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docx

合集下载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注【1】:30号沥青仅用于沥青稳定基层。

130号和160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作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

注【2】:经建设单位同意,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注【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注【4】: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注【1】: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布什旋转粘度。

注【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JTGF40-2004。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聚合物改性沥青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4的规定。

合料试验规程》JTJ052中的“沥青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搅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搅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示
表中①)
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示表中②)。

2019年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规范.doc

2019年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规范.doc

1 总则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

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

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 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是指在道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石油沥青材料和工程技术的要求和规范。

石油沥青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和施工工艺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遵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对于保障道路质量、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包括对石油沥青材料的质量要求。

石油沥青是一种由石油炼制而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具有粘结性和耐水性等特点。

在道路建设中,石油沥青主要用于路面的铺设和封层,因此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对石油沥青的粘度、软化点、抗拉强度、渗透性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其在道路工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还包括对石油沥青施工工艺的规范要求。

石油沥青在道路施工中需要经过加热、搅拌、铺设、压实等多道工序,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

因此,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对于道路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对石油沥青的加热温度、铺设厚度、压实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施工质量。

总的来说,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是道路建设和维护中的重要依据,其制定和遵守对于提高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技术标准,选用优质的石油沥青材料,采用规范的施工工艺,才能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各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确保道路建设和维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石油沥青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以充分发挥其性能和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术和质量意识,确保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得以有效执行。

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保障道路质量,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为人们出行和交通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1、沥青(1)70号道路石油沥青(2)SBS改性沥青2、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石料。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机制砂,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禁用采料场的下脚料。

注:(1)中下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5g/cm3,上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6g/cm3;(2)砂当量应不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兰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得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注:亲水系数宜不大于0.8。

5、抗剥离剂沥青上面层抗剥离剂采用1~2%的消石灰粉。

6、稳定剂SMA的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絮状纤维,按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0.4%掺入混合料中。

木质素絮状纤维的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AC-25、AC-20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注:(1)括号内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2)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控制在0.8~1.6;(3)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应不小于3000次/mm,小梁试件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应不小于2000με,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应不小于80%。

8、改性沥青SMA-13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改性沥青SMA-13配合比设计检验技术要求注:(1)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没有明确规定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温度为185℃;(2)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

9、止水带材料技术指标10、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11、透层油技术指标透层油选用PCR阳离子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石油沥青,其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透层油的用量为1.0~1.5L/m2。

2019年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

2019年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

1 总则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

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

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 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6
的基质沥青。

注【2】:经建设单位同意,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注【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注【4】: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注【1】: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布什旋转粘度。

注【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6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沥青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施工技术要求《沥青施工技术要求》篇一:沥青施工前期准备技术要求引言:嘿,朋友们!咱们为啥要讲讲沥青施工前期准备的技术要求呢?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前期准备要是不到位,后面的施工可就全乱套了。

咱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沥青施工顺利进行,打造出高质量的道路或者其他沥青工程。

要是前期准备马马虎虎,就像没拧紧的螺丝,迟早会出问题的。

主体要求:一、材料要求1. 沥青材料- 首先,沥青的标号得选对喽。

根据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要是在寒冷地区,就得选择针入度较大、软化点较低的沥青,比如70号沥青;在炎热地区,那针入度小、软化点高的90号沥青可能就更合适。

这可不能瞎选,选错了,就像冬天给人穿夏天的衣服,不合适。

- 沥青的质量必须合格,其含蜡量不能超过规定标准,一般来说,道路石油沥青的含蜡量不能高于3%。

这个含蜡量要是超了,就会影响沥青的性能,就像菜里盐放多了,味道全变了。

2. 集料要求- 集料的颗粒形状要接近立方体,针片状颗粒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细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0%。

要是集料形状不规则,就像搭积木用了歪歪扭扭的木块,道路结构可就不稳定了。

- 集料的级配要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对于某一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通过筛孔的集料比例都有明确规定,像4.75mm筛孔,通过率要在某个范围内,这就像按照菜谱做菜,配料比例不能乱。

二、施工场地要求1. 场地清理- 施工场地必须清理干净,把那些杂草、垃圾、旧路面的松散材料等都清除掉。

这就好比画画之前要把画布擦干净一样。

要是场地不干净,沥青铺上去就像在脏桌子上放食物,看着就不舒服,而且还会影响粘结效果。

2.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得精准。

要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放出道路的中心线、边线等控制线。

误差不能超过规定值,一般来说,中线偏差不得超过2cm。

要是放线不准,就像盖房子歪了地基,路修出来也是歪歪扭扭的。

结尾:朋友们,这些前期准备的技术要求可都是为了整个沥青施工能顺利进行,就像火箭发射前的各项检查一样重要。

路面施工材料技术要求

路面施工材料技术要求

路面施工材料技术要求1、沥青混凝土面层(1)沥青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原材料应严格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11)进行检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SBS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满足 A 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用作改性剂的SBR 胶乳中的固体物含量不宜少于45%,使用中严禁长时间曝晒或遭冰冻。

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

胶乳类改性剂和制成颗粒的改性剂可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用溶剂法生产改性沥青母体时,挥发性溶剂回收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5%。

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

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

(3)粗集料沥青面层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玄武岩的选材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粗集料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其粒径规格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3选用。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表2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表3 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如果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不能满足要求,可掺入适量的消石灰或抗老化及耐水性能较强的抗剥落剂(掺入量一般为沥青重量的0.3%~0.5%),以提高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力,具体的掺入量应通过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检验确定。

公路沥青规范

公路沥青规范

公路沥青规范公路沥青规范是指在公路建设中对沥青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以下是一份公路沥青规范的示例,供参考。

一、沥青材料1. 沥青采用优质石油沥青,其黏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 沥青的温度控制在150℃-180℃之间,且需要定时检测和调整温度。

3. 为了确保沥青的质量,需要抽取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确保沥青符合相应标准。

二、施工工艺1. 沥青铺装前,需要对道路路面进行准确测量和设计,确保铺装与设计符合。

2. 预先清理路面,清除杂物和灰尘,以确保沥青能够牢固附着在路面上。

3. 进行底层平整处理,填补路面坑洞和裂缝,并进行必要的压实处理。

4. 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沥青材料进行预热和搅拌,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5. 沥青铺设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沥青层厚度,确保铺装均匀。

6. 铺沥青时应采用铺摊机进行,保持施工速度和均匀性。

7. 铺设完毕后,需要进行压实处理,确保沥青牢固地与路面结合。

8. 完工后,及时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和修复,以保持路面的平整性和使用寿命。

三、质量标准1.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纵、横坡的误差应在国家相应规范范围内。

2. 沥青路面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偏差应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3. 沥青路面的密实度和抗滑性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4. 沥青路面的色泽应一致,无色差。

5. 沥青路面应平整无明显起伏、陷坑、裂缝等缺陷。

6.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抗氧化性能,能够适应各种气候和交通条件。

四、施工安全1. 施工前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安全评估,采取措施确保工人和交通安全。

2. 工人需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3. 施工现场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措施,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4. 施工现场需要合理布局,防止堆放材料和设备对交通造成影响。

以上是一份公路沥青规范的简要示例,具体规范可根据不同地区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沥青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驾驶舒适度。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术语1.石油沥青:由石油经蒸馏、吹氧、调和等工艺加工得到,主要为可溶于二氧化碳的碳氧化合物的半固体粘状物质。

2.道路所有沥青:符合沥青路面使用技术要求的石油沥青。

3.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供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重交通量道路使用,并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道路石油沥青,简称重交通道路沥青。

4.煤沥青:由煤干溜得到的煤焦油再经蒸馏加工制成的沥青。

5.混合沥青:不同标号的石油沥青按一定比例互相掺配,或以煤沥青与石油沥青互相掺配而制得的沥青。

6.乳化沥青:石油沥青(煤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按沥青乳化的使用方法分为喷洒型(P)及拌和型(B)。

7.液体石油沥青:用汽油、柴油、煤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8.改性沥青: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化合物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物。

9.沥青含量:沥青化合物中沥青与沥青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也称沥青用量。

10.油石比:沥青化合物中沥青质量与矿料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11.矿料:用于沥青化合物的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的总称。

12.粗集料:经加工(轧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矿渣等集料。

13.细集料:天然形成或经加工(轧碎、筛分)而成的颗粒直径小于2.36mm的天然沙、机制沙及石等集料。

14.石:是指采石场加工碎石时通过4.75mm的筛下部分。

15.填料:在沥青化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矿物质粉末。

16.整平层:铺筑在旧路面上主要起调整高程、横坡和平整度等整平作用的层次。

17.透层: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18.粘层:为加强在路面的沥青层与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指在规定温度、附加荷重和 一定作用时间的条件下,以标准针贯入沥青中的深度,以0.1mm表示。 一般测试温度是25 ℃;附加荷重为100 ±0.1g;贯入时间为5s。
针入度用于划分沥青的标号; 针入度越小,表示稠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25℃的针入度给出了接近年平均使用温度下的沥青的稠度,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在25℃的针入度下降至20以下 时,会出现严重的路面开裂,当沥青的针入度大于30时,会具有高抗开裂性能。
环与球法试验:沥青在规定尺寸铜环内,其上放置一规定质量3.5g钢球,以5 ℃/min升温速度加热,钢球从 沥青试样中沉落至规定距离的底板时的温度,以℃表示。
普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
试验步骤
试样软化点在 80℃以下者: 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 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 置于相同水槽中。 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 5 ℃ 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 将整个环架放人烧杯中,调整水 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 5 ℃ 。环架上任何将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部分不得附有气泡。 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 垂直插人,环下面齐平。 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 试样中央,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 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 3min 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 5℃±0.5℃。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 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作。 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 0.5℃。
真空减压毛细管法是一种测定 沥青动力粘度的方法:沥青在 严密的真空装置内,保持一定 温度,通过规定型号毛细管粘 度计流经规定体积所需要的时

道路石油沥青性能检测及指标要求_secret

道路石油沥青性能检测及指标要求_secret

1.道路石油沥青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确定。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采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即重交通石油沥青。

国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特点是:沥青含蜡低,高温粘度大,低温延伸性好,抗老化性能强,能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可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要求。

具体指标见下表。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1注:沥青标号由针入度值划分。

此外还有中、轻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液体石油沥青技术标准,乳化沥青技术标准,详见规范。

2.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可单独或符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

制造改性沥青的改性剂能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规范。

改性沥青对粘度、贮存稳定性等有严格要求,见规范。

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胶乳类改性剂可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3. 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钢渣、矿渣等,但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

粗集料必须用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

粗集料必须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不含杂质,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沥青混合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并不得含有土块,杂物等。

对用于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应该选用坚硬、耐磨、韧性好的碎石或碎砾石,因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对粗集料的磨耗值有严格的要求,详见下表。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决定着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其指标见下表。

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范围。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等级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
160号
130号
110号
90号
70号
50号
30号
针入度(25℃,5s,100g)
0.1mm
140~200
120~140
100~120
80~100
60~80
40~60
20~40
T0604
适用的气候分区
注【1】
2-1
2-2
3-2
1-1
1-2
T0604
软化点,不小于

50
53
T0606
延度(5℃),不小于
cm
20
20
T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97.5
T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T0654
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1
1
T0655
5d,不大于

5
5
T065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微表处
1-3
2-2
2-3
1-3
1-4
2-2
2-3
2-4
1-4
注【1】
针入度指数PI
A
-1.5~+1.0
T0604
B
-1.8~+1.0
软化点不小于

A
38
40
43
45
44
46
45
49
55
T0606

沥青材料学第五章(1)道路沥青技术标准与技术要求

沥青材料学第五章(1)道路沥青技术标准与技术要求
有提高。突出的变化是“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 项目
AH-130 AH-110 AH-90 AH-70
针入度(25℃,100g,5s)(0.lmm)
120~ 140
100~ 120
80~100 60~80
2、94版 延度(5cm/min,15'℃),不小于(cm) 软化点(环球法)(℃)
54 50 45 12 10 35
沥青标号
110
90
100~120
80~100
2-1 2-2 3-2 1-1 1-2 1-3 2-2 2-3
-1.5~+1.0 -1.8~+1.0
43
45
44
42
43
42
41
42
120
160
140
40
45 30 20 30 20
30
30 20 15 20 15
100
60
1986年部颁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86)中 明确将沥青分为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与重交通量道路石油 沥青技术标准。
当时我国基本上还没有符合此规格的沥青产品,主要是 在总结了我国国产沥青的应用现状及经验教训、参照国外主 要工业发达国家沥青标准的基础上论证提出的。
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 项目
溶解度(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苯) (%)不小于
99
99
99
99
99
质量变化(%)不大于
0.8
0.8
0.6
0.6
0.6
薄膜加热
针入度比(%)不小于
40
46
50
55
58
163℃,5h
延度(25℃,5cm/min) (cm)不小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等级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160 号130 号110 号90 号70 号50 号30 号
针入度( 25℃, 5s, 100g)0.1mm140~200120~140100~12080~10060~8040~6020~40T0604适用的气候分区注【 1】2-1 2-2 3-21-11-21-32-22-31-31-42-22-32-41-4注【 1】
针入度指数 PI A-1.5~+1.0
T0604 B-1.8~+1.0
A384043454446454955
软化点不小于℃B363942434244434653T0606 C35374142434550
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 s A—60120160140180160200260T0620●
10℃延度不小于cm
A505040453020302020152520151510
B30303030201520151510201510108
T0605 A、 B1008050
15℃延度不小于cm
C80806050403020
A 2.2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B 3.0T0615
C 4.5
闪点不小于℃230245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 15℃)g/cm3实测记录T0603 TFOT(或 RTFOT)后T0610 或质量变化不大于%± 0.8T0609
A48545557616365
残留针入度比( 25℃)不小于%B45505254586062T0604
C40454850545860
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 A121210864—
T0605 B10108642—
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 C403530201510—T0605
注【 1】:30 号沥青仅用于沥青稳定基层。

130 号和 160 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作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

注【2】:经建设单位同意,PI 值、 60℃动力粘度、 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注【 3】: 70 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 或 70~80 的沥青, 50 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 或 50~60 的沥青。

注【 4】: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 时的 5 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
SBS类(Ⅰ类)
SBR类(Ⅱ
类)EVA、 PE类(Ⅲ类)
试验方法Ⅰ -AⅠ -BⅠ -CⅠ -DⅡ-AⅡ -BⅡ -CⅢ -AⅢ -BⅢ -CⅢ-D
针入度( 25℃, 5s, 100g)0.1mm> 10080~10060~8040~60> 10080~10060~80> 8060~8040~6030~40T0604针入度指数 PI 不小于-1.2-0.8-0.40-1.0-0.8-0.6-1.0-0.8-0.6-0.4T0604延度 5℃, 5cm/min ,不小于cm50403020605040—T0605软化点不小于℃4550556045485048525660T0606运动粘度 135℃,不大于Pa s3T0625●
T0619闪点不小于℃230230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99—T0607弹性恢复 25℃,不小于%55606570——T0662粘韧性,不小于
N●m—5—T0624韧性,不小于N m
— 2.5—T0624●
贮存稳定性离析, 48h 软化点差,
℃ 2.5—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T0661不大于
TFOT(或 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 0.8T0610 或T0609
针入度比 25℃,不小于%5055606550556050555860T0604延度 5℃,不小于cm30252015302010—T0605注【 1】: 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布什旋转粘度。

注【 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
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品种及代号
试验项目单位
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
试验方法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
PC-1PC-2PC-3BC-1PA-1PA-2PA-3BA-1PN-2BN-1
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快裂或中慢裂或中
快裂慢裂
快裂或中慢裂或中
慢裂慢裂T0658裂裂裂裂
粒子电荷阳离子( +)阴离子( - )非离子T0653
筛上残留物( 1.18mm筛),不大
%0.10.10.1T0652于
恩格拉粘度计E252~101~61~62~302~101~61~62~301~62~30T0622粘度道路标准粘度计
S10~258~208~2010~6010~258~208~2010~608~2010~60T0621 C25,3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505055505050555055T0651
蒸发残留溶解度,不小于%97.597.597.5T0607针入度( 25℃)0.1mm50~20050~30045~15050~20050~30045~15050~30060~300T0604

延度( 15℃),不小
cm404040T0605于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
2/3—2/3—2/3—T0654不小于
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T0659水泥拌和试验的筛上剩余,不大
%———3T0657于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111T0655 5d,不大于555
试验项目单位
品种及代号
试验方法PCR BCR
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 +)阳离子( +)T0653筛上残留物( 1.18mm筛),不大
%0.10.1T0652于
恩格拉粘度计 E25—1~103~30T0622粘度道路标准粘度计
s8~2512~60T0621 C25,3
含量,不小于%5060T0651
针入度( 100g ,
0.1mm40~12040~100T0604
25℃, 5s )
蒸发残留软化点,不小于℃5053T0606
物延度( 5℃),不小
cm2020T0605于
溶解度(三氯乙
%97.597.5T0607烯),不小于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
—2/3—T0654小于
1d,不大于%11T0655贮存稳定性
%55T0655 5d,不大于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微表处稀浆封层试验方法可拌合时间s> 120> 120手工拌和稠度cm——2~3T0751
粘聚力
N m (仅适用于快开放交通的稀浆封层)
30min(初凝时间)≥ 1.2≥ 1.2T0754●
60min(开放交通时间)≥ 2.0≥ 2.0
负荷轮碾压试验(LWT)(仅适用于重交通道路表面时)
粘附砂量g/m2< 450< 450T0755轮迹宽度变化率%< 5—
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
浸水 1h g/m2< 540< 800T0752浸水 6d g/m2< 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