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教学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陈胜以戍入史家,
是太史公特别关照。
记:这种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
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
议论、抒情成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
些问题的观点。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
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书:即书信,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应用文
体,且已发展为书信体散文,《与朱元思书》属骈体散文。
2.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
《陈涉世家》:赞颂陈胜的伟大抱负、远见卓识、非凡的
谋略。
《桃花源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人民厌恶战
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
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捕蛇者说》: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
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
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
情怀。
3.文言文常见词语的用法
通假字:便要还家被坚执锐
古今异义:阡陌交通无论魏晋
一词多义现象:以、名、于等
同义词:悉、皆、咸、具、并等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岁赋其二
讨论补充记录
过程
名词作动词:名之者谁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
动词作名词:殚其地之出
使动用法:君将哀而生之乎
4.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
省略句:触草木,尽死,以啮人
被动句:若为佣耕
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吾谁与归
状语后置句:苛政猛于虎也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背诵,写赏析小论文(300字左右)。
五、小结: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3分钟)
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五音:
2.文房四宝:
3.六书:
4.岁寒三友:
5.花
中四君子: 6.四书五经:
板书设计
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1.充分利用工具书及有关的注解;
2.学会反复阅读并试着翻译;
3.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化常识;
4.学会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精神追求.
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案
苏教版
教学反思
1、
2、
3、
4、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