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 课后题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中既有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又有细胞代谢的废物。
(√)(3)长期营养不良的人,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导致组织水肿。
(√)2.处于人体中的下列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D)A. Na⁺B.胰岛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D)A.膀胱内的尿液B.肺泡腔内的气体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D.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4.右上图(见教材)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B、C各是什么器官?答案提示:肺、小肠等、肾(2)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则①表示的是什么过程? 答案提示:营养物质的吸收。
(3)②表示什么过程?答案提示: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拓展应用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请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答案提示: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
具体调节机制如下。
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
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
1.2内环境的稳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后习题(含解析)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1。
含C、H、O、N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 )A。
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B.异养微生物的碳源、能源C.自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D。
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解析:含C、H、O、N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质,因此可给异养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能源。
答案:D2。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解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通过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使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基质的是固体培养基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解析: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将培养基分成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
答案:D4。
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培养皿培养基成分菌落数Ⅰ琼脂、葡萄糖35Ⅱ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250Ⅲ琼脂、生长因子0A。
该实验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该实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C。
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
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解析:培养基中均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Ⅰ组和Ⅲ组存在两个变量,不能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是否需要生长因子;Ⅱ组和Ⅲ组对照,自变量是葡萄糖的有无,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
(最新整理)【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
(完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完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完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①毛霉属于真菌②它分化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③豆腐坯上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④时间过长,白毛变灰或黑是其孢子成熟的表现⑤毛霉属于细菌A。
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④⑤⑥解析:从分类上讲,毛霉是典型的真菌,营腐生生活,有分化的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毛霉白毛变灰或黑是其孢子成熟的表现。
答案:C2。
下列关于腐乳及腐乳制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
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
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让豆腐长出毛霉不需要严格杀菌D.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主要含有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解析:腐乳制作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产生小分子物质,A、D两项正确。
腐乳制作时适宜用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含水量过高,容易导致豆腐腐败变质,B项错误。
让豆腐长出毛霉是利用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无需消毒灭菌,C项正确。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
`专题 1 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题成就评论( 一) 果酒的制作能否成功发酵后取样,经过嗅味和品味进行初步判定。
别的,还可用显微镜察看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查验酒精的存在。
假如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剖析失败原由,而后从头制作。
( 二) 果醋的制作能否成功第一经过察看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味进行初步判定,再经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 作进一步的判定。
别的,还可以够经过在显微镜下察看发酵液中能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判定。
二、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虑题1.你以为应当先冲刷葡萄仍是先除掉枝梗, 为何?答: 应当先冲刷,而后再除掉枝梗,以防止除掉枝梗时惹起葡萄损坏,增添被杂菌污染的时机。
2. 你以为应当从哪些方面防备发酵液被污染?提示 :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比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冲洗洁净;每次排气时只要拧松瓶盖、不要完整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何要将温度控制在18~ 25℃? , 制葡萄醋时,为何要将温度控制在30~ 35℃? ,答: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生殖。
所以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围。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 35℃,所以要将温度控制在30~ 35℃。
4. 制葡萄醋时,为何要合时经过充气口充气?答: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的参加,所以要合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 , 发酵装置的设计议论题请剖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何排气口要经过一个长而曲折的胶管与瓶身连结, 联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以为应当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结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 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经过一个长而曲折的胶管与瓶身连结,其目的是防备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近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当封闭充气口; 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结气泵,输入氧气。
生物选修1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物选修1课后习题及答案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 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 腐乳的制作技术。
3. 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习题答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问题探讨1. 图 1 所示的是人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所示的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2.若将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出现吸水膨胀直至破裂的现象。
(P2) 思考· 讨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 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所以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P3)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人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P3)3.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内),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P3)思考·讨论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脂类(如三酰甘油、胆固醇)等。
表中的化学物质也可分为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三酰甘油等,代谢废物包括尿素、尿酸、CO2。
提示:学生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分类方式。
(P4)2.血浆中还含有各种激素、维生素、O2 等。
生物选修一参考答案
生物选修一参考答案生物选修一参考答案生物选修一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涉及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进化与分类、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等内容。
以下是对生物选修一的一些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
1. 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具有生命活动、遗传信息传递、适应环境等特征。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起源、进化、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科学。
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的器官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心脏负责泵血,肺负责呼吸等。
3. 生物的进化与分类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
进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
生物的分类是将生物按照其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
生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征等。
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生殖是指生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子结合形成新的个体,具有遗传多样性的优势。
无性生殖是指通过一个个体的自我复制或者分裂形成新的个体,具有繁殖速度快的优势。
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个体发育两个阶段。
以上是对生物选修一的一些参考答案。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生物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可以应用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完整版)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三本必修 选修1高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高中生物选修一 选修三 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选修三参考答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一、选择题1.—5 B CC CD 6.—10 CCABA 11—12AA二、非选择题13(1)②③(2)自由扩散 6 三(3)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pH值(5)氧气、营养物质等二氧化碳、尿素等14. (1)乙(2)丙(3)甲第2节一、选择题1.—5 B B A C D 6—10BDACC二、非选择题11(1)渗透(或自由扩散)甘油和脂肪酸成分(2)A、B、D (3)皮肤毛细血管壁(4)可逆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12.(1)自由扩散(2)A→B;D→C (3)大于13.33(4)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5)碳酸盐13(1). 剧烈运动时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将CO2不断排出体外,H2CO3的含量减少,体内的pH值就不会因为CO2增加而下降太多。
(2). 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血液的pH值变化不大,不发生酸中毒。
(3). 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氧化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
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 —5D BDAC 6.—10 DCAD D 11—12. C C二、非选择题13.(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3)d和a a和d (4)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5)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6)CO2、H2O和尿素等14.(1)渗透(2)消化液(3)滤过原尿重吸收(4)汗腺(5)物质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生成的水第二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5DACBB 6—10AADBA 11—15DABDB 16—20BBCDA 21—25DABCA 26—30ADAAA 31B二、非选择题32、(1)A静息C动作(2 )通透钠内 B (3)D33.(1)突触单向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2)D A(3)效应器34.(1)感受器 d 树突膜或胞体膜(2)递质 3 (3)B神经元持续兴奋35.⑴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⑵①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②随Ach浓度的升高,促进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⑶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5CDDAC 6—10BBACD 11—15ADACC 16—19CDDB二、非选题20.(1)下丘脑(2)卵巢(3)雌性第二性征雌性正常性周期(4)受精卵(5)下丘脑垂体反馈(或负反馈)21.⑴机体对摄入的糖类进行消化吸收;副交感神经;胰岛素;⑵饥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供能不足;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浆中;⑶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血糖的提高。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汇总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 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2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3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
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展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展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拟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二、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防止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时机。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展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围。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展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生物选修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选修课本课后习题答案生物选修课本课后习题答案生物选修课本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教材,它涵盖了许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后习题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有时候我们在解答习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或者不确定的地方。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生物选修课本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请简要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答案: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这些细胞器参与了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并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2. 请解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因此在水中形成了一个双层结构。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细胞的保护、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导。
它通过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此外,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分子可以进行相互作用,从而传递细胞间的信号。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1. 请解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答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通过对不同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第一代杂种(F1代)都表现出一种性状的现象。
而在第二代杂种(F2代)中,这两种性状以3:1的比例出现。
这表明了遗传物质的分离和再组合的规律,即基因在生殖过程中是分离的,而在后代中重新组合。
2. 请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答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而持久的改变。
它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倒位和染色体易位等。
2021-2022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后作业:1.2 腐乳的制作 Word版含解析
课题2腐乳的制作一、非标准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了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分?()A.青霉B.酵母菌C.曲霉D.毛霉解析:四种生物全为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为异养型,不同的是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而其他三项全为需氧型。
答案:B2.腐乳是古代劳动人民制造出的一种经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青霉、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但主要是毛霉的作用B.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不受温度影响C.现代工厂化生产腐乳的菌种需特地接种D.卤汤中一般加入12%的酒,作用很关键解析:古代人民制作腐乳利用的是自然菌种,所以有多种微生物参与。
葡萄糖分解至丙酮酸有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
优质菌种、无杂菌污染的培育制作,可大幅度提高腐乳的质量。
加入12%的酒既可以杀菌,又可以使腐乳有独特的风味。
答案:B3.据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有位驾驶员食用不多的豆腐乳,酒精检测数值竟达到了150,也就是俗称的“被酒驾”。
腐乳在发酵后期会添加一些酒,其目的不包括()A.防腐B.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C.利于后期发酵D.满足饮酒需要答案:D4.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之一,民间生产豆腐乳的方法是自然发酵。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豆腐发酵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B.用塑料袋罩时要密封严C.加入适量的盐腌制可避开豆腐乳变质D.卤汤中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解析: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其异化作用过程需要氧气,所以用塑料袋罩豆腐块时应留有肯定的缝隙,目的就是供应毛霉必需的氧气。
在腌制过程中,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开豆腐块腐败变质。
卤汤中酒精含量应把握在12%左右,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
答案:B5.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越易腐败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把握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解析:豆类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练习含解析目录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腐乳的制作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整合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整合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整合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知识整合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知识整合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知识整合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
酶是自身调节物质,不属于发酵条件。
答案:D2.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次,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在果酒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去皮,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人教版生物选修1 课后题答案之欧阳语创编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
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
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腐乳的制作一、基础知识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二、课题成果评价(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三)能否总结不同条件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
学生能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来说明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三、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二)练习1.答: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发酵知识要点:1.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二)亚硝酸盐知识要点:1.亚硝酸盐的有关知识;2.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3.亚硝酸盐的危害。
三、课题成果评价(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可以根据泡菜的色泽和风味进行初步的评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形态,比较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的含量。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应及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鉴定,比较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泡菜质量的影响。
三、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答: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答: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二)练习2.答: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本专题围绕微生物技术展开,主要技术归纳如下。
1.培养基的制备。
2.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3.倒平板操作。
4.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5.应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某种特定的微生物(课题2和课题3)。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知识要点:(一)培养基1.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3.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二)无菌技术知识要点:1.无菌技术的概念;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二.课题成果评价(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培养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
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三、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答:(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二)倒平板操作的讨论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三)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四)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五)练习1.提示:可以从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的角度来思考。
例如,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品保存可以通过保持干燥、真空的条件,以及冷藏等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2.提示:可以从这三种培养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归纳。
例如,这三种培养技术都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但无土栽培技术的操作并不需要保证无菌的条件,而其他两种技术都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一.研究思路(一)筛选菌株微生物的选择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的组成使适宜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得到较快繁殖的技术,也称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