

三、护理评估
1、出血的部位、方式、量、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

2、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机械损伤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情况。

3、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发病经过、病程长短。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

四、一般护理
1、血量多着,应卧床休息,切忌下床排便,注意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脉压损伤血络。

2、保持大便通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护理。

五、病情观察
1、观察便血的色、量、质,以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全身情况。

并准确记录,必要时可保留标本送检。

2、如出现柏油样大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细微而数、头晕、心慌、汗出,四肢厥冷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六、临证施护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中药汤剂和中药针剂治疗。

1、肠道湿热: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肠痛可给予地榆散或槐角丸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作用。

2、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可给予归脾汤,益气摄血作用。

3、脾胃虚寒:变色紫黯,甚则色黑可给予黄土汤,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作用。

还可给予生脉针1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40ml经脉注射,每日2~3次,亦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经脉滴注,每日一次,使用于气衰血脱症。

七、饮食护理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烟酒等物。

八、给药护理
1、药物宜温偏凉服。

2、服药期间,饮食不宜过凉,可配合健脾开胃之药膳,以调理脾胃。

九、情志护理
安慰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尤其是肝郁者,当节情志,戒怒防躁,避免情志刺激。

十、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素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进食有规律,勿暴饮饱食。

忌食辛辣生冷刺激之品,戒烟酒。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

4、避免外感邪气以耗伤正气,随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