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杜甫《客至》诗词原文及赏析
杜甫《客至》诗词原文及赏析杜甫《客至》诗词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客至》诗词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但:只。
缘:因为。
蓬门:蓬草编织的门。
飧:熟食。
兼味:指饭菜不丰富。
旧醅:没过滤的陈酒。
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翻译】: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赏析】:《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该诗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题意。
【阅读训练】: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
2.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3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4.尾联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5.前二名胜“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对表达诗人情感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答: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元稹《望驿台》及白居易和诗《望驿台》赏析
元稹《望驿台》及白居易和诗《望驿台》赏析《望驿台》元稹“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诗名《望驿台》,“望驿台”:在四川广元,原名“望乡台”,晚唐改名“望驿台”。
这里有一段元稹当时的资料:【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剑南东川(今四川三台)。
元稹第一次入蜀,蜀地到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却难消除他心中的惆怅。
他刚刚失去宰相“裴垍ji4”的倚靠,又永远离开了貌美贤惠的妻子韦丛,千里迢迢前往剑南东川巡察。
他在往来剑南东川途中,创作了组诗《使东川》,其中《望驿台》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从长安走到此,登临望乡台,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这段资料中有个错误并容易产生误导,里头说元稹心中惆怅的原因之一,是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妻子韦丛,事实韦丛死于809年七月九日,从资料上看,元稹写这首诗的时候,韦丛还没有死。
韦丛的去世日期能够如此准确,一定是元稹有做记载留于后世。
可是资料说他永远离开,那么估计元稹这次出使东川,晚于七月份以后才回去的。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字词典故“旬”:10日,“三旬”就是30日。
赏析元稹说,可怜啊,已经是三月三十日足了,我却只能惆怅地站在江边,这望驿台上遥望家乡。
元稹已经把作诗的时间写得很清楚,就是三月三十日。
所以这个时候,韦丛还是在世的。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字词典故“孟光”:历史名人,典故【“举案齐眉”就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四大丑女之一)的故事。
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
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
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
据说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
杜甫《客至》赏析
杜甫《客至》赏析《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客至》赏析相关内容。
杜甫《客至》赏析1《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馀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⑦呼取:叫,招呼翻译:房前屋后都涨满了春水,把我的草堂和外界隔绝了,每天只能看见成群结队飞来的沙鸥。
老夫院中的花间小道儿不曾因为因为您的到来而打扫过,这柴门也是今天才刚刚为您打开的。
这里离集市太远,再加上老夫家境不济,不能为您置办什么好饭菜,只能用这家酿的陈年老酒招待您。
如果您愿意邀请邻居家的老翁过来一块儿喝两杯,那我就隔着篱笆叫他一声!《客至》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作者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诗歌自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现代叶嘉滢对杜诗集大成的评价:“杜甫是这一座大成之诗苑中,根深干伟,枝叶纷披……足可供人无穷之玩赏,无尽之采撷。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
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扑地花一作:铺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1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赏析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
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
“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
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
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
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
“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
“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
“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
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
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作者:杜甫3、诗歌体裁:七言律诗4、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后所作5、诗歌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情,展现了其生活的简朴与真诚二、原文翻译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文: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译文: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
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三、诗歌赏析11 情景交融,营造氛围诗歌开篇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描绘了一幅春水环绕、鸥鸟翔集的宁静景象,既点明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又烘托出一种闲适、孤寂的氛围。
春水的满溢和群鸥的自在,与诗人内心的渴望交流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客人的到来埋下伏笔。
111 细节刻画,凸显真情“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通过对花径和蓬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平素生活的清寂和对客人到来的格外珍视。
不曾打扫的花径和从未开启的蓬门,在客人到来之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热情。
112 质朴语言,展现生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简朴。
由于住处离集市较远,菜肴简单,酒也只是家中的陈酿。
然而,这种真诚的描述并未让人感到寒酸,反而更凸显出主客之间不拘泥于物质的深厚情谊。
113 邻里互动,增添情趣“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诗人邀请客人与邻家老翁一同畅饮,将欢乐的氛围进一步扩大。
隔篱呼取的细节,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出乡村邻里之间的和谐与融洽,也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温暖。
《白居易诗选望驿台》(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白居易诗选望驿台》(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白居易诗选望驿台白居易系列: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集白居易诗选望驿台1【原文】靖安宅2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3思家。
【注释】1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白居易《酬元九东川路诗》中又有嘉陵县望驿台,即望喜驿。
2靖安宅:元稹在长安靖安里的住宅,在长安城南,是元妻韦丛久居之处。
3居人:指韦丛。
客:指元稹。
【译文】靖安里的家中,韦丛凝望着窗前的柳树;元稹身处的望驿台畔,春花凋落,飘落地面。
夫妻远隔的两地,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散。
家中的妻子思念著宦游在外的丈夫,异乡的丈夫也同样思念著家中的妻子。
【赏析】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东川,其间写下了题为「使东川」的组诗。
在长安担任左拾遗和翰林学士的白居易随后写下了《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作为与元稹的和诗,本诗是《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
全诗采用了与所和元稹原诗相同的平起仄收式,与原诗不同的是,《望驿台》一下笔就使用了工整的对仗句。
这种手法使诗具有了整饬之美,加强了表达的力度,同时也是内容的需要,可以表现出两位主人公情感的深厚和相思的缠绵,使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而结尾处散收,又使诗的结构于严谨中有变化,增加了声情之美。
《望驿台》的中心思想在「思」上,全诗的内容围绕着「思」层层展开。
「当窗柳」写闺中盼归之思,「扑地花」写驿旅望乡之思,都是以景传情,并不写出「思」字但思念之情已现。
而后「春光尽」三字,将两处相思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到最后一句,主人公含蓄克制的相思之情终于爆发,用两个思字,把前三句所含的意蕴一举点破,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最高点。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译文及赏析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译文及赏析岑参山房春事二首译文及赏析岑参山房春事二首译文及赏析1山房春事二首原文: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二首译文风和日丽,满目荡漾着春天的色彩,天气回暖,蝴蝶和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厅房飞进飞出。
道旁低一点的杨柳枝条新牙初发,轻拂着路人的衣襟,春风携带片片花瓣飘进窗内,散落在桌案之上。
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
竭尽目力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
满园的奇木异树,不知已人去楼空。
春天到来之后,还像往年春天一样开花。
山房春事二首赏析山房春事二首赏析唐朝极盛的时期,据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户口的记载:全国为九百零六万九千多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多口。
经过“安史之乱”,打了八年的仗,国家遭到严重破坏,死的人很多,到唐代宗广德二年,全国户口大减,这一年只有二百九十多万户,一千六百九十多万口了。
岑参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在这次战乱中所遭到破坏的情况。
不过他不是用数字而是用形象,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情景。
唐代封建士大夫都有“别业”,即后来所说的别墅,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山房”。
“春事”,即春天的景色。
这首诗通过山房春色表现了社会的满目凄凉。
西汉景帝时,梁孝王修建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到唐代还是著名的风景区。
这里有许多亭台苑囿(yòu),是人烟稠密的地区。
一到春天,风光明媚,游人聚集,十分热闹。
可是诗中写的不是这番景色。
在日落黄昏的时候,这个过去的风景区里,却寂寞无人。
只看见一大群一大群的黑老鸹(guā)落在树上,回到自己窠里。
原有的屋舍楼台不见了,前来游赏的人们也不见了。
望到尽头,也不过是稀稀落落的两三户人家。
多么萧条!诗人写到这里,还只说了现在的凄凉衰败,并没有指出过去的繁华。
下面才进一步反映昔盛今衰的景况。
这里还有树木。
现在春天来了,这些过去庭苑中的树木,还和往常一样,在春风的吹拂下,发芽滋长,繁花满枝,嫩红软白,璀灿成丛。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客至杜甫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但:只。
②缘:因为。
③蓬门:蓬草编织的门。
④飧:熟食。
⑤兼味:指饭菜不丰富。
⑥旧醅:没过滤的陈酒。
【译文】:房前屋后都环绕着春水,只见成群的鸥鸟天天来。
花径因为客人少没有打扫过,柴门今天为了你的到来才打开。
因为离市集远,盘中的菜品种少,由于家贫,酒杯中只有旧年的陈酒。
如果你愿意和邻居的老翁对饮,隔着篱笆喊他一起过来干杯。
【赏析】:诗人叙述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坦率的性格和宴客的喜悦,也表现出两人之间诚挚的友情。
全诗描写细腻传神,充满人情味,富有生活情趣。
《客至》鉴赏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杜甫《客至》古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客至》古诗原文及赏析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舍: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
2、皆:都是。
3、这句说言外之意是说交游冷落,很少有客人来访,即门可罗雀之意。
4、缘:因为。
蓬门,即柴门。
5、飧:熟食、菜肴。
兼味,各种味道的菜食。
6、旧醅:醅是未经过滤的酒。
旧醅,隔年的酒。
7、尽:喝完。
8、这二句说,如果客人愿意的话,就把邻居老翁喊过来一起痛痛快快地喝一场。
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
诗题下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就是来访。
崔明府的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这首诗就是写杜甫接待客人的欢乐场景。
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不过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它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不同。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杜甫《客至》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客至》原文|译文|赏析《客至》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客至》原文唐代: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及注释译文房前屋后都是一波春水,只见群鸥日日飞去归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集市太远,盘中的饭菜实在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注释⑴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⑵舍:指家。
⑶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⑷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⑸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⑹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⑺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⑻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⑼余杯:余下来的酒。
赏析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是过于单调。
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白居易的优秀诗词原文及赏析
【导语】⽩居易的诗在后代有很⼤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称道。
下⾯就给⼤家介绍下⽩居易的优秀诗词原⽂及赏析,欢迎阅读!⽩居易的优秀诗词原⽂及赏析篇⼀ 《夜⾬》 [唐].⽩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明。
隔窗知夜⾬,芭蕉先有声。
译⽂: 蛐蛐叫叫停停, 灯灭了⼜点亮。
隔着窗户也知道夜⾥在下⾬, (因为)芭蕉叶上早传来⾬声。
赏析: 此诗作于贬江州司马时期。
通过写夏秋之际的夜⾬,衬托出诗⼈烦躁不安的情绪。
貌似平淡,却宛转有致。
古⼈写⾬之作极多,并以写⾬景见长。
这⾸诗则未直接描写下⾬,⽽是刻意渲染下⾬前的沉闷和周围景物的变化。
诗的前两句,写⼤⾬前特有⾃然现象;蟋蟀鸣声断断续续,频添闷热;接着⼜掠过⼀阵清风,吹得屋内灯⽕忽明忽暗。
这⼀切似乎让⼈感觉到了暴风⾬将⾄的信息。
第三句的转折,便⾃然地引出了隔窗听⾬的境界。
诗歌巧妙地采⽤烘托⼿法,⾸⼆句的铺垫尤为精彩;蟋蟀的“啼复歇”、烛光的“灭与明”,造成⼤⾬前⼀种朦胧氛围。
后两句,⾬的介⼊,也是通过点点滴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使朦胧和迷茫趋向清朗,令⼈有⼀种从烦闷中解脱出来的舒畅感觉。
芭蕉听⾬⼊诗,可算⽩⽒之⾸创。
晚唐及宋以后⼈多⽤于寄托寂寥的⼼绪。
如林逋的“此夜芭蕉⾬,何⼈枕上闻”,欧阳修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
不过这些诗句虽然典雅,但在体验和描摹⾬打芭蕉的⽣动场⾯上,与⽩⽒相形见绌。
⽽李义⼭的“留得枯荷听⾬声”,枯荷易芭蕉,则别出⼼裁,化⽽⽆迹。
⽩居易的优秀诗词原⽂及赏析篇⼆ 《邯郸冬⾄夜思家》 [唐].⽩居易 邯郸驿⾥逢冬⾄, 抱膝灯前影伴⾝。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
译⽂: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佳节,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
赏析: 王维《九⽉九⽇忆⼭东兄弟》七绝的头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由于真切地表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游⼦所共有的思家之情⽽为⼈们所传诵。
上海预初语文上册课内古诗及文言文汇总
上海预初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古诗及文言文汇总1、《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释(1)《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2)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3)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4)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5)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2、《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1)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2)行人:指送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秋思:秋日里的思念。
(5)洛阳:我国古都之一,位于河南西部(6)作:写(7) 见:现【译文】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仿佛永远说不尽,又怕匆匆写出的信表达不尽自己的情意,捎信人即将要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看看有没有诉说完自己所有的心事。
3、《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
去后乃至⑸。
元方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⑺?”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⑻。
”元方曰:“君与家君⑼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⑽之,元方入门不顾⑾。
注释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⑵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丢下。
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
白居易《望驿台》原文翻译鉴赏
白居易《望驿台》原文|翻译|鉴赏《望驿台》全诗紧扣“思”字,层层深入地展开,先写闺中绮思,再写驿旅苦思,然后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最后迭用两个思字,点明诗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望驿台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望驿台》原文唐代: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望驿台》翻译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注释⑴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⑵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⑶扑地:遍地。
⑷春光:一作“春风”。
⑸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望驿台》赏析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
“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
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
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
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
“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
“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
“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
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
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
《客至》杜甫唐诗鉴赏
《客至》杜甫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原文】客至⑴舍南舍北皆春水⑵,但见群鸥日日来⑶。
花径不曾缘客扫⑷,蓬门今始为君开⑸。
盘飧市远无兼味⑹,樽酒家贫只旧醅⑺。
肯与邻翁相对饮⑻,隔篱呼取尽余杯⑼。
【注释】⑴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⑵舍:指家。
⑶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⑷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⑸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⑹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⑺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⑻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⑼余杯:余下来的酒。
【白话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创作背景】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此诗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赏析】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翻译赏析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翻译赏析《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前言】《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注释】⑴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⑵舍:指家。
⑶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⑷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⑸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⑹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⑺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⑻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⑼余杯:余下来的酒。
【翻译】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
【赏析】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是过于单调。
杜甫《客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客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杜甫《客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但:只。
缘:因为。
蓬门:蓬草编织的门。
飧:熟食。
兼味:指饭菜不丰富。
旧醅:没过滤的陈酒。
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翻译】: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赏析】:《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该诗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题意。
【阅读训练】: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
2.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3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4.尾联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5.前二名胜“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对表达诗人情感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答: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鉴赏《山房春事二首》译文及赏析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鉴赏《山房春事二首》译文及赏析《山房春事二首》是由岑参所创作的,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房春事二首》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山房春事二首》唐代:岑参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二首》译文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山房春事二首》注释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
春事:春色、春光。
恬:这里指风柔和。
衣桁(hé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发:绽放。
《山房春事二首》赏析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
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
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
杜甫《客至》赏析
杜甫《客至》赏析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草堂初成之时。
据诗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为唐时的县令,崔明府何人,无考定。
诗人初到成都,草堂四周无亲无故,花径不扫,蓬门常关,时与田父野老相往还。
今有崔县令来访,诗人自然十分高兴。
此诗写出了诗人迎接、款待崔县令热情、质朴、亲切、率直的心情。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写草堂四周之景及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
草堂四周,春水荡漾,群鸥翩飞,境闲景幽。
一个“皆”字展现了川西平原因都江堰自流灌溉,四周稻田蓄满春水的情景。
“群鸥”写鸥鸟之多,在古人笔下鸥鸟常作为水边隐士的伴侣。
“日日来”显示草堂之清幽闲静,无人打搅,只有群鸥来访。
客人正是在这春光明媚之日,到草堂来访诗人。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正写客至。
由上联的“鸥来”兴起,引来客至”。
诗人以与客谈话的口吻表白:庭中院落里长满花草的小路还没有因为客来而打扫过,言外之意是过去少有人来,自己也不轻易迎客。
今天,一向紧闭的家门才特地为“君”(崔明府)打开,欢迎你的到来。
表明了诗人对客人的敬重和深情厚谊。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红只旧醅。
”正写殷勤待客。
诗人仍以自谦自歉的口吻边劝酒边对客人说:“草堂离市街远,买东西不便,盘中的菜肴简单,品类少:因为家贫,买不起好酒,只有用家酿的陈酒来招待你了!”家常话语,人间真情,既表现了杜甫生活的困窘,又表现了主客之间亲密,真城相待的情谊。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诗人笔锋陡转,以征询客人意见之口吻,如果愿与邻翁饮酒,立刻就请他们过来陪你喝酒。
在文字上是峰回路转,在意境上是别开生面。
诗人居草堂常与农民交,情谊笃厚。
他有诗云“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大亦忘归”(《集食》)。
杜甫《客至》
杜甫《客至》杜甫《客至》《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客至》。
欢迎大家阅读!《客至》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赏析: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扑地花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1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赏析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
首
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
“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
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
元稹当时
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
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
“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
“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
“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
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
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