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原文和译文
晓来莫遗催归棹的意思
晓来莫遗催归棹的意思
晓来莫遗催归棹的意思是:早晨不要催着划船归去。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一、原文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二、译文
你我命运何其艰难,十年间转徙漂泊,居无定所,如那随风飘转的蓬草。
国事艰难,战事不断,转眼间青春已逝,再相逢都已是白发苍苍。
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
今日一别,天涯遥遥,汉水楚云相距万里,这无尽的伤感啊,如何能消?
三、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河间(现属河北)人,一说宣城(现属安徽)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
玄宗天宝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李寄传文言文翻译
汉顺帝时,南海边有女子名李寄,年十四,貌甚端丽。
父早丧,母病卧床,寄以弱冠之龄,担负家务,勤勉持家。
邻村有一恶少,屡次调戏李寄,寄不畏强暴,严辞拒绝。
恶少怀恨在心,一日趁寄外出,放火烧毁其家,李寄母丧命。
恶少得意洋洋,欲加害于寄。
寄闻母丧,悲痛欲绝,誓要报仇。
时值中秋佳节,寄于庭院中赏月,忽见一青蛇盘旋于花坛,鳞甲斑斓,目光炯炯。
寄心知此蛇非同小可,遂取剪刀剪断其首,蛇首滴血于地,化作一男子,自称名为李寄。
男子言:“吾乃南海龙君之子,因犯天条,被贬为人身。
今见汝孝心,愿助汝报仇。
”寄大喜,遂拜龙君之子为师,习得武艺。
寄学成归来,恶少正在村头与人饮酒作乐。
寄手持利剑,疾步上前,一剑刺入恶少胸膛。
恶少惊呼,尚未断气,寄又挥剑斩其首级,提血淋淋之人头,掷于恶少尸身之上。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逃散。
恶少之母闻子丧命,痛哭流涕,状极可怜。
寄心生怜悯,遂放她一条生路。
恶少之母感激涕零,跪地求寄:“吾儿无道,害汝母丧命,今愿以身相许,愿为寄奴,以报答救命之恩。
”寄见其可怜,遂应允。
自是,寄母病愈,家道中兴。
恶少之母为寄洗刷衣物,烧茶做饭,孝顺至极。
寄亦善待之,如亲母一般。
南海龙君闻寄报仇之事,心生感激,赐寄一宝剑,曰:“此剑名为‘破邪’,可斩妖除魔,保汝平安。
”寄拜谢龙君,携宝剑离去。
自此,李寄名震南海,人人称颂。
恶少之母亦改邪归正,为寄母洗衣做饭,孝顺有加。
寄与恶少之母相敬如宾,共度美好时光。
岁月如梭,李寄年岁渐长,与恶少之母情同姐妹。
一日,恶少之母病重,寄日夜守候,不离不弃。
恶少之母临终前,对寄曰:“吾儿,汝待我如亲母,我感激不尽。
吾死之后,汝可代我照顾寄母,使她安享晚年。
”寄含泪应允。
恶少之母死后,寄守孝三年,终日以泪洗面。
孝满之后,寄携宝剑,游历天下,行侠仗义,为民除害。
寄行至江浙一带,救一落难女子,女子感激涕零,遂以身相许。
寄与女子结为夫妻,共度余生。
李寄一生行侠仗义,为民造福,后人称其为“南海女侠”。
《李寄》课件
严谨完整
作品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无 懈可击。
起伏跌宕
作品情节安排得当,高潮 迭起,使读者能够始终保 持高度的阅读兴趣。
首尾呼应
作品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 ,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 整统一。
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
心理描写
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真实的 描写和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 弊端和矛盾。
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对现代人的启示
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李寄在面对巨蛇的威胁时,勇敢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这启示现代人应培养勇敢面对困难 的品质,克服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李寄以智慧和勇气战胜巨蛇,体现了正义和善良的价值观。这启示现代人应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追求真善美的理想,抵制假恶丑的现象。
情节分析
总结词
情节紧凑,起伏跌宕
详细描述
在《李寄》中,情节紧凑,起伏跌宕。故事以李寄为主线,通过她的勇敢和智慧,解决了东越国君和 九位少女被困的危机。情节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高潮和转折,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紧张和刺激感。
主题探讨
总结词
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详细描述
《李寄》的主题深刻,引人深思。它探讨了勇敢、智慧、友情和自我价值等主题。通过李寄的形象,强调了勇敢 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同时,故事中的友情和自我价值主题也让人深思,使得整个故事具有很高的思想内涵 。
作品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 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使人物 形象更加丰满、具有立体感。
浪漫主义
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 张手法,使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色彩。
01
《李寄》的影响与 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传承
《李寄》作为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文学家从中汲取灵感,丰富了自己的作品。
《李寄》赏析
精品资源
《李寄》赏析
本文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它通过斩蛇这一事件,歌颂并刻画了一位坚强、勇敢、智慧的少女李寄的形象。
李寄的父母有六个女儿,而没有一个男孩。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受到种种歧视和限制,不能参加社会的主要生产劳动,因而加重了父母的负担。
生活困难,使李寄萌生了卖身啖蛇“可得少钱,以供父母”的念头,表现出李寄对在贫困中挣扎的父母的同情。
而她父母即使再穷也不愿意让女儿去送死,体现出劳动人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
当遭到父母阻挠后,李寄偷偷出走应募,可看出她性格的刚毅坚强。
李寄是一位十分有主见的姑娘,她不是消极地等待死亡,而是积极准备消灭大蛇为民除害,并且订下周密的计划,表现了她的智慧。
李寄是一位十分勇敢的少女。
她年仅十二三岁,面对着“头大如禾,目如二尺镜”,“长七八丈,大十余围”的庞然大物,她毫不畏惧。
“从后斫得数创”,充分表现了她的勇敢。
杀死大蛇后还“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于是缓步而归”,态度何等的从容!只有大智大勇才有这样的表现。
作者在文中将李寄与东冶的官吏作了尖锐的对比。
这些官吏因为“多有死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安全,不惜以女啖蛇,“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相信“巫祝”的鬼话,要以无辜少女去填蛇腹,这些官吏是何等的昏庸、怯弱。
这个故事客观上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无情揭露。
作者对李寄这位英雄少女十分赞赏,“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
人们为她编了歌谣,赞颂她的英雄行为。
(摘自李灵年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析》,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欢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课本古诗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2、天净沙·秋思古诗文必读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4、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人之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又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这首词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5、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李寄 狼《李寄》原文及翻译 北师大版
《李寄》原文及翻译原文及解释如下:李寄①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
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
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
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
然气厉不息⑩。
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
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口。
蛇出,吞啮之(13)。
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
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
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
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
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
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
怀剑(21),将犬(22)。
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灌之(24),以置穴口。
蛇便出,头大如囷(25),目如二尺镜。
闻糍香气,先啖食之。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
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
'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
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
其歌谣至今存焉(32)。
注释注释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
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
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
闽中:郡名。
庸岭:山名。
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息):低湿之地。
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
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
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
语文:《李寄斩蛇》译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文言文翻译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李寄斩蛇》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李寄斩蛇作者:干宝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十几围粗.当地人常常害怕它。
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
于是人们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样得不到保佑。
或者托梦给人,或者下告巫祝,说蛇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
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
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害并不因此停息。
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
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
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
土俗常惧。
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
祭以牛羊,故不得福。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然气厉不息。
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
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
累年如此,巳用九女。
这一年,又在预先寻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
小女儿名叫李寄,想自愿去应招。
父母不同意。
李寄说:“爹妈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个女儿,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
我没有缇萦那种能给父母解救苦难的力量,既然不能供养双亲,只是白白地浪费衣食。
活着没有什么益处,倒不如早点死掉。
卖掉我还可以得到一点钱,拿来供养爹妈,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孩子,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
李寄
关于《搜神记》
你知道我国的第一部神话小说集 是什么吗?这部书就是东晋时的 《搜神记》。《搜神记》是集我国 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它搜 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 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 河。
• 干宝是东晋著名的文史学家,著述颇丰。 所著《晋纪》20卷(已佚),时称“良史 ”。此外还有《易》、《礼》和《春秋左 氏传》的注、论,《干子》、《百志诗》 等多种,均已散佚。所著《搜神记》为东 晋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原本30卷 ,已佚;今本20卷,为明人胡应麟所辑, 已非原貌。中华书局版今人江绍楹校注本 较好。据作者自序,干宝写作此书的用意 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鬼神迷信 、因果报应。但书中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描写细致生动,情 节也较完整,故事虽多神异怪诞,想象却 瑰丽奇幻。
整体感知
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 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 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 惧。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 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 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 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 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 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 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 用九女。
评价人物
李寄是一个怎样的孩 子?她和区寄有什么异同?
勇敢、坚定
李寄
智勇双全
为 民 除 害
拓展练习
我们和书中的好多人物交上了朋友, 比如说:我们和刻苦学习的小萝卜头交上 了朋友,他让我们懂得了要刻苦学习,将 来建设新中国。 谁能仿照这样的句式说说?
• 出示:
通过学习课文,我和(怎样)的(谁) 交上了朋友,他(她)让我懂得了( )。 通过课外阅读,我还认识了( )的 ( ),他(她)又让我懂得了 ( )。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 第1课《李寄》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课 李寄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围:量词,表示长度 B .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患:担忧,伤脑筋 C .预复.募索 复:恢复 D .寄从后斫得数创.创:伤口 解析:选C 。
复: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何以.战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D.⎩⎪⎨⎪⎧其歌谣至今存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解析:选B 。
前一个为“按条件要求想要找到的那个”;后一个为“他的”。
A.介词,用。
C.于是,就。
D.兼词,“于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B .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C .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D .母及姊皆有赏赐..解析:选B 。
古义:不肯听凭(她),不听任(她);今义:不顺从,不接受。
4.从文言句式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B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C .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D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灌之,以置穴口解析:选A 。
“多有死者”是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意即“多有被蛇害死的”。
B 、C 、D 三句都是省略句,B.“祭”后省略“之”,代蛇;C.“送”后省略“之于”,“之”代祭蛇的童女,“于”,到;D.“以”后省略“之”,代“用蜜灌”过的“米餈”。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
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
土俗.常惧。
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然.气厉不息。
干宝《李寄》原文及赏析
干宝《李寄》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干宝《李寄》原文及赏析【导语】:〔晋〕干宝东越闽中有庸岭①,高数十里。
郑子产有疾译文
原文: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
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
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
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
故令高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
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
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隋书·文四子传》,《北史》七十一)译文:我听说上天不保佑亲近的人,只恩赐有德行的人。
纵观历代帝王,没有追求奢侈豪华而能长久享有天下的。
你作为接班人,如果不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怎么担当祖宗重托,作为百姓的君王?我从前的衣服,每种各保存一件,你要常常观看,用来自我告诫。
有打算分别赏赐你的兄弟们,又担心你现在作为皇太子的心,忘记了从前的事情。
所以让高赐给你我从前所佩戴的刀子一把,以及一盒菹酱(一种食物)。
你当年担任上士,经常吃的就是它。
如果你还记得从前的事情,就应该明白了我的心。
1.杨坚的良苦用心,就是担心儿子“奢华”,而不能使其统治长久维持。
“历观前代帝王”这一道理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有前车之鉴。
2.旧时衣物服饰、刀子、范酱等,这是“实物教育”,时时使太子想起父王的教诲、自己过去艰苦的生活,以引为警戒,最具体,更能激发人。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玾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
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之盗,尽杀之。
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以之宽。
宽以济猛,宽以济宽,政是以和。
”郑国子产得了病。
(他)对子太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执政。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严厉更有效的了。
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
水柔弱,民众亲近它并和它嬉戏,就会有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很难实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原文及翻译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原文及翻译原文: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朝代:唐代作者:杜甫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译文当年有位洒脱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称谪仙。
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
玄宗经常召见李白,李白颇受宠信。
后来他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
李白既没有隐藏自己的远大志向,又能在受宠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
我与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他的坦荡胸怀。
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
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
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他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
但是他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
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
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李白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晚年时,李白犹自吟诗不辍,希望他早日康复,多作好诗。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书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
第二篇: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古诗李寄斩蛇翻译赏析
古诗李寄斩蛇翻译赏析文言文《李寄斩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
土俗常惧。
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
祭以牛羊,故不得福。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然气厉不息。
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
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
累年如此,巳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
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
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
父母不听。
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
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先将数石米糍,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
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
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乃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
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
其歌谣至今存焉。
【注释】啖:吃。
同啖聘:旧时定亲叫聘后:王后吞啮:吞吃啮:咬无相:没有福气告请:访求。
请,求不听:不答应糍: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品。
糍,同“糍”诣:到【翻译】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十几围粗.当地人常常害怕它。
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
于是人们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样得不到保佑。
或者托梦给人,或者下告巫祝,说蛇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
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
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害并不因此停息。
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
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Org/b/20931。
唐代诗人李白组诗作品《寄远十二首》 (附译文)
这组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远行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或直述或借景物人事写两地相思之苦,表情达意深切细腻,写景状物传神动人,其抒发的思念之情既执着又苦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寄远·其一》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寄远·其一》译文:三青鸟辞别王母,给我衔来妻子的信。
见信思人,柔肠寸断如剪丝弦。
这哪里能慰藉我深切的思念。
遥想家乡,玉窗里,妻子的纤手一定正弹奏着云和。
曲中传出不尽的思念,婉转缠绵,像女萝盘绕着青松。
两情如泉水泻入井中,同源的泉水,波纹怎能不同?秦地眷恋心,楚地相思恨,明明白白,是谁更深切?《寄远·其二》青楼何所在,乃在碧云中。
宝镜挂秋水,罗衣轻春风。
新妆坐落日,怅望金屏空。
念此送短书,愿同双飞鸿。
《寄远·其二》译文:妻子住的青楼在哪儿?我抬眼望那递遥无际的碧云。
妆镜映出秋水般的月亮,春风轻经,吹拂着她的罗衣。
穿上鲜艳的衣裳在落日的余辉里等待;看着空空的锦屏,涌起惆怅。
想到这些,就写封短信,让双飞的鸿雁,带去我的思念。
《寄远·其三》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
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
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
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寄远·其三》译文:原本要写一行字,表达深切的相思。
写了一行又一行,写满一纸情未尽。
玉砌的台上有黄鹤飞,它能带信慰问青楼人。
红颜已经衰败,白发不断新生。
我知道,归还无期,而分离已经三个春秋。
故园桃李,花开如何?一定会在窗前争奇斗艳。
不要使那花香随风飘散,留住红花盛开把我等待。
《寄远·其四》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
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李寄拼音文言文翻译
李寄者,闽越人也。
父死,母嫁,寄与从兄子同居。
从兄子暴恶,稍不可意,辄加捶楚。
寄母恐其不终,乃与寄谋,使寄入山采薪,得山中人,杀之,持归,以祭其父。
寄从兄子闻之,乃曰:“是必父死,母嫁,寄持人归,祭父也。
”遂与寄母共攻寄,寄父知之,谓母曰:“寄是吾女,勿杀也。
”母不听,寄父乃以刃伤寄。
寄父怒,逐之出门,寄遂逃入深山,与山中人共居。
后数岁,寄父病,寄母闻之,乃与寄谋,使寄持酒肉入山,祭其父。
寄入山,见山中人,乃告之曰:“吾父病,吾欲祭之,敢问有何神物可祭?”山中人曰:“此山中有一古树,其叶可疗百病,取其叶,煮酒肉,祭之,必愈。
”寄如其言,取古树叶煮酒肉,祭其父,父果愈。
自是之后,寄常入山,采古树叶,煮酒肉,祭其父。
后数年,寄父死,寄母亦死。
寄遂独居山中,与山中人共处,不知岁月之易过。
《李寄》文言文翻译:李寄,闽越人氏。
其父去世,母亲改嫁,李寄与堂兄之子同住。
堂兄之子性情凶暴,稍有不合心意,便加以鞭打。
李寄的母亲担心他不得善终,便与李寄商议,让李寄入山砍柴,遇到山中之人,将其杀死,带回家中,以祭祀其父。
李寄将此事告知堂兄之子,堂兄之子说:“这必定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李寄带着人回来,祭祀父亲。
”于是与李寄的母亲一同攻击李寄。
李寄的父亲得知此事,对母亲说:“李寄是我的女儿,不要杀她。
”母亲不听,李寄的父亲便用刀伤害李寄。
李寄的父亲愤怒,将她赶出家门,李寄于是逃入深山,与山中之人共同生活。
过了几年,李寄的父亲病重,李寄的母亲得知消息,便与李寄商议,让李寄带着酒肉入山,祭祀其父。
李寄入山,见到山中之人,便告诉他们:“我的父亲病重,我想祭祀他,请问有何神物可以用来祭祀?”山中之人说:“此山中有一古树,其叶可治愈百病,取其叶,煮酒肉,祭祀,必定能痊愈。
”李寄依照他们的建议,取古树叶煮酒肉,祭祀其父,父亲果然痊愈。
从那以后,李寄经常入山,采集古树叶,煮酒肉,祭祀其父。
过了几年,李寄的父亲去世,母亲也去世。
李寄于是独自在山中居住,与山中之人共同生活,不知岁月如何流逝。
李寄(北师版七年级)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读课文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隰 (xí) 啗(dàn) 婢(bì) 吞啮 (niè)相 (xiàng)囷(qūn) 咋 (zé) 诣 (yì) 餈 (cí) 斫 (zhuó) 创 (chuāng) 咤 (zhà) 愍 (mǐn) 麨 (chǎo) 缇萦 (tí yíng) 髑髅 (dú lóu) 朝祭 (zhāo jì)
比较探究李寄和区寄的异同
1、课文写李寄杀蛇后,被封后且惠及家 人的情节属于 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侧面描写;表明了越王对这种英勇无畏 精神的褒扬,激励人们与恶势力作斗争。从 侧面表现李寄过人的胆识和智慧。这个结尾 使文章结局更完美,结构更完整。
李寄和区寄有什么异同点?
共同点: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不同点: 李寄:聪明、细心、关心他人、 善解人意、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区寄:冷静、沉着、机智勇敢、不畏 强暴、淳朴、不慕荣利。
)
9. 汝曹怯弱(你们这些人 ) 10. 聘寄女为后( 男方下聘礼定亲 ) 11. 头大如囷( 圆形粮仓 )
三. 下列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请写在句后
1. 祭以牛羊 倒装句 ,状语后置 2. 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倒装句 ,定语后置 3. 然( 蛇 )气厉不息 省略句
4. 为蛇所食
被动句
四. 下列句子不属于侧面烘托李寄的是
再 见!
李寄是一位十分勇敢的少女。她年仅十二三岁,面 对着“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长七八丈,大十 馀围”的庞然大物,她毫不畏惧。“从后斫得数创”, 充分表现了她的勇敢。杀死大蛇后还“入视穴,得其 九女髑髅”,“于是缓步而归”,态度何等的从容! 只有大智大勇才有这样的表现。
李寄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一:《与朱元思书》朱元思足下:仆以不才,得与足下交游,实感荣幸。
昔者,子路言志,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之而无憾。
仆虽不敏,亦愿与足下共此乐也。
然人生如梦,世事如烟,何其匆匆!每念及此,未尝不感叹系之。
足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谓人中龙凤。
仆虽不才,亦愿与足下共勉,共勉矣。
仆常思,人生在世,当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
立德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言者,著书立说,传之后世;立功者,为民请命,造福苍生。
足下以为然否?原文翻译:朱元思足下:我以无才,能与您交往,实在感到荣幸。
昔日,子路谈论志向,愿将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而不感到遗憾。
我虽然不聪明,也愿意与您共享这种快乐。
然而,人生如梦,世事如烟,多么匆匆!每当想到这些,我无不感慨系之。
您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可谓人中龙凤。
我虽然不才,也愿意与您共勉,共同勉励。
我常常思考,人生在世,应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
立德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言者,著书立说,传之后世;立功者,为民请命,造福苍生。
您认为呢?原文二:《与潘岳书》潘岳足下:仆以薄德,得与足下交游,实感荣幸。
昔者,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仆虽不才,亦愿与足下共此乐也。
足下才子,文章盖世,可谓人中豪杰。
仆虽不才,亦愿与足下共勉,共勉矣。
仆常思,人生在世,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八德。
孝悌者,敬父母,友兄弟;忠信者,忠诚于国家,信守于朋友;礼义者,尊重他人,讲究礼仪;廉耻者,廉洁自律,知羞耻。
足下以为然否?原文翻译:潘岳足下:我以薄德,能与您交往,实在感到荣幸。
昔日,孔子说:“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我虽然不才,也愿意与您共享这种快乐。
您是才子,文章盖世,可谓人中豪杰。
我虽然不才,也愿意与您共勉,共同勉励。
我常常思考,人生在世,应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八德。
孝悌者,敬父母,友兄弟;忠信者,忠诚于国家,信守于朋友;礼义者,尊重他人,讲究礼仪;廉耻者,廉洁自律,知羞耻。
您认为呢?以上是李寄的两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李寄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记》。
相关文言文内容,一起来看看!文言文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
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
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或人与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
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然气厉不息。
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
至八月朝祭,送蛇穴洞,蛇出吞啮之。
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
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
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
父母不听。
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
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洞。
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
疮痛急。
蛇因蛹出,至庭而死。
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
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译文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洼地中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粗十多围,当地人常常害怕它。
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
用牛羊去祭祀,因此暂时没有受到大蛇的祸害。
后来大蛇又托梦给人,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
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
可是大蛇仍无休止的肆虐逞凶。
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
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
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
这一年,又准备招募寻找,没有找到祭祀用的童女。
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名叫李寄,想应征前往,父母不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及解释如下:
李寄①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
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
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
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
然气厉不息⑩。
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
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口。
蛇出,吞啮之(13)。
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
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
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
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
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
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
怀剑(21),将犬(22)。
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灌之(24),以置穴口。
蛇便出,头大如囷(25),目如二尺镜。
闻糍香气,先啖食之。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
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
'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
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
其歌谣至今存焉(32)。
注释
注释
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
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
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
闽中:郡名。
庸岭:山名。
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息):低湿之地。
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
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
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
都尉:郡之军事长官。
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
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
《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⑦下谕:下令,晓谕。
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
⑧啖(dàn淡):吃。
⑨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
⑩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
(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
(12)朝(zhāo召):初一日。
(13)啮(niè聂):咬。
(14)尔时:这时。
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
(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yíng提营):汉初临淄淳于意幼女。
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
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
事见刘向《列女传》。
济:救助。
(18)潜行:偷偷逃走。
(19)告请:向官府申请。
咋(zé责):咬。
(20)诣:到。
(21)怀剑:怀中藏剑。
(22)将犬:带着狗。
217(23)米糍(cí词):用米蒸制的食品。
(24)□(chǎo吵):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
(25)囷(jūn君):谷囤。
(26)创:伤口。
(27)髑髅(dúlóu独楼):死人头颅。
(28)咤(zhà乍):感叹。
(29)汝曹:你们。
(30)哀愍(mǐn敏):哀叹、怜悯。
(31)聘:送礼物以迎娶。
(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参考译文:
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
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
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
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
(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
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
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
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
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
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
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
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
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
父母不答应。
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
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
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
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
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
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
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
李寄就放出狗,狗跑上前就咬,李寄从后头斫出几处伤口。
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
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
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
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她父亲为将乐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赏赐。
从这以后东冶没有再出现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