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古建筑与历史名人
高淳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淳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项)一、民间文学(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GCⅠ-1 高淳方言县文化馆2 GCⅠ-2 高淳“四宝”的来历县文化馆3 GCⅠ-3 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固城镇4 GCⅠ-4 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故事漆桥镇5 GCⅠ-5 孔子与游子山的传说漆桥镇6 GCⅠ-6 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固城镇7 GCⅠ-7 卞和献玉的传说桠溪镇8 GCⅠ-8 脱尾龙的传说漆桥镇二、民间音乐(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 GCⅡ-1 高淳民歌县文化馆10 GCⅡ-2 五月栽秧县文化馆11 GCⅡ-3 新四军歌曲——石臼渔歌县文化馆三、民间舞蹈(共计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 GCⅢ-1 大马灯东坝镇13 GCⅢ-2 跳五猖桠溪镇14 GCⅢ-3 抬龙淳溪镇15 GCⅢ-4 高跷东坝镇16 GCⅢ-6 荡旱船淳溪镇17 GCⅢ-7 打水浒阳江镇18 GCⅢ-8 打罗汉(叠罗汉)砖墙镇19 GCⅢ-9 打莲湘古柏镇20 GCⅢ-10 小马灯桠溪镇21 GCⅢ-11 中马灯砖墙镇22 GCⅢ-12 打叉桠溪镇23 GCⅢ-13 狮子灯桠溪镇四、传统戏剧(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 GCⅣ-1 高淳阳腔目连戏县文化馆五、曲艺(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 GCⅤ-1 送春古柏镇、东坝镇、淳溪镇六、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6 GCⅦ-1 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县文化馆七、传统医药(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GCⅧ-1 梁氏骨科东坝镇八、杂技与竞技(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 GCⅨ-1 龙舟竞渡东坝镇九、民俗(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 GCⅩ-1 上梁仪式县文化馆。
高淳这18栋建筑要被保护起来了!每一栋都有故事
高淳这18栋建筑要被保护起来了!每一栋都有故事
漆桥村的明代老民居
民国时期的老宅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影剧院
......
高淳的这些老建筑里藏着不少的故事
近日,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
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一共涉及到211处老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是建成于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
其中高淳有18栋建筑入选
先来看看都是哪些建筑
从上面的这些列表中可以发现
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当中
我区一些藏在街巷深处
郊外乡村的民居也被发掘出来
比如位于徐家巷的5号民居
蒋家巷的4号民居、漆桥村156号……
高淳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新增18处都是年龄很大的老建筑
漆桥村民居
孔氏楹联阁
漆桥老街
中和村周氏宗祠
高淳影剧院
保护这些建筑
有什么作用?
高淳历史建筑资源丰富,保护好这些建筑能彰显城市建筑和文化的魅力,此次公布第二批历史地段类历史建筑,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高淳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建筑“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
有人说只有在老建筑里
才能读懂时光的烙印
老建筑是历史的遗迹
可以看见高淳的过去
但留精华萃,留于子与孙。
南京高淳区旅游景点
南京高淳区旅游景点南京高淳区位于南京市西南部,地形起伏,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并存,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高淳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面介绍一些高淳区的旅游景点。
1. 夫子庙夫子庙始建于明朝,又称文峰寺,是高淳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夫子庙集古建筑、名胜、文化于一身,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寺内石刻、碑文、陶像等富有千年古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被誉为“江南小故宫”。
夫子庙是高淳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2. 渡江胜地位于高淳古城区,是忠于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过雪峰渡江的史实。
渡江纪念馆坐落在渡江胜地之上,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史诗,渡江胜地成了追寻党的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红色旅游胜地。
3. 雪峰山雪峰山又名雪峰岩,位于高淳区境内。
山高景美,山上有纪念碑和长城遗迹,还有古钟楼、观音亭等古建筑,被誉为金陵第一绝景。
雪峰山风景区环境清幽迷人,是一处集观光、休闲、研学、康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4. 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祐樘和皇后马皇后合葬的陵墓。
明孝陵占地测试千亩,建筑规模雄伟,雕刻精美,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中的一朵奇葩。
陵园内树木葱郁、芳草萋萋,翠竹莺歌,小桥流水,景色优美。
5. 桃花镇桃花镇位于高淳区南部,是一个以种植桃花、春茶、草莓等著称的小镇。
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桃花镇桃花盛开,满山遍野都是桃花,景象极为壮观。
春茶采摘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此时,山坡上的春茶点缀其中,清新淡雅,品赏芳香。
草莓季节则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摘下新鲜的草莓,品尝香甜可口。
以上就是南京高淳区的一些旅游景点介绍,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魅力,可以让游客们深入了解高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感受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介绍高淳的文化名人100字生平事迹自己自身的感受
介绍高淳的文化名人100字生平事迹自己自身的感受
吴门三贤
南宋时,高淳砖墙茅城吴门出了三位进士,史称“吴门三贤”。
南宋使臣
魏良臣,字道弼,双塔南塘人。
宋宣和二年(1120年)进士。
初任寿昌县令,迭升吏部郎中。
齐泰(?~1402年),初名德,明太祖赐名泰,高淳沧溪齐家山人。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解元,二十年(1387年)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甘霖宁死
甘霖,字沛之。
他才思敏捷,善学好问。
洪武二十年(1387年)中举人,升任福建道监察御使。
韩门三代
明代中叶,由于嘉靖皇帝为齐泰*** 昭雪,使中断近百年的高淳文风渐盛,其中,韩村一门出了三位进士,独领 *** 。
诗人邢昉
邢昉(1590~1653年),初名忠卿,后改名昉,字孟贞,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七月十八日生于高淳县石臼湖南薛城古里,为高淳著名的布衣诗人。
布衣,布制的衣服,古代指平民。
魏泽冒死
魏泽,字彦恩,高淳沧溪沈魏村人。
他自幼聪明伶俐,参加经义、明经等科举考试,一帆风顺。
不久被推荐为官,直至刑部尚书。
戏曲名家
李茂英,字君玉,明代末年高淳县淳溪镇河城人,系著名的戏曲
家、音乐家。
高淳老街.doc
高淳老街目录第一部分高淳老街总体情况介绍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要素二、历史沿革三、老街的分布格局与建筑特点四、因商立市,依市成街五、原汁原味的活态人文环境第二部分高淳老街的历史典故一、“官河夜泊”与“高淳八景”二、儒商赵庄与盛极一时的“东阳杂货店”三、乾隆下江南,高淳老街留“公案”四、关王显灵,日寇断魂五、陈毅将军:东征首战写雄篇第三部分高淳老街主要建筑的特点、渊源及价值一、吴氏宗祠(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二、杨厅三、襟湖桥与聚星阁四、乾隆古井五、关王庙六、仓巷24号第四部分高淳老街强化保护与管理的规划过程、具体措施与成果一、老街保护与管理的规划过程二、强化保护与管理的具体措施三、强化保护与管理的初步成果第五部分高淳老街的未来规划与保护管理体制一、老街未来规划的原则、核心和目标二、五年内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三、老街的保护管理体制第一部分高淳老街总体情况介绍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要素高淳老街历史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淳溪古镇的西南部,与南京主城的直线距离为92公里。
淳溪镇自明孝宗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高淳正式设县起,即为县治所在地。
以淳溪镇为中心的高淳县地处苏、皖两省交界之处,东连镇江市的溧阳县,南部和西部与安微省的郎溪、宣城、当涂三县接壤,自古即为“吴头楚尾”,是连接苏南与皖南两大区域的水陆要道和重要的文化走廊。
老街是淳溪古镇最重要的中心街区,明清时期的县衙即设于此。
老街紧临官溪河而建。
官溪河是淳溪镇的主河道,东连固城湖、胥溪河;西连运粮河、石臼湖和丹阳湖,既是沟通太湖和长江水系的重要水道,又是苏南与皖南进行大宗物资交易的集散地和经济命脉。
吴头楚尾,河湖环绕的地理因素是奠定高淳老街重要经济地位,孕育独特地域文化的自然基础。
二、历史沿革高淳于明代正式设县,但是高淳人类活动的历史却非常悠久。
1997年,在距离老街直线距离仅8公里的薛城发现了距今约63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主要分为上下两层。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目录第一部分高淳老街总体情况介绍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要素二、历史沿革三、老街的分布格局与建筑特点四、因商立市,依市成街五、原汁原味的活态人文环境第二部分高淳老街的历史典故一、“官河夜泊”与“高淳八景”二、儒商赵庄与盛极一时的“东阳杂货店”三、乾隆下江南,高淳老街留“公案”四、关王显灵,日寇断魂五、陈毅将军:东征首战写雄篇第三部分高淳老街主要建筑的特点、渊源及价值一、吴氏宗祠(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二、杨厅三、襟湖桥与聚星阁四、乾隆古井五、关王庙六、仓巷24号第四部分高淳老街强化保护与管理的规划过程、具体措施与成果一、老街保护与管理的规划过程二、强化保护与管理的具体措施三、强化保护与管理的初步成果第五部分高淳老街的未来规划与保护管理体制一、老街未来规划的原则、核心和目标二、五年内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三、老街的保护管理体制第一部分高淳老街总体情况介绍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要素高淳老街历史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淳溪古镇的西南部,与南京主城的直线距离为92公里。
淳溪镇自明孝宗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高淳正式设县起,即为县治所在地。
以淳溪镇为中心的高淳县地处苏、皖两省交界之处,东连镇江市的溧阳县,南部和西部与安微省的郎溪、宣城、当涂三县接壤,自古即为“吴头楚尾”,是连接苏南与皖南两大区域的水陆要道和重要的文化走廊。
老街是淳溪古镇最重要的中心街区,明清时期的县衙即设于此。
老街紧临官溪河而建。
官溪河是淳溪镇的主河道,东连固城湖、胥溪河;西连运粮河、石臼湖和丹阳湖,既是沟通太湖和长江水系的重要水道,又是苏南与皖南进行大宗物资交易的集散地和经济命脉。
吴头楚尾,河湖环绕的地理因素是奠定高淳老街重要经济地位,孕育独特地域文化的自然基础。
二、历史沿革高淳于明代正式设县,但是高淳人类活动的历史却非常悠久。
1997年,在距离老街直线距离仅8公里的薛城发现了距今约63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主要分为上下两层。
江苏高淳有个“迷宫村” 村民都是宋太宗的后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江苏高淳有个“迷宫村”村民都是宋太宗的后裔
导语:“在我们这里,可不是随便能进村的,没有村里人带路,很容易就陷在了迷宫里。
" 这个宛如迷宫的村庄就在高淳县淳溪镇,这个名为河城村的村庄
“在我们这里,可不是随便能进村的,没有村里人带路,很容易就陷在了迷宫里。
"
这个宛如迷宫的村庄就在高淳县淳溪镇,这个名为河城村的村庄有1000多户村民。
据当地村民说,河城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村民大部分姓赵,而且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裔,有趣的是,古村落的建筑还保留着当时祖先布置的六合阵,若有外乡人进入,如没有村民带路,就如同进了迷宫.也难怪河淳村得了个迷宫村的美名。
村民们都是宋太宗的后裔
刚进村庄,外乡人就会被眼前左一条、有一条的巷子弄迷糊了,要不是有村民指点,恐怕真的出不来。
在村里,可以看到不少青砖黑瓦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当地的民俗文化研究员陈普生老人说,他在河城村土生土长,虽然自己姓陈,但跟赵姓是亲戚,他介绍说,河城村早在无越春秋时是百城中的一城,在高淳与当今的固城其名,有着2000年历史。
在村边一处石板桥边,陈普生指着石板桥说,当年河城的老环境东面有东边岗,西边冉赵和岗,北面有后岗.前面临着固城湖,在河城四周有护城河,分内护城河和外护城河,现在村边小桥是村里的古建筑,桥下的小河是当年保留下的外护城河,但断断续续的,而内护城河已经被村民扩建了房屋。
据河城赵氏宗谱载,到了元朝末年宋太宗赵光义第14代孙赵季螽,从固城花山赵家寨迁往河城村,现在村里1000多户村民基本上都姓赵,大家都是找广义的后裔。
布迷宫目的是为防御外敌
生活常识分享。
高淳老街
金陵第一古街——高淳老街高淳老街是中国古街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街,以古老和奇特而闻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街原名正义街,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易名“中山大街”。
日军侵占高淳后,改称“和平街”。
日本投降后,复名“中山大街”。
“文革”期间,又将其更名为“东方红大街”。
1982年进行地名普查时,又重新复名“中山大街”。
老街风景区目前主要有关王庙、高淳民俗馆、杨厅、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高淳民俗表演馆、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乾隆古井等八处景点,以展现古老朴实的古建筑艺术及蕴涵其间的丰富民俗文化为主。
老街始建于明初,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的不断建设,历史上形成了一条长800余米(最初为1135米),宽3.5米左右的“一”字形街道。
近年来年来,通过不断修缮和改造,禀承“修旧”如旧原则,使老街仍保持了昔日的风貌,依旧飘逸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老街以古典建筑而著称,街中的店铺一般都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齐全,造型别致,古朴华丽。
由于明清时期有大量商贾来自皖南徽州地区,故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徽派特色,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老街房屋前面营业,楼上住宿、会客,后进是仓库或作坊。
老街的街面也非常有特点:条石铺地,磨滑光洁,中间用胭脂石横向排列,两侧用青灰色石灰岩条石纵向铺砌,胭脂石为暖色,青色为冷色,这样,色调的一暖一冷,排列的一横一纵,给人们以强烈的美感。
老街街口的这座牌坊是老街的标志建筑,1998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游览老街后欣然为之题写了“高淳老街、金陵第一古街”,现在牌坊上所写的几个字就是费老所写,请各位朋友欣赏费老的墨宝。
高淳老街的特色商品名闻遐迩。
老街的特色产品十分丰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有大众布鞋、羽毛贡扇、珍珠饰品、玉泉炻器、香干豆腐、风味糕点、云溪香鹅、固城湖螃蟹等等,其中以羽毛贡扇最负盛名。
高淳概况
高淳概况高淳县地处长江以南,隶属于南京市。
南京市郊,东邻常州地级市下的溧阳县级市,西接安徽的宣城地级市下的宣州区和郎溪县、马鞍山地级市下的当涂县,北临溧水县。
面积801.8平方千米。
2008年底,总人口42.17万人。
高淳民俗文化高淳四宝高淳薛城遗址高淳民俗文化高淳四宝四方宝塔四方宝塔即保圣寺塔,位于县城东郊,是南京地区最早建造的佛塔。
据清光绪《高淳县志》记载:“保圣寺......有浮屠,吴赤乌二年(239年)建。
”浮屠,是梵文佛塔的音译,起源于古印度。
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我国,寺、塔随之出现。
一般是先建寺后造塔,而高淳保圣寺却是先造塔后建寺。
这里流传着一则民间故事:吴黄龙元年(229年),吴大帝孙权从武昌迁都建邺(今南京)。
有年腊月初八,一场大雪梅花尽开,孙权母亲到高淳赏景,当轿行至东郊,被两位醉酒打架的道士挡驾,孙母喝令拿下,俩人却受惊吓而死。
事后孙母神情恍惚,寝食不安,于是孙权遵母命在当地建塔,以镇邪之用。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名僧贯休云游到高淳,看到光有塔没有寺,便在塔西南兴建禅寺,取名龙城寺。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保圣寺。
明崇祯年间在寺内建藏经阁,收集经书四橱。
清咸丰时,寺庙毁于战火,但佛塔幸存。
1982年保圣寺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政府两次拨款修葺。
该塔四方七级,楼阁式,青砖砌成,高31米,底层每边长5.3米,从下向上逐层内收,呈一方锥体。
每层飞檐凌空,四角装置风铃,塔顶安有铁刹。
各层设回廊栏杆,游人沿内梯登临远眺,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一字街一字街原是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徽宗命蔡京征集建康五县民工在固城湖围湖造田,筑成900余顷的“永丰圩”,并在沿湖东北岸用花山青灰条石铺成的街道。
其时,商店林立、居民云集,水陆交通方便、来往商旅不绝,成为苏皖两省交界的重要集镇——高淳镇。
明初,朱元璋为解决京师漕运,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下诏疏浚胥河,在固城湖东建石坝启闭,名广通镇,俗称东坝。
高淳“文化八仙”:让人文胜地熠熠生辉
高淳“文化八仙”:让人文胜地熠熠生辉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15年第11期南京高淳“文化八仙”,在这古今交融、形神兼备的人文胜地熠熠生辉,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高淳老街老街以古典建筑而著称,街中的店铺一般都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齐全,造型别致,古朴华丽。
老街房屋前面营业,楼上住宿、会客,后进是仓库或作坊。
老街的街面也非常有特点:条石铺地,磨滑光洁,中间用胭脂石横向排列,两侧用青灰色石灰岩条石纵向铺砌,胭脂石为暖色,青色为冷色,色调的一暖一冷,排列的一横一纵,给人们以强烈的美感。
漆桥古村落漆桥古村落自南宋晚期起已是一处著名的集市,在明嘉靖年间更是鼎盛一时。
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由北向南,部分店面保留着木板矮墙,临街的二层木楼设有骑楼、花窗。
前店后宅,纵深可达百米。
也有砖砌的面墙住宅房,保留着明代结构的造型。
巷边、路旁遗存的古井圈、古碑、砖石雕以及“孔氏宗祠”“平家池”等遗迹中折射出古镇风华。
古朴的雕花门楣,乌黑发亮的木质柜台,或高或低的石头台阶。
爬山虎在斑驳的墙壁上,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在紧贴着古墙的藤蔓间穿梭。
薛城遗址薛城遗址,是目前南京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古文化遗址,距今约5500-6300年前。
考古发现,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
随后发掘出来的墓葬、居址以及一件件玉、石、陶、骨器具和一粒粒深嵌在灶土中的谷物遗痕,将我国古代文明向前推移了1000多年。
陶瓷文化创意园高淳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我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以文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要方式,为我国各类陶瓷文化创意、高技术陶瓷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发展所需的投资、基础设施、原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营销平台、市场资源、共同服务平台等创业条件。
信步于园区,你会看到一些从没看过的陶瓷作品:造型抽象的陶艺作品、手工制作的陶瓷小件……一件件作品突破着人们固有的思维。
2014年,APEC国宴上,高淳陶瓷更是倾倒了国内外嘉宾。
南京高淳诗人住宅--三合院、四合院布局设计
高淳诗人住宅(叶宅+王宅)是二位诗人的私人住宅兼工作室,坐落在南京高淳县凤山石臼湖边,距离南京市区约1小时车程。
诗人住宅布置在一座废弃的国家粮库临湖一侧,周围除了湖面就是大片的农田,通往基地新修的道路两侧零星地散落着农居,周围还有砖窑在运转生产,供应远近农居修建所需的红砖。
设计延续了“院落”的主题,“院落”体现在总平面和内部空间上,两幢房子各采用了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布局,分别对应于西面及北面的湖面;完整的形体之中还包含了如前院、冥想院和采光天井这样次一级的结构;基地的开阔使得建筑的功能布置比较自由,直角空间、线形序列得到自然而然地运用,两幢住宅都尽量控制面向外侧的开窗,而内侧面对庭院和面向湖面则尽量开敞。
大量且连续的交流、交通、休闲、展示空间成为了建筑内部循环的主体。
这也是简陋技术条件下的选择,即尽量增加非功能性空间的层次,增加视线贯穿和交换的密度。
建筑的外表是设计的重点:砖表皮将建筑严实地包裹起来,强化其材料的地方性。
两幢住宅在外表面砖肌理的处理上做了新的尝试,每一处墙面都是空洞、砍半砖和凸半砖中2-3种砌法的混合,即用3种砌砖法进行立体主义式的抽象编织,3种密度的砖肌理和无规律的窗洞一起进行蒙德里安式的几何划分,而这一精确的几何划分,又揭示了无规律窗洞对于建筑外表面内在逻辑的规律性控制。
诗人住宅的主人并不富有,和许多中国普通老百姓一样,怀有田园式的生活和居住的梦想,他们一直用心并且坚持,终于有机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由于使用了邻近砖窑生产并且当地一直沿用的红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也由当地有经验的农民施工队完成,因此,只用800元/m2的低价就完成了全部室外和室内工程。
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始终伴随着建筑师和业主之间有效的积极互动,诗人住宅与其说是建筑师的作品,不如说实现了如诗人叶辉那样的普通中国老百姓对于未来田园生活的憧憬与梦想。
南京高淳旅游景点
南京高淳旅游景点
南京高淳区是江苏省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南京高淳旅游景点:
1. 明孝陵:位于南京高淳区境内,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朱棣(明成祖)和皇后马氏的陵墓,如今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
2. 狮子山风景区:位于高淳区城东,是一个自然风景区,山势险峻,绿树成荫,登山可以俯瞰高淳美景。
3. 六合植物园:也叫南京植物园,是全国重点植物园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园林景观,是观赏花卉、绿化植物、园林景观和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4. 石头城古砦:古建筑群位于高淳三山村,由明代砌成的巨大石头组成,是古砦遗址和重要的军事文化景点。
5. 然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高淳区然山镇,是一个融山水、地质、森林为一体的自然公园,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地质景点。
6. 张温泰故居:位于高淳区张温镇,是清代官员张温泰的故居,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些景点都是南京高淳区的旅游亮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高淳古建筑与历史名人
高淳老街系东西走向,从县城淳溪镇通贤街以东到江南圣地,全长345米,宽3-4米,街道两旁的店铺、民宅紧密相连,沿老街方向每隔五组建筑,中间留有一宽约1-2米的纵深小巷,巷口处建有“土地神楼”,内设香案,供奉神像,街面两边店铺前高后低,一般纵深分为五进,开间1-3间,总长约70-80米,每进分为上、下两层,高约7-9米,前进用来营业,中进为居室、客堂,后进作为货栈或作坊。
老街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每组建筑之间隔墙(山墙)及外墙用砖砌成,各组建筑内的中间隔墙及柱、屋架等均为木质材料,屋面铺瓦,临街店面敞开式店堂均采用木板扉门,扉门上方采用曲椽等木质材料,建有“占天不占地”的骑楼或轩廊,内部阁楼也都用木板、木柱等木结构建成。
吴门三士建祠堂高淳吴氏宗祠位于县城中山大街东端,相传建于南宋年间,当时吴氏一门出了父子三进士,在家乡建祠,祭祀祖先。
父吴柔胜,字胜之,原籍安徽宣州,幼年家贫,后招赘为婿迁居高淳。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初任浙江嘉兴教授,江西赣县县尉。
嘉定初年,调任国子监正,讲习程?灏朱?熹理学,晚年改任秘阁修撰,死后朝廷谥正肃。
有四子:长子源早逝,次子泳荫封迪功郎,三子渊、四子潜先后中进士。
吴渊,字道父,嘉定七年?1214年中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参知政事,死后赠少师。
吴潜,字毅夫,嘉定十年高中状元,初任太府少卿、建康?今南京知府,后任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淳祜十一年?1215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右丞相。
吴潜任内,兴水利、开药局、办学校、御倭寇,做了许多利国为民的好事。
晚年因得罪右丞相贾似道,又因反对立赵基为皇太子而被理宗罢职,贬循州?今广东龙川,贾遂派心腹齐宗申暗中在吴府水井投毒,致使中毒,“潜预知死日,语人日: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
已而果然,四鼓开霁,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时景定三年五月也。
”?《宋史》卷418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吴氏宗祠毁于兵火。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地吴氏后人捐银重建。
高淳凤栖山历史典故事迹
高淳凤栖山历史典故事迹
凤岐山因境内东北部的箭括岭双峰对峙,同有两岐而得名.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部,属宝鸡市所辖,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辖11镇3乡,总人口46.9万人.县城在凤鸣镇距西安135公里,西距宝鸡60公里.地理为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为广阔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长,东西窄.山夹一川,两水分一塬.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土壤肥沃,资源繁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秦椒、苹果、大蒜最为知名。
岐山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为古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
知名的西周青铜器之乡。
著名古迹有周公庙、诸葛武候祠。
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酷虐忌刻。
西伯候姬昌推行德政,众望所归。
纣王以凤鸣歧山、诸侯结盟为由,拘押姬昌于酉里七年之久。
周国奉献珍宝美女,纣王迫使姬昌饮下世子伯邑考肉羹,才允许放归。
其间,姜尚两次献策搭救,方使姬昌安然回国。
姬昌回周后,励精图治、招贤纳士,终于在渭河番溪找到了经邦济世的姜尚,并亲自为其拉车。
从此,君臣同心协力,共谋兴周翦商之大计,奠定了西周辉煌璀璨的德治伟业。
高淳历代名流
高淳历代名流高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往今来,人才辈出。
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南宋以降,高淳文苑人才济济,“吴门三贤” 雄才济世,名震朝野;明代进士齐泰,取义成仁,名垂千古;“韩门三进士”,功勋卓著,遐迩闻名。
清代以来,高淳文风蔚起,涌现了无数名流,他们或忠心报国,或清廉为民,或无意仕途,甘心造福桑梓。
历代名流为国为民的煌煌业绩,彪炳史册,百世流芳!吴门三贤出砖墙南宋时,高淳砖墙茅城吴门出了三位进士,史称“吴门三贤”。
南宋绍兴年间,砖墙茅城刘绛之女招安徽宁国人吴丕为夫,生下一子,取名吴柔胜,号胜之。
刘氏为人贤良,精心育子,其子吴柔胜不负母望,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
初任都昌县主簿,因得丞相赵汝愚推崇,不久调任浙江嘉兴府教授。
赵遭诬害革职后,柔胜也受牵连被罢官,很多年后才派到江西赣县任县尉。
吴柔胜在赣县任职期间,正遇大庾岭一带瘟疫流行,许多贬官到岭南的人死于瘴疠,丢下孤儿寡母扶柩归里。
这些妇女、小孩路过赣县时,吴柔胜见其孤苦伶仃,十分怜悯,就设“广惠馆”,用当地垦荒的收入接待他们,使之能安抵故里。
嘉定初年,吴柔胜调任国子监正,与国子监士人讲习程灏朱熹理学,曾名噪一时。
以后历任司农丞、随州湖南随县知州等职。
时随州连年兵灾,民不聊生。
吴柔胜到任后,取消苛捐杂税,缓交积欠赋税,褒奖抗金烈士,平洗冤假错案。
同时,发动群众修筑枣阳、随州二城,设置“忠勇军”,抵抗金兵入侵。
不久改任湖北通判兼鄂州湖北武昌知府。
鄂州遭灾荒,他动用公粮和富户储粮,以平价出售,拯救灾民。
当他调离鄂州到安徽太平当涂任知州时,当地人民哭着挽留。
后来以年老请调,改任秘阁修撰。
吴柔胜死后,朝廷赠封魏国公。
他有4个儿子,名吴源、吴泳、吴渊、吴潜。
吴源、吴泳荫封迪功郎,吴渊、吴潜先后中进士。
吴渊,吴柔胜三子,在祖母刘氏的教诲下,怀报国为民之志,刻苦学习,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中进士。
先后任建德主簿、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等职。
鸿儒开坛
鸿儒开坛——高淳区阳江镇古八景之一一代名儒---张自超(1678~1718),字彝叹,高淳县沧溪张家垛人,生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
早年就读于虹桥书院,清康熙间著名经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张自超天资聪颖,博学不怠,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尤善于散文写作,年轻时就“声动一时”。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张自超中举人,第二年到京城参加会试,阅卷主考官许汝霖,力荐张自超为会元,参加殿试。
但张自超因少年丧父,恰逢母亲生病,他选择回家照顾祖母、母亲,没有参加殿试。
在此情况下,仍取他为进士第八名。
随后11年期间,他为了事奉祖母、母亲弃官在家,同时他在家乡置义田,办学校。
当时他除了读经和撰述之外,就是授徒讲学。
他以传经布道,实现其理想。
他在《秋怀》中吟咏道:“大道自坦夷,于中生荆棘。
扩清有古人,所贵无遗力。
尧舜至今存,孔孟教不熄。
”“尧舜至今存,由孔孟教不熄也。
”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要以孔孟之教,培养生徒,达到人人皆可为尧舜的理想目标。
从这一目标出发,他在家乡开坛讲学,教化百姓,为高淳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张自超应浙江抚台徐元梦的再三邀请,担任万松书院主讲。
由于他学识渊博,讲授得法,在他真挚追求和不懈教诲下,确实培养了一批儒生,其中不乏封建国家的忠臣良士。
在他的学生中,最突出的要算董邦达和汪由敦。
董邦达(1699—1769),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间官司至礼部尚书。
汪由敦(1692—1758),雍正二年进士,乾隆间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门人如此,张自超教育可算成绩斐然。
张自超文风属桐城学派,与方苞交游甚深,《望溪四君子传》中记有张自超事迹,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
张自超一生著作很多,可惜大多已散失,仅《春秋宗朱辨义》一书,选入《四库全书》。
另有《沧溪涩音集》诗集等著。
康熙五十七年(1718),张自超被荐入翰林院任职。
进京途中,路过山东茌平县无病而卒,死在岳王庙内,享年65岁。
高淳——青奥的起点
高淳——青奥的起点随着时间的推移,2014年南京夏季青奥会也即将来临,作为东道主,身为高淳人,我们应该感到十分骄傲如果把南京比作一个人,那高淳就相当于南京的心脏,可见高淳对南京是多么重要,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高淳。
“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这句高淳俗语就概括出了高淳的四宝,下面,我就着重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宝中最出名的一字街。
一字街俗称高淳老街,是aaa级旅游景点,因成“一”字形,所以称作“一字街”,它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也叫做明清古街,老街原名“正义街”,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它改名为“中山大街”。
日军占领高淳后,改称“和平街”,日本投降后,复名“中山大街”“文革”期间,又将其更名为“东方红大街”,1982年地名普查时,又重新复名“中山大街”。
除了老街,高淳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唇齿留香的螃蟹,美观舒适的羽毛扇,豪迈奔放的跳舞猖……希望南京青奥会顺利举办,并取得圆满的成功。
老街
高淳老街下面我们即将去的地方是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又称淳溪老街,是高淳的商业中心,也是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又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称。
2012年,高淳老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新金陵四十八景”。
2013年2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老街原名正义街,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易名“中山大街”。
日军侵占高淳后,改称“和平街”。
日本投降后,复名“中山大街”。
“文革”期间,又将其更名为“东方红大街”。
1982年进行地名普查时,又重新复名“中山大街”。
老街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
老街现有共有314间店铺,均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
大多是前店后宅,桃檐斗拱,木排门板,镂花窗格,马头火墙,蝴蝶小瓦,典型的江南韵味,又揉进了徽派风格,使这些建筑博大精深、隽永持重。
老街的店铺多为三间,纵深数进,两进之间有厢房连接,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这种结构就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虽少几分华丽,却十分典雅与古朴。
老街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高超技术。
街东边紧靠固城湖,临湖远看游子山,山势逶迤,莽莽苍苍;近看固城湖,湖色碧绿,潋潋滟滟。
街南傍依官溪河。
老街内的风景区主要有关王庙、高淳民俗馆、杨厅、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高淳民俗表演馆、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乾隆古井、耶稣教堂遗址等九处景点,主要以展现古老朴实的古建筑艺术及蕴涵其间的丰富民俗文化为主。
这几个景点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例如在“高淳民俗馆”内展示的道教神画像,保存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依然清晰完好,依然色彩绚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淳老街系东西走向,从县城淳溪镇通贤街以东到江南圣地,全长345米,宽3-4米,街道两旁的店铺、民宅紧密相连,沿老街方向每隔五组建筑,中间留有一宽约1-2米的纵深小巷,巷口处建有“土地神楼”,内设香案,供奉神像,街面两边店铺前高后低,一般纵深分为五进,开间1-3间,总长约70-80米,每进分为上、下两层,高约7-9米,前进用来营业,中进为居室、客堂,后进作为货栈或作坊。
老街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每组建筑之间隔墙(山墙)及外墙用砖砌成,各组建筑内的中间隔墙及柱、屋架等均为木质材料,屋面铺瓦,临街店面敞开式店堂均采用木板扉门,扉门上方采用曲椽等木质材料,建有“占天不占地”的骑楼或轩廊,内部阁楼也都用木板、木柱等木结构建成。
吴门三士建祠堂
高淳吴氏宗祠位于县城中山大街东端,相传建于南宋年间,当时吴氏一门出了父子三进士,在家乡建祠,祭祀祖先。
父吴柔胜,字胜之,原籍安徽宣州,幼年家贫,后招赘为婿迁居高淳。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初任浙江嘉兴教授,江西赣县县尉。
嘉定初年,调任国子监正,讲习程?灏朱?熹理学,晚年改任秘阁修撰,死后朝廷谥正肃。
有四子:长子源早逝,次子泳荫封迪功郎,三子渊、四子潜先后中进士。
吴渊,字道父,嘉定七年?1214年中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参知政事,死后赠少师。
吴潜,字毅夫,嘉定十年高中状元,初任太府少卿、建康?今南京知府,后任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淳祜十一年?1215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右丞相。
吴潜任内,兴水利、开药局、办学校、御倭寇,做了许多利国为民的好事。
晚年因得罪右丞相贾似道,又因反对立赵基为皇太子而被理宗罢职,贬循州?今广东龙川,贾遂派心腹齐宗申暗中在吴府水井投毒,致使中毒,“潜预知死日,语人日: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
已而果然,四鼓开霁,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时景定三年五月也。
”?《宋史》卷418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吴氏宗祠毁于兵火。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地吴氏后人捐银重建。
祠堂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前后三进,中有天井,两侧厢房,建筑面积820平方米。
大门两边八字形罩墙,左右有抱鼓石。
前井戏楼,名“观乐台”,上下两层砖木结构,造型别致、风格独特。
台顶正中有三层八角形藻井,有拢音回转、产生共鸣的演唱效果,工匠还巧妙利用梁挑出部分,雕成一对展翅飞翔的凤凰。
中进享殿、后进祭堂,系典型徽派建筑风格,廊下方格屏风分别雕刻着“戏彩娱亲”、“鹿乳奉母”、“扇枕温衾”、“卧冰求鲤”等24孝图。
木雕线条流畅、刀法精湛,人物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殿梁架无蛛网
吴氏宗祠大殿内梁架整洁如初,没蜘蛛结网、无尘埃灰落,民间传说当年建祠时,请得“避尘?虫珠”安放其上,故而没有蛛网、灰尘。
1980年,县政府在修善后进祭堂时,特请当地着名木匠朱志强对每根木梁仔细检查,没发现有掏空剜洞现象。
据有关专家考证:吴氏宗祠木梁无蛛网、灰尘,其奥妙是:古人发现楠木、柏木气味芬芳、木质坚硬、材面光滑,故采用楠木作梁、柏木作檩,蜘蛛等昆虫避气味而远之,不在其上结网,且不易落尘,并非传说中放置了“避尘?虫珠”。
陈毅东征驻祠堂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
3月,部队在安徽泾县集中,准备东征,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
6月3日,陈毅率部经宣城狸桥镇。
当晚渡过固城湖抵达高淳。
部队分住淳溪、南墉、东甘、夹埂、大巷等村,司令部就驻在县城吴氏宗祠。
第二天上午,风和日丽,陈毅身穿灰布军装、腿打绑带、脚登布鞋,来到县立初级中学,向师生们作了抗日救国和走革命道路的讲话,学校顿时涌起抗日热潮,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军。
当天下午,陈毅还走访了国民党县长和地方士绅,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开展抗日统战工作。
5日上午,陈毅和江渭清分别在东平殿广场、湖口头召开抗日救国大会,陈毅在会上向4000多群众作了3个多小时演讲,部队又在县城张贴标语、演出文艺节目,给高淳人民极大鼓舞,抗日情绪日益高涨。
陈毅在吴氏宗祠,一日,姜家村村民姜铨送来一篮自家刚采摘的“芒种桃”请首长尝鲜,陈毅当即要司务长按市价付钱,并让一团政治主任钟期光将桃送给正在南塘凯六公屋召开的乡民座谈会代表品尝。
这个军爱民、民拥军的“陈毅让桃”故事至今还为乡亲们津津乐道。
陈毅在吴氏宗祠还挥笔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长诗:“……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
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
”陈毅几天后离别高淳,挺进茅山。
6月21日,在镇江卫岗首战日寇,就“脱手斩得小楼兰”。
吴氏宗祠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辟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纪念馆”,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