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案例
教师资格面试案例分析
教师资格面试案例分析在申请教师资格证书时,面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评估。
面试的过程中,考官常常会给出一些案例题,来考察考生们的专业知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教师资格面试案例为例,进行分析、解读和探讨。
案例一:学生自习室打架纠纷情境背景:您是一名中学教师,正负责学校设立的学生自习室。
最近,自习室里发生了一起学生之间的打架纠纷,一名学生被打伤。
请问您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1. 首先,作为教师,我会立即分开争斗的学生,并安抚情绪,确保他们不能再次发生冲突。
2. 我会及时向学校报告这起事件,将情况向领导汇报,同时联系学生家长,并推动学校领导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在调查过程中,我会收集相关证据,包括目击证人的陈述、照片或视频等,以便了解事件的经过和责任方。
4. 在与学生家长交流中,我会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听取双方的陈述,解释学校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政策,并积极倡导和家长共同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5. 根据学校相关的纪律规定和处罚措施,我会与领导一同制定出适当的处罚措施,以警示全体学生。
同时,我也会组织一次班会或课堂上的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关于暴力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
案例二:家长投诉教学质量问题情境背景:某位家长来找您投诉称,他的孩子在您的课堂上学习效果不好,并对您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质疑。
请问您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1. 首先,我会安抚家长的情绪,倾听家长的诉求,并表达对其关注和理解。
我会积极沟通,了解家长的具体投诉内容和细节,确保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准确。
2. 在面对家长投诉时,我会反思自身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同时,我也会回顾孩子的表现与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3. 针对家长的投诉,我会制定与家长或家委会的沟通机制,建立定期的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与家长的互动与合作效果。
4. 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个性化教学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个别辅导或课后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资试题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资格考试作为教师入职的重要门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的教师资格考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不仅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也侵犯了考生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教师资格考试法律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某市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小李报名参加,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小李总分位列前茅,按照招聘计划,小李顺利进入体检环节。
但在体检过程中,小李被诊断出患有某种慢性疾病,不符合教师体检标准。
招聘单位以此为由,取消了小李的聘用资格。
小李不服,认为自己的病情并未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且在报名时并未告知招聘单位自己的病情。
于是,小李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招聘单位撤销取消聘用资格的决定。
三、法律分析1. 招聘单位取消聘用资格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在本案中,招聘单位取消小李的聘用资格,主要是基于小李不符合教师体检标准。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残疾人在就业、升学、培训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因此,招聘单位在取消小李聘用资格时,应当充分考虑小李的实际情况,不得仅以体检标准为由剥夺其就业权利。
2. 小李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本案中,小李虽然患有慢性疾病,但并未丧失劳动能力,且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因此,招聘单位取消小李聘用资格的决定,侵犯了小李的合法权益。
3.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作出裁决。
教资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幼儿园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所公立幼儿园。
该园设有大、中、小班,共有幼儿200名,教师20名。
近日,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违反幼儿教育法规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例描述1. 案件起因该幼儿园一名教师小王,因工作压力大,对幼儿教育产生了厌烦情绪。
她认为幼儿教育只是简单看管,没有成就感,因此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消极,对幼儿的日常生活照顾也不到位。
2. 违法行为(1)在课堂上,小王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冷漠,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甚至辱骂幼儿。
(2)在日常生活照顾中,小王对幼儿的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疏于管理,导致部分幼儿出现健康问题。
(3)在幼儿户外活动时,小王未能确保幼儿安全,导致一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3. 案件结果(1)幼儿园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对涉事教师小王进行了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幼儿园领导决定对小王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扣除工资、调离教师岗位等。
(3)受伤幼儿的家长向幼儿园提出索赔,幼儿园在协商后给予了一定数额的赔偿。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小王在课堂上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冷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教师应当遵守教育职业道德,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王在日常生活照顾中疏于管理,违反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七条:“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生活管理责任制,确保幼儿的生活安全。
”(3)小王未能确保幼儿安全,违反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九条:“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2. 法律责任分析(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小王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十三条:“幼儿园违反本规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办或者吊销办学许可证:(一)违反幼儿教育法规,侵害幼儿合法权益的;(二)幼儿园设施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三)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学案例分析(48篇)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48 篇经典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
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
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
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
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
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
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
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
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
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教师资格经典案例集锦
教师资格经典案例集锦教师资格考试是评定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而经典案例集锦则是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些教师资格考试中经典的案例,希望能为您的备考提供帮助。
案例一:管理纪律问题在某小学,有位学生王小明经常迟到并且上课时爱讲话,这给其他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影响。
作为班主任,您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首先,您可以与王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迟到和讲话的原因。
也许他遇到了家庭问题或学习困难,导致了他的不良行为。
在交流中,您要耐心倾听,理解他的困难,并鼓励他积极面对问题。
其次,您可以与其他老师和家长沟通,共同制定一份班级纪律管理计划。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纪律意识。
同时,将问题与学校领导共同讨论,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协助。
最后,您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同时,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义工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二:教学方法选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您希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您该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您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您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文本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您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辩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您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
通过分层次、分组别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思考题:案例一和案例二给出了两个典型的教师案例,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设置,并对其进行了逐步解析和处理。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您对于这两个案例有何思考和补充?案例一中,我认为与学生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资格考试《菜》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菜》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过程,完成后面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
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①从课本、课堂中识字从向生活识字,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汉字的意识和习惯。
②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积累相关的字。
(2)存在的问题:在许多记字的方法中,有些方法不够好,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最好。
其次,根据“菜”字,教师可以运用这样两种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第一种是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运用图片,让学生在看看、读读、认认中识字。
第二种是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识字,因为“菜”字是个形声字,容易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师资格考试《月光曲》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月光曲》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假定《月光曲》为六年级一篇课文,请阅读下列教学实录,完成下题。
师:同学们,现在先来听几个词语,这篇课文主要讲《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的,第一个词语“谱写”,下面再听一组词语,注意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
”
师:(抽点学生听写练习)你把“蜡”写成了“火”字旁,为什么?
生:“蜡烛”跟火有关。
师:“蜡”其实是“虫”字旁,“蜡”古代的意思是动物的油。
师:这位同学“键”字笔顺不规范,“键”字是左右结构,最后写“建”字旁,“金”字旁要写小一些,这样更美观(师在黑板上写)。
师:同学们,这课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根据听写的词语来说说。
举例分析教学实录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优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在识字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写,通过自己的体悟加深对字的印象。
首先,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从造字法的角度,通过解读字的偏旁部首,让学生根据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去理解文字,深入字的本义。
这样,学生能在轻松的状态下记住汉字。
真正做到了教学生学会学习。
其次,教师强调:“‘金’字旁要写小一些,这样更美观”。
让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
符合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
(2)在写字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了指导,分析字的结构,并且教师还主动示范书写,对学生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
(3)将这些字串联到一起,与文章内容进行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又能巩固文章所学,可谓一举两得。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八(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八(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案例,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
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
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
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
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参考答案】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十分常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容易被禁锢。
其实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想象和感悟,已经引起了丰富的想象和美感,只是联想与言语间像隔了一层窗户纸。
该教师运用示范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使学生的言语被激活了。
该教师对教材的空白处作这样的处理体现了他对教材独到的体验。
其实,每一位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应倾其所能进行二度创作,即怎样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三(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三(含答案)
评析以下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案例】指向“写什么”的课堂提问。
师: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课文,并从文中找一找。
(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
生: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
生: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还有些透明闪光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师:那么“书”上的画又是什么?
生: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孩子们说着,教师引导他们读着,交流着,孩子们明白了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书上的字和画都是大自然创造的。
接着,教师请孩子们自己选择人物,或者当川川,或者当叔叔,两个人对读。
孩子们练习读后,教师又请男孩女孩分开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于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参考答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该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提问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代替讲解,把复杂的科学知识融入于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学生学完课文,不管是哪个水平的学生只要略做思考,便能得出结论。
这种连续性提问,意在化难为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又训练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内容介绍>>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研究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四(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四(含答案)
读出课文的“对比”(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同上一册书”活动中,有教师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抓住课题重点词语对比
1.读读课题,说说你的发现。
2.找出课文中所有含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句子,读一读。
3.说说你发现的课题的秘密。
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比”,教师从课题重点词语对比开始,读出了课文的第一处对比,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从课题出发切入全文的阅读,并从课题引出“对比”,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读出了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案例
1.某大学女学生严某考试时在试卷下面放有写着公式的纸条,被监考老师发现并予没收。
后学校认为严某考试作弊,态度恶劣,于是对其做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
严某对处分决定不服,向校方提出申诉,但校方未给予任何书面答复。
试分析:(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2)学校是否侵犯了该女学生的权利?(3)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答案要点:(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和学生。
(2)本案涉及到《宪法》、《教育法》以及国家关于考试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学校对严某的处分应依法进行,而不应随意剥夺严某作为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严某。
严某向学校提出申诉是合法的。
(3)本案是一则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案。
学校及有关领导应承担相应的行政与民事责任。
2.某职业中学年轻美术教师陈某,男,美术学院大专毕业,工作已有两年。
1993年7月,陈某的一幅美术作品被上海纺织学院美术系(国外某学院与纺织学院合办的专业)选中,他也因此可被保送到该学院装潢专业(大专)免费学习两年。
陈某向学校提出脱产两年到上海读书的申请,并提出脱产进修期间不拿薪金,只想保留公职。
学校经过研究,认为陈某已大专毕业,现在进修也属大专层次,学历层次一样,没有必要,而且装潢专业与学校美术教学的需要不很对口;加上教师定编,学校美术教师短缺,陈某如脱产进修则没有人上课。
因此,学校不同意陈某脱产两年进修。
试分析:学校是否侵害了教师的进修培训权?答案要点:(1)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教师的继续学习和进修。
但教师进修培训权的行使,应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由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2)对于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应提倡“三为主”原则(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
(3)在该案例中,学校的决定没有侵害教师的进修培训权。
3.2006年6月,某高校进入期末考试阶段,省教育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检查巡视该高校考试工作。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五(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五(含答案)
阅读下列的教学案例,问答后面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拼音字母。
看着图上的拼音,你觉得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
生:“i”像高尔夫球。
生:“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
生:“m”像麦当劳的标记。
生:“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
……
试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低年级的学生,会观察自然景物,会根据生活实物和已有经验进行想象,还会通过同伴的讨论进行想象,他们对生活充满着想象。
拼音字母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单纯识记会有些困难,当把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时,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就有利于学生识记拼音了。
案例中,学生将“i”比作高尔夫球,将“y”比作妈妈晾衣的撑杆,直观有趣。
拼音教学中,联系儿童丰富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与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当新旧知识发生联系时,学习就变得简单、有效、有趣。
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精选资料】
案例分析案例1、2001年7月高考时,某县中学的6名考生与2名社会青年互相勾结,利用手机将试卷答案信息发送到考生所携带的传呼机上。
还有一名考生通过该中学体育教师刘某,用8000元收买6名监考老师,这些监考老师收款后,对该位考生在考场作弊均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一名监考老师帮他填写答题卡。
案发后,该县招生委员会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进行调查,很快就查清了这宗考场作弊案。
为严肃法纪,该县对涉及违纪作弊的老师和考生作出严肃的处理。
该县中学体育教师刘某被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名监考教师分别受党纪政纪处分;违纪作弊的6名考生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停考3年。
问:⑴、该县对涉案教师和考生的处理是否合法?为什么?该县对涉案教师和考生的处理是合法。
符合《教育法》第77条规定:“ 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该县中学体育教师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体育教师刘某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体育教师刘某用8000元收买6名监考老师,这些监考老师收款后,对该位考生在考场作弊均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一名监考老师帮他填写答题卡。
其行为是属于受贿和行贿行为。
其结果破坏了国家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性。
案例2、某中学初三(1)班黑板旁边贴着一张班规: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教师提问回答不出者,每人每次罚款2元;上课迟到者,每次罚款3元;上课不专心听讲或交头接耳者,每人每次罚款4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
罚款由生活委员统一收取、保管,由学习委员造册奖给每次考试前“五名”的学生。
钟某是该班的学生,其父在外地工作。
1997年3月28日,母亲突然生病,为了照顾母亲,他上学迟到了,成了第一位受罚者。
第二天,钟以买笔为由,向母亲要了3元钱,“主动”交给了班上的生活委员。
这条班规制定实施仅1个月,就有13位同学受罚。
教师资格经典案例集锦
教师资格经典案例集锦案例集锦【案例1】⼀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能相加”这⼀定律时,⽤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头⽜和⼀匹马能相加吗?”其他同学都回答:“不能相加”,只有⼀名学⽣脱⼝⽽出:“等于两头牲畜。
”教师勃然⼤怒,他喝令这名学⽣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该学⽣愤然坐下,全班同学⼀⽚哗然。
你觉得这位⽼师的做法对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参考答案】这位⽼师的做法不正确。
“不同名数不可相加”是数学中的定律,通常学⽣会说“不能相加”,但这个学⽣别出⼼裁,使⽤另外⼀个类名,把两个不同的名称统合起来,这表明他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发散性,⽽且能够独⽴思考并提出⾃⼰的看法。
对此,教师不仅不应该批评学⽣,反正应该就这⼀点进⾏⿎励。
然⽽,这位⽼师对学⽣进⾏了批评和讽刺,可能会打消学⽣的主动性、抹杀学⽣的创造性,甚⾄可能会使学⽣产⽣厌学情绪和逆反⼼理,难以再发挥⾃⼰的聪明才智。
正确的做法是:当学⽣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与教师所设计、安排和期望的不相符时,不能强⾏将学⽣的思维过程重新纳⼊教师设计的轨道,不能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和教材上的内容去束缚学⽣的思维,也不采⽤粗暴的⼿段和语⾔中断学⽣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
教师要赞赏学⽣思维中独特与灵活的⼀⾯,⿎励学⽣独⽴思考,⼤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
但同时也要强调,在数学中所说的“名数”,和我们⽇常⽣活中所说的并不相同,有时要限定在某⼀学科领域之中。
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要措辞严谨、表达清晰,不能造成歧义和误解。
【案例2】⼀位从郊区调⼊城⾥学校的语⽂教师⾛上新的讲台。
他刚⾛进教室,全班同学便哄堂⼤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多像啊”的议论声。
这位教师⾛上讲台,发现⿊板上画着⼀个很⼤的头像。
他⼀眼便看出,画的正是⾃⼰的头像。
⾯对此时此景,这位教师⼗分平静,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希望这位同学把画画这个特长发挥下去。
教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冲突时常发生。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探讨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冲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案例背景张老师,某中学历史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要求各班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抗战历史的文章。
在班会上,张老师针对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是永远无法洗刷的,并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然而,在班会上,有一位名叫小李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张老师言辞过激,损害了日本人民的感情。
小李的家长得知此事后,认为张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要求学校给予张老师处分。
二、案例分析1. 教师职业道德冲突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应遵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规范。
在本案例中,张老师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评,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正义感,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要求。
然而,张老师在与学生小李的交流中,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导致学生家长的不满。
这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的要求。
2. 教育法律法规冲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二)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三)按照规定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在本案例中,小李作为受教育者,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求学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阅读下列案例,完成后面问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女”字。
首先,你认识这个字的笔画吗?生:认识。
师:横、撇、点、撇。
生:不对,不对……生:老师,应该是先写撇、点、撇,最后写横。
生:错,应该先写横。
师:一般汉字的笔顺遵循先左后右,从上到下的规律,这个字的笔顺应该是撇点、撇、横。
注意“撇点”是一笔写成的。
师:请你伸出右手食指,在自己的左手手背上跟着老师来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教师在黑板上写“女”,学生在手背上写“女”)师:要写好这个字可不容易,看看,哪一笔你觉得很关键?生:长横,这个横要写得长长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撇点和撇的交叉点刚好在竖中线上。
师:你的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
是呀,这个“女”字就好像是一个小女孩在跳芭蕾,这个长横就像她伸开的双臂,长长的,撇点和撇好像是她的两条腿,交叉时要特别优美。
师:偏旁表义,你用这个方法记住了。
生:“溪”右边的撇折撇折像弯弯曲曲的小溪。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通过联想小溪的形状记住了这个字。
我们顺着她的思路,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最后流入什么地方呀?生:大海!师:是啊,所以下面是一个“大”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小儿歌可以记住这个字:三点水,撇一撇,三条小鱼歇一歇,一弯又一弯,游进大海里。
(教师边说边用手指书空)师:你们为什么笑呀?生:“一弯又一弯”特别有意思。
师:这个“一弯又一弯”就是——生:撇折撇折点。
生:我觉得“游进大海里”特别有趣。
师:趴脚“大”告诉我们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生:撇捺要舒展。
师:对,撇捺写得舒展了,小鱼才能游进大海里。
请对该教师写字教学的行为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该教师结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创编一些生动有趣的识记儿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写字兴趣。
教学中,教师创编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对“一弯又一弯,游进大海里”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说一边跟着老师书空,一下子就记住了字形。
同时,儿歌中把写字时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笔画都作了介绍,便于学生在写字时自我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六(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六(含答案)
阅读下列案例,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两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时,同时上《广告》这一主题,甲教师设计的作业是“给家乡的杨梅设计一则广告”。
乙教师设计的作业是“给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宣传广告”。
在评课时,大家对这两道作业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把甲教师的作业改成:
1.你知道哪些家乡杨梅的广告?请介绍一个。
2.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个广告改得更好。
3.自己编一个广告。
把乙教师设计的作业改成:
1.归纳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特点?
2.在这些特点中,哪一点或几点最突出?
3.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把这些特点介绍给别人。
试评价修改后的作业。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修改后的作业内容“一是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与学习目标相配合;二是作业相对于学生的经历与生活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符合“有意义”这一特征,也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特征。
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其典型特征是需要学生付出努力,需要动脑思考才能解决。
作业选材从以课本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从片段感很强的重复训练向应用性的主题作业转换,虚拟情境的假设问题将被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取代。
这主要是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题目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乐意解决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集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集锦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想要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是一道重要的门槛。
其中,教育法律法规是考试的一大重点。
通过对教育法律法规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案例一:刘老师的迟到问题刘老师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经常迟到。
校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其进行批评和约谈,但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校长考虑是否可以对刘老师采取停职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教师应当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时上课,不得迟到早退。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学校可以采取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纪律处分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采取辞退教师的措施。
在这个案例中,刘老师多次迟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校长已经进行了批评和约谈,而刘老师的行为并未改变,属于情节严重。
因此,校长可以根据法律法规采取停职处分的措施。
案例二:王老师临时请假王老师是高中物理教师,他因家中发生急事,临时请了两天的假。
然而校长认为他的请假时间过长,要求王老师降低请假天数。
王老师认为自己的请假是合理合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教师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教师因病、产假、丧事等不能继续上课的情况,可以请假,并应当提前告知学校。
此外,学校还应当为教师提供事假、探亲假等特殊假期。
根据该条例来看,王老师的请假是合法合规的。
在这个案例中,校长要求王老师降低请假天数,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校长应当尊重教师请假的权利,并按照规定进行请假审批。
因此,王老师可以继续请假两天,校长不应该干涉其请假时间。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职责和权益的保障十分重要。
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职责。
学校也应当依法对教师进行管理,保障教师的权益。
同时,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在面对违规行为时,需要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教师资格证考试舞弊案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舞弊案例
给你讲个教师资格证考试舞弊的事儿。
就有这么一个考场,有个考生那小心思可多了。
他不知道从哪弄来个特制的橡皮,你以为这就是普通橡皮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橡皮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抄,全是那些教育学、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试的时候,他就假装不经意地拿起橡皮,眼睛滴溜溜地转,瞅准监考老师转身的空当,就偷偷看一眼。
还有一个更夸张的呢。
有个考生居然想在衣服袖子上做文章。
他把一些重要的简答题答案,用那种特别淡的铅笔写在袖子里面。
考试的时候,他就把胳膊扭来扭去的,想找个合适的角度看袖子上的答案。
结果他那怪异的动作,一下子就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注意。
监考老师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他紧张得脸都红了,手还不自觉地捂着袖子,这不明摆着心里有鬼嘛。
还有一个考生,他打算高科技作弊。
他偷偷带了个微型耳机进去,外面有个“帮手”给他念答案呢。
可是啊,他低估了现在的监考设备。
考场里有那种信号屏蔽器,他那耳机里全是刺啦刺啦的声音,啥也听不清。
他就在那一个劲儿地摆弄耳机,表情那叫一个纠结,这奇怪的举动很快就被监考老师发现了。
这些人啊,以为能靠作弊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是想错了。
教师资格证可是关系到以后教育祖国花朵的大事儿,靠作弊怎么能行呢?这不仅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要是真让他们混过了考试,以后还不知道怎么误人子弟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精选案例分析题案列分析1.你认为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好吗,为什么?我赞成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主要采用了问题—发现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学生颇有益处:(1)主要是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带学生实际观察影子,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此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他们的创造力。
(3)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缺陷,例如耗时较多,难度较大等,所以教师在采用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2.结合案例分析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通过探索摸索成功的培养了一个良好的优秀的班集体。
(1)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调整班干部,“监视”学生,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但是方法欠妥,他应该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2)方法要得当,并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要抓住时机,善于思考和反思。
这个老师,从批改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建立了“班主任信箱”,建立了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为班集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做了铺垫。
(3)班主任要采用民主的方式管理班集体,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
这位老师,接受了学生提出的采用“值日班长制度”的建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4)总之,在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把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最终把一个落后的班集体发展为一个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好班集,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的案例。
[参考答案]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
(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1、[案例]绿色的启示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
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
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
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
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
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二、案例选粹案例一某小学语文教师李某,一次在检查语文作业时,发现学生何某未完成作业,李老师气氛之极,要求何某抄写作业10遍,到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李老师更是大发雷霆,当众宣布该生抄写课文100遍作为处罚。
李老师的做法对吗?结合相关教育法规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1、结论部分:李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
2、分析部分:(1)李老师行为属于体罚学生中的变相体罚。
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
体罚不仅包括直接体罚比如殴打学生,也包括变相体罚,比如罚站、罚抄写作业等。
(2)无论何种体罚都是我国法律所明文禁止的。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48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由其所在单位和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也规定“禁止体罚学生”。
应此,李老师的行为违法上述法律规范,属于违法行为。
(3)从根本上说,李老师的变相体罚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公民的人身权,尤其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作为权利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一项重要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未成年学生也不例外。
3、法律责任、建议部分:(1)李老师应该增强法律意识;(2)学校应该对李老师以及其他教师加强教育和管理。
案例二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某因迟到不敢进教室,而教学楼后随意闲逛,恰好被班主任孙老师发现,问清情况后非常生气,罚学生在操场上跑了10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
孙老师的做法对吗?请从教育法规的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参考上题分析。
案例三某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王某在美术教师韩某的精心指导下完成了一副美术作品,此作品代表学校参加了省儿童画展,荣获一等奖,并获1000元现金奖励。
对1000元现金的发放,学校、韩老师王某的家长产生了分歧。
学校认为,王某代表学校参加画展,学校有权决定奖金的发放;韩老师认为,王某是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作品倾注了他的心血,奖金应该有他的份额;王某的父母认为,王某的学习生活由他们照料,奖金当然归他们所有。
请问:学校、韩老师、家长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要点:1、结论部分:学校、韩老师、家长的观点均是错误的。
2、分析部分:(1)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有关公民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规定,未成年人也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权。
我国《婚姻法》、《继承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通过小作者的创作活动取得的稿酬”以及“通过发明创造获得的科技奖励而取得的财产”属于未成年学生自己所有。
任何人不得侵占。
(2)学校的观点是错误的,学生代表学校参赛没有错,作品所获奖金却属于学生本人所有。
(3)韩老师的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的规定,教师有指导学生发展的义务。
韩老师的精心指导属于法律规定的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
(4)家长得观点也是错误的。
对王某的学习生活的照料属于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应尽的义务,而不能作为侵占孩子财产权的借口。
3、法律建议部分:(1)孩子通过创作取得的奖金应归孩子本人所有,是孩子本人的财产权。
(2)鉴于五年级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还不能独立从事民事活动。
因此,孩子的1000元钱可以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保管。
案例四某乡集资修建公共图书馆,要求每户都要按份额集资。
由于进度缓慢,乡政府便向学校下了一道命令:凡缴纳了集资款的家庭的子女可以在学校正常上课,否则,一律要让学生停课回家催家长缴集资款。
什么时候交了款才能上课。
结果有个学校50多人的教学班只剩下10多名学生。
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只好停课一周。
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之。
1、结论部分:乡政府、教师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分析部分:(1)乡政府作出的不缴集资款就不让其孩子上课的行为,违法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属于违法行为。
(2)教师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来学校,而停止上课的行为,违法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侵犯了一小部分学生的受教育权,也属于违法行为。
3、法律建议部分:(1)乡政府不能用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方式催缴集资款,必须停止该侵权行为;(2)即使只有10多名学生在校,教师也应该照常上课,维护、保障、落实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
案例五工人王某的儿子从小两腿瘫痪,需要借助手推车才能行走。
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
今年孩子已满7岁,父母决定送孩子上学。
因附近没有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就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申请就读。
学校方面认为,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没有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专门准备的设施,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
因此拒绝了王某的要求。
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
1、结论部分:学校的做法是违法的。
2、分析部分:(1)学校不接受孩子上学侵犯了其受教育权,违反了《残疾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2)根据《残疾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身体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的,可以到残疾人专门学校与机构就读,也可以到普通学校就读。
因此,儿童有权选择受教育的方式。
3、法律建议部分:学校应该无条件接受该儿童入学请求,并且尽可能创造条件保障该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案例六某中学的学生李某,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干扰了课堂秩序,任课教师刘某将其撵出课题。
下课后刘老师又罚其作“下蹲起立”动作200次,由于李某体力不支,栽倒在地,头部磕伤,后到医院花了300元。
李某家长找到学校,要求处分刘某,并赔偿全部医疗费用。
关于刘某行为的法律分析:1、结论部分:教师刘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家长的要求是合理的。
2、分析部分:(1)刘某将学生李某撵出课堂,侵犯了李某的受教育权;(2)刘某罚学生李某做“下蹲起立”200次,属于体罚行为,侵犯了学生李某的人身权中的生命健康权;(3)刘某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造成了一定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