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抒情诗《致橡树》_抒情诗

合集下载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

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

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州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舒婷对诗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感觉联想创造出独特的时空体验。

她让你听到“旋律”的色彩,看到音符的流动。

她巧妙地使用“通感”,让诗更富有含义,也更富有个性。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导读: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致橡树》原文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致橡树》舒婷集合

《致橡树》舒婷集合

《致橡树》舒婷篇1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赏析这首诗是舒婷的代表作,在高中已经学过,并且是必背篇目。

因为对高中那种为考试而学而背的东西反感到倒胃,所以我本来对这首诗没有太大的兴趣。

也许是有了大学一年的缓冲,如今在静下心来细读,慢慢体味时,确实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我难以赞同我以前被灌输的观点——认为这首诗是在歌颂平等伟大的爱情,我觉得这首诗重在批判,批判时下传统的爱情观。

不可否认,这首诗语言有柔美,但是柔中带刚,甚至刚过于柔。

作者的感情激昂强烈,一泻千里,贯穿到底。

下面结合本学期所学的、让我受益匪浅的“文本细读法”来试着分析《致橡树》。

在这首诗中,“橡树”和“木棉”是最重要的两个意象。

作者把橡树当作自己理想的爱情对象,而把自己比作木棉。

橡树高大挺拔,阳刚威武。

(以前我不认识橡树,所以可能见过也没有印象,特地到网上搜了一下,确实如此)这在文中有体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但是当以女性角色登场的时候却不是正面肯定的语气,诗的开篇连续用来几个否定句式,来表达自己对一些现象的不赞同。

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

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

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州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舒婷对诗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感觉联想创造出独特的时空体验。

她让你听到“旋律”的色彩,看到音符的流动。

她巧妙地使用“通感”,让诗更富有含义,也更富有个性。

致橡树诗歌鉴赏

致橡树诗歌鉴赏

致橡树诗歌鉴赏
《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的一首诗歌。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表达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致橡树》原文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致橡树---舒婷

-致橡树---舒婷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一一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一一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赏析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 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一一“高枝” 和“绿阴”就是《致橡 而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咼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舒婷的《致橡树》赏析0

舒婷的《致橡树》赏析0

舒婷的《致橡树》的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致橡树》赏析1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多么可悲。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

多么荒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

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舒婷 致橡树

舒婷 致橡树

舒婷致橡树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向往和坚贞执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和赏析。

《致橡树》一诗,通过橡树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诗人以橡树为主题,将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表达了自己在爱情中的坚贞和不变。

诗人用诗意的方式,将爱情浸润在橡树的形象中,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情和生命力。

诗中的第一句:“我如果爱你——”,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橡树的形象,把自己比作橡树,借助橡树对阳光的追求和依赖,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唯一信仰。

这样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浪漫情怀和感人之处。

诗中的“阳光下的橡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阳光是橡树得以生长的重要条件,意味着爱情对于诗人而言是生命的源泉和支撑。

诗中的形象描写使得诗歌更加饱满和具有生命力,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爱情的热情和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诗意表达。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和橡树相比,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以及对爱情忠诚的态度。

橡树在洪亮的诗声中站立,象征着爱情的长久和坚固。

《致橡树》一诗凭借其深情的表达和形象的描写,成为了中国现代诗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爱情的赞颂和渴望,诗人激发了读者对爱情的热爱和思考,引领读者陶醉于爱情的甜蜜与美好之中。

以上是对舒婷的《致橡树》的解析和赏析。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坚守,用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

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舒婷最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原诗及赏析

舒婷最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原诗及赏析

舒婷最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原诗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诗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枝炫耀⾃⼰;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像险峰,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

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像⼑、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坚贞就在这⾥: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下的⼟地。

【作者简介】舒婷,别名龚佩瑜,福建泉州⼈。

中学毕业后,到上杭县农村劳动。

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调到厦门进⼊⼯⼚、做过泥⽔⼯、浆沙场、挡车⼯、统计员、焊锡⼯等。

1979年发表处⼥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引起注⽬,获1970—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优秀新诗奖。

1980年调到福建省⽂联从事专业创作。

【经典赏析】朦胧诗产⽣于七⼗年代末、⼋⼗年代初,⼀改新诗''明⽩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的⾃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喻、错觉、幻觉等⼿法,变诗的单⼀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了⼀层朦胧的⾊彩,给⼈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运⽤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爱情诗⽐它更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九七七年三⽉,是⽂⾰后最早的爱情诗。

语⾔和意象鲜活感⼈,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纯⾄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曾令⽆数的年轻⼈向往和憧憬。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彩;语⾔精美,具有鲜明的个⼈风格。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陰"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陰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舒婷《致橡树》

舒婷《致橡树》

《致橡树》分析《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是舒婷的成名作。

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一开篇,作者就以连续否定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认识:“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水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阳光,甚至春雨。

”诗人选择了六个在一般阅读习惯中代表美好事物的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对他们的固有性质进行了颠覆性的使用,表明爱情不是凌霄花式的炫耀自我,鸟儿式的简单歌唱,泉源式的单方面奉献,险峰式的成为陪衬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的只有炫耀、滋润的单向给予。

在否定了这些方式的“不够”之后,诗人提出了她所认定的理想的爱情的形式:“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这种形式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平等的关系,各自都有着独立的尊严,也有着各自的独立的精神历史和经验,但又能够在精神上互相发现和激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握”和“触”,又一次显示了两个平等个体之间的互动交流。

而由根到叶,从地下到云里,诗歌的空间位置由低到高,伸向高远的天空,使诗歌的精神境界为之扩大。

而基于深挚爱情的平等主体间的交流,又拥有独异的角度,“但没有人,能听懂我们的语言”。

此后的诗句,就都是在以具体的意象来传达诗人对这种爱情的深刻想象和理解。

作为男人象征的橡树,“你有你的铜干铁枝,像刀,像剑,也像戟”,是一个勇敢的战士的形象,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而作为女性象征的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立的贡献,但也在自己的奋争的经历中遭遇过挫折和无奈,所以有“沉重的叹息”,但仍坚持要和男性伴侣一起投入战斗,像英勇的火炬。

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爱情,当然能够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的打击,也能够共享其间精神上撞击出的“雾霭、流岚、霓虹”的美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陰"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陰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舒婷的《致橡树》赏析0

舒婷的《致橡树》赏析0

舒婷的《致橡树》的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致橡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致橡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致橡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致橡树》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忠贞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表达出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

《致橡树》原文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身高,衬托尊严。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我也爱你的位置,爱你脚下的土地。

1977.3.27《致橡树》赏析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芒。

木棉可以理解为现代女性美丽的象征,充满青春气息,柔软结实,也可以理解为火辣,感情丰富,个性独特深沉。

橡树表现出一种阳刚的气质,是伟岸坚强性格的象征。

以这一独特而精致的意象为象征核心,这首诗自然脱离了具体而有限的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

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看作是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

这些形象或暗示了木棉对传统人生观中不和谐、不平衡的人际关系的看法,或大胆肯定了人格独立基础上的相互依赖,表现了他对和谐人际关系、新的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构图和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和议论自然融为一体,使丰富细腻的感情有了理性的光辉。

-致橡树---舒婷

-致橡树---舒婷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赏析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致橡树》是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运用了橡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下面来一起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是全诗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出发、中途、到达。

每一个部分都有两个节奏一样的短句,整首诗形成了交互呼应的韵律效果。

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读者通过韵律把握全诗的情感走向。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一部分的意境和情感:出发:橡树还没开花,诗人就已经要向它示爱了。

诗中的“千万条,你就是其中一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信仰和决心。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被爱情驱动的冲动和憧憬。

中途:诗人在中途遇到了挫折,橡树并没有像诗人想象的那样温顺,而是强而有力地扭曲向天。

这让诗人意识到了爱情的复杂和艰难,但她仍然选择坚持。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艰难却又执着的爱情。

到达:在经历了一路的坎坷后,诗人终于到达了橡树的身边。

诗中的“这一生至少要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和奉献。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无私奉献和深沉感动的爱情。

最后是全诗的主旨和价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积极态度和不懈追求,即使道路曲折、艰难,但诗人仍然选择坚持,并将这份爱抒发到一棵橡树上。

这种关于爱情的信仰和执着,启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追求自己所爱,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要放弃。

总之,《致橡树》是一首以橡树为比喻的爱情诗,凝结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不懈追求。

通过整首诗整齐清晰的结构和精准的语言,诗人让读者透彻感受到了她对爱情的热情和信仰。

舒婷《致橡树》诗歌鉴赏及意象解析总结计划

舒婷《致橡树》诗歌鉴赏及意象解析总结计划

舒婷《致橡树》诗歌鉴赏0致橡树舒婷我假如爱你——绝不像攀附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夸耀自己;我假如爱你——绝不学痴心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一的歌曲;也不只像来源,常年送来清冷的安慰;也不只像险峰,增添你的高度,烘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一定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同。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谢,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深重的惋惜,又像勇敢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忧如永久分别,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单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地点,脚下的土地。

正文:《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其作者舒婷是中国今世优秀的女诗人,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看法、旧婚姻的完全否认也确实激励过整整一代人。

它是模糊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新期间文学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问可知的。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而深邃的爱情诗。

诗人标新立异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此中情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纳心里独白的抒怀方式,坦诚、爽朗地倾吐了自己爱情的热忱、真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明显表现着拥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品,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天性,而充满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味,这正与诗人所歌唱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品理想互为表里。

全诗感情色彩激烈,又拥有清醒的理性思虑,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将细腻委宛而又深邃刚毅的感情蕴在新奇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单是单纯的、炙热的、并且是崇高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爽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定和六个否认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假如爱你——/绝不象攀登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夸耀自己;/我假如爱你,/绝不学痴心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一的歌曲;/也不只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冷的安慰;/也不只象险峰,/增添你的高度,烘托你的威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婷抒情诗《致橡树》《致橡树》
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緑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來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1/ 3
每一阵风过,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們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 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顶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們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生相依.
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脚下的土地.
〖欣赏〗
舒婷的一首意蕴深远、形象鲜明的《致橡树》, 几乎成了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书": "我們"彼此倾心, "互相致意"; "我們"
心心相印, "没有人能听懂我們的言语"; "我們"各具特色, "2/ 3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平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