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15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15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15篇)国学经典个人学习心得与体会篇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一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辱国的事实。

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精神枷锁。

但是,1817年,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

尽管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现在是那么的遥远,而现实绝对给足了这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面子。

我想,其中之含义绝不外乎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国人口众多、文化深厚。

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不怒而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终究要爆发。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是一件大好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

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

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1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章强调,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

(4月16日人民日报)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滚滚前进五千年,这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

夸父逐日,至死不屈。

而这般逐梦精神,穿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熔铸为民族之魂。

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匹夫有责”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文化,始终是我们最深厚的自信。

文化孕育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内涵,涵养的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数千年风雨坎坷、沧海桑田,而中华之魂从未消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精神之火从未熄灭,文化之焰可以燎原。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继承传统,“不忘本来”。

为何要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能从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中找到答案和方向。

一方面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儒家思想、礼乐精神立起中国人的骨气,明白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源。

继承发扬“红色”革命文化,用来自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的精神指引前进方向,从中找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学习借鉴,“吸收外来”。

中国正在以开放、自信的心态走向世界舞台,面临着各种思潮碰撞。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中,我们要明辨,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同时,包容有益思想。

要笃思,在人类优秀文明遗产中取其精华。

更要慎行,在实践中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就是要推动世界从文化中了解中国,同时推动中国在文化交流中走向世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习总书记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

在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作为基层还继续做好以下几点: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文艺带入基层,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用心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时刻牢记:“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其实文艺不是很遥远,只要坚定把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在基层也要把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精品范文】_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精品范文】_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近日,《求是》刊发了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民族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也需要文化文艺的支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发展文化,增强文化感染力、思想号召力、民族凝聚力是极其重要的。

发展文化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走向新的历史征途、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转折时期,都经历了一个回塑自己的传统,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民族迎接新的历史挑战,汇聚民族的精神力量,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经的历史步骤。

正因为如此,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首先就必须重建对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发展文化需要做好文化传承,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连续性的文明,中华民族自觉的传承意识和传承实践,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一个重要原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文化积淀的国家充其量只是一具傀儡,它缺失灵魂,缺失共同的梦想。

多年以来,我们在文化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继承,而是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前者是继承方法,后者是继承标准。

当代社会我们多是把民主和科学作为文化继承的标准,但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道德美德,唐诗宋词的美学价值,中和辩证的实践智慧,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等,都包含着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文化精髓,不能仅在这种科学民主的标准下被肯定。

所以文化的继承,关键是承认在中华文化中含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意义、又有当代价值的成分。

因此,在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上,中华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并不是仅仅提供了“民族形式”,而是提供了积极丰富的内容。

发展文化需要培育文化主体,如果说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的文化主体上。

教师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领悟10篇

教师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领悟10篇

教师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领悟10篇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领悟12019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之所以有别于“美利坚”、“法兰西”、“英吉利”,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所奉行的是中华文化,我们笃信孔孟之道、遵行中华礼仪、读写华夏文字,如没有这些中华文化,我们同其他异邦有何区别呢?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试图用所谓的“先进文化”来取代“中华文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国家一直以来指责我国的“人权问题”,然而他们自己却在别人的国土上狂轰乱炸,制造无数的难民,将所谓的“人权”践踏在地。

可是还有一些不明事理的国民在一味推崇“西方先进文化”,“崇洋媚外”、“挟洋自重”思想泛滥透顶,完全忘记自己是中华之人。

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我国自秦汉以来,不断学习和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马列主义思想。

事实证明,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民情,是民心所向,更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现阶段指引中华文化的风向标和领航员。

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领悟2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发表了题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文章后,我深切体悟到: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的创作,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当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

爱国的阅读心得(精选10篇)

爱国的阅读心得(精选10篇)

爱国的阅读心得(精选10篇)爱国的阅读心得篇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

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耻辱。

”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爱国心得体会作文300字(精品10篇)

爱国心得体会作文300字(精品10篇)

爱国心得体会作文300字(精品10篇)爱国心得体会作文300字篇1也许是因为对国家政治腐败,人心淡漠的失望,也许是因为个人主义强化而集体主义被遗失,也许是因为对国家未来的不信任与不抱希望,爱国主义时至今日已被人们淡忘。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文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如苏武的持节南望,豫让的“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屈原的《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但在今天,人们只会批判国家。

批判它政治不够清明,军队不够强大,经济不够富裕,食品不够安全,人民不够平等,环境不够优美。

但人们忘记了他的飞速发展,忘记曾经的美国也有过经济萧条,政治腐败,南北战争,弹颏总统,种族歧视,恐怖袭击和环境污染。

爱国不一定要做大事,可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当你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时,你已经表现出对祖国的尊重;当你走在干净又整洁的街道上,弯下腰来捡起一片不和谐的废纸时,你已经对祖国做出了贡献;当你看到中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胜利,欢呼雀跃的为祖国喝彩时,你已经为祖国尽一份力量;当你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想要回报祖国时,你已经拥有一颗热情而奔放的爱国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尚,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残酷的感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1近日,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中颇有感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做到文化自信,这个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才能做到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对中华文明、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成为世界上许多文化的借鉴和参考对象。

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开启了窗口,元朝时在中国当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把中国元朝时期的见闻传到了欧洲,为西方借鉴学习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中国的瓷器、丝绸传入到西方后无不为之所倾倒,西方火药、意大利通心粉更是借鉴学习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要做到文化自信,就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而不是迷失在新时代新形式下各种新生文化面前。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老文明之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华文化更是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人类文化。

文化的传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武器。

美国靠芯片、大片和土豆片这“三片”迅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并在全世界侵蚀蔓延,笼络了一大帮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群体。

比如在日本,许多青少年轻易就接受了美国的嬉皮士文化、颓废文化和自由散漫主义,并形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和问题。

究其原因是日本文化主要是舶来文化,没有自己的根基,所以很多日本人容易受到美国的影响。

美国大片刚登陆我国时,各大影院也曾万人空巷,但是我们并没有被这些大片所淹没,我们用中医、中药和中餐这“三中”成功地抵御住了“三片”的威胁,并反制在美国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积淀的深厚底蕴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取得的伟大成绩令世人刮目相看,许多国家更是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推崇备至。

《我和我的父辈》心得体会感想(7篇)

《我和我的父辈》心得体会感想(7篇)

《我和我的父辈》心得体会感想(7篇)《我和我的父辈》心得体会感想【篇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爱国,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自信地挺起了脊梁。

爱国是我们每个人有应该做的,身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以前爱国的英雄给的,难道不应该延续他们的作为吗?自从我听了曹老师的爱国讲座,我深受感触,我觉得,顾炎武说的很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革命烈士刘胡兰,东北抗日英雄赵一曼,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甘岭战役堵抢眼的黄继光哪一个不是为国牺牲,如果我们不爱国,还有良心吗?还有资格踩在为国牺牲的战士打下来的中国土地上吗?因为爱国,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爱国,才有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爱过,才有了陆放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和我的父辈》心得体会感想【篇二】燃起爱国之火童年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因为当你一生下来,死亡也跟着你一起生下来,生命中每一片刻都在朝死亡移动,所以我们只能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贺拉斯告诉我们:每天都想象这是你最后的一天,你不盼望的明天将越显得可欢恋。

这句话是让我们珍惜生命,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

殊不知,生命是残疾的。

微观看,人生短暂,仅那么六七十年,至多百十年,若中途有什么意外,恐怕还活不到那么久,然而这中间有多少人是真正为自己活着?又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我?为向上爬绞尽多少脑汁?为挣大钱煞费多少心血?其实,与其说你赚了大钱,倒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生命能够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着怎样的韧性,其实我们常常是弄不清楚的。

我们更为清楚的是生命的脆弱。

考试失败,晋升受挫,邻居失和,家庭矛盾,恋人移情,小孩吵架、兄弟吵嘴等等,甚至是许多鸡毛蒜皮提不起筷子的事都令人失去理性,心智大乱而导致生命危机:自杀或杀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范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范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范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本书是方舟子先生所写的一本散文集。

散文集中主要记述了方先生在游历中国各地的过程中遇见的人和事,记录了他所见所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历史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关注和思索,并呼吁每位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传承中华文化。

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方舟子先生的文字所感染,深刻而真实地感悟到了我们民族所拥有的璀璨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每篇散文都是作者亲身去体验和经历,在他的文字中,我感觉到了他真正深爱着他的故土、他的祖国,他不仅是一个爱国者,更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生命关怀者。

在读完本书之后,我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我觉得,一个人不仅要有自己的个人追求和发展,更要关注自己生活的地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我们要为家乡、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哪怕只是一点微小的力量。

我们更需要保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让这些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灵魂力量得到发扬光大。

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这本书能够引起我的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国文化、传统、历史等多个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似乎越来越“洋”,越来越没有了中国特色,这使我十分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本书的出现显得更加重要。

这本书作为一本散文集,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视角,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民族的灵魂。

这种深刻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了中华文化的珍贵和可贵,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源,不能忘记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深邃思想和智慧。

只有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我们才能切实地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的民族越发强大。

创新的思考和观点:在读完该书之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作为后来者,我们要理解并且传承祖先的文化,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真学习和思考,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就能真正做到保护和弘扬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4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持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省分行组织开展“学国学经典,育道德员工”系列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工作中的座右铭,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

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

人们面对着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试与他人的关系。

《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

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

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如何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是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信仰的力量》读后感(二篇)

《信仰的力量》读后感(二篇)

《信仰的力量》读后感这几天学习了《信仰的力量》这本书,觉得感触颇多。

记得有位同志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他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也就是所说的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才可以不断发展与进步。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理顺并更新自己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才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把个人发展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才有希望,家庭的幸福才有保障。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当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写爱国心得体会(通用8篇)

写爱国心得体会(通用8篇)

写爱国心得体会(通用8篇)写爱国心得体会篇1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深深感知,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始终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坚强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条件下全体公民基本的道德遵循和行为准则。

其中爱国是个人道德价值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的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自觉奉献国家和社会,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中体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就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党员和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紧紧围绕在党周围,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将本职工作与爱国情怀相结合,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忠于党的事业,坚持党的立场,坚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写爱国心得体会篇2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在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学习心得六篇汇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学习心得六篇汇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学习心得六篇汇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学习心得六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学习心得六篇,【篇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种社会意识,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产生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中,以儒学文化体系为基础,提倡的是“仁义治天下”、“以礼治国”造就了我们平和、宽容、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长期的文化熏陶已经造就了各民族的集体民族认同感,这就是超越了狭隘民族界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要,而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可能。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大人追求物质享受,小孩盲目崇拜追星现象,这都是缺少了民族精神的培养,很多人对于民族英雄都知之甚少,更不谈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必要的,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也是一个国家在竞争中永不落败的支撑和动力。

【篇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文明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文化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

人民群众享受到多少优秀的文化产品,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度如何,是检验文化发展成就的重要指标。

在全球化过程中,如果仅剩下对他人文化的认同、信奉,那么我们将失去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

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代,经济奠基文化,文化拉动经济,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 没有灵魂》心得

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 没有灵魂》心得

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是一篇非常有感染力和启示性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探讨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以及如何保持这种灵魂和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洞察力。

首先,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构成其完整性和独立性的重要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语言、传统文化、艺术、道德规范等,是构成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灵魂的重要内容。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以及道德性情,它们构成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个性。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和弘扬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灵魂的关键。

其次,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最有启示性的是,建设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可和尊重。

文化自觉则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以及对外推广。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建立文化自信,才能在保护和推广本土文化的过程中,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保持文化的传承性和连续性。

何时何地,灵魂都是最重要的。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才是它们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这篇文章提醒人们不要忽视文化灵魂的重要性,而应该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措施,充分展示和传递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灵魂的精髓和内涵。

综上所述,读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篇文章,我对文化传承与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是帮助国家和民族在当今世界中取得强劲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文化灵魂更加鲜活、强壮和充满生机。

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更加繁荣、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读后感
习总书记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

在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作为基层还继续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
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文艺带入基层,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用心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时刻牢记:“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其实文艺不是很遥远,只要坚定把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基层也要把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
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作为基层工作者和一名中共党员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把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