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古建筑与历史名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淳老街系东西走向,从县城淳溪镇通贤街以东到江南圣地,全长345米,宽3-4米,街道两旁的店铺、民宅紧密相连,沿老街方向每隔五组建筑,中间留有一宽约1-2米的纵深小巷,巷口处建有“土地神楼”,内设香案,供奉神像,街面两边店铺前高后低,一般纵深分为五进,开间1-3间,总长约70-80米,每进分为上、下两层,高约7-9米,前进用来营业,中进为居室、客堂,后进作为货栈或作坊。

老街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每组建筑之间隔墙(山墙)及外墙用砖砌成,各组建筑内的中间隔墙及柱、屋架等均为木质材料,屋面铺瓦,临街店面敞开式店堂均采用木板扉门,扉门上方采用曲椽等木质材料,建有“占天不占地”的骑楼或轩廊,内部阁楼也都用木板、木柱等木结构建成。

吴门三士建祠堂

高淳吴氏宗祠位于县城中山大街东端,相传建于南宋年间,当时吴氏一门出了父子三进士,在家乡建祠,祭祀祖先。

父吴柔胜,字胜之,原籍安徽宣州,幼年家贫,后招赘为婿迁居高淳。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初任浙江嘉兴教授,江西赣县县尉。嘉定初年,调任国子监正,讲习程?灏朱?熹理学,晚年改任秘阁修撰,死后朝廷谥正肃。有四子:长子源早逝,次子泳荫封迪功郎,三子渊、四子潜先后中进士。

吴渊,字道父,嘉定七年?1214年中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参知政事,死后赠少师。

吴潜,字毅夫,嘉定十年高中状元,初任太府少卿、建康?今南京知府,后任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淳祜十一年?1215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右丞相。吴潜任内,兴水利、开药局、办学校、御倭寇,做了许多利国为民的好事。晚年因得罪右丞相贾似道,又因反对立赵基为皇太子而被理宗罢职,贬循州?今广东龙川,贾遂派心腹齐宗申暗中在吴府水井投毒,致使中毒,“潜预知死日,语人日: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已而果然,四鼓开霁,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时景定三年五月也。”?《宋史》卷418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吴氏宗祠毁于兵火。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地吴氏后人捐银重建。祠堂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前后三进,中有天井,两侧厢房,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大门两边八字形罩墙,左右有抱鼓石。前井戏楼,名“观乐台”,上下两层砖木结构,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台顶正中有三层八角形藻井,有拢音回转、产生共鸣的演唱效果,工匠还巧妙利用梁挑出部分,雕成一对展翅飞翔的凤凰。

中进享殿、后进祭堂,系典型徽派建筑风格,廊下方格屏风分别雕刻着“戏彩娱亲”、“鹿乳奉母”、“扇枕温衾”、“卧冰求鲤”等24孝图。木雕线条流畅、刀法精湛,人物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殿梁架无蛛网

吴氏宗祠大殿内梁架整洁如初,没蜘蛛结网、无尘埃灰落,民间传说当年建祠时,请得“避尘?虫珠”安放其上,故而没有蛛网、灰尘。1980年,县政府在修善后进祭堂时,特请当地着名木匠朱志强对每根木梁仔细检查,没发现有掏空剜洞现象。

据有关专家考证:吴氏宗祠木梁无蛛网、灰尘,其奥妙是:古人发现楠木、柏木气味芬芳、木质坚硬、材面光滑,故采用楠木作梁、柏木作檩,蜘蛛等昆虫避气味而远之,不在其上结网,且不易落尘,并非传说中放置了“避尘?虫珠”。

陈毅东征驻祠堂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3月,部队在安徽泾县集中,准备东征,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6月3日,陈毅率部经宣城狸桥镇。当晚渡过固城湖抵达高淳。部队分住淳溪、南墉、东甘、夹埂、大巷等村,司令部就驻在县城吴氏宗祠。

第二天上午,风和日丽,陈毅身穿灰布军装、腿打绑带、脚登布鞋,来到县立初级中学,向师生们作了抗日救国和走革命道路的讲话,学校顿时涌起抗日热潮,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军。当天下午,陈毅还走访了国民党县长和地方士绅,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开展抗日统战工作。

5日上午,陈毅和江渭清分别在东平殿广场、湖口头召开抗日救国大会,陈毅在会上向4000多群众作了3个多小时演讲,部队又在县城张贴标语、演出文艺节目,给高淳人民极大鼓舞,抗日情绪日益高涨。

陈毅在吴氏宗祠,一日,姜家村村民姜铨送来一篮自家刚采摘的“芒种桃”请首长尝鲜,陈毅当即要司务长按市价付钱,并让一团政治主任钟期光将桃送给正在南塘凯六公屋召开的乡民座谈会代表品尝。这个军爱民、民拥军的“陈毅让桃”故事至今还为乡亲们津津乐道。

陈毅在吴氏宗祠还挥笔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长诗:“……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陈毅几天后离别高淳,挺进茅山。6月21日,在镇江卫岗首战日寇,就“脱手斩得小楼兰”。

吴氏宗祠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辟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纪念馆”,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