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古建筑群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泉山古建筑群鉴赏

一·五泉山园林建筑群悠久的历史渊源

史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抗击匈奴经由此地。传说星夜行军来到山下时,已经人马疲惫,苦于干渴无水。霍将军性急用马鞭卓地而泉出,连卓五鞭,遂成五泉。

在林木苍郁,清泉环绕,鸟语花香的园林内,分布着一组组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具有观赏和使用双重价值的古建筑,是构成五泉风光的重要部分。

五泉山明清建筑以寺院为主。最早的一座叫崇庆寺,始建于元,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清乾隆、同治年间两次毁于战火,唯寺内“金刚殿”幸存于今。金刚殿建在2.15米的高台上,平面呈长方形。由前后廊、殿堂、左右山墙、钟鼓楼几部分组成。廊宽3.1米,长19.8米,有四根朱红色大廊柱。大殿面阔三间,宽约15米;进深一间,5.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角起翘,山脊有绿色琉璃装饰,煌辉耀眼。斗拱为一斗两踩二十一升式,饰彩绘图案。大殿有隔扇门四扇,门阔四米。整个大殿显得雄伟、沉重。殿前院里,有明槐一棵,身围五公尺,高十五公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酒仙祠:位于西龙口,崇庆寺西北侧。始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清代两次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修。分东西两院:东院为酒仙祠,供李白、刘伶;西院为三圣殿、供关羽、张飞、岳飞。当年院内还有奸臣秦桧的铁铸跪像。

嘛尼寺:明初建,喇嘛教寺庙。位于西龙口“惠泉”西侧山腰,浓荫之中。同治元年毁于火,十三年重修。寺院屋舍分别取号迎绿、飞黛、听松、拜云、听泉,十分雅致;悬楼.命名瞰霞、延月;楼下洞门取名依依径、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洞等。

文昌宫:明洪武年始建,后毁于战火。光绪丙戌年(1886年)重建。位于全山建筑中轴线最上层。大殿座落在高台上,原供文昌帝君;下台为宫院,两层建筑。上层为三面悬楼,中间是魁星阁。原五泉书院设在此宫。

武候祠:祀诸葛武候祠宇。始建于明,光绪初年重修。殿前悬楼名日“一览楼”。

大悲殿:武候祠东侧,俗称千眼千手佛殿。始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光绪

年间重修。

清虚府:文昌宫西侧,现为外宾接待室。始建干清顺治十一年((1655年),康熙年

间改称清晖阁。光绪年间重修,改为灵佑祠,供泉神和雹神。民国10年(1921年)重修,

改称清虚府,供奉宋岳飞、杨业和清左宗棠,也称“左公祠”。

地藏寺:文昌宫东南侧,卧佛殿下。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建,依山大殿为地藏

寺,原供地藏菩萨,前有“旷观楼”。

卧佛殿:位于地藏寺之上山间。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始建。前有畅楼空悬,后

有依山殿宇三座。中殿内为释迎牟尼入涅梁塑像,(俗称卧佛、睡佛)两旁塑十八罗汉像。

光绪年间重修。1981年,重新复原后的卧佛长2.7丈,神态安详。

五泉山二郎岗的庄严寺相传为薛举的故宅,唐初建,元代重修,明清两代多次扩建,

原建筑布局宏伟,有过厅、大雄殿、五佛殿、钟鼓楼及东西厢房,西侧有花园。庄严寺为兰

州著名古建筑,以“三绝”(即塑绝、画绝、写绝)著称,原址在兰州晚报社,1995年迁建

于此。

二·建筑类型多样,造型及结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园林布局独特,景观丰富,造园理念为西北翘楚

州城南的皋兰山麓,海拔1600余米,是享誉陇上的旅游名胜。

,古木参天,山环水绕,清静幽雅。一组组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依山就势,参错其间。有“嵯峨宫殿耸青云”的金刚殿,有“飞阁阁等。布局各异,精巧玲珑,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兰山风光。这座名山古寺,多少年来,引来了无数诗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美曾有诗云:“水绕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烟寒。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僧住上方为罨画,雨余下土应丰年。明朝再拟泉。”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大军长途拔涉来到皋兰山下,士兵和战马饥渴难耐,苦无可马鞭在山崖连击五处,鞭过处泉水涌流。五处泉水先是总称“饮马泉”,后又分别命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

“惠泉”。山因泉而得名,泉出之神奇又显示山林之不凡。

五泉山的时期已无法考证。有记载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泉山建皇庆寺。此后,大规模兴建五泉山的是明代惠帝时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四子,受封肃王。建文元年(1399),肃王府由张掖移跸兰州,朱英为繁荣藩都盛貌,大兴土木整修寺庙道观。修达三十余幢,使五泉山初具规模。后来清季又多次修葺增补,尤其是清末民初的陇上名士刘尔忻先生,募银四万两大事整修五泉山筑群得以保存至今。1982年之后,兰州市佛教协会对已经批准开放的寺院,进行了大规模地整修扩建。使经历了六百余年的昔日陇有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旅游胜地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浚源寺

上图为浚源正门

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原名黄庆寺。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按元代遗址重建,易名为“崇庆寺”。清乾隆、同治年间重加修补。清末名士刘尔欣募银整修后,题名“浚源寺”。

一座一进三院的建筑群。寺门是一高大轩敞的五开间砖砌牌坊。中门上方有刘尔欣手书的“浚源寺”三字砖雕门额,古朴而端方。中大地山河造成乐土,满林风月来扣禅关。”“我来敲不二法门催座上菩提快拨众生登彼岸,佛既辟大千世界种人间烦恼莫耽独乐守名:“流水今日”联云:“笑指河山问释迦不知我千圣百王继志传心之地种什么因结这般果,别开世界生盘古好度那五洲万国圆颅方趾天。”寺左门题额曰:“明月前身”联云:“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

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系浚源寺内第一重殿宇。始建于元代,明洪武五年(1372)重修,虽经清乾隆、同治年间两次兵乱,但金刚殿完好无损,距今已有6也是五泉山至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筑物。金刚殿建在高基之上,前后回廊环绕,斗拱飞檐,彩绘斑斓,庄严雄伟。殿内原塑有“被毁。现殿内所供“铜接引佛”,为1954年由兰州市庆阳路“接引寺”迁移于此。佛像系明代洪武三年(1370)所铸,身高5.33米万斤。佛像造形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原丰腴,怡静凝重,极富神韵,是我省唯一的一尊铜接引佛。有二联曰:“xi 八愿普去,廿五有同生正信合当一念一如来。”“因愁生死难逃每对金容而涕泪,为怖人身易失常祈宝手以提携。”

内西侧,有明槐一株,身围5米,高约15 米。东西角各有一圆门,东门曰“话月园”,西门名“拈花坞”。

上图为浚源寺“金刚殿”接引佛

殿两边无色界、有情天侧门,便到“大雄宝殿”。

是浚源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元代,明洪武、永乐年间重修,后因战乱,焚毁于清同治六年(1867)。民国初年(1919——1924年导再次修复。文革期间,佛像被毁。1988年,在已故五泉山寺院方丈融开大和尚和广大僧众,以及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浚源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