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四《胃气论》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参考PPT
郁化热,郁热扰心的烦躁 • 用身无大热除外了阴盛格阳证
• 宋孝志老师、张孝骞教授治疗高热不退案
伤寒论第一讲
• 【例1】辨病辨证 根据证候选方
• 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 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 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 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厚姜半甘参汤治腹满
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 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胡希恕老师注意经方剂量比例,体 现了洞悉经方药量比例的用意。
伤寒论第一讲
•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 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 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 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上述四条同样的原文。
本证成因:经期患外感;外感病 期间来月经;月经适断患外感。
临床表现和治法
1、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昼日明了,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但头汗出。
• 乌梅丸治蛔厥,又主久利,还可治厥阴提纲 证。
• 白头翁汤的现代应用。
宋孝志老师用栀子豉汤治疗热喘。
栀子豉汤原本治疗热郁胸膈证
证见心烦不得眠,若剧者,反复颠倒,心 中懊憹,或兼见胸中滞,心中结痛,但 头汗出等。
为无形邪热留扰胸膈,蕰郁心胸,郁热扰 心所致。
近有人用其治疗热喘和舌痛皆有效。
伤寒论第一讲
伤寒论第一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临到用时,信手拈来。 陈慎吾老师每天背《伤寒论》一遍。 刘渡舟教授治病,常用原文对号入座。 方药中老师读《内经》,倒背如流。 台湾张步桃医师过目不忘,胸中自有名著
• 宋孝志老师、张孝骞教授治疗高热不退案
伤寒论第一讲
• 【例1】辨病辨证 根据证候选方
• 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 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 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 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厚姜半甘参汤治腹满
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 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胡希恕老师注意经方剂量比例,体 现了洞悉经方药量比例的用意。
伤寒论第一讲
•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 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 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 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上述四条同样的原文。
本证成因:经期患外感;外感病 期间来月经;月经适断患外感。
临床表现和治法
1、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昼日明了,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但头汗出。
• 乌梅丸治蛔厥,又主久利,还可治厥阴提纲 证。
• 白头翁汤的现代应用。
宋孝志老师用栀子豉汤治疗热喘。
栀子豉汤原本治疗热郁胸膈证
证见心烦不得眠,若剧者,反复颠倒,心 中懊憹,或兼见胸中滞,心中结痛,但 头汗出等。
为无形邪热留扰胸膈,蕰郁心胸,郁热扰 心所致。
近有人用其治疗热喘和舌痛皆有效。
伤寒论第一讲
伤寒论第一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临到用时,信手拈来。 陈慎吾老师每天背《伤寒论》一遍。 刘渡舟教授治病,常用原文对号入座。 方药中老师读《内经》,倒背如流。 台湾张步桃医师过目不忘,胸中自有名著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3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建安时期,化为一片荒原。
医学课件
14
资料记载:
王仲宣:七哀诗 曹丕:与吴质书:
与王朗书: 曹植: 南阳:疫病频起,民户顿减 仲景家:不能幸免
它继《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 论著作之后,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 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完善了六经 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 医学的基础。
医学课件
5
《伤寒论》所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 用价值,它既适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也 适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 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云:
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 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 精微,过其师。
籍贯:南阳郡涅阳人(古涅阳在今河南南阳地
区邓县稂东镇西北1.5公里的张寨村)
医学课件
7
医学课件
8
《伤寒论》的作者及其生平
少年:天赋聪明:《何顒别传》:君用思 精而韵不高,后当为良医,卒如其言。
医学课件
15
民众的灾难,亲人的苦痛,激励了张仲 景著书济世的决心。
而疫疬的流行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 机会。
于是:
医学课件
16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 论》,合十六卷”。
《伤寒论》讲稿 PPT课件
医学课件
6
孙思邈是唐代太医,被后世尊为药王,他 研究《伤寒论》是方与法并重,以法定方,以 方分证,对《伤寒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宋代名医韩祗和,师法仲景心法,而不拘 泥于《伤寒论》中条文和方药。他治疗疾病, 多为自拟之方,并分时候辰而用药。著有《伤 寒微旨论》。 宋代名医朱肱强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 识经络,不知邪气之所在。”著有《南阳活人 书》。
医学课件
45
四、误汗的救治 误汗或损伤阳气,或耗损津液,或者阴阳两伤, 故误汗救治也以回阳,救阴或阴阳两补为主。
若阴阳损伤不甚,通过机体的自稳调节,可以恢复
平衡。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 阳自和者,必自愈”(58)。
医学课件
46
若汗后荣虚,筋脉失养而致身疼痛, 治当补气滋阴活血通经,用桂枝加芍药生姜 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医学课件 8
成无己,宋末名医,活动于金代, 他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他根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 为线索,以《内经》、《难经》作为依 据注释解析《伤寒论》诸证,开启了 《伤寒论》研究的新途径。
医学课件 9
明代以后伤寒学形成了三大流派: 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诸医家为重订错简一 派。他们认为仲景《伤寒论》年代久远,历代 多有讹传谬改,他们对于王叔和编集的《伤寒 论》认为颠倒错乱严重,大倡重整考订之风, 希望能恢复仲景所著的本来面目,虽然这一派 的重新考订的结束未必被后世医家所接受,但 他们对于风寒中伤,营卫虚实诸种病变,以及 仲景的立法定方思想,各有新的阐发和相应的 成就。
以柯琴、钱潢、包兴言为代表的诸 医家是辨证论治一派。这一派主张,仲 景《伤寒论》,即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 体系完整的经典著作,后世学者就不必 陷入孰为仲景原论,孰为王叔和所增的 争论中,只要有利于辨证论治的运用, 便值得加以研究和发扬。这一派又有以 方类证学派、以法类证学派和分经审证 三个派别。辨证论治一派是伤寒学派的 主流。
《伤寒论》解读解析PPT课件
太阳(亦称老阳) ▅▅▅▅ ▅▅▅▅
太阴(亦称老阴) ▅▅ ▅▅ ▅▅ ▅▅
少阳
▅▅▅▅ ▅▅ ▅▅
少阴
▅▅ ▅▅ ▅▅▅▅▅
13
三 六经辨证论治
其中太阳为阳中之阳,少阳为阴中之阳;太阴为阴 中之阴,少阴为阳中之阴。二阴二阳之四象代表四方, 四时、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内
经》在此基础上首创“三阴三阳”之论,《素问·六元 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16
标 膀胱
心
属
手经
肾
足经
少阴
17
3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西医现在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 菌株的变异,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如甲 流、顽固耐药菌株、非典。 非生物性致病因素比重增大,如冠心病、 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
4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世界之大难治性疾病:慢性病、老年病、 残疾(世卫组织) 中医药在这些方面正有优势和特色。 形神合一、心身合一、天人相应等。 辨证论治调动自身机体的积极性——扶 正祛邪。
14
三 六经辨证论治
三阴三阳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医理论体 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内 经》就有三阴三阳及其开、阖、枢理论, 三阴三阳标本中气理论及热病的三阴三 阳传变理论,尤其是三阴三阳与经络脏 腑相配,展示了一副错综复杂的人体形 质与机能统一的生动画卷。三阴三阳热 病传变之说亦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 经辩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15
一阴一阳为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六经,既是一个生理框架,又是一个病理框架。 六经是说明经络循行部位 脏腑各自不同生理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六经辩证是以六经未重要的理论依据。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PPT课件
阳明本气--燥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指的是大肠、胃的燥化功能, 即对水谷精微的充分吸收,并产生相应的阳热,旺盛机能, 维护组织。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少阳本气--火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少阳运行气液、疏泄肠胃 的功能,都离不开阳热,而且气为阳属火,火能生热。所 以称为“本火标阳”。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经气——五脏元真所化,发于六经。随三焦气化布散了周身 的精微物质,蕴含着较大能量,包括气、血、精、津、液五 种。
二、三焦———人体一身气化之枢纽
唐容川言“三焦者,人身之膜隔也”。内有微孔络脉,为五脏六府经气 转输,上下通降,外内出入的一身气化之枢纽,通主全身气化。
三焦下根于肾,上通于肺,系诸于五脏六府,外连于腠理,主通行气液, 升达命火,推动激发一身脏腑经络的气化。
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
太阳、太阴为开,言营阴卫阳之出表卫外。 太阳经气,特别是卫阳之气,是在上焦肺脏的宣发功能推动下布
散于周身肤表皮毛的,这主要通过三焦气化的途径来实现。 太阴所生的营血津液的转输敷布,主要是通过心脏布散血气津液
的功能来完成的。 《灵枢·决气》言:“上焦(主要指心肺)开发,宣五谷味,熏肤、
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柯韵伯也言:“营卫行于表而实发源于心肺,故太阳病则营卫病,
营卫病则心肺病矣。”
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
阳明为阖,言其维护阳热于肠胃,完成受纳腐熟水谷、传导 排泄糟粕的功能。性属燥金,赖肺气清肃下行。脾可通过转 输津液以助阳明之燥化。
厥阴为阖,言阴血由心包下潜,蓄藏于肝脏,相火蕴含其内, 受其疏泄调节,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需要。肾主闭藏, 以助厥阴之阖。
四、脏腑经络实质--“气化结构”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指的是大肠、胃的燥化功能, 即对水谷精微的充分吸收,并产生相应的阳热,旺盛机能, 维护组织。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少阳本气--火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少阳运行气液、疏泄肠胃 的功能,都离不开阳热,而且气为阳属火,火能生热。所 以称为“本火标阳”。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经气——五脏元真所化,发于六经。随三焦气化布散了周身 的精微物质,蕴含着较大能量,包括气、血、精、津、液五 种。
二、三焦———人体一身气化之枢纽
唐容川言“三焦者,人身之膜隔也”。内有微孔络脉,为五脏六府经气 转输,上下通降,外内出入的一身气化之枢纽,通主全身气化。
三焦下根于肾,上通于肺,系诸于五脏六府,外连于腠理,主通行气液, 升达命火,推动激发一身脏腑经络的气化。
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
太阳、太阴为开,言营阴卫阳之出表卫外。 太阳经气,特别是卫阳之气,是在上焦肺脏的宣发功能推动下布
散于周身肤表皮毛的,这主要通过三焦气化的途径来实现。 太阴所生的营血津液的转输敷布,主要是通过心脏布散血气津液
的功能来完成的。 《灵枢·决气》言:“上焦(主要指心肺)开发,宣五谷味,熏肤、
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柯韵伯也言:“营卫行于表而实发源于心肺,故太阳病则营卫病,
营卫病则心肺病矣。”
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
阳明为阖,言其维护阳热于肠胃,完成受纳腐熟水谷、传导 排泄糟粕的功能。性属燥金,赖肺气清肃下行。脾可通过转 输津液以助阳明之燥化。
厥阴为阖,言阴血由心包下潜,蓄藏于肝脏,相火蕴含其内, 受其疏泄调节,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需要。肾主闭藏, 以助厥阴之阖。
四、脏腑经络实质--“气化结构”
伤寒论讲稿PPT课件
四、“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一次误治,尚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期限,一误再
误,必加快病人的生命期限。 逆:治疗错误 尚:尚且,还。 引曰:引,延长,引曰,即延长时间(寿命) 促命期:促,缩短,缩短病人生命的期限。 一次误治还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一误再误必然
加快病人的死亡。
三、辨病发于阳阴
【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於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於阴也。发於阳,七日愈。发於阴,六日愈。以 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提要: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及愈期的判断。 释义:
二、太阳病分类 (一)太阳中风证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 为中风。(2)
提要:太阳中风的脉证提纲。 释义:
脉缓:非迟缓之缓,与紧相对而言。 中风:指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一种病 症,与后世的中风证完全不同。
一、病因病机: 1.病因:风寒(偏重于风) 2.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原文】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 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阴,使经不传则 愈。(8) 提要:太阳病自愈之理及预防传经之法。 释义:
1.行其经尽——指病在一经由盛到衰的过程。 2.再经——太阳病未愈,有欲传阳阴之势。 3.针足阳明——针刺足阳明经穴位。
本条文举“头痛”一证的存在与否,说明太阳 病是否传变。七日以上头痛自愈者,太阳病已解, 此因“行其经尽故也”。若七日以上头痛不愈者, 邪气有向阳明传的趋势。故针足阳明经的穴位,使 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使邪气不得内传,仍可 以从太阳之表外泄而愈。
若邪循经入于下焦既可影响膀胱气化出现 蓄水证;亦可因邪热与瘀血搏结而形成蓄血 证;若邪热与痰水搏结胸胁则形成结胸证; 无形邪热积聚心下胃脘则可形成痞证。
三、治法:发汗
表
《伤寒论通解》第四课:《胃气论》讲解
胃气虚证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加强锻炼以增强 体质。
调护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红枣 、小米等;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根据个体情况适 当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脾胃功能。
PART 05
案例分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胃气虚证的典型案例
拓展应用范围
探索《胃气论》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应用,发掘其潜在的治疗价值, 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创新研究方法
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胃气论》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个人学习心得与体会
1 2 3
深刻领悟中医思想
通过学习《伤寒论通解》,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医 思想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了中医在维护人类健康 方面的重要作用。
《伤寒论》的现代意义
《伤寒论》所阐述的中医临床医 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具有普遍适用 性,对现代医学临床实践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 平、推动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伤寒论》对于现代医学中感染 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研究和
治疗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PART 03
《胃气论》概述
《胃气论》的核心观点
总结词
《胃气论》的核心观点
详细描述
《胃气论》的核心观点是强调胃气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胃气的强弱 是决定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键因素。同时,《胃气论》还提出了调理胃气的原则 和方法,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PART 04
《胃气论》详解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伤寒论ppt课件共49页文档
▪ 阳浮阴弱:卫阳浮于外,正邪相争,发热。 风邪带汗出表,导致阴血弱。
▪ 鼻鸣干呕:鼻塞,正气抵抗于表,而不能 固护胃里。
桂枝汤服用方法
▪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 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 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 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 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 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 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 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 恶等物。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桂枝汤证
▪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3)(桂枝 汤方证对应)
▪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表证有里 虚者.凡浮弱脉都可用)
▪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4)(表证兼有里证,先解表后攻里)
▪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 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 (表实证和里实证,均可有头痛发热,其别在小便清,先攻里,不在 里,在表宜用桂枝汤)
▪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45)
▪ 鼻鸣干呕:鼻塞,正气抵抗于表,而不能 固护胃里。
桂枝汤服用方法
▪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 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 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 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 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 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 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 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 恶等物。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桂枝汤证
▪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3)(桂枝 汤方证对应)
▪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表证有里 虚者.凡浮弱脉都可用)
▪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4)(表证兼有里证,先解表后攻里)
▪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 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 (表实证和里实证,均可有头痛发热,其别在小便清,先攻里,不在 里,在表宜用桂枝汤)
▪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45)
《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由“单纯急下存阴”发展为“攻补兼 施”
医学课件
16
第五节 伤寒的涵义
广义:为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论》涉及广义伤寒,重点是论述人体感受 风寒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注意:与西医之伤寒不同
阳明病-极期阶段,病位在里(胃肠),病机
是阳明化燥,胃肠实热。治以清、下。
少阳病-亚急性期,病位在半表半里(胆、三
焦),病机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治以和法。
医学课件
22
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
太阴病-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
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医学课件
19
第七节 伤寒的辨证方法
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 十二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伤寒论》PPT解读共34页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伤寒论》PPT解读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伤寒论》为特有的经方理论体系--课件知识讲解PPT文档共49页
讲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
• 辨证:少阳病 • 处方:小前胡汤去生姜,加天花粉20g • 前胡40g 黄芩15g 半夏20g 党参15g • 大枣4个 炙甘草10g 天花粉20g • 2剂,一剂一天,水煎取汁250毫升,分成
三次,饭后温服。
-
16
• 二诊:2014年5月21日中午
• 电话来告:患儿服药后大便已解,腹痛、 呃逆已除,食欲渐佳。
《<伤寒论>通解》 第四课:《胃气论》讲解
-
1
《胃气论》原文
• 胃气者,中极也,机枢之要。阴阳沖气, 沖乃和,是为动,是故木气生于东方,其 性温;金气生于西方,其性凉。金木者, 水火之变,亦其渐也,与土同居,岂能断 哉!是故,胃气者,亦显大道,寒温制化 有道也。
• 胃气者,居中而主后天,饮食入则化,有
-
3
一、胃气的特征:津液
• “胃气”,“阴阳沖气”而成。 • “气”又是什么? • “精微物质”,非常抽象。 • 《说文解字》:“气,云气也”。 • 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气态。 • 在人体,胃气的存在形式,是津液。
-
4
• “胃气”,是“显大道,寒温制化有 道”。
• 说明具有水火双重性。
• “胃气”如“显大道”,此也是“二 合为一”。
• “完谷不化”,“胃气”寒多见,但“胃 气”热,也见。最典型方证:调胃承气汤 与生姜泻心汤。
-
7
二、胃气的运动:升降
• 胃气论,又称为“中焦”论。 • 组成:胃中津液,“金”与“木”。 • 金木是运动方式:升降。
-
8
• “木气生于东方”,“其性温”,则 能升、能散
• “金气生于西方”,“其性凉”,则 可降、可收。
下。
• 注意:关于用药,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 录》为主。
-
22
-
23
线”。
-
12
• 人体,以“中极”为“零刻线”。 • 平衡对应: • 上下对应(头与小腹), • 同则对应(右手与右足), • 左右对应(左手与右足)。 • “脑与小腹相表里”。
-
13
四、胃气的判断 食欲与消化、脉象
• “食欲”: • 一、食欲不振 • 二、“消谷善饥” • “消化”: • 一、胃胀。 • 二、“完谷不化”,或大便不成形、溏泄 • “脉象”:考察“胃”、“神”、“根”。 • 脉无力,或脉管硬。
• 病因:饮食不当。
• 胃气寒热平衡打破,多寒热错杂证候。
• 温燥药物,耗胃中津液,致使肠道津液不 足,所以“大便2天未解”。
-
20
• 患儿已以阳热证候为主。
• 胃气生热则消谷,胃中有寒则纳差。
• “纳差”,“苔中部厚腻而白”—— “寒”。
• 此患儿是寒热错杂证,阳热证为主、明显, 属少阳病。
-
21
-
17
• 按语:临床上误区,不辨证,使用 “藿香正气水”。
• 小孩,认为积食,大山楂丸或者保和 丸之类。
• 不是盲目与经验。
-
18
• 发病初,与“藿香正气水”,吐止痛剧, 考虑:方证是否对应。
• 寒热辨证,仔细分清。
• 有热证,用“藿香正气水”,以热增热。 • 从病位来看,中上两焦。
-
19
• 患儿表现“胃痛、呕吐、呃逆”,涉及胃 气理论。
• 金木二气,“一分为二”,是胃气的 运动状态。断则人死。
-
9
-
10
• 所以,胃气升降有序,是“护生之本, 决不可断”
• 《内经》所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
11
三、胃气的立极:平衡
• 胃气,叫做“中极”。 • 居“中”,“平衡”作用。 • 胃气,作为极点。圆心,或者“零刻
如烹饪。土气沖,升降有序则运,故清浊
自分,出入自律,故源源不断也。此乃后
天之源,护生之本,决不可断也。
-
2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 《内经出现“胃气”这个名词达23次 • 李东垣专注《脾胃论》 • 西医解剖学的出现,使得“胃气”变成
“器官化”
• “胃气”,是什么? • 正所谓:大道至简,本于阴阳。
• 少阳病,则使用和法,调和寒热为主,主方是小 前胡汤。
• 上中焦热——前胡、黄芩; • 中焦痰湿——半夏; • 胃气损耗——党参、炙甘草。 • 少阳病证候病理: • 邪结胸胁——半夏、党参。 • 上中通达,津液得下,胃气自和。 • 去生姜,热证明显; • 加天花粉,去胃中热邪,滋养胃家津液,大便自
-
5
• 胃气作用:
• 从阴气讲,体现荣养,维持形态,也是 “阴成形”。
• 从阳气讲,体现“消谷”。
• 中焦“消谷”如同“烹饪”,也需要 “水”。化物。
• 胃中津液,是消谷的根本。
-
6
• 胃气寒温制化失衡,多是寒热错杂的疾病。 但是,也会有纯热证,或者纯寒证。
• 例如:阳明病,“胃气生热”,则是“不 恶寒、反恶热”。
-
五、病案分析
• 女,4岁,居北京 • 初诊:2014年5月20日 • 主诉:胃痛2天 • 病史简要:患儿2天前因饮食不当而出现胃脘部不
适,渐而隐痛,伴有呕吐,在某医处就诊,给予 “藿香正气水”治疗,服用之后,呕吐止,但是 胃痛加重,为求治疗,故来就诊。 • 刻诊:胃脘痛,按之甚,伴呃逆、口臭,纳差, 大便2天未解,小便偏黄。 • 舌象:舌质尖偏红,苔中部厚腻而白,少津 • 脉象:脉寸关滑数,关偏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