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个人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简介《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概括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满山会有灯笼火把。

3.2 朗读与理解: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引导学生个人默读课文,注意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回答相关问题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满山的灯笼火把》的课文文本,可以使用教材或相关资源。

5.2 图片或视频:准备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3 相关读物:提供相关的读物,如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拓展。

6.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

2.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灯笼和火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灯笼、火把相关的词语,如“花灯”、“烟火”等,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c.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3. 分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绘了满山的灯笼火把,犹如星海浩渺,灿烂夺目。

c.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朗读练习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5. 总结拓展a.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家乡有了怎样的认识?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乡是一个充满喜庆、热情和活力的地方,作者用满山的灯笼火把表达了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 教师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描绘的满山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及其寓意。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美丽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1. 描绘课文中所展现的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美丽景象。

3. 以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满山灯笼火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教师简介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角色朗读,展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4. 想象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感受课文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5. 情感交流(1)学生讨论自己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等美好回忆。

6. 小结作业(2)学生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灯笼火把”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教学设计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教学设计

满山遍野的灯 笼火把照亮了 ( 寂 静 的 山 谷) 照亮了 , (漆 学生补充 黑的夜晚) ,更 照亮了(我幼小 的心灵)。
) , 照 亮 了 己的情感,只要 ( ) ,更照亮了( )。 过渡:一次特殊的生命历 险, 让作者深深的体会到了 乡亲们那质朴的爱。 满山的 灯笼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山 谷,照亮了作者幼小的心 灵,也照亮了他生命的旅 程。 三、拓展延伸 当文章接近
悟,在朗读中 学生自主朗读 体现出小作者害怕的词句, 加入自己的 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感情,体会人 物的处境和 心情,为后续 的学习奠定 基础。 在倾听与评 4、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价中,学生的 朗读得到了 训练,同时根 深入的体会 人物当时的 心情。
学生在汇报时,充 分给予学生自主空 间。学生汇报时可 能不按照课文的顺 序,教师要遵照学 生的意愿调整课文 顺序。
教学目标 单 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关键词句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人物情感以及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全 课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重点:抓住文章关键词句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人物情感以及美好品质。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境,使学生 D、„„ 进一步深入
(3) 出示: PPT 虽然四肢已 经发麻直哆嗦, 身子又可怕 地往下陷了一点。 追问: “身子又可怕地往下 陷了一点。“往下陷”意味 ”
人物内心 预估:
越往下陷越危险; 离死亡更近了一 步„„
着什么? (4)危急中, “我”本该绝 从 作 者 一 开 始的害怕,到 望,但“我”并没有放弃, 冷静理智的 “我”做了什么? 分析处境,学 PPT 出示第三段 生 从 作 者 身 学生在文中 上 学 到 临 危 抓住小作者 不乱 坚持的语句 小结:孩子们,如果说害怕 是人类面对危险的一种本 能心理反应。那么,冷静的 分析处境想对策, 则是勇者 的智慧。 过渡:在黑暗中,勇敢与坚 信使“我”战胜了恐惧,渐 渐地, “我”看到了生的希 望。 (二)学习 6~8 自然段。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 引 导 学 生 先 导。 自学,再以小 朗读。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灯笼火把节的寓意。

3.3 合作学习(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各组汇报表演,大家共同点评。

3.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灯笼火把节的画面。

(3)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课后回收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6.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灯笼火把节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3——8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积累“盲目、坚持、坚信、泪如泉涌、满山遍野。

”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我”在井中勇敢、坚持的情景。

2、体会乡亲们来救“我”的情景。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

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发学生,想象导入:1、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并想象:“你读了课题仿佛看到了什么?”明、勇敢、坚强。

)4、指导朗读3-5自然段。

(读出我坚定的决心)5、小结:在大雨泥泞的野外,这个孩子虽然没有摆脱困境,但是他的勇敢、他的坚持、他的顽强,使他对于险恶的环境毫不畏惧。

他具有一定的野外自救能力。

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三)、学习6—8自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阅读6-8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感动的句子作上记号,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2、讨论:亲人是怎样来救我的呢?3、学生汇报。

(1)、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2)、“急切渴望”是什么?用“渴望”造句。

渴望:看到别人有〈〈教你写作文〉〉,我也渴望有一本。

(3)、从“那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中,你想到了什么?(亲人急切的心情)(4)、紧接着我又看到了什么?(先是一线,很快是……满山遍野的灯龙火把越来越亮。

)从“满山遍野”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寻找我的亲人多)面对亲人的爱我怎么啦?(泪如泉涌)理解“泪如泉涌”。

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5)、指导朗读。

(读出我的感激之情。

)4、指名读第7自然段。

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是热的。

”这句话的。

5、齐读第8自然段,再一次体会我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也是大人疼爱的孩子,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呢?你愿意告诉大家吗?学生讲述。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个篇课文情感显豁直露, 力分析
易于直接把握。
2、学生对文章内容感兴趣,有了阅读的欲望就有
进一步理解内容以及独立阅读体验的激情。
3、学生喜欢合作学习的方式,善于在讨论交流中
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1、人都有畏难情绪,所以探究性学习时问题的切
入点很重要,这个切入点既要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的问题,如何在一堂课中检测出学习效果不仅是这一
堂课的收获,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学生能力的考查。
所以,单一阅读技能的检测还是有待提升的。
教学过程
一、导学,初识感动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读了
课文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1)听写词语,组织反馈并评价。 (2)回忆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要描写
的两个重要场景。 (3)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互相解答疑问。 (4)寻找感动:借助学生所提问题,顺势引导学
生去关注课文中令他感动的场景。 二、助学,深悟感动 (一)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 1、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5 自然段,哪些地方最
让你感动呢?可以在课文中简单的做批注,找出来在小 组内说一说,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其他同学。(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
《满山的灯笼火把》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乡下外婆家的小男孩,
教材分析 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傍晚从田地里回家时,被卡在田野中
的一处井口,勇敢地坚持,等待亲人的救援,最后被乡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满山灯笼火把的背景、意义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通过观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满山灯笼火把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灯笼火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倡导绿色过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满山灯笼火把的传统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灯笼火把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满山灯笼火把的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灯笼火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满山灯笼火把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准备制作灯笼火把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灯笼火把的基本制作方法。

(2)准备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满山灯笼火把的背景和意义。

(2)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探究与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满山灯笼火把的制作方法和创新设计。

(2)动手制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亲自动手制作灯笼火把。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3. 展示与评价:(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2)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满山的灯笼火把》,了解文章描绘的春节元宵节习俗;(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2)学会通过朗读和描述来表现节日的气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3)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2. 理解文章内容,描绘节日气氛;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2. 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3. 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满山的灯笼火把》;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4.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春节元宵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2)分组讨论,共同学习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分析文章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描述来表现节日的气氛。

4. 朗读练习(1)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选取优秀朗读作品进行展示;(3)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1)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2)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春节元宵节的认识和感受;2.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灯笼或火把;3.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灯笼或火把,增进亲子关系。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内容,懂得文章情节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掌握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以及长途汽车几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整个故事和文章的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教学课件的展示)教师利用图片或课件里的城市夜市灯笼场景,介绍夜市的繁华和灯笼的美丽,引起学生对灯笼火把的兴趣,导入故事主题。

2.故事导读教师简单介绍《满山的灯笼火把》的故事内容,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中主要包括大妈摆摊、小女孩卖火把、同学一起拔河、山上的狮子舞、读书和放炮。

3.故事讲解教师逐段讲述故事情节,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变化。

4.阅读理解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1)大妈摆摊上的衣服种类有哪些?(2)小女孩什么时候卖火把?(3)为什么小女孩想和同学一起拔河?(4)故事中登场的狮子舞有什么表演内容?(5)故事的最后发生了什么?5.情境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讨论:(1)情境一:山上没电,大人们没有手机和手电筒,问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2)情境二:小女孩为了卖火把而站了一天,问学生怎样评价小女孩的努力和勇气?6.词语学习教师出示ppt,教学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和长途汽车三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拼读和书写。

7.讨论与小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8.作文练习以《满山的灯笼火把》为题材,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和感受。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案标题: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灯笼火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灯笼火把,并了解其制作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独特的灯笼火把。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灯笼火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材料:纸、剪刀、蜡烛、彩笔、装饰材料等。

3.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灯笼火把。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些灯笼火把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灯笼火把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灯笼火把的形状、材料和用途,并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联。

探究: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灯笼火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解释灯笼火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如象征着希望、幸福和团圆。

2. 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灯笼火把,并鼓励他们描述其特点和设计风格。

实践:1. 分发纸和彩笔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灯笼火把的样式。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2. 学生使用剪刀将纸剪成所设计的形状,并用彩笔进行绘画和装饰。

3. 学生将灯笼火把的两端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柱形,确保底部留有足够空间放置蜡烛。

4. 学生在底部放置蜡烛,并点燃蜡烛,观察灯笼火把的效果。

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设计和制作的灯笼火把,让其他同学评价并给予反馈。

2. 强调灯笼火把的重要意义,并与中国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

3.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实践经验,总结灯笼火把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灯笼火把制作工坊或灯笼展览,进一步了解灯笼火把的制作工艺和多样性。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制作更复杂和精美的灯笼火把,并在学校或社区举办展览。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性思维。

2. 学生分享和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灯笼火把。

3. 学生对灯笼火把的理解和意义的口头回答。

教学延伸:1. 将灯笼火把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似和不同之处。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灯笼火把节的风俗习惯。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文章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和风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灯笼火把节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

2.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风俗习惯。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深入探讨民族文化。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灯笼火把节的风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灯笼火把节的风俗习惯。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探讨灯笼火把节背后的民族文化。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授与展示:(1)讲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展示灯笼火把节的风貌,让学生感受美好景象。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灯笼火把节现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全班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文章内容,强调灯笼火把节的意义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六、教学准备:1. 图片:收集灯笼火把节相关的图片,包括节日现场、传统手工艺品等。

2. 视频:准备一段关于灯笼火把节的视频资料,展示节日的热闹氛围。

3. 参考资料:准备有关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参考。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要求认识的生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

教学重点: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作者童年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语,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灯笼吗?为什么会有满山的灯笼火把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讲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救援。

第三段(6—8):讲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五、作业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5、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2.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书写。

让学生分组练习书写生字词,并互相检查。

3. 课文理解: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珍惜亲情和友情。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

写一篇关于灯笼火把节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感想或者想象作文。

2. 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前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有耐心地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和概念。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设计《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起看看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欢迎查阅!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一.教材简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三.说教法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五.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j_小学教学设计网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第二课时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3.尝试复述故事(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说板书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我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的情感主线为设计点,既简洁又易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_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关键】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教学过程〗一.播放国歌引入: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二.揭示课题1.板题,读题.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三.检查复习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2.师指导生字词.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4._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四.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正确.2.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五.自悟课文1.自然第一段: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⑵你还有什么不懂?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⑴学生小组讨论.⑵班级师生共同讨论.六.练习提高七.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新词.二.自悟课文1.自然课文第二段:⑴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应该怎么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个么?2.自读课文第三段:阅读盛况作者写了哪三层?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⑴这两段你读懂了什么?⑵还有什么不懂?⑶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三.总结方法1.这篇课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阅读快一些?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了些什么?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什么镜头拍?请介绍.四.巩固提高五.作业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3.背诵课文指定段落.【板书设计】人海旗浪奏国歌宣布立国开国大典隆重庆典礼炮轰鸣庄严宣读公告激动检阅三军礼节祝贺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释题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出示:(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见面了.(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指名读,齐读.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数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板书:大典前)2.自由读课文其余部分,完成学习小纸条上的流程图.三.再读:整体感知说内容1.大屏幕出示:_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接着(),然后().升旗以后,毛主席(),在这之后,()开始,最后是().2.方法总结:(大屏幕出示:文路阅读)四.三读:字里行间品大典1.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2.重点品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3)指导感情朗读.(4)大家再细细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中华的版图)(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6)试着背一背这段话.方法总结:文采阅读五.结课:意犹未尽赏文采师: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处场面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赏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作业布置:1.将课文中你感受比较深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2.课外去收集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4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交流平台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2.学生交流.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板书:点面结合)4.练习,认识〝点〞与〝面〞.(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5.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二.词句段运用(一)相同句式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出示:【课件4】?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3.教师小结,指导: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板书:〝说〞的表达方式)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书写提示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6.班内作品展示.二.日积月累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出示:【课件6-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教师讲解:(板书:积累爱国名言)(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板书设计: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三.创作书法作品四.积累爱国名言_上巳节三月三活动主题策划方案农历三月三是我国传统节日上巳节,有着放风筝.踏青.游园.雅集.品茶聚友等优秀的传_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主持稿世界地球日(TheWorldEarthDay)即每年的4月_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地球日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吗?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小学语文教案的模板范文你知道怎么写小学语文教案的模板范文吗?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

四年级语文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讲的是在一次意外遇险时,全村的乡亲们都举着灯笼火把四处搜寻我,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这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教育。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活泼,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我让他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能力。

2、要让学生很好地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必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想力,并设身处地思考怎样做。

3、通过学习,加深体会,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亲情的伟大,关心他人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说说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你感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3、板书课题:满山的灯笼火把。

二、教学2---8自然段(一)师范读课文第2—8自然段,了解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同桌互相说说读懂了什么?再指名回答。

2、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对疑难问题加以点拨。

(三)重点分析1、我为什么不再挣扎?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学生分成八小组讨论反馈:(1)我突然间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结果只能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

(2)我不再哭喊——我要用全力拽住井边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3)我相信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

2、我坚持的结果怎样?我的眼泪为什么会不停地流着,是热的?学生讨论反馈:(1)我听到了焦急、亲切而又悠长的呼唤,我还看到了那满山的灯笼火把。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最后集体交流、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书写课题
指名分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导评议
认读生字
小组合作学习
齐读第1自然段
指名汇报
指名汇报
汇报并标注句子
齐读本段课文
默读课文
指名回答
指名交流汇报




(可附页)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
3、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检、学习第6、7、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呢?亲人们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泪水像泉水一样地涌出来;因为当时,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听到了远处传来了焦急、亲切而又悠长的呼唤,我还看到了满山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所以我泪如泉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同学们,请拿出听写本听写几个词语。

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
卡住盲目坚信四肢泪如泉涌
请同学们把你写的与大屏幕对照一下,错的改过来。

一、以“疑”导入,激起阅读期盼: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种挫折和意外。

那么在遭遇挫折、意外,陷入困境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一双双手向我们伸过来,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感受,读出滋味来。

2、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灯笼火把很多吗?那么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找同学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外婆家。

再一次从田里回家时不小心坠入路边的土井,后来被详情门就出来的感人故事。


板书:坠井救援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文之情感:
(一)、感悟2——5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41页,默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小男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者说: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情预设】:
小男孩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坚强、勇敢、冷静……的孩子。

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困境,感悟坚持。

板书:冷静聪明勇敢
【教学策略】:
1、问:你是从那儿看出他是一个冷静、聪明的孩子?
【课件出示】
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

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2、多么聪明的孩子呀,坠入土井,遇到了意外,陷入了困境,在一阵慌乱之后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保存体力,坚持着。

板书:坚持
3、过渡:“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

”到底当时的处境危急在哪?有多危急?
【课件出示】
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4、指名读
5、问: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怎么体会出来的?
6、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风雨交加的景象,老师描述: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不停地打在小男孩的头上、脸上、身上,身下又浸着冰凉的井水。

抬头望望四周,黑幕遮盖了整个田野,空无一人,此时的他多么着急多么害怕呀!谁来读:
7、引读:我多么希望能爬上来呀!然而——
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我”突然明白了——
8、问:从哪儿看出他又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课件出示】
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沿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

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9、追问:怎么看出来的?
10、过渡完成填空:
是呀,雨渐渐小了,大雨过后泥泞的野外被黑幕遮得严严实实,卡在井口的孩子,忍受着黑暗、寒冷、孤独、危险的折磨,他毕竟人小力单,无法摆脱困境,但是他的冷静、勇敢,他的聪明,他的坚强信念,使他对于险恶的处境毫不畏惧,使他仍然坚持
着坚信着。

11、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有着一定的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

而这种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12、不过我很纳闷,当他坠入田边的土井,自救不成功时,他凭什么相信亲人一定会来救他?凭什么呀?
(二)、感悟6——8自然段:
1、同学们,当小男孩在满怀信心,苦苦等待亲人来援救时,家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来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外婆,如果你是外公,如果你是舅舅,如果你是乡里乡亲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2、乡里乡亲听说后,一传十,十传百,毫不犹豫地向野外出发,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嫩的孩子,有数不尽的青年男女。

3、是呀!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已降临,大雨过后,一阵阵寒气袭来,使人浑身冷嗖嗖的。

此时仍然没有孩子的音信。

孩子的险恶处境牵动着外婆的心,牵动着亲人的心,牵动着全村人的心,听——
看——
【课件出示】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那满山漫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4、比较句子:
把文中的句子改写成这个句子行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A: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那满山漫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原句)
B: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声音。

紧接着又看到了许多灯笼火把,顿时,我泪如泉涌。

A:男女生分读一默读一交流。

(小组)
B:汇报交流成果
5、总结:一个是“急切渴望听到”,一个是“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把亲人之间的担心,关怀和疼爱描写地淋漓尽致;“一线”、“一片”、“一大片”、“满山遍野”展现了亮光,灯笼火把由远到近,由少到多的壮观场面。

【课件出示:画面的变化过程】
6、质疑:那“一线”、“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仅仅是亮光,仅仅是灯笼火把吗?这么多的人是谁呀?题目《满山的灯笼火把》其实也是在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多人布满了山野寻找我。

板书: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
7、问:卡在井口的我苦苦地等待着,终于听到那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终于看到那一线、一片、一大片、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此时此刻,我泪如泉涌,为什么?为什么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地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的流着,而且是热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追问:我为什么会感动?(我因为什么而感动?)
8、是呀!我怎么能够不感动呢?当我看到我坚信的事实果然出现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周围人们对我的关心、关怀和疼爱,我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热泪,虽然全身已经冻僵,但是那眼泪却是热的。

这是亲人、乡邻的关爱之情温暖了我,这是感动的眼泪,这是感激的热泪!
9、【课件出示】听歌曲《父老乡亲》
静静地躺在亲人的怀里,泪眼模糊的我不知说什么,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心的感激之情,心潮澎湃的我言之不行,歌之。

10、让我们来饱含激情地读一读这壮观而又令人感动的场面吧!(读第六自然段)(练读——指名读——齐读
11、引读: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
12、讲:课文的结尾用了一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和一个“!”,对这种浓浓的亲情重重地描上一笔,这是在“我”成长过程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感情,这句话充分流露出“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表达感受,升华感情:
1、课文学完了,有什么收获?
A: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可能遇到挫折、意外,当遇到挫折、意外时要冷静,动脑思索想办法,并能勇敢地去面对,懂得自救。

板书:自救
B: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长辈们,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长辈,去尊敬老师,去关爱周围的人,要记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板书: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板书设计:
坠井坚持救援
冷静聪明勇敢泪如泉涌(热)
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人多)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自救
9、满山的灯笼火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