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冰山模型
针对冰山模型讲师谈到的
![针对冰山模型讲师谈到的](https://img.taocdn.com/s3/m/7e9771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0.png)
针对冰山模型讲师谈到的冰山模型以及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担负着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针对冰山模型讲师谈到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探讨这种模型的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带给学生的益处。
一、冰山模型的概念冰山模型,顾名思义,就是将冰山的形状用来形容人的知识。
冰山一部分在水面上方,代表了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知识;而另一部分则被水面以下,代表了潜在的、暗藏的知识,这部分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关注冰山的一小部分,而忽视了隐藏在水下的更多知识。
二、冰山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分层教学:冰山模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将知识进行分层次的教授,先让学生了解表面的知识,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加深奥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渐掌握知识,并建立起知识的层级结构。
2.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冰山模型的引导,学生不仅仅会关注到知识的表面,还会主动思考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他们深入思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冰山模型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冰山模型在教学中的益处1. 全面理解知识:通过冰山模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知识,不再仅仅关注表面的知识点。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加全面的掌握。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冰山模型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和质疑。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提高学习动力:通过冰山模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保持兴趣和动力。
学生发现自己能够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并且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这将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冰山模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思维培养以及学习动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b2da84dd88d0d233d46a6f.png)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1、冰山模型,从外表看,至只仙露的冰山出来,而其冰山下面的
巨大冰川在支撑却并没有被发现。
这对语文素养的启示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否,还应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价值和态度观的培养。
2、冰山模型启示我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不是一朝一夕就
能完成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提高。
所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用心去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促成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3、冰山模型启示我们要把语文课堂中的练习,如听说读写的练习
做好,才会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才会有对语文的感悟,最终实现语文整体素养的积累,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丰富,世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4、冰山模型是一个分层级的、成系统的完整结构,分为动力层—
—实施层——操作层,我们要将这几层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
启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只着眼于当前成绩的提高,应用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语文素养的_冰山模型_韩雪屏
![语文素养的_冰山模型_韩雪屏](https://img.taocdn.com/s3/m/5330b51c763231126fdb1117.png)
语文教学通讯!""!・#!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专家视点栏目主持刘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理念,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地研究它的概念内涵、基本属性以及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
“语文素养”首先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
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过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
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显然,过去大纲更注重具体的“能力”,而“课程标准”则更关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的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个解说中,显然“能力”仅仅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还可以看出的是:这些要素显然不是处于一个层面之中的,不是相互平行并列的;它们在构筑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的职能也不是等同的。
这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听、说、读、写。
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的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的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借用“冰山理论”,搭建个性解读平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借用“冰山理论”,搭建个性解读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fa4570f66f1aff00bed51e81.png)
借用“冰山理论”,搭建个性解读平台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三个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和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迟迟得不到根本改变。
教师扼杀了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使学生失去情感的自我体验。
这其中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解放,仍然停留在包揽一切的思维层面。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增加了选修课,正是对这一观念的纠偏。
课程设置基本定位。
新课程体系下的选修课程,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强调学生的多元发展,同时它还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传授学生关于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关于外国小说的一些创作理论,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提升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
正如主编曹文轩所说:“这是一种语文教科书,而不是一般的小说选本。
”作为教科书,它异于一般读物的根本特征,正在于它的内容具备一种引领、凝聚和激发学生学习和老师授业的必要的高度和难度。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
既然作家作品显露出来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隐藏的内容需要读者自行解读,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行个性解读的交流平台。
具体到选修小说课程教学中就是,高明的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挖掘出来的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要传达出来的内容,把课堂变成开放型结构,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视野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个导入,把学生朝预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上引。
而《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作品大部分取自名家名篇,如果把作者的生平、流派、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作为导入部分或作品阅读前的必设环节,客观上能让学生更顺畅地理解作品,却限制了阅读思路,阅读意义被同质化。
这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指导。
选修课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在没有任何知识点的介绍或者背景讲解的情况下进入课文,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以及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及教学策略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及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a96db3a5a8102d276a22ffc.png)
关键词: 语文素养 ; 冰 山模型”教 学策略 “ ;
语文素养 的“ 冰山模型” 是说语文素养是浮在 海上冰山的显露部分 , 它必须要有更大的山体在水 下作为支撑 。更直观和更具体地说 : 假如有一座冰 山, 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 冰山的一角”而 隐匿于 , 水面之下的不可见的部分( 占冰山总体的 8%—— 0 9 %) 0 才是支撑浮出部分 的基础 。正如冰山是 由浮 出水面的和未浮出水面的两部分组成一样 , 语文素 养也是 由隐性学力和显性学力两部分构成的, 显性 地强化知识的运用训练 ,在不断调整和积累中, 逐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知识
21 0 2年第 1 期
语文素养的“ 冰山模型" 及教学策略
杨泉 良
(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 学院 , 东 湛江 5 4 4 ) 广 208
摘 要: 语文素养的“ 冰山模型” 以一种形象的手法向我们展示 了语文素养的构成方式 , 要真正地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奠定坚实的基础 , 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只有在充分的隐性 学力的支撑下。 显性
( 责任编辑 : 王天保 )
个 倒装 句 。如 :
D组①姐姐同意我去公 园。 ②姐姐邀请我去公 园。
D组中①句可变换为“ 我去公园 , 姐姐 同意。” 但不能拆成 :姐姐同意我 , “ 我去公园。说明它属于 ” 主谓宾语句 。②句则可以拆成 :( “ 因为)姐姐邀请 我 ,所 以) ( 我去公 园。” 其意思基本未变 , 但这个句 子却不能倒装成 : “ 我去公园 , 姐姐邀请。 可见它属 ” 于兼语句。 四、 能否 添加 标点 区别 从 主谓宾语句 因其述语后面部分是一个有机的
( 接 4 上 2页 )
源, 进行知识积累必须进行生活 的积累 , 使对不 同
语文教学的“冰山原则”
![语文教学的“冰山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773927ff46527d3240ce0af.png)
余
绪
其次 , 教师要 善 于发掘 教学 过程 中的 “ 细 节” 。在 与 文 本 对话 的过 程 中 , 堂 中 时 时 闪烁 课 着学生 的独 特感 悟 , 出现一个个 鲜活的教学细 节 。有些 “ 细节 ” 很有价值 , 它是 一种显性 的教 学行为 , 种情境 , 种资源 , 果及时捕捉 、 一 一 如 有 效发掘 , 就可以利用 这种 “ 生成性资源”点燃思 , 考的火花 , 拓展思维 的空间 , 深化探究 的兴趣 , 活跃学生 的情绪 , 促进课程意 义的生成 , 在有 限 的 时空 里 拓 开 无 限 的 发 展 空 间 , 而 使 “ 座 冰 从 整 山 ” 之 欲 出 。 如 某 位 教 师 在 教 《 畔 独 步 寻 呼 江 花 》 , 位 学 生 突 然 发 问 : 诗 中 的 花 是 什 么 时 一 “ 花 ? 其余学生也 在下面议论 , ” 于是教 师让学牛 探 寻这个问题 , 当学生说 到水仙花 、 桂花等 时 , 教 师引 导学生联 系诗境 “ 压枝 低” “ 、 花满蹊 ” 、 “ 留连戏蝶 ” 等予以判断 , 根据诗句来展开想象 , 不仅理 解 了诗意 , “ 还 还原 ” 了诗 的画面。在渎 懂字句意思后 , 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质疑 , 一个学 生 提 “ 中 说 花 不 仅 多 , 且 美 , 者 为 什 么 诗 而 作 还 要 ‘ 自寻 ’ ? 只 要 一 } 门 , 就 看 到 了 这 独 呢 { 不 J 些花 了吗?教师抓住这个问题介绍作者杜甫是 ” 在“ 安史之乱 ” 后在成 都写 的, 当时成都一 片荒 凉, 到处是 战争的创伤 , 作者心情 十分苦闷 , 需 要找 到一种安慰 , 以独 自出门赏花 。抓住 两 所 个“ 细节 ”使 教学表现 出极 大的丰富性 和开放 , 性, 这样诗的整个意境 就出来了。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文本和生活之间的“ 链接 点” 。语 文 课 堂 不 是 学 习 语 文 的 唯一 场 所 , 文 语 教材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 内容 。我们必须树立 “ 大阅读 ” 超文本” 和“ 理念 , 凭借教材这个范例 , 依托课堂这个平台 , 冰山一角” 从“ 归向生活的海 洋 , 展丰 富 多彩 的语 文实 践 活动 。 如利 用 课文 开 主题的“ 相似点” 开展拓 展性 阅读活动 ; , 利用教 材中的“ 知识盲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 , 热情 , 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 阅读活动等 。
语文素养构成要素的探讨
![语文素养构成要素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5cbf477680203d8cf2f242f.png)
语文素养构成要素的探讨“语文素养”并非是一个普通新术语,它代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
作为指引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见“课程性质与地位”部分)“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做出如下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见“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以上是新课标中关于“语文素养”理念最重要的表述,从这两部分表述中可看出,“新课标”把“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但没有对“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明确的解释说明。
“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理念,对广大语文教师实践教学、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课程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不少专家学者见仁见智地解说“语文素养”。
如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指出,语文素养主要由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内外背景四个层次构成。
王尚文认为“语文素养”为“语文素质”,包括语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四方面。
彭小明将语文素养分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心智、语文情意四方面。
显然,人们各自理解差异较大。
在各家解说中,韩雪屏老师建构起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较形象全面地展现了“语文素养”构成要素。
一、语文素养“冰山模型”及问题韩雪屏老师提出的语文素养“冰山模型”强调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运动系统。
形诸于外的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
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
![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3d536db3186bceb19e8bb1b.png)
素质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体系的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想必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的人都应该知道。
模型的核心意思是两点:1. 人类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的一角,决定自身综合素质的是冰山下面的部分: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
2. 冰山以上相对好建设,冰山以下部分,相对难改变。
以上观点,由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 )教授提出。
技能:skill ;知识:knowledge ;角色定位(价值观):Social Roles ;自我形象:Self-Image ;品质:Trait ;内驱力/动机:Motive 。
以上,从上到下,习得(改变)难度越来越大,被感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技能比知识好学,价值观虽然难改变,但是也可以被调整或者自我调整,而最底层的“动机”的形成,现在普遍认为只和基因及童年因素有关,几乎无法改变。
所以现在有些理论认为冰山模型最下面应该还有一层基因,我们暂时就不讨论了。
由于篇幅的原因,只谈谈动机、价值观,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做太多论证,直接给结论。
麦克利兰及其弟子丹尼尔.格尔曼认为人类的动机分为三种:成就动机成就动机((Achievement 、)、亲和动机亲和动机亲和动机((Affiliation 、)、影响力动机影响力动机影响力动机((power )。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拿国粹举例子。
比如说今晚打麻将,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对他而言,赢钱与否最重要,是决定他心情的最大因素;而亲和动机强的人呢,对他而言和谁打麻将最重要,过程是否开心最重要;影响力动机强的人呢,如果你今晚打麻将不叫我,那我就不爽透顶了。
一般来说,职场上典型的模型:第一种、所谓深v 模型,这种高成就、高影响、低亲和的:一般来说是「带领企业走出困局的开创者」,比如我觉得乔布斯大概如此:第二种、比如说「卓越的合伙创业者」:第三种、我觉得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理应如此:而有的同学会问,我其实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我的工作不允许;有的说,我其实特别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我偏偏是做销售的。
论五年制师范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论五年制师范生语文素养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917fa20a03d8ce2f006623fb.png)
。夏亚莉
摘 要: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针对 目前五年制师范生语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状,
运用 “ 山模型”理论 ,从感知汉字之美、重视诵读品味 、构建多渠道的阅读体 系、搞 活作文教学四个方面阐述 冰
了提升五年制师范生语文素养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五年制师范 语文素养 冰 山模 型
的状 态 ,只 有 在 主 体 面 临 具 体 的语 文 任 务 时 , 才 进 入 启 动 状 态 ;运 作 系 统 分 为三 个 层 级 , 由低 向 高 分 别 是 由语 文 学 习 动 机 、语 文 学 习 态度 、 语 文 行 为 意 志 、 语文 学 习 习 惯 构 成 的 动 力 层 ; 由语 文 感 悟 、 语 文 思 维 、语 文 知 识 、 语 文 技 能 构 成 的 实 施 层 ; 由听 、说 、读 、 写 构 成 的 操 作 层 。 [其 4 )
之 下 ,成 为支 撑 浮 出部 分 的基 础 。 因 此 , 教 师 要 看 到 行 诸
于外 的 、 千 姿 百 态 的 、学 生 主体 的 听 、说 、读 、写 的言 语
行 为 ,就 必 须 指 导 学 生 深 入 广 泛 地 打 好 隐 匿 在 水 面 下 的基 础 ,练好 支 配言 语 行 为 的 “ 功 ” 。 内 四、 提升 五 年制 师 范生 语 文 素养 的具 体做 法 ( )感 受 汉字 之 美 ,养 成 良好 的书 写 习惯 一
为 :语 文 素养 的 构 成 就 像 一 座 冰 山 , 是 一 个 由看 得 见 的显
性因素和看不 见的隐性因素共 同构 成的运 动系统 ,这一系
统 可 分 为 基 础 层 面 和 运 作 系 统 两 部 分 。 基 础 层 面 包 括 言 语
素质洋葱模型与冰山模型详解
![素质洋葱模型与冰山模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be68366bec0975f565e2a5.png)
? 麦克利兰有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
? 在这个模型中,他把人的素质描绘成一座冰山,这座冰山分为水面之 上的和水面之下两个部分。水上的部分是表象特征,指的是人的知识 和技能,通常容易被感知和测量。水下的部分是潜在特征,主要指的 是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潜在特质、动机等,这部分特征越到下面越 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
? 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即处 在水面以上,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 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 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
? 员工素质的“水下部分”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是隐 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下,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 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 被员工被人所忽视。然而,如果员工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 那么对员工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 了后来人的批评。见图。
? 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
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 到的则占7/8。
2013 年 11 月份 HRM 课程
? 对员工来说,外边的 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 7/8则是由 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
? 麦克利兰指出,预测业绩的最好因素不是诸如学历、技能等外在条件, 而是人的深层素质,也就是水下的冰山部分。这个比喻看似浅显,却 蕴含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管理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产 生了重大影响。它揭示出影响个人绩效的最主要的素质并非是我们传 统认为的那些东西。麦克利兰在他学术生涯的后期,主要精力都放在 这一方面。
统编高考语文图文转换复习题(含答案)50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图文转换复习题(含答案)50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a11f6bed1eb91a37f1115cdb.png)
统编高考语文图文转换复习题(含答案)50优选一、高中语文图文转换1.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请把“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图的标题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
画面被海平面分两个部分:在图中分别是显性素质和潜性素质两部分。
表述时分别根据模型中标示,说出其所包含内容。
同时注意表述语言的准确和连贯,不超过100字。
故答案为: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
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注意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2.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
请你根据下面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
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你们先从售后中心那里拿到顾客的资料,然后给顾客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满意度。
如果满意,就直接记入档案;如果不满意,就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最后记得把相关部门报送的不满意原因和处理结果也记入档案。
【解析】【分析】此题答题时注意图中的要素,“售后中心”“客服中心”“顾客”“相关部门”要做的事情,重点注意“满意度”处的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
故答案为:你们先从售后中心那里拿到顾客的资料,然后给顾客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满意度。
秦皇岛市高考语文图文转换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秦皇岛市高考语文图文转换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a3ea8bd64783e08122b0c.png)
秦皇岛市高考语文图文转换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语文图文转换1.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请把“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图的标题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
画面被海平面分两个部分:在图中分别是显性素质和潜性素质两部分。
表述时分别根据模型中标示,说出其所包含内容。
同时注意表述语言的准确和连贯,不超过100字。
故答案为: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
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注意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2.下面是某词典编辑构思框架图,请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为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现针对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编辑词典,该词典按内容分为字、词、词组、熟语、成语,可以按照音序或部首查询。
【解析】【分析】本题是根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读。
图表在“词典”这个最大方框下分为“编制形式”、“目的”和“对象”三个大方框,然后这三个大方框又分别包括“条目”“方法”和“普通话推广”“汉语规范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几个中方框。
中方框“条目”和“方法”下又分为“字、词、词组、熟语、成语”、“音序查询”、“部首查询”几个小方框。
2020高考语文冰山理论
![2020高考语文冰山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fb252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d.png)
2020高考语文冰山理论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他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主要讲述渔夫桑地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的故事。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一单元录选该文,节选了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并将本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
《老人与海》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反映出海明威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
该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并且该文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该文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小说与戏剧)中,海明威的另一部作品《桥边的老人》。
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的成功塑造,歌颂了人类在神秘莫测的自然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运气不佳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上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象征。
“冰山理论”的写作手法更是该小说的独特之处,正如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然而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海明威及他的作品,对其写作风格缺乏认识,自然比较难理解海明威的作品。
本文充满哲理和象征意味,而学生生活阅历比较简单,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尤其是选文中大段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使得学生总觉得枯燥,读不下去,从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
语文写作技巧冰山上三分之一
![语文写作技巧冰山上三分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b89c8a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5.png)
语文写作技巧冰山上三分之一语文写作技巧冰山上三分之一首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工具,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词汇的准确性。
语法错误会降低文章的整体水平,而使用不准确的词汇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含义不清晰。
因此,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多做一些语法和词汇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写作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我们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即先概括总论,再具体分析,最后再归纳总结。
在每个段落中,我们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明的写作方式,从主要的观点到次要的观点,以便更好地展开文章。
第三,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描写。
比如,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事例和案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第四,要注重文笔的优美和流畅。
好的文章应该具有一种美感,读起来让人流连忘返。
所以,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文笔和句式,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排比、对仗等,来增加文章的美感。
最后,要注重逻辑的严谨和思路的清晰。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通过有力的论证来支持这个中心思想。
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提纲,把要写的内容列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论点和论据的逻辑关系,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具有连贯性和说服力。
总而言之,写作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积累的任务,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但是,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只是冰山的上三分之一,要想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和积累。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吧!。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建构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建构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81b8f3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a.png)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提高语文素养是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订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在编排时将传统文化、语文素养和综合性学习三者有机融合,通过在综合性学习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这种以新形式呈现的教材内容,要求教师用与之匹配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以本文选取这部分内容作为分析对象,以期找到适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阅读著作和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语文素养和“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之间具有契合性,以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契合点,找到“显隐性学力”视角,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教学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一、“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1895年,弗洛伊德与他人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冰山理论”从此走上了心理学的舞台。
该理论认为,人格可见的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看不见的却是冰山下巨大的部分,正是看不见的水下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厚道、奸诈、人际斗争等),看不见的水下部分是人格冰山的基础。
1973年“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概念被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研究得出,他认为:一个获“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建构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芦悦(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首次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从义务教育课标中的“语文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学背景下,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中学语文教学作为核心诉求,并通过“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的阐释,研究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建构,从“显、隐性学力”视角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来探索可适用的教学方法。
小班教学冰山模型认知
![小班教学冰山模型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fa02a9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4.png)
小班教学《冰山模型认知》
小班教学是一种针对少数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冰山模型认知》是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有效的思考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班教学中《冰山模型认知》的重要性。
首先,小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与传统的大班教学不同,小班教学中的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来制定教学计划。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让学生更加专注、积极地学习。
其次,冰山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
冰山模型认知的核心思想是人类思维的表层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包含人类思维的可见部分,而深层结构则包含人类思维的潜在部分。
通过学习冰山模型认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小班教学中的互动性更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小班教学中的学生数量较少,老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之间更好地互动和分享经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冰山模型认知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小班教学中《冰山模型认知》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帮助。
希望更多的学校和老师能够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素质冰山模型中,个性、情商是内隐的、深藏的
![素质冰山模型中,个性、情商是内隐的、深藏的](https://img.taocdn.com/s3/m/6744000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6.png)
素质冰山模型中,个性、情商是内隐的、深藏的素质冰山模型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复基本行为结果、知识技能,是外在表现,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冰山以下部分”包括性格特征、内在动机价值观等,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020年高考语文语言知识基础新颖题训练 (17)
![2020年高考语文语言知识基础新颖题训练 (17)](https://img.taocdn.com/s3/m/bf0668b6580216fc710afd11.png)
2020年高考语文语言知识基础新颖题训练
【题文】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习惯)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潜性素质”,包括信念、价值、规条的信念系统(心态)和思考模式(思维)才是冰山主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看标题,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的寓意指向,最后联系现实,概括作题。
本题要求把“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写成一段话,图的标题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该模型被海平面分为两个部分:显性素质和潜性素质。
表述时根据模型中的标示,说出两个部分各自所包含内容即可。
同时注意表述语言的准确和连贯,不要超过100个字。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素养冰山模型(熊生贵)启明按:这篇文章是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所写,孙同学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学习语文的,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
启明看完这篇文章后觉得做事也好,为学也罢,要想取得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出类拔萃。
启明虽然愚钝,但是一直对书法有兴趣,常常听人介绍一个名家时说此人“遍临诸帖”,我想这和本文中孙婧妍所提到的“博览群书”是一个道理,因为有海量的课外阅读做基础,所以她能够做到在做阅读题是直接切中要害,写作文时更是名人轶事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由此可知,很多事情,只有深深地扎进去,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本文原题叫做《语文漫谈》,启明是从前学而思语文老师张禾强(江湖人称“土鳖”)所创办的心灵之翼论坛转载过来,因为是培训机构,所以在论坛出现时题目变成了“语文148分是这样炼成的”,略显功利。
希望大家在阅读时忽略这里的148分是怎样来的,而重点感受“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
希望大家有耐心读完,好东西从来不属于浅尝辄止的人。
全文如下:【土鳖注】在语文学习开始之前,我们必须认识的一些知识。
土鳖读了之后,很是受到感动和鼓舞。
一个掌握了语文真谛的孩子,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告诉世人,语文是怎样学好的。
如此善举,也是语文的真谛。
感谢王雨薇同学向土鳖推荐本文。
(应两拨人之邀写的文章,供需要的人没事时当消遣读。
)A-开篇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
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
“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
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土鳖注:素养低分数高的人通常偶尔高分,是运气使然,其成绩极不稳定,不要作为模仿的榜样,否则会很惨。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
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
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B-关于读书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
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的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
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
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着,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们也都可以称为读书。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着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着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
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志。
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少得近乎无。
至少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
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
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
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
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着、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
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
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
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
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
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
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
学英文我们讲究读原着,是同样的道理。
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C-关于写作说完阅读,接下来必然是写作。
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
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个版块我都很有得写。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土鳖注:不爱读,不屑于仿,懒得写,是部分童鞋的现状。
必须得改啦……】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
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土鳖注:非常实在。
有时候分数高不是我们写得好,而是别人实在是太差。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
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
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
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
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土鳖注:语文状元告诉我们,语文难于速成,该走的路都得走。
你的努力决定你的速度。
】比方说,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
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
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土鳖注:不擅长读书的人自己写的不咋滴还觉得挺好的,是没见过世面,夜郎自大。
见到优秀作品,并懂得模仿了,是又一层次的进步。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
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
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土鳖注:《土鳖列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阅读之,土鳖写得晚,恰巧保留了……】,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在模仿这些的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
我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
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
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这个也有可能是字太乱才认出来的);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里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土鳖注:模仿是必经阶段。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
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字的短文对今天的我来说根本不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