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经济发展背景资料
一、襄阳经济发展指标
2010年襄阳市GDP达1538亿元,较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较上年增长54%;地方财政总收入141亿元,较上年增长4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较上年增长37.8%。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襄阳市排第75位,较2009年上升3位;在省内GDP排第三位,仅落后宜昌市9亿元。襄阳市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居湖北省第二位。
2011年前三季度,襄阳市实现GDP1422亿元,同比增长16.2%,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实现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27.8%,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4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49.6%。
襄阳市计划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5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3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二、建设“四个襄阳”简介
《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四个襄阳”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努力使襄阳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支撑点,走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前列。
建设“四个襄阳”是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内在要求,要以“产业襄阳”为核心,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功能、产业带动力和产业竞争力。以“都市襄阳”为载体,按照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构建空间结构科学、功能分区合理、人文特色鲜明的主城区布局,构筑中心城市、中等城市、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四位一体”的大都市城镇体系,形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以“文化襄阳”为特色,牢固树立“文化立市”理念,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山水资源优势,建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形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影响力。以“绿色襄阳”为灵魂,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提升规划层次,加强投资保障,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各项措施高效推进、全面落实。
产业是襄阳跨越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建设“产业襄阳”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六大支柱,其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市区经济与县域经济比翼齐飞,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提高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副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
超常规发展先进制造业。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振兴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央企扩张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张“国牌”平台优势,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实现总量扩张与优化升级互动双赢,努力构建集约化、清洁化、可持续的现代工业体系,把襄阳建成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
汽车和零部件产业以其现有的规模和对襄阳的地位提升、产业的带动作用,决定了它在襄阳的龙头地位。在其他“六大支柱”产业中,除了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在“十二五”期末,都应该可以过1000亿元。把新能源汽车纳入
“六大支柱”产业之中,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襄阳的品牌和特色。在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之外,能够做新能源汽车的唯襄阳一家。
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办模式,针对“六个支柱”产业分别组建专门工作推进机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个技术团队”的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抓下去,努力抓出成效,早日形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功能、产业带动力和产业竞争力。
突破性发展服务业。按照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要求,跨越式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金融和中介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以旅游、商贸、社区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性载体、特色街区和现代市场群建设,努力把襄阳建成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一百三千”(百亿斤粮食、千万头牲畜、千亿元林产业产值、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为目标,重点发展壮大“十大板块”,包括小麦、水稻、油料、棉花、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烟叶、种子;“三大产业基地”,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加工基地,林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0家,建成一批加工产值过10亿、过100亿的龙头企业梯队,其中过100亿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过50亿
达5家、过20亿达15家,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要着眼于今后20年,甚至50年襄阳的发展,来谋划襄阳的交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空间布局体系,今后的发展才不会走弯路。襄阳主城区要按照300—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300万—500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控制。
“十二五”起步,按照5年内建设20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覆盖区、未来承载200万人口的阶段性目标,以环线为基础,构成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形成以鱼梁洲为中心,襄城、樊城、襄州、东津新城四城环绕的“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
每一个城区都应该有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这样整个城市看起来就不会再是同质化的竞争而是差异化的发展。通过这种差异化的良性互补共进,结合起来就是襄阳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优势。襄城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形态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聚集地和旅游目的地;樊城重点发展以商务和高端商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建设一批城市高端服务平台,成为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襄州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高新区、经开区(东津新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成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新都市的靓丽样板;鱼梁洲以汉水文化为主题,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水生态特色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