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爱告状的孩子的教育反思
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原因与教育策略
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原因与教育策略1. 引言哎呀,孩子们的告状行为真是让家长们又爱又恨。
你有没有发现,每当你觉得自己在厨房里做着美味的饭菜,突然间,你的耳边就传来“妈妈!他又抢我玩具啦!”的声音,简直像是一声雷把你从美味的幻想中惊醒。
小朋友们的告状,常常让人哭笑不得。
他们像小法官一样,把自己身边的“罪犯”一一告上法庭。
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幼儿告状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教育他们,让这个“小法庭”变得更加和谐。
2. 告状的原因2.1 需求与关注首先,孩子们告状,很多时候其实是为了获得关注。
你想啊,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心里就像吃了个酸梅似的。
孩子们可不是故意要制造麻烦,他们就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想要你说:“哎呀,我的宝贝,别担心,妈妈来处理!”所以,有时候你看到他们一脸严肃地把兄弟姐妹的“罪行”搬上来,其实心里是希望能得到你的拥抱和关心。
2.2 社交技能的学习另外,告状也是他们学习社交技能的一种方式。
孩子们在玩耍时,总会发生争执,这是正常的。
告状其实是他们处理矛盾的一种尝试,像是“哎,我不喜欢这样,我要告诉大人!”就好像他们在用小小的方式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以说,告状是一种社交的练习,只不过这个练习有时候会让家长们感到抓狂。
3. 教育策略3.1 倾听与引导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倾听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来找你告状时,不要急着批评或者制止,先耐心地听他们说完。
这就像是给了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发挥,释放内心的小情绪。
你可以说:“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
3.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可以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小技巧。
比如,当他们遇到矛盾时,可以先尝试自己解决,比如说:“你可以试着和小朋友好好谈谈,告诉他们你的想法。
”这样,孩子们在告状之前就能先学会思考,不再一味地找你当“裁判”。
大班爱告状的孩子教育随笔
大班爱告状的孩子教育随笔在幼儿园里,有个小家伙特别爱告状。
每次一见到老师,他就像个小法官,开始陈述案情,声音大得像是上了发条一样。
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毕竟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总是免不了的。
小明和小红在玩玩具,小明一下子抢了小红的汽车,小红立马跑去告诉老师:“老师,老师,小明抢我玩具!”一瞬间,整个教室就像被点燃的烟花,嘈杂声此起彼伏,谁都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师无奈地笑着摇头,心想这孩子真是个小小“告状王”。
说起来,这告状的习惯可真是让人头疼。
平时一起玩的时候,明明是小伙伴们在玩得开心,结果一告状就变成了小小法庭,大家都得站出来作证,紧张得像是参加了全国知识竞赛。
每当这个时候,老师总是用那种耐心十足的声音说:“大家要学会解决问题哦,不要老是跑来告诉我。
”可是这孩子们就是听不懂,眼睛一转,又开始在心里盘算谁是下一个“告状目标”。
每次告状,就像过节一样,大家心里都乐滋滋的,唯独老师感到一丝无奈。
孩子们告状的背后,是他们对公平的渴望。
他们觉得被不公正对待了,立刻就想寻求帮助。
我看着他们,心里暗想,这可真是一种“小法治”意识啊!不过呢,告状也有告状的烦恼。
就像小红一次告状,老师耐心听完后,给了小明一个“警告”,小明当场就不乐意了,心里想:“凭什么呀,我又不是故意的!”于是,整个班级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尴尬。
就像是做错了事的小学生,脸上挂着无辜的表情,但心里又埋怨那个“告状者”。
告状有时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小李爱吃零食,一天他就把自己的饼干分给小伙伴们,可好景不长,小张却去告诉老师:“老师,小李在给我发零食!”结果小李瞬间就成了“违规者”。
老师听了,也只好笑着说:“零食分享是好事啊,小李,不用告状。
”这时候,小李的脸上瞬间变成了困惑的表情,心里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孩子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却又复杂,分分钟都可能因为小事变得风云变幻。
再说说小芳,她总是喜欢告状,有时候明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她也会拉着老师的手,仿佛这世界上的一切不公都与她有关。
大班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小朋友
大班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小朋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大班教育是传统教育中的一种,指的是一个老师教授多个学生。
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爱告状的小朋友”。
在大班教育中,“爱告状的小朋友”是指那些在课堂上,经常会去告老师别人的小孩。
这些小孩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缺乏安全感许多“爱告状的小朋友”往往由于自身的原因,缺乏安全感,导致他们很容易感到惧怕或者无助。
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借助告状这种方式来扩充自己的支配感,从而减轻自己的不安全感。
二、过于关注他人在大班教育中,“爱告状的小朋友”通常会过分关注同学而忽略自己。
这种关注的程度会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处于弱势,而同学在强势,因此会利用告老师别人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自尊心过高另外一些“爱告状的小朋友”,通常自尊心过高,他们认为自己是课堂里的佼佼者,因此也会利用告老师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以上三点,便是为什么“爱告状的小朋友”会在大班教育中出现的原因。
这一现象不仅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让老师在课堂上难以管理。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完善大班教育的管理机制。
为了规避“爱告状的小朋友”的出现,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纪律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竞争心态,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建立一种积极的教育文化。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共同的道德体系中共同发展、协作和互相尊重。
这将使学生们在学校发现愉快和安全感,从而减少告状的现象。
最后,我们也需要检查和调整我们在生活中的态度和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治愈“爱告状的小朋友”这一问题。
在大班教育中,孩子的自然状态下是真正的孩子。
有时,他们会犯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失望。
相反,我们应该花时间去了解他们并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幼儿园案例分析:爱告状的孩子
幼儿园案例分析:爱告状的孩子
案例描述: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说我坏话……”,相信每一个幼儿教师,都遇到过孩子们的这种告状行为。
我们班的蕊蕊几乎每天都在告状,不论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她总是第一个跑来告诉老师,弄得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不闻不问吧,觉得忽略了孩子,耐心的寻问吧,她会变本加厉,进而没完没了的告状。
尽管我再三强调:“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但她还是乐此不疲。
案例分析:
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蕊蕊爱告状是因为以下几点:一是受了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给他人告状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三是想充当正义的小使者。
分析了原因,我想我就要有的放矢,改变蕊蕊的这种爱告状的行为。
一天午睡前,我找蕊蕊谈心:“老师知道你是个很热心的孩子,老师和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你。
”蕊蕊笑了,我接着说:“你是不是很喜欢和老师说话,很想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呀?”她点了点头。
“老师也很喜欢和你说话,可是,我们不能什么时候都说话,这样会打扰到其他人的,我们约定每天睡觉前说会话好吗?”“好”“那你以后就将你看到的,想说的留到我们两个谈心的时候说,不总告状了好吗?”“好”。
接下来的几天,蕊蕊的告状次数明显减少,我给与她及时的表扬,并坚持睡前和她聊几分钟。
让她把想说的都告诉我,满足她说的愿望。
慢慢的,她变得不爱告状了,我想她感受到了,不乱告状的她老
师更喜欢。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小孩爱告状”的现象在孩童之间是非常常见的,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交场合,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现象的出现却受到了不少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小孩的坏习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小孩自我保护的表现。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而应该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孩子的告状行为可能是源于他们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年幼的孩子对于事情的分辨能力较为缺乏,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和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寻求帮助,告诉成人或者其他有权威的人真相,以期获得公正的待遇。
孩子的告状行为也可能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具有依赖性,他们往往需要大人的照顾和保护。
当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或者受到了欺负时,告状成为了他们争取权益的一种方式。
通过向成人求助,他们希望获得帮助,保护自己的权益。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还可能与心理成长阶段有关。
年幼的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都有限,他们往往会把一些小事当成大事。
在他们的眼中,一丁点的不满或者冲突都可能被夸大成为严重问题。
因此,他们会不断告状,希望得到关注和解决。
针对小孩爱告状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成人应该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告状时,我们不能轻易忽视或者怀疑他们的诉求,而应该耐心倾听并且给予关注。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我们的重视,他们才会觉得安全,并且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告状只是孩子们一时的求助行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方法,并且鼓励他们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减少告状的频率。
我们也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引导。
告状并不总是一种正确的方式,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在某些情况下,他们需要学会忍让和包容。
毕竟,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只有学会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如何对待孩子“爱告状”
如何对待孩子“爱告状”“老师,我被他打了。
”“妈妈,他拿了我的东西不还。
”让不少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头疼的是,孩子经常拿各种小事情来找自己告状。
一些父母不知所措:对他的告状很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
那么,为什么孩子这么爱告状,是不是应该制止他们的这种行为呢?心理学家认为,“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
“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
这个现象也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看其“告状”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这么几种: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2.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3.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
4.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5.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6.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
大人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
例如,大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讲:“他弄坏书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和他一起爱护书好吗?”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置可否,不仅会使一些有害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而如果鼓励他们的告状行为则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其人格的畸形发展。
所以一旦孩子告错了状,父母们与幼儿园的老师应及时对他进行提醒、帮助和纠正。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爱告状”的现象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爱告状”的现象
历经岁的沉淀,在教师的成长路上我已走过了近六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沉着冷静,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那帮可爱的孩子们,我教给了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如同一面镜子,给我警示教会我成长。
无论是曾经的小学教学生涯还是如今的幼儿园教学,我都碰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告状。
当我自己也成为人母,静心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孩子无论多大的事都喜欢告状呢?
首先,告状能引起老师格外的关注。
喜欢告状的幼儿大多都是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平凡的孩子,通过告状这一行为,在无形中拉近了老师与幼儿的距离。
幼儿的本意是想通过这一行为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以满足自己被尊重的自尊心。
其次,告状源于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
我们自己的孩子,在遇到点滴挫折后第一时间是否也会及时告知我们呢。
当幼儿离开家庭步入学校时,他最亲近最亲密的人就是老师,老师就是一盏灯,随时为孩子们指明路的方向。
因此当幼儿心里有了委屈,第一时间肯定会向自己最信任的人倾诉,以此获得被帮助心里。
再次,告状是通过惩治犯错的人,以满足自己属于好学生的心里特征。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焦点,只有揭示他人的错误才能彰显自己优秀的心里特性。
我们班的一个宝宝特别的活泼,人长得也特别招人喜欢。
可就是。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篇关于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的文章,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多多呀!你说这小孩子为啥老爱告状呢?原来呀,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觉得这样能让大人重视自己。
还有的时候,是他们不太会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只能找大人帮忙。
另外,有些孩子是规则意识特别强,看到别人不守规矩,就忍不住来告状啦。
知道了这些原因,那咱们大人可得好好处理。
可不能敷衍孩子,得认真听他们说,让他们知道咱在乎他们的感受。
要是孩子们是因为不会处理矛盾来告状,那咱就得趁机教教他们,怎么和小伙伴好好相处。
要是因为规则意识告状,那得先夸夸他们守规矩,再告诉他们处理的办法。
读完这文章我就想呀,以后我要是碰到小孩子告状,一定得有耐心,不能嫌他们烦。
得帮着他们慢慢长大,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变得更棒!这文章真不错,让我学到了好多和小朋友相处的妙招,感觉自己都更懂小孩子的心思啦!《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刚读完一篇讲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的文章,来和你们唠唠我的感受哈。
哎呀,你说小孩子咋就那么爱告状呢?我算是明白了,有时候他们是觉得自己受委屈了,想找个依靠,觉得大人能给他们撑腰。
还有啊,可能是他们在争宠呢,想通过告状让大人更偏爱自己。
另外,也许是他们对是非对错特别较真,看到不对的就得说出来。
那咱们大人该咋办呢?呀,得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抱抱,让他们知道咱们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然后呢,慢慢引导他们把事情说清楚,别着急批评谁对谁错。
要是发现孩子是为了争宠,那得告诉他们,咱们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多的。
要是因为较真对错,那就趁机给他们讲讲宽容和理解。
读完这文章,我就反思自己以前对待小孩子告状的态度,真是不太对。
以后我可得改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想,和他们好好沟通。
这不仅能让孩子们更信任我,也能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
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篇关于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的文章,真的是感触良多呀!原来小孩爱告状,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呢。
就像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一告状,大人的目光就聚焦到他们身上啦。
还有啊,可能是他们不太会自己解决问题,遇到一点点小麻烦,就赶紧跑来跟大人说。
这让我想到我家小侄子,有次他和小伙伴玩,小伙伴拿了他的玩具,他立马就跑来跟我告状。
我当时就想,这小家伙,自己怎么不去要回来呢。
处理这种情况,可不能简单粗暴。
得先耐心听他们说完,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
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能老是依赖大人。
比如说,可以问问他们“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我觉得以后面对小孩告状,得多点耐心和智慧。
毕竟,他们还在成长,需要我们好好引导。
这篇文章让我对小孩的世界又多了一些了解,也让我更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啦!《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完关于小孩爱告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后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小孩爱告状,有的是因为他们在寻求公平和正义。
在他们小小的心里,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得找个能主持公道的人。
还有的时候,是他们在试探规则的边界,想看看大人对某些事情的态度。
我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一个小女孩哭着来跟老师告状,说有个小男孩抢了她的贴纸。
其实呀,可能就是小男孩不懂分享。
那遇到小孩告状,我们该咋办呢?可不能嫌他们烦,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回应。
先抱抱他们,让他们心里踏实。
然后一起分析问题,帮他们理清思路。
而且,我们还要趁机教他们怎么和小伙伴友好相处,怎么自己处理矛盾。
比如说,鼓励他们勇敢地去和对方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和小孩相处真是一门大学问。
得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去陪伴他们成长。
以后我再遇到小孩告状,肯定不会手忙脚乱啦,哈哈!。
如何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及反思
如何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及反思自由书写: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幼儿期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大人还很有依赖性,特别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对教师非常崇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赞许的就是好,教师指责的就是坏。
所以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并且教师对待幼儿告状的处理方式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关系。
得当相应的处理方式能够让幼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整理排序:告状,心理特点,相应处理方式,态度。
论文题目:如何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及反思
研究方向及办法:对于幼儿告状行为,首先应对此重视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要害怕幼儿告状行为。
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首先要从幼儿告状的原因下手,对告状幼儿的意图进行分析。
可以分为求赏性告状、辩解性告状、检举性告状、维护规则类告状、同情心驱使幼儿告状、帮助类告状等这几大类,进行逐个研究分析。
再根据研究结果,对症下药,找出相对应合适得当的解决办法。
最后要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想办法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如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等方式。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
事时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
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谈老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判断能力》周长秋1999.2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师大出版1998
肖瑶。
幼儿园优秀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孩子》
幼儿园优秀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孩子》1200字
在幼儿园中,有一位孩子总是喜欢告状,他们叫他“小管家”。
小管家总是不喜欢别
人跟他一起玩耍,只是总站在一旁盯着别人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人犯错了,立刻就跑
到老师的面前将这个错误告发出来,有时候他还抢着去告诉它的爸爸妈妈,这让其他
的小朋友很不愉快,也让老师很头疼。
有一天放学后,我看到小管家独自坐在操场上,于是我就悄悄地走到他身边问他:“你为什么总是喜欢告状呢?”小管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只是想让每个人
都遵守规则,如果没有规矩,就不能玩得开心。
”
我很欣赏小管家的这种态度,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过度严格的执行,就会让其他小朋友受到困扰,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幼儿园里,
而是在军营里接受着训练。
我决定和小管家谈谈,告诉他虽然规则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我们遵守规则的同时,也
要尊重其他小朋友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感受,这样所有的小朋友都会感到快乐和自由。
在下一节课上,老师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
角色来扮演。
小管家在听完我的建议后,终于妥协了。
他没有像以前一样去检查别人
的错误,而是加入了其他人的游戏。
他学习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一味地去责备别的小朋友。
最后,小管家成了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并且和别的小朋友也变得
更好相处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犯错了怎么办,更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如何尊重他人,保持公正心态。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地找到快乐和自由,健康
地成长。
爱告状的孩子
爱告状的孩子这两天,总是有小朋友来告状,说别人欺负他,这不,又有一个男孩子哭了,我问他这么了,他哭着告诉我说博博打我。
我很无奈,回想到之前我告诉过小朋友,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告诉老师,让我来帮助你,这样一来告状的频率就比较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静下心来,我决定对待“告状”的孩子,必须持慎重的态度。
首先要思考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一是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成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三是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四是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或惩罚;五是嫉妒他人,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或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告状”的孩子,这可能使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补救,而且会混淆孩子的是非界线,挫伤孩子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并给其他儿童带来消极影响。
如果鼓励孩子“告状”,则儿童会争相模仿,什么鸡毛蒜皮的事也告到老师、家长那里,孩子独立处理一些小朋友之间的小纠纷的能力会被削弱。
更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子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监视他人行为、检举揭发他人的极不正常的心态。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的“告状”呢?1.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2.在了解事实后,大人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若是其他类型告状,则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
孩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5.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
幼儿告状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告状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位教师都是引导孩子们成长的舵手。
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和引导,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教育技巧之一。
近期参加的一场专门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教师培训,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培训中强调了理解幼儿告状心理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性格和社交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通过告状可能是在寻求关注、表达不满或是模仿成人的行为。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孩子背后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对告状行为进行批评或忽视。
培训中讲解了如何正确应对幼儿的告状。
当孩子来告状时,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然后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调节能力。
培训中提到了创设积极班级氛围的重要性。
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班级环境,可以减少孩子因为感到不公或被忽视而产生告状的行为。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每个孩子都能感到被重视和尊重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培训还强调了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此,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和解决孩子的告状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这次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教师培训,不仅让我对幼儿的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责任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培训,我相信我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专业和有效地引导孩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剖析幼儿园孩子的告状行为
剖析幼儿园孩子的告状行为前言:幼儿爱告状,是幼儿表现出的带有普遍性的行为特征,但又是令人犯难的行为。
其实,这只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幼儿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幼儿、告状、同伴、行为、发展在幼儿园里,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幼儿告状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往往会因教师处理不当而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
在这个层面上说,有必要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剖析。
一、学前儿童告状行为概述(一)学前儿童“告状行为”概念界定在儿童教育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告状行为有不同的定义。
在《师幼互动行为研究》中,刘晶波从师幼互动的角度,把幼儿告状行为定义为:“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
”[1]在《3-7岁儿童告状行为的初步研究》中邢少颖从文化的角度,把告状行为定义为“告状行为是我国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
具体的说,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出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
”[2]在《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探析》中赵连娣认为幼儿告状“是幼儿由于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引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
”[3]鉴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幼儿告状行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幼儿告状的共性即幼儿不能自行化解与同伴之间发生的某种冲突、矛盾时出现的、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来解决矛盾的一种特有的人际互动行为。
本文引用前人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含义界定:“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通过借助教师权威力量的影响,达到约束、改变、阻止同伴当前行为的目的。
爱告状的小朋友观察记录及反思
•••••••••••••••••爱告状的小朋友观察记录及反思爱告状的小朋友观察记录及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告状的小朋友观察记录及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情景:“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给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
在班级里,总有这么两个调皮鬼经常引得小朋友到我地方来跟我说:“老师,小A又打我了。
”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
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
每次事后,多次像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评价分析: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
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
我想无论怎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
后来,当我问起事情的原因时,小A忙说:“是小B先打我的。
”的确,对于这样的话,我们老师听到的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都会推卸责任,有时明明是先自己动手的,还说别人。
而且他们俩人的位置也是离得很远,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了,他忙跟我说:“是小A自己先过去吵了他一下,然后小B也迫不及待吵到的。
”真是原来如此。
后来,我让这两个小朋友走到我这里,问起时,刚开始,他们俩个都说是对方,经过我再三追问,孩子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原因,的确是跟刚才小朋友看到的情景一样。
所思所悟:在班里这种事情很平常,假如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
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
小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读后感想
小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读后感想Children love to tattle on each other for various reasons, and as parents or caregivers, it can often be challenging to address and handle these situations appropriately. When a child continuously tells on their siblings or peers, they may be seeking attention, trying to gain favor with adults, or attempting to assert their own authority.小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作为父母或照顾者,往往需要以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这些情况。
当一个孩子不断地告状他们的兄弟姐妹或同龄人时,他们可能是在寻求关注,试图取悦成年人,或试图主导自己的权威。
In some cases, children may not have develope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may resort to tattling as a way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 frustration, jealousy, or insecurity. They may feel the need to call attention to perceived injustices, even if the incident is trivial or inconsequential.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技巧,可能会借助告状来表达他们的沮丧、嫉妒或不安全感。
他们可能会感到有必要引起他人对被认为的不公正的关注,即使这个事件微不足道或无关紧要。
讨论中班幼儿的爱告状的行为
讨论中班幼儿爱告状的行为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生活、学习后,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刚刚摆脱小班时期的幼稚和依赖性,又不具备大班时期的成熟和独立性。
碰到一点点事情就爱告状,与他们相处,每天总会听到许多的告状声:“老师,涛涛抢了我的玩具。
”“老师,洋洋把图书给撕破了。
”“老师,岑岑在玩水。
”……面对孩子们频繁的告状,我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受其此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所影响,4岁~5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感觉特点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想问题。
因此,此年龄段的幼儿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
平时同伴之间发生的摩擦,因认知发展的局限性,让他们不会用友好协商、互相帮助、好好说话等手段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二、告状的动机幼儿的告状是自身寻求心理平衡的表现,也是力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随着幼儿之间相互告状行为的增多,仔细分析他们告状的动机,有以下五种:1、单纯的反映情况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感也在不断的发展,能够把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量化到同伴的行为规范上,如看到其他小朋友违反了规则作出了不良行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于是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予以纠正。
2、试探老师对某种事情的态度许多幼儿非常聪明,会用试探心理来了解老师对此事的看法,然后他再根据你的态度来采取行动。
如果你对他的告状是无所谓的,那他就可以放心地大胆地加入其中,反之,老师及时阻止被告状的幼儿,那他就不参与,也不会被老师批评了。
3、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这种告状行为往往是班上那些内向胆小的幼儿,当他们受到别人的欺侮时,想到的就是向老师告状,让老师给自己做主,批评欺侮他的小朋友。
如班上的谢婉怡小朋友,平时都由外婆带,在幼儿园很少说话,连让她去活动都是扭扭捏捏,一副害羞的样子。
幼儿告状行为研修总结
幼儿告状行为研修总结我们认识到,幼儿的告状行为并非简单的“打小报告”,而是他们试图解决冲突、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尚未完全学会独立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因此,当他们遇到不公平或不理解的情况时,往往会选择向成年人告状,希望得到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研修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幼儿告状的不同情境,发现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多种心理需求。
有的幼儿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成人的介入来保护自己;有的可能是想要引起关注,因为他们觉得在集体中被忽视了;还有的可能是模仿大人的行为,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教师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多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对于渴望关注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对于那些模仿成人行为的孩子,教师则需要耐心解释何时何种情况下寻求成人帮助是恰当的。
我们还强调了公正客观的处理原则。
在处理告状事件时,教师应保持中立,不带有偏见地倾听每个孩子的诉说,然后根据事实来判断是非,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不仅能够教会孩子们如何公正地看待问题,也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教育方法上,我们鼓励教师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社交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总结了这次研修的成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修活动,教师们对幼儿告状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更多有效的引导策略,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更加成熟地处理冲突,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小孩子爱告状的原因跟处理方法的读后感
小孩子爱告状的原因跟处理方法的读后感As an English tutor, I have observed numerous cases of children complaining or tattling on their peers or siblings. I believe that the reason behind this behavior is multifaceted and can stem from a variety of factors. Children, especially at a young age, may not have developed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r 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s necessary to handle their own issues, so they turn to adults for help and guidance. This behavior can also be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they are exposed to, such as a home or school atmosphere that encourages tattling or rewards it in some way.作为一名英语导师,我观察到许多孩子会向他们的同龄人或兄弟姐妹抱怨或告状。
我相信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源自各种因素。
孩子们,特别是在年幼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情商或解决冲突的能力来处理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会求助和寻求成人的帮助和指导。
这种行为也可能受到他们所处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或学校氛围鼓励告状或以某种方式奖励它。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tattling can also be a way for children to seek attention or control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y mayfeel powerless or overlooked. By reporting the perceived wrongdoing of others, they may feel a sense of empowerment or importance. This behavior can also be a manifestation of underlying anxiety or insecurity, as children may feel the need to constantly seek reassurance from adults. In some cases, tattling may be a result of jealousy or rivalry, as children compete for attention, resources, or affection from adults.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告状也可以是孩子在感到无力或被忽视的情况下寻求关注或控制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个爱告状的孩子的教育反思*
实录:
今天上午第二节是美术课,我刚发完水彩笔,宋玫便大声嚷嚷:“汪老师,王志煊把水彩笔打开了。
” 王志煊看了看宋玫,又看了看我,急忙关上水彩笔盒。
这节课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玫玫喜欢东张西望,画得比较慢,坐在其前面的王志煊早早地涂好了,王志煊上下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宋玫的手臂,玫玫马上质问王志煊:“你为什么撞我?” 王志煊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玫玫不听,噘着嘴告诉我:“汪老师,王志煊推我的手,画错了。
”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的作品的时候了,我给画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戴上了小红花。
“老师,孙非凡还没画好!”玫玫抬起头,弯着小脑袋:“汪老师,王志煊把线条画在外面了。
”
事实上,玫玫到现在还没画好,她想拉几个跟她一样不能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做伴。
*分析:
简单的一节15分钟美术课,玫玫为什么这么爱告状呢?
其一:玫玫爱表现自己,希望通过告状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能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
其二:玫玫通过打“小报告”,希望别人受到批评,从而心理产生一种满足感。
其三:玫玫心里嫉妒,看到别人戴小红花,自己好想也能得到一朵,可是涂色任务没能好的完成。
于是,就产生了我没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
*对策:
对于玫玫这种频繁告状的行为,我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当看到玫玫告状有她可取的一面。
她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她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
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
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高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其次,要引导孩子常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
如王志煊不小心碰到了玫玫的手臂,让玫玫站在王志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逐渐养成宽待别人的良好品质。
第三,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玫玫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要防止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这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及时纠正,使玫玫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改正。
《对一个爱告状的孩子的教育反思》。