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出师表》导学案 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3)掌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2)培养对文言文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识读和理解。

(2)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诸葛亮及其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出师表》的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师表》,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强调其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完成相关练习。

(2)当堂批改,及时反馈。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出师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效果:(1)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概括其主要特点。

(2)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3.教学不足:(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

(2)课堂练习的设置不够丰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进措施:(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深入挖掘。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精品导学案(word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出师表》诸葛亮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基础知识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

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221年,刘备趁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疏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原来还叫“表”而不叫“疏”。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出师表》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出师表》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出师表》教案【课时分配】本课时长为1小时,分为五个部分:导入新课、课堂讲解、阅读体验、交流讨论、课堂总结。

建议分配时间如下:导入新课:10分钟课堂讲解:15分钟阅读体验:25分钟交流讨论:10分钟课堂总结:1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

2. 读懂《出师表》的文本并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3. 感受《出师表》中作者的忠诚和果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读懂《出师表》的文本并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准备】1. PPT: 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解析文本的重点难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句段,精心设计交流讨论环节。

2. 制作任务卡: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重新设计课堂任务卡,包括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和归纳感受等方面。

3. 个人笔记和复习资料:通过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出师表》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全班跟读经典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生手抄《出师表》前三句,并作简单介绍。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介绍《出师表》的背景:三国时期环境的变迁,东吴孙权、魏国曹操之间的关系,以及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蜀汉有向北伐之意。

2.介绍《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在蜀汉刘备的帮助下崭露头角,以其才干和高尚品德受到赞誉。

现在的《出师表》是他为刘备写的一封书信。

3.解析文本的重点难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句子,包括开篇的铿锵语句、介绍天下大势的语句、引出对军民生命的责任和义务、解释北上出兵的原因和意义、表达对各方面的指责和挑战、引出自己的决心和信心等。

三、阅读体验(2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进行理解文本的任务,学生个别、小组或全班完成阅读,记录和分享任务卡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学生不加解释地单独阅读文本,整理自己主要感受的关键信息,进行分享。

23《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3《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3课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脉络,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出师一表之言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领略出师一表之陈情。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课文的重点句子,学生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重点句子并翻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学生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后半部分写的重要事件。

教师引导学生读关键词句,以读促品,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师补充“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学生作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和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出师表》中到底陈了什么情?请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讨论,品读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情怀。

2.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3.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学生可以联系具体的故事,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诸葛亮的看法。

教师可以补充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设计意图】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四、写法探究【活动内容】简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

学生感知全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这一文体入手,前面重在晓之以理,后面重在动之以情,进而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对后主刘禅在朝廷内政上所提出的建议,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国家兴隆的历史经验,表明“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体现了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思想品格。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23《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难点】1.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词多义】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进尽忠言()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古今异义】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义:引喻失义(古义:今义:)异同:不宜异同(古义:今义:)愚:愚以为宫中之事(古义:今义:)晓畅:晓畅军事(古义:今义:)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今义:)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感激:由是感激(古义:今义:)涕零:临表涕零(古义:今义:)【词类活用】广:有所广益()亲、远:亲贤臣,远小人()恢弘:恢弘志士之气()苟全:苟全性命于乱世()奸、忠善: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良实:此皆良实()优劣:优劣得所()奸凶:攘除奸凶()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北定中原()死: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特殊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第23课《出师表》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3.《出师表》(诸葛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内容。

3、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4、结合文章品析诸葛亮的形象,感受其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合作疏通文意,通过问题引导,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及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切感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2、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语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西游记》和《水浒传》已被收入初中“名著导读”之列,那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在其中有一个人物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于崇拜,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被奉为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楷模”。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献策,尽显其智慧与才华。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出师表》,去感受他的忠贞贤良。

二、预学交流1、作者信息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

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任命为丞相,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

234年,病死军中,追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背景资料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陈述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不雄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式。

2、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进步主张。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积累成语、名句。

4、了解“表”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5、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子。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学习时间】4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蓄电池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明确目标1、了解“表”这种文体。

2、熟读全文,积累生字词音义。

三、自学自测(一)课前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试背全文;初步翻译全文,记下疑惑处,积累生字词及重点文言字词。

教师预设:殂cú 弘hóng 菲fěi陟zhì否pǐ 裨bì 阙quē 苟gǒu 猥wěi夙sù 驽nǔ 攘rǎng 咎jiù 诹zōu 祎yī 咨zī 颓tuí先帝遗yí德性行xíng 淑均以塞sè 忠谏之路以遗wèi 陛下行háng阵和睦长zhǎng史(二)资料助读: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3、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第23课《出师表》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第23课《出师表》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文言文阅读课主备课题《出师表》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并归纳整理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通过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说出“表”这一文体的特点,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完成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目标二)完成活动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目标二)完成活动三,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目标三)完成活动四,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目标四)学法建议一、赏析评价人物的方法步骤第一步:概括人物形象方法:1)从文中找出关于人物形象的形容词2)从人物说的话中概括人物形象3)从人物做的事中概括人物形象第二步:分析人物形象第三步:总结人物形象规范的语言表述:传神的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

示例:传神的刻画出了一个有深谋远虑、远见卓识、爱国情怀的人物形象。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范文如下:课题:《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掌握《出师表》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3. 学会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2. 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写有题目“《出师表》”的幻灯片,提问:“你们了解过《出师表》吗?是否听说过这篇文章?”鼓励学生回答。

2. 给出一些关键词如“长子军平”、“破贼平定”等,要求学生联想和猜测《出师表》的主题内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们阅读《出师表》的全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2. 选取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今者天下大定,兵革方息,豪强并伏,四方宾服。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3. 引导学生讨论《出师表》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2. 分组进行分享,每组选出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评论。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出师表》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2. 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回答提问,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多角度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写一篇类似《出师表》的文章,表达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出师表》主题:忠诚、忧国忧民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思想。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导学案)

23 出师表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怎样评价文言文中人物的行为
1.知人物关系法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的人物是谁。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
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弄清楚。

2.明事件性质法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对事件性质有较准确的把握。

3.辨事理意义法所谓辨事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素材积累:
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被吴国火烧连营,大败后退兵到白帝城,一病不起。

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备教材:《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备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学过较多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到达一个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阶段。

学生能自主结合注释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理解。

教师可针对疑难适当点拨,授之以渔。

另外,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比较出名,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吸引学生去感受人物风采,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借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认知态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表”动之以情的特点以及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的主要作用。

2.掌握疑难字(陟zh ì罚臧z ān ɡ否)、通假字(“阙”通“缺”)、古今异义词(“卑鄙”古义为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一词多义(“中道崩殂”的“道”为路途,“以咨诹善道”的“道”为道理)、词类活用(“深入不毛”的“毛”名词作动词,长草)、和文言句式(“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为判断句)等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圈点勾画法和点拨法,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分析领会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2.通过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体会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1.积累疑难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2.分析领会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体会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022年部编版语文《出师表》导学案(精品)

2022年部编版语文《出师表》导学案(精品)

出师表【参考译文】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敞,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不同。

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罚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和丞相府行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伟、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老实、情志意念忠贞纯粹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

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上下的人各有适宜的安排。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恒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惜和憾恨的。

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谢,从而容许为先帝奔波效力。

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第23课 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23.出师表【教材解读】“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他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略地之策。

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却一直灿烂于文苑典册,为后人传诵不已!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能够背诵课文的重点段落。

2.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3.感受诸葛亮复杂的情感,诸葛亮的人品、气节,以及这篇千古名文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并积累课文中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学习融情与议、融情于事的写法。

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设置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能引起共鸣。

2.朗读法。

将名家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有声的朗读感受作品的意蕴,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讨论法。

提出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团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法:1.查资料法。

自查资料,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出师表 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出师表  教案与教学反思

22 出师表漂市一中钱少锋漂市一中钱少锋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任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进行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感动并产生意)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一词多义】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留)②效:恐托付不效.(效果)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次。

9 年级 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案第6单元《23出师表》

9 年级 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案第6单元《23出师表》

出师表【教材分析】《出师表》是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

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

学习本文,要了解表的特点和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 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关于“表”的常识:预设: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2)列出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句子翻译2.思悟发现(1)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条最重要?为什么?(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那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前提下,五分钟时间检查预习情况(一)字音崩殂(cú)臧否(pǐ)裨补阙漏(bì)陛下(bì)费祎(yī)咨诹(zōu)夙夜(sù)猥自枉屈(wěi)陟罚(zhì)行阵(háng)驽钝(nú)攘除(rǎng)以遗陛下(wèi)菲薄(fěi)忠谏(jiàn)(二)通假字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拔。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三)古今异义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候。

今义: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2、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今义:店铺开始营业)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文中指不同。

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原因。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出师表》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出师表》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出师表》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诗以激昂豪迈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诗句严谨对称,韵律和谐,充满了音乐美。

本诗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辞表的魅力,理解作者的忠诚和坚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出师表》这样的经典之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可能对古代的政治和历史背景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读。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诸葛亮的一生。

3.能够分析并欣赏《出师表》的词句美和韵律美。

4.通过对《出师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忠诚和坚定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出师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理解《出师表》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和决心。

3.欣赏《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词句分析等进行详细讲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从词句、韵律、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出师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出师表》的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准备《出师表》的译文和注释。

3.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三国时期有什么了解?谁知道诸葛亮?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出师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出师表》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然后,教师逐句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23 出师表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23 出师表

23 出师表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4.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文的第一流杰作,其文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辅佐刘备创建蜀国,任丞相;刘备死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

曾数次北伐,最后因病卒于军中。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223年,攻吴兵败的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昏庸懦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

2.目标任务二:朗读课文,把握字音、节奏。

◎朗读指导。

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

读准字音:崩殂.(cú)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ɡ)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费祎.(yī)以遗.陛下(wèi)裨.补(bì)阙.漏(quē)性行.淑均(xínɡ)行.阵(hánɡ)桓.灵(huán)猥.自枉屈(wěi)夙.夜(sù)渡泸.(lú)驽.钝(nú)攘.除(rǎnɡ)斟.酌(zhēn)以彰其咎.(jiù)咨诹.(zōu)把握节奏: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部编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导学案《出师表》教师版

部编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导学案《出师表》教师版

《出师表》导学案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

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警醒一世当朝者,也是所有人的处世通言。

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bì)下臧(zāng)否(pǐ)恢弘(hóng)菲(fěi)薄庶(shù)弩钝(nú)(dùn)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5)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6)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4.一词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导学案大地二中张清泉上信中学陈道锋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

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警醒一世当朝者,也是所有人的处世通言。

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bì)下臧(zāng)否(pǐ)恢弘(hóng)菲(fěi)薄庶(shù)弩钝(nú)(dùn)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5)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6)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4.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做动,发扬扩大()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4)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5)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庄稼(6)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奸邪的事6.作者链接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相。

7.文体链接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8.背景链接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中,诸葛劝说后主刘禅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注意直译做到:字字落实。

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贤的体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点明出师本义,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拓展延伸☆古诗中的《出师表》: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出师表》中的成语:①危急存亡【出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释义】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②妄自菲薄【出处】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释义】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③作奸犯科【出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释义】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④计日可待【出处】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释义】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⑤三顾茅庐【出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⑥临危授命【出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释义】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大概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这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的表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分析第1自然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交流点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

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交流点拨】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

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兴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交流点拨】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交流点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交流点拨】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分析第2自然段。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交流点拨】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2)如何具体执行?【交流点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提出怎样的劝诫?【交流点拨】“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交流点拨】“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分析第3、4自然段。

(1)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交流点拨】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交流点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交流点拨】“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交流点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分析第5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交流点拨】第一句(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交流点拨】第一句(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交流点拨】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

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二)体会课文语言特色,并向学生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的道理。

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手法中,就是“寓情于议”。

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拓展延伸三国歇后语:【交流】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第三课时一、新课导入1.复习上两节课内容:第一:重点词汇的理解。

第二: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

2.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6段:1.朗读,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有哪些?【交流点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交流点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交流点拨】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交流点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学习第7段: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交流点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交流点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交流点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交流点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3.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学习第8段: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交流点拨】“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