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这个词最初由法国重农主义者米拉波在1763年创造的。

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16~17世纪的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

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魁奈、米拉波、杜尔阁等等。

3、古典经济学:又称“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4、“纯产品”:它是魁奈经济学的核心。

魁奈认为,真正的财富并非如重商主义所言的货币,而是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

在农业生产中,所增加的农产品就是纯产品。

它表现为农业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农产品,扣除同期内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后的剩余。

用货币计算,就是生产者出售农产品所得货币量扣除了各种费用(包括生产资料和工资)后的余额。

5、“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中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6、李嘉图恶习:李嘉图擅长把复杂的经济现象高度抽象成很少的变量,然后通过对这些变量的解释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作进行诠释。

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商务经济学是指研究商业组织和经济行为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商业活动中的经济原理和商务决策的效果。

商务经济学涉及的范围广泛,既包括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微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从而为理解商业环境和商业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

一、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商业组织:商业组织是指各种商业实体,如企业、公司、合作社等,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务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就是商业组织,通过分析商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组织内部的经济行为,来揭示商务活动的规律。

2. 经济原则:商务经济学由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研究商业活动中的经济行为和规律。

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原则、边际分析等经济学原则在商务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商务决策者进行合理的决策和规划。

3. 市场机制:市场是商务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决定价格和数量,从而引导经济主体进行有序的交换与合作。

商务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 政府干预:在现实的商业环境中,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市场监管等形式来影响商业运行。

商务经济学关注政府行为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并研究政府在市场机制中的角色。

二、商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商业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商务经济学通过研究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分析市场的运行。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是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它们相互影响,使市场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商务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商务决策者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通过对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的比较,可以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

3.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商务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它强调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决策者应该停止增加投入,以避免效益的递减。

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商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商务中的经济原理和运作机制的学科。

它着眼于商业活动中的经济因素,旨在帮助决策者制定优化的商业策略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商务运作中的经济活动。

它研究市场的结构和行为,分析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以及商务决策对经济效果的影响。

商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供求关系、利润最大化、成本效益分析等。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商务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供应商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然而,供求关系也可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竞争、政府政策等。

2. 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商务经济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企业通过制定有效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来寻求最大利润。

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企业在市场上能够获得最高的销售量和最低的成本。

这需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3.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商务经济学的一种常用工具,用于评估商业活动中的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

成本效益分析考虑到资源的成本和效益,以确定商业决策的可行性和优劣。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可以评估不同的投资机会,并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

二、商务经济学的原理商务经济学基于一些经济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决策者理解商务运作的本质,并做出有利的商业决策。

以下是商务经济学的一些原理:1. 供求法则供求法则是商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出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供应商会相应提高价格;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供应商会降低价格。

供求法则有助于决策者理解市场的波动和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2. 成本效益原理成本效益原理认为资源的使用应该追求最大的效益。

决策者需要权衡资源的成本和效益,选择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

成本效益原理有助于决策者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

3. 风险与收益商务经济学强调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商业经济 经济学术语

商业经济 经济学术语

商业经济经济学术语商业经济学术语: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在商业经济领域,市场竞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市场上的供需关系。

市场竞争对于企业和消费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市场竞争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这种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改进自身,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市场竞争有助于降低产品价格。

当市场上有多个供应商提供相似产品时,它们会争夺消费者的购买,通过价格竞争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种竞争使得产品价格更加合理和透明,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预算做出选择。

市场竞争还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多样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消费者可以从多个供应商中选择他们所需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多样性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能够促进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竞争过度可能导致市场垄断。

当市场上的竞争者数量减少时,市场上的供应商可能会滥用其市场垄断地位,限制竞争,提高产品价格,削弱消费者的福利。

因此,监管机构需要积极干预,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有效性。

市场竞争也可能导致企业的不良行为。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一些企业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如价格倾销、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

这种不正当竞争不仅会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还会影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信任。

市场竞争在商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进步,降低产品价格,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多样性。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竞争过度可能导致市场垄断和不良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公平和有效,确保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只有这样,市场竞争才能够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商业资料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商业资料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Athesissubmittedto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名词大全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elasticityof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商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商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商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商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商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商业活动和经济行为的学科。

在商业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及一些简答题需要回答。

名词解释1.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和企业数量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竞争性市场等。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和企业数量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竞争性市场等。

3. 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边际效益的考量在决策过程中十分重要。

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边际效益的考量在决策过程中十分重要。

4. 弹性: 弹性是指市场上价格或收入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反应程度。

常见的有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弹性: 弹性是指市场上价格或收入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反应程度。

常见的有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简答题回答1. 解释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 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是由于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减少商品的需求量。

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减少。

解释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 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是由于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减少商品的需求量。

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减少。

2. 解释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是指当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其对每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消费量增加,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的额外满足感逐渐降低。

解释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是指当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其对每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商业经济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商业经济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商业经济学必背知识点总结1. 商业经济学基本概念商业经济学是研究商业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规律和商业行为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商业经济学主要包括商业市场结构、商业组织、商业策略、商业政策等内容。

2. 商业市场结构商业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的商业单位之间的数量和规模分布情况。

常见的商业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3. 商业组织商业组织是指商业单位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以最有效地开展商业活动的组织机构。

常见的商业组织形式包括独立经营的个体户、合作社、公司、连锁店等。

4. 商业策略商业策略是指商业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并实施的商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商业策略包括产品定位、价格策略、营销策略、渠道策略等。

5. 商业政策商业政策是指政府为调整和规范商业活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政策。

商业政策包括市场准入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等。

6. 商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商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理论、价格理论、边际分析理论等。

这些基本原理是商业经济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也是商业决策的理论依据。

7. 商业活动的特点商业活动具有货币交换形式、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导向、竞争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商业活动的运作规律和商业行为的特殊性,也是商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8. 商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商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

通过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深入理解商业活动的运作规律和商业行为的特点,为商业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9. 商业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商业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商业战略、商业政策、商业调查等。

商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经营效益。

10. 商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商业活动的不断变革,商业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商业经济学将更加关注商业创新、企业战略、商业环境分析等方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

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

《经济学概论》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是研究市场主体如何选择,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方式的一门社会科学2.实证经济学:是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设的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它不对现象进行好坏或坏的评价也不对应该如何做进行问答3.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简单称作需求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作出的反应程度4.消费者均衡:指的是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程度,也即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得总效用最大时的一种状态5.效用:经济学把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动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称为效用6.恩格尔曲线:是反映货币收入量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它又被称为收入—需求曲线7.完全竞争市场:也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竞争得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最具效率的一种市场结构8.市场失灵:一般将市场作用受到限制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并不是认为市场完全不好,而是指市场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可能达到的理想效果9.公共物品:就是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10.外部性:是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者支付全部成果,结果,社会所得到得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11.科斯定理:可以概括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市场机制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2.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办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从而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的动机13.委托代理: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能力与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代理人追求自己利益目标的行为可能会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失14.机会成本:是以放弃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其他产品或将同样的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来衡量的15.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6.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7.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18.充分就业: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这类自然失业,而不存在或已消除了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这种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19.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事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20.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21.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水平的这种扩张与收缩的周期性波动22.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增减政府支出或者调整税收等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23.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24.存款准备金比率:其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以控制其贷款2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量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MPC表示26.菲利浦斯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提出的一条用来表示失业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汇总

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汇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
1.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国际贸易等。

2.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

3.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给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不同商品组合。

4.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5.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相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更高的效率。

6.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7.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8. 市场均衡: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状态,此时价格和数量达到稳定。

9.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10.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实际获得的收入与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收入之间的差额。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经济学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专有名词和概念。

如果你对特定的经济学名词有疑问,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我将尽力为你解答。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名词解释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名词解释

经济学概论第一章导言一、名词解释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的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第二章价格理论一、名词解释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Qs与商品的价格p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使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增加,价格下降使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减少,因此供给量Qs是价格p的单调递增函数,称为供给函数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需求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预期弹性等;供给弹性是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即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第三章消费者决策一、名词解释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总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水平,即消费的物品与劳动数量越多,总效用越大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额外增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额外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第四章生产者行为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答:生产是企业把各种投入转换为产出过程,把投入和产出联系在一起的是生产技术;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我们称之为生产函数;要素报酬递减率答:要素报酬递减率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等产量曲线答: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边际技术替代率答: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成本函数答: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本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函数;短期成本答:由于短期有部分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短期成本分为:短期固定成本FC、短期变动成本VC、总成本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变动成本AVC、平均总成本AC、边际成本MC;平均成本答: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答:是指企业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答:是企业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长期成本答:长期成本是指规模可以变动,各种要素数量都能够变动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必须花费的可能的最低成本;第五章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一、名词解释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二级差别价格:垄断者对出售一定数量的物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外一种数量的同种物品收取另一种价格,所以又称为批量定价,既不同的批量采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差别价格:是垄断者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采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个人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凯恩斯模型一、名词解释消费函数: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投资乘数: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政府购买乘数:指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例,其数值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当政府购买增加时,国民收入会以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倍或者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倍增加.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自主消费:指总消费中由于外生变量决定的那部分支出;在收入-支出模型中,指不是由于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所引起的那部分消费;引致消费:指由内生变量而引起的消费.在收入-支出模型中指由国民收入变动决定的消费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自主储蓄:根据各个银行自身的情况自主吸收居民存款的方式就叫做自主储蓄;引致储蓄:自发储蓄的对称,指居民在储蓄中由外生变量引发的引导性存款的方式;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之和;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增加或者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净投资:是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投资函数:与利率变化,自主投资有关的投资量函数i=e-dre是自主投资,是即使利率r为0时也会有的投资量;d是系数,表示利率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投资会减少或增加的数量,可称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自主投资:是指不受国民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品等经济情况影响和限制的投资;引致投资:指有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基础商业经济学

基础商业经济学

基础商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商业环境中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关键的经济概念,原则和理论,为我们理解商业运作和经济决策提供了基础。

本文旨在介绍商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商业市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等,并探讨它们在商业中的运用。

1. 商业市场商业市场是指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在商业市场中,买家和卖家通过交流和交易来实现各自的利益。

市场的类型可以分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

实体市场是指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地方,如传统的集市或商店。

而虚拟市场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平台,如电子商务网站。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商业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供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和供应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往往下降;而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往往上升。

供求关系的理解对于商业决策和市场调节非常重要。

3.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商业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评估决策的经济效果。

它通过比较决策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来确定最佳方案。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决策直接相关的资源和费用,如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与决策相关但不直接可衡量的成本,如环境影响和社会成本。

效益则是指决策所能带来的收益和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在商业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4.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市场竞争和价格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垄断市场中,一家企业垄断了市场,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供应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家企业控制了市场,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对市场价格有重要影响。

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许多小规模的企业,它们之间通过产品差异和营销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

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操控价格和供应。

经济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名词解释大全1.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价值。

2. 通货膨胀: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 供应链:指从原材料的生产到最终消费品的销售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网。

4. 垄断:指市场中存在唯一或少数几家厂商,它们通过控制市场份额和价格来限制竞争。

5.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出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7. 外汇市场:指不同国家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是国际支付和投资的主要场所。

8. 价格弹性:指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应价格弹性。

9. 劳动力市场:指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劳动者)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市场。

10. 金融市场:指所有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外汇等)交易的市场。

11. 利率:指借贷或储蓄中所支付或获得的回报,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12. 资本市场:指股票交易所和债券市场等交易金融资产的市场。

13. 税收:指政府通过征收税费从个人和企业收取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和投资。

14.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衡量消费者购买一定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15. 外国直接投资(FDI):指企业或个人在国外购买或建立企业,以获取利润或控制权。

16. 经济增长:指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增加。

17.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18.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19. 价格指数:衡量一组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

20.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这只是一小部分经济名词的解释,经济学领域涉及的概念和术语非常广泛,深入了解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

商业经济学

商业经济学

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商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及商品流通领域其他经济学,如市场和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及价格等领域经济学有着 密切。比如研究商业经济不能不依据市场供求规律,不能不考虑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以及价格体系所特 有的规律。同时,商业经济学所揭示的商业特有的经济规律反过来也是市场与商品流通的经济学形成的强大支柱。 商业经济学是商业部门其他方面(如商品经营及商业管理、商业史等)学科理论基础,这些学科的成果也是丰富 与发展商业经济学的重要条件。
相关学科
研究对象
学科沿革
研究内容
学科沿革
作为部门经济学的商业经济学,是在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建起来的。当时 的研究范围只局限于苏联,称为“苏维埃贸易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便开始创建以研究中国商业 为范围的商业经济学,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
研究对象
③国家对商业的领导和管理。
④商业业务。包括商品收购(工业品收购与农产品收购)、商品销售(生产资料销售与生活资料销售)、商 业部门内部经营者之间的购销及商品储存,商业企业(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的经营。
⑤商业经营保证条件。包括商业建设与商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商业劳动及劳动报酬,商业所需服务(商品实 体运动所需的运输与保管和加工等服务以及商品经营所需的信息服务)。
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部门经济关系及其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包括:①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 经济规律在商业部门中作用(如研究价值规律在商业活动里的作用);②市场与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如供求规 律、竞争规律等)在商业活动中作用;③商业部门自身所特有规律。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结合生产力与上层建 筑研究生产关系,更要紧密地实际,研究这些规律应用。
商业经济学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填空:1.(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在各个经济体的开放、国际经济资源、产出流动日益自由化的前提下得到发展的。

4.(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它的重要组织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

5.(亚当•斯密)提出了后人称为绝对利益学说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6. 在进行劳动成本的比较上,斯密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

7.(《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亚当•斯密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8.在古典经济学中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9.“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这句话概括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思想。

10.相互需求以及提供曲线的理论核心是由供求的变化决定价格和价格变化,是建立在(边际效用理论)基础之上的。

11.(H-O模型)的核心思想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述,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2.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落实称为侵略性出口和积极进口。

13.在新的国际贸易学说中,(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的总和,14.(规模经济)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经济投入增长幅度的情况。

15.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在GATT 基础上于1995年成立的(WTO)则是政府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进行全面宏观干预的成功案例。

16.(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类。

17.(关税壁垒)是指高额进口税。

18.(进口配额)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阻碍贸易自由进行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实际包含了除关税手段之外的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开展的做法。

19.(戈森)于1861年提出的国际借贷说,是经济学中的供求说的产物。

20.(单一汇率)是一国只实行一种汇率制度时所适用的外汇汇率。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是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3、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5、GDP均衡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与均衡的国民收入总需求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6、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的两种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7、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二、简答1、简述四种市场结构类型的特征:市场结构的类型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各类市场结构的特征如下表:2、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之所以产生,基本原因是市场上存在很强的进入障碍,也就是说,通过进入障碍破使其他生产者无法进入该市场与垄断者进行竞争。

垄断者依靠自己已经掌握的市场力量,如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服务、创新的产品等优势形成一个针对其他生产者的进入壁垒,限制其他生产者进入。

进入壁垒的形成源于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这构成垄断形成的具体原因。

(1)生产发展的集中趋势。

(2)规模经济的要求。

(3)保护专利的需要。

(4)存在行业进入壁垒。

(5)行业进入存在法律限制。

3、简述GDP、NDP、NI、PI和PDI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五个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各项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间接税净值—企业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PI—个人税收;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1. 供给与需求- 供给(Supply):指市场上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需求(Demand):指市场上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市场- 市场(Market):指供给者和需求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途径。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指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的经济模式。

3. 价格与价格体系- 价格(Price):指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

价格通常由供需关系决定。

- 市场均衡价(Market Equilibrium Price):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

- 价格体系(Price System):指市场经济中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一系列价格关系的总和。

4. 市场结构- 垄断(Mon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 寡头垄断(Olig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几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做出某种选择后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 潜在收益(Potential Gain):指做出某种选择后可能获得的最好的结果或回报。

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 通货紧缩(De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下降的经济现象。

7.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8. 外汇与汇率- 外汇(Foreign Exchange):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货币交换的过程和结果。

- 汇率(Exchange Rate):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百科-关于商业经济的100个名词解释

百科-关于商业经济的100个名词解释

【知识积累1】茶叶党(Tea Party)茶叶党是美国的一个政党,发端于1773年的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是革命的代名词。

2009年4月15日是美国纳税日,新生的茶叶党发动了全国性的游行示威活动。

2010年1月底,全美茶叶党分支有1134个,茶叶党兴起显示反奥巴马情绪。

简介:各种发泄不满情绪的团体聚集到一起,成为“茶叶党”运动;如果被政客恶性利用,可能对社会造成威胁。

历史上的美国茶叶党发端于1773年,当时仍属英国殖民地的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民众,为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高税收政策,发起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愤怒的人们把英国东印度公司3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倾倒在波士顿海湾,这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暴政的开始,参加者遂被称之为茶叶党(Tea Party)。

从此之后,茶叶党也就成了革命的代名词。

茶叶党的重生始于2009年2月。

当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主持人桑特利,在节目中表示反对奥巴马政府的房屋救济贷款政策,并呼吁茶叶党再现。

于是,很快就有人开始谋划并成立了茶叶党。

这是新茶叶党。

600余名重生茶叶党的代表,从美国各地积聚到田纳西州,召开了茶叶党重生的首次全国大会。

茶叶党已经成为保守派民粹主义者发泄不满的平台,这是共和党政治复兴或国家分裂的力量,正如马萨诸塞州参议员补选所表现出来的。

但它也是对于类似斯道特等那些过去漠不关心政治者的深刻个性转变,他们声称要准备对抗暴君。

特点:它们通常都是政治新苗,声称独立,令人惊异地讲出由于衰退而惊醒的同样故事。

由于失业、住房被法拍和退休金缩水,他们的家庭被从根拔掉,他们说想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那种事,应当归咎于何人。

茶党虽然是松散的民间团体,不过茶党大概有三点共性:一,反对“大政府”。

茶党人认为,要解决问题,靠政府不如靠个人。

他们担心政府过多干预造成权力过度集中。

二,民粹色彩浓厚。

茶党运动中,对非主流族裔的歧视性发言往往赢得喝彩。

三,延续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民间政治运动思潮。

当年的情形与今天颇为相似——经济不景气,民间对政府政策存在诸多不满,谋求自下而上改变现状,重塑美国政治格局。

商业的名词解释

商业的名词解释

商业的名词解释商业是指人们为了获取利益而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称。

商业活动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商业贸易、零售、批发、金融、市场营销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在商业中涉及的名词十分繁杂,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商业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交换和竞争的基础上,通过供需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企业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来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个体自由经营。

2. 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目标群体,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

市场定位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来确定目标市场的特征、竞争对手的状况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优势,以便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指导。

3. 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指一个品牌在市场中所具有的经济和非经济的总价值。

品牌价值的核心是品牌的知名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品牌忠诚程度产生重要影响。

品牌价值的提升需要企业通过有效的品牌管理和市场推广来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价值认同度。

4. 营销渠道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所涉及的各个中间环节。

营销渠道的设计和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常见的营销渠道包括零售商、批发商、代理商、经销商等,不同的产品和市场需求会决定最适合的营销渠道组合。

5.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和管理企业内外各环节的活动,以确保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进入企业,到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的高效运作。

供应链管理需要对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管理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顾客满意度。

6.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境交易活动。

国际贸易的核心是通过买卖双方之间的互利交易,以促进各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共同繁荣。

商业论理导论名词解释

商业论理导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伦理关系:是经过人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规定,体现了好坏善恶价值取向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客观必然性关系。

经济人:现代商业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

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与商品的消费者在市场中完成交换,他们是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

经济学将他们简称为“经济人”。

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规则,相互间自愿让渡产品使用价值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分属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和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

公正:所谓公正就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

公正也可以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等利”或“等害”交换。

它的核心是均衡和合理,即社会中人们的一种不偏不倚的均衡关系。

这种均衡关系说到底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契约关系中的公平:是指契约双方的利益要对等、平衡、等价有偿,一方取得另一方的利益必须付给对方相应的对价。

公序:所谓公序是指公共秩序,即国家、社会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其中包括法律保护的秩序,也包括法律未予规定但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秩序。

良谷:是指善良风俗,即民间存在的约定俗成的一般道德规范,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社会公德”。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自律:是主体根据客观必然的原则要求为自己确立行为准则,或自觉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

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思想处我,是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

商业主体道德:就是指商业活动者在处理与消费者、其他经营者及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时,遵循一定的市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自己的商业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效果: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结果。

一般来说,在伦理学上,当它与动机联系起来考察时,它主要指由动机出发所达到的一种对他人或社会有益或有害的客观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商业的产生分工:从生产的围观层次看,分工是指人类社会的经济领域中为进行合理的劳动而把劳动专业化的做法。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由一组不可再分的“操作”组成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分工还可以表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的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如果一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集中于某个职能的操作上,则成为专业化。

交换:马克思将交换分为广义交换和狭义交换。

广义的交换,既包括人们在生产中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如分工、协作),也包括生产品的交换。

生产品的交换是狭义的交换,包括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商品交换过程连续进行的整体。

简单商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最初形式和直接形式,是生产者之间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货币为媒介的直接交换方式。

其在第二次大分工之前出现,但之后获得普遍发展。

一方面,大分工导致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由此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简单商品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产生了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执行货币职能,逐渐成为占优势和普遍的货币商品,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

(商品生产者直接承担将产品出售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的商品交换事务)复杂商品流通:商品生产者将其承担的商品交换职能独立分化出来,出现了专门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的商业形式。

商品流通本质:商品流通是形式,产品实现是本质。

商品流通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产品的市场实现问题。

一.产品市场实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二.以市场实现为轴心组织商品流通,要求以销售为中心,即以满足消费为中心来组织商品流通。

商业内涵: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方式”。

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形式,只有商品交换的发达方式才叫商业。

第一,商业是一种商品买卖行为,但并非所有商品买卖都是商业;第二,商业是由专门的人经营的专门行业,是介于商品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第三者之间的专业”;第三,商业和独立的货币投资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章商业的中介原理“欲望双重一致性困境”或者交换的交换的“双向契合”理论,是指交换双方在交换过程中都得到了自己的希望得到的物品,而用不着进一步进行交换。

契合内容:品种、数量、时间、地点、所有权状态流通费用:就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

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所消耗的资源,是与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具体表现为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单纯的商品价值形式变化所引起的各种费用,即由商品买卖所引起的费用,包括买卖费用、簿记费用、货币费用。

商流的流通费用:1)流通信息的搜寻、发布费用;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2)商品品质检测费用“不利选择”3)界定、度量、保护产权的费用4)讨价还价的费用5)订立合同的费用6)预防、监督、惩戒费用迂回生产:就是在生产消费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再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

再次,生产资料的生产对整个生产过程而言是一种迂回,但这种迂回反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迂回交换:是指商人介入的交换,亦称复杂商品流通。

商业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信息经济和集聚经济方面体现了独特的经济性,是迂回经济的核心。

这是商业的中介定理。

迂回交换与直接交换相比,也表现出了更强的流通费用节约效果及更高的流通效率。

商业中介原理中间商能否介入卖者和买者之间形成迂回交换,其核心在中间商能否较之卖方和买方而言具有更大的流通费用优势,并且他节约流通费用的手段和途径是独特的、不能被卖方和买方所效仿,从而使得中间商的介入成为必然的选择。

第三章零售产出与零售业态零售:针对最终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是一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方式。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从事直接针对最终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活动2)商业形式,主要从事商品转卖活动,专业化的商品媒介交换,不从事商品生产3)为消费者提供显性产品或服务同时,提供一系列的隐形零售服务,共同组合,构成“零售产出”。

消费者流通费用: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付出的各种各样的隐形费用。

构成:1.时间费用;2.交通费用3.调整费用;4.心理费用;5.储存费用6.信息费用零售服务:环境服务,衡量消费者因零售环境而引发的心理费用的水平品类服务,包括品类宽度(商品种类)和品类深度(同种商品种类的进一步细化)区位优势,即商店的地理便利性交付服务:按要求的时间和要求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物品信息服务:提供商品的价格水平、销售状况、商品属性以及商店信息;一方面提高了零售成本,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费用、购买调整费用和商品存储费用。

零售产出组合:任何零售商出售的是有形商品和无形的“零售服务”的组合体。

可以将零售商看做是提供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商品的生产商。

消费者从零售商那里直接购买的是有形的商品,同时间接购买了与之组合在一起的零售服务。

零售费用转移费用转移: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的零售服务增加了其运营成本,相应会提高零售价格,但高水平的零售服务却可以大大减低消费者的流通费用。

相反,零售商提供低水平的零售服务会降低价格,但这往往意味着消费者会增加自身的流通费用。

因此,在零售市场中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会发生费用转移。

消费者全价,即客观存在的消费者流通费用,所以消费者从零售商购买某件商品时除了须支付的价格以外,其总支出还需计入消费者为购买此商品所支付的流通费用,这样的总支出即“消费者全价”。

即K=P+r。

K为消费者全价,P为零售价格,r为消费者流通费用假设对某个商品而言,消费者全价K是一个常数,消费者在总支出一定的硬性约束下,他会选择适于自己价格与自身流通费用的组合,实际上是在选择这个零售商的价格与零售服务水平的“组合”。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有差异的经营状态。

各种不同的零售商会针对消费者的差别化需求,按照一定多个战略目标,有目的的运用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类型化零售经营形态。

第四章现代零售企业经营活动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包括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等环节;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研发、采购等环节;两者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实际上企业在价值链特定的战略环节上占优势企业优势既可以立足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以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带来的优化效益。

价值链中标示的总价值,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两部分,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物质和技术上的各项活动,这些是企业为买方创造有价值产品的基石;利润是总价值和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

零售企业价值链传统零售企业价值链上以购、销、存为主要环节的经营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变化和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交易方式演进第一.支持性活动仍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与整合、对于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以及从上游和周边的采购;带有零售业的特征属性第二.基本活动包括供应链的整合管理(价格优势)、店面的位置(购买的可获得性)和设计(良好的感官体验)、营销与促销的协调(满足消费者的感官心理)、店面经营管理(节约管理、财务、销售费用)以及服务(售中和售后服务)。

特点:提供一份空间,使顾客在这个空间里活动并得到服务。

因此其基本活动主要围绕顾客展开差异化的经营风格,体现出特有的竞争力。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价值链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定义不同但有共同特点,就是涉及所有直接或间接实现顾客需求的活动和功能,并把执行这些活动和功能的不同实体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可把供应链界定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目标,为传统的常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基于纵向一体化思想,强调集成方法,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通过建立供应链节点企业共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企业之间既独立运行又紧密合作的战略关系,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的目标。

(优化)零售供应链:由传统“推式供应链”向现代“拉式供应链”转化,有效地提高了供应链整体绩效,较好地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对供应链上企业要求较高。

推式供应链:整个渠道由生产商推动发展。

所谓推式供应链,是指生产商按照市场调查研究和历史经营分析来制定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确定出相应的绩效目标,并根据这些决策进一步将目标逐步推向下游的分销企业和零售企业,从而制定出各阶段所要完成的作业内容和流程。

层次的成员相联系。

垂直流通渠道:针对传统流通渠道而言,联合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一体化经营组织。

1.发展原因:渠道成员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渠道整体利益。

为提高流通渠道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其竞争力,渠道的垂直统一管理成为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渠道整体利润的有效途径。

a.更高的资本要求(占有更高的销售额保证足额利润)b.收益率下降(成本上升、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与资金回报率下降)c.系统经济(中央协调制度)2.类型:2.1公司型垂直型流通渠道:将流通渠道内不同层级的渠道成员隶属或受制于一个公司,整个渠道在同一个所有权控制下运转,保证对渠道的绝对控制权。

方式:前向整合(下游成员)和后向整合(上游成员)2.2契约型:处于不同渠道层次、相关联的渠道成员在契约的基础上谋求联合,以谋求单独经营所不可能获得的经营业绩。

方式:批发商发起的自愿连锁;零售商共同发起的合作联盟(集中采购、联合做广告、利润比例分享);特许经营组织(一种纵向一体化经营方式,“制造商-零售商”特许系统、“制造商-批发商”特许系统、“批发商-零售商”特许系统、“服务提供商-零售商”特许系统)2.3管理型:由一家大型公司把不在同一投资主体下的渠道成员联合起来,通过渠道成员之间建立彼此衔接的运行规则或程序,达到上下游之间的协调管理、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共同目标。

(保洁、吉列制造商前向整合,沃尔玛、西尔斯后向整合)流通渠道权力,“一个渠道成员对另一个渠道成员在经营决策方面的影响力”。

权利的基础:奖赏权、强制权、法定权、感召权(参考权,渠道成员希望分享其他成员吸引力的欲望,寻求分享其他渠道成员的荣誉或形象)、专家权(某个渠道成员在特定领域比其他渠道成员具有更高的特殊知识,从而在特定领域充当专家角色,并以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影响其他渠道成员)流通渠道冲突:中立性存在,有助于提高渠道的运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