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些年味十足的春节习俗

合集下载

春节的习俗大全

春节的习俗大全

春节的习俗大全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种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春节的习俗大全吧!1. 贴春联。

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写有对联或者祝福的话语,用红纸书写,然后贴在门框上。

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寓意着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2. 贴窗花。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用五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以增添节日的氛围。

窗花的图案多为花鸟鱼虫等,寓意着美好的祝愿。

3. 包饺子。

除夕夜,家人们会一起包饺子。

这是一种团圆的象征,也象征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气。

吃饺子还有一个寓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4. 守岁。

在除夕夜,家人们会守岁,也就是熬夜。

这是为了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也有辟邪的意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远离灾祸。

5. 看春晚。

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文艺晚会,也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节目。

人们会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春晚,迎接新年的到来。

6. 拜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也就是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方式,也是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祝福。

7. 红包。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小辈发红包,里面装着一定金额的钱。

这是一种祝福和压岁钱,寓意着给小辈带来好运气,也是一种尊长爱幼的表达。

8. 走亲访友。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走亲访友,到亲朋好友家中拜访。

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活动,也是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祝福。

9. 点燃鞭炮。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点燃鞭炮,这是为了驱邪避害,也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带来好运气。

10. 舞狮。

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表演项目。

人们会聚在一起观看舞狮表演,希望能够驱邪避害,迎来好运气。

以上就是春节的习俗大全,每一项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习俗,迎接新的希望和美好。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为隆重庆祝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以欢聚、祭祖、祈福等形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对过去一年的回顾。

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10种民俗活动。

一、除夕夜祭祖除夕夜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民对祖先表示敬意的重要日子。

在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设立祭坛,燃起香烛,为祖先敬献美食和祭品,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富裕。

二、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之一。

人们认为鞭炮的声音可以驱除邪灵和恶魔,同时也代表着一年的好运和繁荣。

在过去,鞭炮还用来庆祝新婚、乔迁等喜庆事宜。

三、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人们将对联贴在门框上,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对吉祥的期盼。

春联上常用的字句包括“福、禄、寿、喜、财富”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人们身穿龙、狮子的服装,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着色彩缤纷的龙和狮子,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这项活动还包括表演者高难度的舞蹈和技巧。

五、走亲访友春节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

人们会前往亲戚和朋友的家中拜年,互赠红包和礼物。

这个传统习俗强调了家人和亲人之间的情谊,同时也展现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六、逛庙会庙会是春节期间最具娱乐性的一大活动。

人们可以在庙会上欣赏到传统表演,品尝各种美食,购买传统手工艺品等。

各种游戏和娱乐设施也会吸引着人们,使他们尽情享受春节的欢乐氛围。

七、观灯展灯笼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各地都会举办精美的灯展,展示各种各样的灯笼艺术。

人们可以欣赏到五彩斑斓的灯笼、灯饰以及精彩的灯光秀,给春节增添了独特的氛围。

八、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丰盛的菜肴,寓意着家庭团圆和幸福。

团圆饭的菜肴多样,有各种地方特色菜品和传统年菜。

九、拜年摆宴春节期间,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拜年,并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中国人的新年”。

它代表着除旧迎新、祈福祭祖的意义,整个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下面将介绍春节期间的十种民俗活动。

贴春联和门神贴春联和门神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民俗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年底或除夕前贴上写有吉祥话语的红色春联,以祈求一年之中平平安安、合家幸福。

门神则是指贴在家门上的神像或贴画,其目的是为了驱邪避邪、保佑家人平安。

包饺子包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

家庭成员会齐聚一堂,动手包饺子。

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人们团结一心、欢声笑语,体验到了家庭和睦的幸福感。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的另一个重要民俗活动。

放鞭炮的目的是驱逐恶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会在除夕夜点燃鞭炮,制造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象征着辞旧迎新、驱邪纳福。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民俗活动之一。

家人、亲友、邻居们会互相拜年,送上诚挚的祝福和好运的红包。

拜年不仅仅是表达祝福,更是增进人际关系、传递友善之情的一种方式。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寓意吉祥的民俗活动。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表演舞狮舞龙,吸引观众的眼球。

舞龙是为了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魅力,而舞狮则与招财进宝、驱邪避祸有关。

晚会和文艺表演春节期间的晚会和文艺表演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之一。

通过演唱、舞蹈、相声等形式的演出,人们共同庆祝春节,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晚会和文艺表演也是家人和朋友团聚、欢度佳节的重要方式。

看春晚春晚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必看的重大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除夕夜,人们会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期待一年一度的盛大演出。

春晚不仅是一个节目,也是人们心中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

祭祖春节期间祭祖是人们非常重视的民俗活动。

人们会整理家族祠堂,上香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祭祖活动还有助于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逛庙会庙会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很多民俗活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1、拜年
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到元宵前,都可以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恭祝对方新年大吉大利。

2、燃放炮竹
从除夕开始每家每户就会开始燃放炮竹,通过爆竹声辞旧迎新,庆祝新年。

3、守岁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很多人都会不睡觉,和家人一起守岁过12点,祈求来年家人幸福健康。

4、吃汤圆、水饺或年糕
根据南北差异,每个地方春节要吃的美食都不一样。

5、祭祖、祭神
春节祭祖或祭神,祈求来年家人幸福、健康、事业顺利等。

6、贴对联、福字、门神
除夕那一天,就会在家里的门前、墙壁或大门上贴对联、福字、门神,装扮屋子,它们也带有美好的幸福含义。

7、打扫
一般在大年二十八就会将家里打扫干干净净,它具有“除陈布新”的意义,将家里的坏运气扫出去,让好运进来。

8、逛庙会
春节各地有庙会的,很多人都会去逛一逛,热闹热闹当地。

9、舞龙、舞狮
古人用舞龙、舞狮祈福、求雨等,现代舞龙、舞狮则是为了给节日增加热闹气氛。

10、踩高跷
踩高跷是古代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虽然流传了下来,也但越来越少了。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1、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首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掉。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

2、贴红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3、贴年画: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

4、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5、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6、守岁: 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7、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8、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
9、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

10、逛庙会: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11、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

春节的习俗大全

春节的习俗大全

春节的习俗大全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许多有趣的习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节的习俗大全吧!1. 年夜饭。

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人团聚的时刻,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2. 贴春联。

春节前,人们会贴上红色的春联,春联上面写着吉祥的话语,寓意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和幸福。

3. 放鞭炮。

放鞭炮是中国人民过年时的传统习俗,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能够驱赶邪恶,带来好运。

4. 拜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会给小辈压岁钱,以示对新一年的祝福和关爱。

5.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够驱邪避灾,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6. 看春晚。

春节期间,人们会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

7. 守岁。

除夕夜,人们会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不睡觉,一直守在家里,以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8. 走亲访友。

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拜访,传递新年祝福,增进亲情和友情。

9. 红包。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小辈压岁钱,这被称为红包,寓意着给予小孩子好运和幸福。

10. 贴窗花。

春节期间,人们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各样的窗花,窗花寓意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11. 祭祖。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祭祖,感恩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12. 看戏。

春节期间,戏曲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习俗,人们会观看各种各样的传统戏曲表演,以增进文化娱乐。

总结。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福。

通过这些习俗,人们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团圆美满。

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好的春节习俗,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传统民俗活动是中国春节庆祝期间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活动丰富多样,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下是春节期间常见的十种传统民俗活动。

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同享受这一团圆时刻。

菜肴的选择十分丰富,象征着来年的好运与富裕。

年夜饭是家庭团聚和亲情交融的象征。

2. 贴年花和春联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红色的年花和春联。

年花代表着新年的希望和幸福,而春联则寓意着吉祥如意和美好前景。

这些花朵和春联挂在门口和墙上,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

3.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传统的庆祝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驱走邪恶,并为来年带来好运。

在放鞭炮的同时,也有人拜祭神明,以祈求平安和福运。

4.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人们穿上新衣服,拜访亲朋好友,并致以新年的祝福。

长辈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象征着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富贵。

5.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常常在春节期间表演。

龙和狮子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舞蹈表演可以带来好运和福气。

这个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和观众。

6. 传统戏剧表演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传统戏剧表演,包括京剧、评剧等。

这些表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述着各种传奇和故事。

观看戏剧表演成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7. 剪纸和灯笼制作剪纸和灯笼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

人们用彩纸剪出吉祥的图案,如花、福字等,贴在窗户上或悬挂在室内。

这些剪纸和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8. 猜灯谜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参与猜灯谜的活动。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还充满了欢乐和娱乐性。

人们通过猜灯谜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9. 龙舟竞渡在南方地区,春节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是龙舟竞渡。

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比赛速度和力量。

这项活动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0. 赏花观灯春节期间,公园和街道会布置花坛和彩灯。

人们会到公园赏花观灯,感受节日的美丽和喜悦。

关于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1、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

民间称做“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3、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4、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怀念故人。

5、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

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

中国春节10个风俗

中国春节10个风俗

中国春节10个风俗中国春节,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者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

它标志着中国农历的开始,通常在阳历的1月底或2月初之间举行。

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庆祝的时间。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国人民遵守各种传统风俗来庆祝新年。

下面是中国春节的10个传统风俗:1.贴春联:春联是一种横批,通常用红色的纸上书写。

春节前,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以驱邪祈福。

春联上的文字通常有吉祥的寓意,比如“福”、“春”、“团圆”等。

2.敬拜祖先: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祭祖堂敬拜祖先。

这是为了向祖先祈求祝福和保佑,并传承家族的传统。

3.给红包:给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常见风俗。

长辈会给小辈以及未婚的年轻人发放装有现金的红包,同时也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4.制作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年糕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成,形状通常是圆形,寓意团圆和连续。

5.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进行。

龙和狮子分别象征着吉祥和幸运,表演舞龙舞狮的目的是为了驱邪避祸,迎来好运。

6.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在年夜饭的时候和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燃放鞭炮,以驱逐邪灵和恶魔,并庆祝新年的到来。

7.舞蹈和歌唱:舞蹈和歌唱也是春节期间举行的重要活动。

人们会跳着传统的舞蹈或合唱祝福的歌曲,以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8.打扫房屋:春节前,人们会彻底打扫自己的房屋,以清理掉所有的晦气和厄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9.看春晚:春晚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人们会坐在电视前观看各种综艺节目,包括歌舞表演、小品和相声等。

10.逛庙会:庙会是春节期间另一项受欢迎的活动。

人们会前往庙会游玩、购物和品尝各种传统美食。

以上是中国春节的10个传统风俗。

这些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喜悦和期盼。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欢庆新年,祈福和祝愿家庭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体现。

年味十足的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年味十足的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年味十足的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时期,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传承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下面是一些具有年味十足的春节民俗活动。

1. 除夕夜的家庭团聚除夕夜是春节的最重要时刻,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人们会回家与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亲人一起吃团圆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个晚上,家人们会互相道贺,祝福彼此健康幸福,同时也会纪念祖先和祖国。

2. 爆竹和烟花爆竹和烟花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庆祝方式之一。

在除夕夜和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点燃各种各样的爆竹和烟花,以驱散厄运,迎接新的一年。

整个城市弥漫着爆竹声和烟花绽放的美丽景象,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3. 贴春联和挂灯笼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春联和挂灯笼来增添节日氛围。

春联是一种用纸制作的对联,上面写满了各种吉祥的祝福文字。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门上或者墙上,以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此外,灯笼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灯笼,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光明。

4. 舞龙舞狮舞龙和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有观赏性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的形象,进行舞蹈表演。

舞龙和舞狮被认为能够驱逐邪恶的力量,带来好运和繁荣。

在表演过程中,舞龙和舞狮会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和技巧,让人们感受到热闹喜庆的气氛。

5. 红包和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相赠送红包和进行拜年。

红包是一种装有现金的红色信封,人们常常在拜年或者亲朋好友间赠送红包,作为祝福和祝贺的一种方式。

此外,拜年也是春节期间人们重要的互动之一,家人、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拜年问候,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

6. 庙会和花市春节期间,各地的庙会和花市也是人们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庙会是一个集游乐、观赏和购物为一体的场所,人们可以品尝各种传统美食,欣赏演出表演,以及购买新年的节日商品。

花市则是一个集中销售鲜花植物和节日装饰品的市场,人们可以购买到各种各样的花朵和装饰品,为自己的家增添节日的气氛。

春节的十大习俗

春节的十大习俗

春节的十大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自古以来,春节就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春节的十大习俗。

一、贴对联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

对联是一种寄托吉祥和美好愿望的表达方式。

一般对联由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分别贴在门框的两侧。

对联的内容可以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学业工作顺利,也可以表达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盼。

二、贴窗花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窗花来装饰窗户。

窗花是一种剪纸艺术品,多为寓意吉祥如意的花鸟虫鱼等形象。

贴上窗花后,整个房屋显得更加喜庆热闹。

同时,窗花还可以遮挡阳光,起到保暖的作用。

三、包饺子除夕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共同努力,寓意全家人团结一心,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包饺子的过程也是一种亲情和友谊的体验,人们在包饺子的时候可以相互交流、畅谈,增进感情。

四、舞狮春节期间,舞狮是一项热门的民间表演艺术活动。

在传统节日的时候,人们用巨大的狮子头和长长的狮子尾巴扮成狮子的形象,舞蹈着穿梭于街头巷尾。

舞狮的意义在于驱除邪恶、祈求好运,还可以给群众带来娱乐和欢乐。

五、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在除夕夜,人们会放鞭炮来驱逐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鞭炮声同时还可以传达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节日的喜悦。

六、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

亲朋好友互相拜年,一起品茶聊天,增进亲情友谊。

这也是人们分享喜悦、欢度节日的一种方式。

七、看春晚春节晚上,全国各地的人们会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是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包括歌舞、小品、相声等多种节目形式。

观看春晚成为家庭团聚、共享欢乐的重要仪式之一。

八、送红包送红包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

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代表着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

红包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好运和富贵,也是一种喜庆的象征。

九、吃团圆饭在除夕夜,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春节的农村乡土风情

春节的农村乡土风情

春节的农村乡土风情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村乡土文化最为浓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农村乡亲们踏着雪花的脚步,舞动着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展现独特的农村乡土风情。

一、贴春联与门神春节前的农村乡土风情往往从贴春联与门神开始。

农村的大门上会贴上一副对联,这是镇宅平安的象征。

对联上的字句多与吉祥祝福相关,用红色的墨汁书写在红色的纸上,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门神则是贴在大门两侧的守护神,用来驱除邪恶并保护家庭安全。

这些传统习俗将春节的气氛推向高潮,也展现了农村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家家户户腊八粥腊八节是农村乡土风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举行。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以纪念传统习俗。

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杂粮、豆类、果仁和蔬菜熬煮而成的粥,寓意着丰收和吉祥。

农村乡亲们会将腊八粥端出,供祖先和神明享用,也与亲朋好友一同分享。

这一传统不仅丰盛了农村乡土风情的饮食文化,也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祭祖与守岁农村的乡亲们非常重视祖宗的节日祭祀。

在农村的春节里,每个家庭都会通宵达旦地举行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祖时常会准备享受祖先喜爱的食物、烧香、燃放鞭炮等,全家人围坐在祖堂前,合家团聚,感受传统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

在除夕夜,农村乡亲们也会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他们会一直守在家中,不随着鞭炮声和庆贺声提前入睡。

等到子夜时分,全家人共同迎接新年的钟声响起,开启新一年的希望和美好。

守岁是农村乡土风情中的独特习俗,展现了乡村人民对新年的祈福与期盼。

四、迎财神与舞龙舞狮农村春节中最具仪式感的乡土风情莫过于迎财神与舞龙舞狮。

财神是农村乡亲们最期盼的神明之一,他被认为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

在农村的春节里,人们会准备好丰盛的宴席以及特殊的祭祀仪式,迎接财神的到来。

同时,舞龙舞狮也是农村乡土风情中重要的一环,它被认为可以驱邪祈福,为新一年带来好运。

整个舞狮表演充满了欢快和喜庆的氛围,吸引人们的目光,也烘托了农村乡土文化的独特色彩。

春节的十大习俗

春节的十大习俗

春节的十大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中国,春节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有许多特色的习俗流传至今。

以下是春节的十大习俗。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

春联通常由对联组成,写有吉祥、庆祝新年的祝福语。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门框上,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二、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表演活动。

狮子舞和龙舞能驱邪避祸、祈福求吉,人们认为舞狮舞龙能够带来好运和祥瑞。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在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会放鞭炮,旨在驱赶邪恶的精灵,辟邪祈福,同时也是庆祝新年的方式之一。

四、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饭局,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同享用丰盛的食物。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肉、蔬菜等各类食物,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五、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传递祝福和问候。

长辈、亲友之间互相拜年,尊敬和家庭和睦是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

六、压岁钱压岁钱是春节期间给孩子的特殊礼物,通常是以红包的形式给予。

压岁钱寓意着给孩子送去祝福和好运,也是春节期间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

七、猜灯谜猜灯谜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游戏之一。

在灯谜会上,人们猜灯谜,悬挂着各种有趣的灯谜,通过猜谜解谜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八、祭祖祭祖是春节期间最古老的传统之一,是对祖先的敬意和记忆。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和献花,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九、亲戚串门春节期间,亲人之间互相串门拜访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亲友家中拜年,传达问候和祝福,增进亲情和友情。

十、观花灯观赏花灯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各种形状各样的花灯会被悬挂在街道和广场上,人们沐浴在灯光的照射下,感受节日的喜庆和欢乐。

总结春节的十大习俗贯穿了中国人民对于幸福团圆的渴望和美好祝福。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文化。

春节的到来,不仅仅是独特的庆祝方式,更是凝聚着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大全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家庭的团聚,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一、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我最喜欢的春节传统习俗

我最喜欢的春节传统习俗

我最喜欢的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充满欢乐和团圆气息的日子里,有许多我钟爱的春节传统习俗,下面我将为您介绍。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它是用红纸剪裁成的对联,通常写上吉祥的字句。

贴春联可以展现节日的喜庆和祝福的寓意,也是家庭装饰的一部分。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和家人沐浴在新年的喜悦里,一起将春联贴在门框上,为家中带来好运和吉祥。

二、放鞭炮春节期间,放鞭炮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放鞭炮有很多寓意,一方面是为了驱除邪灵,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零点,我和家人一起点燃鞭炮,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心中涌起一股喜悦和激动。

这个时刻代表着炎炎夏日的结束,寒冷的冬天也将过去,新的一年开始了。

三、舞狮舞狮是表演舞狮的一种传统习俗,它寓意着驱邪和招财。

在春节期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舞狮队伍,在街头巷尾表演舞狮。

身着狮子服装的人摆出各种灵动的动作,舞动着灵动的身姿。

每当看到这样的表演,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感受到狮子的力量和欢乐。

四、包饺子包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家人会一起包饺子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包饺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团圆的象征。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们笑声不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包好的饺子煮熟后,香气扑鼻,每一口都带着家人的味道。

五、拜年春节期间,拜年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在大年初一,我会去亲戚们家拜年,送上新年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收到了一些压岁钱,这是长辈们给予我们的祝福和鼓励。

六、看春晚春晚是春节期间必看的一项活动。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家人会一起收拾好一桌丰盛的晚餐,然后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

从小到大,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

春晚的节目多样化,并且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每年我都期待着看到明星们的表演和精彩的节目。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它承载着我对家人、亲朋好友和自己的美好祝福。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

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

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首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2篇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一)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人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以下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10种民俗活动:1.贴春联: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其一般由两幅红色纸制成,分别贴在门的两侧。

对联上的字句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2.放鞭炮:在农村地区,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据说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恶的神灵,让新的一年充满好运和安宁。

3.守岁:在除夕夜,全家人会守在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

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散疾病和邪灵,并迎接幸福和平安。

4.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家人亲戚会相互拜访,送上新年祝福并交换红包。

这是一种表达尊重和祝福的方式。

5.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吸引眼球的表演之一。

人们身着舞龙和舞狮的服饰,在街头巷尾表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二)6.看春晚:春晚是中国电视台每年在除夕夜举办的盛大晚会。

在这个晚会上,人们可以观看精彩的表演和节目,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7.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全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8.猜灯谜:猜灯谜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上灯谜,然后相互猜谜语,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9.祭祖先: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祖先的墓前烧香,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10.戏曲表演:春节期间,许多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戏曲表演,如京剧、豫剧等。

人们可以欣赏精彩的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10种民俗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春节不仅是一个团聚的时刻,也是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时刻。

希望每个人都能度过一个愉快、吉祥的春节!。

春节有关的风俗

春节有关的风俗

春节有关的风俗
一、买年货
快到春节,大家都买了许多东西在家里,包括瓜子、胡豆、糖等等,也会买一些水果等,可以说过年的时候家里面应有尽有,为的就是有亲戚来好拿出来招待他们,买好了东西在家里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打扫家里卫生
快到春节的几天,人们都会将自家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来个春节大扫除,为的就是让这个年过的更舒适。

三、买鞭炮
般人们都会提前一天将鞭炮买好,为了在过年那天拿出来放,让一家人过的红红火火,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祭祀祖先人
般过年前的一天,人们都会带着猪脑壳,鞭炮去祭祀死去的祖先人,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五、吃团年饭
所谓吃团年饭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做了许多好吃的,也包括自己做的腊肉,香肠,一家人一起代表着家人的团圆,意味着家庭的幸福美满。

六、贴对联
这是人们的习俗,过年的时候,门口的对联都会重新贴的,代表着新的一年里,新的外貌。

七、走亲戚
年过了,人们就跟着走亲戚了,一家人一起到亲朋好友的家中去做客,去与亲戚的团聚,有的亲戚也是一年才见一次,所以也是联络下与亲戚之间的感情。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大全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亲情氛围。

从古至今,春节的习俗在不断演变和传承,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传统。

扫尘是春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准备工作。

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清扫得干干净净。

这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让家里焕然一新,更有除旧迎新、去除晦气的美好寓意。

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

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贴上春联,家门瞬间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春联的颜色通常是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除了春联,还有福字也是常见的春节装饰。

人们会把福字倒贴,寓意着“福到了”。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美食。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都有着特别的寓意,比如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圆。

在一些地区,还会有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

年夜饭的氛围温馨而欢乐,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憧憬着新的一年。

守岁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灯火通明,通宵不眠,等待新年的到来。

守岁既有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也有对新年的期待。

在守岁的过程中,大家会一起聊天、看春晚、玩游戏,其乐融融。

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相互表达祝福的重要方式。

大年初一,晚辈们要给长辈们拜年,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长寿幸福。

长辈们则会给晚辈们发红包,寓意着关爱和祝福。

人们走亲访友,互道新年好,传递着浓浓的情谊。

在一些地方,还有舞龙舞狮的习俗。

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街头巷尾欢快地表演,龙腾狮跃,热闹非凡。

这不仅是一种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种祈福的方式,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放鞭炮曾经是春节的经典场景。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象征着驱邪避灾,为新年带来热闹和喜庆。

然而,出于环保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如今很多地方已经限制或禁止了燃放鞭炮,但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感受新年的欢乐氛围。

庙会也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国人民最重要的假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中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按照一系列传统习俗庆祝春节。

这些习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为你介绍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除夕夜之夜除夕夜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扫尘、贴窗花、剪纸等,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晚上,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这顿年夜饭十分丰盛,通常会有鱼、鸡等寓意吉祥的食物。

二、拜祭祖先除夕夜的重要仪式之一是拜祭祖先。

家中人们会摆上供品,包括水果、糕点、酒等,用于祭祀祖先。

在拜祭祖先的过程中,人们会祈求祖灵的保佑。

此外,也有人会在门前燃放爆竹,以驱逐邪灵,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三、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这是一种传统的礼金。

红包通常以红色的信封装着,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对于孩子们来说,收到红包既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对新年的祝福。

四、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表演狮子和龙的舞蹈,以求取福气和吉祥。

舞狮舞龙也是与观众互动的活动,观众可以扔糖果或红包给表演者,以示喜庆和赞赏。

五、爆竹和烟花春节期间燃放爆竹和烟花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认为声音和火光能够驱逐邪灵,带来好运和祝福。

然而,受到环境和安全因素的考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燃放爆竹和烟花做出了限制。

六、庙会和花市春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庙会和花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和小吃摊位,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各种传统活动,例如舞狮、京剧、杂耍等。

花市则是一个花卉交易的市场,人们可以购买各种各样的花草盆栽和年货。

七、贴春联和福字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和福字,以寓意吉祥和祝福。

春联是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的,对联通常贴在门上,横批则贴在门上方。

福字则是贴在门上的,以求吉祥和好运。

总结: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丰富多彩的,承载着家人团聚、祈福和祝福的美好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那些年味十足的春节习俗虽然春节年年过,但仍有许多人以为,过春节就仅仅是大年三十这一天的时间,因此,除了对除夕这一天的习俗特别熟悉以外,其他与春节相关联的习俗,慢慢地也就变得模糊。

其实,春节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便开始有了。

腊月二十三祭灶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

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

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

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腊月二十四洒扫庭除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 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

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同样,除夕之前,云南人也像全国人民一样,都要洒扫庭除,但一些人家还有另一项清洁工作。

除夕之夜,用个火盆装着烧红的炭、松针,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里往火盆里洒上醋,用醋蒸汽来“打扫”空气,然后关门,把火盆拿出大门倒掉。

说是这一年的晦气就被驱除出家门了。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在昆明周边的乡村,杀猪饭是春节最隆重的宴席,将新鲜宰杀的猪蒸、炸、煮、炒、炖,加上一些山茅野菜,别有一番风味。

腊月二十七洗浴赶集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市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

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

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C腊月二十八贴桃符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马。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祭祖过小除夕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早晨请祖。

据历史记载,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吃团圆年夜饭腊月三十,即到了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这一天是最重要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的年饭是除夕的重要内容,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的菜肴琳琅满目,农村里的杀了年猪,云南传统的“猪八碗”菜肴自不可少,很多人家还要烧起滇式火锅一一“炊锅”,煮上白菜、豆腐皮、木耳、蛋卷,热热乎乎地吃。

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还得有条完整的鱼连年有余,讨个口彩。

贴春联,也是云南最重要的春节民俗。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除夕年夜饭前,先要供天地,祭祖先牌位,祭祖的菜肴必须有青菜白菜芹菜和鱼,表示清账、有余。

孩子给长辈行礼要压岁钱。

然后放爆竹贴门神春联。

门上贴的门神,中国几千年来无外乎神荼郁垒、尉迟恭秦琼。

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省政府下了个命令,门神改为岳飞、戚继光,表达云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

这个“官方意志”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政府也印了大量门神图发放,一时间,家家门上都是这两位民族英雄威风凛凛的形象。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正月初一换上新衣拜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剃头、不泼水、不扫地、不动菜刀、不讨债。

一起床就换上新衣,查查老黄历,看喜神在哪一方,向喜神行礼,蒸一笼米糕当早餐,称之为一年比一年“高”。

饵块是云南特有的食品,与江南的年糕不同在于年糕是用米粉做的,饵块是用米饭做的,是中原地区的古食传到云南后,只有云南还保存下来的食物。

昆明人炒饵块要放入火腿、豌豆苗、大葱、腌菜、甜酱油等配料,油漉漉地端上桌来再放上辣椒油,大家热腾腾地吃上—碗。

吃完炒饵块,老人守在家中,大人们就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各家各户都准备了泡米花茶,招待来拜年的人们。

有的人家不愿意有人来打扰,放条板凳在家门口,别人看了也就不进去了。

正月初五祭财神开市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 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

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

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 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

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七郊游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 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到了正月初七,昆明西坝东岳庙举行庙会,昆明人就到金汁河边拜神烧香,其实就是郊游。

过年总不能天天都在城里“宅”着吧?庙会上还支起秋千架供大家玩耍,青年男女们也借机寻找意中人。

正月初九金殿庙会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

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不过更热闹的郊游,是正月初九的金殿庙会,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不只是在金殿所在地的鹦鹉山一座山上,庙会的摊子延伸出了好几里地,有各种杂耍表演、打把势、高跷、耍狮子、对山歌、唱小调。

旧时昆明人赶金殿庙会,都是自带饮食在山上野餐,呼朋唤友,一片热闹。

正月初十赏灯市正月初十之后,昆明灯市开始,每天晚上,现在的正义路一段,一到夜里,灯火辉煌。

水景灯、走马灯、宫灯,各种彩灯聚集,游人观灯购灯通宵达旦。

这也是老昆明人一年内最丰富的夜生活了,一直持续到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 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记者王蓉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