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脱肛50例
2 治疗及观察 方法
治疗 组给 予 脯 力 宝 丸 ( 南 省 宛 两 制 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提 河 供 , 号 l 9 10 )4丸, . 批 9l2 , 9 次 3次/曰, 复 康 空 白 片 2片 / < 3 脑 0 ・
分 ~ 治 疗 前 积 丹 )洁疗 前 积 分 × 10 , 床 控 制 ≥6 , 教 , 0 临 0 显 ≥ 2 . 效 ≥ l , 效 ≤ l 。 0 有 2 无 2 3 3 两 组 间 用 药 后 中 医证 候 疗 效 比较 : 疗 组 4 例 , 教 l . 治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嵌 顿、 血循环障 碍 . 直肠牯 膜充 血 肿 烂、 泌物增 多 等 水 糜 分 口度 脱垂 : 管直肠全 层和部 分 状结 晒脱 出 , 1c 以 卜, 肛 长 0m 呈 圆柱形触 之有 弹性 , ¨松弛无 力。届 完垒性 脱垂 肛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根据患者局 部症状 和全 身状况 , 四诊 台参 , 临床分为“ F4 型 1睥 胃虚弱 , () 中气下 陷型 : 局部 脱肛 , 门有 下坠感 . 肛 兼 面色萎 黄 , 肌瘦体 弱 , 四肢 倦 息 , 胀食 少 . 腹 大便 溏薄 , 意频 便 频, 舌淡苔薄 白, 脉弱无力 。 治宜补 中益气 , 升举阿脱 。 方用补巾 益气汤 加减, 常用 药党 参 芪 、 黄 口术 当 归、 胡 升麻、 柴 陈皮 炙甘草 、 昧子、 子、 五 诃 垒樱 子 .( ) 2 肺气耗伤 , 大肠 失固型 :咳
—
1e , 0r 呈圆锥形 , a 色红 , 面呈环状有 层次 的粘 膜皱襞 , 表 触z 较
厚 韧 , 后 有 时 需 用 手 复 位 , f 松 弛 。属 完 全性 睨 垂 并伴 有 便 肛 I
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
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人们对于脱肛很忌惮,一旦患有脱肛,将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让人们受苦,人们如何巧妙的治疗脱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
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之一、五倍子黄连治脱肛配方:五倍子、地偷、黄连各30克。
制用法:加水煎沸20分钟,不去渣。
熏洗坐浴20分钟,每日2次。
功效:治脱肛。
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之二、五倍子艾叶治脱肛配方:五倍子15克,艾叶15克。
制用法:加水煎汤,先熏后洗肛门患处。
功效:治脱肛。
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之三、鳖头冰片治脱肛配方:鳖头(干透)30克,冰片4克。
制用法:将鳖头烧灰存性,再与冰片合研成细末,嘱患者大便后用温开水洗肛门,左侧向卧位由其家属将药末撒上,再右侧向同样撒药,然后轻轻托人。
功效:用治脱肛。
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之四、乌梅醋洗治疗脱肛配方:乌梅30克,米醋20毫升。
制用法:将乌梅加水煎煮,取汁放人米醋,趁热熏洗患处,用毛巾将直肠托回肛门内。
功效:敛肺涩肠,解毒散淤。
适用于脱肛。
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之五、蜣螂丸治肛门痒出脓血配方:蜣螂7枚,新牛粪25克,肥羊肉50克。
制用法:将蜣螂翅足除去,炙成水,将羊肉炒香备用,混合制成膏,做成莲子大小的丸子。
炙热后用新棉薄裹。
服后半天少吃饭,虫便随大便排出,3-5年不会发。
功效:治肛门痒,出脓血。
有虫傍生孔窍内。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人们巧妙治疗脱肛的偏方,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治疗脱肛,脱肛的人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且还要保持肛门的清洁。
1、脱肛。
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上。
2、再方。
用无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处,自收上。
收后以热水烫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好不再脱肛。
另外还须用皂角去皮,酥乐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米汤送服三十丸。
3、再方,用楮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同时将药末敷在肠上。
4、再方。
用皂荚磨粉,和东壁土细末,炒热,装入布袋,趁热熨肛门突出部。
中医医案——脱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脱肛注射液治愈脱肛病案:艾某,男,36岁。
初诊:1959年12月30日。
主诉及病史:26年前患直肠脱出,但便后可自行复位。
1956年患肺结核后,直肠脱出逐渐加重,须用手推压复位,间歇性便中带血,经中西医治疗均无效。
诊查:蹲位用力解便姿势,见直肠脱出约7cm,表面有环状沟,肛门松弛,可容2指。
辨证:完全性直肠脱垂。
治法:“脱肛注射液”直肠周围注射。
入院后第2天,取截石位,距肛缘3cm的3点处、10点处作局麻后,用“脱肛注射液”在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紧靠直肠壁呈扇形作3条线状注射。
3天后,大便时未见直肠脱出,术后第7天作第2次注射,住院23天,痊愈出院,信访6年无复发。
按语根据中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彭老于1968年选用中药明矾为主,研制成脱肛注射液。
在研究直肠脱垂的病因病理和明矾药理作用的基础上,采用低浓度、大剂量明矾注射液,注射到紧靠肠壁- 1 -的骨盆、直肠间隙,呈扇形3条线状分布,使直肠外的疏松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致结缔组织增生,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柱状疤痕,从而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40-441,彭显光医案。
彭显光,1928年生。
四川省安岳县人。
主任中医师。
中学时代随叔父学习中医,后就读于四川巴县高级农校,因家境困难中断学业,于1946年拜重庆名老中医学医,1950年至1951年在重庆市开业行医,1951年入西南中医进修学校深造,1953年毕业后到贵州工作。
1958年获卫生部嘉奖,1959年及1960年分别出席贵州省和全国文教群英会,曾先后3次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奖。
几十年来,彭氏注重中医典籍及肛肠疾病的研究,善于膏丹丸散的炼制,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映,因此在治疗上采取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内外兼治的原则,疗效颇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脱肛的症状与治疗的方法
脱肛的症状与治疗的方法脱肛又称为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直肠壁部分下移,那么,发生脱肛后该怎么办呢?别走开,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脱肛的症状与治疗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脱肛的症状(1)部分性脱垂:为直肠下端黏膜与肌层分离,且向下移位形成皱襞,故又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
其脱出组织较少,长度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脱,可呈放射状排列。
脱垂部分为两层黏膜,与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2)完全性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严重时直肠和肛管均翻出肛门外。
脱出组织多,长度常超过10cm,形状呈宝塔状,黏膜皱襞呈环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织。
成人大多是完全脱垂,女性较多,常伴有肛门功能不良。
脱肛的西医治疗的方法1.非手术疗法(1)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治疗慢性咳嗽和腹泻,去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3)防止脱垂黏膜受损:直肠脱出后需立即托回,防止脱垂黏膜受损,复位后可用纱布卷堵住肛门,也可用丁字带压紧肛门以防脱出。
(4)局部注射法:用5%~10%酚甘油经肛门注射于直肠黏膜下,使黏膜与肌层粘连;或经肛周作直肠周围注射,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在儿童多为部分脱垂,不严重,一般可采取非手术疗法。
引起脱垂的一些原因如营养不良、慢性咳嗽、腹泻、便秘等都应予以治疗,不少患儿经治愈这些疾患后,直肠脱垂可以自愈。
此外还可练习在平卧位排便,即使蹲位排便也嘱病人不宜过分用力,必要时可服一些缓泻剂。
便后如有脱垂应即时复位,然后用胶布将两侧臀部拢紧固定。
如经上述治疗不见效时,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例如可用5%石炭酸花生油按前、后、左、右四个点注射至直肠黏膜下,每点注射1~2ml。
必要时1~2周后可重复注射一次。
如病期较长,肛管括约肌明显松弛,上述疗法无效时,可采用肛门周围皮下埋入支持环的简单手术。
这种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在肛门前后各作一小切口,用血管钳环绕肛门游离皮下,使两切口相通,然后穿入一金属线,环绕肛门作成环状,在肛门后方将两端拧紧以缩小肛门,至能容一指通过即可。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在中医的领域中,肛肠科疾病的治疗并非简单的对症处理,而是遵循着辨证论治这一核心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肛肠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辨证论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肛肠科疾病,这一原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医会对肛肠科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
了解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干燥还是稀溏,排便是否困难,有无便血,便血的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以及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
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情志状态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比如,对于痔疮患者,如果其便血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属于风热肠燥证。
治疗上应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常用的方剂如凉血地黄汤加减。
再如,肛裂患者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缓解,伴有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多属于燥热内结证。
治疗则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加减。
在肛肠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舌象和脉象的观察也非常重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能提示体内有湿热;舌淡苔白、脉沉细,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通过对这些细微征象的辨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除了内服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肛肠科还会运用外治法来配合辨证论治。
对于内痔出血,可采用栓剂纳肛、中药熏洗等方法。
如果是肛周脓肿,未成脓时可外敷金黄膏消肿散结;已成脓则需要及时切开排脓,并配合中药坐浴以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患者,辨证论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血亏虚、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
此时,中医会根据具体的辨证结果,给予益气养血、托里生肌的中药内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因素在肛肠疾病中的作用。
肛门疾病的中医辨证与中药熏蒸
肛门疾病的中医辨证与中药熏蒸肛门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中医在诊治肛门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中辨证论治和中药熏蒸疗法备受关注。
中医认为,肛门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整体状况密切相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外感六淫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肛门部位的病变。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肛门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湿热下注型:多因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生,下注肛门。
表现为肛门红肿疼痛、灼热坠胀、便血色鲜、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热毒炽盛型:多由外感热毒之邪,或体内湿热蕴结化毒而成。
症见肛门剧痛,持续不减,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伴有恶寒发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气滞血瘀型: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久坐久立,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于肛门。
主要表现为肛门坠胀疼痛,有肿物脱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4、中气下陷型:多因劳倦过度,或久病体弱,导致中气不足,升举无力。
常见症状有肛门坠胀,肿物脱出需用手回纳,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药熏蒸疗法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外治法。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肛门局部,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达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目的。
在进行中药熏蒸时,需要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例如,对于湿热下注型,常用的中药有黄柏、苦参、苍术、薏苡仁等,以清热利湿;对于热毒炽盛型,可选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气滞血瘀型则可选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中气下陷型可选用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等补中益气之药。
中药熏蒸的操作方法较为简便。
首先,将选好的中药加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煮沸,产生蒸汽。
患者坐在专门的熏蒸器具上,使肛门部位充分暴露在蒸汽中。
中医外科学的肛门直肠疾病(下)【袋鼠医学带你复习中医外科学系列11】
中医外科学的肛门直肠疾病(下)【袋鼠医学带你复习中医外科学系列11】❄肛痈⑴肛痈的定义①定义:肛痈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②特点: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形成肛漏。
⑵肛痈的辨证论治①热毒蕴结证❶辨证要点:肛门周围突然肿痛,逐渐加剧,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舌红,苔薄黄,脉数。
❷治法:清热解毒。
❸名方加减: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若有湿热之象,合萆薢渗湿汤。
②火毒炽盛证❶辨证要点:肛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难以入寐,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❷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❸名方加减:透脓散。
③阴虚毒恋证❶辨证要点:肛门肿痛,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脓稀薄,疮口难敛,舌红,苔少,脉细数。
❷治法:养阴清热,祛湿解毒。
❸名方加减: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⑶肛痈的外治法①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外敷,位置较深者可用金黄散调糊灌肠。
虚证用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敷。
②成脓:宜早期切开引流,根据脓肿位置的深浅和病情缓急选择手术方法。
③溃后:用九一丹纱条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纱条。
日久成瘘者,按肛瘘处理。
⑷手术方法①脓肿一次性切开法:适用于浅部脓肿。
②一次切开挂线法:适用于高位脓肿,如由肛隐窝感染而致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③分次手术: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
❄肛漏⑴肛漏的概念及临床表现概念: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
临床表现为:为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⑵肛漏的分类①单纯性肛漏❶低位单纯性肛漏:只有一个漏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附件。
❷高位单纯性肛漏:仅有一条管道,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②复杂性肛漏❶低位复杂性肛漏:漏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有两个以上外口,或两条以上管道,内口在肛窦部位。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中医肛肠科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在治疗肛肠疾病时,辨证论治的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疾病症状、体征等的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肛肠科,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因此,准确的辨证论治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肛门局部的形态和色泽等。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表示体内有湿热。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气味。
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疼痛的性质、便血的颜色和量、大便的情况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肛门局部的肿块、压痛等。
以痔疮为例,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多辨证为中气下陷证。
治疗上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对于肛裂患者,如果大便干结,排便时肛门疼痛剧烈,伴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多辨证为燥热内结证。
治疗应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方选麻子仁丸加减。
肛瘘的辨证则较为复杂。
若局部红肿疼痛,脓液黄稠,伴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多为热毒炽盛证,治疗当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若瘘管日久不愈,脓液稀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多为气血两虚证,治疗宜益气养血、托里生肌,常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肛周脓肿在未成脓期,若局部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数,多为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已成脓者,则应及时切开排脓。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注重整体观念。
肛肠疾病虽病位在局部,但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而便秘又可能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肾阳不足等有关。
治脱肛取百会、神阙、承山穴
治脱肛取百会、神阙、承山穴脱肛又名直肠脱出、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表现。
如果仅黏膜下脱是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为完全脱垂。
脱垂部分位于直肠内称内脱垂,脱出肛门外则称外脱垂。
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群、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
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潮湿、瘙痒、肛门出血、偶尔大便干燥、有肉状物脱出、肛门坠胀、嵌顿等。
脱肛之名出自《神农本草经》。
《诸病源候论》曰:“脱肛者,肛门脱出也。
”中医认为脱肛多因人体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或湿热下注、久泻下痢致直肠不能收摄固涩。
如《诸病源候论》云:“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固利久肠虚冷所为。
”《疡科心得集》中有:“老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
”由此可见,脱肛的发生主因肺脾肾气虚,中气下陷,固摄失司所致。
治宜补益中气,升提下陷。
取百会、神阙、承山,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分别于百会、神阙、承山各灸15至20分钟。
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神阙穴位居脐中,又名脐中、气舍、气合、环谷、维会、命蒂等。
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处凹陷空缺,历代针灸医籍均视为人体要穴。
此穴属任脉,通过经络关系督脉“贯脐”、“过脐中央”,故在肚脐施灸可以激发经络之气,通过任督二脉总理人体诸经百脉、五脏六腑,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调整脏腑平衡的功效。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会穴又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遵“下病上取”之古训灸之可以旺盛阳气,升阳举陷,益气固脱,升提收摄。
足太阳经别入肛中,与膀胱经穴承山穴处艾灸可疏调肛部气血而增强其约束能力。
同时,患者再注意多食蔬菜,防止便秘。
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忌久蹲茅厕,努争排便。
肛肠科直肠脱垂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俗称“脱肛”,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
多由于小儿先天不足,或急慢性腹泻,病后气虚;老年人长期便秘,慢性咳嗽,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等因引起。
【诊断】直肠脱垂,分为直肠黏膜脱垂和直肠完全脱垂。
其诊断标准共分三度:I。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约1~2cm.11°: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约4~5cm0I∏°: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下脱,长度约8~15cm.在诊断直肠脱垂时,均需注明脱出长度。
【治疗】首先必须杜绝各种发病原因,如慢性腹泻、长期便秘、咳喘等增高腹压的疾病,同时还要避免久坐、久蹲厕所,儿童时期,尤需注意。
在直肠脱出后,必须迅速复位,以防绞窄坏死。
复位时用敷料托住直肠,用力向内加压,脱出的直肠即能回位。
小儿不肯合作,医者用手紧握托住臀尖部,向内加压,亦能复位,然后用绷带固定。
一、辨证论治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黄15g,党参15g,白术9g,制升麻5g,柴胡5g,茯苓15g,炙甘草3g,大枣4个。
如血虚,加当归、鸡血藤、丹参;气虚者,黄黄改用30g;如脱出端有红肿疼痛,分泌较多者,加黄连3g,泽泻10g。
二、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4g,每日3次。
十全大补丸每次4g,每日3次。
三、简易方药黄黄50g,红枣500g,同煮,待枣烂熟后,取枣和药汤服。
治小儿脱肛,有显效。
四、针灸疗法体针长强、承山、百会。
耳针直肠下段、臀区。
五、注射疗法适应证:三度直肠脱垂,二度直肠脱垂经中药、针灸治疗效果不佳者。
禁忌证:同内痔结扎疗法。
1消痔灵注射疗法药物配制:消痔灵IOmI,2%利多卡因IOm1混合。
对1°、11°直肠脱垂,可采用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硬化剂的方法。
术前清洁灌肠,黏膜面充分消毒,而后在直肠的左右前后四条纵行线上,分点注射1:1消痔灵液,每个点注入Im1左右,各点在平行线上,应有一定交叉和间距,点与点之间距离要在3cm以上。
《本草纲目》脱肛病治疗药物及验方整理
《本草纲目》脱肛病治疗药物及验方整理《本草纲目》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200年。
李时珍在收集医药资料时,本着“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正是由于《本草纲目》巨细靡遗的收录,才使一些已散失的古代医书和本草得以借由纲目保存下来。
《本草纲目》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均为李时珍收集历代医著和民间流传的药方和验方。
笔者从事肛腸科工作10余年来,既重视对手术治疗肛肠疾病的研究,同时注重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肛肠病的单方和验方,希望能在药物治疗肛肠病方面有所突破。
正因为《本草纲目》收集资料广博,近年来,我对《纲目》进行了认真研读,对其中治疗肛肠病药物和验方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做到不漏一药不遗一方。
本文是我对《纲目》中收录的治疗脱肛病药物及验方的整理和粗略分析,希望能对从事肛肠临床工作的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本草纲目》对于脱肛种类的认识《本草纲目》记述的脱肛种类有大肠脱肛、脱肛不收、脱肛历年、风热脱肛、虚冷脱肛、泻血脱肛、下血脱肛、痢痔脱肛、痢后脱肛、下痢脱肛、痢频脱肛、久痢脱肛、积痢脱肛、泄痢脱肛、痔漏脱肛、小儿脱肛、老小脱肛、大肠脱下、肛门脱出、肛门凸出、肠头挺出、阳证脱肛。
从以上名称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所指的脱肛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直肠脱垂和脱垂性痔疮两个病,至于哪些药物和验方治疗直肠脱垂,哪些治疗脱垂性痔疮,笔者认为,上述小儿脱肛、大肠脱下(三五寸者),应属直肠脱垂,因小儿骶骨曲未形成,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容易使直肠向下移位发生脱垂,而小儿内痔增大脱出者极少见。
根据其脱出长度,只有直肠脱垂,才能脱下达三五寸长。
而泻血脱肛、下血脱肛、痢痔脱肛、痔漏脱肛、肛门凸出、肠头挺出应为痔疮脱出,其他如大肠脱肛、脱肛不收、风热脱肛、虚冷脱肛、各种痢下脱肛、大肠脱下等,既可能是直肠脱垂,也可能是痔疮脱出,需要通过临床验证才能确定。
脱肛的中医最佳治疗方法
脱肛的中医最佳治疗方法脱肛是指肛门直肠粘膜和肛门周围组织从正常位置脱出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治疗脱肛注重以中药、针灸、推拿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通过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等手段来恢复病人的正常生理机能,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医最佳治疗方法。
1. 调理脏腑中医认为脱肛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通过调理脾胃健脾强阳。
多采用益气健脾、补肾壮阳的中药药方,如四神丸、四君子汤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体内的气血运行,加强腹肌的收缩力度,从而减轻或防止脱肛的发生。
2. 粘结收拢在中医治疗中,常常可以通过内服、外用药物或手法来粘结收拢脱肛的直肠粘膜和周围组织。
常用的中药有三黄片、肛痔丸等,这些药物可以收敛病变组织,帮助粘附脱肛部位,达到缓解脱肛症状的效果。
配合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肛门、直肠周围的血液循环,也可以达到粘结收拢的作用。
3. 推拿操疗中医推拿操疗可以通过肛门的按摩、力量练习来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控制力度,帮助固定位置,防止脱肛的发生。
在治疗中,按摩时要轻柔有力,配合操疗来增加盆底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以达到稳定肛门功能的目的。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脱肛的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改善肌肉张力,从而达到治疗脱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足三里、大横等。
针灸治疗要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每次治疗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疗程视病情而定。
5. 饮食调理中医在治疗脱肛过程中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推荐患者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饮食中还可以适量加入一些有益的食物,如黄芪、红枣、枸杞子等,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 养生生活方式中医治疗脱肛也非常重视养生生活方式的调整。
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久坐、久立,增加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此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便意憋阻等,都有助于脱肛的康复。
脱肛的中药治疗方法
脱肛的中药治疗方法脱肛是指直肠粘膜从肛门脱出或滑出的病症,常见于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长期便秘、腹泻病史等人群。
传统的中药治疗脱肛侧重于调理脾胃、益气固脱,且疗效较好。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补中益气法:中药方剂参芎胶囊是采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药物为主,具有补中益气、固脱止泻的功效。
服用此药可增加肛门括约肌张力,促进肛门壁肌的代谢活动,加大盆底张力,达到治疗脱肛的作用。
2.收涩固脱法:主要采用黑木耳、山楂、橘红等具有收涩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此类中药具有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纤维组织的作用,从而增加肛门的支持力和固定力,达到固脱止泻的效果。
3.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因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致使肛门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的脱肛患者。
中药方剂乌鸡白凤丸是以乌骨鸡、地黄、川芎等为主要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的作用。
4.清热解毒法:适用于肛门感染引起的脱肛患者。
中药方剂黄连上清丸是由黄连、黄芩、栀子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肛门脱肛并发症。
5.养阴生津法:适用于因长期大便干燥、脾胃热盛所引起的脱肛患者。
中药方剂四物汤是由鸡蛋黄、熟地、川芎、羌活等药物组成,具有滋补阴液、调和气血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脱肛可采取补中益气、收涩固脱、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等不同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脱肛主要适用于轻度、早期的脱肛患者,对于病情比较严重、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此外,中药治疗脱肛时需遵医嘱,注意剂量和疗程的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为了提高疗效和预防脱肛的复发,还需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排便、避免过度用力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
总之,中药治疗脱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平衡饮食、合理锻炼等综合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肛门疾病的中医辨证与中药葛根
肛门疾病的中医辨证与中药葛根肛门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中医在治疗肛门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调理,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众多中药中,葛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医认为,肛门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密切相关。
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节、久坐久立、劳累过度、情志失调、外感六淫等。
这些因素导致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肛门部位的疾病。
从辨证的角度来看,肛门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湿热下注证:多因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甘,湿热内生,下注肛门所致。
患者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疼痛,便血色鲜,肛门局部红肿灼热,伴有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热毒蕴结证:多由外感热毒之邪,或体内热毒炽盛,蕴结肛门而成。
其症状为肛门肿痛剧烈,持续不减,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气滞血瘀证: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久坐久立,气血瘀滞于肛门所致。
主要表现为肛门刺痛,有肿物脱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中气下陷证:常见于久病体弱或劳累过度之人,中气不足,升举无力,导致肛门坠胀,肿物脱出,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在治疗肛门疾病时,中医会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葛根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在肛门疾病的治疗中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
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
在肛门疾病的治疗中,葛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葛根具有升阳止泻的作用。
对于中气下陷型的肛门疾病患者,葛根可以升举阳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改善肛门坠胀、肿物脱出等症状。
其次,葛根能够生津止渴。
肛门疾病患者往往由于疼痛、出血等原因,导致体内津液损伤。
葛根的生津作用可以补充体内的津液,缓解口渴、咽干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
此外,葛根还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外科学知识点:脱肛的辨证论治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外科学知识点:
脱肛的辨证论治
关于“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外科学知识点:脱肛的辨证论治”相关内容,相信参加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脱肛的辨证论治
1.脾虚气陷证
主症: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黄芪、当归、陈皮、柴胡、升麻、党参、白术、甘草等。
2.湿热下注证
主症:肛内肿物脱出,色紫黯或深红,甚则表面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等。
相关推荐: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针灸治疗考点精华汇总!
2020年全国各省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考试报名汇总
浙江省中医医术专长医师考核考试时间延迟通知汇总!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中医妇科学】常见知识点汇总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治①脾虚气陷证证候: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程度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脱垂较重而不能自行还纳者,宜重用升麻、柴胡、党参、黄芪;腰酸耳鸣者,加山萸肉、覆盆子、诃子。
②湿热下注证证候:肛内肿物脱出,色紫黯或深红,甚则表面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出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
(2)外治①熏洗:以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每天2次。
②外敷:以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